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2-10-07 12:36:0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shè)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5篇)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態(tài)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表,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并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認識半時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ó敺轴樦钢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1、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撥一撥這二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你能發(fā)現(xiàn)這兩個鐘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jié),得出規(guī)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著數(shù)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師:你說一說這兩個鐘面的時刻是多少<請說給你的同桌聽,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說一說>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干什么?

        4、出示7時、7時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說一說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看一看兩根指針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ń處熜〗Y(jié))

        三、練習反饋,激活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并說一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yīng)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游戲。

        3、小明、小軍小強約定星期天上午9時半到健身房參加鍛煉,請你說說誰提前到、誰準時到、誰遲到?

        出示圖片:圖1:小明9時半圖2:小軍8時半圖3:小強9時4、快樂的周末第95面的第4題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38頁的內(nèi)容及相關(guān)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照片,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學會評價;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具:有關(guān)水果店、鞋店、電腦市場、服裝店的情景照片;課件(能控制圖片,音樂,及其他題目的展示);貨柜臺及物品(水果類、學具類、蔬菜類、生活用品等多種物品)。

        學具: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學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一張水果店照片。

        師:這張圖片漂亮嗎?你逛過商場嗎?這張圖片是老師上周星期天逛商場用相機拍下來的,還有幾張,想不想看?

        師:那好,待會同學可要仔細觀察每張照片,看誰看完之后,能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經(jīng)驗的升化。

        (一)從生活經(jīng)驗中悟出新知。

        1、課件一張一張顯示商店里拍的照片。(學生小聲說)

        2、抽學生說。

        生n:我看到了。

        3、幾張照片放在一起。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說了這么多。你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是怎么擺放的?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都不錯。你們的意思就是說把一樣的(或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數(shù)學上把一樣的或同樣的稱為同一類。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類的方法。

        板書

       。ǘ⿲嵺`體會,分組動手擺,生活經(jīng)驗的升化。

        1、師:剛才商店里的阿姨擺柜臺,分類擺得不錯,你們想不想擺呀?好,下面請大家來當小售貨員,動手分類擺一擺。

        要求:首先,同組的小朋友一起到柜臺前,看看你們的柜臺前的籃子里有些什么東西。

        然后,商量、討論怎樣把這些東西分類擺放好。

        再動手合作把物品分類擺放好。

        2、小朋友動手合作擺放。

        3、小組參觀、交流、匯報。

        師:哪個組先請大家來參觀?

        接著一組一組匯報,同學相互評價。

        4、列舉生活中的分類。

        師:我(老師)覺得四個小組擺得挺不錯,經(jīng)過我們小售貨員分類擺放,這些東西就不亂了,看起來就清楚了不,找起來就方便了。

        比如,我要買西瓜,到哪兒買?興趣班的同學要買足球,到哪兒買?冬天來了,媽媽要給你買毛衣,到哪兒買?李老師要買電腦,到哪兒買?

        同學互相說一說,你曾經(jīng)到什么店里去買過什么?

        5。德育教育

        師:分類帶來這么多方便,你們說分類好不好?

        平時,我們同學們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都要分類擺放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ㄈ┓诸愔R的抽象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畫出來的',你能分嗎?

        1、出示課本第40頁第1題。

        2、出示課本第40頁第2題。

        師:用你喜歡的顏色把車涂上顏色,看誰涂得又對又好。

        3、小組互相欣賞。

        各組推選1名全班展覽。

        4、分類的多樣化。

        師:其實呀,分類還有一定的技巧,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拿出裝有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學具。

        師:請你把這些學具分類擺放成幾堆,看你有幾種擺法。

        學生動手擺。

        學生匯報。

        老師小結(jié):可按形狀、可按顏色,標準不一樣,分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課件展示分的結(jié)果)

        收學具。師:請把紅色的收起來,再把黃色的收起來,再把藍色的收起來,把剩下的收起來。

        三、課堂回顧。

        師: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

        師:今天大家學會了分類,還掌握了分類的一些技巧。

        四、把分類運用于生活。

        1、說生活中的事例。

        讓學生說說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分類。

        2、課外運用。

       。1)今天中午在食堂就餐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在食堂,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我們學習的分類。

        (2)學們今晚分類擺放自己生活柜里的物品,晚上老師要來參觀。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際情境建立連加、連減的數(shù)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會進行10以內(nèi)連加連減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提高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團結(jié)協(xié)作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舊引新。

        師:上個星期天,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去鄉(xiāng)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圖片:芳芳)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fā)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著屏幕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師: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雞呢,芳芳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設(shè)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shè)了小朋友去鄉(xiāng)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既復(fù)習了舊知,又為下面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guān)系打下了伏筆,更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結(jié)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連加

       。1)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多媒體演示5只小雞在吃米)又來了幾只?(多媒體演示來了2只)瞧,這只小淘氣貪玩,來遲了吧?(演示又來了1只)

        師:你能將喂雞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如果學生說不清楚,可重復(fù)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

        師: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設(shè)計意圖:算法選擇及計算順序是和“動作、過程”緊密聯(lián)系的',教師通過學生的看圖編故事,討論怎樣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并進行積極的數(shù)學思考,使學生不僅能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牢。

        師:嗯,口才不錯,你說得可真完整!

        師:根據(jù)剛才的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會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引導學生提出求一共有幾只小雞的問題)

       。2)列式。

        師: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

        學情預(yù)設(shè):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設(shè)想1:學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師:聽他說得多清楚呀,用我們學過的加法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設(shè)想2:學生列的是綜合算式。教師不要忘了舒時給予獎勵。

       。ǎ常┨骄、理解含義。

       、僦该麑W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 師:結(jié)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把他們加起來呢?用加法呢?

        指名說。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shù)加起來!

        師: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來給這個算式來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三個數(shù)或三個數(shù)以上的數(shù)加在一起叫做連加。(板書:連加)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加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4)交流算法。

        師:5+2+1=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先討論,再匯報)

        學情預(yù)設(shè):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教出來的;蚴窍人5+2=7,再算7+1=8······不管那種方法,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相加,然后再把算出來的得數(shù)(強調(diào)是算出的得數(shù))加上第三個數(shù),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學生直觀地理解連加的數(shù)學意義。

        2、探究連減。

        (1)情境演示。

        師:芳芳正在忙的起勁的時候,表弟在一旁高興地大叫起來,看,那幾只小雞吃飽了!

       。ǘ嗝襟w出示小雞跑走圖)

       。2)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shù)學問題來考考大家嗎?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你會列式嗎?(板書:8-2-2)

        師:結(jié)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用減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說。

        師:你能給這個算式起個名字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連減”)真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連減”。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減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學生一起完整地讀出課題“連加 連減”。

        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道題我們應(yīng)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請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如果他說對了,請你夸夸他,如果他說錯得不夠好,請你幫幫他。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要適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處理、解決,只做適度的引導,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全班交流,小結(jié)連減得計算方法:計算連減題時,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減,再用得到的結(jié)果減去第三個數(shù)。

        3、初步小結(jié):喂完小雞,芳芳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按怎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板書:從左往右)

        設(shè)計意圖:及時地鞏固知識、梳理剛剛學習的內(nèi)容,使學生學到手的知識切實成為自己的本領(lǐng)。照顧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一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聯(lián)系情境,應(yīng)用拓展

        闖關(guān)游戲。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奶奶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們也一起學會了很多的新知識,F(xiàn)在,芳芳的媽媽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我們來接受挑戰(zhàn)吧。

        第一關(guān):各顯神通

        1、師:學了一節(jié)課,有些同學已經(jīng)有點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領(lǐng)了,那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在小組中進行一個活動吧。ɡ蠋熆梢允痉兑唤M)用你的學具擺一擺,考一考你的同學,我們可要進行小組間的評比,看哪個小組活動得最好哦!

        師:剛才小朋友擺出了很多連加連減的算式,怎么樣在紙上畫出連加和連減的過程呢?

        學生說。

        老師示范:連加幾個部分加起來,我們可以分開畫,連減需要減去幾個部分,我們可以用圈去和劃去的方法。

        2、師:明白這個意思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打開書本72頁,完成做一做。

        反饋: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設(shè)計意圖: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動,你光讓他聽,他還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動手擺小棒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合作中擺出小棒,教師可以同時考查學生對連加、連減這一知識掌握得如何。

        3、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能用連加連減來計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來有3只蘋果,媽媽先買來了2只,又買來了4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來計算。

        生2:我原來有9本書,送給弟弟3本,又送給妹妹4本,還剩多少本?可以用 9 — 3 — 4 = 2來計算。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舉例,一方面是想將數(shù)學與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進而體驗連加連減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第二關(guān):火眼金睛

       。1) 多媒體演示開始時的一組題。

        師:今天我們又掌握了兩種本領(lǐng),仔細觀察上課時我們做過的這組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2) 口算連加連減。

        師:是的,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兩個算式都能拼成連加、連減的算式,而且計算順序也相同,那下面這些口算題,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第三關(guān):精打細算

        師:學校打算組織一次秋游,可以帶一些干糧。如果媽媽給你10元錢,有這么一些食物,你打算怎么買?用算式來表示。

        師:好好看看、算算,怎么樣才能買到自己喜歡又實惠的食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設(shè)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生活,為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shè)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本節(jié)課上聯(lián)系課外的情境,增強了學生對連加連減的認識,并能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wù),如春游時媽媽給你10元錢你自己如何安排等。課堂上學生是帶著問題來的,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體現(xiàn)課堂效果的標準之一,因此讓學生對自己有個總結(jié)“我的問題解決了”很重要。

        四、全課總結(jié),延伸課外

        師:愉快的一天結(jié)束了。芳芳說:這一天的收獲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芳芳比一比誰的收獲大呢?讓我們來說一說吧。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到右,還學會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的,比比誰找得多!

        設(shè)計意圖:趁著學生意猶未盡。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連加和連減故事,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的實際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nèi)的數(shù)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guān)系。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yǎng)數(shù)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卡片、金魚圖等。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0頁。

        一、舊知回顧,揭示課題

        1、數(shù)的組成(個別回答)。

        a、3個十和6個一是( )。

        b、7個十是( )。

        c、8個一和7個十組成( )。

        2、比較數(shù)的大小。

        說出比較的方法。今天繼續(xù)來學習“比多少”書課題)。

        二、游戲?qū)耄鲂轮?/p>

        下面我們做個“猜猜看”的游戲,好嗎?在老師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約有幾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約有70根。

        生2:我猜大約有36根。

        生3:我猜大約有100根。

        生4:我猜大約有40根。

        師:大家的答案有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誰猜的較準確呢?下面就這樣,我們先數(shù)出一部分(先數(shù)出10根),讓學生了解到l0有這么多,再觀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計。

        師:10根是這么多,請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師:這次小朋友猜的比較集中,大約在30~50根之間,到底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小棒有48根。)

        師:為什么第一次猜時,有的`人猜得數(shù)量與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40根呢?(學生互相討論討論,發(fā)表意見。)

        生:第一次我們是亂猜的,第二次我們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師:對,我們在第一次猜時,沒有什么作參考,憑感覺胡亂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數(shù)時,我們以10根的多少作參考。結(jié)果猜得數(shù)與準確答案比較接近。

        小結(jié):所以今后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師:你還有別的方法來幫我們進行估計嗎?

        三、多種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小棒,是15根。隨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較,讓學生說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10根與48根比較。怎樣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師:對,說的很好。那l0根與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師:對,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這少的程度一樣嗎?誰能說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師: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這一詞非常好,“少得少”習慣上我們說“少一些”,誰再說一說。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師:誰能反過來講一講,該怎么說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師:同位互相說一說。

        師:上節(jié)課我們是用符號來表示兩個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的,即10<48,lo<15,48>10,15>10,今天我們用語言來描述,同樣也能表示出兩個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guān)系。

        2、接下來我們?nèi)ニ屦^參觀一下好嗎?

        出示金魚圖,讓學生先估一估每種金魚的條數(shù)(黑金魚10條,花金魚15條,紅金魚60條),用一句話描述出它們之問的大小關(guān)系。

        生:紅金魚比黑金魚多得多;黑金魚比花金魚少一些……

        四、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1、接下來我們?nèi)セǖ曜咭蛔撸ǔ鍪镜?0頁“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分小組,每個說一句話完成第(1)題,(2)、(3)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訂正。

        2、師: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shù)量間的大小關(guān)系。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某兩個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guān)系嗎?

        生:我們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師的2人多得多。

        生:我們班的男生人數(shù)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紅鉛筆有2枝比黃鉛筆5枝少一些。

        小結(jié)

        今天小朋友又學到了新本領(lǐng),在今后比多少時,我們不僅可以用“>”“<”或“一”這些符號來表示,還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來描述兩個數(shù)之問的大小。教學反思:新課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戲活動切題,旨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自然的進入課堂,便于教學的展開。

        教學反思

        本課首先采用“猜猜看”的游戲活動切題,旨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自然的進入課堂,便于教學的展開。

        第二、多種情景,活用知識。

        課中的“猜小棒”“參觀水族館”“到花店走一走”等豐富的情景,都為學生靈活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空間,使學生無拘無束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關(guān)系符號或語言來描述兩個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以至于拓展到兩種事物間的大小關(guān)系也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處理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

        第三、學科交融,關(guān)注情感。

        本節(jié)課目的是讓學生會用語言來描述兩個數(shù)間的大小關(guān)系,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文學功底并不豐厚,有用詞不當之處,老師應(yīng)較委婉的給以糾正,關(guān)注學生情感的渲染,在學科交融間,淡化數(shù)學課的枯燥性、抽象性,給數(shù)學課增添文學色彩,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學生,提高能力。

        課堂始終處在學生的立場上,在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中,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還給學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間,在共同學習中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使學生的多種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

        不足之處:由于學生基礎(chǔ)較差在對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學生用語言來描述兩個數(shù)間的大小關(guān)系,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文學功底并不豐厚,有用詞不當之處,學生對回答問題不夠主動,課堂氣氛也不夠活躍。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和遷移能力。

        3、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復(fù)習導入

        1、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情景引入:小明的媽 媽帶他回了趟農(nóng)村老家,小明課高興了。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喂小雞。這不,他又來喂了(出示課件),剛開始來了幾只小雞?后來又跑來了2只,一共有幾只小雞?該如何列示?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一會兒,又跑來了1只,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該如何列示呢?還可以怎樣列?5+2+1,這個算式與以前所學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介紹:有2個加號,是連續(xù)的'加法的算式叫做連加。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讀。

        二、探究新知

        1、學習讀法

        5加2加1

        2、學習計算方法

        5+2+1怎樣計算呢?請再看一遍小雞圖的演示過程:原來有5只小雞,又跑來2只,所以可以把5和2合起來,先算5+2=7,接著又跑來1只,所以這時候算7加1的得數(shù),就是7+1=8

        3、指名再次說計算方法

        4、總結(jié)連加的計算方法

       、傧劝亚皟蓚數(shù)相加,再加第三個數(shù)

       、趶淖笸矣嬎

        三、鞏固練習

        1、小明在喂雞的時候還看到了天空中飛過一群快樂的燕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3、4、2,說說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提一個問題嗎?試著列出算式3+4+2,指名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9表示什么?

        2、中午,媽 媽把全家的臟衣服洗了洗,晾了起來。出示圖片,你會算一共有幾件衣服嗎?指名列示,說計算方法。

        3、在果園里,小明動手摘了好幾種水果,我們一起去看看,有櫻桃、草莓、桔子,他們一共有多少個呢?在練習本上列示計算,指名板演。

        四、小結(jié)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shè)計04-15

      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1-06

      《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6-27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7-24

      一年級數(shù)學的教學設(shè)計07-24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1-30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4-23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集錦10-25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設(shè)計05-30

      一年級數(shù)學《上下》教學設(shè)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