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在第一單元已經(jīng)學習了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口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本單元第一課時,是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教材結合“購物”的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列出算式。教材提供了人民幣實物演示、連加法、加法豎式、表格算法和列豎式計算等幾種不同的方法,重點是通過實物演示和對照連加豎式,使學生了解列豎式計算乘法的算理。然后在練習中鞏固,再把所學用于解決身邊問題。這節(jié)課也為后續(xù)學習乘法計算奠定了一定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這次上課是在哈爾濱市,而哈市的學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在此之前并未學習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所以在計算上可能會有難度。這需要教師通過前測了解學生對于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掌握程度,并預測學生在探索新知時可能使用的計算方法。在課上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在交流中體會算法多樣化,并重點探索乘法豎式計算方法。雖然乘法豎式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提前接觸過,但在課堂上是第一次學習,要在口算的基礎上,對照不同算法,理解算理,真正掌握豎式計算方法。
另外,考慮到學生年齡和數(shù)據(jù)計算枯燥兩方面的特點,學生計算時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不良習慣。因此,要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關注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情緒、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進行有意義的數(shù)學思考與交流,促進對數(shù)學的理解。學會計算的同時,滲透遷移和轉(zhuǎn)化等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設想
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情實際,圍繞教學目標,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教學:
首先,從學生熟悉的身邊情境“購物”進入本課,先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中的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12×4。接下來,在學生獨立計算的基礎上,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然后全班分享。在體會算法多樣化后,重點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乘法。通過實物演示和對照連加豎式突破本課難點,使學生了解其算理,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指導,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數(shù)學方法和技能。最后,通過練習鞏固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圖片、直尺、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為了改善同學們的讀書環(huán)境,學校準備為閱覽室購買一些物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一些有關購物的問題。(板題――購物)
出示圖片: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讀圖,說信息,師引導學生完整介紹信息。
師: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預測:
、僖粋書柜和一張桌子共需要多少錢?……能解決的加法或減法問題。
指名列式。
師:誰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
、诔朔▎栴}: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2個書柜需要多少錢?3張桌子需要多少元?……
生說算式,由于計算還沒學,師板書算式在板的左側(cè),在新課后進行計算作為拓展練習用。
師:怎么想到用乘法?
引導學生說出求幾張桌子的總價,就是求幾個42是多少,就用42乘幾。
如果提出的恰好是本課問題,則板書問題及算式,復習乘法意義后,直接進行計算方法的探索。
、鄄荒芙鉀Q或是不適合這節(jié)課解決的。
師: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定時間和許多信息,暫時放入問題銀行吧。
如果學生還是沒有提出,在2個問題后引導學生觀察:大家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問題,你們的腦筋會越用越靈活的。再觀察一下,要給這張桌子配椅子,需要買把椅子呢?啟發(fā)孩子提出“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板書問題)
學生列式,師板書:12×4
師: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1把椅子12元,4把椅子的總價就是4個12元。
師指著板書的幾個乘法算式,問:這是幾位數(shù)的乘法?(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解決這幾個問題來探索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板副標題――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購物情境引入,旨在調(diào)動學生參與興趣,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在提出和解決問題中,通過類比推理,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問題――“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從而進行下面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探索活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⒈結合情境進行估算。
師:請你先來估一估,4把椅子大約需要多少元?
給學生約半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后,交流估算過程,教師輔助板書。
預測:把12看作10,10×4=40,大約等于40;
師:繼續(xù)想,實際計算結果會比40多還是少?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估算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結合情境進行合理猜測,既能估計出實際結果的`范圍,又可以在計算后對照做出判斷。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夠促使學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
2、具體計算,探索計算方法。
、弄毩⒂嬎。
師:我們估計結果比40元多一些,那實際結果究竟是多少呢?想不想算一算?輕輕拿出練習本,把計算過程試著寫出來。
學生在準備好的本子上獨立計算,書寫計算過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指導幫助個別學生,留意同學計算的各種方法,請不同方法的同學板演。
師:已經(jīng)完成的,可以再想想其他的計算方法,也試著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保證每個孩子都有至少一種計算方法。]
、仆澜涣鳌
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的方法很好,F(xiàn)在請同桌兩人相互看一看,輕聲地交流一下,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學生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保證每個孩子都有至少一種計算方法。接著進行先期的同桌交流,旨在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修正算法。]
、侨喙蚕怼
師:請大家先坐好,看誰坐的最直。下面一起來分享這幾種方法,先請他們介紹,看看這些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思考一下他們的方法好在哪兒?
引導學生介紹算法,組織學生傾聽,互評。
預測: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
10×4=40 2×4=8 40+8=48
教師隨著學生的介紹:你的意思是說,先算4個10元的是40元;再算4個2元是8元,最后把40元和8元合起來,是48元。(板帖人民幣圖片)
師:很好的口算方法!誰聽清楚了?(生舉手示意)真為你們高興!(對這名學生)看,你語言簡潔明了,大家理解起來多容易呀!誰能再來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請一名生再說一說,引導語言簡潔、表達清楚、完整。
[設計意圖:教師隨著學生的介紹,借助人民幣的演示理解口算方法的每一步的算理,并從中滲透計算多位數(shù)乘法普遍適用的方法,即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乘法計算。]
、谶B加法口算12+12+12+12=48
師:可以用加法來算嗎?怎么想?12×4表示求4個12的和是多少,可以用連加的方法來計算!
預測:12+12=24 24+12=36 36+12=48或12+12=24 24+24=48
師:還可以怎么算?我們學過用豎式來記錄計算的過程,你們來說,老師來寫。
師:看著豎式,再來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指一生說一說,說清豎式計算的過程:先算個位4個2,得8,個位寫8;再算十位,4個10得40,十位寫4;得數(shù)就是48。
、鄢朔ㄘQ式筆算
(如果學生中沒有用豎式的,承接上一個加法豎式:你能用乘法豎式來記錄乘法計算的過程嗎?學生思考并嘗試列豎式,再指名板演。)
師:下面請用豎式計算的同學來介紹,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仔細聽,你對豎式計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或是想考考他的,都可以在他介紹后提出來,看誰是最會提問的孩子!
學生介紹,其他的學生提出疑問,在問和答中明晰算理。
預測:
問1:1為什么不落下來,而要去乘4呢?
問2: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4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問3:48是怎么得來的?
……
如果學生不知如何提問,教師來提出第一個問題,引導全體學生一起思考、討論。
師:同學們都沒有疑問,看來你們都做到了認真傾聽。老師這兒有一個小疑問――1為什么不落下來,而要去乘4呢?大家和他一起思考,幫我解決好嗎?
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可能還是表達不夠清楚,教師引導學生和口算的方法進行對照:回頭看一下,這里的1表示多少?(10元)乘4在算什么?(在算4個10元)所以,4寫在十位上。學生會發(fā)現(xiàn)豎式計算時與口算一樣,都是先分別算出10×4和4×2的結果,再把這兩部分合在一起,明晰豎式計算的算理和過程。
再聯(lián)系前面的加法豎式來幫助理解每一步的計算。
師: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提問及這些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計算的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比較一下乘法豎式和加法豎式還有口算方法,哪種用起來更方便呢?(豎式)看來,豎式正是用來記錄這幾種計算方法,它書寫簡化,也就使計算更加簡便了,同學們一定要認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師:還有誰是用豎式計算的?請××同學再來說一說,老師來寫,請同學一起再看一下豎式的書寫格式及過程。
再請一名同學說過程,教師示范板書,明確豎式的書寫格式及過程。
對于計算過程,學生只要大致說清即可:先寫第一個乘數(shù)12,對齊個位寫第二個乘數(shù)4,在4的左面寫×,然后用尺畫一條橫線。先用12個位上的2去乘4,等于8,個位上寫8;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4,等于40(或是4個10),十位上寫4;結果48。
、芸谒悖ǔ朔ńY合律)
12×4=6×2×4=6×8=48
師: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直接口算比較困難,把12分解成6×2后,就轉(zhuǎn)化成了表內(nèi)乘法的計算,可以直接用口訣口算了。這種方法與眾不同!你們聽懂這種方法了嗎?(生舉手示意)同學們有傾聽的好習慣,這種方法也屬于你們了!可是把12換成13,還能分解成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的形式嗎?(不能)看來,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荼砀窨谒
由于使用人教版的學生在此之前并示接觸過表格口算,一般不會用這種方法,要通過自讀教材了解即可。
師:書中還提供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自己讀一讀,看哪一種是我們沒想到的?你能自己看懂嗎?
生自讀教材,師個別指導,請讀懂的學生到前面介紹。
師:這里面的每個數(shù)字之間有什么關系?(第一行是把12分成10和2,第一列是4.40是10和4的積,8是4和2的積,把獲得的積40和8相加所得的就是12×4的積。)這種方法很有價值的!和前面的幾種方法比較一下,它和哪種方法有聯(lián)系?也是怎樣算的?
學生表達,也是把12分10和2,先分別算出10×4和4×2的結果,再把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師:這么多不同的計算方法,真是一個美好的分享!其實,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轉(zhuǎn)化成了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表內(nèi)乘法等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計算,算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是很重要的轉(zhuǎn)化的學習方法,以后在接觸新計算問題時,同學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試一試,相信你們會做得很好。
師:把計算結果和先前的估算結果對照一下,差不多吧。結果是48元,板書得數(shù):48(元),我們一起口答――買4把椅子需要48元。
[設計意圖:全班共享算法,體會算法多樣化。通過交流、比較、反思,引導學生聯(lián)系加法豎式和實物口算,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學會列豎式計算乘法。同時引導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滲透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升
、庇孟矚g的方法計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23×3 2×42
師:學生本上計算,教師鼓勵學生選擇不同方法來計算,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與習慣。
展示不同方法,體會這道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算。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在列豎式計算2×42時,都把兩位數(shù)寫在上面,再寫一位數(sh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方便計算)
[設計意圖:在探索方法后進行小的練習,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計算。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乘法豎式,更多地會嘗試自己列豎式算一算,這也是為下面的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做鋪墊。]
2.書上28頁試一試。
師板書問題“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學生讀題列式。如果在課前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師:現(xiàn)在來解決課前我們提出的其他問題,213×2這個算式求的是什么啦?(2個書柜的價錢)請在書上用豎式算一算。)
學生直接在書上列豎式計算,并指一名生板演。
師:已經(jīng)完成的同學相互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并想一想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有什么不同?
反饋,請板演的同學說計算過程,其他同學傾聽,繼續(xù)思考剛才的問題。
指名說一說,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與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算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多了一個百位的計算(2個200是400,百位上寫4)。
[設計意圖:在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探索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滲透遷移思想,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基本相同。]
3.直接寫得數(shù)(豎式)。(書上29頁練一練中的1題)
師:剛才的計算中,多數(shù)同學選擇了豎式計算,大家再一起來試試吧?磿34頁第1題,直接寫得數(shù),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提醒學生注意書寫,表揚坐姿正確及書寫工整的同學。
師:有的同學速度真快呀!指著書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看看結果是否相同。
[設計意圖:豎式計算是最基本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所以要在適當?shù)木毩曋袔椭鷮W生掌握,達到熟練。]
4.列豎式計算。
師:同學們對豎式計算掌握很好,想達到熟練,還得多練習。下面的題目一定難不住你的,請選擇其中的一組題目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出示題目:
要求在準確計算,工整書寫的基礎上,提高計算速度。
對于出錯的學生,引導學生們通過估算來檢驗結果。
師:看來,估算也能幫助我們進行檢驗呢。請這名同學自己再來說說怎么算的,找一找問題出在哪兒。
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你已經(jīng)知道錯在哪兒了,相信你能改正過來,并且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了!在學生改錯后再次展示。
師:通過這幾名同學的展示,結合自己的計算,想一想,在乘法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生①:相同數(shù)位對齊;
生②:計算時要細心。
……
師:相信在你們的提醒下,同學們都能更加細心地計算了。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真實的錯例,和學生一起總結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在改錯中鞏固豎式計算的方法,進一步體會位置制。]
5.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第4題)
師: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需要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呢,看書上34頁4題,請同學們自已讀題,直接在書上列式計算。
學生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生,了解學生解題情況。
指名展示并說一說解題過程。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具體想法和每個算式的意義,在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應用乘法解決問題。]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師:我們的課就要結束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學生總結收獲。
師:這么多收獲,真這你們高興!你認為自己在哪方面掌握的比較好?哪里還需要加強?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師:看得出,同學們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還懂得了如何自我反思。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你想給自己布置哪些作業(yè)呢?
學生可能提到:豎式計算練習、解決問題練習等。
師:真了不起!你都能給自己留作業(yè)了!就按你說的,作業(yè)是書上34頁2、3題,然后用今天掌握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評一評并給自己布置作業(yè),旨在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找到學習中的不足,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最后聯(lián)系生活,拓展應用,引導學生將所學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strong>
1、游戲:收南瓜。(練習十六第2題。)
。1)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2)用語言描述菜園里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nóng)收南瓜。
。3)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獲了這個南瓜。完成后,先檢查是不是算對了。
。4)比一比哪組學生收獲的南瓜多。
。5)獎勵優(yōu)勝組。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1)獨立計算,同桌交流。
。2)指名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了解。
。3)根據(jù)班上出現(xiàn)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
。4)提醒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組織交流。
2、游戲:蜜蜂采花蜜。(練習十六第6題)
。1)師講述蜜蜂采花蜜的故事。
。2)6只“小蜜蜂”上臺采蜜,余生在草稿紙上計算。
(3)比一比哪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對?
(4)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六第7題。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8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小學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筆算乘法教學設計09-20
數(shù)學筆算乘法教案02-16
小學數(shù)學乘法教學設計05-31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01-17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06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范文10-06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運算教學反思11-29
乘法數(shù)學教學設計03-20
筆算乘法教案11-08
《筆算乘法》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