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家和牧童》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畫家和牧童》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畫家和牧童》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
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啟思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呢?(課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讀他們的名字,去掉拼音讀“戴”:咱們班有姓“戴”的嗎?(如果沒有,建議學生回去可以調查一下周圍的人)
3、了解戴嵩嗎?指名說說,教師出示“我知道”的內容
4、(板書:畫家牧童)齊讀;你發(fā)現了什么?猜猜我為什么這樣寫?(因為戴嵩是大人,是畫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書寫課題,意在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fā)探究的欲望,為下文提升文本價值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反復地多讀幾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游戲:一個人拿卡片,另一個人讀生字,遇到不會的放在一邊,同桌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3、指名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打亂順序讀生字
4、參加“智慧樂園”: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摘到智慧果嗎?
注:字音--慚can愧、藹ai
擴詞--批、驅、蠅
動作表情識字--慚愧(什么時候有過這種感覺?)、抹、戴、翹、拱。
聯系生活識字--中百平價商場、連山購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識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利于提高識字效率]。
5、寫字:抹、擠、拱、批評、決。
(1)、觀察體會: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
。2)、教師范寫:你們想讓老師指導寫哪個字?學生自由選擇。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對于寫得好的學生獎勵一面小紅旗,并全班展示寫得好的字。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默讀課文,思考:對于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1)出示商人、教書先生和牧童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其他人會說些什么?相機理解“紛紛稱贊”。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現,引導學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3、大家為什么紛紛稱贊戴嵩的畫?輕聲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教師范讀、指名讀(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讀?)。
。2)重點指導這兩句話: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戴嵩的畫畫得好)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戴嵩畫得很快)
(3)師:你們看,漢語中的“一”多神奇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夸夸它嗎?
[在對比感悟中加深體驗,適時進行語言訓練,利于提高學生感知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總結:
大家對戴嵩的畫贊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上節(jié)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師生對口形猜字,開火車讀生字。
2、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對于戴嵩的畫,大家贊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說說他畫錯了。
二、讀文品悟:
1、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觀察圖畫,想象當時的情形:人們又會說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評議讀、范讀、表情朗讀。
4、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全文
[通過牧童和圍觀人態(tài)度的對比,在多種朗讀中感受文本,體會出牧童的實事求是和戴嵩的謙虛]
5、深入思考:
。1)讀到這里,你想說點什么?想對誰說?指名任意說
(2)課題這樣寫合適嗎?(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在學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此時改寫課題水到渠成]
律動:配樂欣賞中國畫家的作品
[融律動和中國畫的欣賞于一體,拓展了文本資源,使學生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點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請學生為他們的畫配上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能寫幾句都行
[寫話訓練在低年級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削減了寫話的難度,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利于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
四、規(guī)范寫字:
重點指導“兄、呆、商、購、價錢”。
1、學生認讀生字,描摹體會:你發(fā)現了什么?
2、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重點指導難寫的字。
3、學生練習書寫,互相評價,教師展示學生作業(yè)。
五、總結建議:
畫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網上向牧童挑戰(zhàn),想了解具體情況嗎?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查有關的資料。
[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將文本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延伸,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畫家和牧童》教案 2
【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人非圣賢,孰能無錯?主人公戴嵩勇于供認錯誤、謙虛誠摯的美德令人感動,而那個小小牧童面對備受尊崇的大畫家,敢于批評,毫不畏懼,這種敢于挑戰(zhàn)權威、實事求是的品質更是難能可貴!主人公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滲透在優(yōu)美的文字之中,給人以深遠的回味。課文以一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講述,深深吸引同學去朗讀、品味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從而真切地感受到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受到生活的啟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同學分析】
班里的大多數同學到二年級下學期已初步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初讀課文,他們對課文的內容大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發(fā)生了許多疑問。這時同學心里迫切希望能有個機會和伙伴交流,把自身所知道的告訴給他人。他們活潑好動、涇渭分明、積極考慮,對問題敢于表達自身不同的看法。課上,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展示的機會,同學會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內心真實的情感,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討論、交流。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規(guī)范》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fā)揮同學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同學不時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同學的語言實踐與發(fā)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考慮。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同學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同學的需要和興趣動身,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同學將自身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置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示,使同學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采取激勵讀、評價讀、發(fā)明扮演等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使同學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和多媒體教具調動同學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fā)揮想像和發(fā)明,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考慮、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同學在體會主人公優(yōu)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同學在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喜歡閱讀,這樣不只能喚起同學全部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能使同學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個性得到充沛的張揚。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
。、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
。场⒍靡矣谔魬(zhàn)權威,也要謙虛謹慎,獲得生活的啟示和教育。
【教學流程】
一、出示板書,設疑引入
教師板書寫課題,請同學仔細看。“畫家”二字寫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小一些。同學看后會很好奇,教師這時順勢提問。
師: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呢?
(同學自由發(fā)表看法。)
(這樣的設計既喚起同學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又使同學接下來學習課文時興趣盎然。)
二、通讀課文,交流體會
師:同桌讀讀聽聽,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指名分自然段讀,檢查是否讀通。)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確的要求,同學通過傾聽互相檢查,提高讀書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師:自身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體會到了什么。在小組里和伙伴說一說。
。ㄅ囵B(yǎng)默讀的能力,有目的地讀,讓同學養(yǎng)成在讀中考慮的習慣。)
師:誰能把自身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同學交流。)
。▌(chuàng)設交流機會,使同學獲得成績感,激勵學習的積極性。)
三、合作探究,指導朗讀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ㄉx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完成了。)
師:誰來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戴嵩畫畫很熟練。
生:戴嵩畫起畫來得心應手。
師:請你也學著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
。ㄗプ≈攸c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說話,讓同學在讀中感知,成為學習的主體。)
師:大家看了戴嵩畫的畫又是如何評價的呢?讓我們小組合作學習,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學習提綱。
。、在小組里自讀課文后半局部,解決疑問。
2、匯報展示,討論交流。
。ú煌娜耸侨绾握f的?他們的態(tài)度如何?)
(依據學習提綱教會同學讀書的方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疑問,培養(yǎng)同學合作的意識。)
師:對戴嵩的畫的評價眾說紛紜,讓我們讀一讀他們說的話,體會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讀句子,說說體會。)
師: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ㄗx出稱譽、夸獎的語氣。)
(生自身試試看,伙伴之間相互讀一讀。)
。ㄍㄟ^評價,引導同學自讀自悟,體會周圍人是在討戴嵩的歡心。尊重同學獨特的感受,鼓勵同學讀出自身的理解和風格。)
師:贊揚他人就要這樣去表達,可是商人和教書先生對戴嵩的稱譽是真心的嗎?
生:不是。他們是在說恭維的話,向戴嵩獻殷勤。
師:人們都在贊美畫家畫的畫時,一個小牧童卻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樣說的呢?和小伙伴讀一讀,大家議一議應該怎樣讀他說的話。
。ü膭钔瑢W以自身的理解練習讀出不同的風格。)
師:牧童的話很誠實,也很自信。聽老師讀,誰愿意學?(生再讀,體會。)
。ㄔ鰪妿熒挠H和力,結合自身的體會朗讀。通過評價讀、模仿讀,層層深入,在人物語言的對比中體會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發(fā)明,深化感悟
師(出示圖畫):觀察想像,人們聽了牧童的`話會有什么樣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沒有想到會有人批評戴嵩。
生:我想圍觀的人們一定會議論:這個小朋友怎么這么大膽,竟敢批評著名的畫家!
。ǔ渑胬谜n文插圖,發(fā)揮同學的想像,啟發(fā)同學的思維,豐富課文內容。將練習說話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同學的說話能力。)
師:大家覺得牧童這樣做對嗎?
。ǹ梢园l(fā)表不同的見解)
生:對。面對權威的畫家,小牧童絲毫不懼怕,他真誠地向戴嵩說出了自身的想法。
師:戴嵩會接受嗎?(出示句子)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使同學始終堅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獲得真切的體驗,讀好課文。)
。ㄗ屚瑢W合作讀一讀畫家和牧童的對話,然后展示評議,體會人物的內在品質。)
(通過伙伴間的互學互評,加強情感的交流和知識的遷移。)
師:想不想把課文的情節(jié)演成一個故事劇?自由結合或在小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ㄉ梢约由蟿幼骱妥陨淼恼Z言,發(fā)揮發(fā)明,鼓勵創(chuàng)新。)
。◣熤该唤M展示,肯定創(chuàng)新之處。)
。ㄔ诨顒又屑由罡形,把人物的語言形象地再現出來。在讀中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提高學習的興趣。)
五、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師:從戴嵩和牧童真實坦誠的言語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可貴品質,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身的話來夸夸誰?
生:我想對牧童說,你敢給著名的畫家戴嵩指出錯誤,我覺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個真正的畫家!謙虛地接受他人的批評,你會畫得更棒!
。ńY合感悟,表達自身的看法,激發(fā)同學積極考慮問題,流露真實情感。)
師:大家說得太好了!讓我們帶著對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來讀讀課文吧!
。◣熒献髯x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ㄔ诤椭C、寬松的氛圍中進行朗讀訓練,發(fā)展語言,增強語感。通過感悟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師: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比方爸爸、媽媽犯了錯誤,你怎樣做呢?
(結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間評價,升華同學的思想認識,使同學明理更深刻,行為取向具有生活意義。)
師:我相信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會做到老實、謙虛。老師送給大家?guī)拙渚实脑,讓我們共?
。ㄗx一讀名言,摘抄喜歡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讀學習中積累語言,讀寫結合,培養(yǎng)同學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教后記】
。薄⒆宰x課文,交流體會:
同學先自身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里說說自身的朗讀體會。這時教師抓住同學初次感悟的要點,順勢點撥,引導同學進入到下面的課文學習,展開有目的的深層次探究。
。、合作探究,激趣朗讀:
同學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解決疑問,根據學習的發(fā)現和理解,找到對應的段落,讀一讀相關語句。通過指名讀,伙伴評價,再嘗試模仿讀、合作分角色讀、競賽讀等形式,體會人物語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質,激發(fā)同學朗讀的積極性。
3、扮演發(fā)明,朗讀感悟:
同學在小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組合,發(fā)揮發(fā)明想像,根據課文內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讀中的獨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過展示評議,加深感悟。當同學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現人物的語言時,他們也流露出了自身對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觀點,這樣既發(fā)展了語言,又使每個同學的個性得到充沛展現。
。础⒙撓瞪,體驗評價:
在課上,同學學完課文后會有很多的話想要表達,為使同學將朗讀中獲得的獨特感受和認識升華為內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啟迪和教育,教師為同學創(chuàng)設一個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環(huán)節(jié)。如:你想對誰說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會怎樣做呢?調動同學的思維,讓他們充沛表達各自朗讀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學更好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將課上所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畫家和牧童》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文中生字詞,能復述故事大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誠實勇敢的品質,學會尊重事實,勇于指出錯誤,并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教學準備
課文相關圖片或PPT。
生字卡片。
角色頭飾(畫家、牧童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故事導入:老師可以講述一個簡短的關于名人因謙虛接受批評而進步的小故事,引出《畫家和牧童》的主題。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引導學生猜測故事可能講的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10分鐘)
自由朗讀: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生字教學:利用生字卡片,通過領讀、跟讀、游戲等方式教授生字詞,確保學生能正確讀寫。
詞語解釋:選取幾個重點詞語,如“栩栩如生”、“紛紛夸贊”,通過圖片或例句幫助學生理解其意義。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15分鐘)
分段朗讀:分小組朗讀課文,每組讀一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并思考每段的大意。
內容梳理:引導學生總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可以用時間線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脈絡。
角色分析:討論畫家和牧童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的行為給我們的啟示。
四、深入探討,情感升華(10分鐘)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為什么畫家愿意聽從一個小牧童的意見?”、“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等問題。
分享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強調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五、角色扮演,體驗情境(10分鐘)
角色分配:學生自愿或抽簽選擇角色,準備簡短的劇本表演。
表演展示: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重現故事場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體驗。
六、總結拓展(5分鐘)
回顧總結:師生共同回顧本課知識點,強調誠實勇敢、虛心接受批評的重要性。
課外作業(yè):鼓勵學生回家后,將《畫家和牧童》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并與家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課后反思
教師應根據課堂實施情況,反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特別是學生參與度、理解程度及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以便在后續(xù)教學中做出相應調整。
《畫家和牧童》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學會生字詞。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要像小牧童一樣勇于指出錯誤,同時學習畫家的謙虛精神,懂得人無完人,勇于接受他人意見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課文圖片、生字詞卡片)
《畫家和牧童》的課文打印版
小組討論問題卡
角色扮演所需的簡單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景導入: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幅畫作的圖片(最好是含有小錯誤的),詢問學生是否能發(fā)現畫中的不同尋常之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
揭示課題:引出《畫家和牧童》的故事標題,簡要介紹故事背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10分鐘)
自由朗讀: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生字詞講解:利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書寫。
詞語游戲:通過“快速指讀”、“詞語接龍”等游戲鞏固生字詞學習。
三、深入理解課文(15分鐘)
分段閱讀:將課文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由小組輪流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并思考問題。
小組討論:分發(fā)討論問題卡,如“為什么只有牧童指出了畫中的錯誤?”、“畫家聽到牧童的話后是怎么做的?”等,鼓勵學生交流看法。
全班分享:各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總結補充。
四、角色扮演(10分鐘)
角色分配:學生自愿或抽簽選擇扮演畫家、牧童、圍觀者等角色。
場景再現:利用簡單道具,在教室中重現課文中的場景,特別是牧童指出錯誤和畫家反應的部分。
表演評價:表演結束后,師生共同點評,強調角色的情感表達和故事的教育意義。
五、拓展延伸(10分鐘)
道德小講堂:引導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誠實勇敢和虛心接受批評。
寫給畫家的'一封信:讓學生假設自己是牧童或圍觀者之一,給畫家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感想或建議。
六、課堂總結(5分鐘)
總結本課學習的生字詞、故事主旨及學到的品德教育點。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勇于表達真實想法,同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
作業(yè)布置
寫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曾經遇到的一個錯誤,并分享是如何勇敢指出或接受改正的。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生字詞和課文理解。
【《畫家和牧童》教案】相關文章:
《畫家和牧童》教案(4篇)03-01
《畫家和牧童》教案4篇02-26
《畫家和牧童》教案(精選4篇)04-02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10-07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10-06
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10-07
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02-28
《畫家和牧童》聽后感10-05
《畫家和牧童》教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