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學設計(常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教學設計1
摘要:一直以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是數(shù)學教學任務和目標高效完成的主要場所。如何充分利用課上45分鐘,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是大家一直關心的問題。近幾年,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深入開展,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做了重點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數(shù)學的能力成為其核心要求。眾多一線數(shù)學教師深刻反思現(xiàn)代教學思想,鉆研各種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與試驗。在此過程中,我們力求博采眾長,在教學交流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廣泛汲取營養(yǎng),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邊試驗,邊改進,邊篩選。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彪m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還沒有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設想,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高;效率
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觀念認為,要想提高教學效率,課堂秩序是首要的保證,這使得數(shù)學教育與整個普通教育一樣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教師在臺上教,學生在下面聽,要求學生正襟危坐,“豎起耳朵”認真聽,不許交頭接耳,不許隨意討論,否則將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懲罰。教學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如此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削弱了數(shù)學素質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所占的成分,F(xiàn)代的教學觀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從教學的主體轉變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單一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轉化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授課形式生動活潑,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得主動,學得心甘情愿。數(shù)學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數(shù)學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數(shù)學能力。要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從整體教育觀上,挖掘專業(yè)素質教育的內涵與外延,運用現(xiàn)代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采取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
教法制約學法,是影響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選擇一種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教師的教法富有藝術性,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數(shù)學課堂氛圍變得輕松和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教育的需要,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變“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課堂。據報道,美國中小學學校的許多教師每節(jié)課只利用10分鐘講解基礎知識,剩下的時間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組織他們相互交流、探討、消化,教師在一旁作為引導者進行引導,必要的時候予以提醒和糾正,結果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無獨有偶,國內很多地區(qū),尤其是發(fā)達地區(qū)的小學,已有很多教師采取這種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最多只講15分鐘,其余的時間組織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針對自己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相互結合的手段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的形成關鍵在于教師采取何種教學手段進行引導培育。課堂教學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單靠粉筆和黑板講解,勢必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素質提高。在現(xiàn)實教學實踐中,一節(jié)課中只采用一種教學手段的極少,通常都是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授課類型,結合學生的個性心理,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單一地運用某一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乏味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影響學生大腦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做到綜合交叉,做到豐富多彩、趣味十足,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體現(xiàn)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提高教學實效。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較為普及的教學手段,其本身所具有的靈活多樣性能夠充分滿足當代小學教育需求。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既能準確直觀地傳遞信息,使學生視、聽觸角同時并用,將學到的知識深刻地印在大腦中,又能節(jié)省不必要的講解時間,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可能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98-99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可能性》教學設計。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斷,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具:紅、黃、綠三色轉盤、紅色轉盤、裝6個紅球的1號口袋和裝3個綠球3個黃球的'2號口袋
學具:紅色、黃色紙牌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張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轉盤,提問:“指針轉動后,會停在那里?”引導學生用“可能”來回答。接著出示一張紅色轉盤并提問:“指針轉動后,會停在那里?”引導學生用“一定”來回答。其實,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轉盤一樣,有時能確定,有時不能確定,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揭題: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活動一:老師這兒有兩個神秘的口袋,1號和2號,每個口袋里有6個球。老師請12個小朋友分兩組來摸,看誰能摸到代表幸運的紅球。在摸的過程中引導“怎么第一組的小朋友個個那么幸運,每人都能摸到紅球呢?這兩個口袋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哪個小朋友敢猜一猜?打開口袋驗證。并小結:1號口袋里全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2號口袋里沒有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可能性》教學設計》。(板書:一定 不可能)
繼續(xù)觀察2號口袋里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個,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板書: 可能)
活動二:小朋友,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我們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交流結果。下面我們繼續(xù)來玩游戲。打開課件競猜一欄,玩舉牌游戲。1、一定能摸出黃色的球。2、可能摸出黃色的球,可能摸出紅色的球。3、不可能摸出黃色的球。
活動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來做一下判斷。
1、下周五會下雨嗎?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成為科學家。
4、因為破環(huán)了環(huán)境,地球上的人類都消失了。
活動四:討論
1、什么事情一定會發(fā)生?
2、什么事情可能發(fā)生?
3、什么事情不可能發(fā)生?
三、學以致用,內化提高
1、箱子里要放4個球,摸到黃球有獎,該怎么放?
2、學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間安排兩天開運動會,根據天氣情況,你覺得安排哪兩天最好?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交流)
作業(yè):練習冊自練自測
《可能性》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通過判斷小麗和小強采用“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跳是否公平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對小麗獲勝和小強獲勝的可能性進行思考和分析。但與例1例外不同,例3并沒有給出小麗和小強玩“石頭、剪子、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所以不能直接計算出小強獲勝的可能性,而應先羅列出他們兩人玩“石頭、剪子、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通過羅列出兩人玩“剪子、石頭、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計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頭、布”游戲的公平性。
3、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點不重復、不遺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教學難點不重復、不遺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一、復習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說明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計算發(fā)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種可能的結果,再看發(fā)生的事件有幾種,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學們都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誰能和老師一起玩?
(游戲……)
這樣確定誰勝誰敗公平嗎?
生發(fā)表意見。
下面我們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這個游戲是否公平?
2、羅列游戲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樣才能將所有的可能都列出來,方法的交流。
小麗石頭石頭石頭
小強剪子布石頭
結果小麗獲勝小強獲勝平
3、通過觀察表格,總結
一共有9種可能;小麗獲勝的可能有3種,小強獲勝的可能也是3種,平的可能也是3種。所以小麗獲勝的可能性是39,小強獲勝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來決定勝負是公平的。
4、反饋練習
P.103.做一做
重點說明:一共有多少種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學生判斷的方法多樣化,
。1)計算出單數(shù)、雙數(shù)的可能性;
。2)其他方法,如雙數(shù)只有一個6,而單數(shù)則有兩個,因此末尾出現(xiàn)單數(shù)的可能是雙數(shù)的兩倍,因此這是不公平的。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三第一題獨立完成,集評。
2、練習二十三第二題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羅列驗證的方法。
3、練習二十三第三題制定游戲規(guī)則,小組內合作完成!
四、課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可能性》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鞏固理解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shù)表示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認識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悟生活中任何幸運與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guī)律支配的。
教學重點、難點:鞏固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復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本學期我們學習了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請你舉例說明。
2、學生舉例說明。
二、基本練習:填空題,逐題出示,學生回答,并說明想法。
1、一個骰子的六個面分別是1-6點,擲骰子落下后,1點朝上的可能性是( )。
2、口袋中有紅、黃、綠球各2個,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
3、一副撲克牌,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 的可能性是()。如果是兩副撲克牌,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 的可能性是()。
4、口袋中放8個球,如果要保證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3/4,口袋中應放()個紅球。
5、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要抽1名學生參加抽測,抽到男生的可能性是(),抽到女生的可能性是()。
6、袋中有6個紅球,2個白球,每次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好放回)。摸40次,白球大約摸到()次。
7、有12個乒乓球,其中6個是紅球,6個是黃球。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第一次摸出1個紅球(摸好不放回),第二次又摸出一個紅球(摸好不放回),再繼續(xù)摸,那么第三次摸時,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每次摸好后都放回呢?體會兩種操作程序的不同,結果也不同。
8、拋一枚硬幣,連續(xù)9次都正面朝上,第10次拋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為( )。
體會每次拋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不會因前面拋到的結果影響到后面的可能性。
9、紅紅和四個女生及三個男生一起玩捉迷藏,紅紅捉到一個同學,這名同學是女生的可能性是()。
體會其中的可能性只與被捉的學生有關,與紅紅無關。
三、綜合題
(一)畫一畫
1、右圖是一個轉盤,請在轉盤上畫上陰影,使指針轉動后,停在陰影部分的可能性是1/4。
2、有10枚圍棋子,從中任意摸一枚,摸到黑子的可能性是4/5。請你畫出符合條件的10枚圍棋子。
。ǘ┻B一連
3、在每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連一連。
(圖意:4個口袋中分別裝:2黑3白,3黑3白,4黑6白,4黑4白)
可能性是2/5可能性是1/2
。ㄈ┺q一辯
4、袋中有3個紅球和2個黃球。如果摸到紅球算小明贏,摸到黃球算小軍贏,這個游戲公平嗎?為什么?你認為誰獲勝的把握大些?比賽的結果是否一定小明贏?為什么?
5、從1——10十張牌中任意取兩張牌,牌面數(shù)字相加,和是奇數(shù)的可能性是多少?是偶數(shù)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和是偶數(shù)算小明贏,和是奇數(shù)算小軍贏,游戲公平嗎?如果換成1——9九張牌做上面的游戲,公平嗎?
6、骰子的六個面分別是1-6不同的點數(shù),現(xiàn)在把兩個骰子一起擲,骰子朝上的一面的`的點數(shù)相加可以得到2-12不同的點數(shù)。擲一次,得到不同點數(shù)的可能性相同嗎?為什么?如果猜中點數(shù)有獎,你認為猜多少點的可能性最大?猜多少點的可能性最小?
7、一種彩票是由0-9的任意數(shù)字組成的三位數(shù)組合而成,如315或426等等。某人買了一張彩票,請分析他中獎的可能性。
8、出示教材上第118頁上第25題。學生讀題理解題目意思,按要求回答問題,并說明想法。
9、出示教材上第119頁上第26題。
先出示圖,提問:這兩張圖按虛線能否折成正方體?說明理由。(相連的虛線必須是5條)
讀題理解題目意思。按要求涂色、寫數(shù)。
說明想法。將圖形剪下來沿虛線折一折驗證。
教學后記
課前思考:
這一節(jié)復習課內容緊扣第八單元的教學重點,設計的練習形式多樣,“畫一畫”、“連一連”、“辯一辯”等內容都是學生們喜歡的,這樣的復習課一定能讓學生們的復習興趣調動起來,相信通過這些練習和相關的復習,能讓學生聯(lián)系分數(shù)的意義,進一步學會用分數(shù)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其方法,并能根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出相應的活動方案。這部分內容是小學階段最后一次學習可能性,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另外,補充這樣的實際問題供學生練習:
1.袋中要放紅、黃、藍三色球共5個,如果40人每人任意摸一次(摸完后球仍放回袋中)。要讓摸到紅球的可能為16次,袋中要放幾個球?
2.從不透明的口袋中任意摸1次,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2/9。已知袋中的紅球有6個,白球有10個,其余是黑球,黑球可能有幾個?
《可能性》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材P110—111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練習二十四
第8題,擲骰子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進行方法同第6題。
第9題,[1]通過有趣的抽簽游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第10題,猜一猜
[1]猜硬幣在哪個盒子里。
[2]簡單統(tǒng)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第11題
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第12題
讓學生設計一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
“實踐出真知”,在親身體驗和動手實踐中獲得的認知才是最真切的。教材首先創(chuàng)設了元旦聯(lián)歡會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情境,讓學生在抽簽活動中初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然后讓學生通過“摸棋子”的試驗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樣收到的效果勝過單純地說教。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將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放在了與發(fā)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新的理念。本節(jié)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了一些有用而且有趣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享受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喜悅,使每位學生在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就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1個紙盒、4個紅棋子、1個藍棋子
教學過程
1、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烏鴉喝水”的三幅圖,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別說一說這三幅圖上的故事。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不能確定它發(fā)生的結果,有些事件能確定它發(fā)生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烏鴉喝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适。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進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們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以及孩子們對可能性知識的已有認知水平。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主題圖。
(1)課件出示主題圖,師簡單介紹圖意:聯(lián)歡會上,通過抽卡片決定每人表演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目,有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的三張卡片,如果讓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結果?
(2)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匯報。
小結:每名同學表演什么節(jié)目是不確定的,因為有些事件的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
3、模擬演示,教學例1。
(1)觀察圖(1),請學生說說圖意。
師:三張卡片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小明可能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
預設生1:可能是唱歌。
生2:也可能是朗誦。
生3: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明抽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這說明了什么?
(事件的不確定性)
《可能性》教學設計7
特色與亮點:
學校是公平教育的主陣地,教育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當中,這是一節(jié)以公平為素材的課,主要有以下幾處特色與亮點:
1本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合作探究獲得知識。
2在設計活動時,給學生給出活動目標,即讓學生明確通過活動,學到那些知識和技能,獲得那些體驗,得到那些發(fā)展;其次選擇的材料是學生容易獲得的,符合學生心理特證和年齡特征的,整節(jié)課以活動為中心,通過活動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個性發(fā)展等方面達到了預期目標。
3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通過親身活動,感受知識,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
4突出了課堂的公平性,達到公平教育教學的目的。
課前分析:
本節(jié)課是以公平為素材的課,因此在本節(jié)課上教師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為學生營造公平和諧的課堂氛圍;2提高課堂參與均等機會;3還要為學生提供課堂提問均等性;4提高課堂公平進程。
【材料一】:一個袋中裝有10個黃球和10個紅球,任意摸出一個球后放回,求摸出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摸出黃球甲勝,摸出紅球乙勝,這個游戲公平嗎?
【材料二】:如圖轉動轉盤,球轉盤停止后指針停在陰影部分的可能性,和空白部分的可能性,如果停在陰影部分甲方贏,停在空白部分乙方贏,這個游戲公平嗎?
【目的】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2.學會列舉記錄簡單事件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學生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4.能由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較事件多少。
5.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逆向思考和與人交流思考過程的能力。
【活動一】
摸球
【活動二】
轉盤游戲
【目標】
1能由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較事件多少。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逆向思考和與人交流思考過程的能
3感受公平的重要性。
【時間】
40分鐘
【材料】
1兩種顏色的玻璃球各10個。(黃色10個,紅色10個)小布袋一條。
2游戲轉盤一個。
3活動記錄表各兩份
第---------組
猜測數(shù)據摸球總次數(shù)摸到紅球次數(shù)摸到黃球次數(shù)實際操作摸球總次數(shù)摸到紅球次數(shù)摸到黃球次數(shù)
第一輪第一輪
第二輪第二輪
第三輪第三輪
可能性總結
第---------組
猜測數(shù)據轉動次數(shù)指針停在陰影部分次數(shù)指針停在空白部分次數(shù)實際操作轉動次數(shù)指針停在陰影部分次數(shù)指針停在空白部分次數(shù)
第一輪第一輪
第二輪第二輪
第三輪第三輪
可能性可能性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按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均衡分組,力求公平。
2第一組;做摸球活動。先猜測把猜測結果填入下表,然后摸球各成員每人摸出一球后觀察顏色后放回小球并攪勻布袋中的小球,下一位摸球。將小組各成員摸到紅球的次數(shù)和黃球的次數(shù)紀錄在下表。
第---------組
猜測數(shù)據摸球總次數(shù)摸到紅球次數(shù)摸到黃球次數(shù)實際操作摸球總次數(shù)摸到紅球次數(shù)摸到黃球次數(shù)
第一輪第一輪
第二輪第二輪
第三輪第三輪
可能性可能性
第二組:轉盤游戲活動。先猜測結果填入下表。然后各組成員每人轉動一次轉盤,當轉盤停止轉動后,觀察指針停在那個區(qū)域,并把結果紀錄下表。
猜測數(shù)據轉動次數(shù)指針停在陰影部分次數(shù)指針停在空白部分次數(shù)實際操作轉動次數(shù)指針停在陰影部分次數(shù)指針停在空白部分次數(shù)
第一輪第一輪
第二輪第二輪
第三輪第三輪
可能性可能性
3交換活動場地。第一組做轉盤游戲活動,并根據猜測實際操作填表。第二組做摸球活動,并按照猜測,實際操作填表。
4根據上表紀錄,在小組內討論可能性,并說出理由,填可能性一欄。并討論為什么和我們猜測的結果一樣或不一樣呢?
5各組展示兩次活動的結果并回答下列問題:
猜測結果和實際操作結果是否一致?你猜測的依據是什么?若不一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個游戲公平嗎?
7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在三輪摸球過程中,摸出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與球的總數(shù)有什么關系?
指針停在陰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可能性與什么有關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怎樣才能夠做到公平公正?
8各組展示討論結果。
9評介與總結。
【案例反思及說明】
1本活動旨在是參與者通過親手實驗,從隨機事件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建立真確的可能性的直覺,體驗感受可能性的穩(wěn)定性。
2隨即現(xiàn)象結果的出現(xiàn)是偶然的,出現(xiàn)一個結果事先無法預料,但在大量的實驗中它明顯出現(xiàn)規(guī)律性————穩(wěn)定性。
3本活動中,布袋中雖然所放紅球數(shù)量和黃球數(shù)量雖然相等。但三輪摸球的紀錄也不盡相同,摸球的次數(shù)越多紅球出現(xiàn)的可能性和黃球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就越穩(wěn)定,依此做出的推斷就越準確。
4本活動中,雖然在轉盤上,黃色區(qū)域的面積占轉盤總面積的八分之六(即四分之三),但指針并不一定都停在黃色區(qū)域,但隨著轉動轉盤次數(shù)的增多,指針停在黃色區(qū)域內的可能性就越穩(wěn)定。
5本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知道只有可能性相等時,這個游戲才公平。
《可能性》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94-96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增強學生量化的數(shù)學意識。
2、學會初步預測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并掌握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3、認識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guī)律支配的。
4、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認識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現(xiàn)象中感受統(tǒng)計概率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準備:演示課件、乒乓球、布袋、棋子、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課前談話,狄青百錢定軍心
2、問題引入
師:讓我們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審視這個故事,拋100錢幣,有沒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生:有可能)
師: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你認為有多大呢?(生:很。
師:可能性有大有小。(板書:可能性的大。
二、探究與交流
1、教學例1
出示例1場景圖
問: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場景再現(xiàn))
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fā)球公平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fā)球時,每個運動員猜對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來表示。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里的1/2?
2、同步體驗
教師拿出一個口袋,向里面放入一個黃球,問: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提問:其中有幾個球?其中幾個黃球?
動手摸一摸,邊摸邊問:這時可以得出結論了嗎?
。ù蟹胖粋黃球一個白球,從中任意摸一個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1/2。)
試一試: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完成后,追問: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
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
問: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怎么會不同呢?(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球的情況分別是兩種三種四種,而摸到黃球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所以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分別是1/2、1/3、1/4。
問:如果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該怎樣放球?
小結:放5個球,其中黃球1個。
三、遷移與提升
1、教學例2
出示例2中的實物圖(逐一出示,學生說出各是什么牌)
問:把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討論后明確:一共有6張牌,紅桃A有1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張牌,摸到每張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問:你還想到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小組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在紙條上)
匯報一: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ㄕ故痉椒ǎ好郊t桃2的可能性是1/6,摸到黑桃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一共有6張牌,“2”有兩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匯報二: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Ρ染毩暎杭t桃A紅桃2紅桃3黑桃A黑桃2五張,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2、同步練習
看清楚每個骰子六個面上點數(shù),落下后每個數(shù)朝上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自由說一說)
3、閱讀拓展
閱讀教材94、95頁,還有什么問題嗎?
出示“你知道嗎?”
四、實踐和應用
1、成語里的數(shù)學(用分數(shù)表示成語里某個事件的可能性的大。
十拿九穩(wěn)百發(fā)百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2、操作和推測
口袋里裝著白色和黑色的棋子共4個。如果不打開袋子看,你們有辦法知道哪種顏色的棋子有幾個嗎?
根據多次摸的結果,猜一猜口袋里放著什么顏色的棋子?各是幾個?
組織操作,搜集摸球結果,匯總發(fā)現(xiàn)。
指出:在大量重復試驗的情況下,它的發(fā)生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運用數(shù)據進行推斷。
可能性的大小離不開統(tǒng)計。
練習:如果指針轉動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紅色區(qū)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黃色或藍色區(qū)域?
3、活動里的數(shù)學
現(xiàn)場設獎現(xiàn)場抽獎
學生拿出課前拿到的號碼,打開抽獎軟件,抽獎中詢問:抽中一等獎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獲獎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在抽出三等獎后再問一個類似的問題。
4、故事釋疑
《可能性》教學設計9
。ㄒ唬┲R目標
1、初步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xiàn)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確地描述這些現(xiàn)象。
2、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及口頭表達能力,觀察、推理能力,發(fā)散思維,小組合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ㄈ┣楦心繕
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
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
教學難點:
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有關課件、摸球的盒子及球、跳棋、撲克牌、硬幣、水彩筆(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阿凡提》的故事,提問財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幣拋起來落下后個個都要正面朝上,這可能嗎?”
教師出示一元硬幣問:“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師:你會玩正反面游戲嗎?能介紹一下是怎么玩的嗎?現(xiàn)在想不想玩?
師:(拋出硬幣后蓋。┱l來猜?能確定嗎?
師:,硬幣拋下來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有沒有可能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呢?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可能性” 。(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學習新知
。ㄒ唬┟蛴螒
1、體驗一定
師:我們來做個摸球游戲怎么樣?先放四個白球在盒子里,師:請一位同學任意摸一個球。誰想來猜猜結果?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師:如果再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師:可能摸到別的顏色嗎?
生摸球驗證,還是白色。
師:如果一直重復摸下去,結果會怎么樣?
師:同意他的想法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也就是說,都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能確定嗎?
板書:都是白球
一定
2、體驗不可能
師:另一個盒子放黃球,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么樣?可能摸到白球嗎?為什么不可能摸到白球?
。ㄔ趯W生的回答中注重學生的說理,為什么不可能,在摸球,形成說理和活動想結合。)
師:也就是說,沒有白球,就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書:沒有白球
不可能
3、體驗可能
師:怎么樣才能摸到白球呢?讓生想一想,回答。師把四個白球放入盛有黃球的盒子里,提問:如果讓你摸你能摸到什么球?為什么?你還能摸到其他顏色嗎?
板書:有白球、黃球
可能
。ǘ┠闷遄
出示兩個放有棋子的盒子,其中一個里面都是紅棋子,另一個里面有紅色、黃色、綠色,指著盒子提問:哪個盒子一定能摸到紅棋子?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到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到黃棋子?
。ㄈ┱n前故事
師:那么阿凡提要想獲勝,他采取什么方法呢?
看課件,得出結論:阿凡提把硬幣的反面都粘到一起再往上拋落下后一定都是正面。
三、實踐應用
1、師:像“一定”、“不可能”、“可能”這三種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用手勢來判斷畫面中的現(xiàn)象,是“一定”的就用手勢√,是“不可能”就用手勢×,可能就用手勢○。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讓生回答。
2、聯(lián)系生活,你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嗎?師提醒:(1)、一個星期一定是7天。(2)、李老師以后可能還會來咱們班上課。讓生小組內互相交流,全班匯報。
3、課件出示:箱子里有14個球,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從箱子里面摸出一個球,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生回答。
4、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四第一、二題。
5、游戲:師拿撲克牌讓生抽牌,如果抽到紅桃就是中獎,獎品是一個乒乓球。師先只拿方片和黑桃讓生抽,三個學生抽完后,師說如果讓全班同學都抽一次也不可能中獎,為什么得出結論:里面沒有放紅桃。師放入紅桃讓生繼續(xù)抽。
6、綜合提高,課件出示5個盒子里面放著球按要求連線,讓生坐在小卷上,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能說說你現(xiàn)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像這樣確定的事件和不確定的事件,希望你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事物,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
《可能性》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上)第99-100頁。
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教學,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shù)脑~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shù)描述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yǎng)概率素養(yǎng),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yǎng)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游戲公平性的判斷,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實驗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各一個、每小組準備一枚硬幣和活動記錄表一張、全班學生名單(課前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寫在小紙片上折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度趣味運動會就要在11月下旬召開了,在這次趣味運動會上,我校設計了這些活動項目,請看大屏幕——足球賽、跳棋比賽、老鷹捉小雞、摸球。為了這次運動的成功舉辦,老師們正在設計各項活動的規(guī)則,同學們也積極地進行訓練,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熱鬧的場面吧——(課件顯示:足球賽場面)
二、自主探究,深入體驗:
1、你認為拋硬幣決定誰開球公平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過渡并揭題:我們在拋硬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正面,也可能會出現(xiàn)反面,所以這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2、既然大家都認為是公平的,請你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用一個什么樣的數(shù)表示合適呢?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分數(shù)表示就是……(1/2)
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3、如果拋10次,你認為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可能是多少?還可能是多少?如果拋40次呢?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研究,認為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下面我們來玩一玩。
4、小組合作: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①6人一小組分工合作。其中:
1人拋硬幣;1人報拋的結果;1人監(jiān)督報的是否正確;
1人用“正”字法填寫記錄表;1人監(jiān)督填寫的記錄表是否真實;1人向全班匯報小組實驗情況。
②每組拋40次,拋硬幣時高度適中,不要用力過猛。
、鬯伎迹赫娉系拇螖(shù)與總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5、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拋的結果,教師填寫表格。
組別拋硬幣總次數(shù)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
通過觀察這個表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與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相等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結果?
6、我們繼續(xù)拋下去,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歷史上很多科學家也做過這樣的實驗。(課件出示)
隨著拋擲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有什么特點?
三、聯(lián)系實際,理解應用:
1、三人跳棋賽
這樣設計轉盤公平嗎?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
是這樣嗎?為什么這樣是公平的?
如果,轉動轉盤9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qū)域?說說你這樣估計的理由。
2、老鷹捉小雞
你們玩兒過嗎?怎么玩兒的?
我們學校是這樣設計游戲方案的(課件出示):
6名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老師分別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各面分別寫上1,2,3,4,5,6。每人選一個數(shù),然后任意擲出盒子,朝上的數(shù)是幾,選這個數(shù)的人就當“老鷹”。
你認為選哪個盒子做游戲公平?
我們也選6名同學下課了做這個游戲吧!選誰呢?這樣吧,我們抓鬮來決定吧。你認為抓到你的可能性是多少?(指名回答)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摸球:
課件呈現(xiàn)畫面:個黑球,個藍球。
。1)你認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2)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1/10,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3)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藍球的1/2,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生活中也有一些可能性事件,有些是公平的,有些是不公平的,希望同學們都做一位有心人,認真觀察,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板書設計:
可能性
1/2黑:
1/3藍:
可能性:黑球是藍球的1/2
《可能性》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P99-100,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shù)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通過豐富的游戲活動和對生活中幾種常見游戲(或現(xiàn)象)剖析與解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shù)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
教、學具準備:CAI課件;硬幣;實驗記錄表;骰子;六個面上分別寫上數(shù)字1-6的長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足球比賽嗎?還記得足球比賽開始前用什么方法決定哪個隊先開球嗎?請同學們看屏幕。
課件演示:如下圖情境(教科書第99頁的情境圖)。
師:請觀察圖片,你們能不能說一說他們是用什么方法決定哪個隊先開球的?
師:同學們說得對,他們是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由哪個隊先開球的,那么你們認為用這種拋硬幣的方法決定哪個隊開球公平嗎?
[評析:由足球比賽開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戲公平性的問題,學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興趣濃厚。]
二、探究新知
1、動手實驗,獲取數(shù)據。
師:剛才有人認為硬幣掉下來時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機會相等,覺得拋硬幣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認為這樣不公平,那到底這種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來做一個實驗,由大家親自動手拋一拋硬幣,看這種方法到底公不公平,好嗎?
師:在開始實驗之前,同學們要弄清楚實驗要求哦,請看屏幕。
課件出示實驗要求:1、拋硬幣40次,拋硬幣時用力均勻,高度適中;2、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填入實驗報告單(如下表);3、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看哪個小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
出現(xiàn)的情況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總次數(shù)
出現(xiàn)次數(shù)
師:弄清楚實驗要求了嗎?老師想問大家,第2條中的相關數(shù)據是指什么?你們打算如何得到這些數(shù)據?
師:很好,我們要得到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老師建議你們最好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tǒng)計,那就動手開始實驗吧!
師:大家做完實驗了嗎?請各個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課件出示統(tǒng)計表(如下表),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填入數(shù)據。
小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總次數(shù)
1
2
3
4
5
…
合計
2、分析數(shù)據,初步體驗。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實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相等嗎?
師:對,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接近嗎?
師:想一想,如果把我們全部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加起來,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還接近嗎?
教師把所有小組的正面朝上次數(shù)、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總次數(shù)分別求和。
師: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閱讀材料,加深體會。
師:如果我們繼續(xù)拋下去,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歷史上有很多數(shù)學家就做過拋硬幣的實驗。請看屏幕。
課件出示幾位數(shù)學家的實驗結果(如下表)。
數(shù)學家總次數(shù)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豐404020481992
費勒1000049795021
皮爾遜240001201211988
羅曼列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讓學生觀察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正面朝上次數(shù)和反面朝上次數(shù)很接近。
4、分數(shù)表示,科學驗證。
師:我們做過了實驗,觀察了數(shù)學家實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很接近,說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師:對,它們的可能性相同的,你們能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它們相同嗎?
師:通過做實驗,你們認為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么?
[評析:讓學生在拋硬幣的實驗活動中體驗、理解、感悟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的公平性,并通過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分析、對實驗過程的反思及數(shù)學家實驗數(shù)據驗證,使學生不僅體會到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三、應用拓展
1、師:剛才的學習,你們表現(xiàn)得很棒,學得很認真,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會不會用學到的新知識解決問題,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師:好,請看第一題,正方體的各面分別寫著1、2、3、4、5、6.擲出每個數(shù)的可能性都是……?(出示教科書練習二十第1題)
師:這么多同學舉手想回答這個問題,老師也不知道該叫誰回答了。這樣吧,我把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叫紅組、黃組、藍組,設計一個轉盤,轉盤上的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相應顏色的組就獲得答題資格,答對就獎一面紅旗,看哪個組的組紅旗多就算贏,好嗎?
課件出示方案一(如下圖):轉盤上紅色占一半,藍色、黃色各占。
方案一
師:你們覺得這個轉盤設計得公平嗎?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這個轉盤不公平,那怎樣設計轉盤才公平呢?
師:就按照你們的修改意見,改成三種顏色各占的轉盤。
課件出示方案二(如下圖)。
方案二
師:設計好轉盤后,我們就開始轉動轉盤決定哪個組來回答第一題,好嗎?
轉動轉盤,決定哪個組回答。
2、師:恭喜你們獲得了第一面紅旗。我們看下一題,指針停在這四種顏色區(qū)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課本練習二十第2題的第1題)
《可能性》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進行判定,并能用數(shù)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過摸球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驗證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判定,用數(shù)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用數(shù)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過程。
教具準備:
5個紙盒,黃、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與學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課堂實踐,合作探究與總結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課之前就讓我們交流、暢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樣?”……(學生暢談理想,教師適當點評激勵)
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三個盒子,第一個盒子裝有4個黃球,第二個盒子裝有2個黃球、兩個白球,第三個盒子裝有4個白球。假設老師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黃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xiàn),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無法實現(xiàn),你會到哪個盒子里摸球呢?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生發(fā)言,引出新知
。1)學生發(fā)言:選擇到第一個盒子當中去摸,因為第一個盒子里裝有4個黃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黃球。第三個盒子里全是白球,沒有黃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黃球。第二個盒子中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師板書學生發(fā)言,板書: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3)驗證:
任選學生到每個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測一致。
2、用數(shù)字表示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實踐驗證(裝有2個黃球2個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組。
。2)分工:1人監(jiān)督(公正性、次數(shù))1人統(tǒng)計(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搖一搖,有畫正字法統(tǒng)計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
。3)活動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匯報、交流。
有的組少于10次,有的組正好10次,有的組多于10次,這是因為理論和實踐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因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該怎么辦?(把其中的1個白球換成黃球)
集體驗證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小一些,變成1/4,該怎么辦?(盒子中放1個黃球,3個白球)
6、觀察這些數(shù)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可能性有大有。┙處煱鍟n題: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大,趨于一定能(1),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小,趨于不可能(0)。
三、鞏固練習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斷下列有關可能性事件。
。1)老師今年24歲,20年后,你們的年齡會超過老師。
。2)老師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后你們的身高會超過老師。
(3)明天下雪。
。4)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29屆奧運會中,中國的金牌數(shù)超過美國,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后,你們當中的某個人乘坐“神舟十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2、同學們看過非凡少年這個欄目嗎?少?二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三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獎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數(shù)表示)
四、小結本課
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
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有理想,努力加之自信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可能變成一定能。祝同學們夢想成真。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3/4 1/2 1/4 0
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的開頭我讓學生暢談理想,然后巧設懸念,激發(fā)起他們的.思考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反響很強烈,達到預期效果。
接下來就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把數(shù)學從生活中提煉出來,也把學生從生活中引入數(shù)的殿堂。學生的合作驗證探究過程進行的也很順利,尤其是在集體驗證盒子中裝3個黃球,1個白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4中,共摸了20次,恰好摸到了15次黃球,猜想與實踐完全吻合,學生驚嘆不已,這既是必然又是一種巧合。
一節(jié)課當中,如果沒有讓學生練習的時間我覺得算不上一節(jié)成功的課,所以在練習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許多生活化、情境化、學生關注、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樂于去思考,自然效果也不錯。
當然這節(jié)課當中,我也有一些很困惑的地方,此如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闡述理由的時間太少,可能有一些同學沒有理解透徹,但如果在這里耽擱了太長時間,那么后面就沒有了練習的時間,就會顧此失彼,這一環(huán)節(jié)怎樣處理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給我一些合理建議,我一定虛心接受。
在教學的結尾,我送給學生一句話:有理想、自信加之努力,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使可能變成一定能。這既照應了導入,又體現(xiàn)了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這一思想,同時又對學生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可能性》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能定性描述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試驗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事物出現(xiàn)的數(shù)量有關。
三、教學準備
紙盒,紅色棋子,藍色棋子,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感知,導入新課
1.回顧感知。(教師實物演示或PPT課件演示。)
。1)演示提問:教師出示一個空紙盒,放入5個紅色棋子。如果請你從紙盒中摸出一個棋子,會是什么顏色的呢?請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來描述。
。2)演示提問:教師在紙盒中再放入一個藍色棋子。如果再請你從紙盒中摸出一個棋子,這次會是什么顏色的呢?請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來描述。
(3)猜一猜,摸出紅色棋子和藍色棋子的可能性會不會是一樣大的?
2.揭示課題。
。1)揭示:摸出紅色棋子和藍色棋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樣大呢?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這節(jié)課就用試驗的方法來驗證我們的'猜測,繼續(xù)學習“可能性”的知識。
。2)板書課題——可能性。
【設計意圖】此回顧感知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既緊密聯(lián)系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可能性的有關知識,也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自然過渡的問題情境。
(二)小組合作,探究驗證
1.準備材料,明確要求。
。1)介紹試驗材料。
、俳處煶鍪驹囼灢牧蠈W具。(教師實物演示或PPT課件演示。)
、诮處熃榻B試驗材料: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紙盒,紙盒里裝有數(shù)量不等的紅色棋子和藍色棋子。(紙盒里面的棋子是4紅1藍,或5紅1藍,或6紅1藍,或7紅1藍,或7紅2藍。)
。2)明確試驗要求。(PPT課件演示。)
、倜看螐募埡欣锩鲆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
、谌缓蠓呕厝u勻再摸,重復進行20次。
(3)商定試驗方案。
、僦笇W生分組商定試驗活動方案,明確試驗過程和記錄方法。(PPT課件演示。)
、谝龑W生學會小組合作,進行小組成員分工。
。4)領取試驗材料。
、賹W生分組領取試驗材料。
、诮M織學生做好試驗準備工作。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幫助學生做好試驗前的準備工作,以保證試驗數(shù)據的隨機性和試驗活動的有效性。同時,讓學生明確試驗要求,并根據試驗要求自主商定試驗方案,有序開展試驗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合作試驗,初步推測。
。1)學生分組進行試驗活動。
、賹W生按預定方案,分小組進行試驗活動。
、诮處熝惨暳私饷總小組的試驗情況,并及時進行活動過程和活動記錄的指導。
。2)學生組內分析交流。(PPT課件演示。)
①觀察分析:觀察本小組的摸棋子活動記錄表,分析所收集的數(shù)據。
、谟懻摻涣鳎簭慕y(tǒng)計結果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摸棋子的試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每個棋子都可能被摸到,并且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通過分析、交流試驗活動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讓學生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集體交流,推理歸納。
(1)全班集體展示交流。
、僬故救喔鱾小組的摸球情況統(tǒng)計結果。
、诩w交流:觀察全班各個小組的試驗結果,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導學生質疑思考。(PPT課件演示。)
、倜總盒子里都裝有紅色棋子和藍色棋子,為什么摸出紅色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藍色棋子的次數(shù)多呢?
、诖蜷_盒子看一看,聯(lián)系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么?
③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關?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PPT課件演示。)
。4)引導學生根據統(tǒng)計結果推測。(PPT課件演示。)
。1)如果再摸一次,摸出哪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2)動手摸一摸,和你的推測一致嗎?說明什么?
。3)教師小結:摸出紅色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并不能確定摸出的一定是紅色棋子,也有可能摸出的是藍色棋子。
【設計意圖】通過對全班各小組的試驗數(shù)據進行觀察分析、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僅是有大又小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通過引導學生對試驗現(xiàn)象的質疑與驗證,讓學生體會到隨機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與事物出現(xiàn)數(shù)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根據試驗的統(tǒng)計結果對下一次試驗結果的推測,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的特點。
(三)鞏固應用,加深體驗
1.鞏固體驗。
。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不同活動中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僮髨D中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大?為什么?用轉盤試一試。
、谟覉D中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小?為什么?用轉盤試一試。
。2)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第6題。(用試驗驗證猜測。)
、賹W生自主確定試驗過程,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指導。
②組織學生小組交流。
2.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第7題。(體會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僖龑W生審題,明確每個箱子里有哪種顏色的球?每種顏色球的數(shù)量各是多少?每個箱子里球的總數(shù)是多少?
、趯W生口頭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拓展思考。如:
a. 如果要摸出黃球,在哪個箱子里更容易摸到?為什么?
b. 在左邊箱子里摸出綠球和在右邊箱子里摸出什么顏色球的可能性相等?為什么?
c. 如果在左邊箱子里增加6個綠球,那么在哪個箱子里摸出綠球更容易?為什么?
。2)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第8題。(體會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①引導學生審題,明確題意。
、趯W生口頭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弁卣顾伎。如:
a. 這個小朋友最不可能表演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
b. 這個小朋友還有可能表演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
c. 像這樣的事情能確定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與事物的數(shù)量有關,同時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全課總結,歸納提升
1.教師講述:生活中許多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現(xiàn)象雖然對于個別試驗來說結果不能確定,但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有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大,有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小。
2.教師提問: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3.教師小結: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復試驗時,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呈現(xiàn)出一種規(guī)律性,即大量重復試驗時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事物出現(xiàn)的數(shù)量有關。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多,可能性就大;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少,可能性就小。(PPT課件演示。)
(五)作業(yè)練習
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5題。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不同層次的開放性涂色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隨機事件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和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可能性》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
課件、盒子、節(jié)目簽、乒乓球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探究新知
通過趣味游戲,初步感知“可能性”。教師:老師知道,xxx班的孩子們最善于參與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一場精彩的聯(lián)歡會開始吧!聰明的同學們在聯(lián)歡會中設置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通過抽簽決定要表演的節(jié)目類型。同學們想體驗嗎?
學生:想!
教師:先來認識我們的節(jié)目簽吧。ㄕn件出示節(jié)目簽)
學生:有唱歌、跳舞、朗誦。
教師(課件顯示節(jié)目簽翻轉至背面,并打亂位置):請一位同學來抽簽。
教師:請第一位同學來抽簽,他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呢?請大家先猜一猜。學生會對抽簽結果進行猜測: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3種情況都有可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可能。
教師(課件翻出中間一張:跳舞或其他簽):第一位同學抽到的是什么節(jié)目?
學生:跳舞。
教師:為了節(jié)目不重復,被抽去的跳舞簽就不放回去,還剩下兩張簽。接下來該第二位抽簽了,她可能會抽到什么呢?
學生:唱歌和朗誦都有可能。
教師:確定嗎?
學生:不確定。
教師:還可能抽到“跳舞”嗎?
學生:不可能(板書:不可能)。
教師:理由是?
學生:因為兩張簽里沒有跳舞。
教師:我請第二位同學抽取一張。(抽后匯報結果)(課件翻開第一張:朗誦)。
教師:請第三位同學抽簽,F(xiàn)在只剩最后一張了,第三位同學會抽到什么呢?
學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師:能確定嗎?為什么?(教師板書:一定)
學生:確定,因為只有一張簽,一定是唱歌。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來描述抽簽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xiàn)象,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數(shù)學問題——可能性。(板書:可能性)(設計意圖:“可能性”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完全空白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具有一些簡單隨機現(xiàn)象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里用學生熟悉的“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教學,讓學生在猜測中感受,在活動中明晰,以形成對“可能性”的初步認識,同時也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吸引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中來。)
二、實踐驗證,領悟新知
1.摸球實驗
教師: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游戲盒子(出示盒子),從盒子里我們也能找到可能性的知識。
教師:(搖動盒子,盒子里是什么?學生回答!再從盒子里拿出一個紅色乒乓球)這是老師為同學們特制的——紅色乒乓球。如果老師將這個紅色的乒乓球放進盒子,你想摸出紅色的乒乓球嗎?
學生:想!
教師:如果盒子里一共有六個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紅色乒乓球,你從盒子里任意摸取一個,會有怎樣的結果?
學生:一定會摸到紅色乒乓球。
教師:理由呢?
學生:因為盒子里全是紅色乒乓球,只能摸出紅色乒乓球。
教師:如果游戲盒子變了(出示4紅2黃),想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紅色的乒乓球,摸取一次會有怎樣的結果?
學生:可能摸到,也可能摸不到。
教師:想試試嗎?為什么?
學生:想,因為結果不確定。組織學生體驗摸球過程,每摸出一個記錄一個,并將球放回去,搖勻后再進行下一次摸球試驗。(引導學生摸球時不偷看,說明將球放回去是為了確保條件不變,搖勻是為了公平)
教師:游戲盒子再變一變,變成了——3紅3黃(課件出示),從盒子里任意摸取一個乒乓球,能摸到紅色乒乓球嗎?一定會摸到嗎?
學生:可能摸到,但不一定。組織學生再次體驗摸球過程,并記錄,如果連續(xù)出現(xiàn)幾次紅色球或者黃色球,提問:下一個一定是紅色球或黃色球嗎?讓學生感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每次發(fā)生的結果與上一次結果沒有直接關系。
教師:變!——游戲盒子里面的乒乓球變成了這樣,1紅5黃(課件出示),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球,還會摸出紅色乒乓球嗎?理由是?
學生:可能摸到!因為盒子里有紅色乒乓球。組織學生再次體驗摸球過程,并記錄,讓學生再次感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體會每次發(fā)生的結果與上一次結果沒有直接關系。
教師:如果盒子里有1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摸到紅球嗎?學生:有可能。
教師:如果盒子里有10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摸到紅球嗎?如果盒子里有1000個黃球1個紅球呢?10000個黃球1個紅球呢?還有可能嗎?
學生:有可能。
教師:如果去掉這個紅球呢?還能摸到紅球嗎?
學生:不可能。(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猜測、試驗、交流的機會。在交流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描述摸球的各種情況。)(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簡單實驗的對比,讓學生親歷猜想、實踐、驗證、交流,豐富學生對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體驗,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fā)生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2.猜球實驗。
教師:盒子又變了,變成了……是老師直接告訴你們結果呢?還是我提供一個線索你們自己想辦法猜出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提供線索,自己猜。
教師:(出示課件)線索是,可能與A盒子、B盒子或者C盒子中的某一個完全相同,到底與哪個盒子相同呢?怎么辦?
學生:從盒子中摸出一個球。
教師:試試看。(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球,并出示所摸出的球)。知道是哪個盒子嗎?學生:不能確定,可能是A盒子、或者C(B)盒子,但可以排除B(c)。
教師:不確定,怎么辦?
學生:再摸一次。學生再次從盒子里摸球,并出示結果,判斷盒子,如果還無法判斷,就繼續(xù)摸球,直到能夠判斷是A盒子為止。
3.放球實驗。
教師:同學們還想繼續(xù)玩嗎?
學生:想。
教師:可是老師的游戲盒子變不了了,想請同學們幫忙制作游戲盒子,愿意嗎?
學生:愿意!
教師:但制作游戲盒子需要遵守規(guī)則,請看。ǔ鍪菊n件)按規(guī)則作出第一個游戲盒子。(為了方便用此圖代替盒子,用磁扣代替乒乓球)怎么放?請同學匯報放球方法。
學生:放4個紅球。
教師:那第二個盒子該怎樣完成呢?(出示課件)請同學們三人一個小組,用圓形紙片代替乒乓球,在桌子上擺一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做好小組匯報的準備。請學生匯報。因為結果多樣,老師在黑板上操作呈現(xiàn),并訂正。
教師:用一句話概括所有的做法,可以怎樣說?
學生:只要盒子里不裝黃色球就可以了。
教師:第三個盒子又來啦!又怎樣做呢?小組先擺一擺,先在組內交流討論,再小組匯報。學生匯報,并評價。
教師:用一句話概括可以怎樣說?
學生:至少要放一個藍色球但不能全是藍色球。(放1-3個藍色球,再放其它顏色的球,直到放夠四個球。)(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學習的可能性知識去判斷如何放球,感知結果與條件的關系。)
三、靈活運用,鞏固新知
教師:我們學會了游戲盒子的制作,自己設計一個更加有趣的游戲盒子,課余時間和同學盡情的去研究吧!現(xiàn)在我們運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吧!
1.練習十一第2。
教師:認真讀題,獨立思考,并分享你的結論。
學生:可能是1、2、3、4、5、6,這6個數(shù)都有可能。教師:朝上的面可能是7嗎?0呢?因為?
學生:不可能,因為沒有7,0這兩個數(shù)。
教師:如果老師想讓擲出的結果一定是6朝上,可以怎樣設計呢?
學生:只要正方體的六個面都寫數(shù)字6就可以了。
2.出示第二題,判斷對錯。
判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描述的是否準確,學生用手勢匯報判斷結果,集體訂正。教師根據問題適當拓展。第四小題,引導學生明確硬幣有正、反兩面,拋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是不確定的。(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相互交流、評析,感受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讓同學們判斷,是讓學生認識到客觀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愿望無關。)
四、交流歸納,全課小結
教師:有一位聰明的將軍通過拋硬幣讓一場戰(zhàn)爭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勝利,想聽這個故事嗎?
學生:想。出示故事,聽故事。
教師:我們拋出的硬幣結果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朝上。
教師:而將軍拋出的硬幣結果是?
學生:一定是正面朝上。
教師:聰明的將軍巧妙將可能變成了(一定),從而激發(fā)了士兵的信心,戰(zhàn)勝了強大的敵人。所以信心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充滿信心,通過努力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就能成功!
教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非常棒!請同學們對自己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做做簡單的評價吧!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我看到同學們個個信心滿滿,能積極的思考問題,大膽的匯報交流,讓我們愉快的度過一節(jié)有趣的數(shù)學課,老師為優(yōu)秀的你們點贊!也有一句話與你們分享(課件出示),請齊讀(人人都有可能成功。
《可能性》教學設計15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游戲,猜猜禮袋里裝著什么?
學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說,現(xiàn)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學生上臺并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里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ㄕ圶XX把里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游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guī)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攪幾下,然后任意摸出一個,并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ㄗ寣W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么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么說?(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里摸到紅球嗎?為什么?(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游戲,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袋子里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里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為什么?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為什么?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xù)努力啊 ! 2.裝球游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游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么球,不應該放什么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里的'球裝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說說你是怎么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說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愿意來說一說?這么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會指在哪里?能肯定嗎?那應該怎么說?(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還可能會指著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呢?剛才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lián)系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游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后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fā)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fā)生或一定會發(fā)生,一星期后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學設計09-08
可能性教學設計01-25
《可能性》教學設計04-30
《可能性》教學設計10-30
【優(yōu)】可能性教學設計12-16
《可能性》教學設計最新02-05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品01-09
《可能性》教學設計【必備】12-20
《可能性》教學設計一06-03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選5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