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2-06-23 19:40:5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shè)計,編寫教學設(shè)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shè)計應(yīng)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文中三處比喻的意義。

        5、能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課

        1、 談話。

        同學們,這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造就了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2、板書課題

        3、學生用文中詞語解釋課題意思。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解決了什么問題?

        2、交流反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師小結(jié)。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品讀感悟。

       。ㄒ唬┳ァ罢\心誠意”品劉備的尊重人才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那些語句可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劃出重點詞句。

        2、 小組交流,互學互促。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朗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并相機交流感受。(生用“我從----------------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相機引導(dǎo):讀劉備的話,體會劉備的內(nèi)心;從劉備的神態(tài)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劉備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4、領(lǐng)讀: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他(生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ǘ┳キh(huán)境描寫和三處比喻品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師過渡:劉備當時已47歲,貴為皇叔,諸葛亮僅有27歲,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我們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讀看到了什么。

        3、交流: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生答)找到這段環(huán)境描寫的中心句,發(fā)現(xiàn)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進行交流。讀這段中的比喻句,說說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4、指名朗讀這段環(huán)境描寫。

        5、說話訓練:我們來到-------,只見--------的`柳條--------,--------的小草---------,--------的花兒--------,--------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6、討論:你對諸葛亮有了什么了解?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認識到諸葛亮的才能?(引導(dǎo)發(fā)現(xiàn)另兩個比喻句)指名讀比喻句,說說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了什么?

        7、討論:“云霧”“青天”分別指什么?“魚”和“水”分別指誰?

        8、指名讀這三處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師補充諸葛亮出山后對劉備的輔佐(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擺設(shè)八陣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盡心盡力輔佐劉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0、生說說對諸葛亮的認識。

        四、 課外延伸,拓寬文路(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并深情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先帝不以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讀。

        2、這段短文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五、 總結(jié)全文,引向課外。

        1、說話訓練:劉備真是尊重人才,他--------------;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運用文中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2、發(fā)散:除了《三顧茅廬》外,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故事?

        3、總結(jié):同學們,讓我們走進三國城,認識更多的三國英雄,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英雄用他們的壯舉寫下了許多感人的篇章,我們從中會有很多收獲的。

        板書設(shè)計

        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訪賢才

        劉備 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如魚得水創(chuàng)大業(yè)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落實目標1—4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落實目標5—7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解題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聽寫復(fù)習生字詞

        過渡: 同學們,上節(jié)語文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三顧茅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三顧茅廬》。下面請大家讀課題。

        1、學生讀題,課文的主人公是誰?你能把課題說出完整的一句話?

        2、請學生根據(jù)短文和拼音聽寫生字。

        劉備兩次請zhū ɡě(1)亮出山輔助自己,都沒有見著。第三次時,張飛要把諸葛亮捆來,劉備怪他不尊重人才。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這里山岡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見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yí( 2 )人。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劉備ɡōnɡ 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 (5)。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劉備聽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頓開。后來,諸葛亮出山,劉備經(jīng)常和他tǎo(6)論天下大事。這就是三ɡù máo(7)廬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訂正并自由朗讀。

        第二板塊:欣賞美景,感受“才華”

        過渡:我們知道: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著,于是他帶著關(guān)羽、張飛第三次來到隆中去拜見諸葛亮,可這里卻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寫,你覺得是否合適?找出來,讀一讀,體味一下。

       。、欣賞美景,出示圖文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ǎ保┳x這段話,里面寫了哪幾種景物?

       。ㄋ闪、溪流、竹林)

        (2)積累詞語

        怎樣的松林? (疏疏朗朗)讀好這個詞組 (疏疏朗朗的松林)

        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許還有可愛的小松鼠在跳來跳去呢!

        怎樣的竹林? (青翠欲滴)讀好這個詞組 (青翠欲滴的竹林)

        那顏色綠得都快要流出來了!

        怎樣的小溪? (清澈見底) (潺潺流動)

        讀好這個詞組。(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流動的溪流)

        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

       。ǎ常┻@里的景色秀麗宜人,誰來讀好這句話?

        過渡: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臥龍岡,這是一條怎樣的山岡?

       。、感受“才華”

       。帷⒊鍪緢D文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1)讀這句話

       。ǎ玻┦裁唇凶觥膀暄哑鸱?看圖做手勢理解。

       。ǎ常┰谶@句話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ǎ矗┳髡甙羊暄哑鸱纳綄茸髋P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因為什么?

       。ㄗ髡甙羊暄哑鸱纳綄茸饕粭l臥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要說明隱居在這里的諸葛亮就像一條臥龍一樣等待著施展才華的時刻到來。)

       。5)引出二顧茅廬時諸葛均吟誦的詩歌,進一步感受諸葛亮的才華和等待時機。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

        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壟畝兮,吾愛吾廬

        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guān)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這就是此處景物描寫的烘托作用與寫法。你覺得這部分的景色描寫需要嗎?(需要,太需要了!)

        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讀這段美麗而神奇的隆中景色。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過渡:諸葛亮果真是個有人才的人嗎?(板書:人才)(是)是的,他不僅才華橫溢、雄才大略,還在等待時機,你看,就在那個茅草屋里,劉備聽了他的話茅塞頓開。

       。狻渎犃嗣┤D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頓開”?(本來不明白,現(xiàn)在一下子明白過來。)

        過渡:后來,劉備對他們結(jié)拜兄弟關(guān)羽和張飛說——

       。、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ǎ保┻@三個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要是這樣寫就具體了,后半部分是對前半部分形象具體的說明。)

       。ǎ常┳x好這三個比喻句。

        第三板塊、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過渡:劉備是怎樣請到諸葛亮的呢?請同桌分角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前二次沒見著諸葛亮,第三次去請的時候,張飛說些什么?劉備說些什么?分別是怎么說的?

        (一)語言

        1、同桌分角色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1)什么叫“嚷”?誰來讀一讀張飛的話?

        過渡:劉備聽了怎么說?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2)點出“生氣”。劉備怎樣“生氣”地說?誰來讀一讀劉備的話。

       。3) 只要抓住了張飛和劉備說話時樣子的詞就能把這兩句話讀好,

       。4)從這次人物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劉備的誠意;對人才的尊重。)讓我們分角色再讀讀這兩個人物的語言。

        過渡:劉備這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二)行動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2、交流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進

        3、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1)為什么離諸葛亮住處半里多路就要“下馬步行”?諸葛亮又看不見? (怕驚著諸葛亮)

        (2)“輕輕敲門”說明了什么? (怕驚擾諸葛亮)

       。3)童子說諸葛先生正在睡覺,劉備“輕輕地走進去”,說明了什么?(怕吵醒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說明了什么? (對諸葛亮有禮貌)

        這一等等了多久?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又說明了什么?(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

        4、讀好這些詞語。

       。1)“下馬步行”:腳步輕一點,不要打擾了諸葛先生;

       。2)“輕輕敲門”:敲得輕一點,顯得自己有禮貌;

       。3)“輕輕地走進去”:走得輕一點,可別驚醒了正在睡覺的諸葛先生;

       。4)“快步走進”:動作快一點,可別讓諸葛先生久等了。

        5、把這些詞語送到這段話中讀一讀。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6、你們是從行動中體會到劉備的誠意的,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感受這些地方,先讓我們一起回到“三顧茅廬之隆中相見”這一歷史時刻,你可要細細地去品味呦。ㄓ^看錄像)

        7、看!諸葛亮在溫暖舒適的床上高臥不起,劉備卻在春寒料峭的門外恭恭敬敬等侯,面對著此情此景,面對這感人的一幕,你能把書上描寫劉備動作的語言讀好嗎?誰來讀這部分。(同上)

        8、劉備呀劉備,你可是劉皇叔呀,劉大將軍呀,怎么對一介村夫如此這樣呢?假如你就是劉備,你會對陪同的義弟關(guān)羽或張飛說什么呢?

        ◇ 你們真是劉備的知音!

        ◇ 嗨!還真跟劉皇叔心有靈犀呢!

        ◇ 如果我是劉備,我會對你說:知我者,非×××莫屬也。

        9、同學們,你們真是劉備的知己呀,你就是劉備,就懷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誠意,加上你們的動作,再讀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傳達給大家。

        10、提升

        “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讀)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11、把諸葛亮請了山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大家或許并不知道,劉備當時已47歲,諸葛亮才27多歲,整整比諸葛亮大了20歲;劉備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劉皇叔”,而諸葛亮卻是一個“一無文憑,二無地位”的農(nóng)民,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由此可見他對人才的“尊重”。(板書:尊重)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3

        師:同學們,看來你們都認真預(yù)習過課文了,因為我看到很多同學的課本上寫著“已經(jīng)讀課

        文三遍,×××”,“認真讀課文五遍,×××”。

        OK,我來檢查一下,已經(jīng)讀過課文三遍的同學請舉手。繼續(xù),有信心把課文讀得又對又通的請舉手。(有部分學生沒有舉手)

        師:好,為了讓缺乏自信的同學重新找回自信,為了讓自信的同學更自信,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怎么讀?請聽蔣老師的“大聲思維”——

        師:我要開始讀了,我真的要開始讀了……(笑聲)

        師(讀):劉備非常羨慕諸葛亮的才干,哦!不對,我把“仰慕”讀成“羨慕”了,我要重新讀一遍。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干,想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氣喘吁吁的樣子),哦!我讀得太快了,中間應(yīng)該有適當?shù)耐nD,劉備——非常仰慕——諸葛亮的才干,想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我是怎么努力把課文讀通順的,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好,同學們各自大聲地讀吧!

        生:讀課文。

        師:能讀通了嗎?好,全部免檢通過。不過蔣教師還想請你們再讀課文。這次是默讀課文,默讀好。∧x能使人真正讀懂課文,什么是讀懂課文,就是讀了之后,有話想說了,而且壓也壓不住了……希望同學們呆會兒有話想說。

        生:各自默讀課文。

        師:有話想說了嗎?

        生:……

        生:……

        生:……

        生說師點評。

        師:既然同學們都讀懂了,那——下課,下課……為什么不下課,還想學,是嗎?你們想怎么學?

        生:我們想根據(jù)課文表演。

        生:我們想在小組中學習。

        生:我們想跟平常一樣來一次比賽。

        師:老師尊重你們的意愿,來一次比賽,而且比賽的內(nèi)容也保管你們喜歡。下面我們來分組(分3組),第一組誰愿意當組長?你喜歡三國中哪一個人物?(劉備)為什么?說得有理有據(jù),那你們就叫“劉備組”。依次確定“諸葛亮組”、“周瑜組”。

        師: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請迅速默讀《小組合作合作指南》?赐旰,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舉手示意。

        小組合作學習指南:

        ★每一個參賽大組在組長的指導(dǎo)下自動分成4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重點準備一項比賽內(nèi)容。

        ★合作監(jiān)督員蔣軍晶巡視,如果發(fā)現(xiàn)有小組出現(xiàn)“組長包干”或者“主題不集中”的現(xiàn)象,立即黃牌警告,連續(xù)兩次黃牌警告即取消參賽資格。

        ★尊重評委,希望不要過分計較“分數(shù)”。

        ★每位組長比賽前都要進行戰(zhàn)前動員。

      比賽內(nèi)容一
        以“講故事”或“說書”的形式生動具體地為我們講述“三顧茅廬”中的一次。
      比賽內(nèi)容二
      (選擇其中一
      項參加比賽)
        在2—3分鐘時間內(nèi)非常清楚明白地通過事例向大家介紹劉備確實有誠心(利用實物投影儀),解說完畢后再花一分鐘的時間簡單介紹小組成員對自己這個“解說”的幫助。
        寫出諸葛亮在得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自己出山后的心理活動,匯報時響亮地讀出來,并說說那些地方是小組成員提供的意見。
      比賽內(nèi)容三
        演《三顧茅廬》其中的一個片段
      比賽內(nèi)容四
      (個性天地)
        例如:
        演講:讀了這篇課文,聯(lián)系課外閱讀,我還想說……
        歌唱:用熟悉的曲調(diào)的節(jié)奏和旋律,填寫適合于課文內(nèi)容的歌詞,并歌唱。
        圖畫:為課文配圖,或者用畫這種形式描述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讀后感受。
        ……

        師:組長請注意,組長請注意,你一定要進行宏觀調(diào)控,你要根據(jù)每一位隊員的特長分頭準備,你要使每一項比賽內(nèi)容都有人準備。

        生準備,師隨機指導(dǎo)。(時間要充足)。

        比賽正式開始。

        比賽程序:

        1、各組組長即興進行戰(zhàn)前總動員。

        2、第一項比賽內(nèi)容。(注:可以要求裁判直接給分,也可以請自己小組的同學提出意見重新表演后給分)

        3、第二項比賽內(nèi)容。(教師隨機點評)

        4、第三項比賽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師生點評,對重要的句子在學生表演后再隨機強化讀)

        5、第四項比賽內(nèi)容。(鼓勵為主)

        各組長總結(jié)本組表現(xiàn)。

        結(jié)分,強調(diào)比分是次要的,學習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師:同學們,事實上,諸葛亮在得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自己出山后,確實很感動,寫下了著名的《出師表》。請同學們讀一讀。

        出示《出師表》片段。

        你覺得這些句子中哪些是跟“三顧茅廬”有關(guān)系的?好,請同學們把這個片段背下來。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4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期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著重敘述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反映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政治腐敗、生靈涂炭、農(nóng)民起義、諸侯割據(jù)的社會現(xiàn)實。該書結(jié)構(gòu)宏大,情節(jié)曲折,塑造了數(shù)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令后人嘆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脈絡(luò),復(fù)述故事情節(jié)。

        2.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抓住描寫張飛的關(guān)鍵詞語,感悟張飛的性格特點,學習側(cè)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的方法。

        3.體會劉備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學會尊重他人、以誠待人、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質(zhì)。

        一、新課導(dǎo)入

        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任何時候提到諸葛亮,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因為,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百分之百的中國的智多星。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三顧茅廬”不過是諸葛亮眾多故事之一,但是,僅僅從這一個故事中,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我們就可見一斑。(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dǎo)(一)——預(yù)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拜謁(yè)綸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傾頹(tuí)存恤(xù)

        殆盡(dài)疏懶(lǎn)鄙賤(bǐ)

        如雷貫耳(guàn)頓開茅塞(máo)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窗外日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

        未審得入覽否:明白,知道。

        不勝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竊命:篡奪國家權(quán)力。

        而不知存恤:愛惜,體恤。

        總攬英雄:廣為延攬。

        惟將軍圖之:考慮。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俳癫僖褤戆偃f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xiàn)在曹操已經(jīng)擁有了百萬軍隊,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高低。

       、谝嬷蓦U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益州地勢險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業(yè)。

        2.作者鏈接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山東東原(今山東東平)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等。

        三、自學指導(dǎo)(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回答:誰“三顧茅廬”干什么?

        【交流點撥】劉備三顧茅廬尋求智者諸葛亮的幫助。

        2.以各種形式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通過讀課文,了解劉備、諸葛亮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劉備求賢如渴、禮賢下士;諸葛亮滿腹經(jīng)綸,智慧過人。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

        【交流點撥】

        第一部分(1):劉備準備第三次去拜見諸葛亮。

        第二部分(2-3):劉備與諸葛亮見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諸葛亮隨劉備出山。

        (二)深層探究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交流點撥】第二段中張飛、劉備的對話以及“下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階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個時辰”等細節(jié)描寫;第四段中“在莊中共宿一宵”等情節(jié)。

        2.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亮的見面,卻多次寫到張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點撥】文章多次寫張飛與劉備的對話,是通過寫張飛的急躁、魯莽來反襯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心與誠心,表現(xiàn)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美好品質(zhì),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

        【交流點撥】小說通過典型的人物語言和行動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為了見到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個時辰”,態(tài)度十分恭敬,張飛則是粗獷豪放,莽莽撞撞。諸葛亮則是一個經(jīng)天緯地之才,從他未出茅廬而能對天下形勢正確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書設(shè)計

        五、拓展延伸

        1.學了《三顧茅廬》后,你有什么收獲和啟發(fā)呢?

        【交流】

       、傥覀儗θ艘欢ㄒ\心誠意;

        ②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

       、垡獙W習諸葛亮,平時刻苦攻讀,關(guān)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課后閱讀《三國演義》或觀看相關(guān)影視作品。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5

        一、獨立預(yù)習,自學質(zhì)疑

        課前布置預(yù)習:讀一讀,了解文章大意;寫一寫,掌握生字音形;

        查一查,弄懂詞句意思;想一想,思考課后習題;

        搜一搜,查閱相關(guān)資料;問一問,提出疑難問題。

        二、整體感知,梳理質(zhì)疑

        1、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三顧茅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干什么?為什么要三顧茅廬?“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這個故事從哪里來的?(出示課件,交流搜集的材料)

        3、出示生詞:

        諸葛亮 輔助 尊重 臥龍 半晌 時辰 策略 討論

        青翠欲滴 恭恭敬敬 茅塞頓開 群雄紛爭

        輕聲讀,指名讀,分析字音字形,齊讀。

        三、緊扣重點,品讀感悟

        1、思考: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出示第一自然段)

        3、學習第2——5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家,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5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guān)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guān)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交流:

        a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去隆中前(出示對話)

        重點指導(dǎo)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dǎo)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來到隆中,劉備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片段)

        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jié)描寫;討論,指導(dǎo)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情?

       、畚恼碌哪膬哼反映出劉備劉備對人才的尊重?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b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讀出情感。

        c、劉備是怎樣評價諸葛亮的呢?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四、總結(jié)升華,拓展運用

        1、通過學習交流,我們可以看出,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張飛呢?

        2、帶著對人物的品味理解,再讀課文。

        五、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寫在聽記本上。

        3、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看看書中的原文是怎樣寫的,同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3、學習課文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guān)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出示四年級上學期表示才華橫溢的成語: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學貫中西博古通今。

        同學們,這些成語里可藏著秘密,你們想知道嗎?大聲地讀兩遍,愛動腦筋的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

       。、在古代才華橫溢的人被稱為名士、圣賢。

       。ɡ蠋煱鍟憾Y賢下士求賢若渴)

        知道這兩成語的意思嗎?開動小腦筋猜猜看。

        3、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故事。

        (1)齊讀課題,理解三顧茅廬。

       。2)自瀆讀課文。

       、俳柚匆糇x準生字新詞;

       、谧x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4、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輔助捆來尊重臥龍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時辰策略茅塞頓開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潺晌辰諸尊吩塞策

        C.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意思;

       、谥该肿匀欢卧囎x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fù)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鄹兄恼轮饕Y(jié)構(gòu):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ò鍟簞洌鹤鹬厝瞬;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yè):

        1、描紅,并抄寫生字新詞。

        2、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fen)輔(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諸(zhuzu)臥(wowu)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東漢末年,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曹操、董卓、孫權(quán)等都擁兵自重,各據(jù)一方。為了能夠一統(tǒng)中原,他們個個求賢若渴。當時有一個水鏡先生,他有三個弟子,相傳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他當時隱居隆中,被人稱作臥龍先生。曹操、董卓、孫權(quán)他們都想得到諸葛亮,可是最終卻被劉備得到了。這是為什么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讀。(突出誠心誠意)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劉備言行的語句。

       。病⒃僖淮文赜眯牡刈x一讀你畫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詞語讓你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交流學習所得(感受劉備的求賢若渴)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關(guān)羽和張飛都不同意,你知道為什么嗎?他們心里會怎么想?

       。3)指導(dǎo)學生學習《三國演義》原文: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guān)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yīng)諾。

        2、學習第3自然段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前呢?

        2)劉備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馬,說明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3)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3)劉備站在臺階下等候。封建社會是分等級的。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lǐng),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1)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2)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看這個恭字,(指導(dǎo)識寫恭)

        3)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4)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lǐng),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啊!齊讀這部分。

       。5)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他真是誠心誠意、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3、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F(xiàn)在,如果你就是諸葛亮,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學習第4自然段。

        (1)聽了他的分析,劉備心中塞滿的茅草頓時分開了一條出路。用文中的詞說就是茅塞頓開,引讀老師送你們一個詞撥云見日。

        (2)讀到這兒,你能體會到什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讀第五自然段,你體會到什么?

        1、劉備能得到這樣一個曠世奇才讓他興奮不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引讀老師再送給你們一個詞:如魚得水。

        2、這份魚水的情誼,讓諸葛亮對劉備死心踏地,諸葛亮竭盡畢生所學輔助劉備。你知道他出山后都為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諸葛亮在博望大敗夏侯淳,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巧借東風草船借箭氣死了吳國都督周瑜,巧設(shè)空城計用一兵一卒騙得司馬退兵,七摛孟獲又放了他七次,最后讓孟獲對他死心踏地

        五、寫話練習:

        1、師:可見,臥龍先生不是浪得虛名,他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樣的結(jié)果書上是有暗示的,你知道在哪里么?

        2、學習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

        他們來到隆中,

        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

        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景色秀麗宜人。

        指名讀,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小結(jié):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guān)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

        3、隆中美不美?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交流: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讀出美感。

        4、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阕钕雽懩囊惶幘吧?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學生片段練習,點評。

        六、作業(yè):

        你想知道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具體策略嗎?課后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甚至是原著吧!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jié)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7

        設(shè)計思路:

        本課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通過對人物言行細致入微地刻畫,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dǎo)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fā),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dǎo)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為。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shè)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guān)內(nèi)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ㄔO(shè)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lǐng)入本課的學習)

        一、復(fù)習導(dǎo)入——顯現(xiàn)主題

        1、上節(jié)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guān)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guān)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句子,圈出有關(guān)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guān)動作、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guān)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jié))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為250米)你體會到了什么?

        b 下馬步行:態(tài)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恭敬態(tài)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 你認為怎樣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ㄏ胗H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jīng)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

       。3)又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此時劉備會如何拜見,諸葛亮又會說些什么呢?

        a 表演相關(guān)內(nèi)容。

        b請問劉備,你為什么要用拜見一詞呀?

        老師知道“拜見”指針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長輩,感受到什么?

       。ǘY賢下士、虛心求教)

       。ㄔO(shè)計意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讀、思、議、看,借書童之口領(lǐng)學生悟劉備的這份誠心誠意,對課文中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yīng)的形象,從而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讀與說結(jié)合,在文章的空白處想象、補白,使學生披文入境,展現(xiàn)了語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認識張飛人物形象——感悟誠心誠意

       。ㄒ唬w會反襯作用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里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么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為什么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ㄗ髡卟捎脤Ρ确匆r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為作者描寫張飛是為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我。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為什么對張飛要“斥責——大聲斥責”?

        3、根據(jù)錄像配音本節(jié)內(nèi)容

        (二)豐富張飛形象

        1、同學們真厲害,從張飛的言行描寫中也讀懂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么張飛僅僅是個莽漢嗎,張飛身上有沒有閃光的地方?你們還從《三國演義》中了解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桃園結(jié)拜、長坂橋上單身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關(guān)羽死后張飛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師:張飛也是個英雄,十分講義氣、英勇、對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華誠心誠意

        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jié))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讀。

        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yīng)了。

        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戰(zhàn)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3)理解最后一句話。

       。ㄔO(shè)計意圖:拓展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諸葛亮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才,那么諸葛亮生活的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你看這么美的景色,誰能美美地讀?指讀,齊讀并出示相關(guān)練習訪說 。

        五、朗讀品味并總結(jié):讓我們走向書本,向古人學習,做一個智慧的現(xiàn)代人!

        板書: 三顧茅廬

        張飛—— 劉備 —— 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8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與片頭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意境,再現(xiàn)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二、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1、師:劉備帶著兩個義弟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但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諸葛亮的面。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這次終于成功了。劉備是憑什么打動了諸葛亮?

        (主要引導(dǎo)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紅筆板書:誠心誠意)

        2、師: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要我們?nèi)ゼ毤毜捏w會。現(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用心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提示: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guān)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在邊上寫寫你的感受,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1)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師: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guān)系?

        師:劉備為什么要責備張飛?(劉備責備張飛是因為怕張飛的魯莽誤了他的大事)

        師:劉備和張飛是結(jié)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師:該怎樣讀好這兩個人的對話呢?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生氣、討厭、怎么搞的,又要去請?)

        師:“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呀!劉備怎么說的?(齊讀)

        師:讓我們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男生讀張飛,女生讀劉備)

        師: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這一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對賢才的渴求。文中還有什么地方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呢?

        (二)到隆中,耐心等候。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瓌渥屚硬灰@醒先生……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

        分析:

        生: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師:半里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前呢?

        生: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師:劉備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這說明他——(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生:“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師:噢,抓住了“輕輕”,連敲門聲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驚醒了諸葛亮。還有哪些地方?

        生:“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師: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生: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師: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

        師: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這樣才能體現(xiàn)對人的虔誠和恭敬。

        師: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lǐng),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

        生:還有這里也能體現(xiàn)出劉備的誠心誠意!皠湔驹谂_階下等候!狈饨ㄉ鐣欠值燃壍。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lǐng),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生齊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

        轉(zhuǎn)折

        師:劉備輕輕敲門輕輕地進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諸葛亮翻了個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來,劉備先前等得那樣耐心,這時劉備怎樣?劉備為何那么“快步”?

        生:劉備想見諸葛亮。

        生: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奮,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師:誰能用一個成語形容他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

       。ㄈ┮娒婧,茅塞頓開。

        師:噢,劉備真是求賢若渴,那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劉備這樣“誠心誠意”地去請呢?讀讀最后兩節(jié)。

        生:讀最后兩節(jié)。

        師:劉備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諸葛亮,想要聽他的高見,諸葛亮有何高見?(生回答)

        之后播放PPT

        師:(出示圖片)當時曹操在北,孫權(quán)在南,諸葛亮要劉備先拿下荊州為家,再奪取西川建立基業(yè),和曹操、孫權(quán)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最后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隆中決策”。

        師:劉備沒見到諸葛亮前,他對天下形勢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現(xiàn)在呢?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師: “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師: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這就叫(板書:拔云見日)

        生齊讀這句話。

        師:作者這樣描寫劉備當時的心理,對表現(xiàn)諸葛亮起到了什么作用?(板書:雄才大略)

        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為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生: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么成語?(如魚得水)

        師:噢,我劉備是條再大的魚,沒有水又有何用!

        你讀過《三國演義》嗎?諸葛亮幫劉打過哪些仗?(出示幻燈片)“火燒赤壁”、“草船借箭”……

        師: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著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劍的成功;巧設(shè)空城計等故事都證實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學生接一些成語)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夸諸葛亮)

        諸葛亮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目標,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死疆場,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對劉備有多么重要,再讀讀這句話。

        師:(延伸)劉備“三顧茅廬”靠他的誠心誠意請出了諸葛亮!熬\所至,金石為開”這是三國的故事,那今天我們學了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生:待人誠懇,謙虛

        生:不要擺架子

        生:對人要尊重……

        師: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板書:尊重人才 禮賢下士)

        師:課文有一處秀麗的環(huán)境描寫,你找到了嗎?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師小結(jié):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guān)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

        師:隆中美不美?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師小結(jié):山岡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這些景象與隱居其中的諸葛亮的品格多么協(xié)調(diào)!因為諸葛亮為人剛毅,執(zhí)法嚴明,敢于抗爭,從不茍且,正直無私,正好與山岡、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將山岡的蜿蜒起伏比喻為宛如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又和“臥龍先生”扣合,暗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略。這在寫作上叫——(環(huán)境烘托)讓我們美美地再讀這一段文字。

        生讀,讀出美感。(配上畫面)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出示:課后練習:認真讀讀課文中描寫隆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guān)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師: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

        生:學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點: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學生習作。

        三、拓展延伸

        歸納: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為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來贊美這則歷史故事,齊讀: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創(chuàng)大業(yè)

        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9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顧茅廬(引導(dǎo)學生讀課題)。

        2、這是一篇人物故事,是根據(jù)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一個章節(jié)改編而成。既然是人物故事,我們就要認識故事中的人物,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故事中介紹了哪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劉備)加上這些人物概括一下故事。相機板書:人物

        二、實施活動過程

        活動一:體會人物形象

       。ㄒ唬┏鍪緦W習要求: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體會人物形象特點。圈畫關(guān)鍵詞,在旁邊簡要作批注。”

        2、學生讀書作批注。

        3、小組交流。

        4、展示匯報:

       。1)對話、神態(tài)中體會誠心誠意(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相機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劉備的誠意的,很好!—(看學生把感悟點落在哪里)

       。2)指導(dǎo)“嚷”

       。3)指導(dǎo)“捆”

        師:張飛把諸葛亮當作了東西,用“捆”字可看出對諸葛亮的無禮。

       。3)引導(dǎo):劉備怎么說?

        a你們知道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guān)系嗎?(學生介紹“桃園三結(jié)義”故事,教師評:你了解的真多。

        b誰來用斥責的口氣讀讀這句話,體會體會劉備當時的心情。

       。ㄖ该粚W生讀)——你們注意到這句話后面的標點了嗎?劉備不要張飛去,他是要————親自去(學生接話),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學生接話)。

        誰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再指名一學生讀)

        c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劉備想誠心誠意的請諸葛亮,而張飛卻要捆來,這就是此時他們二人的'矛盾。相機板書“請捆矛盾“

       。2)繼續(xù)交流,你們還畫出哪些描寫人物形象的詞語、句子。

        重點指導(dǎo)以下句子: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保ㄒ龑(dǎo)生自己說體會)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擾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

       。ㄖ笇(dǎo)生扣住關(guān)鍵詞說體會,動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體會虔誠)

        “不要驚醒”: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輕輕”:生怕驚擾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師:想象劉備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會有怎樣的動作?師:你會對誰這么恭恭敬敬呢?

       。ㄐ〗Y(jié):看來,劉備用對待“長輩”的禮貌,對待“賓客”的熱情對待諸葛亮,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劉備可能會對兩個弟弟吩咐些什么,又會用怎樣的口氣怎樣的態(tài)度?

       。▽W生想象的語言會很豐富,模仿的口氣也很像。有的說:“二弟三弟,你們且在門外等候,我先進去!庇械恼f:“三弟,你性情急躁,現(xiàn)在門外等候,莫要驚擾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生談體會或師引: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長時間?“3個小時”

        師: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齊讀這部分。

        小結(jié):我們從行動中體會到了劉備的誠意,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感受這些地方,

        真的睡著了不知道的到來嗎?不想見他,是想考驗他。

        相機板書:見不見

        小結(jié):故事中的矛盾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機板書:情節(jié)

        活動二:品讀環(huán)境描寫

        過渡:劉備為何對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誠心誠意的邀請呢?課文是人物故事,出來描寫人物,課文還有一部分課文不是寫這些的,能找出來嗎?1、

        1、出示:(生讀)“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品讀文字:讀完你感受到什么?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怎樣把景物寫美的?把這種感受讀出來。相機板書環(huán)境

        2、讀到這有疑問嗎?引導(dǎo)提問:這是一篇人物故事,為什么要寫這兒的環(huán)境呢?

        體會環(huán)境描寫在這里的作用。(環(huán)境描寫巧妙了襯托了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3、聯(lián)系第4自然段體會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

        師:通過這一段談話,劉備就明白了當時的形勢和以后的打算?梢钥闯鲋T葛亮確實是謀略,確實值得劉備三次邀請。齊讀第四小節(jié)。

        4、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板書(如魚得水)誰是魚,誰是水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什么?你讀過《三國演義》嗎?諸葛亮幫劉打過哪些仗?(“火燒赤壁”、“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設(shè)空城計”……)

        再讀讀最后一節(jié)。

        5、再來讀讀這兒的環(huán)境描寫。

        師小結(jié):俗話說“人杰地靈”,這里的環(huán)境襯托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檢測活動效果

        模仿課文第3節(jié)描寫“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guān)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四、拓展活動時空

        讀《三國演義》故事中“三顧茅廬”原著?體會原著的語言特點。

        板書設(shè)計:

        8、三顧茅廬

        人物

        請捆

        情節(jié)矛盾

        見不見

        環(huán)境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0

        一、解題導(dǎo)入

        教師板書課題《三顧茅廬》,生齊讀。

        師:誰能解釋“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能舉手說的同學提出表揚,說錯的同學也表揚,表揚的是他的勇氣,那不說的沒表揚。{此處用激勵語言希望學生在課上積極踴躍發(fā)言}

        生1:三次去一個地方拜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誠心誠意邀請。

        生2:三次拜訪茅房。{同學們有笑聲}

        師:你說的茅房,應(yīng)該說是茅草的房子,這里不能省略,要不然大家都該理解偏了。那么是誰三次拜訪茅草房子呢?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啟發(fā)學生把話說完整,為高年級的說話、寫話銜接奠定基礎(chǔ)}

        生3:劉備三次去拜訪住在茅草屋里的諸葛亮。{評價是表揚話說得非常完整}

        師:板書劉備、諸葛亮。問:“諸”什么旁,右邊呢?“葛”什么頭?指出“諸葛”是復(fù)姓。誰能說說你知道的復(fù)姓還有哪些?{課堂知識延展,為培養(yǎng)學生在銜接年段打下能夠獨立學習的能力}

        師:看到題目后,你有什么問題?

        生4:劉備為什么要拜訪諸葛亮?

        生5:為什么要三次拜訪,一次不行嗎?{師評價問題問的有深度,你是一個愛思考的孩子}

        師:大聲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可以查生字表。

        二、讀課文釋詞語。

        師:愿意讀書的請舉手。檢查讀書情況。{師用激勵語言強調(diào)喜歡舉手樂于發(fā)言的人,是勇敢自信的人,將來才能做事成功,時刻要相信自己}{此處這樣說可以給學生樹立自信的信心,語文課堂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育人場所,既為學生中小學知識銜接埋下了獨立思考的伏筆,也啟發(fā)學生對待事情或問題,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6:讀文。

        師:這一段中劉備兩次去拜訪諸葛先生,他見到了嗎?師敘述(過渡語):劉備聽人舉薦說諸葛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只有諸葛亮的輔佐,自己的大業(yè)才可成功。所以秋天的一天,劉備帶領(lǐng)兩個兄弟去拜訪諸葛亮,沒有見到。隆冬臘月,又第二次拜訪,仍未見到,冬去春來,課文寫的就是這第三次拜訪諸葛先生,這次見到了嗎?是怎么拜訪的呢?指生讀課文。什么是“結(jié)拜”?

        生7:就是互相成為生死兄弟。

        生8: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簡單敘述。

        師:臥龍崗景色的部分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一名學生讀。{師評價嗓音好,長大能當播音員,但有讀錯的地方,誰能再讀一讀。}

        師:全班讀讀。課件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秀麗宜人!

        師:什么樣的山岡?蜿蜒是什么意思?

        生9:讀書中描寫的句子。

        生10:蜿蜒就是像蛇那樣彎彎曲曲的。

        師:中國漢字有表意功能,它的'形旁可以幫助我們釋義,誰像它?{設(shè)計意圖挖掘漢字的表意功能,培養(yǎng)學生能根據(jù)漢字的形旁獨立理解詞語的本領(lǐng),為中小學語文知識銜接奠定基礎(chǔ)}

        生11:諸葛亮。

        師:諸葛亮稱自己是臥龍先生。竹林怎樣描寫的?“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12:翠綠的顏色馬上要滴落下來了。

        師:欲是將要的意思。

        師:“秀麗”可以換成哪一個詞?

        生13:美麗。

        師:再次齊讀這部分景色描寫的內(nèi)容。

        師:劉備怎樣拜訪的呢?指生讀第四段。

        師:板書“群雄紛爭、茅塞頓開”。雄指的是亂世英雄,東漢末年,還有哪些這樣的英雄呢?

        生14:曹操、孫權(quán)。

        師:群雄紛紛爭斗,戰(zhàn)火紛飛,人民民不聊生,只有國家統(tǒng)一了,人們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呀。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指生讀下一段。

        師:為什么說…。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你能用哪個詞概括一下?

        生15:如魚得水。

        師: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師:群雄也許都來請過諸葛亮,那為什么劉備來請他,諸葛亮就決定出山了呢?

        三、自學指導(dǎo)。

        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guān)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guān)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討論問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jié)描寫;討論,指導(dǎo)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出示自學指導(dǎo)要求,讓學生通過重點的詞語或句子來體會和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為由小學過渡到中學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chǔ),銜接學習的目的就是逐步把小學生依賴老師的習慣慢慢地改變成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課堂上嘗試著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找出問題的答案}

        生16:就是四個字,誠心誠意。{師評價你真了不得呀,老師為了獎勵你,這四個字我用紅筆寫在黑板上}

        師:找出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或詞語,把它們畫出來,看誰找得多,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這時教師巡視,看學生交流劃句子或詞語的結(jié)果如何,邊巡視邊檢查,對于畫的準的學生及時評價,老師是近視眼,同學們可都有一雙慧眼啊,都是“英雄”,因為慧眼識英雄嘛,你們畫得都很準確。}

        師:指學生復(fù)述課文。

        指導(dǎo)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順序?qū)懙模棵鑼戇@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導(dǎo)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5、評析學生的寫話。

        四、小結(jié)全文。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1

        設(shè)計理念: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依據(jù)“向全體學生開放,向?qū)W生的思維開放,向?qū)W生的情感開放,向?qū)W生的未來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為抓手,打破歷史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設(shè)計成先讀再編后演的開放性語文教學,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在生動活潑、自由開放的學習中飛揚。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隨文理解“仰慕、謁見”等詞語的意思,簡要復(fù)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huán)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jù)范例合作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時安排:

        三課時完成教學,每課時的重點分別為讀、編、演。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誠意”,質(zhì)疑導(dǎo)讀

        1、課題質(zhì)疑,初知大意

        出示課題,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可能提問:誰三顧誰的茅廬?為什么三顧茅廬?結(jié)果怎樣?)

        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而后用一句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說得完整、連貫、有條理。

        “三顧茅廬”是一個成語,在現(xiàn)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確:泛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由此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2、重點質(zhì)疑,讀中感悟

       。1)自由朗讀全文,用符號在文中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意”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些詞句。

       。2)圍繞“誠意”,品讀明意。哪些詞句體現(xiàn)出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誠意呢?把你的學習成果與同學交流一下。(學生思考后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隨機指導(dǎo))

        △可從劉備的語言方面來探究:如稱孔明為“大賢”,自稱“謁見”等,反映出劉備態(tài)度謙恭,很有誠意。教學時重點抓好朗讀,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讀好劉備的話。

        △可從劉備的行動方面來探究:“叫人立即備馬”“下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趕緊下拜”等詞句著重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意”。

        △可從環(huán)境描寫方面加以探究:“數(shù)九寒天”“冒雪”等詞體現(xiàn)出劉備決心大,心意誠。

        △可從張飛的.態(tài)度方面加以探究:張飛的魯莽反襯出劉備的謙恭與誠意。

        教師小結(jié):理解人物形象,不僅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入手分析,還可以從環(huán)境描寫、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等方面來理解。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讀讀議議,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真正做到向全體學生開放,向?qū)W生的思維開放。

        3、賞讀復(fù)述,內(nèi)化語言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再次感受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誠意。

       。2)復(fù)述課文。教師問:如果有人要你講“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可以怎么講?(引導(dǎo)學生討論,教師不作評論。)今天我們學習抓重點詞復(fù)述故事,你認為應(yīng)該重點抓住文中的哪幾個詞來講?討論后,請學生用上“仰慕、急切詢問、冒著風雪、下馬步行、恭恭敬敬、趕緊下拜、三顧茅廬、輔佐”等詞語,簡要復(fù)述。

        4、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對劉備和諸葛亮有哪些了解?從這篇課文中,你看出劉備是怎樣一個人呢?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課外可以閱讀《三國演義》一書,或上網(wǎ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并記下你的新發(fā)現(xiàn)。

        (設(shè)計點評:教師運用開放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不僅避免了煩瑣的情節(jié)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二、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薄皯(yīng)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北疚氖菍W生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于將課文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1、學習范例,了解寫法

        教師把自己事先根據(jù)課文編寫的課本。ㄈ纭恫荽杓罚┌l(fā)給每一位學生,引導(dǎo)學

        生研究學習,初步了解劇本的基本寫法。教師可從場景的設(shè)計、語言的形式(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導(dǎo)。

        2、分工合作,編寫劇本

        以大組為單位,以課文為素材,根據(jù)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編寫課本劇。教師先扶后放,先指導(dǎo)編寫“一顧”,而后舉一反三,重點指導(dǎo)編寫“三顧”?梢詫ⅰ度龂萘x》中“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一回的有關(guān)內(nèi)容編入劇本,也可以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創(chuàng)作。寫完后師生討論評議,修改劇本。而后布置各組成員的課外任務(wù):①選擇合適的音樂配樂,如馬蹄聲、風雪聲、敲門聲、過渡音樂等;②配上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③給演員設(shè)計并準備服裝;④設(shè)計準備道具。各組安排好導(dǎo)演、演員、劇務(wù),在課余時間進行排演。

       。ㄔO(shè)計點評:這一設(shè)計可謂巧妙。教師重視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有意識地將課外信息引入課內(nèi),又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和渠道。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也就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說:“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睘橛柧氄Z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根據(jù)小學兒童愛動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齡特征,我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

        表演前,教師組織學生對表演細節(jié)加以討論,讓學生細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甚至心理,以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鼓勵學生要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表演,看誰演得真實,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據(jù)各組的表現(xiàn),評出“最佳配合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導(dǎo)演”、“最佳演員”等,讓學生在說與動的氣氛中增強技能,品嘗成功的愉悅。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脈結(jié)構(gòu),體會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煉暢達的語言。

        2、學會抓文章塑造人物的關(guān)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味精煉暢達的語言,結(jié)合文中精彩語句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2、了解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培養(yǎng)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劉備的賢明與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學習重點:

        1、能理清文脈結(jié)構(gòu),體會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

        2、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學習難點:

        透過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劉備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號。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

        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今存署名由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等。

        二、相關(guān)介紹

        《三國演義》:又名《》,是我國第一部長篇體小說。所謂“”,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爭戰(zhàn)興廢、朝代更替等為基干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這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受到了素重歷史傳統(tǒng)的中國人民的喜愛,所以明代“自羅貫中氏《三國志》一書,以國史演為通俗演義,汪洋百馀回,為世所尚,嗣是效顰者日眾,因而有《夏書》《商書》《列國》諸刻,其浩瀚與正史分簽并架”,形成了一個創(chuàng)作歷史演義的傳統(tǒng)。

        三、背景介紹

        本文節(jié)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回,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去曹營前薦諸葛“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后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眱扇说乃]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一顧茅廬遇,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留下書信。課文從開始寫起。

        四、檢查預(yù)習

        字詞積累

        拜謁綸巾鶴氅愧赧沔存恤簞食鄙賤

        詞語解釋

        【如雷貫耳】。

        【思賢如渴】。

        【簞食壺漿】

        【頓開茅塞】。

        五、整體感知

        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簡要概括。

        六、人物形象

        請結(jié)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諸葛亮:

        劉備:

        張飛: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3

        活動內(nèi)容:

        《三顧茅廬》

        活動目標:

        1、會復(fù)述故事《三顧茅廬》

        2、能夠理解《三顧茅廬》所蘊含的含義。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畫好情境畫。

        2、劉備和諸葛亮的圖片及劉備諸葛亮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出示劉備和諸葛亮的圖片,引出三顧茅廬的故事。

        二、學習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說出故事的內(nèi)容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學生復(fù)述故事

        學生復(fù)述故事,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五、總結(jié):教師對本課進行總結(jié)。

        課堂延伸:

        回家可以對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

        教后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的優(yōu)點在于:孩子的積極性很高,對故事很感興趣。聽的仔細,復(fù)述得精彩,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孩子喜歡閱讀,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傾聽能力。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4

        一、導(dǎo)入設(shè)疑,揭示課題

        1.說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這些詞,你首先會想到誰?(諸葛亮)在中國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詞這樣一個曠世奇才為何偏偏選擇了當時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呢?這里要引出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理解關(guān)鍵詞:顧——拜訪;茅廬——茅草屋說說課題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文中的第一主角無疑是劉備,而開頭偏偏從諸葛亮身上展開話題誰都知道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這樣的稀世之才又怎會被劉備所用的呢?由此設(shè)置一個懸念,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分組出示三組詞語,指名讀,再齊讀

        第一組:劉備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

        第二組:群雄紛爭茅塞頓開三分天下

        第三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練習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中描寫隆中景色的句子,說說寫了哪些景物?僅僅是寫景物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設(shè)計意圖】這段景物描寫,有一定的獨立性率先品讀這段,為后文感知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鋪墊,也避免影響品讀劉備言行的整體效果

        2.“三顧茅廬”,顧名思義,快速瀏覽課文,劉備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都寫了嗎?(前兩次一帶而過,詳寫第三次)

        三、三顧茅廬表“誠意”

        1.師簡要介紹背景及前兩次拜訪的經(jīng)過

        【設(shè)計意圖】課文因篇幅限制,只詳細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jīng)過,但為了更準確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讓學生對前兩次的拜訪情況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讀中,既要關(guān)注到教材的節(jié)選片段,也要對一些情節(jié)的來龍去脈有所知曉,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導(dǎo)學生解讀文本

        2.讀了本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個字表達,那會是什么字?(板書:誠)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詞讓你讀出了“誠心”?(兩次前往,都沒見著,但劉備并不灰心,還準備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沒見著,會怎樣?——也許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見到為止)

        【設(shè)計意圖】第1自然段內(nèi)容簡短,光從“兩次”“誠心誠意”還不足以感知劉備的誠意這時,就需要借助教師的引導(dǎo)、補充文本以外的資源,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誠,感悟誠,表達誠,提煉誠

        四、察言觀行話“尊重”

        1.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屋,終于見到了諸葛亮下面,我們來讀第24自然段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5

        學習目標

        1.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小說情節(jié)。

        2.通過動作描寫理解劉備人物形象,借助本文三首詩句的學習理解諸葛亮人物形象。

        3.聯(lián)系三顧茅廬前幾回相關(guān)內(nèi)容,了解本文層層鋪墊的寫作方法,體會三顧茅廬本身蘊含的豐富意義。

        學習過程

        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把握小說情節(jié)。

        1.文學常識簡介。(投影)

        成語三顧茅廬的含義: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隆中)的諸葛亮家去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本文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通過預(yù)習,請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課文講述了劉備第三次前往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而出山的故事。

        3.諸葛亮出山,是后來赤壁鏖戰(zhàn)、三國鼎立的關(guān)鍵。劉備親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得見面。劉備請諸葛亮這件事,在《三國志諸葛亮傳》里只有“凡三往乃見”的簡單記載;但在《三國演義》里,主要以講史為內(nèi)容,經(jīng)過作家的想象和渲染等藝術(shù)加工再現(xiàn)成文,偏重敘述,故事性強,行文淺顯,通俗易懂。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劉備第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小說情節(jié)可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提取事件發(fā)生先后的關(guān)鍵情節(jié),理清劉備第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情節(jié)。

       。1)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詞語的含義。

        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周文王謁姜子牙。(鏈接:周文王請姜子牙的故事。)

        惑:使迷惑。

        謁:拜訪。晉謁:進見地位高的或者輩分高的人。

        俗客:塵世間人,與隱逸之人相對。

        文幾:幾案、書桌。

        年幼才疏:才學不高,空虛。

        開其愚拯其厄:啟發(fā)愚魯,拯救困厄。

        頓開茅塞:比喻忽然開竅,醒悟或明白了一個道理。頓開:立刻開通。茅塞:謙辭,表示自己無知,思想閉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樣。

        犬馬之勞:像犬馬一樣所做的操勞。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qū)使,為人效勞。

       。2)理清情節(jié)。

        開端:兩次不遇,欲再往訪。

        發(fā)展:先生晝寢,玄德侍候。

        高潮:屏人促席,隆中對策。

        結(jié)局:玄德拜請,孔明出山。

        二、聯(lián)系三顧茅廬前幾回相關(guān)內(nèi)容,了解本文層層鋪墊的寫作方法。

        從小說整體來看,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演義》里的主人公,是《三國演義》的靈魂;他的出場自然而然應(yīng)是異常隆重的場面,是值得以濃墨重彩大寫特寫的。三顧茅廬是諸葛亮正式出場的過程,所以作者對三顧茅廬的描寫,層層鋪墊,重重渲染,極盡曲折變化、抑揚頓挫之能事,使得讀者對諸葛亮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期待和仰慕。作者在敘述三顧茅廬的過程中,前后共使用了十三個頓挫手法(補充:指詩文、繪畫、書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轉(zhuǎn)折)。請同學們按照下列表格前兩次拜訪的內(nèi)容找出本次拜訪的頓挫來。

        三顧茅廬經(jīng)歷的人事頓挫

        誤把徐庶當孔明①②

        司馬徽舉薦孔明③

        一顧茅廬見到孔明家童子④

        見到亮友崔州平⑤

        二顧茅廬見到亮友石廣元、孟公威⑥

        見到亮弟諸葛均⑦

        見到亮岳父黃承彥⑧

        三顧茅廬亮晝寢未醒⑨

        亮翻身又睡⑩

        亮醒了更衣9322;

        請教被推辭9323;

        懇請出山難從命9324;

        但劉備的誠意最終還是打動了諸葛亮,所以他終于答應(yīng)出山輔佐劉備。在敘述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這么多的頓挫手法,充分顯示了劉備求才若渴、禮賢下士的可貴品質(zhì);同時,由此也刻畫出諸葛亮神龍見首不見尾、神秘莫測、高雅灑脫的隱士風流及其立身嚴正、自尊自信的品格。

        三、抓住動作描寫,理解劉備形象。

        根據(jù)情節(jié)找出描寫劉備動作的詞語,并試著分析從這些動作行為可以看出劉備怎樣的心情與品質(zhì)。

        下馬步行:文官落轎,武官下馬,這是古人對特別有地位或?qū)ψ约壕囱龅娜吮硎緲O大的尊敬。

        叩門:敲門,但不是用手敲。古代的大門都有兩個銅制的圓環(huán),叩門就是手握圓環(huán),讓環(huán)敲擊大門。進入他人的房間或辦公室,都應(yīng)該輕輕的叩門,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切不可貿(mào)然闖入。叩門時應(yīng)以指關(guān)節(jié)輕叩,不可以用力拍打。不論房間的門是開著還是關(guān)著,叩門都是必須的。

        徐步而入:輕輕緩慢步入。

        拱立階下、猶然侍立、又立了一個時辰:恭恭敬敬等候。

        下拜:拜,《說文解字》的注釋:“拜”是會意字。甲骨文像雙手捧禾麥獻給神祖之形,會向神祖拜祭祈禱之意。本義是拔起禾麥奉獻給神祖。引申為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文中提到拱手謝曰、頓首拜謝、拜請、拜獻都表示對諸葛亮的敬重。

       。ㄑa充:叩首,舊時漢族交際禮儀。祭祀天地祖宗,晉謁君長父老,一種較重的跪拜禮。伏身跪下,兩手扶地,以頭近地或著地;祝╭ǐshǒu),指古代漢族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頓首,指磕頭。古代漢族的一種交際禮儀。跪拜禮之一,為正拜。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書簡表奏用語。表示致敬。常用于結(jié)尾。)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將座席靠近?梢娖渚粗。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離席站立,表示敬意。

       。ü笆侄Y:兩手在胸前相拱,稱為"揖”,帝國晚期稱“拱手”或“拱手肅立”,是中國古代開始的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jié)。行禮時,雙手互握合于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nèi),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行拱手禮時則正好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以右為尊。)

        泣曰、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可見玄德請孔明之誠心。

        這些細微的動作,表達出了劉備的心情——對賢人的渴求和誠懇,從而我們可以看出劉備禮賢下士、求才若渴、謙恭真誠的品質(zhì)。

        這篇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除了動作刻畫以外,還大量刻畫了人物的語言,課下同學們可以試著從語言的角度來分析本文中張飛、關(guān)羽的性格。

        四、抓住詩句,理解諸葛亮人物形象。

        1.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到了很多詩句,要么是作者創(chuàng)作,要么是摘錄民間詩歌,就內(nèi)容而言,有的'是描寫景物,有的是突出人物,有的是評論史實,還有的則是抒發(fā)感懷。老師在閱讀本文的三處詩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三句詩歌都和人物諸葛亮有關(guān)。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詩句來分析人物形象。接下來我們就讀讀這三句詩歌,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2.這些詩歌分別歌唱了諸葛亮怎樣的品質(zhì)?

        鏈接:

      (1)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俅髩粽l先覺:大夢:道家對人生的一種看法。原意謂死為大覺,則生為大夢。覺:這里謂覺醒之意。

      ②平生:平素,往常。杜甫《夢李白》詩:“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③遲遲:徐緩貌。誰是最有覺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數(shù)的,我在草堂美夢醒來,窗外的太陽都遲遲未升起(比太陽還有智慧)。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樂毅,此詩應(yīng)是通過早起超過太陽,引喻:自己才能超眾,自信狂妄,也有表達懷才不遇憤怒。

        從第一句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才能超眾、年少輕狂、自信灑脫、高雅智賢之人。

       。2)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豫州牧劉備那日感嘆自己勢孤力窮,直至遇到了南陽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于是想向諸葛亮了解以后在哪兒建立國家,諸葛亮笑著指著所畫的地圖中的荊州和益州。

        這一句是諸葛亮隆中對策之后后人贊美諸葛亮的詩歌。從隆中對策的全面和作者的評論、世人的贊嘆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具有高度預(yù)見性、正確判斷力、籌劃周到、具有雄才大略的奇人。展現(xiàn)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戰(zhàn)略遠見。

       。3)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yīng)憶去時言。只因先生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丁寧,即叮嚀。還沒有飛黃騰達就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等到建立功業(yè)后就歸因隆中。但是劉備死后托孤使得諸葛亮無法脫身,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從這句詩中我們又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利祿的輕視,喜愛躬耕的閑適,孤高淡泊的精神品質(zhì)。這首詞表達了對諸葛亮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世歷代王朝所推崇。

        五、討論理解三顧茅廬故事蘊含的豐富意義。

        1.從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guān)系談?wù)剳?yīng)該怎樣做到君臣和諧?

        從君主的角度來說,真正賢明的君主應(yīng)當是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對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夠的尊重,對奇才異士更要萬分敬重,就像劉備對待諸葛亮那樣。

        就臣下來說,既要向君主盡忠,也要追求一定的獨立人格,維護自己應(yīng)有的尊嚴,就如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中所表現(xiàn)的那樣。

        這種思想和態(tài)度是自古以來儒家所大力倡導(dǎo)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泵献诱f:“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本蛣、諸葛亮而言,如果沒有諸葛亮這種奇才的輔佐,劉備就機會不可能建立起蜀漢基業(yè);如果沒有劉備這種賢君的賞識和重用,諸葛亮也可能無法成就他的功業(yè)和英名。

        2.聯(lián)系中國古代社會君主專制制度下知識分子的愿望和作者在三顧茅廬中寄寓的愿望。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是建功立業(yè),顯親揚名。但前提是得君行道,也就是得到賢明君主的賞識、信任和重用,就像諸葛亮和劉備、周文王和姜子牙那樣君臣和諧、互相信任。但歷史告訴我們,在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制度下,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現(xiàn)象很普遍。因此,三顧茅廬的故事寄寓了古代知識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夠像諸葛亮那樣得君行道,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03-05

      三顧茅廬名師教學設(shè)計04-19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5篇04-04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5篇04-13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15篇)05-16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精選9篇)04-30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集錦15篇06-03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集合15篇05-16

      三顧茅廬教學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