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乘加乘減》教案

      時間:2025-01-09 12:20:26 教案 投訴 投稿

      《乘加乘減》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乘加乘減》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乘加乘減》教案

      《乘加乘減》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根據(jù)圖形列出乘加與乘減算式,初步體驗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2.能力目標:了解算式各步的含義,算式的意義。

        3.情感目標:能夠用乘加乘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數(shù)學產(chǎn)生積極地情感體驗。

        教學對象:

        小學二年級

        教學重點:

        從圖形中列出乘加與乘減算式

        教學難點:

        乘減的認識

        教學準備:

        幻燈片、教案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1-6的乘法口訣,那么你一定能根據(jù)1個乘法口訣寫出2個乘法算式,我們一起試試看!大家舉手回答。(出示PPT)

       。ㄉ穑┳⒁恻c明:四四十六只有一個乘法算式。

        師:看來大家對口訣已經(jīng)掌握得很好了。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秋天到了,我們的蘋果熟了,說出蘋果上算式的得數(shù),算對了,蘋果才能摘下來!舉手回答!

        (生答)

        二、傳授新知

        師:同學們,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所有的蘋果都摘下來了。秋天里,不僅蘋果熟了,小熊地里的玉米也熟了。我們?nèi)バ⌒艿挠衩椎乩锟纯,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一個玉米桿上有3個玉米,有4個玉米桿。

        師:哦,也就是說,一個玉米桿上有3個玉米,這是1個3,有4個玉米桿,就是?

        生:4個3。

        師:那么根據(jù)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師: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一起解決一下***提出的問題!在本子上寫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么列式子嗎?

        (生答)

        師:你們都列對了嗎?列對的舉手!好!那我們繼續(xù)看看小熊地里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玉米一天天成熟了,小熊把一個成熟的玉米掰了下來。大家看!現(xiàn)在這個玉米桿上有幾個玉米?

        生:2個

        師:那么你能解決小熊的問題嗎?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結(jié)果!列好的請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做好了!

       。◣熝惨,尋找學生典型作品)

       。ǔ尸F(xiàn)學生成果1,教師先展示連加和加減混合運算的做法。讓學生首先理解算理,同時在加減混合運算中,向?qū)W生呈現(xiàn)假設原來最后一個玉米桿上有3個玉米,而現(xiàn)實只有2個,多加了1個,要減掉。的數(shù)學思維。)

        師:除了這種做法,你們還能列出其他的式子嗎?

       。ǔ尸F(xiàn)學生成果2,教師選取乘加、乘減分布運算的作品,讓學生體會為什么從3+3+3=9轉(zhuǎn)化為33=9,加強學生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加法與乘法的階梯式聯(lián)系。)

        師:大家真是太聰明了!同學們,剛剛我們用了2步解決了小熊的問題,2步麻不麻煩?

        生:麻煩!

        師:那么你能列出比他跟簡單的算式嗎?

       。ㄉ觯

        (呈現(xiàn)學生成果3,33+2=1134-1=11,第一,此時學生已經(jīng)能夠理解算理以及乘加、乘減的由來,需要鍛煉學生寫出綜合算式的能力。第二,還需要進一步鍛煉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的思維。讓學生闡述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乘加、乘減算式怎樣列出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此環(huán)節(jié)要進一步讓學生發(fā)現(xiàn)乘加乘減綜合算式與前面兩種算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綜合算式比較簡單方便。)

        師:同學們,看著兩個算式33+2=11,34-1=11,他們與我們以前學習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式子既有乘法,也有加法減法。

        師:同學們的眼睛雪亮雪亮的,觀察的`真仔細,我們把這種有乘有加的算式稱作乘加,那你們猜猜有乘有減的算式稱作什么?

        生:乘減!

        師:同學們真棒都快成為數(shù)學家了!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乘加乘減!

        師:好!看大屏幕,小熊的玉米地里又有一個玉米成熟了,小熊把它掰下來了,現(xiàn)在這個玉米桿上還有幾個玉米?

        生:1個。

        師:那么,請你列出乘加乘減算式,我們比比看,誰列的式子又快又正確!

        生:33+1=10

        34-2=10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ㄉ,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理順學生的解題思路。)

        師:列出這2個式子的同學驕傲的舉起小手給大家看看!你們真棒!

        三、鞏固練習

        師:明天就是中秋節(jié)了,這次我們來到了旅游景點的停車場上,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停車場上一共有多少小汽車?

       。ù颂,直接出示圖片,不必模擬小汽車開走了兩輛,讓學生直接看圖列出乘加、乘減算式,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

        師:那么你能求出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車嗎?自己靜靜的思考一下,舉手回答,怎么列乘加、乘減算式!

        生:2x4+2=10

        3x4-2=10

        師: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一會找人起來說。

        生:2x4+2=10先求前兩排一共多少輛車,再加上最后一排的2輛。

        3x4-2=10假設原來有3排汽車,每排4輛,而實際最后一排只有2輛,多算了2,所以減去2輛。

        師:都會了嗎?我們做個題試試好不好?(出示PPT)

        師:同學們,屏幕上一共有多少個圓形?

        生:4X4+3=19

        4X5-1=19

        師:各部分表示什么含義?

       。ㄉ穑

        之后做題!

        四、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相信大家肯定收獲不少,那么我們就來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吧!

      《乘加乘減》教案2

        教學要求: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用具

        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200

       。1)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2)得出:

       、僬麛(shù)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谡麛(shù)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3)讓學生算出結(jié)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shù)向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連乘、乘加、乘減。)

        二、嘗試:

        1、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2、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板書:0.45×0.18×300

        4、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5、計算出結(jié)果并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6、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

        7、嘗試后練習:P9頁的“做一做”。

        (1)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計算出結(jié)果。

       。3)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4)做乘加題注意什么?

        三、運用:

        1、P11頁2題。

       。1)出示: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2)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傧瓤此倪\算順序是否正確;

       、谠倏此挠嬎憬Y(jié)果是否正確。

       。3)根據(jù)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0.4×1.95-1.93.76×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4)集體訂正。

        2、P。11頁3題:你會填嗎?

        4.2×1.69=□×□

        2.5×(0.77×0.4)=(□×□)×□

        6.1×3.6+3.9×3.6=(□+□)×□

       。1)生獨立填在課本上。

        (2)填好后說—說是根據(jù)什么填寫的。

       。3)集體訂正。

        3、看誰算得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四、體驗:

        今天都學了什么?

        五、作業(yè):

        P11頁1、4題

      《乘加乘減》教案3

        1、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2、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fā),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難點:學生通過假設法理解“幾個幾少幾”這種乘減算式,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chuàng)境引趣激思遷移

        教師:同學們,你去過游樂場嗎在游樂場里你最喜歡玩什么那么,游樂場里有什么數(shù)學知識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它吧!

        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我們需要通過大石頭,敢不敢來挑戰(zhàn)

        快速口算,并說出每個算式表示什么

        3×2= 4×4= 5×3= 2+2+2+2=

        恭喜你們?nèi)饘α,那么,就請你們進入游樂場吧。úシ胚M入游樂場的音樂)

        【設計意圖】鑒于學生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以“游樂園”境情為基礎,通過快速口算,一方面復習了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活動2【講授】親身實踐感知探究

        1、設置情境:

        一群同學來玩旋轉(zhuǎn)木馬,請你找一找這里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

       。1)請同學尋找發(fā)現(xiàn)并回答(有4個轉(zhuǎn)盤上每個都坐3個人)

        (2)能不能用小棒擺出來(111 111 111 111)

       。3)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旋轉(zhuǎn)木馬上一共有多少個同學評價:不錯的數(shù)學問題。

        (4)解答:3×4=12(人)

       。5)你是怎么想的(圖中有3個4,就用3×4)

        【設計意圖】通過擺學具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每份數(shù)同相多”,表示“幾個幾相加”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這樣設計,把握教學起點,找準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后面的探究積累感性經(jīng)驗。也為學習“幾個幾多幾”列成乘加算式,以及“幾個幾少幾”列成乘減算式做好準備,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

        2、更該題目:

       。1)這是,雙胞胎兄弟當中的弟弟因為頭暈還沒有玩就下來了,現(xiàn)在有多少人嗎請用小棒擺一擺。已知條件是不是也要改一改(請1人到黑板上去改111 111 111 11)

       。2)你擺出了什么(黑板上標出3個3和1個2或4個3少1)

       。3)你能根據(jù)擺好的小棒算一算現(xiàn)在有多少人嗎小組討論。

        (4)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設計意圖】

        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盡量自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通過與同學的交流來完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學會從他人身上汲取養(yǎng)分。

        3、匯報交流:

        預設1:

        3+3+3+2=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3個3相加有沒有更簡便的記法(3×3)那么還剩下一個2呢(3×3+2)直接生成預設3。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jié)果是多少

       。4)小結(jié):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乘加。同學們真棒,都能按照它的運算順序給它起名字了。

        板書:乘加。

        預設2:

        3+3+3+3—1=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這道題有沒有簡便的記法4個3相加記成3×4(板書4個3,3×4)比4個3少1,因此要減1。(板書少1,—1)直接生成預設4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jié)果是多少

       。4)小結(jié):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算式,我們我們叫它什么乘減。

        預設3:

        3×3+2=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3個3相加,我們就能寫成3×3,這時還剩下2人,因此再加上2。

        教師把3個3都畫上圈,使學生體會有幾個3。

       。2)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jié)果是多少

        (3)小結(jié):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乘加。同學們真棒,都能按照它的運算順序給它起名字了。板書:乘加。

        預設4:

        3×4—1=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引導學生觀察把3個3都圈上圈之后還剩下2個,能不能也圈上圈呢如也圈上圈之后你發(fā)現(xiàn)有幾個3可是還差一個,怎么辦(板書:4個3少1)

       。2)評價:你們這么小就會用假設的思想,以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中的更多奧秘的。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jié)果是多少

        (4)小結(jié):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算式,我們我們叫它什么板書:乘減。

        【設計意圖】

        匯報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會深深的感受到: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學生通過觀察擺放后的小棒發(fā)現(xiàn):有3個3還多2個,因此可以列成算式“3+3+3+2”,有的學生會想到用乘法簡便,進而完善算式為“3×3+2”。還有的學生在掌握4個3的和用3×4的已有的經(jīng)驗上,用假設法理解“4個3少1”可以列成“3×4—1”這個乘減的算式。這樣的設計,減緩了學生的學習坡度,突破了此課難點。

        4、活動小結(jié):

        今天我們在探究玩旋轉(zhuǎn)木馬的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這個問題中,同學們探索出用哪些方法可以解決問題計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同學們今天學會了用乘加的方法解決問題,還發(fā)現(xiàn)了用假設的方法使用乘減解決問題,真的太厲害了。其實游樂場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你愿意去發(fā)現(xiàn)并解決嗎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幫助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梳理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乘加、乘減的計算順序:要先算出乘法的積,再算加法或減法。通過對乘加乘減兩個算式的對比,幫助學生加強對兩種算式意義的理解。

        活動3【練習】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便利店里的乘加乘減知識

        用心觀察,便利店里有沒有我們剛剛學習的乘加乘減知識呢

        你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嗎

        2、4D影院左右兩側(cè)觀眾席里各有多少人

        3、有多少只熊貓

        教師:你喜歡熊貓嗎咱們一起去熊貓館逛逛。

        熊貓盼盼:大家好!我是熊貓盼盼,這是我的兄弟姐妹。1只,2只,3只,5只,啊啊,數(shù)不清了,我太笨了,你能幫我數(shù)一數(shù),我們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嗎

        【設計意圖】開放性強、層層遞進的鞏固練習,使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溝通乘加乘減與乘法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活動4【活動】課堂小結(jié)反思升華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游樂場,逛了這么多有趣的地方,同學們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肯定有不少收獲吧!談談你的收獲吧!

        同學們收獲了用乘加乘減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了乘加乘減的計算順序,還會用假設的思想去思考,果真收獲不小。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jié),暢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分享收獲的同時還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讓學生帶著思考下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

      《乘加乘減》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頁的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的:

        知道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難點:

        理解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

        問:①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

       、诿款}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壑该诖

        2、引入新課: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同整數(shù)一樣

        板書課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例6

       。薄⒊鍪纠

        (1)讀題

        (2)列出算式

        (3)問: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是什么式題?每個數(shù)目都是小數(shù)嗎?

        (4)這個含有小數(shù)的連乘式題應該先算什么?

        (5)運算

       。病⒕毩

       。校棺鲆蛔

        (1)先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2)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二)教學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

       。、準備題

        下面簡算中用到了哪些運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內(nèi)容

        問:這些乘法運算定律中交換律中兩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結(jié)合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

        2、過渡:那么小數(shù)乘法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定律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3、下面每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jié)果相等嗎?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體觀察一下0.7×1.2與1.2×0.7相等嗎?為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決下面兩題

        (3)交流匯報討論結(jié)果

        (4)說明: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5)問:現(xiàn)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數(shù)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數(shù)?

       。、練習

       。校保(3)填在書上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P11(2)

        自練后評講,說出對錯的理由

       。、計算下面各題

        19.4×6.1×2.3

        5.67×0.21-0.62

        四、全課

        今天你新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校保(1)下面兩行

      《乘加乘減》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8頁例5、練習十二第1、4、5題。

        【教學目標】

        1、認識乘加、乘減算式。

        2、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乘減的運算。

        3、結(jié)合實際運用乘加、乘減的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并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列出乘加、乘減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的智慧樂園嗎?在這個游樂園里我們解決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還有很多我們沒有解決,這節(jié)課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出示3匹小木馬,每匹小木馬上有3人)

        教師:仔細觀察,每匹小木馬上有幾個人?(引導學生說出有3人)

        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嗎?

        加法算式:3+3+3=9(個)

        乘法算式:3×3=9(個)

        復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可以寫成幾乘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小木馬可好玩了,你瞧,又來了2個小朋友,他們也坐上了小木馬,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嗎?請同學們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總結(jié)算法。

        方法1:根據(jù)每匹小木馬上的認識,用連加計算。列式:3+3+3+2=11(個)。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數(shù)一樣,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法3:假設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shù)是3人,那就是4個3,我們在假設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算完后要把這個人拿走。列式:3×4-1=11(個)。

       。3)觀察算式。

        類似3×3+2,3×4-1的這些有乘又有加減的算式就是乘加、乘減算式。

        這兩個算式怎么算呢?先算乘法還是先算加法呢?為什么?

        小組討論、回答。

       。4)小結(jié)。

        乘加乘減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點名回答。

        2、教師出示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2題。

        通過擺小棒的的方式進一步認識乘加、乘減。每堆擺5根小棒,擺4堆,在第4堆里拿走4根。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其他題目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練習十二的第1、4、5題。

        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乘加乘減》教案6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2~83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決策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2.能自己從實際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問題,然后再解決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

        3.使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一般策略。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靈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例題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談話:猴山上的桃子豐收了,猴媽媽帶著猴寶寶來摘桃子。猴媽媽說:我采了36個桃子,猴寶寶說:我采了6個桃子,你知道猴媽媽和猴寶寶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學生列式計算,師講解數(shù)量關系:要求猴媽媽和猴寶寶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用什么方法計算?誰加誰?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媽媽采的只數(shù)+猴寶寶采的只數(shù)。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1.現(xiàn)在我們把條件改變下,猴媽媽呢采了3筐,每筐12個,猴寶寶還是采了6個,問題還是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如果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你會解答嗎?在本子上試著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2.集體交流: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可以先算什么,為什么?(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可以先求出猴媽媽采了多少個,因為猴媽媽采的個數(shù)沒有直接告訴我們。)

        怎樣求猴媽媽采的個數(shù)?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媽媽采的個數(shù),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3.師指著板書:在這道題中,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可以先求猴媽媽采了多少個,再把猴媽媽和小猴采的合起來,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你做對了嗎?沒做對的小朋友別泄氣,下面還有一個問題等著大家呢,有信心解決嗎?

        4.教學“試一試”

        第二個問題求:猴媽媽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從問題出發(fā)去尋找條件,確定先算什么,自己列出算式計算,行嗎?

        把你的想法和計算方法與同桌交流。集體交流反饋。

        5.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與以前有什么兩樣嗎?像這樣的實際問題怎樣解決?為什么?

        三、分層練習,發(fā)展能力

        小猴子說:“二(2)班的真棒!為了獎勵大家,決定帶大家到公園去玩。你們想去嗎?可是玩的過程中,我還有問題要考你們,如果你們答對了,還有驚喜等著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現(xiàn)啊!”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猴子領著大家來到公園門口。

        看到墻上寫著票價:成人15元,兒童5元。一個叔叔正在買票,叔叔買了2張成人票和1張兒童票,請小朋友幫他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對糾錯,并說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小猴子領著大家來到公園的苗圃。

        指名說圖意,這樣的問題呢?能解決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校對糾錯,并說想法。

        3.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集體訂正時要求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四、課堂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像這樣“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小朋友經(jīng)常會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乘加乘減》教案7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頁例4,練習三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保謹(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玻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

       。常謹(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及其計算方法。

        5.計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問:最后兩題的運算順序怎樣。

        (第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題先算括號,再算乘法)

        說明:如果我們將那兩道題的整數(shù)改為分數(shù),它們的運算順序也是不變的。按照同樣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題目。

        出示例6。

        問: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獨立完成。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做。)

        板書:

        三、鞏固練習。

       。保n本12頁做一做。

       。玻毩暼薄殿}。

        板書設計分數(sh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反饋:

      《乘加乘減》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2頁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教師把教科書第92頁的“復習”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先想每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每題都讓學生說一說含有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該怎樣計算?梢杂幸庾R地讓中、差生說,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學習新知

        1、自學例6。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整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一樣。今天我們就學習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看哪位同學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把新知識學得又快又好。”

        然后讓學生獨立算完。集體訂正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計算的過程。再強調(diào)一遍運算的順序。

        2、基本練習。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題前,提醒學生要看清運算順序再計算。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教師提醒學生先看清運算順序再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小數(shù)乘法計算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集體訂正。對于有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錯的。

        2、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此題可以結(jié)合學生做題的情況,讓學生分析計算中的錯誤,是怎么錯了,應該怎樣計算。

        3、做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注意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列式和計算的方法。

        四、小結(jié)(略)

        板書設計:連乘、乘加、乘減

        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乘加乘減》教案9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順序和運算定規(guī)律進行靈活、準確的計算。

        教學策略:

        1、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

        2、例6的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明確運算順序。

        3、適當增加帶分數(shù)乘法和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式題。掌握帶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例:黑板的寬是米,長是寬的2倍,黑板的長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知道通常先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然后再乘。

        4、通過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思考分析并明確:三個分數(shù)相乘,如果是帶分數(shù)要先化成假分數(shù),為了簡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約分,再把約簡的分子、分母分別相乘。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要培養(yǎng)學生先認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選擇算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5、教學中仍然注意復習運算順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簡算。

      《乘加乘減》教案10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結(jié)構,學會列式解答乘加、乘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

        1.根據(jù)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個?(3)7+15

        2.根據(jù)算式補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X5=35(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的第2題。

        想一想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要求還剩多少個蘿卜,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和送了多少個給兔奶奶)那我們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接著再求什么?(還剩多少個蘿卜)

        列式:9X5-15

        提問:9X5表示什么?再減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書第1l頁的第3題.

        分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然后由小組長匯報本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

        [主要的要點:爸爸和媽媽是成人要買成人票,每張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兒童,每張票5元,這樣三人去動物園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買票不夠。]

        3.教科書第11頁的第4題。

        教師:球隊的得分分主場分和客場分兩種。本題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然后再匯報討論結(jié)果。

        隊的主場得分是卡塔爾隊主場得分的4倍,卡塔爾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隊主場得分是3X4=12。隊的客場得分是7分。隊的總分是19分。

        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客場得分是8分。阿聯(lián)酋隊的總分是11分。

        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阿聯(lián)酋隊主場得分的3倍,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3X3=9,客場得分是1分。烏茲別克斯坦隊的總分是10分。

        卡塔爾隊主場得分是3分,是本隊客場得分的'2倍,客場得分是3X2=6。卡塔爾隊的總分是9分。

        阿曼隊主場得分是5分,客場得分與烏茲別克斯坦隊的客場得分相同。阿曼隊的總分是6分

        3.媽媽買來26個桔子,吃了幾個,剩下的每5個放一盤,放了4盤。問吃了幾個桔子?

        4.游樂場有7輛小賽車,每車能坐4人,還有21人在排隊等候,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運來56個漢堡包,賣出37個,又運進21個,現(xiàn)在快餐店有漢堡包多少個?

        6.4個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個卡通玩具,已經(jīng)做了19個,還要做多少個?

        7.商店里有30個書包,上午賣出13個,下午又賣8個,還剩下多少個?

      《乘加乘減》教案11

        【課程目標】

        1、掌握乘加和乘減的計算方法。

        2、能夠及時地開展乘加和乘減的計算。

        3、學會根據(jù)含有乘加和乘減的算式去解決一些簡單的現(xiàn)實問題。

        【教學重點】

        了解含有乘加和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運用含乘加或乘減的算式來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過程】

      一、備考與鋪墊。

        2×2= 2×4= 4×4= 1×3=

        3×2= 1×4= 3×3= 3×4=

        3+3+3=2+2+2+2=

        以列車傳達的方法報告回答,并請學生選擇一道題目解釋其意義。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進新課。

        老師提問:同學們?nèi)ミ^公園嗎?公園中蘊含著很多數(shù)學知識,這堂課我們要一起去公園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展現(xiàn)4匹小木馬,每匹木馬上坐著3個人)

        老師:仔細看,從這幅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加法算式:3+3+3+3=12(個)

        乘法算式:3×4=12(個)

        當加數(shù)相同時,大家可以直接用乘法來計算。

        三、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1、教學例5。

       。1)銜接:認真觀察有什么變化,看誰的眼睛最亮,(走了一位)如今一共有多少人?能否直接列舉乘法算式來計算?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匯報交流。

        方式1:依據(jù)每匹小木馬上坐的總數(shù),用連加的形式測算。列式:3+3+3+2=11(個)。

        方式2:前邊3匹上的總數(shù)相同,能夠列乘法算式,加上另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式3:假定每匹小木馬上坐3人,那便是4個3,但在設置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計算后要減掉此人。列式:3×4-1=11(個)。

       。3)引導觀查算式。

        老師強調(diào):像3×3+2,3×4-1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和加減法,我們稱之為乘加和乘減。

        這倆算式該如何計算呢?

        思索:在3×3+2中,3×3下橫線所愿的是什么?為何還要加2?

        在3×4-1中,3×4下橫線所愿的是什么?為何還要減1?

        請分組討論,并提名回答。

        2、總結(jié)。

        乘加和乘減的算式都應先測算乘法,再執(zhí)行加減法。

        3、展現(xiàn)教材第58頁做第1題。

        看圖列算式,并請學生敘述算式中每部分所表示的價值。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訓練十三第4題。

        此題要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查圖,激勵多元化的解題技巧。

        2、5×3-5= 5×3+5= 5×4+5=

        5×2= 5×4= 5×5=

        根據(jù)上下兩題的對比,引導學生了解算式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乘法口訣的記憶法。

        五、總結(jié)全課,分享收獲。

        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預估乘加和乘減時,我們要遵照先測算乘法,然后再進行加減法的順序。在我們忘掉口訣時,能通過聯(lián)想鄰近的口訣來數(shù)值,比如4×4可以用4×3+4來獲得。

        六、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 3×3+2=11(個) 9

        3+3+3+3-1 4×3-1=11(個) 12

        運算順序: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

      《乘加乘減》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8~9頁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1,2的乘法口訣并能應用口訣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類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教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教師出示例1的情境圖

        教師:小兔家來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學生:正在擺筷子。

        教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1:小兔正在數(shù)有幾根筷子——1雙2根、2雙4根……9雙18根。

        學生2:桌子上擺了8雙筷子,小兔的手里還有1雙筷子,一共有9雙筷子。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在家里也擺過筷子嗎?今天我們也來擺一擺,好嗎?

        二、探究新知

        1、擺一擺,填一填

        教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筷子,1雙1雙地擺,一邊擺,一邊說出擺的雙數(shù)和一共的根數(shù)。

        學生操作小棒后,教師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師:小兔把它擺的筷子的雙數(shù)和筷子的根數(shù)列成了表格,你能幫它填完整嗎?學生填寫書上的表格后,抽學生說一說7雙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師:根據(jù)剛才擺筷子的過程,你能用算式來表示2雙、3雙……9雙筷子有多少根嗎?

        (1)學生獨立寫出算式。

        (2)小組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編口訣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你們能把這些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嗎?試一試。

        學生寫,寫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師:這些乘法算式的積,你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你想知道嗎?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訣來算。

        (板書:2的乘法口訣)

        教師:2×2=4,可以用“二二得四”這句口訣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結(jié)果是4。

        (板書:二二得四)

        教師:請同學們按這個方法試著說一說2×3=6,2×4=8,2×5=10可以用怎樣的口訣去算。學生試說,并交流。

        (板書: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師:請同學們聽一聽:“二五得一十”與“二五一十”哪句順口易記?

        學生:第二句。

        教師:從2×5=10開始,乘積是兩位數(shù),為了說得順口,便于記憶,我們不再用“得”字,直接說成“二五一十”。試著說說2×6=12……2×9=18的口訣。

        學生試說并板書。

        教師:觀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思考、討論后匯報。

        每一句口訣的第一個數(shù)都是“二”。

        每一句口訣的第二個數(shù)是按照從2~9的順序來寫的。(后一個比前一個多1)

        得數(shù)一個比一個多2。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出了這么多的聯(lián)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記住這些口訣。

        3、教學例2

        教師出示滑冰圖,引導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可能說出:2個小朋友一組,有4組小朋友,共有幾人在滑冰?

        教師:你能用乘法來計算嗎?

        學生:2×4=8。教師:用哪句乘法口訣算?學生:用“二四得八”。

        教師:還有別的乘法算式嗎?學生:4×2=8。

        教師:這個式子用哪句口訣算?

        引導學生說出:還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擺一擺(每次擺2根小棒),邊擺邊說乘法算式和口訣。

        (2)游戲:對口令。同桌兩人合作,第一種玩法:一生說口訣的前兩字,另一生說口訣的后兩個字;第二種玩法:一生說乘法口訣,另一生說一個或兩個乘法算式。學生活動略。

        三、課堂作業(yè)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用什么方法記憶1,2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小結(jié)。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編1,2的乘法口訣,那么3的乘法口訣呢?課后想一想,下節(jié)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五、板書

        2的乘法口訣

        2+2=2×2=4 二二得四

      《乘加乘減》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知道乘法應用題的結(jié)構,初步學會根據(jù)乘法的含義解答求相同加數(shù)和的乘法應用題。

        2、理解數(shù)量關系,明白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根據(jù)乘法的.含義解答求相同加數(shù)和的乘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shù)量關系,明白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森林中住著三只小象,他們?nèi)齻是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玩,小象決定蓋一座大房子三個好朋友一起住,這樣可以天天見面。于是他們?nèi)ド种羞\木頭,準備蓋房子?此麄兏傻枚嗥饎拧(出示主題圖)

        二、自主探究:

        1、觀察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2、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板書:每個小象運兩根木頭,三只小象一共運幾根木頭?

        3、問:“每個小象運兩根”是什么意思?獨立解答,小組合作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求一共運幾根木頭,也就是求3個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運用:

        1、練習十二第1題。

        先教育學生“植樹造林保護環(huán)境”。然后認真觀察畫面,找出解決“一共澆多少棵樹?”所需的信息數(shù)據(jù),列式解答,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十二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題里說的是什么事,要求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練習十二第3題。

        先了解每種商品的價錢,獨立解決提出的兩個問題。

        再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4、59頁“做一做”。

        出示情境圖,學生自己尋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再獨立解答。

        6、開放題:森林餐廳每張桌子能坐4個人,還有5張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嗎?

      《乘加乘減》教案14

        課題:

        乘加乘減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游,游樂場里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個旋轉(zhuǎn)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據(jù)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4)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5)板書課題:“乘加乘減”

        三、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并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乘加乘減》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jié)構特點。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3.會分步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復合應用題。

        教學重點

        分析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解題關鍵——找中間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白皮球圖6個、花皮球圖18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例1)”】

        1.根據(jù)條件補充問題。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學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還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車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學生可能提出車上還剩多少人?)

        2.根據(jù)問題和一個已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

       。1)媽媽買來12個蘋果,______.還剩多少個?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剛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書上的準備題。

        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學生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請一名同學上黑板板演)

        4.訂正板演24-20=4(個)答:還剩4個。

        問: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是什么,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二、探究新知。

        師說:剛才的復習題大家做得很好,老師知道大家對一步應用題的基本結(jié)構和數(shù)量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將第1個已知條件“商店里有24個皮球”不直接給出,而告訴你“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你會算嗎?(出示例1),這道題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還剩多少個。我們今天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1.學習例1【繼續(xù)演示課件“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例1)”】

       。1)讀題。

        小聲自由讀一遍,指名讀一遍,齊讀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學生口述,教師在題中標出。

        師問:和復習題比較,哪兒變了?哪兒沒變?(已知條件變了,問題沒變)已知條件變成幾個了?誰能再說一說?教師同時貼出皮球的實物圖。

       。3)分析數(shù)量關系。

        師問: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一共有多少個和賣了多少個?)哪個已知沒給?哪個直接給了?那應該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根據(jù)哪兩個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同時板書:  根據(jù)板書,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先算什么?

        通過充分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請同學分析數(shù)量關系。(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個和賣出多少個,賣出20個已經(jīng)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個。根據(jù)有白皮球6個和18個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同時板書:

       、偕痰暌还灿卸嗌賯皮球?②還剩多少個?

        6+18=24(個)24-20=4(個)

        答:還剩4個。

        解答后,可追問:6+18=24(個)求出的是什么?24-20=4(個)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強化解題思路。

        2.總結(jié)學習方法。

        師說:剛才我們一起學會了例1,在學例1時,第一要認真讀題,最少讀3遍,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認真在題上標出。第三要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最后再正確解答。要想正確解答兩步應用題,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還離不開認真二字,下面我們做一些練習,看誰做題認真,解答正確。同時板書。

       。1)讀題。(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數(shù)量關系。(4)正確解答。

        三、鞏固反饋【繼續(xù)演示課件“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例1)”】

        1.做一做。

        同學們做了20個泥人,老師做了8個泥人。送給幼兒園25個。還剩多少個泥人?

        按四步指導學生完成此題。

       。1)默讀3遍題。

        (2)在題上標出已知、求,指名說一說。

       。3)互相討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獨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個)

        28-25=3(個)

        答:還剩3個泥人。

       。5)追問:20+8=28(個)求出的是什么?28-25=3(個)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較練習。

       。1)學校里有14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

        (2)學校里原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

        認真讀題后,問:這兩題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已知條件不同,第(1)題有兩個已知條件,是一步應用題,第(2)題有三個已知條件,是兩步應用題)

        3.總結(jié)。

        今天學的兩步應用題都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先加再減,先減再加)  布置作業(yè)

        1.一輛汽車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車站下去8人。又上來12人,這時車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藍書包40個,綠書包3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編應用題大賽

        活動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兩步應用題的結(jié)構及其解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小組間的協(xié)作精神。

        3.增強學生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讓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編制若干張式題卡片,包括若干個條件和若干個問題,最好為同一題材。

        2.學生分為2人小組若干。

        活動步驟

        1.教師出示式題卡片。

        2.各小組從中選擇合適的條件和試題,組成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口述解題過程。

        活動規(guī)則

        1.卡片可重復使用。

        2.小組分工:一人組題,一人口述解題過程。

        3.編的應用題個數(shù)最多且解題均正確的小組取勝,頒發(fā)“編題小能手”的小紅旗。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一)加減、乘加、乘減復合的應用題

      【《乘加乘減》教案】相關文章: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10-03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6-05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5-16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優(yōu)秀】02-03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通用04-23

      《乘加乘減》優(yōu)秀教學設計02-24

      《乘加乘減》優(yōu)秀教學設計11-05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02-02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6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