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0 09:04:54 教案 投訴 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 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

       。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17、45

        四、結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81~84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 知識,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會正確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的能力,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每個月的天數。

        2、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理解四年一閏的道理。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1)三球運行。(2)1999年—20xx年年歷制成郵票形式。(3)“地球繞日”動畫。

        2、學習報告單。

        3、小黑板。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張年歷(卡片式)。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回憶兒歌《太陽、地球、月亮》,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太陽大、 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2、揭示課題

       。1) 課件顯示:(三球運行圖)。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月亮繞地球轉 一周,地球自轉一周,同時老師講解: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是一年(板書:年),月亮繞地球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月(板書:月),同時地球自轉一周經過的時間是一日(板書: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年、月、日的知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通過觀察、認識年歷,探究關于大月和小月的知識

        1、認識年歷

        師: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根據具體日子回答)看年歷卡片知道的。

        師:我們人類很早就對年、月、日有研究,并把它制成年歷卡片,(同 時出示一張),這些年歷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很多方便。

        2、觀察年歷

        師:請拿出你自己準備的年歷卡觀察。一年有多少個月,每個月的天 數一樣嗎?有哪幾種情況?把你的發(fā)現填在學習報告單上。(同時顯示1999年—20xx年的年歷卡片)

        師:誰能用最洪亮的聲音告訴老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每一年都有12個月。

        師:回答正確。

        生2:我發(fā)現有些月是31天,有些月是30天。而二月有些年是28 天,有些年是29天。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

        生3:我從學習報告單上可以看出:1,3,5,7,8,10,12這些月 份都是31天,而4,6,9,11各月的天數都是30天,二月的天數不一定。

        師:你非常善于觀察。

        3、課件顯示學習報告單

        師:從這張報告單中我們發(fā)現:31天的月份有1,3,5,7,8,10, 12月,我們把這些月叫大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我們把這些月叫小月。

        師:大月有幾個?小月有幾個?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 是小月?

        生: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生:7月前單數月是大月,8月后雙數月是小月。

        師:注意7、8兩月是連續(xù)的兩個大月。

        3、練一練(出示小黑板)

       。1) 一年有( )個月,其中大月有( )個,小月有( )個。

       。2) 1月、( )(5月)、(7月)、()、()、12月都是大月。

        (3) 5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6月30的后一天是( ) 月( )日

       。4)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5) 4月和5月共有()天

       。ㄟ^渡)師:有7個大月,四個小月,還缺哪個月?

        生:二月。

       。ǘ┳灾魈骄,認識平年和閏年

        1、 認識平年和閏年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發(fā)現不同的年份,二月份的天數就不一 定,哪些同學的年歷的二月是28天?哪些年的二月是29天?(板書:二月)二月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個特殊月。

        生: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8天。 生:20xx年 、20xx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師逐一肯定學生的發(fā)言。

        2、 平年、閏年的制定

       。1)課件顯示1996—20xx年二月份的天數,其中閏年一列顯示為紅色。

        師:這是一組連續(xù)的年份,其中閏年的年份顯示為紅色,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思考:閏年和平年的出現有沒有規(guī)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通常每四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看來閏年的年份與4的關系比較密切,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們在這組年份任選一個閏年和一個平年的'年份,然后分別除以4,看除的結果怎樣?

        學生匯報:閏年的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數。

        師:我們根據這一規(guī)律,就可以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下面我們來看書上怎樣制定平年、閏年的,把你學到的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通過自學,我知道4年一閏,100年不閏,400年又一閏。 師:你真會歸納。

        生:我知道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師:你已會自學了。

        師:請看科學家給我們的解釋(一邊演示課件“地球繞日”動畫,一 邊講述有關的知識)

        我們居住的地球總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是365天5時48分46秒,大約365天6小時,我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叫做平年,這樣過了4年就少算了一天(24小時),把這一天加在二月里,這一年就有366天,稱做閏年。由于我們設置閏年時,把5時48分46秒當做“6時”來算的,這樣長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整百年不閏,必須是400年的倍數才是閏年,科學家是用“缺了補,多了減”的方法來調整平年、閏年的。(學生:“原來如此!”)

        3、平年、閏年天數的計算

        (1)師: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以及各月的天數,那么,你能很快算出一年有多少天?看誰的方法巧。

       。2)學生分組計算、討論匯報:

        31×7=217(天)30×4=120(天)

        平年:217+120+28=365(天) 閏年:217+120+29=366(天)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fā)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yǎng)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并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借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后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ㄒ唬(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發(fā)現相關數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fā)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fā)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ㄈ、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并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學業(yè)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比()重,()比()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比()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第一單元:一位數除多位數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 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除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 80÷8 20÷2 60÷6 90÷3

        6÷3 8÷8 6÷2 6÷6 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 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 想一想: 區(qū)別在哪里,有聯(lián)系嗎?

        (2)匯報:你是怎樣得出結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說出得數。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說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 24÷4 56÷7

        90÷3 240÷4 560÷7

        900÷3 2400÷4 5600÷7

        (2)算算,填填。

        40÷2=□ 90÷3=□ 70÷7=□ 80÷4=□

        8÷2=□ 6÷3=□ 7÷7=□ 4÷4=□

        48÷2=□ 96÷3=□ 77÷7=□ 84÷4=□

        5.鞏固

        39÷3 26÷2 42÷2 55÷5

        88÷8 93÷3 48÷4 76÷4

        87÷3 56÷4 30÷2 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除三位數。

        693÷3 說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yè):課堂練習

        四、教學后記:

        筆算除法例1(第2課時)

        教學內容:P3 例1

        教學目標:使學生懂得除的順序、商的定位。

        確進行被除數最高位的數不小于除數的一位數除二、三位數計算。

        教學重點:除的順序和商的定位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

        44÷4 36÷4 84÷2 63÷3

        75÷5 81÷9 52÷4 42÷3

        69÷3 48÷3 56÷4 78÷2

        談口算過程

        在算兩數之商時,我們可用口算的方法,也可用筆算的方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筆算除法"。也就是列豎式做除法,這里要求用同學們注意豎式的格式、除的順序、商的定位等。

        二、展開

        1.出示例1,讀題、理解題意,列式,怎么分?

        列豎式計算 69÷3

        (1)順序:①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十位上的"6"除以"3"商幾寫在哪一位上(十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

       、 23=6 6-6=0 0不用寫。

        劃--,如果把這過程比喻下一檔樓梯,那這一檔樓梯可不方便。

        (2) 把個位上的9移下來,對齊,9除以3,商幾?寫在哪一位上?這里的0一定要寫,表示最后的作數為0。

        (3)請大家邊說邊把這題做一遍,請一位同學說一說筆算順序,及各部分數字各表示什么?

        (4)光榮題 邊做邊說過程

        2.練習:課本練一練。

        四、布置作業(yè):課堂練習

        五、教學后記:

        筆算除法例2(第3課時)

        教學內容:P5 例2

        教學要求:掌握"除某一位時有余數,要把余數和后一位的數合起來繼續(xù)除"的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進行一位數除整十數和表內除法組合的口算訓練。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三年級三個班搞活動,共用去342元人民幣,平均每個班用去多少錢?電腦顯示課本上的圖示。

        提出問題: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嗎?

        學生匯報分法。

        2. 嘗試練習

        (1)你能用筆算的方法計算出342÷3嗎? 獨立嘗試,列出豎式。

        (2)組內交流,自主評價。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3)自學課本,比較差異。翻開課本,比較一下自己的算法與課本上有哪些不同?師板演(邊寫邊說三句話)

        著重強調:在十位上商1,還余1,把余下的1怎么寫?十位余下的1與個位上移下的2合起來是12,12除以3,商幾?寫在哪一位上?

        (4)形成方法。比較342÷3與69÷3有什么區(qū)別?(每一位除好都沒有余數,而這題十位除好有余數,余數怎么辦?如果不是最后一位的余數,都要與下一位合起來繼續(xù)除)

        3.正誤辨析。余數要比除數小 余數要和后一位繼續(xù)除

        4.練習:試一試,練一練。啟發(fā)學生說出各題哪些們除后帶余數,哪些位除后不帶余數。

        5.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6.課堂練習。

        三、教學后記:

        練習一1--5(第4課時)

        教學內容:P7 1--5

        教學要求:能熟練地進行一位數除二、三位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1.口算。

        2.對比練習。

        243 165 128 194

        72÷3 80÷5 96÷8 76÷4

        計算并比較上、下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根據這一關系,求下列□。

        1233=□ 2434=□ 1377=□

        □÷3=□ □÷4=□ □÷□=□

        3.算一算,填一填。

        30÷3=□ 80÷4=□ 60÷6=□ 50÷5=□

        18÷3=□ 16÷4=□ 12÷6=□ 35÷5=□

        48÷3=□ 96÷4=□ 72÷6=□ 85÷5=□

       、僮鳛榭谒悖植鸪蓛晌粩

       、谧鳛楣P算,除的順序,從高位算起,十位除后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xù)除。

        4.列豎式計算。

        (1)競賽80÷6 92÷3 85÷5

        68÷4 72÷9 90÷5

        98÷7 84÷6 96÷4

        (2) 864÷4 715÷5 765÷3

        936÷2 762÷6 966÷7

        696÷4 984÷8 625÷5

        教學后記:

        練習一6--12(第5課時)

        教學內容:P8 6--12

        教學要求:熟練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1. 6□<38 □8<55

        8□<73 7□<48

        □4<25 □5<33

        2.對照訓練。

        1)看: 45÷8=□......□ 寫:□8+□=45

        73÷9=□......□ □9+□=73

        58÷7=□......□ □7+□=58

        2)看:□5+□=47 寫:47÷5=□......□

        □8+□=52

        □7+□=47

        □6+□=50

        根據有余數除法算式寫乘加算式。

        根據乘加算式寫有余數除法算式。

        3.在□內填數。

        68=□4 □3=89

        76=□3 2□=69

        84=□2=□3=□4=□6

        4.應用題:①要求幾個問題。

        ②數量關系是什么?

       、哿惺接嬎。

        5.作業(yè):課堂練習。

        教學后記:

        筆算除法(第6課時)

        教學內容:P9--10 例3

        教學要求:1.掌握被除數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的方法。

        2.掌握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里填數

        (1) 744=296 52÷7=364

        296÷4=□ 364÷7=□

        (2) 280÷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二、展開:

        1.嘗試計算29÷4 296÷4

        2.小組交流討論

        (1) 看被除數的前一位,2除以4,不能商1,怎么辦?

        (2) 看被除數的前兩位,29除以4,商7要寫在哪一位上面?前后兩個7表示相同的意思嗎?

        (3) 余數1移下來,16除以4,商4要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3.匯報并完整地說出計算過程。

        4.總結出法則:學生用自己語言總結(簡單板書)。與書上比較,哪個更好,突出關鍵字。

        三、鞏固。

        練一練,列豎式計算。

        四、 作業(yè),課堂練習。

        五、教學后記:

        筆算除法(第7課時)

        教學內容:P11--12 例4、例5

        教學要求:掌握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直接寫出得數嗎?

       、 273=81 ② 467+3=325

        81÷3=□ 325÷7=□......□

        二、展開。

        1.觀察: 81÷3=27 273=81

        有什么聯(lián)系,說明了什么?→驗算方法。

        2.筆算:322÷7 板演,并說計算過程。

        猜想:325÷7 有無余數,是幾? 做一做。

        根據②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方法

        3.練一練:3427÷7 并驗算。

        4.小結:今天的作業(yè)能保證萬無一失嗎?

        為什么?用什么方法?

        沒余數除法:除數商=被除數

        有余數除法:除數商+余數=被除數

        三、鞏固:

        練一練:

       、 先估商位數,再列豎式,驗算,反饋。

       、 根據有余數與無余數分成兩類,得出被5整除數的特征,驗證。

        四、教學后記:

        練習二1--4(第8課時)

        教學內容:P13 1-4

        教學要求:初步認識乘除法關系,能準確并熟練地試商。

        教學過程:

        1. 口算。

        2. 算算,填填。

        200÷5=□ 400÷8=□ 420÷7=□ 540÷6=□

        35÷5=□ 24÷8=□ 28÷7=□ 12÷6=□

        235÷5=□ 424÷8=□ 448÷7=□ 552÷6=□

        3. 對照練習。

        275 367 486 539

        135÷5 252÷7 288÷6 477÷9

        4. 在□里填正確的數。

        2□4=104 8□7=588 6□6=372

        8□5=425 4□8=392 5□9=486

        方法: 204=80 □4=104-80=24 104÷4 (基礎好的)

        5. 先判斷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480÷5 810÷6 376÷8 364÷7

        512÷8 315÷9 846÷3 272÷4

        6. 計算并驗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7、教學后記:

        練習二5--12(第9課時)

        教學內容:P13--14 5-12。

        教學要求:鞏固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除法。

        教學過程:

        1. 口算(第6題)

        34÷2 72÷3 84÷3

        45÷3 96÷4 78÷2

        64÷4 58÷2 75÷5

        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30÷2 4÷2 分用別豎式方法口算。

        2.計算并驗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并改成乘法算式

        3.在□里填正確的數。

        6□8=504 5□7=371 4□9=432

        3□6=228 9□8=760 7□4=312

        4.應用題(9、10、12)

       、 口述數量關系

       、 解答

       、 改編成一乘一除

        5.開放題(11)

        獨立設計方案,交流匯報。

        6、教學后記:

        練習二13--17(第10課時)

        教學內容:P15 13-17

        教學要求:理解乘加兩步計算題和有余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初步培養(yǎng)函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1. 在□里填數。

        756÷□ = 875÷□ =

        2. 觀察下面的算式,在□里填上正確的數。

        534+3=215 215÷4=□......□

        768+5=613 613÷8=□......□

        347÷8=43......3 □8+□=347

        3.第15題。

        4.填表。

       、倌膫數量是不變的(每分飛行的米數)

       、谀膬蓚數量是變化的(飛行時間和飛行的米數)③變化的兩個數量中,哪一個數量的條件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求出未知數量

       、茏兓膬蓚數量相除,得到的是什么數量,這個數量的值是不是一定的。

        5、教學后記: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第11課時)

        教學內容:P16--17 例6、例7

        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 1003×4=4012

        416÷4=□ 4012÷4=□

        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 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xù)除。

        3、4012÷4 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么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并驗算,師板演

        說:商末尾為什么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么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怎樣驗算?

        5、討論:什么時候用0占位?

        三、鞏固:

        ① 1700÷5 722÷3(先說商的位數再計算)

       、诰氁痪殻1.

       、鄹腻e:說說錯誤原因。

        四、教學后記:

        練習三 1-4(第12課時)

        教學內容:P18 1--4

        要求:能熟練掌握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1.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數。

        3 □......□

        6 □......□

        242÷ 7 = □......□

        8 □......□

        9 □......□

        2.列式計算

        (1)520里包含多少個5。

        (2)138是6的多少倍?

        (3)一個數的'7倍是840,這個數是多少?

        (4)619除以3,商和余數各是多少?

        5題的解法有什么共同之處?說明了什么?

        請你用不同的方式敘述520÷5

        3.計算并驗算(正確率比賽)

        602÷3 804÷5 848÷8

        368÷9 472÷6 515÷5

        4.在□里填數。

        23×6=120+□

        5、教學后記:

        練習三 5-9(第13課時)

        教學內容:P19--20 5-9

        教學目標:能熟練掌握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1.對照上式,填寫□里正確的數。

        (1)72×3+1=217 85×9+8=773

        217÷□=□......□ 773÷□=□......□

        104×8+5=□ 255÷7=36......3

        □÷□=□......□ □×□+□=□

        2.在□里填正確的數,說說你是怎么想?鼓勵多種方法。

        ① 可以先求出等式一邊的得數,再分析另一邊求什么算式的末知數。

        ② 分析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3.第七題, 因為除數是8,所以最大的余數是7。

        4.第八題

        方法:①觀察,找突破口。

       、诜治龈鞣N可能的結果,逐一檢驗,依次求出所缺。

        5.第9題

        先分解為2個因數相乘的積,再分解為3個或4個因數相乘的積。

        教學后記:

        練習三 10-13(第14課時)

        教學內容:綜合練習 10-13

        教學目標:能熟練掌握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1. 第10題。

       、 根據6個數的特點,要使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最接近200,則可考慮接近800的數除以4或接近1000的數除以5。

       、 列出可能的情況。

        856÷4=214

        798÷4=199......2

        987÷5=197......2

       、 選擇正確的。

        2.填表。

       、賹忣},分析題目中的三個數量,說出哪個量不變。

       、谇蟪瞿┲獢担瑪盗筷P系如何?

       、蹚谋碇袛祿惆l(fā)現了什么?

        3.填表。

       、僬页鋈考叭恐g的數量關系。

       、谇蟪瞿┲獢。

       、壅f說除法算式都表示什么意思?

        4.第13題。注意解題策略的訓練

        5.智力游戲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jié)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 :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操臺,是求這個領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jié)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 習 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調整板書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7-8及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認識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關的標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二、認識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題圖1

        爸爸媽媽開車帶小明和小葉出去旅游。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義,找出圖中的一個新單位千米

        葉鎮(zhèn)21千米就是指離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靈山23千米指離靈山還有23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3、小結:千米(它的另一個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單位。

        4、你們以前在生活中看到過千米(或公里)嗎?與大家說一說。

        比如出租車打表、車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小明和小葉來到了葉鎮(zhèn)。在體育場,看到了小朋友們正在舉行運動會。(出示P7例3主題圖2)

        2、你們知道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嗎?

        3、現在進行的是1千米的決賽,可是他們卻不知道1千米有多長,你們能當小老師教教他們嗎?

        1千米(公里)=1000米

        讓學生初步感知千米與米的關系。

        4、活動找千米

       。1)千米是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長度單位,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比如小汽車1小時行駛80千米、馬拉松比賽的長度是42千米195米等等。你能從生活中找到千米嗎?

        (2)4人小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組長向全班匯報交流。

        老師對學生找出的千米給出評價,從合理性方面考慮。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組合作測出100米的`長度,并在50米處做上一個記號。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睜開眼睛看,走一走

        b、在頭腦里記下100米的長度,閉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時候會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閉上眼睛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

        b、估計一下從學校門口開始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

        c、對結果進行測評

        五、練習鞏固

        1、練習二第1題

        這是一道鞏固長度觀念的練習,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試做,然后再校對。

        2、練習二第2題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3、練習二第4題

        根據不同的距離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5頁主題圖、96頁例3、第9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能進一步體會利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體會轉化的思想。

        考點分析

        會用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變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就必須把握教學規(guī)律、用活教材。故而,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并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本課采用主導-主 體 相 結 合為 特 征 的 探 究 性 教 學 模 式 ,讓 學生 在 觀 察 、猜 想 、驗 證 、歸 納 、交 流 中 獲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征,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 對 前 面 所學 的長方 形 、正方 形 、平 行 四 邊 形 和 三角 形 面 積 知 識 的 發(fā) 展 、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是小學階段的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后面的組合圖形的求積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做好鋪墊。學習梯形的面積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培養(yǎng)學生的思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在動手剪拼中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初步掌握了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體會到了轉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學生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已學過的圖形的計算方法已初步掌握,這為本課學習求梯形面積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放手指導學生根據舊知識自己發(fā)現規(guī)律,在掌握運用規(guī)律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專家建議

        五年級的學生已對圖形有力基本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經驗及已有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的抽象能力與歸納理解能力都是在實物的表象層次上,所以講授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本章節(jié)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

        游戲引入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課件、多組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的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在圖中發(fā)現了什么?

        教師:車窗玻璃的.形狀是梯形。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

        通過舊知遷移引出新課。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怎么求嗎?

        指名能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并能簡要說出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及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教師揭示轉化方法:拼合法、割補法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新課,梯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請同學們打開學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每種梯形顏色一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一、學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學生38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敢于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對數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鉆研,敢于探索,愛提問和質疑。五(1)班共有學生38人,相比之下,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成績也不好;近10名成績過差,勉強達到四年級水平,主要表現在知識欠賬過大,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有時有照抄作業(yè)現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分數乘法、長方體(一)、分數除法、長方體

       。ǘ⒎謹祷旌线\算、百分數、統(tǒng)計和總復習,共計7個單元。另外還安排了“數學與生活”、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重點有: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2.重點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針對分數應用題);3.了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探索并掌握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5.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難點有:1.整數乘法的意義與分數乘法的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2.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3.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的角度來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三、本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結構,理解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其表面積和體積,并運用所學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的一些基本問題。

        3.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掌握分數乘、除法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較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探索并掌握百分數與分數、

        小數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和題目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的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5.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學會選擇使用;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從一組數據中找出中位數和眾數,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四、主要教學措施: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浜谜n、上好課,批改好作業(yè),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松快樂,使學生有學會向會學轉變,有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充分把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等現代化教育資源引進課堂為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4、抓好每月一次的單元測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yè)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分數乘法

        單元要點分析:

        一、單元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一)(分數乘整數)、分數乘法(二)(整數乘分數)、分數乘法(三)(分數乘分數)、練習一。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經歷觀察、猜想和證明等數學活動,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運用分數乘分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通過觀察、猜想、實驗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借助分數乘法來解決,并可以借助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從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單元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與計算法則。

        四、單元教學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五、單元課時劃分

        共7課時

        第1課時分數乘法(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分數乘以整數。

        能力目標: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fā)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分數乘以整數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啟發(fā)引導、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分數加減運算題。(臨時定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1/5×3=

        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個1/5的和是多少)?該如何計算?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1/5×3=1/5+1/5+1/5=3/5;

        學生2:1/5×3=??

        教師和學生總結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分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2、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2頁3題;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1/5×3=1/5+1/5+1/5=3/51/5×3=??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整數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多少。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課標解讀: (一)數與代數1。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2。能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4。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5。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二)空間與圖形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2。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3。結合實例,感知理解對稱現象。4。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三)統(tǒng)計與概率1。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2。通過實例,認識統(tǒng)計表和象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完成相應的圖表。3。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如記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中。4。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5。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四)實踐活動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獲得一切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三、學情分析:

        1、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雖已發(fā)展了有意注意,但還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心。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2、學生一般對上課所講的內容不容易感興趣。如果教師講得有趣,學生肯定會全神貫注。3、學生雖然已上了三年級,但有的學生還未養(yǎng)成上課聽講的良好習慣。4、有的學生不適應教師的講課形式或不喜歡任課教師,而“遷怒”于聽課。5、有的差生平時受到教師的關注少一些,而教師的批評正是一種關注,潛意識想得到教師的'關注,所以不認真聽講。 總體上,從上學期成績分析看,成績較理想但還需繼續(xù)努力,本學期要因材施教,分別對待。對于自己認為聰明得很,平時懶讀、懶寫、懶做題,成績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會更有效。對于基礎很差、干勁更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yè)叮囑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個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fā)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與優(yōu)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為砌墻的磚頭——后來居上。

        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要繼續(xù)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增優(yōu)補差

        1、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圖”,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3、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系,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作,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6、作業(yè)布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qū)別對待。作業(yè)批改要及時,并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反饋和矯正。 7、對后進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fā)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后進生樂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閱資料,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多聽課,多評課,汲取先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01-02

      【薦】小學數學教案01-06

      小學數學教案【熱】01-09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1-09

      【精】小學數學教案01-15

      小學數學教案【精】01-24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01-24

      【熱】小學數學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