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班教案范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玩玩樂樂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小班教案——沙子和泥土。
2、在活動中樂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1、選擇一塊有沙子和泥土的場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個(裝水),細棍一根
三、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今天,我們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戲,好嗎?”
2、操作活動
一:篩一篩
。1)出示玩沙工具,問:這是什么? 介紹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教案《小班教案——沙子和泥土》。 教師引導語:我們要用籃子去裝一裝沙子和泥土,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待會兒告訴大家,注意玩的時候不能拋灑沙子。
。2)幼兒自由談論玩沙和泥土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引導語:你剛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為什么泥土沒有全部掉下來?有什么辦法讓泥土都掉下來? 有什么辦法讓沙子不掉下來嗎? 教師小結:
3、操作活動
二:踩一踩
(1)請幼兒脫下襪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問:你剛才在玩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變化?泥土有什么變化?怎樣讓泥土踩下去也會留腳印呢?
4、操作活動
三:攪一攪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會怎么樣?泥土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2)請幼兒選一個杯子任選泥土或沙子放進去,用細棍攪一攪,說說有什么變化?
5、鼓勵幼兒的發(fā)現(xiàn),表揚敢于發(fā)言的小朋友。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理解小黃雞和小黑雞一起捉蟲、游戲、互相幫助的畫面。體驗朋友一起互相關心的快樂情感。
2、能較清楚地表達小黃雞和小黑雞對話的語言。
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黃雞和小黑雞的`毛絨玩具及頭飾各一只。
過程:
一、引疑激趣
。ǔ鍪拘↑S雞):嘰嘰嘰!瞧,誰來了?(引導幼兒跟小雞打招呼)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我們叫它小黃雞)你們想不想和我做朋友?我們抱一抱好嗎?
小黃雞還有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呀?穿什么衣服?我們也用很好聽的話與小黑雞打招呼。
二、師生共讀
1、(1)小黃雞和小黑雞最喜歡在草地上做游戲了,你們和好朋友玩過游戲嗎?你和好朋友玩過什么游戲呢?小黃雞和小黑雞在玩什么游戲呢?一個躲在了小草的后面,另外一個蒙著眼睛找他,啊哈!他們是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玩捉迷藏游戲真開心,你們想玩嗎?那我做小黑雞,你們做小黃雞躲起來好嗎?(游戲兩遍)
。2)出示雨聲,怎么了?這可怎么辦呢?別急,我有樹葉,幫助送幼兒到座位上去。
我送你們回家,該怎么說呀?
。3)小黃雞和小黑雞躲起來了嗎?(播放雷聲)什么聲音?怎么辦?誰在哭呀?那怎么辦?如果你的好朋友哭了,你該怎么辦呢?小黑雞說了一句話,小黃雞就不哭了,小黑雞會說什么呢?誰來學學勇敢地小黑雞。
。4)有了朋友的幫助,小黃雞不再害怕了。太陽出來了,一對好朋友又去干嗎了呢?遠處,看見了一個蟲子,小黃雞說:“你吃”。小黑雞說:“你吃”,他們真是一對好朋友。一起吃吧,哎呀,這個蟲子的味道怎么怪怪的,是什么呀?好朋友快樂地笑了。
三、完整欣賞
這么好聽的故事,我們再來聽一遍。
師生共同閱讀多媒。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小汽車能畫出汽車的主要特征。
2、樂意參與繪畫活動。
【活動重點】畫出汽車的輪廓。
【活動難點】能設計出不同的小汽車。
【活動準備】
1、汽車喇叭聲音;
2、事先讓幼兒帶自己喜歡的汽車玩具;
3、在墻壁四周布置馬路的背景圖;
4、畫紙、畫筆、油畫棒、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5、事先準備好半圓形汽車和長方形汽車涂好顏色的范畫2張。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播放汽車喇叭聲。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汽車喇叭聲)你們在哪里見過汽車呢?(馬路上)你喜歡小汽車嗎?你喜歡的小汽車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察汽車的外形特征。
1、通過玩汽車討論汽車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也帶來了汽車,請你們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看一看你的汽車上有什么?汽車上面有什么?
2、與幼兒交流汽車的外形特征。
師:好,請各位小朋友將汽車開到停車場去,誰來告訴老師你的小汽車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有什么?
三、教師示范講解汽車的畫法。
1、教師出示汽車。
師:我也帶來了一輛小汽車,老師的小汽車和你們的一樣,都有車身、車輪、窗戶和車燈。
2、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現(xiàn)場繪畫。
師:現(xiàn)在老師要來畫我的小汽車了,你們教教我先畫什么呢?我的汽車要坐好多人,所以我要畫個大大的汽車,坐的人越多汽車就要畫得越大。
提問:小汽車要開起來需要什么呢?(車輪),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師:從我們的角度只能看到2只車輪,我們就畫2只,在剛剛畫下的直線上畫2個一樣大的圓形。
提問:我的汽車上還有什么呢?(車燈)
師:汽車前后都有車燈,這樣開車會更安全,前車燈能看見前面的路,后車燈能讓后面的車看見。那么我就在車的前后畫上車燈了。
提問:車上還有什么呢?(窗戶)窗戶是什么形狀的?
師:那窗戶畫在哪呢(汽車的上面),畫2個小小的長方形。
師:這樣我的汽車就畫好了,怎么讓它變得漂亮呢?我們再給小汽車涂色漂亮的顏色好嗎?
師:(出示范畫)看看,老師喜歡花衣服,我就給我的小汽車穿上花衣服,和我身上的一樣呢!
四、幼兒操作繪畫,教師指導。
1、教師布置繪畫要求。
師:好,我的小汽車畫好了,你們想不想也畫一輛漂亮的小汽車?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條漂亮的馬路,上面少了什么呀?“滴滴”(教師模仿開車的樣子,轉一圈)我們一起來畫小汽車,到馬路上開一開,好嗎?先用勾線筆畫汽車的輪廓再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用油畫棒涂上好看的顏色。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五、延伸活動:將畫好的小汽車貼到馬路上。
師:你們都畫好了小汽車,想把它們帶到馬路上去嗎?我們一起拿起剪刀將小汽車剪下來貼到馬路上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大大的"、"小小的"等簡單詞匯來描述玉米粒、爆米花的形態(tài)。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小小的玉米粒和大大的爆米花。
3.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玉米粒、袋裝玉米粒(一袋)、微波爐、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紙杯。
活動過程:
一、感知玉米粒。
。ǔ鍪疽粋不透明瓶子,里面裝著玉米粒)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寶貝?(搖一搖)你們猜猜這個小瓶子里面裝著什么?(幼兒回答)
師:我們給瓶子脫去衣服,現(xiàn)在你們看看是什么呀?(幼兒回答)
師:噢!原來是玉米粒呀!今天玉米粒來我們班做客,你們來看一看,認識一下玉米粒朋友。
老師提問:
1.你們看到玉米粒是什么顏色的?(有黃色的,也有白色的)
2.我們再看一下玉米粒是小小的還是大大的?(小小的)
3.你們想不想變成一個小小的玉米粒?玉米粒小小的,我們寶寶的身體這么大,如果我們也要像玉米粒一樣變得小小的,怎么才能把我們寶寶大大的身體變小呢?誰來做一做動作?。
。ㄕ垘讉幼兒示范,最后教師示范:縮成一團,用手抱緊雙腿。)小結:玉米粒是小小的黃色的。
二、爆米花
1. 師:現(xiàn)在玉米粒藏到袋子里去了,要來和我們寶寶玩一個變身游戲。
我們請微波爐和玉米粒一起來變魔術!等一下我們的小眼睛要仔細看好了,看看它是怎么變身的'!
2.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玉米粒到爆米花的變化過程。
。1)看,袋子在里面干什么呢?(轉圈圈)來,我們也來學一下。ㄓ變焊蠋熢谠剞D圈圈)
(2)聽,爐子里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學一學:啵、啵、啵)
(3)用小鼻子聞一聞,聞到了什么味道?(香香甜甜的)
3. 取出爆米花,引導幼兒觀察
。1)(師取爆米花,縮手)喲!老師怎么了?(幼兒回答)師:恩!老師被燙到了!我們小朋友自己不可以玩玉米粒變身的游戲,因為它很危險,而且剛剛在微波爐里轉過的東西是很燙的,要等它涼了,小心翼翼地拿。
。2)(再次取出爆米花)看一看,袋子的肚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大大的)
(3)(打開爆好的包裝袋)玉米粒寶寶呢?沒有了,它變成了什么?(學說:爆米花)
4. 比較:我們來看一看
。1)爆米花是什么顏色的?(白色的)
。2)爆米花是小小的還是大大的?(和玉米粒比較)(大大的,像一朵白色的花)
。3)那我們可以怎么做爆米花呢?(張開雙腳,伸出雙手,向周圍展開)
三、游戲
師:剛才我們看了"玉米粒寶寶"變身的游戲,現(xiàn)在我們也一起來玩"玉米粒"變身的游戲。
交代游戲玩法:引導幼兒表演玉米粒,老師發(fā)出加溫的指令,小小的玉米粒,在微波爐里轉呀轉呀轉呀,"啵、啵、啵"變成大大的爆米花。
。ㄔ谟螒驎r請另一個老師把爆米花倒在事先準備好的紙杯里。)
四、品嘗爆米花
師:我們都回到小椅子上去,我們想不想嘗一嘗爆米花呀?(請老師每人發(fā)一份爆米花)
1.我們嚼一嚼,吃起來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
2.那我們請客人老師也來嘗一嘗爆米花吧! 我們要跟客人老師說:"老師,我請你吃爆米花。"
小班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3~4歲幼兒能聽懂短小的兒歌或故事,會看畫面,能根據(jù)畫面說出圖中有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等。"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已經(jīng)能夠聽懂日常生活用語,會向別人表達自己基本的思想和要求,但是大部分剛剛進入小班的孩子因為對幼兒園還很陌生,不愿意上幼兒園,沒有安全感,有分離焦慮,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畫面,知道故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知識技能)
2、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故事的大意。(行為習慣)
3、愿意主動上幼兒園(滲透目標)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
2、難點:愿意主動上幼兒園
四、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學會兒歌《小跳蛙》
2、物質準備:繪本《我要我媽媽》PPT、音樂《小跳蛙》、《我愛我的幼兒園》動物的圖片五、
活動過程
。ㄒ唬、導入環(huán)節(jié)
1、兒歌導入,激發(fā)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師:我們一起來唱《小跳蛙》吧。除了認識青蛙,你們還認識什么小動物?
2、游戲"猜猜看"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字。
。ǘ⒒静糠
1、播放繪本故事封面和扉頁,教師介紹書名和作者。
師:有一只可愛的小恐龍來到了我們班,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好不好。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并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提問。
。1)教師邊播放幻燈片出示人物主角。
提問:哪個是小恐龍?那個是媽媽?打個招呼吧。
(2)播放ppt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小恐龍諾諾在干什么?媽媽和諾諾說什么?
教師講述故事。
(3)播放畫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提問:小諾諾為什么不高興了?
小結:原來是諾諾不想和媽媽分開一段時間。
。4)講述第二段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提問:諾諾見到了誰?他心情是怎么樣的?
小結:諾諾見到了他的奶奶,他非常高興。
(5)講述第三段故事。
提問:奶奶和諾諾做了什么事情?在這中間家里來了幾位客人?做了這些事之后,諾諾開心了嗎?見到媽媽之后心情是怎么樣的啊?
小結:諾諾和奶奶在一起畫畫、打鼓、看了一箱寶藏、吃中午飯、玩騎士和恐龍的`游戲。中間家里來了三個人,第一位是郵遞員叔叔,第二位是奶奶的好朋友。玩了一下午的其實和恐龍的游戲之后,諾諾非常開心。諾諾見到媽媽之后,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并告訴媽媽她很開心。
3.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內(nèi)容。
聽完故事提問:諾諾今天過得開心嗎?
4.教師小結。
教師:小恐龍諾諾和奶奶玩了一天很開心,你們今天在幼兒園度過了一天,你們覺得開心嗎?你喜歡幼兒園嗎?
小結:小朋友們愿意離開媽媽,愿意主動來幼兒園。
。ㄈ、結束部分
1、集體演唱《我愛我的幼兒園》
六、活動延伸
1、幼兒和家長一起完成一幅畫,名字叫做"我愛我的幼兒園"。
小班教案 篇6
小班活動:找朋友
一、設計思路:
“找朋友”是主題活動“好朋友”下的一個集體數(shù)學活動,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許多的生活用品,其中很多的生活用品在一起才有用,如牙膏要和牙刷一起才可以刷牙,它們是一對分不開的朋友,桌子和椅子也是。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選擇了這一來自生活的內(nèi)容作為本次活動的素材,用集體教學的形式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原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東西都是有關聯(lián)的,并嘗試為它們找一找朋友,配配對。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體驗兩個物體之間不同的對應關系,并進行相應的匹配。
2、通過連線配對,感知匹配的概念,培養(yǎng)幼兒分析判斷能力。
三、活動準備:蠟筆、紙、信封、郵筒、花朵、衣服、桌子等圖片、蠟筆、牙刷、小椅子、碗、幼兒操作紙。
四、活動過程:
一、 初步感知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1、師:今天老師想畫一幅畫寄給我的好朋友。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畫畫的時候需要哪些東西嗎?
總結:對拉,畫畫的時候需要蠟筆和紙,筆和紙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畫畫了,所以呀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2、師:老師已經(jīng)把畫裝進了信封里,準備寄給我的好朋友,那你們知道寄信的時候應該把信放進什么里面嗎?
總結:寄信的時候把信放進郵筒里,那信和郵筒你們覺得它們是不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
二、做游戲,找朋友(繼續(xù)感知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1、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吧。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在你們的桌子上找一找,看一看,有沒有它的好朋友?(若是幼兒找不到,教師適當提示。一共出示三件物品。)
2、教師繼續(xù)出示第二樣物品。
3、教師出示第三樣物品。
總結:你們真是太厲害拉,一點都沒有難倒你們,都找到了它們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1、重點提問:這些是什么?你們認識嗎?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我看到了XX
重點提問:找找看,你覺的.XX的好朋友是誰?
總結:對對對,XX的朋友是XX(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念)。我們用一個好辦法讓兩個好朋友手牽手,用一條線把它們連起來。
2、重點提問:你們還看到了什么?(XX)
重點提問:XX的好朋友是誰?
總結:XX的朋友是XX(幼兒再次跟著老師一起念)。我們也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3、師:還有誰沒有找到好朋友?(XX)
重點提問:XX的好朋友是誰?
總結:XX的朋友是XX(幼兒再次跟著老師一起念)我們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4、師:現(xiàn)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些東西,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和老師一樣,選一個你喜歡的顏色,讓兩個好朋友手牽手,用線把他們連起來。
5、幼兒完成操作,教師適當點評
總結:今天我們幫那么多的物品找到了好朋友,真是太開心拉,我們下次在一起找好嗎?
五、活動自我反思:
活動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入,以我說要寄信給好朋友引出筆和紙,信和郵箱是好朋友,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游戲部分,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jīng)初步了解到了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做游戲的時候大部分的幼兒都找對了朋友,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的幼兒找錯了朋友,這個游戲中我只準備了三個好朋友,覺得幼兒沒有玩的盡興,可以在增加一到兩個朋友。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操作,也是重點部分。我首先出示了自己準備好的范例圖,讓幼兒通過觀察和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然后請幼兒來為這些物品找朋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請的幼兒有點少,應該多請幾個幼兒上來說一說找一找,之后就是讓幼兒操作。操作下來,幼兒完成的還是不錯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對應的物品,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為物品找朋友”這一形式,感知生活中許多物品是要在一起才有用的,同時也體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了解對生活中其他物品的關聯(lián)關系,培養(yǎng)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最后讓幼兒來說一說你為誰找到了朋友,我只請了2個幼兒,應該也再多請1到2個,讓幼兒說的多點。
不足之處:
1、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展示范例圖的時候應該把范例圖上的物品一一介紹,讓幼兒們認識了以后在開始讓他們找朋友,不然有的幼兒雖然知道誰是誰的朋友,但是叫不出這個物品的名字。
2、幼兒操作包可以不必剪開,讓幼兒提升經(jīng)驗。
3、最后講解的時候應該讓幼兒全部停下來后在講解,不然有的幼兒都沒有聽見。整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說的再多一點,老師說的少一點。
六、活動點評:
看的出來整個活動是靠游戲來完成的,它擺脫了枯燥、無味,充滿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在活動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是不相同的,蔡老師鼓勵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參加活動,并且能正確的完成操作。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孩子的積極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多動腦筋,就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盡量帶動氣氛讓幼兒開心的隨著老師的引導能正確的區(qū)分誰和誰是好朋友。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聞的氣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對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綜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花海08-25
小班游戲教案:聰明的小雞_小班體育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