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

      時間:2023-02-22 13:29:19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從這個畫面中能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進行匯報)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并通過小組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在將兩個分式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時,不能掌握的很好。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2

        設計說明

        1.設計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案注重設計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習題的選取上,不僅選取的內容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還大力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化,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在習題的呈現(xiàn)上,大膽選取生活化的內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復習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生獨立復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xiàn)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復習效率。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復習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識。(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探究疑難,梳理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ㄐ缘卣淼诎藛卧偷诰艈卧膬热荩梢杂卯媹D的方式表示出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結構。

        2.教師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這兩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學生交流知識經(jīng)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整理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并將整理的結果制成圖表。通過學生的交流、匯報,梳理重點、難點,在解讀制作的知識結構圖后進行對照,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清晰、明了。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常用的質量單位。

        (1)課件出示問題。

        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怎樣區(qū)分這兩個單位?

        (2)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2: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3)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千克?

        預設

        生:一塊口香糖的質量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量約是1千克。

        2.復習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1)課件出示問題。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匯報。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換算方法: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復習常見的測量工具。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的質量測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盤秤、彈簧秤、體重秤等)

        (2)進一步質疑:如何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學生小組探究,集體交流。

        預設

        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盤秤和彈簧秤,稱體重用體重秤,它們都用“千克”作單位。

        4.復習秤的使用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7頁7題,引導學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學生交流,反饋:指針指著幾,就表示所稱物品有多重。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復習單位的選擇。

        (1)課件出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

        一只公雞重2( );

        一個漢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填寫正確的質量單位。

        (3)明確方法:先明確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然后以它們?yōu)闃藴蔬M行填空。

        (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12~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分組準備各種食品、每人一張卡紙、圓片(18個)、作業(yè)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桔子等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聯(lián)歡會情境,讓學生感受平均分

        1、讓學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師:就要過年了,今天我們來開個聯(lián)歡會。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們組準備了什么食品?(餅干、巧克力、糖果……)我們想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你們能幫我把這些食品分成四份嗎?

       。2)讓學生分組分一分食品。

        (3)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組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分組匯報結果。)

       。4)師: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1)(出示多媒體課件)剛才老師和一組同學一起“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個蘋果。”

       。2)讓生把分蘋果的過程讀一讀。

       。3)讓學生用這句話把本組分食品的過程說一說。

        3、鞏固練習:判斷哪種分礦泉水的方法對。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動中學習書中例2

       。1)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請同學們分組把15個桔子平均分到5個盤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請學生分組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組分食品的`過程。

        2、拔河比賽:師請8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比賽中適當穿插德育滲透,如集體主義教育等。

        3、給獲勝選手發(fā)獎品:12支鉛筆平均發(fā)給4個同學,每人幾支?

        請學生用/代替鉛筆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再集體核對。

        4、集體游戲:我們班有40位同學分8組做游戲,平均每組幾人?

        讓學生按分好的組在歌曲聲中向自己的同伴說新年好。

        三、迎新年隊列展示活動

       。1)讓學生觀看以往隊列展示活動的照片。

       。2)請同學們幫我們班設計出一個隊形來參加這個活動。

        要求:每班18名學生參加,每行人數(shù)相等。

        (3)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之后在卡紙上用18個小圓片貼出來。

       。4)師選擇幾張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99頁的內容。

        【活動目的】

        1.通過調查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每天的活動都與時間有關系,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2.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各種活動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養(yǎng)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前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張時間統(tǒng)計表格,設小組長一名。(每個小組統(tǒng)計一個方面的內容)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活動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公園里人們進行晨練的情境。

        教師:同學們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1:有人在打太極拳。

        學生2:有人在舞劍。

        學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師: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這些活動,你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為了鍛煉身體。

        教師:對,人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每天鍛煉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每天也鍛煉身體嗎?

        教師:你們是怎樣鍛煉的'?

        學生1:我喜歡上體育課,在體育課上鍛煉身體。

        學生2:我喜歡跳繩、打乒乓球來鍛煉身體。

        學生3:我喜歡早晨跟爸爸跑步鍛煉身體。

        教師:同學們的鍛煉方法都不錯。其實鍛煉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課外活動、課間操、做家務等,也可以鍛煉身體。鍛煉身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我想知道同學們每天鍛煉多長時間,有什么辦法嗎?學生積極為老師想辦法。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同學們每天鍛煉的時間好嗎?

        板書課題:每天鍛煉的時間。

        二、小組合作,統(tǒng)計結果

        教師:剛才同學們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個同學都想幫助老師,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全體進行活動吧。

        教師:我把任務已經(jīng)分給了你們小組,想知道是什么嗎?請小組長宣布每個小組統(tǒng)計的內容。

        教師:怎樣才能完成你們小組的任務呢?

        教師講解統(tǒng)計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說出自己活動的項目和時間,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整理數(shù)據(jù),完成表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教師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三、課內交流,展示成果

        教師展示每個小組統(tǒng)計的結果。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每天鍛煉的時間大約有60分,也就是1時左右。

        學生2: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比較喜歡的項目有跳繩、跑步、打乒乓球等。

        學生3: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寫作業(yè)的時間多,做家務的時間少。

        學生4: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大部分喜歡在早晨和晚上鍛煉身體。

        四、提出建議,統(tǒng)一認識

        教師:我們每天的時間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項活動,要求怎樣安排時間?

        學生1:要合理地安排時間。

        學生2:我們每天至少要安排1時的時間鍛煉身體,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學生3: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不浪費1分、1秒的時間。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每天要安排好各項活動的時間。國家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專門下發(fā)了積極鍛煉身體的通知,要求我們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不能少于1時,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好身體,才能做好建設祖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接班人。

        五、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每天鍛煉的時間有多長,可以看出我們每天所做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時間,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下課后,同學們都要安排好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時間,養(yǎng)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shù),最后在左側寫除數(shù),商要和被除數(shù)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jié)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jié),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shù),最后寫除數(shù),商和被除數(shù)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jīng)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shù)。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質疑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jié)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長,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讓學生通過整理,對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有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

        3.結合實踐活動,滲透長度單位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硬幣、學生直尺、身份證、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媒體展示:美麗的七色彩虹。

        教師: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樣漂亮的七彩紙條,請各小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長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記錄。

        學生匯報后,發(fā)現(xiàn)紫色彩條的長度有爭議。

        教師: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準確的結果,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識

        1.觀察直尺,看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長度單位,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教師小結: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教師媒體展示——毫米。強調: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指一指:用筆頭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要求學生多指幾處)

       。4)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1毫米。

       。▽W生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數(shù)的是從幾厘米到幾厘米,中間有多少小格)

        根據(jù)學生匯報,引導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練習: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提問: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師指出:國際上規(guī)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 cm=10 mm。(板書寫出)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嗎?

        學生獨立嘗試,全班展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證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教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證,然后抽出身份證,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體驗1毫米的長度。

        (4)說一說:桌上還有什么東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3.實際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媒體出示練習十三中第2題的兩幅圖,引導學生認一認是多少毫米。

       。2)嘗試量一量。

        ①媒體顯示兩種量曲別針的測量方法,哪種正確?并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趪L試量紫色彩帶的.實際長度和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

       、坶_放測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對周圍物體作隨意測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議一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過整理,引導學生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二、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教科書第26頁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入括號中。

        2.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提醒學生用mm為長度單位,引導學生認識其測量誤差。

        3.指導學生做課堂活動第3題先估計100張紙的厚度,再實際量一量,并做好記錄。

        4.鉛筆的長可能是幾厘米?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應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關問題?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下冊教學總結01-05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13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學總結05-04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總結03-09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04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07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24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精選16篇)01-02

      小學數(shù)學教學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