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案模板錦集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貓教案 篇1
小學語文課本第八冊上的《我們家的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的魅力。他生動細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貓長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如何憑借教材特點,抓住重點,找準訓練點,強化朗讀練習,切實加強語言與思維的訓練,這應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一、走向教材要動情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說到底,在于引導學生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充分發(fā)揮“愿意學”和“知道如何學”的綜合作用。那么在課伊始,就要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了在課文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一上課,我就利用學生上網收集的一幅幅貓的生活圖編輯成《貓咪寫真集》,投影給學生們欣賞。屏幕上一只只活潑稚氣、天真可愛的小貓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他們個個瞪大了驚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呀!”“哇—”“好可愛—”“太逗了,像小孩!”等贊美聲。他們的愛貓之情油然而生。這時我順勢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的《我們家的貓》指的是誰家的貓?他家的貓是怎樣的呢?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隨老舍爺爺的文章去認識他家的貓上。這樣引入課文,猶如一臺戲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學生的情緒,牢牢地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動情地走向教材,從而為整堂課定下了基調——一種愛貓的情結,貼近了與作者的情感。
二、走進教材重感悟,理解“古怪”要到位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感悟過程!边@種感悟過程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認識與體察過程。這就要求教學設計一定要遵循學生認知思維發(fā)展軌跡。在探究大花貓的性格特點時,我在學生充分讀書的情況下,提出了“讀了 ,我知道了大花貓 。”“讀了 ,我覺得大花貓 !边@兩個富有彈性的句式要求學生回答。第一句式只是檢查學生在感性的層面上對課文內容掌握的信息量,學生能否通過復述或轉述來反饋他們的對句子、段落的了解,難度較低。后進生也能輕松作答:“我讀了‘我們家的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知道了大花貓很古怪。”;“我讀了‘說它老實吧,它有時的確很乖’這句話,知道大花貓很老實!薄诙䝼句式只是衡量學生在悟性的層面上對課文內容是否讀懂。通過學生“潛心會文”、“切己體察”等用心用情去感悟,獨立思考,然后萌生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歸納、提煉、闡發(fā)的形式來反饋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有的學生答道:“我讀了‘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覺得大花貓等老鼠時很專心,很有耐心,非常盡職!庇械难a充道:“從‘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中看出大花貓決心很大,的確很盡職!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并在討論中得到補充和校正。這樣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水平輕松作答,在自信中體會到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為了使學生對大花貓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必須把他們通過細讀、感悟出的大花貓的點滴印象 :古怪、老實、貪玩、盡職、 不高時一聲也不出、高興時溫柔可親、膽子、勇猛綜合起來。我請他們把目光從課本移向卡片,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特點之間的聯系按
。 )( )( )
( ) ( )( )
。 )( )
這種形式擺一擺。學生恍然大悟,“古怪”一詞統(tǒng)率其余,而其余又是一一相對。從這種矛盾的性格: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也不出;既膽小又勇猛中體現出大花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樣使學生比較透徹理解了“古怪”一詞,同時也體現了學生認知先易后難,先具體后概括的特點。
三、捕捉聽說點,拓寬訓練內容
說,是用嘴寫作 。教師善于捕捉文章的聽說點,滲透聽說訓練,把聽說訓練和理解內容結合起來,深化對“古怪”的理解。
(一)抓課文語言素材,進行“仿說”
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老舍爺爺的語言表達方式:老舍爺爺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用什么句式把貓的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矛盾性格連起來的?通過男女學生分別讀相對的詞串成的句子,學生不難找到“說它……吧,的確……,可是......”這個轉折語言的表達方式。師提示:這樣連起來說才見貓古怪。然后抓住課文中語言素材進行訓練。
設計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
1.基本題:說它老實吧,的確 ,可是 。(第一自然段內容)
說它貪玩吧,的確 ,可是 。
2.提高題: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 ,可是 。(第二自然段內容)
說它 吧,的確 ,可是 。(第三自然段內容)
3.發(fā)展題:仿照句式進行遷移訓練,說一種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的表現。
有的說:媽媽的性格真古怪,說她小氣吧,的確是呀,我向她討錢最多只給一元。可是,她又那么慷慨,為奶奶治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了5000元。
(二)抓課文插圖,進行“補說”
本文中的第一幅圖畫的是大花貓正在追趕一只拼命逃竄的小老鼠,而在整篇課文中竟沒有關于這幅圖的描寫。深究課文不難發(fā)現:在等待老鼠出洞時,大花貓就非常盡職;當時老鼠出現時,大花貓一定更盡職,不抓到老鼠不罷休。編者巧妙地在文字空白處畫了這幅捉鼠圖,讓學生充分理解這是一只盡職的貓。教師就利用這幅圖引導學生補說:等呀、等呀,老鼠終于出現了……
(三)抓重點詞語,進行“聯說”
兒童的閱讀活動,離不開其固有的生活經驗,離不開想象與聯想。兒童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記憶貯存中能夠找到與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組塊以后,才能被理解,才能被積累運用!捌料⒛暋笔裁匆馑?學生一般根據工具書查得“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為了使這些文字化為生動,可感的圖畫,我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貓“屏息凝視”的情形。“貓一聽到老鼠的響動,就弓起背,悄悄地來到洞口,只見它瞪大眼睛,連呼吸也不敢,……”生活中遇到過屏息凝視的情況嗎?學生聯系過去的生活經驗運用“屏息凝視”說話練習。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訓練的高度、廣度和密度。
四、 指導背誦,內化語言
眾所周知,小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過程。要實現范文語言的內化,就得熟讀、背誦,就得積累運用。學生通過初讀、細讀、感悟、有感情朗讀等,對段的內容已了然于心,此時,就得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背誦?
貓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較生動的講述圖象的內容。
2、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理解故事中簡單的教育意義。
3、喜歡欣賞漫畫。
二、活動準備:
數碼相機拍攝的圖象。(圖象內容:(老師的手掌部分)一只手拿著一根筆,在紙上畫出兩貓相爭的圖案。)學習包相應的小圖書幼兒人手一冊。紙張、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師引導幼兒提出看電視的要求。
a、觀看的過程中不影響別人觀看。
b、注意觀看圖象中的內容。
2、組織幼兒觀看電視圖象并講述。
a、讓幼兒觀看手與筆的圖象并定格,激發(fā)幼兒觀看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猜猜接下去會出現什么呢?
b、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圖象。
c、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圖象中的內容。
。、組織幼兒討論:
a、兩貓相爭的結果是什么?
b、為什么它們都吃不到魚呢?
c、他們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魚?
。、組織幼兒再次觀看圖象并講述,師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5、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推測并講述:魚到哪兒去了?
活動延伸:讓幼兒大膽的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結局用漫畫的形式畫出。
活動反思
直接利用材料也可以開展好本次的講述活動,但是,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選擇了利用數碼相機拍攝圖象,這是在組織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工具與大膽創(chuàng)新的體現。
一、取得成效
。、拍攝的圖象有效的激發(fā)了幼兒講述的興趣,因為有了繪畫過程的體現,所以幼兒的講述內容更生動了。
2、幼兒在電視畫面的刺激下都很積極的參與討論,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觀點。
二、不足之處
。、引導幼兒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時師解釋不清楚,幼兒比較不理解。如果利用兩只手握在一起,用力拉也拉不開,讓幼兒在簡單而明了的過程中理解——小貓如何爭得難解難分。
2、活動延伸中師沒有充分利用幼兒創(chuàng)編的故事,只是做了簡單的收尾?梢詫⒂變簞(chuàng)編的故事進行展示,可以是將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裝訂,也可以讓幼兒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
貓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很多,大部分嬌生慣養(yǎng),缺乏愛心。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除了幼兒家長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幼兒教師。因為愛心是要從小培養(yǎng)的,是由點點滴滴的小事潛移默化影響的。本次活動我是通過故事《貓媽媽病了》對孩子進行愛的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時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語言說話、做事,使孩子逐步理解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自己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動物奔跑的快慢。
2、學會用動作表現出小動物的`走路特征及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
3、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熱情相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掌握小動物奔跑的特征,能扮演角色對話。
難點: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教育,培養(yǎng)他們懂禮貌、有愛心。
活動準備 與故事內容相符的背景圖(畫有生病的貓媽媽),小貓(很著急的樣子)、蝸牛、小豬、小馬、小兔的圖片及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小貓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發(fā)現小貓很傷心,很著急。小貓為什么如此著急傷心呢?請大家一起聽故事《貓媽媽病了》
二、基本部分:
。ㄒ唬┏鍪颈尘皥D,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圖片上有誰?(貓媽媽)她怎么了?(生病了)你從哪里看出她生病了?
2、小貓因為媽媽生病了所以很著急,如果你是小貓你會怎么辦呢?(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
3、正在小貓著急的時候,小朋友看誰來了?(出示小蝸牛圖片),小蝸牛會怎么來?(慢慢爬過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爬",小蝸牛會對小貓說什么?(小貓別著急,我?guī)湍闳フ裔t(yī)生)
4、小蝸牛爬呀爬,小豬挺著肚子跑來了(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挺著肚子跑"(讓所有小朋友體驗,表現好的獎勵)
5、邊出示圖片邊演示小馬飛跑的動作,小馬是怎么跑的(飛跑)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他對小豬說了什么呢?(我比你跑得快,讓我去吧)
6、小馬來到兔醫(yī)生家,把兔醫(yī)生帶到小貓家,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貓媽媽的病好了。
7、在生活中你是怎樣幫助有困難的小伙伴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教育)
。ǘ┛磮D完整講述故事后引導幼兒學說角色對話。
1、兔醫(yī)生怎樣去的小貓家?(小馬馱著他),小馬對兔醫(yī)生說了什么?(兔伯伯,請您騎到我的背上吧)引導幼兒重復說。用了一個"請"說明小馬非常的有禮貌,我們也要學小馬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2、兔醫(yī)生怎樣給貓媽媽看的。ǹ戳擞挚矗犃擞致牐┧窃鯓拥尼t(yī)生?(是一個很認真很負責任的醫(yī)生)。
3、聽了兔醫(yī)生的話,小貓怎樣說的?(謝謝伯伯,謝謝大家),這是一只懂禮貌的小貓,在別人幫助他后能主動說謝謝。今后如果有人幫助你,也應主動說聲謝謝,像小貓一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三、結束部分:
幼兒表演故事《貓媽媽生病了》
四、延伸活動。幼兒回家里給父母表演故事《貓媽媽生病了》
反思 本次活動不僅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語言環(huán)境,還通過故事對幼兒進行了愛的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自己的快樂。
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由于班級幼兒人數太多,難以全面關照,有待于日后想辦法提高。
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游戲中能靈活閃身,注意安全。
2、積極參與集體游戲。
3、感受色彩對比。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8—19頁。
2、貓臉圖、老鼠圖、彩色筆、紙杯、毛線、膠帶、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教師展示貓咪臉譜及老鼠圖,引起幼兒興趣(請參見補充資料)
1、詢問幼兒:這些圖畫的是什么動物?(貓咪、老鼠)
2、誰會學它們的叫聲?誰會抓誰呢?
3、玩游戲要抓你時,你會怎么辦?
4、跑、玩游戲時要注意什么?
二、發(fā)給幼兒材料,制作"貓捉老鼠"玩具。
1、把事先復印、剪裁好的貓臉圖發(fā)給幼兒,請幼兒用雙面膠把貓臉圖貼到紙杯上,把老鼠圖貼到乒乓球上。
2、讓幼兒用彩色筆在貓臉圖上自由著色,畫出五官。
3、剪一段長約15—20厘米的毛線,一頭用膠帶粘在紙杯(貓臉背面的紙杯內側)上,一端粘在乒乓球上。
4、玩具完成后,讓老鼠乒乓球自然垂下,再用力向上甩,把乒乓球甩進紙杯子里就算成功。
5、可以讓幼兒單獨玩,或分組比賽,在一定時間內甩進次數最多的`組別獲得優(yōu)勝。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貓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貓教案03-30
《貓》的教案02-12
《貓》教案02-01
《貓》的教案03-07
《貓》教案09-27
關于貓的教案01-04
貓教案模板01-11
最新貓的教案03-08
關于《貓》的教案02-21
有關貓的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