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楊》教學設計1
《白楊》教學設計
一、智慧準備
。ㄒ唬┙滩姆治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鄉(xiāng)接兩孩子上
學,在往返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扎根西部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學習本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獻身于西部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感染自己;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扎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關注孩子、關注文本”是語文課的根本,《白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們學校地處安徽省平原地區(qū),加之又在縣城,學生對白楊、西部大開發(fā)的情況了解甚少,對事物的認識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難在情感上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所以,對體會文意、人物高尚情操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白楊樹與建設者們的想通之處,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而且,理解并掌握這種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更為學生今后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設計思路
由于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掃除字詞是前提,要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查閱自己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在此基礎上會讀課文,在默讀、指名讀、快速讀的過程中,了解本文主要寫了什么,體會并理解“爸爸”所說的每句話的用意
二、智慧導學學習目標:、復習鞏固本課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學習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與課文內容。教學難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心,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智慧導航:
。ㄒ唬、復習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白楊》。
2、復習詞語。強調“疆”的寫法。
(二)、感悟爸爸的心。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白楊樹都有哪些特點呢?(交流)你能用文中的話來回答嗎?
2、(品讀課文爸爸的話,分析特點)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3、爸爸的心是什么呢?而這,孩子們還不能理解。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
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那么孩子們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著寫:不知道
應該怎樣寫?
4、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嗎?
同學們,昔日的戈壁灘是荒涼的(出示第一段),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在邊疆工作?(交流)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他們在建設邊疆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交流
5、雖然邊疆的條件這么艱苦,可是爸爸依然選擇留下來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相應板書:扎根邊疆)爸爸以白楊樹勉勵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6、為什么接孩子們?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楊的品格,長大以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愿。
7、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然后再來讀課文。定會讀得更好。(自由讀課文至結束)
8、爸爸還有一樁心事,誰明白?交流:為什么沉思?為什么嘴角露出微笑?
小結:是!難怪人們都這樣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焙靡环N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楊樹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楊是堅強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再把最后一段讀一讀。
(三)、拓展寫話,借物喻人。
1、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也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課文借白楊贊美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2、相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像白楊一樣,迎著困難成長。同時,老師還深信,我們班的“小白楊”也一定能迎著困難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將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他們是誰呢?交流讓我們盡情的謳歌他們,請用上:出示:()從來就這樣()。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說一段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fā)情感
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我陶醉在你們充滿智慧的話語里,不管是說“援藏的老師”還是“鐵路工人”,不管是說“在守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還是“默默無聞的護士”,都能正確流利地說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讓人佩服。老師深信,我們班的“小白楊”也一定能迎著困難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將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五、教后反思:
《白楊》教學設計2
三維目標: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認識1個生字,會寫5個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情感,教育學生熱愛西部,為建設西部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板書:白楊并畫小白楊)
課前交流:你在哪里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有什么特點呢?
。S處可見,是一種普通的樹,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這樣評價白楊樹的:(課件)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作家為什么贊美白楊樹,他只是贊美白楊樹嗎?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車上,跟作家袁鷹一起,去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
一、初識白楊
提出問題:請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它又長的怎樣呢?(放課件)
。ōh(huán)境惡劣,可是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白楊卻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長的高、大、挺、秀。(板書)
二、理解白楊
同學們剛才看的很入迷,列車上的人看得怎樣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讀一遍文章,看看爸爸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呢?
。ㄉ杂勺x)
爸爸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呢?
(出示課件:爸爸的話)
默讀,你喜歡哪一句,從中體會到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生自由談)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 究竟“哪兒”會需要白楊呢?
2、 你能按照這個句式說一說嗎?
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3、這句話可以看出白楊的什么特點?(生命力強。)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風沙、雨雪、干旱、洪水”說明環(huán)境惡劣。
2、從“不管……不管……總是……”感受到什么?
。ò讞顦湓趷毫拥沫h(huán)境考驗下,總是保持他的正直、堅強的品格,不軟弱,也不動搖。)
3、這句話看出白楊有怎樣的品質?(堅強不屈。)
(白楊本性正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屈。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它能生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它照樣能長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現(xiàn)在哪里,不怕風霜雨雪,不怕嚴寒酷暑。不管環(huán)境怎樣的惡劣,都能綻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楊嗎?你能通過朗讀表達你的敬佩嗎?
指導學生朗讀(一生讀——師范讀——生再讀———齊聲讀)
5、讓我們把文中的“它”換成“您”,來直接贊美白楊吧!
三、領會心愿,明晰形象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呢?
爸爸媽媽很早就來到了新疆,他們有文化,有知識,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們舍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荒涼的戈壁灘上開始創(chuàng)業(yè)。
請同學們默讀下面的三個自然段,你能讀懂爸爸的心嗎?
1、他們全家都到新疆來,他們準備干什么?
2、新疆很偏遠,環(huán)境很惡劣,他們就不怕嗎?
因為他們有高尚的情懷,有奉獻精神;因為他們生命力強,有奉獻的本領;因為他們堅強不屈,不怕這里環(huán)境惡劣。祖國的邊疆需要他們。他們就來到了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嗎?(爸爸是支援新疆的建設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嗎?(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獻身邊疆)。
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讀一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話。
。ㄉx)
爸爸為什么要贊美白楊呢?贊美白楊就是贊美了誰?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ㄕn件出示,火車鳴笛)
對呀,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這句話是寫的樹嗎?(寫的人,寫的是像爸爸一樣的許許多多的支援邊疆的建設者們。)
在我們祖國的邊疆,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建設者,他們拋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年華,這一切,都是為了祖國母親的微笑,都是為了大地的豐收。
同學們,再讀一讀爸爸話吧!。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談)
師:也許他在憧憬著新疆美好的明天,也許他在想,為了建設祖國邊疆做出奉獻,我無怨無悔;也許他還有點兒擔心,孩子會適應這里的一切嗎?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許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吹胶⒆拥某砷L,也就看到了新疆美好的未來。)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的是誰呢?是老一輩的建設者。
“幾棵小樹”指正在成長的邊疆建設的新一代。
從“一棵”和“幾棵”的對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ɡ弦惠吔ㄔO者的奉獻精神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子女,在他們的影響和感召下,年輕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獻的種子。為了邊疆的建設事業(yè),他們不但奉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奉獻了自己的兒女。)
五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小白楊已經(jīng)長成了大白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的努力,現(xiàn)在的新疆的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去看一看他們的成就吧!
四、情感升華
1、(課件展示昔日荒灘——今日新疆——建設者風采。)
是他們,撐起了祖國建設的大廈;是他們,不講條件,不怕艱苦;是他們,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就是建設者的風采,這就是白楊精神。)
作者正式通過贊美白楊,贊美了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和千千萬萬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人們。(板書:借物喻人)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說點什么呢?
同學們,祖國需要你們,祖國的大西北需要你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本領,像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一樣,為開發(fā)、建設祖國的大西北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國的大西北一定會更美麗。
五、作業(yè)
1、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fā)。
2、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六、板書設計:
19白楊(借物喻人)
樹 人
本性正直 扎根邊疆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獻身邊疆
《白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
2、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勵。
3、引導學生從感性上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你們見過白楊嗎?請結合文中的圖簡單介紹一下白楊。
3、我們都預習了課文,你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二、了解白楊特點,析句悟情
4、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自然段。
5、指名讀這一段,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從這一段里你們知道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6、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直
適應性強
生命力強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ㄟ@是本文的重點之一,認識白楊的特點為后文認識建設者們響應黨的號召,克服困難建設邊疆的精神作鋪墊)
8、這棵白楊長在什么地方?(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地方?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大戈壁給你的印象。學生根據(jù)有關語句談。
9、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白楊長得怎樣?(高大挺秀)比較"高大挺秀"與"直"哪個好。它為什么會長得"高大挺秀"?(板書:把"直"換成"高大挺秀")
(在認識了白楊的特點之后,回顧前三自然段,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使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使學生對它的特點有更深入地認識,從而對它產(chǎn)生敬佩之情。)
三、理解爸爸的心,析句悟情
10、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他還在干什么?(理解"表白")他的"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十六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孩子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方法是讀一句停下來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把你的理解補出來。
11、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12、學生交流匯報。
(1)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2)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3)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13、出示大戈壁的資料幫助理解第三個問題。
14、出示背景資料幫助理解第一個問題。
15、聯(lián)系有關內容理解第二個問題。
16、再讀爸爸介紹白楊的句子,聯(lián)系剛才的三個問題說爸爸的"心"是什么?板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獻身邊疆)
。"白楊樹象征著建設、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認真與文本對話,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有關資料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展現(xiàn)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xiàn)實教育意義。)
17、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乓裕喊职值男谋戆琢,按說他應該滿足了,可他望著窗外的白楊為什么要"沉思"呢?他在想什么?他為什么又"微笑"了?
⑵"他又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哪兒?這個時候他在想什么?
。▋纱"沉思"、"嚴肅"、"微笑"地理解,讓學生反顧前文,體現(xiàn)了"整體--總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四、總結
課文表面上寫什么,實際上贊美什么?這種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扎根邊疆
白楊 適應性強 建設者 建設邊疆
生命力強 獻身邊疆
-------借物喻人----
[評析]
《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它飽含著作者對邊疆建設者們崇高的敬意,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無限的真情。對初次接觸這類課文的同學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緊緊抓住樹與人的關系設計教學思路。
1、設計了"變序教學"
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后,直奔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白楊的特點之后,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了解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這樣對白楊的特點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么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非常清晰。
2、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1)運用對比。如在了解了爸爸的"心"以后,引導學生討論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后來他的嘴角為什么又浮起一絲"微笑"?通過對比,學生對爸爸堅信"孩子們一定會在老一輩建設者的影響下,成為新疆的建設者"有了新認識。
。2)運用比較。如在認識了白楊"直"的特點以后,把"高大挺秀"與"直"進行比較,不僅使學生對白楊的特點認識更深,還從用詞上體會到了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懂得了作文中遣詞造句的重要性。
(3)進行內容補充。如爸爸表白自己的"心"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點,教學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補充孩子們不知道的內容,形成反差,進行討論,使學生對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同時也為后文中爸爸的"微笑"作了鋪墊。
。4)以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激發(fā)學生對白楊樹的情感、對邊疆建設者的情感,再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ㄗ髡邌挝唬431900①湖北省鐘祥市新堤小學②湖北省鐘祥市教研室)
《白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病⒗斫庹n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
。、閱讀有自己的見解,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型】
典型精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薄z查預習,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引導,出示導學提綱幫助學生小組學習。
。、學生根據(jù)提綱,讀、思、議,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過詞句的分析、體會,了解白楊樹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薄⒄勗挘耗銈円娺^白楊樹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⑴認讀生字詞:
傘、晰、撫、疆,并組詞。
、旗柟叹毩暎
晰介疆
析價僵
、锹(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楊樹又高,又直,又秀麗。
沉思:深入地思考。
。、回顧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不懂的與大家討論,各抒己見。
三、自由讀課文,學生作好批注,大膽地質疑
四、教師歸納問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畫出相關的語句,認真體會。
2、白楊樹有哪些特點,請用---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說說你自己的理解。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并和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及體會。
五、反饋,感悟
1、體會新疆的惡劣環(huán)境:
⑴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找出具體的語句。
、浦该卮,有感情地朗讀: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谴蟾瓯谟惺裁刺攸c?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ü膭顚W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大:茫茫。
環(huán)境惡劣:沒有……沒有……也沒有……“到處”“渾黃一體”。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畫、板書。
⑷抓關鍵詞語,指導朗讀,體會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
。、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虐讞顦溆心男┨攸c,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讓學生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間互相學習,注意傾聽他人的回答并適時做好點評。)
要點把握:
、俑叽笸π悖
“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躺影!薄澳憧茨菢涠喔!”“你看它多直!”
②茂盛、大: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凵︻B強:
“哪兒需要它,它就去哪兒!薄鞍讞顦鋸膩砭瓦@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樹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抓關鍵詞語體會它的頑強的生命力,如:
不管……還是……不管……還是……總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引讀:是啊,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生讀:“白楊樹從來……也不動搖!
、品纸巧首x: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到“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六、小結,布置作業(yè)
1、老師總結:
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見
它的生命力頑強,而且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是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病W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艑懓讞顦淝熬唧w寫了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寫的方法,都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樹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2、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和學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注重實踐過程中探究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與他人學會合作。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
1、師:有這樣一種樹:它沒有桃李的芬芳艷麗,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但它高大挺直,在風沙中傲然挺立。是的,這就是白楊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課《白楊》。(板書課題)
2、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的事。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和品格特征
1、這位邊疆建設者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特點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讀讀課文,找到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2、生自由讀書,勾畫后指名說。
3、請生逐句品讀,想想每句話各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4、逐句感悟。
(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高大挺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①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以體會出?(板書:適應性強。哪兒……哪兒……很快)
②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怎樣?文中哪句話寫的?(齊讀第一段,理解“渾黃一體”。)請學生看書上大戈壁的插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可見白楊適應性強。
③哪些地方需要白楊樹?同桌說一說。(小結:沙漠需要白楊,白楊就在沙漠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師邊講邊板畫白楊)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龠@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板書:堅強不屈!安还堋还堋偸恰保
、谛〗M交流:用不管……不管……總是……描述白楊樹,練習造句。
、坌〗Y: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6、教師小結: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第12段。
三、領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14段,并聯(lián)系12段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段:
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睅焼枴八麄儏s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祖國建設的需要)
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蹘熥x:“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5段。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段,讀后討論:
、侔职譃槭裁从窒萑氤了?
、谒麨槭裁从致冻隽宋⑿Γ
6、老師在大白楊旁畫上兩棵小白楊,請學生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段。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邊疆建設者)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板書:贊借物喻人)
3、總結拓展。
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貏e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五、布置作業(yè)
1、時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四五十年,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現(xiàn)在的新疆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白楊
贊(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遠大志向
圖適應性強
堅強不屈奉獻精神
《白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晰傘撫紹疆陷),正確讀寫“清晰、插嘴、分辯、撫摸、介紹、陷入、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上網(wǎng)查閱新疆建設者的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等。2、欣賞、學唱歌曲《小白楊》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情感
1、出示課件,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2、音樂《小白楊》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北疆。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羅喂,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配樂朗讀《白楊》(學生帶著情感聽,將生字新詞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畫記號)
2、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生字:晰傘撫紹疆陷
新詞:清晰、插嘴、分辯、撫摸、介紹、陷入、渾黃一體
區(qū)別“分辯”與“分辨” 。齊讀課文中的注釋②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
3、師,同學們,剛才大家?guī)е詈竦母星槁犃苏n文配樂朗讀,并學會了生字新詞,能談談你的印象嗎?
生1、白楊能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大戈壁上頑強的生長,它的生命力太頑強了!
生2、無論遇到自動樣的艱難險阻,白楊樹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生3、老師,我還發(fā)現(xiàn)作家袁鷹表面上是在寫白楊,其實他是在寫人,就像我們以前所學過的課文《落花生》一樣……
生4……
4、師:聽了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真是太高興了,從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學的學習是多么的專心。
三、再讀課文,深化認知
1、出示課件:大戈壁
2、師: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誰能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來?
生“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線并不那么清晰,都渾黃一體。”
3、齊讀這段話。師:在讀這段話時,你讀出了什么味兒?
生1、這段話形象的寫出了大戈壁環(huán)境十分惡劣。
生2、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
結合課件重點理解:渾黃一體
4、出示課件
5、師,看著窗外不時閃過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楊,兄妹倆發(fā)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辯。他們是在爭論的?
6、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9自然段。
重點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
四、重點品讀,體會情感
1、師:孩子們小小的爭論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蹦敲,爸爸是怎樣評價白楊樹的呢?
2、重點朗讀第12節(jié)爸爸對白楊的評價。
出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膊粍訐u!
、僦该首x;②教師范讀;③全班齊讀。
3、師:從爸爸的這段話中,你們又體會到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生1、我看出白楊樹的高大挺秀,“它從來就這么直”。
生2、白楊樹它很堅強,不怕任何自然災害。
生3、白楊樹生長的范圍很廣,“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4、老師,我想爸爸的這段話表面上似乎是在寫白楊,實際上他是在告誡孩子們要做像白楊那樣的人。
4、師:同學說的都不錯,特別是剛才的這位同學體會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13節(jié):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僦笇W生理解這一設問句。一個“也”字,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在托物言志。
、谥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爸爸說的那段話。
……
五、激情閱讀,升華情感
1、指導朗讀:
【男女生輪讀】
片斷一:“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片斷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的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2、教師激情簡介“新疆建設兵團”!
3、指導學生感悟
“許許多多的白楊樹”,那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使我們的民族更加團結,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4、師: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們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跡?
生1:看到白楊樹,爸爸更堅定了他扎根邊疆的決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輩的建設者一樣,將來為建設祖國的`邊疆做出自己的貢獻。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楊樹一樣,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成為棟梁之才!
5、師:課文中寫道,“現(xiàn)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蹦隳苷f說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你又從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應該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2:做人,就應該不怕困難,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生3:做人,就應該不計名利,腳踏實地,努力工作。
……
6、欣賞品味
1、出示重點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倨肺叮骸鞍职值奈⑿οЯ!薄八淖焐嫌指〕隽艘唤z微笑!卑职值淖焐蠟槭裁从指〕隽艘唤z微笑?(“現(xiàn)在呢,孩子們又多了些知識!薄皫卓眯湔L沙成長起來!保
、诶斫猓骸案叽蟮陌讞顦洹焙汀皫卓眯洹狈謩e比喻什么?
、垠w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這句話反映了老一輩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胸懷。
2、指導情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2、情感朗讀、背誦爸爸贊揚白楊的那段話。
3、音樂《小白楊》。
附:板書設計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衛(wèi)士)扎根邊疆
5、白楊生命力強(哪兒……哪兒)爸爸建設邊疆
(袁鷹)強不屈(不軟弱,也不動搖)無私奉獻↑
↑
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孩子
《白楊》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1、白楊和小河的合唱教學
2、和聲的基本練習
3、欣賞保衛(wèi)黃河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白楊和小河兩個互幫互
助的好朋友形象,學會用親切,柔和的聲音來表現(xiàn)歌曲。
2、初步感受和聲的音樂表現(xiàn)力,通過比較初步理
解合唱的不同表現(xiàn)效果。
【教學重點】:合唱部分的學習和體會
【教學準備】:錄音磁帶,歌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基本練習
1、氣息練習
模仿聞花香和生活中喘氣的動作,呼吸要做到平穩(wěn),不抖動,不聳肩。
2、節(jié)奏接力
a、出示準備好的節(jié)奏練習條,分組準備,然后進行接力練習,看哪一組最準確。
b、兩個聲部的`節(jié)奏練習,以后面的合唱部分節(jié)奏為主,要求準確,兩聲部配合和諧。
3、旋律的視唱
以合唱中的難點為例,注意聲部的和諧和準確,音準,要求如同唱歌一樣
三、白楊和小河的合唱教學
1、聆聽范唱
2、復習前面齊唱部分,強調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3、隨琴分聲部學唱合唱部分的曲譜
4、視唱合唱部分的旋律
5、分聲部視唱歌詞
6、歌詞的練習
7、完整地視唱歌曲
四、結合欣賞《保衛(wèi)黃河》,討論對《白楊和小河》的處理。
1、聽《保衛(wèi)黃河》
2、談自己聽后的感受,重點是對音樂形象的認識。
3、聽《白楊和小河》
4、對兩首歌曲進行比較,說說我們在演唱時應怎樣來表現(xiàn)歌曲,包括情緒、聲音、聲部的和諧等。
5、 用討論的結果為指導,全班演唱《白楊和小河》
五、結束教學。
《白楊》教學設計7
1、使白楊的特點,學生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
2、學習本課借物喻寫法,引導學生正確解課文,把握文章的中。
3、指導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領會對講述的那段話。
兩課時。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1、揭示課題。
(板書:白楊)
2、導語。
3、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 (抓中心)
(1)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討論明確: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
4、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詞。
。3)講:學生互相交流學習。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 (清晰—模糊),近義詞 (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τ谏中略~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加深理解。)
5、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抓思)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 (從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段 (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第三段 (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6、作業(yè):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jù)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
。ㄒ唬┙沂菊n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講讀第一段] (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2、默讀思考:課文中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劃出主要詞句)
3、讀后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1)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2)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4、教師。
[講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讀后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2)請三名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3)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劃出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并按要求。
4、教師小結。
[講讀第三段]
1、教師引讀后,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
3、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ㄈ┤。(又回到整體)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附:板書設計
說明:怎樣提高學閱讀能力呢??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充分的閱讀,使其在認真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課文的方法。為此,我采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采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詞。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xiàn)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啟發(fā)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么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著,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里表達什么意思;而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著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析句。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于五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本o接著,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為什么不說“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wèi)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fā)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于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占用了學生讀的。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yǎng)的。小學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比绻熳x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贊美了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扎根邊疆聯(lián)系起來,把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lián)系起來。為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讀等形式,并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贊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直,這么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里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著,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后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后,我?guī)ёx“父親”的話,借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后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xiāng)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為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边@樣的小結,再現(xiàn)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后,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蓖ㄟ^小結,學生越發(fā)感到白楊樹是那么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著,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于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于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yōu)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借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從心底里欽佩那些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設者。這發(fā)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白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怕(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瓢寻职窒蚝⒆觽兘榻B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qū)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爬斫猓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评首x: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贊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板書并理解:
高大挺秀2、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2、默讀:
把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7、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么現(xiàn)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虐职植恢皇墙榻B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瓢职值男脑甘窍M约旱暮⒆幽芟袼麄円粯訛檫吔隽,一樣建設邊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取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白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依據(jù)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合上下文和具體語境,通過聯(lián)想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2體會“從來、哪兒、就”等虛詞帶動全文的作用及“不管……還是……總是……、那么……那么……、不……也不……”等關聯(lián)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進而體會白楊的特點。
3結合上下文、文章歷史背景、當時當?shù)厍闆r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走進爸爸的內心。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讀過《白楊》這一課,那么現(xiàn)在呢我們回憶一下,《白楊》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呢?
生1:
生2:
師:父親和孩子們在去xxx的路上議論白楊樹的特點(板書:議論——白楊樹)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是高段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進行了訓練,在這主要是讓學生回憶文章內容同時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
二、進行父子認識對比,體會關鍵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深入體會白楊特點。
師:那么在父親和孩子們的眼中,白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打開書,讀一讀文章寫孩子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再讀讀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勾畫一下。
師:(教師課件出示寫孩子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和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我們看,你們勾畫的句子和老師勾畫的一樣嗎?這些句子誰勾出來了?
首先讀讀作者寫孩子們眼中白楊的句子。
師:“那是大傘?哪有這么大的一傘?”這也不是寫白楊樹哇?怎么老師把這句話也出來了?
生:老師,這是寫白楊樹。寫白楊樹白楊樹高大挺直的特點。
師:白楊樹高大的特點。作者用了什么方式?
生:比喻。
師:打比方的方式,它強調了白楊樹怎么樣?
生:高大的特點,還強調了非常“直”的特點。因為妹妹分辨說“你看它多直”,是想說它是大傘,因此,“大傘”也強調了白楊樹“直”的特點。
師:非常高大,是吧?同意嗎?
生(齊答):同意。
師:你們真會讀書,能夠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打比方的句子所寫出的事物的特點。那么我們用幾個字來概括孩子們眼中白楊樹的特點,哪幾個字?
生:
師:高、大、直,好,老師把它寫在這兒,這是孩子們眼中白楊的特點。(板書高大直)
設計意圖:
體會比喻這種修辭對表達事物特征的作用。
師:那么我們再來看父親眼中白楊的特點,一起把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父親的話!景讞顦鋸膩砭瓦@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父親眼中的白楊與孩子眼中的白楊相同點在哪?不同點又是什么?
相同點:
生:(齊答)直
師:那么它們不同點是什么?
生: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師:那么我們先把它寫在這兒,(教師板書堅強不軟弱不動搖)父親是不是在表達這樣的意思呢?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話。(課件再次出示父親贊美白楊樹的語句,將句中的“從來、哪兒、就、哪兒、不管……還是……總是……、那么……那么……、不……也不……”用紅色突出。)我們先讀讀這段話的第一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保ㄉR讀)
老師把其中的幾個詞變成了紅色,我們先看“哪兒”什么意思?你們自己把這句話讀一讀,想一想。
生:任何地方。
師:任何地方,同意嗎?
生:(齊答)同意。
師:好哇,那就是說把這句話換成你的話。
生:白楊樹在任何地方都能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任何地方需要它,它就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是不是?好,那么我們接著看下文,我能不能這樣改一改這個句子“不管是肥沃的土地還是貧瘠的土地,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白楊樹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學生:不行
師:為什么
(學生會發(fā)現(xiàn)作者所說的都是惡劣的天氣,只有這樣才更能體現(xiàn)出白楊樹的特點)
師:那么作者描寫的白楊樹是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嗎?你從哪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自然段的環(huán)境描寫)
師:是大風曼舞,渾黃一片,那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作者想說的這個“哪兒”還是任何地方嗎?它強調的是什么呀?
生:(頓悟,齊答)任何惡劣的地方!
師:你們結合上下文是不是讀出了這個意思呀?
生:是。設計意圖:抓住關鍵字“哪兒”,使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并體會關鍵詞語能帶動全文的作用,從而對白楊樹的特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師:那么我們從父親對白楊的介紹,能夠看出父親對白楊樹態(tài)度怎么樣?
生:贊美。
生:(齊答)敬佩。
師:好,那么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把父親對白楊樹怎樣的感情都讀出來。
師:好下面,自己練一練看能不能讀出敬佩和贊美的感情,開始。(學生練習感情朗讀)
生1:感情朗讀。
師:好,你們聽贊美和敬佩來了嗎?她有哇,你聽出哪兒讀出來了嗎?
生2:
師:她怎么讀的?你學學。
生2:學著生1讀了“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突出了“從來”。
師:還有嗎?
生2:”
生3:再次感情朗讀。
師:讀出來了嗎?
生:(齊答)讀出來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出我們對白楊樹的敬佩和贊美來讀(學生齊讀)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要注意讓學生的朗讀真正有所改變,可以讓聽的同學說感受,這也是傾聽的訓練。
師:好,下面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孩子們眼中白楊樹都有哪些特點?高、大、直,這都是孩子們眼中白楊樹外在的特點,父親眼中與孩子們眼中的不同點在于哪兒?
生:(齊答)內在。
師:你看,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是誰才有的?
生:(齊答)人。
師:人才有的特點,是不是?而作者又把人的特點賦予在了誰的身上?
生:(齊答)白楊樹。
師:對呀!這是什么修辭?
生:擬人句
師:白楊樹像人一樣具有這樣的堅強品格,值不值得敬佩?值得。
師:值不值得贊美。
生:(齊答)值得。
師:好,讓我們再一次一起來讀父親的這段話。注意,努力表達出你對白楊樹的敬佩和贊美,好不好?
讀設計意圖:體會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再次朗讀,體會感情。
三、借助整體聯(lián)系,揣摩父親的內心世界,深入領會文本主旨。
師:好,孩子們眼中的白楊樹是樹,而父親眼中的白楊樹是表白著自己的心,他在表白著自己什么樣的內心世界呢?好,我們來看一段資料,看看父親是干什么的?我找同學把這段資料讀一讀。課件出示xxx省廠建設兵團的相關材料,指名一生讀資料。資料原文:1949年9月25日
xxx和平解放,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進駐xxx各地區(qū)。1949年12月25日
中央軍委發(fā)布《關于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chǎn)建設工作的指示》,決心在全軍立即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從根本上解決部隊糧餉問題。1950年1月21日
軍區(qū)發(fā)布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chǎn),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勞動生產(chǎn)之外”,“全疆部隊除擔任祖國邊防警衛(wèi)和城市衛(wèi)戍勤務外,必須發(fā)動11萬人到開墾種地的農業(yè)生產(chǎn)戰(zhàn)線上去”。)
師:這是解放以后我們國家為了保衛(wèi)邊僵、發(fā)展邊疆,我們從這個數(shù)字上看啊,一開始是1950年是11萬人,到了60年末已經(jīng)達到了多少?
生:(齊答)72.41萬人。
師:到xxx建設的人陸續(xù)地、源源不斷地、一批又一批地到那里去。而那里是怎樣的環(huán)境呢?剛才我們已經(jīng)從這個第一自然段看出來了,(教師再次將課件切換到荒蕪的戈壁灘的四幅圖片哪一張,逐一指著圖片)這是干旱的,這是荒蕪的,這呢?xxx待開墾的土地,看看這兒,這是我們第一自然段描繪的景色,什么景色呀?
生:(齊答)渾黃一體。
師:渾黃一體,連天和地的界限都不是那么清晰。而一批又一批地邊疆戰(zhàn)士、支邊青年、知識分子,還有復員轉業(yè)軍人就是到了xxx,到了當時這樣的地方去開墾,區(qū)建設了。
出示當年兵團建設場景的5幅圖片這些珍貴的照片,是當年邊疆建設者在搞建的場景。大家看一看,建設者們當時是怎樣的工作。(指第一幅圖:大批的建設者陸續(xù)到來,人們在列隊歡迎)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了什么?
生:又有大批的建設者到來了,人們在列隊歡迎。
師:(指第二幅圖、第三幅圖)這是在干什么?
。ㄉ和谇
這是一個塑像,塑像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情形?
。ㄉ喝死绺N。)
師指第四幅圖這是在干什么?
(生齊答:挑土。
師:再看這第五幅圖(兵團家屬駐地,人們在帳篷外面,拖家?guī)Э诘那樾危,看出來了嗎?這是當時的xxx建設者在駐地,住的是什么?
生:是帳篷。
師:除了住的是帳篷以外,你還看出什么呀?大人、還有
生:(齊答)孩子。
生:全家人拖家?guī)Э诙荚趚xx,在建設著。(教師課件出示如今的兵團建設基地圖片)
師:是啊,當年的xxx建設者們,拖家?guī)Э,靠著雙手和肩膀,長期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建設著祖國的邊疆。我們來看一下,當經(jīng)過了多少年以后,人們建設的xxx,現(xiàn)在的xxx的`環(huán)境怎么樣?景色怎么樣?(課件出示現(xiàn)在兵團駐地和農墾區(qū)景色照片)
生:(齊答)非常美麗。
師:非常美麗,文中的父親就是當時的一位建設者。那么他當時的內心是想把xxx建設得什么樣呢?
生:把xxx建設的美景如畫!
師:是啊,這樣的景色是當時父親那樣的建設者心中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理想。而這樣的理想已經(jīng)怎么樣?
生:(齊答)實現(xiàn)了。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回到課文中,我們來思考一下,父親當時的內心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看課文。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親的內心
【原文: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课艺彝瑢W來把這段話讀一讀。
師:好,父親想表達一種怎樣的內心呢?
師:你們有不同意見嗎?有嗎?沒有,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齊答)同意。
師:從哪兒看出來的這個意思呀?
生:突然從他的嘴角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師:你們自己再讀讀,看看實際上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自由讀這段話。)
師:同學們,父親的眼中大白楊是誰?小白楊呢?(提示學過的小苗與大樹)
師: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說明小白楊已經(jīng)怎么樣?
生:(齊答)扎根xxx。
生:扎根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了。
師:是啊,孩子們成長起來了。在xxx扎了根,成長起來了!
師:是啊,父親看到這樣的情形,怎能不開心的微笑呢。但是,在一開始為什么陷入了沉思?
師:想孩子的什么?充滿擔憂嗎?為什么?我們再聯(lián)系前文
體會虛詞“也”得表達效果。
師:你們看課文:為啥說媽媽“也”在xxx工作?,要做幾天幾夜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這樣才能更加強調那個“也”字。
師:強調這個“也”字干什么?是“也”字在強調媽媽也在xxx工作。那么想如果你的父親在xxx工作,你最希望什么呀?
師:媽媽能在你身邊,但媽媽也在xxx工作,你心眼里是什么樣的?樂意嗎?
師:你說他們這倆孩子就非常樂意嗎?
師:是啊,也不樂意。往下讀,要坐幾天幾夜火車,你們有坐過這樣的車嗎?坐過幾天幾夜嗎?舒服嗎?
師:然后還要做幾天汽車。你說,心情是什么樣的?煩躁不煩躁?
師:這種煩躁的表現(xiàn),你說孩子們會不會傳遞出來呀?會不會呀?
師:而父親要把孩子們帶到那兒干什么?
師:父親希望他們長大建設xxx,但是現(xiàn)在內心在想什么呀?誰想說就說。
師:哦,這是感到欣慰,但是說父親沉思的時候是感到欣慰嗎?
師:是啊,他感到困惑,能適應嗎?能夠扎根嗎?他頭腦里有一些個困惑,是不是?但是他看到小白楊,于是他內心就怎么樣?就敞亮了,高興了。好我們把父親內心態(tài)度的變化讀出來,讀生:學生練讀最后一段。
教師范讀。學生讀。
師:其實,父親已經(jīng)把白楊樹看成了自己的化身,那么我們再讀這段話的時候,除了讀出對白楊的尊敬和贊嘆以外,還要讀出自己也是具有像白楊一樣品格的建設者的一份自豪,是不是?那么讓我們帶著自豪的感情一起來讀這段話,注意把老師丟得那句話加進去,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讀師生共讀父親介紹白楊樹特點的一段話。
師:作者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實際上在寫父親,在寫像父親這樣的邊疆建設者。
師:讓我們再讀一遍,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白楊》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薄⑺鸭嘘P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通讀課文:
⑴ 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 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场z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qū)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病⒆x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朗讀: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ㄙ澝、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板書并理解:
高大挺秀
2、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场职挚吹桨讞,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
。w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薄⒄业桨职终f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病⒛x,把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础Ⅲw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試著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浮⒛x最后一段話,想想:
、 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 “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蹦隳荏w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么現(xiàn)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為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 ……
。病⒃俅斡懈星榈乩首x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鏈接《帳篷》。
五、課后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场⒂蒙稀澳膬骸膬骸薄安还堋还堋偸恰睂憥拙湓,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白楊》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奉獻精神。
2、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奉獻精神。
三、課前準備:
查找資料 制作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W習第1段,了解白楊生長環(huán)境:
。ㄕn件出示第一段文字)
1、師敘述: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分得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這茫茫的戈壁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預設:人煙稀少 渺無人煙……
2、(課件出示描寫戈壁的詞語)學生想象畫面齊讀詞語
過渡:為什么白楊樹能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呢?(生命力頑強)文中哪段話具體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13段)
。ǘ⿲W習13段,了解白楊生長特點:
1、學生自學畫批第13自然段
。ǔ鍪咀詫W提示)默讀第13段,這段話介紹了白楊樹的哪幾個特點?請你用合適的詞語加以概括,在書上進行批注。
2、全班交流自學體會:(老師相機出示需要重點理解的描寫白楊的句子)
A、“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學生抓住“從來”理解白楊特點。
板書:高、直
(2)你從爸爸的這句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預設:贊美 夸獎
。3)自讀這句話,讀出贊美之情
B、“哪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引導學生抓住“哪”“很快”這兩個詞并聯(lián)系上文體會白楊適應能力強的特點。
板書:適應能力強
。2)教師引導朗讀體會白楊適應能力強的特點:
。ǖV山、戈壁 )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礦山、戈壁 )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C、“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學生抓住“不管……不管……總是……”并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白楊生命力頑強的特點。
板書:生命力頑強
。2)想象著畫面學生齊讀這句話。
D、(課件出示第1段和第13段)
。1)課文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為什么要寫第一段呢?
預設:惡劣的環(huán)境描寫更加襯托出白楊樹的三個特點。
(2)讀13自然段,讀出爸爸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過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還不能理解。
(三)學習15自然段,感悟“爸爸媽媽”等支援新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1、(課件出示第15段)從這段文字中,你對文中的“爸爸媽媽”有了哪些了解?
。A設:新疆離他們的家鄉(xiāng)很遠,生活艱苦;他們是自愿去的;他們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很長時間;現(xiàn)在他們要接孩子去新疆上學,在那里長期居住。)
2、學生提出質疑
預設:
(1) 他們?yōu)槭裁匆獜纳顥l件好的內地到遙遠的、條件差的新疆去?
(2) 他們在那里是怎樣生活的?
。3)他們?yōu)槭裁匆雍⒆尤バ陆蠈W?為什么要在那里長期居。
3、全班交流解決學生疑問
問題1:他們?yōu)槭裁匆獜纳顥l件好的內地到遙遠的、條件差的新疆去?
教師介紹補充圖片資料
預設:服從祖國需要 建設邊疆
板書:服從需要 建設邊疆
問題2:他們在新疆是怎樣生活、工作的?
(1)學生介紹
。2)教師介紹圖片資料
問題3:他們?yōu)槭裁匆雍⒆尤バ陆蠈W?為什么要在那里長期居?
預設:他們不僅要自己扎根邊疆,還要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繼續(xù)建設邊疆。
板書:扎根邊疆
4、你覺得爸爸他們這些建設者是些怎樣的人呢?
預設:愛祖國 奉獻精神 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ㄋ模⿲W習14段,感悟建設者與白楊的相似之處。
1、(課件出示第13段)“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預設:表面上說白楊樹,實際上說自己、說這些支援新疆的建設者。借白楊樹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2、“爸爸、媽媽”這一代支援新疆的建設者和白楊樹之間哪像呀?
[預設:聯(lián)系白楊“哪兒需要它,它就……”“不管……不管……總是……”。支援新疆的'建設者也像白楊一樣,祖國需要他們,他們就……“不管……不管……總是……”。]
。ㄎ澹├斫獗疚慕栉镉魅说膶懛。
1、課文在寫作方面有什么特點?
提示:為什么寫了白楊還要寫建設者呢?
預設:課文通過介紹白楊樹高大挺直、適應能力強、生命力頑強的特點來贊美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
板書:借物喻人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
。1) (課件出示填空):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借(什么物 )來贊美( 什么人 )
預設:
借(蠟燭 )來贊美( 老師 )
借(小草 )來贊美( 平凡的勞動者 )
借(荷花 )來贊美( 品格高潔的人 )
借(松樹 )來贊美( 戰(zhàn)士 )
。2)理解物與人的關系特點
提示:你發(fā)現(xiàn)括號中物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預設:物的特點與人的特點有相似之處。
3、閱讀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注意什么?
預設:要先抓物的特點,再和人的特點進行聯(lián)系,找出他們的相似之處,寫物只是一種手段,贊美人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贾米鳂I(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閱讀楊朔的《荔枝蜜》,《白楊》與《荔枝蜜》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附:板書設計:
26 白楊
借物 喻人
高 直 服從需要
適應力強 扎根邊疆
生命力頑強 建設邊疆
《白楊》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讀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領略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3、發(fā)現(xiàn)詩歌中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仿照詩歌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指導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2、發(fā)現(xiàn)詩歌中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仿寫詩歌。
三、課前準備:
1、查找有關“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脈”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2、觀察大自然,搜集有關“大自然語言”的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類才有語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語言,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的語言》,去聆聽,去發(fā)現(xiàn)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喜歡的方式初讀詩歌。
讀書要求:把每節(jié)詩讀得正確流利,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2、抽生接讀課文,集體評議:是否正確流利,是否有節(jié)奏。
3、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哪幾個小節(jié)具體寫了大自然的語言。
4、指名回答。
5、觀察板書,問: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大自然的這些語言都說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歸類)
6、師敘述:瞧!大自然的語言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你們覺得大自然的語言怎么樣?(妙不可言,釋詞。)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師敘述:大自然這些特有的語言,到底“妙”在哪里呢?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課文。提出自學要求:選擇最感興趣的一類大自然的語言學習,要求:①想一想:大自然的語言“妙”在哪里?②讀一讀:怎樣讀,才能讓聽的人體會到“妙”。
2、檢查:抽生回答,朗讀。(利用句式引導朗讀)
3、出示句式,體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自由讀文,體會。
4、大自然用這些語言和我們說話,它真的說了嗎?(生答)但是,我們一看到這些東西,就知道它向我們表達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讀懂這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語言呢?
(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善于觀察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大自然的語言。)分男女讀①⑨小節(jié)。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平時是不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人。說說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
些大自然的語言。
。ㄉ杂蓞R報)
2、師補充(課件出示)
3、能仿照詩歌再編一節(jié)嗎?組成四人小組,編一編。
4、交流,匯報。
5、師小結:只要你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大自然的語言!
五、作業(yè)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收集文中好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把你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編一節(jié)詩句寫下來,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展示作業(yè),復習導入。
1、同桌合作,讀一讀你收集的文中好詞。
2、交流創(chuàng)編的詩,收集成冊,展貼于“學習園地”。
二、指導背誦。
1、師生接讀:老師讀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如:
師:別以為人才說話,生:大自然也有語言。
2、自由練習,背誦詩歌。
3、個別展示,背誦詩歌
4、全班一齊背誦詩歌(不會背誦的同學可以看書)。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記憶本課生字。
2.指導書寫。
。1)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指名發(fā)言。
(2)范寫“逗、編、脈”。
搬:左中右結構(不要把“般”寫成“船”。)
雁:半包圍結構,里邊是“隹”,不寫成“住”
砍:左右結構,最后一筆是捺。
圈:全包圍結構。
。3)學生描寫、臨寫。教師巡回輔導。
3、擴詞積累。
四、作業(yè)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書寫生字。
2、背誦詩歌。
3、收集喜歡的詩句。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妙不可言仔細觀察教學目的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讀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懷念母親》,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二、失母之痛——讀
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了季羨林,現(xiàn)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補充: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學生讀資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課件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shù)十年如一日。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ㄒ唬┊悋监l(xiāng)——品“糊”字
日記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里,都會看到什么呢?體會一個“糊”字。
為什么作者說這是凄涼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涼是因為什么?(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為什么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仿佛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
。ǘ┯|景傷懷——寫“哭”字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么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xiàn),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請你拿起筆把你想象到的寫下來。
學生讀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讀幾篇日記,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chǎn)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jīng)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么?
四、夢中尋母——感
指名讀《尋夢》,的兩個段落,交流讀后的感受。
比較“面龐”與“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龐。
再讀《尋夢》,談你的感受。
小結: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shù)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再來齊讀《尋夢》的結尾,感受游子的愛國之心。
五、總結升華
對讀首尾兩個自然段。
《白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發(fā)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贊美)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4、過渡: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4、過渡:
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學生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管……不管……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說出全文結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關鍵字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達效果。
3、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北方農民、哨兵所具有的團結、向上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關鍵字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歡它的哪一種品格,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ǘ┩ㄗx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談談讀完課文有什么感受。
2、請學生簡述文章中主要寫了那些對象。
。顦洌蝗耍
。ㄈ┘氉x課文,深入研讀
1、朗讀課文1—6自然段,請用一個詞概括楊樹的特點。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寫了楊樹哪些不平凡?
。ㄉL的環(huán)境:單調;形態(tài):力爭上游)
3、朗讀課文7—9自然段,說說北方的農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點?
(生命力強;質樸、堅強、力求上進)
4、小組討論,作者是如何從樹過渡到人的`?
。ㄏ笳鞯氖址ǎ
。ㄋ模┬〗M討論,拓展延伸
白楊樹和北方的農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為什么此處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區(qū)別?
。ū扔鳎河黧w通常為具象的,兩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點,兩者所體現(xiàn)的品格品質相似。)
。ㄎ澹┗仡櫲模〗Y作業(yè)
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yè):請學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歡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寫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略
六、教學反思
本文寫自1940年,茅盾曾經(jīng)的文字多以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為主角,此篇熱情地歌頌了抗戰(zhàn)中的士兵百姓!栋讞疃Y贊》寫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1940年5月,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在延安參觀講學期間,看到了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風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變后,作者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熱愛和贊美之情,便寫下了此文。結合這段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寫作對象及寫作風格的改變。
《白楊》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使學生從小樹立服從祖國需要,立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一切的思想。
2、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懂得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沒有……沒有……也沒有……”、“哪兒……哪兒……”造句。
教學重點
爸爸介紹白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白楊的特點和文章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誰能說說下面播放的這首歌歌頌的是什么?
。、那么《白楊》這篇課文僅僅寫白楊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請同學們打開書,找出有關的語句。
3、學生齊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導自學,品讀重點
過渡:
爸爸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哪些可貴的品質?表白了什么心愿?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的十二、十三兩段。
。、出示提示:
、虐讞顦溆心男┨攸c?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⑵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樣的心愿?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病W生反饋,教師點撥,完成板書:
⑴白楊樹有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
師:第二句中的“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換成地方說一說。
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白楊又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
出示填空題:
風沙四起,白楊______________;大雪紛飛,白楊______________;數(shù)月干旱,白楊______________;洪水浸泡,白楊______________。
師:你體會白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師:白楊的品質值得我們贊美!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文中的“它”換成“您”讀一讀,來贊一贊可愛的白楊吧!
出示課件。
過渡:
想不想走進戈壁目睹白楊的風采?請看屏幕。
、票戆琢耸裁礃拥男脑福闶菑哪男┑胤阶x懂的?
過渡: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白楊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楊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楊有什么相似之處?
。、分組討論(四人一組):
過渡: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白楊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楊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楊有什么相似之處?請同學們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檢查討論情況。
小結:
不錯,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邊疆不畏艱苦,堅強不屈的生活著,工作著,所以爸爸要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怠⒛銈兌贾懒税职值摹靶摹,可孩子們知道嗎?
學生齊讀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師: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們知道了,能否把這告訴孩子們?
出示句式:
我會對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孩子們聽了你們這些話,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會對爸爸說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爸爸聽了孩子們的話,又會對孩子們說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說得好。不僅這兩個孩子要好好學習,我們都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西部大開發(fā)作貢獻。
。丁⑦^渡:
爸爸介紹的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三、指導品讀,體會中心
。薄⒛x最后一節(jié),在不理解的問題上打上“?”。
。病W生質疑。
3、根據(jù)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
⑴望著窗外閃過的白楊樹,爸爸為什么會陷入沉思?
。〒模
⑵看見幾棵子樹苗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爸爸為什會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下,會像小白楊那樣經(jīng)受困難,茁壯成長,并充滿希望;戈壁灘的前景更加燦爛煌。
。础⑼雷h一議。
。怠⒎答伡、全班評議;
。丁⒅笇Ю首x,指導最后一句:
、琵R讀。
、浦笇В
爸爸看見小樹成長起來高不高興?讓我們高興地讀這句。
。、屏顯:
在邊疆建設者的豪言壯語:
“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反映邊疆建設者的什么精神?
。o私奉獻,他們的一生乃至于他們的兒孫都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這不正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嗎?)
四、總結課文,領會中心
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不僅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課文的中心。課文借白楊贊美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總結談話,激發(fā)情感
同學們,學完課文,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yōu)榱烁淖冏鎳吔穆浜竺婷,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深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象白楊一樣,迎著困難成。同時,老師還深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著困難茁壯成長,讓我們同唱一曲《小白楊》。
老師希望你們也像小白楊一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明天會屬于你們的。
【《白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白楊》的教學設計10-07
《白楊》教學設計10-07
《白楊》教學設計03-05
白楊教學設計04-01
白楊的教學設計12-30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02-15
《白楊》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7
《白楊》教學設計范文10-17
《白楊》教學設計[必備]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