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18 17:32:52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ㄒ唬、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ǘ┙M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shù)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2

        長度單位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

        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第一課時

        課題: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選出身高不同的兩個同學來到講臺前,讓同學們觀察誰高?誰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ㄒ唬┙y(tǒng)一長度單位 (出示例1情境圖。)

        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fā)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F(xiàn)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

        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指名回答。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ǘ┱w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shù)字)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shù)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shù)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課件呈現(xiàn)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shù)?長度。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xiàn)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shù)減小數(shù),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5、實踐應用。拿起數(shù)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shù)學《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3-27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5-22

      二年級上數(shù)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7-25

      《長度單位》教案03-08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04-29

      二年級教案:長度單位02-28

      長度單位換算教案08-15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4篇06-11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