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理解并積累文言虛詞,熟練地翻譯課文。
2.學習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岳陽樓是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北宋滕子京重修,以范仲淹作《岳陽樓記》著名。樓體純木結構,高19.72米。全樓銜接對榫,不用一釘。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有機會一定要到岳陽樓上感受名樓的風采。
導語設計2:
滕王閣因《滕王閣序》名揚天下,黃鶴樓因《黃鶴樓》一詩聲名遠播。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曾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題詠而聞名四方,更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傾聽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光”的拳拳心語。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文言知識歸納
(1)生字注音
謫(zhé) 屬(同囑zhǔ) 霪(yín)
檣(qiáng) 楫(jí) 冥(míng )
讒(chán) 偕(xié) 霏(fēi )
(2)一詞多義。
和: 政通人和(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 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
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空: 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一: 一碧萬頃(一) 長煙一空(全)
極: 南極瀟湘(盡,直通)感極而悲者矣(極點) 此樂何極(窮盡)
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或: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候)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3)通假字。
①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趯儆枳魑囊杂浿(“屬”通“囑”,囑咐,囑托。)
(3)詞類活用。
、賾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谙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4)古今異義。
①氣象萬千(氣象 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
、 微斯人(微 古義:沒有。今義:細小。)
(6)詞類活用
、匐泳┲喪匕土昕ぃ好~作動詞,做郡的長宮。
、诎購U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yè)。
、郾蓖ㄎ讔{,南極瀟湘:名詞作狀語,向北;向南。
④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菹忍煜轮畱n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藓筇煜轮畼范鴺罚好~作狀語,在……之后。
、呋虍惗咧疄椋簞釉~作名詞,心理活動。
2作者名片
范仲淹(989-1025),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極深。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有《范文公集》傳世。
3背景追溯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guī)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fā)自己胸襟、規(guī)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交流點撥】全文共6個自然段,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fā)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點明作“記”的時間。
(二)深層理解
1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交流點撥】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2第2自然段作者所提及的登樓者為什么會“多會于此”?
【交流點撥】因為岳陽樓所在的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是當時都城通往西南的必經之地,唐宋的貶官大多遠謫西南,他們去貶謫之地也好,回京城也好,都得由此經過,因而這座樓看盡人生的失意和得意。
四、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是千百年來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懷的真實寫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對我們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如何提出這一觀點的。
二、合作學習---討論與展示
(一)走進文本
1第3自然段選取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請結合具體的詞語加以賞析。
【交流點撥】作者選用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繪:昏暗的天色、連綿的陰雨、令人膽寒的風聲、恐怖的濁浪、傾斜折斷的桅桿船槳,這是白天的景象。傍晚經常聽到虎嘯猿啼。雨天、傍晚本來就容易引發(fā)人的愁緒,作者選擇這些景物,賦予人的感情色彩,更加渲染了悲凄愁苦的氣氛。作者用“霪”“陰”“濁”等詞充分體現(xiàn)人物厭煩、悲苦的心情,用“怒”“排”等詞,既寫出風勢之大,浪花之猛,有傳達出作者的憤懣、悲痛的心情。
2陰晦的景象引發(fā)悲苦的情感,明媚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人們?yōu)槭裁从羞@樣的情感反應呢?
【交流點撥】因為人的心情與生活經歷有關,處于逆境的人,多數(shù)心灰意冷;處于順境的人,多數(shù)得意洋洋,因而在觀察景物、感受世界時會帶上自己的感情色彩,筆調也會相應地有所變化。遷客騷人們在描寫景物時不是單純?yōu)榱藢懢,抒情才是主要目的,所以才有“一切景語皆情語”之說。
3“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詳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點撥】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覽物之情是怎樣的?其憂樂觀又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走進語言
1文中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岳陽樓“壯闊”的特點?
【交流點撥】“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特點,表現(xiàn)了湖的浩淼,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朝暉夕陰”,用詞概括、形象,從側面體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闊。
2“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交流點撥】“銜”字形象地寫出了湖與山的關系,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起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二字連用,更使景物富有動態(tài)和活力!昂坪茰珳弊忠繇懥,疊字又加強了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一個“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暉”字會使讀者聯(lián)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美好景象。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交流點撥】這句話的“或”字是一個表示推測的情態(tài)副詞!盎虍惗咧疄椤保饧础盎蛟S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因為作者對古仁人的心理,只是曾經探求過,所以用“或異二者之為”來表述探求的結論,顯得語氣比較委婉,并非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古人。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交流點撥】這句話的主語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從字面上看,是說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悲傷。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嗎?令人悲傷的事只有個人的境遇嗎?顯然不是。作者在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因此,這句話可理解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交流點撥】這句話表現(xiàn)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后始終嚴于律己,唯以人民疾苦為念,并以所得俸祿在家鄉(xiāng)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后無余財;在朝廷做官則敢于直言進諫,雖屢遭貶謫,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為,證明他確實有這樣的抱負,決非虛語。他的“憂君”思想,雖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三)走進寫法
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
【交流點撥】文章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和議論、抒情自然地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shù)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等,千回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情入境。
(四)走進主題
本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所產生的不同情感,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三、拓展延伸
欣賞岳陽樓名聯(lián)
1去老范一千年,后樂先憂,幾輩能擔天下事?攬?zhí)税倮,南來北往,孤帆曾作畫中人?/p>
2風物正凄然,望渺涉瀟湘,萬水千山皆赴伐;江湖常獨立,念悠悠天地,先憂后樂是何人?
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在柳宗元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以其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獨創(chuàng)性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通過三個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夠正確解釋重點詞語,翻譯重點句子,把握課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說明:本節(jié)課設計的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四、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鞏固本課所學的重點文言詞句。
2、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3、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
4、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多媒體輔助。
學法:朗讀、勾畫、批注、想象相結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學過程
。ㄒ唬┻_標檢測
教師就第一課時所學的`重點文言知識,檢查學生在字音、字義、句意及課文誦讀方面的情況,并加以鞏固。
。ㄔO計意圖:落實重點文言知識,全面及時地掌握學情,為本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ǘc撥構建
1、精讀課文,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的寫景技巧。
問題設置: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2)讀課文1至3段,思考: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體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景方法。)
2、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問題設置: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ㄔO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并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ㄈ┖献魈骄
問題設置: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啟發(fā)點撥。
。ㄔO計意圖: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內心。)
(四)拓展升華
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進行比較閱讀。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1) 背誦全文。
(設計意圖:落實語文課標關于古文背誦的要求。)
。2) 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本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致。
。ㄔO計意圖:學以致用,訓練學生寫景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幽深冷寂
情——孤凄悲涼
(情景交融)
教學評價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xiàn)象。
。2)舉例說出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qū)別。
。3)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能力目標(教學難點)
。1)通過觀察實驗,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比較、分析、歸納能力。
。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能夠迅速獲取資料與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方法;并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2)通過學習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明白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強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適于開發(fā)他們的非智力因素,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仍然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知識經驗,再通過一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在鼓勵、點撥、啟發(fā)和建議下通過自己的親自觀察、探究掌握知識。所以本節(jié)課從八年級的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知識基礎來看,已初步的知道一些性狀、基因、變異等等,那么可以讓學生來構建本節(jié)的知識,并適當?shù)囊龑,設疑使學生自己歸納出性狀、相對性狀。
教材內容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一節(jié)。人們對遺傳與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然后隨著科學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學生學習了這些內容之后對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guī)律有所認識。它既是復習前面《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的知識,又是后面學習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生物變異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知識的學習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現(xiàn)象、實驗進行思考與分析,以主動形成對遺傳變異的認識,體現(xiàn)科學與探究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設計:
講授法、討論法、啟發(fā)引導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近幾年來,貼在崔永元身上的標簽已經從“央視名嘴”變成了“反轉基因斗士”。和方舟子在微博論戰(zhàn)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度鬧到對簿公堂;之后又自費百萬前往美國拍攝關于轉基因食品危害的紀錄片,并公開叫板農業(yè)部“管不住轉基因泛濫就下臺”,還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教授盧大儒展開舌戰(zhàn),你來我往激烈過招好幾天……那么,同學們,你們了解轉基因食品和基因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觀察一個狗的家庭,狗媽媽和與她孩子的相貌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征,而其他的生物也是如此,這是為什么?
(二)、遺傳和變異小組合作討論:別介紹自己與父母的異同點,結合課本內容,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親,哪些特征像母親,哪些特征與父母都不像?為什么會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分別屬于什么現(xiàn)象?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什么實現(xiàn)的?通過生殖和發(fā)育實現(xiàn)的。小組合作探究,舉例說明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
(三)、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你來表述我來猜——猜猜我是誰?”。一位同學描述班里其中一位同學的特征,大家根據(jù)描述猜出是誰。這里如何如何去辨認這么多同學的呢?其實我們提到的雙眼皮、膚色、血型、臉型等,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狀。我們可以根據(jù)性狀來區(qū)分不同的生物體。小組合作探究:閱讀課本,完成26頁“觀察與思考”中的問題。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等。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例如:
。1)耳朵有沒有耳垂?
。2)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3)能否把舌頭由兩側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投影展示生物的相對性狀。討論: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
。ㄋ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閱讀教材27頁“資料分析”,觀察有關圖片,思考下面的問題。
1、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
2、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么基因?
3、說明基因和性狀之間是什么關系?
4、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5、分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
轉基因超級鼠轉基因超級鼠實驗過程圖解,超級鼠個體大這種性狀,是由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分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生物遺傳下去的.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小組合作討論:性狀還受其它因素影響嗎?蘿卜提出問題:蘿卜根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顏色為何不同?這說明生物性狀的不同還受什么影響?性狀除了受基因的控制還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舉例:
。ㄎ澹、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生物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轉基因鼠屬于轉基因生物,你能說出什么是轉基因生物嗎?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生物”一詞的最初來源是英語“Transgenic Organisms”,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rDNA)剛開始應用于動植物育種的時候,常規(guī)的做法是將外源目的基因轉入生物體內,使其得到表達本課開始介紹了崔永元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上以及轉基因生物的克隆上產生了較強的社會爭議,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轉基因技術給人的想象力插上了一對翅膀,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轉基因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毀滅人類。
(六)、課堂小結本課通過觀察圖片,針對每種性狀對比其在不同個體間的差異,認識到同一種性狀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存在的差異,并且明確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qū)別。通過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了解了先進的轉基因技術,并明白了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蚴窃鯓釉谟H子代間傳遞的呢?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
六、板書設計:
七、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
八、資源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備課資源
創(chuàng)新點:合作探究、啟發(fā)引導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和畫遺傳分析圖譜方法的運用,結合生活實例饒有興趣的開展教學。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關注學生,關注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適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構建生生和師生的多邊關系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體驗思、辯、解的過程,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我校提倡的“和悅課堂”的特色。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掌握假分數(shù)化成帶分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將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學習難點掌握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6分鐘)
1.判斷下面各數(shù)哪些是真分數(shù),哪些是假分數(shù)。
1/7 3/2 4/9 12/47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分類,把假分數(shù)取出來,讓學生觀察。
2.觀察以上假分數(shù),根據(jù)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這一特征,假分數(shù)可以分為幾類?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3.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學習把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板書課題: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2))。
二、探究新知。15分鐘)
教學例3。
1.把3/3 8/4化成整數(shù)。
(1)課件出示例3(1)的圓形圖,提問:分別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
(2)討論:如何把3/3、8/4化成整數(shù)?
2.把7/3 、6/5化成帶分數(shù)。
(1)提問:7/3 、6/5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shù),這種情況怎樣轉化?
(2)交流討論方法。
(3)學生在練習本上試著把化成帶分數(shù)。
3.小結:把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
學案
1.根據(jù)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意義進行分類,匯報交流。
2.交流假分數(shù)的分類情況。
3.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1.(1)看課件,回答用3/3 、8/4表示。
(2)同桌討論后交流:
①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3/3 =3÷3=1,
、诟鶕(jù)分數(shù)的`意義是1,可以想3/3里面有3個1/3 。
2.(1)思考老師的提問。
(2)討論后交流:
、 7/3是6/3和1/3合成的數(shù),等于2 1/3 。
、谝部梢杂7÷3=2……1,商2是帶分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余數(shù)1是分數(shù)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3)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3.師生共同小結。
三、鞏固練習。14分鐘
1.完成教材第54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教材第55頁第4,第56頁第6題。
四、課堂總結。(5分鐘)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學習了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
課后小結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教學主要采用方法算理,概念結合,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導出,又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來解釋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結果,結合直觀圖解釋。教學時,先讓學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樣性,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優(yōu)化各自的想法,教師做“畫龍點睛”式的引導。
課后習題
1.寫出下面的帶分數(shù)。
八又七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寫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1.讀出下面的帶分數(shù)。
3 1/8讀作:_____________
70 3/57讀作:_____________
2 4/79讀作: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的帶分數(shù)。
八又七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寫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答案:8 15 23
3.填一填。
(1)23÷9= ( )/( )
(2)6= 12/( ) =( )/3 = ( )/5 = 24/( )
(3)3 1/2讀作( ),它的分數(shù)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shù)單位。
4.做同一種零件,張師傅2小時做17個,李師傅3小時做20個,誰做得快些?(化成帶分數(shù)再比較)
答:張師傅做得快。
板書
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當分子是分母的倍數(shù)時,
能化成整數(shù),商就是這個整數(shù);
當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shù)時,能化成帶分數(shù),
商是帶分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余數(shù)是分數(shù)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沈從文;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即物起興”、“引經據(jù)典”、“悠游自在”、“龍吟鳳噦”等詞語。
2、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結構,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與特點,體會作者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培養(yǎng)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和特點
教學難點:
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表現(xiàn)云南民俗的散文,采用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想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需要預習展示反饋三個課時才能完成。由于比賽形式與時間的限制,我對文本作了相應的處理,采用邊預習邊展示的形式進行教學。
素質教育要求:
語文教育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各種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為了體現(xiàn)新課標中“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采用閱讀寫作、贊賞激勵的教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
課型:
預習展示課
教法:
閱讀寫作法、贊賞激勵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程序設計:
一、課前準備:小組建設,分發(fā)學案
(1分鐘)二、導入新課
老師唱著歌進入課堂,“月亮出來亮彎彎,亮彎彎……”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它就是云南民歌。要想對云南民歌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們來學習沈從文的散文——(板書課題:云南的歌會)
(1分鐘)三、明確學習目標、展示要求與課堂評價(小黑板準備)
1、學習目標;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與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2、展示要求:積極發(fā)言,聲音洪亮,盡量脫稿。
3、課堂評價(只要你大膽發(fā)言,說對說錯都沒關系。)
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一)整體感知,展現(xiàn)你敏銳的感悟力。
(1分鐘)1、感知歌會: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盡量用四字短語回答)
第一種形式:山野 對歌
第二種形式:山路 漫歌
第三種形式:村寨 傳歌
(二)探究質疑,提升你的分析理解力。
(5 分鐘)(1組)1、說歌會: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形式,對有關文段深入閱讀,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有不同意見可以展開辯論)
溫馨提示:我喜歡的是第 種歌會形式,是因為
(山野對歌: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隆重:人多、時間長、盛妝))
2、品讀歌會,體味云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1)——(4)分組討論,2分鐘準備)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結合文章中所做的標注和提示反復研讀課文后,進行回答
(3分鐘)(2組)(1)文章第四段對云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有精彩的描寫,請同學們認真研讀后作答,這里寫出了云南的 景 美。
(4分鐘)(3組)(2)文中寫了三種類型的人,年輕婦女表現(xiàn)了外貌才情 美;趕馬的女孩子表現(xiàn)了 青春活力 美;吹鼓手(歌庫)表現(xiàn)了 內在智慧 美。
(4分鐘)(4組)(3)從演唱內容與特點方面看,第一種歌會形式美在 以情歌、故事進行對歌,比賽才情智慧具有對抗性 ,第二種歌會形式美在景色迷人的山路上唱山歌,淳樸自然,充滿情趣,第三種歌會形式美在場面宏偉,氣勢壯觀,是傳歌的盛會集中體現(xiàn)了云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藝術美、文化美。
(1分鐘)(4)從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云南 人美、歌美、景美、民俗美、人情美、藝術美、文化美 的 贊美 之情 。
(3分鐘)(5)現(xiàn)在云南遭受罕見的干旱,讀過課文后,你想對云南人民說點什么?你對云南人民有怎樣的'希望?(話不在多,能表達真情就行)干旱是暫時的,你們一定能克服困難。我希望你們的歌聲依然美,生活依然美,明天會更美。
(三)寫作實踐
(2分鐘)1、學過課文后,你能把云南比喻成什么,最好用排比造句。
云南是詩歌的家鄉(xiāng),云南 是民歌的世界 ,云南 是民歌的海洋
云南 是山鳥的天堂。
(8分鐘)2、文章寫人很有特色,比如寫年輕婦女,描寫了云南年輕婦女的性情,臉龐,白白的糯米牙,穿著打扮,特別是抓住云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特色來描寫她們的衣褲、圍裙、鞋等美麗的裝飾,贊揚了云南整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勞動婦女的勤勞、美麗和智慧。
學習課文寫人的方法寫寫你身邊最熟悉的一個人,男女老少不限,能抓住其外貌持征用幾十個字刻畫出來即可。
頭戴一頂美羊羊圖案的紅色狗頭帽,穿一件白碎花紅棉衣,腳上一雙火紅色套鞋。聽到做操的廣播響起,小鳥一般飛向操場的,就是我那未滿三歲的大頭兒子。
三、小結,宣布課堂評價結果。
板書設計
云 山野對歌 歌 美
南 人 美
的 山路漫歌 景 美
歌 民俗美
會 村寨傳歌 文化美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會搜集資料,有條理地發(fā)表見解;了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結構,著重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的總分結構;品味課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2、過程方法目標:
課前根據(jù)需要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和有關端午節(jié)的習俗,預先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創(chuàng)作成就,對理解課文極有幫助。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營造朗讀教學的氛圍,抓住結構和語言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品味文章語言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給予充分展示的機會。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重視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體現(xiàn)互動的教學原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品味中感受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理解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習俗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tǒng)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
調動自身的生活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式】
教法:因勢利導,靈活采用多種教法。
1、激趣法:
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要不斷地將學生的興趣保留,留住學生興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課堂。如在新課導入部分便使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促使學生進入角色。
2、平等對話法:
新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師生之間是“學習共同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為平等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時,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和學生一道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過渡時簡要精練的語言,探究時熱情洋溢的鼓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是我們學習的玩伴,老師跟我們一起融入了課堂。從而營造出愉快的教學氛圍。
3、引導點撥法:
強調師生平等的同時,也要強調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課堂從一個環(huán)節(jié)進入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就需要教師適當?shù)囊龑А?/p>
4、激勵法:
在課堂中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沒有太大偏差的情況下,盡量不對學生說“不”,而是為學生壯膽,鼓勵他們敢想、敢說,使其不受壓抑,思維始終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tài)。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方式。
課前預習:
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劃出疑難之處,提出不懂的問題(課前匯總)。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
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孕育了多少民俗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端午節(jié)是包含文化的節(jié)日。相傳,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舉行各種活動,以此紀念屈原,就有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你家鄉(xiāng)的人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學生踴躍發(fā)言。
教師歸納總結:是的,同學們說得挺好,我們吃粽子吃咸鴨蛋還要撒雄黃酒,別的地方還有賽龍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圖片(多媒體展示以下畫面:賽龍舟、粽子、鴨蛋,鴨蛋絡子等)
現(xiàn)在我們就走進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品嘗一下這小小的鴨蛋里究竟包含多少節(jié)日的滋味。(這個導入使學生目注神馳,觀此思彼,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并以自己豐富的生活體驗為補充,進入角色。)
二、明確學習目標
思考:課前大家都進行了預習,通過預習你覺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重點學習一些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當然要學習它的獨具特色的語言。怎樣獨具特色?放到后面學習?梢姶蠹业恼J識符合散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老師也有相同之處。我們這課的學習目標是:
(多媒體展示)
1、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體驗生活。
3、深刻反思,關注現(xiàn)實。
三、檢查預習
1、過渡:本文出自《汪曾祺全集》,哪位同學能根據(jù)課下注釋和自己所查的資料介紹一下汪曾祺?
抽生介紹作家作品,教師補充(簡介作者〖課件展示)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2、正音、解釋:
〖課件展示
(抽生讀,再齊讀)
四、聽讀課文,感知課文
(聽范讀錄音,熟悉內容)
古人說過:“文如其人”,知其人要讀其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誠的心去品讀課文。下面我們請聽配樂朗誦,請大家思考三個問題:
1、本文開頭重點介紹了端午的哪些習俗?哪些風俗是別的地方沒有的?這和鴨蛋有什么關聯(lián)?
2、請你以“那是一種的鴨蛋”為開頭,說一段話,談談高郵鴨蛋的特點。
3、作者對端午的鴨蛋懷著什么感情?
過渡歸納小結:好,下面咱們就聽課文錄音。(錄音:約8分鐘)
剛才大家聽了朗讀錄音,現(xiàn)在我們前后兩排組成學習小組,大家一起合作學習討論整體感知的三個題目。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回輔導。
過渡:剛才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熱烈,請大家匯報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抽生答,教師引導點撥。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
(此環(huán)節(jié)屬于理解內容、理解作者感情。)
五、品味賞析,理解語言特點
1、自讀品味(10至15分鐘)
過渡:作者把對鴨蛋的喜愛、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都流淌成文字,一行一行娓娓道來。這在二三段中體現(xiàn)更為明顯,請大家大聲朗讀這兩段,把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放聲讀,說理由,教師引導、點撥、評價。
2、教師歸納小結:
從剛才同學們的分析品味中,我們可以知道本文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親切、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很值得我們學習。
六、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過渡:我們知道,作者把這平淡無奇的生活寫得感人至深,除了他本身的才氣能力外,還和他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傳統(tǒng)習俗的熱愛分不開的。但是我們不得不痛心地看到,我國的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習俗在現(xiàn)代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已經逐日淡化,甚至瀕臨消亡,倒是西方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如果有一天端午節(jié)變成了洋節(jié)日,我們還能留住什么?同學們這不是老師的危言聳聽。請看下面一則材料。
韓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文化遺產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tǒng)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蕩秋千、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國內外百萬人次參與和觀光,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并于20xx年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
過渡:端午節(jié)在我中華大地上已經根植了20xx年之久。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吃鴨蛋,賽龍舟……這些曾經深入人心的節(jié)日表現(xiàn)形式。
韓國卻要將它據(jù)為己有,我們在做什么?我們該怎么辦?拿什么來拯救你,我們的端午節(jié)?
過渡:剛才大家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誰是誰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拯救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要性。那么人們在為拯救端午節(jié)作些什么呢?請看網上傳真。
(多媒體顯示)
提案要案:全國人大呼吁增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法定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七夕節(jié)、重陽節(jié))
申請世界遺產:中韓專家討論兩國聯(lián)合申報端午成為世界遺產
民間行動:湖南恢復舉行龍舟賽,六月龍舟競渡再現(xiàn)龍之魂
政府行動:岳陽注冊端午節(jié)網址,政府將其當作系統(tǒng)工程。
七、作業(yè)
請以《拯救傳統(tǒng)節(jié)日,我來做什么》為題寫一篇感悟,文體不限。
結語: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xiàn),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著,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同學們,請把“根”留住,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留住。愿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開滿星球。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7
《巴東三峽》是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面是八年級語文下冊《巴東三峽》教學設計,為大家提供參考。
第一課時
一、 設計理念
意在讓學生了解祖山川的秀美壯麗,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引導學生擴大視野,了解發(fā)達國家現(xiàn)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并能在寫作中運用。
二、 設計特色
制作“長江三峽簡圖”,標明主要景點,講授課文前,讓學生了解旅游景點的方位。著重理清文章脈絡。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掌握作者游蹤順序,然后比較對三峽景物所描寫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 設計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三峽的音樂風光片,簡介三峽。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為雄偉壯麗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绾薄⒅貞c兩省市,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理,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
(二)、默讀全文,整體感知(配樂)
1、讀準字音
2、用筆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比較閱讀
和酈道元《三峽》對照,兩篇文章有哪些區(qū)別?
4、請學生結合齊課文談談對長江三峽的總體印象。、
(三)、品讀“西陵峽”
1、黃貓峽:品語言。語句整齊簡潔,畫出景物特點,齊讀體會。
2、燈影峽:品畫面。
突出品味對黃陵廟宇描繪。
可在課前布置愛好美術的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寫進行想象,然后以自己最擅長的技法用圖畫再現(xiàn)或創(chuàng)造黃陵廟的佳境。課上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對作品的見解,在評議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理解,老師做適當點評即可。
全體女生齊讀這一部分,語氣要求輕柔舒緩。
3、崆嶺峽:悟諺語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突出的顯然是險峻的山形水勢。
4、米倉峽:曉一字。
體會“赴”字的妙處,可插入介紹《渡荊門送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四)總結并板書
(五)布置作業(yè)
1、搜集有關三峽的自然景觀資料(包括圖片、照片、風光片等)和人文歷史資料(包括三峽的神奇?zhèn)髡f、風土人情、歷史沿革)
2、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滲透在文字里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 展示作業(yè),交流心得,回憶上一課所學的內容,進一步理解作品
(二) 品讀“巫峽”
1、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提示:(1)注意這部分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
(2)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峽最令你心動的是什么。
2、請學生談談巫峽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可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不一定拘泥于課文的描繪。
可根據(jù)課文描繪體會巫峽的獨特奇景(奇險美麗的'山水或者聞名遐邇的云雨)
此間可穿插學生課余收集的各種材料。
3、體會各種修辭手法對描繪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記豐富生動的語言。
這部分側重于學生自己分析、朗讀、想象、再創(chuàng)造。
4、拓展訓練,合作探究。
如果請你為巫峽拍一段風光片,你準備怎樣取景和編排?
請你為自己的風光片配一段解說詞。
拓寬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悅,探討合作經驗。
(三) 總結并板書
(四) 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情感。
2、 收集有關三峽大壩的資料。
第三課時
(一) 品讀“瞿塘峽”
1、 瞿塘山水。
展示瞿塘峽風光圖片或影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瞿塘山水的奇麗景致。
2、 兩岸的人文景觀。
(1) 白帝城托孤(學生可根據(jù)資料補充介紹)。
(2) 八陣圖遺跡
學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資料進行交換討論,增進對歷史文化的新認識,激發(fā)熱愛祖國河山和燦爛文化的強烈情感,引發(fā)思古之幽情。
(3)揣摩作者情感。
3、 全體男生齊讀這一部分要求語氣舒緩稍深沉,經體現(xiàn)歷史的厚重,意蘊的豐厚。
(二) 總結并板收
(三) 討論作者寫自己的心理對描寫三峽景色有什么作用
(四) 體會課文中古詩、諺語以及自己即景詩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體語境中分析,此處進行小結)
畫龍點睛,言簡意賅,渲染氣氛,增添韻味。
(五) 拓展延伸
1、 思考:怎樣描述三峽大壩的雄偉景象,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進去?
2、 課堂評點
3、 閱讀:記憶小三峽
記憶中的巫峽小三峽,總是在不經意中浮現(xiàn)腦海,雖然去年夏天的巫山小三峽之行,在我的游歷中只不過是一次叩問,一次訪,可這幾天它卻總在我的夢中。
小三峽位于長江三峽第一大支流大寧河游的巫山縣境內,它是多少年前的造山運動,由大寧河捧出的一個神奇世界,那里山、水堪稱天下絕境!
(六) 總結歸納游記特點
(七) 布置作業(yè)
1、 完成書后思考練習題。
2、 借助資料,寫一篇游記。
四設計意圖
1、 讓學生了解著名的三峽,體會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熱愛祖國,
2、 引導學生擴大視野,了解發(fā)達國家現(xiàn)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3、 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學習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shù)姆椒ā?/p>
4、 學習文章中形象生動的語言,并能運用。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繪景物的方法
5、 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理解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及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6、 培養(yǎng)學生應變能力,綜合性學習,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掌握作者的游覽行蹤,理清寫作思路。
7、 讓學生了解游記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滲透在游記中的感情。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進行實地調查,并能寫好游記。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8
預習檢測
。阋呀洷痴b課文了嗎?,看誰最棒,按要求填空)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象萬千。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樓也,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極而悲者矣。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學習重點
學習作者將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的寫法。。
學習難點
學習古代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的精神,處世、處事要胸襟開闊。。
學法指導
1、反復誦讀、品味,體會文章的特色。。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自主學習
通過自己的實力和小組成員的智慧,解決下列重點字詞,以致能獨立翻譯全文。(先獨立完成,后合作討論)
1、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解釋: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解釋:
2、一詞多義:
國:①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②國恒亡()③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或:①而或長煙一空()②或異二者之為()
居:①居廟堂之高()②面山而居()③不可久居()通:①才通人()②政通人和()③不能通其意()
以:①屬予作文以記之()②不以物喜()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全石以為底()
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小組集體的智慧,展示本小組的智慧)
1、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用原句作答)
2、登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產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么?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拓展延伸
閱讀杜甫的詩《登岳陽樓》,比較這首詩與《岳陽樓記》在寫景和抒情上的異同。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①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②乾坤:指日、月。③戎馬句:戎馬,指戰(zhàn)爭。關山北,北方邊境。④憑軒:靠著窗戶。
達標測試
1.按要求默寫詩句。
。1)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贊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岳陽樓記》中抒發(fā)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范仲淹所說的___,的曠達胸襟。
。4)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山岳潛形潛:——
(2)薄暮冥冥。骸
(3)把酒臨風把:——
(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自覺維護正義》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十課《我們維護正義》第二框內容。是在學習了第一框《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了解了“正義”的內涵、表現(xiàn)、作用及正義與公平的關系后,讓學生進一步明辨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感悟到有正義感、為人正直,是做人應有的優(yōu)良品質,以升華道德境界,踐行伸張正義,激發(fā)學生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而努力,為集體的正義而奔走,為國家的.正義而奮斗的情感。
(二)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還處于逐步認識并付諸行動階段,尤其對“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至關重要的問題也不甚清楚,所以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合作、探討、體驗、感悟等活動學會做正直的人、做自覺維護正義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三)設計理念
1、增強品德課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做到知行統(tǒng)一,是通過教學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化的統(tǒng)一來體現(xiàn)的。
2、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收獲,實現(xiàn)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學習的轉化。
3、三維目標,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居主導地位;以人性養(yǎng)育為主線;著力引導和教育學生承擔社會責任。
(四)對應課標
知道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培養(yǎng)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
(五)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較明確地了解“遵守社會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及“自覺維護正義”的內涵,了解正義、正直與人格的關系;通過對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探討、思考、體悟,使學生分析、判斷、辨別能力、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中升華道德境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義感以及做個正直人的強烈愿望。
(六)教學流程(附表)
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主題引入
從上節(jié)課《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導入本課明確:怎樣“自覺維護正義”是本節(jié)課研究的主題利用上節(jié)課已學過的知識,找到第十課前后兩節(jié)課的聯(lián)系點,從而切入本課
主題探究活動一:探究如何“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的問題投影:(教材中)小趙和小孫保送名額讓小敏擠占的短片思考、討論:1、保送為什么要通過綜合考試的方式來確定人選?2、小敏得到保送名額會帶來什么影響?
3、你遇到過類似事情嗎?有什么感受?
4、歸納總結:正義和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成員的……維護正義。(教材112頁)通過學生思考、討論、體悟,得出結論,實現(xiàn)道德教育向道德學習的轉化。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0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勾股定理是平面幾何有關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從邊的角度進一步刻畫了直角三角形的特點。學習勾股定理極其逆定理是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續(xù)有關幾何度量運算和代數(shù)學習的必然基礎!20xx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勾股定理教學內容的要求是:
1、在研究圖形性質和運動等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在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
3、經歷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運用它們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jié)《勾股定理的應用》是北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節(jié)、具體內容是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些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需要經歷幾何圖形的抽象過程,需要借助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這些都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有些探究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學會選擇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會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是重點。
把實際問題化歸成數(shù)學模型是難點。
二、教學設想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運用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的理念,我想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實際問題情境 ,使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一題多變的形式拓寬學生視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滲透化歸的思想以及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等,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盡量考慮到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注意知識由易到難的層次性,在課堂上,要照顧到接受較慢的學生。使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收獲和發(fā)展。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jié)課設計了七個環(huán) 《勾股定理的應用》教學設計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第三環(huán)節(jié):變式訓練;第四環(huán)節(jié):議一議;第五環(huán)節(jié):做一做;第六環(huán)節(jié):交流小結;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
情景1:復習提 問:勾股定理的語言表述以及幾何語言表達?
設計意圖:溫習舊知識,規(guī)范語言及數(shù)學表達,體現(xiàn)
數(shù)學的 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豆垂啥ɡ淼膽谩方虒W設計情景2: 腦筋急轉彎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是3和4,第三邊是多少?
設計意圖:既靈活考察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又增加了趣味性,還能考察學生三角形三邊關系。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圓柱體表面路程最短問題)
情景3:課本引例(螞蟻怎樣走最近)
設計意圖:從有趣的生活場景引入,學生探究熱情高漲,通過實際動手操作,結合問題逆向思考,或是回想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通過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從而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在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建模,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變式訓練(由圓柱體表面路程最短問題逐步變?yōu)殚L方體表面的距離最短問題)
設計意圖:將問題的條件稍做改變,讓學生嘗試獨立解決,拓展學生視野,又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再將圓柱問題變?yōu)檎襟w長方體問題,學生有了之前的經驗,自然而然的將立體轉化為平面,利用勾股定理解決,此處長方體問題中學生會有不同的做法,正好透分類討論思想。
第四環(huán)節(jié):議一議
內容: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于底邊AB,但他隨身只帶了卷尺,《勾股定理的應用》教學設計(1)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2)李叔叔量得AD長是30厘米,AB長是40厘米,BD長是50厘米,AD邊垂直于AB邊嗎?為什么?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于AB邊嗎?BC邊與AB邊呢?
設計意圖:
運用勾股定理逆定理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正確合理選擇數(shù)學模型,感受由數(shù)到形的轉化,利用允許的工具靈活處理問題、
第五環(huán)節(jié):方程與勾股定理
在我國古代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中記載了一道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意思是:有一個水池,水面是一個邊長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勾股定理的應用》教學設計一根新生的蘆葦,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垂直拉向岸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岸邊的水面,請問這個水池的深度和這根蘆葦?shù)拈L度各是多 少尺?《勾股定理的應用》教學設計意圖: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悠久歷史和廣泛應用,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學會運用方程的思想借助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第六環(huán)節(jié):交流小結內容:師生相互交流總結:
1、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是建立數(shù)學模型求解、
2、在尋求最短路徑時,往往把空間問題平面化,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條邊和另外兩條邊的關系,借助方程可以求出另外兩條邊。
意圖:鼓勵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體會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廣泛應用及它們的悠久歷史、《勾股定理的應用》教學設計第七環(huán)作業(yè)設計:
第一道題難度較小,大部分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第二道題有較大難度,可以交流討論完成。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1
一、引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jié)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 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ㄖ该麕讉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jù)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qū)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ǜ鶕(jù)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詩詞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張養(yǎng)浩的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傳很廣,膾炙人口張養(yǎng)浩是元朝官吏,曾做過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他任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整頓吏治,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他任陜西行臺中丞時,路過歷朝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頗有感觸,從而創(chuàng)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書寫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字里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調,結尾二句,更是如同點睛之筆,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至今讀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復吟詠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偉大的人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人道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抓住詩歌關鍵字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知人論世,借了解張養(yǎng)浩,解讀文本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
學習方法:
閱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心懷敬仰,走近作者——激趣導入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展示幻燈片上的人物資料
有這樣一個人,他19歲踏上仕途,為官清正,敢于屢次犯顏直諫;有這樣一個人,因看透了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yǎng)為由,辭官歸隱,屢召不赴。有人通過平日的閱讀或預習,猜出這位人物是誰了嗎?
(二)走近作者
1.學生回答問題并簡介曲作者——張養(yǎng)浩
2.教師展示幻燈片資料
教師強調:“國公”為古代五等爵位中位列第一的公爵,“文忠”為僅次于“文正”的對人臣的謚號。元朝統(tǒng)治者為何給予他如此高的評價呢?請大家看一段資料。
歸隱后的張養(yǎng)浩十年間七拒詔書,可當朝廷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召其為陜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時,他卻不顧高齡體弱,隨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星夜赴任。一路行來,目睹災民慘狀的他,感歷代興廢,寫下了許多懷古之曲。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博學碩得,為民承重之人,卻在到任后不久,勞瘁而卒。“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那今天就讓我們現(xiàn)代的關中人,懷著一份敬仰,共同學習他的一首元曲《山坡羊·潼關懷古》。
二、心存敬仰,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1.學生齊讀作品,教師指導學生在整齊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斷與連(停頓),輕和重(重讀),抑與揚(語調)。
2.指名朗讀并稍作點評
3.聽示范朗讀
(二)層次梳理
提問:贊嘆之余如何也能讓自己的朗讀水平有所提升,我想我們還是先從理解作品本身入手。大家能以表達方式為依據(jù)為這首小令分層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第一層描寫(寫景);第二層記敘加抒情;第三層議論。
三、心存敬仰,品讀佳作——研讀鑒賞
(一)一品寫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1.你能根據(jù)這幅圖談談你對“潼關”地理位置的認識嗎?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資料
2.看來潼關地勢險要,實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那么作者途徑此處,是否用文字將潼關的地理位置及險要的地勢寫出來了?你認為此句中那些詞用得好?
3.依據(jù)學生回答,重點分析“聚”和“怒”
“聚”從視覺的角度,化靜為動,寫出了裙山飛奔而來之勢和萬峰攢立之狀;“怒”字從聽覺的角度,借擬人的修辭,既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又寫出了作者吊古傷今的不平心緒。教師板書——途徑潼關,力繪壯景(雄渾、氣勢)
4.可見張養(yǎng)浩起筆就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潼關的壯景,那朗讀時自然應在雄渾的.基礎上,讀得更有氣勢一些。指名朗讀,并齊讀。
(二)二品抒情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 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形聯(lián)想到潼關的歷史作用,很自然會想到離潼關不遠的長安和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于是他大筆一揮寫下了他遙望長安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板書:遙望長安,深沉感慨
2.古人望長安心情多不快,你能從李白的詩句中找出他傷心的理由嗎?
展示幻燈片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
學生抓關鍵詞分析后教師小結:“遷客”一次讓我們隱約捕捉到了李白流放夜郎時對國運的關切,朝廷的眷戀及壯志難酬的傷感?蓮堭B(yǎng)浩作為朝廷重用的官員,他為何會在赴任途中“躊躇”“傷心”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展示幻燈片
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F(xiàn)在,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躊躕傷心呢?
作為六朝的古都,昔日的繁花、昌盛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灰飛煙滅,余下的只有斷壁殘垣的衰敗,哀鴻遍野的凄涼。這一句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讓人能想象出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而這些都是作者無線傷感的原因。
(三)三品議論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詩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傷悲,或是停留在為一代代王朝的興盛衰敗的躊躕? 我們來一起品品作者的議論句。
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悲憤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詩人的可貴之處。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原來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衰史中得出了一個結論:歷代王朝的或興或衰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與苦難。這一結論背后難言的是他對百姓疾苦的深切的同情與關懷。板書:剖析興衰,揭示真理(悲憤)
3.那朝代更迭,為何受苦的總是老百姓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的同時,勞役之苦更重。如秦興時筑長城、開馳道、造宮室,民怨沸騰。王朝之“衰”則兵禍連結,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因此說這一句發(fā)人所未發(fā),深刻而警策,精煉的文字蘊含著深切的人文關懷。
一個王朝建立、興盛時,百姓會苦;這樣一個令百姓受苦的王朝滅亡了老百姓還是受苦。你們是否知道老百姓具體會受哪些苦?
(四)四品忠魂
1.下面這兩句詩有什么不同?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
2.你如何評價張養(yǎng)浩?
學生討論并總結,教師將學生的評價寫在板書里,如剛正不阿、仗義執(zhí)言、心誠愛民、鞠躬盡瘁,并畫成一座豐碑
3.請滿懷敬意再讀詩文。
四、心懷敬仰,創(chuàng)意古詩
1.寫創(chuàng)意古詩
2.展示范例
3.學生當堂練習并朗讀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適當點評
4.教師總結本課:張養(yǎng)浩用自己的行為在我們的心中豎起了一座不倒的豐碑,最后,讓我再次飽含著滿腔敬意,讀一讀這首景中藏情,情中有景,語言洗練,詞約義豐的元散曲中的優(yōu)秀之作,去用心追憶、哀悼這樣一個偉大的靈魂!
【板書】
途徑潼關,力繪壯景(雄渾、氣勢)
遙望長安,深沉感慨(稍緩、沉重)
剖析興衰,揭示真理(悲憤)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3
【 教學過程 】
功 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義
2、知道功率的公式、單位,
3、會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并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shù)值有具體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1、從身邊生產和生活實際中,認識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別
2、通過類比把速度的知識遷移到比較做功快慢上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用功率公式解決實際問題、設計實驗估測人的功率
三、教具
體重計、秒表、刻度尺
四、學習過程
。ㄒ唬、導入課題:
師: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他上樓需1.5分鐘,有一次,他跑步只用了40秒,這兩種情況也何異同?
生:他做的功______,所用的時間,他做功快慢_______(選填是否相同)。
師:這說明了做功不但有多少的問題,還有快慢的問題,那么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呢?想一想能否與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方法作類比,
生: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一般賽跑都是用這種方法(裁判員的方法);還可用另一種方法,是相同時間比______(觀眾的方法),物理學上常采用后一種方法。
師:同樣比較做功的快慢也可依此采用兩種方法。
生:做功相同的情況下比 ,或者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
師:物理學中,則采用后一種方法來表示做功的快慢,并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
。ǘ⑿抡n學習:
一)、功率:
師:請同學們參照書本P65認識功率,
生:完成下列填空
1、定義:_ 叫功率。
2、計算公式:W=,t=
3_(符號表示___),人們它叫做___,簡稱__,符號表示___。 在工程技術中常用單位是____、_____。它們之間的進率是。
練一練:(1)單位換算:5W=___J/s。3Kw=___w, 0.5MW=____W。
師:討論:1、功率大的物體一定做功多。
2、功率大的物體一定花的時間少。
3、做功的多的物體一定功率大。
4、功率大物體一定做功快。
5、做功多的物體一定做功快。
生: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功率大表示物體做功,功率小 表示物體做功。功率不是表示做功的多少。所以功與功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理量。
生:練習
1、如前面題目,若小明的體重為500N,每層樓高為3m,則他兩次上樓所做的功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兩次做功的功率分別是_______ 和 ________。
2、兩臺起重機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們完成的功相同,則它們完成這些功所用的時間之比是;在相同時間里完成的功之比為_________。
師:閱讀課本P66第二自然段,了解一些物體的功率。
二)、估測上樓的功率:
師:上學時我們都要從底樓登上三樓,在此過程中誰的功率最大呢?下面就來研究。
生:思考
1、猜一猜:我們班上哪個同學上樓的功率大?你做出猜想時考慮了哪些因素?
2想一想:如何比較同學上樓的'功率?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案?
如果要求估測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測量哪些數(shù)據(jù)?應用什么測量工具?并設計出表格
師:實驗操作如下,請一個同學從一樓登到三樓,測出這個同學的質量m,量出樓的高度(一樓到三樓)h,記下這個同學兩次登樓所用的時間t,并把有關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
算一算:根據(jù)P算出登樓時的功率。
生:思考,如何估測跳臺階或引體向上時人的功率嗎?應如何測量呢?
(三)、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有什么體會?(請你寫下來)
。ㄋ模、作業(yè):
1、完成課本P66 1、2、3、4.
2、功率的另一種形式表示。我們可通過以下例子來分析:一輛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sW牽引力F、速率v和功率P之間有什么關系?用公式P=、W=Fs、v=推導出來,
P=_____(注:把功率公式中W和t替換掉,最終用F和V來表示功率)。從此公式來看,在功率保持一定,加大物體的速度必定會使動力(拉力)減少。在分析一些有關運動的物體(包括機器)的功率時,應用此變形式比較簡捷。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4
繼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之后,這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另一個活動探究單元,可以說,活動探究單元的編排是統(tǒng)編教材幾大亮點之一。自身有著鮮明的特點:首先,它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其次,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再次,它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的學習系統(tǒng)?梢杂眠@簡單的五句話來概括:閱讀是基礎,活動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實踐是精神,自主是本質。與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相比,它的活動相對單純,主要是學科內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活動探究單元中的“活動”與“探究”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活動和探究式教學的延伸與發(fā)展。它們與“講授”與“習得”是互為補充而非互相抵觸的關系。在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中,單元整體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課文作為單元教學“例子”的功用也就尤為凸顯。關于本單元的教學設計,我分成這樣四個部分來完成:導入激趣——活動準備——演講比賽——活動反饋。
【導入激趣】用時一課時
本單元的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學生參與的熱情怎樣,與這一課時的教學密切相關。在這一節(jié)課,我預設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了解演講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講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走上講臺演講的欲望。
。3)明確一次成功的演講需要具備的條件,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設計:
首先:通過展示一些因演講而一舉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羅斯福、周恩來等。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在公共場合下,有的人說話旁征博引,幽默風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結結巴巴,緊張不已,甚至詞不達意的情況,讓學生感受出色的演講對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們在心中認為演講只是名人們的事,與自己毫無關聯(lián)的誤解。
其次:通過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講視頻,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演講的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點撥演講的亮點之所在。避免學生只看熱鬧,而不看門道的現(xiàn)象。
再次: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老師可以進行點撥,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講,我們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鮮,我們更要看到演講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時所進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講要具備三大要素——好的演講稿、熟練的演講技巧及過硬的心理素質。并順勢導入本單元的教學。
【活動準備】用時四—五課時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繁瑣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動探究單元學習內容的核心所在,單元教學的任務一、任務二都是在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這一部分里面,我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在閱讀四篇演講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握演講詞的主要特點,并就某一個主題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演講稿。
。2)通過模擬演講,來熟練掌握演講技巧,為第三部分的演講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ㄒ唬⿲Ρ乳喿x
讓學生把這四篇演講詞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以求對演講詞的寫作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師可提示學生在這樣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句式、人稱、開頭、結尾、語言的風格、感情的抒發(fā)方式、主題等。
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演講詞的共性,如觀點鮮明、態(tài)度明確、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等,還要引導學生理解演講詞的不同點:有的側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語言幽墨,有的以情動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較時,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以領會其內涵。比如,同樣是演講,為什么在《最后一次講演》中,感情表現(xiàn)的尤為強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條理卻非常的清晰?通過這一追問,讓學生理解,演講要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聽眾”。要充分考慮聽眾的年齡、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ǘ┚珳书喿x
在教學《最后一次講演》時,我把體會這篇演講詞“情感充沛、充滿激情”的特點就作為了一項最主要的任務來完成。圍繞這一項主要任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內容和結構,可以通過條分縷析來解決,情感要靠讀,用自己的聲音向別人去傳達,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會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激情。
2、找?guī)滋幾约赫J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的特點。
學生找出的語句可能比較多,通過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富有激情的語言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
。1)大多為短句;
。2)使用雙重否定的感嘆句式;
。3)設問、反問、反復和排比修辭的綜合運用;
(4)對比手法的運用等。
3、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恰當?shù)倪\用這些手法,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試著把它有感情的讀出來。
在《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學當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我設計以下問題。
1、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出本文的提綱。
2、為了說清楚自己的觀點,說說本文舉了哪些例子?除了舉例之外,作者還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到議論文,所以老師不宜使用過多關于議論文的專業(yè)術語,所以只能用這種問題讓學生了解舉例和對比在充分論述觀點時的作用。
3、品味亮點詞語,讓學生體會在學術演講中,語言要注意準確、嚴密。
舉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這句話中,“眼光”、“勇氣”和“毅力”三個詞語位置能調換嗎?為什么?
4、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寫一段文字論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本課的一個作業(yè)。
在進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和《慶祝奧林匹克運動25周年》的教學時,通過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對演講稿的某些特點已經有所了解。所以這兩篇文章的教學主要采用一種印證式的閱讀方法,即讓學生再次體會演講詞的那些特點在這兩篇短文中是如何的體現(xiàn)的。
。ㄈ┠M演講
抽出一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任選四篇演講詞中的某一個片段,進行認真揣摩把握,最好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然后到講臺,進行模擬演講,其余同學既作為觀眾,配合模擬現(xiàn)場,又要作為評判人員,對模擬演講的學生在演講技巧方面給予評價。提示學生在模擬演講之前,要揣摩當時的情景,盡量讓自己的演講具有真實感。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在演講時,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梢越Y合課本P94有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把握各種演講技巧的恰當使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對各種演講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對學生進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某種技巧,而且又非常恰當,老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贊揚。
【演講比賽】(用時兩課時)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最終歸宿,也是整個活動探究單元學習成果的最終呈現(xiàn),凸顯了以活動為核心這一主題。這部分也是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三。在這一部分教學任務中,主要是指導學生組織并落實演講比賽,幫助學生分好組,并相應做好演講比賽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制定好評分標準,選好演講比賽的主持人,并撰寫主持詞,布置演講比賽的賽場,用手抄報或海報的形式做好演講比賽前的宣傳工作等等。在演講比賽進行的全過程中,教師也并非意味著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參與整個活動,一方面是維持演講持續(xù),另一方面細心觀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為以后開展類似的活動提前準備。
【活動反饋】
本單元的整體活動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動結束之后,我會讓學生根據(jù)本次活動的開展,根據(jù)自己在參與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寫一篇情景作文,以作為本單元的作業(yè)。還可以結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為這次演講比賽寫一篇消息、特寫或通訊等。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重點
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教學難點
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球誕生于46億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沒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樣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xiàn)呢?其實這些問題我們雖然無法通過親眼觀察或模擬實驗得到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前人的實驗或現(xiàn)有的資料來了解幾億年前的地球。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新的一章——生物的`進化。我們先來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學生閱讀教材51頁的科學方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推測?
2、推測需要哪些要求?
二、學生閱讀教材51—52頁的資料分析,討論下列問題:
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你能總結出生命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3、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4、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實驗裝置幾個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條件?
5、根據(jù)米勒實驗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
6、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三、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講解
四、學生閱讀教材53頁的內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過程。
。ㄋ模、總結反思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ㄎ澹╈柟叹毩
1、原始的地球大氣與現(xiàn)在的空氣在成分上有明顯的差別,那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氣、氨、甲烷等
B、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
C、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氣、氧氣、氮氣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礎物質是( )
A、小分子有機物 B、大分子有機物
C、小分子無機物 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
C、陸地上 D、大氣層中
4、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
A、愛因斯坦 B、米勒 C、愛迪生 D、牛頓
5、下列哪一項是原始大氣中沒有的
A、氨 B、水 C、氧氣 D、氫
6 、生命起源的過程是( )
A、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
B、有機物——無機物——原始生命
C、無機物——原始生命——有機物
D、原始生命——無機物——有機物
7、米勒的實驗證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六)作業(yè)布置
完成績優(yōu)學案55頁練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二、原始地球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9
下冊科學教學設計01-29
語文下冊《短文》教學設計02-18
八年級下冊《雷電頌》教學設計(通用5篇)05-19
八年級下冊的教學反思01-10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設計05-18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總結02-21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03-25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總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