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力圖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實踐中,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蘊,品味古文的特質(zhì)。并且使語文課堂更加原生態(tài),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揚人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兩小兒辯日》,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準備:課件搜集孔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引導:“三人行,必的我?guī)熝!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課件孔子的頭像,并簡介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請大家跟老師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同桌交流。
2、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課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頓的地方打上“/”。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復讀,并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選擇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老師隨機指導朗讀。
4、聽老師范讀。(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語速、語氣。)
5、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結合插圖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看課后注釋,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幾個人,講了他們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師板書:一兒、孔子、一兒、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nèi)交流,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ń處熛攘信e一句作示范,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線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4、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再讀課文,并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1)釋帶點的字,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a.問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湯。
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d.孰為汝多知?
。2)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問題。
a.太陽離人的遠近問題。
b.太陽在不同時候的大小問題。
c.太陽的不同時候的`冷熱問題。
。3)對這一問題,兩個小兒的看法截然想反,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畫出來。
(4)小兒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別用()和()畫出課文中相關語句。
5、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注意重點語句的朗讀指導。
6、分組齊讀3、4小節(jié)。
7、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四、研讀課文,感悟寓意。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能難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難不倒掌握了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孩子們,你們愿意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
2、學生匯報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
。▽W無止境,勇于探索,大膽質(zhì)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5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chuàng)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五交流學法,培養(yǎng)能力。
1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2課件出示:反反復復讀課文,聯(lián)系注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3小結。我們可用這樣的方法閱讀自己喜歡的文言文,這里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六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同學們,我們通過讀看找議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老師下面準備了幾分快餐,歡迎你們自行選擇。
1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一位現(xiàn)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來到遙遠的古代,巧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
2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問題的答案以及當今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狀……
3手機與太陽有關的資料,舉辦“你對太陽知多少“的探究活動。
4寫讀后感:讀《兩小兒辯日》后所想到的。
板書設計:
日初出日中
一兒:近(大)遠(。
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涼)近(熱)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薄W生能利用課后注釋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較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特點。
。场⒗斫庹n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學法引導】
讀熟課文,看注釋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師點撥,體會課文內(nèi)容,兩兒爭辯的是什么內(nèi)容,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結合資料,用科學知識回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做學問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教學教法】
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題、釋題
1、兩個辛字中間加上什么分別可構成一個怎樣的字?
。、區(qū)分“分辯”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課題,生讀課題,釋課題。
二、初讀感知
。、課前預習課文。能說一說讀古文的感覺嗎?
。、想聽老師讀讀嗎?師范讀,提出傾聽要求(課件出示原文)
。、聽懂些什么嗎?(從讀法上)
。、教師領讀,(課件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
5、學生自由練讀,選擇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師隨機點撥]全班大聲齊讀課文。
。、讀通順后,解決剛才學生讀古文時困難中難讀這一點,學生提出解決辦法老師并相機板書。
三、質(zhì)疑,指導學法
1、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會怎樣?”而通過剛才咱們那么幾遍的讀,你知道他們在辯論太陽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讀懂的?
2、讓學生區(qū)分文言文和白話文不同之處,從而總結出學習本課的`學習目標(師板書)。
。场⒆寣W生總結出完成學習目標所要采用的方法,更進一步指明如何學習文言文。
四、精讀課文,解疑全文
。、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重點讓學生理解“游”字。
2、讓學生區(qū)分兩小兒,由此引出兩小兒辯論的內(nèi)容,學習第二小節(jié)。
⑴ 從“也”字入手,指導學生朗讀。
、 學生釋意,老師隨機板書。
。、小結,讓學生明白兩小兒辯論的內(nèi)容就是太陽的遠和近。
4、合作學習三、四小節(jié):
、 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劃出兩小兒辯論太陽遠近各自的理由。
⑵ 小組間練習朗讀,采用你讀他譯,他讀你譯的方式(師生進行評價)
⑶ 重點學習“探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古今兩義,課件出示“孟”和“蓋”的圖片,并指導“孟”的書寫,理解句意后指導朗讀。
、 課件出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句話。讓學生找出兩句類同之處,(從句式上,內(nèi)容上)指導學生讀出反問,自信的語氣,并小結出兩小兒各自的理由(遠小近大,近熱遠涼)師板書讓學生達成背誦的效果。
。、學習最后一小節(jié):
、 這時候兩小孩子問孔子,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古文怎么說《兩小兒辯日》
、 解釋“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 學生試背這兩句話,并提出兩小兒說這句話時態(tài)度怎么樣?
五、研讀課文,讀后明理
1、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tài)度:
、 教師提供資料讓學生明白太陽離我們遠近的有關科學知識,并讓學生當堂概括。
、 學生提供孔子的資料,老師對孔子進行評價。
、 師生互動后課件出示孔子說過的話,讓學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實就體現(xiàn)了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學習態(tài)度。
、 讓學生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導朗讀。
。、拓展延伸,讓學生書寫感想,學習孔子實事求是和兩小兒善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學法,誦讀全文
。、同學們我們初讀古文收獲就如此之大,從這篇古文中,讓我們認識到學古文其實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復復讀課文,聯(lián)系注釋講文意,過論交流明道理”(課件出示)
。病⑸x課件內(nèi)容。
3、師小結后,全班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 近(大) 遠(。
一兒 遠(涼) 近(熱)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6-09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4-01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04-03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6-12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優(yōu)秀08-19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優(yōu)秀10-13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15篇02-25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15篇04-01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