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孩子一起修身養(yǎng)性
一個個叛逆期孩子的杯具呈現、一段段名門望族的家訓誦讀、一曲曲經典音樂的靜心聆聽和資深教師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講解,打動了在育兒路上徘徊迷茫的家長們的心。這次講座是我和孩子爸爸一齊聽的第三遍了,也是第三年再次坐下來品味。兩年來,家庭氛圍和孩子也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愿意繼續(xù)同行,與孩子共同成長。
國學智慧,滋養(yǎng)心靈。“讀《大學》善做事;讀《中庸》會做官;讀《老子》有智謀;讀《論語》善經商”。講座對國學智慧的精煉總結,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從此,我把給孩子講故事的資料由《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話》等變成了《西游記》、《水滸傳》、《神筆馬良》。講故事的方式也由我給孩子讀變成了跟孩子一齊聽。孩子喜歡上了“喜馬拉雅”上的“凱叔講故事”等節(jié)目。我們聽的資料也從故事變成了古典音樂、唐詩誦讀、戲曲沙家浜等。在這一切改變的同時,我發(fā)現孩子的審美和喜好在發(fā)生著變化,我們的家庭氛圍也在悄然改變。是的,心里充滿了完美和正能量,生活態(tài)度自然是用心的,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正向的,世界的回饋自然是完美的。用國學智慧滋養(yǎng)孩子心靈,完善孩子品行,雖然任重道遠,但我們愿意一路同行。
育兒路上,你我同行。“家校共育”也是這次講座傳遞給我的正能量。孩子進入一年級后,學校充分運用電子技術和大數據,把孩子的在校表現及時傳遞給家長,老師們也注重跟家長的溝通銜接。當我能及時得到孩子的在校表現狀況時,我的擔心和焦慮已轉化成如何配合學校和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和行為引導。此次講座讓我進一步轉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透過輔導作業(yè)、與孩子一齊讀書、玩游戲等方式用心掌握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狀況,主動配合學校和老師,努力提升孩子的短板。每次聽完講座,我都會跟孩子的父親進行溝通交流,我們的教育理念愈來愈一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能夠及時達成一致。在育兒路上,與學校、老師、家人、良好的社會氛圍同行,相信我們和孩子的未來不是夢。
身體力行,共同成長。“影響是最好的教育”,這次講座再次強調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缺少的不是愛的本能,卻是愛的智慧。從國學中汲取教育智慧,從經典中體味愛的本義,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與孩子一齊學習,共同成長。身體力行地做好父母的孩子、做好自己承擔的每個社會主角,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孝敬老人,尊重他人,回報社會。帶上我們?yōu)槿烁改笎鄣谋灸,在不斷學習的路上增長愛的智慧,與孩子一齊修身養(yǎng)性,攜手同奔中國夢。
【與孩子一起修身養(yǎng)性】相關文章:
與孩子一起成長10-06
與孩子一起成長散文11-16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10-07
孩子與我一起成長10-07
修身養(yǎng)性的名言10-07
修身養(yǎng)性的意思10-07
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09-30
和孩子一起成長散文07-11
讓孩子成群結隊一起玩10-11
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