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老子的名人名言

      時間:2024-10-16 14:15:15 名人名言 投訴 投稿

      (集合)老子的名人名言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并使用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什么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子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老子的名人名言15篇

      老子的名人名言1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3、圣人不儲蓄,因為他認為他擁有的越多,他與他人的聯系就越多。

        4、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

        5、“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老子此話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難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著粗衣,卻懷揣著美玉,有貨不能為人所識。的確,老子提出以柔克剛、無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無為而治思想僅為統(tǒng)治者暴政過后的與民休息政策的依據。

        6、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7、人生道路上,最快樂的時候就是順應天命,隨遇而安。

        8、惟道是從,因任自然,有些事不要做過頭。

        9、圣人總是善良的去拯救,所以沒有拋棄的人;總是善于節(jié)約的東西,所以沒有放棄的東西。也就是說,這是真的。

        10、“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此話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謹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榮耀的一面,但自己寧守卑辱的一面。中國人以柔克剛,太富有計謀了。

        11、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希望能幫到你、

        12、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14、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5、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以柔克剛才是取勝上道。

        16、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

        17、君子不重不強,學問不扎實。要忠誠,如果你沒有朋友,不要害怕改變。

        18、“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所以,圣人治國,要簡化人民的頭腦,填飽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氣,強壯人民的骨骼,永遠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欲望)——這種愚民的理論在孔子、莊子、韓非子、孫子那兒都能看到。

        19、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20、智者常謀慮,愚者常義憤,真正的智慧來自于沉思和冷靜。

        21、不自滿才能不斷進步,看透人生的禍福變換。

        22、“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濟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2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中國人于瑣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領,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自己的人權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2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5、“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君無為,臣民有為,所以“無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詭秘的人!。

        26、治人必先自治,治世必以德為先。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8、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

        29、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30、保持純真自然之美,堅持純真的本性。

        31、上士聽到了路,走了過去。

        32、“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33、世界以美、美、惡著稱;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

        34、無欲、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35、德生于謙卑!吨芤住罚骸爸t,德之柄也;讓,禮之主也!

        36、生平庸,不化其勢,其性定弱。”——老子老子也就一部道德經了呢

        37、無為,才能無所不為。

        3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是壞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為善,這是惡事)——老子憧憬的是人們不辯美丑、善惡的渾沌之世,這是倒退的思想。

        39、如果某樣東西混合在一起,它將首先誕生。孤獨和孤獨,獨立但不變,每周旅行并不危險,可以成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強詞的名字,強詞的名字很大。太晚了,太遠了,太遠了。

        40、言必信,行必果,惟有信,不如無。

        41、不可用文章傷害人,也不可用言語傷害人。

        42、“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第十五章)

        43、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44、我知道這句話,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4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了國人的狡猾謀略。

        46、擁有太多的欲望會讓人變得貪婪自私,遠離了人性的本真。

      老子的名人名言2

        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注的相關文章。

        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治人事天,莫若嗇。

        9、治大國,若烹小鮮。

        1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老子的名人名言3

        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

        3、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6、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道德經》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征服別人的人是強人,征服自己的人是偉人!献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2、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3、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6、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献印兜赖陆洝

        17、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18、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9、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解讀:我有三件法寶,執(zhí)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節(jié)儉,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愛所以能勇武;有了節(jié)儉,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愛戴!献

        2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4、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6、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道德經》

        27、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28、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9、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德經》

        3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2、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老子的名人名言4

        1、不要睿智,這樣人們就不會有爭議; 不貴不貴的商品,這樣人們就不會偷; 不要,這樣人們的心就不會亂來。這是對圣徒的治療,虛擬他們的心,加強他們的腹部,削弱他們的野心,加強他們的骨骼。它經常使人們無知和絕望。讓智者不敢這么做。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2、“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此話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謹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榮耀的一面,但自己寧守卑辱的一面。中國人以柔克剛,太富有計謀了。

        3、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老子也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边@是一句儒家經典的警句,厚積薄發(fā)的內涵讓人深思。

        5、如果道德不好,那就是美德; 如果道德不壞,那就是美德。尚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 西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尚仁沒有考慮過; 尚義已經考慮過了。如果你不回應儀式,你就用胳膊扔它。原因是錯誤的,然后是美德,然后是仁慈,然后是正義,然后是禮節(jié)。

        6、“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中國人于瑣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領,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自己的人權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7、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

        8、君子不重不強,學問不扎實。要忠誠,如果你沒有朋友,不要害怕改變。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0、老子說:“欲不欲,觀其所徼;為無為,事其所成!边@句話包含了深深的智慧和哲理。

        11、圣人不儲蓄,因為他認為他擁有的越多,他與他人的聯系就越多。

        1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13、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細,志氣要大,心智要圓,行動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14、吾道一以貫之,為天下貞。

        15、棋子的數量,小數點也有;如果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你就必須集中注意力。

        16、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17、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老子的名人名言5

        1、山谷之神是不朽的。它叫炫多。這扇神秘女門被稱為天地之根。如果是連續(xù)的,不要經常使用。

        2、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3、我不知道王座頂端是否有任何東西;第二,我離你很近;第二,我害怕它;第二,我在侮辱你。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4、惟道是從,因任自然,有些事不要做過頭。

        5、不要睿智,這樣人們就不會有爭議;不貴不貴的商品,這樣人們就不會偷;不要,這樣人們的心就不會亂來。這是對圣徒的治療,虛擬他們的`心,加強他們的腹部,削弱他們的野心,加強他們的骨骼。它經常使人們無知和絕望。讓智者不敢這么做。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6、是否有任何共同的出生,困難和容易完成彼此,長度和長度不同,高度越來越低,聲音是平等的,前面和后面是一樣的。恒葉。

        7、清靜無為,遠離死地,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8、擁有太多的欲望會讓人變得貪婪自私,遠離了人性的本真。

        9、世界以美國之美而聞名,邪惡已然存在。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無論相生、相難還是相易,相長還是相短,相高還是相低,相聲與相聲,相前與相后,不變也。

        10、無欲、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11、其實這話正是道家倡導的“無為兩治”的生動喻語。而無為強調的就是行事應順從天地自然之道,尊重歷史規(guī)律,不妄為,不恣意行事,不用過多的法令法條強制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

        12、智者常謀慮,愚者常義憤,真正的智慧來自于沉思和冷靜。

        13、學海無涯,人心常變,只有不斷學習和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14、如果某樣東西混合在一起,它將首先誕生。孤獨和孤獨,獨立但不變,每周旅行并不危險,可以成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強詞的名字,強詞的名字很大。太晚了,太遠了,太遠了。

      老子的名人名言6

        1、無象、無體的“恍惚”,也就是“無”。所以他又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崩献影堰@種不具有任何物質性的“道”或“無”作為世界萬物的本源,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2、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長大了才知道掙點錢真的不容易!(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入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 《顏氏家訓》

        4、學海無涯,人心常變,只有不斷學習和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5、是否有任何共同的出生,困難和容易完成彼此,長度和長度不同,高度越來越低,聲音是平等的,前面和后面是一樣的。恒葉。

        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以人間正道輔佐君主的人,不以軍隊逞強于天下。用兵會很快產生惡果;軍隊所到之處,荊棘叢生;大戰(zhàn)過后,必有荒年)–––––––中國的戰(zhàn)爭異常殘酷,完全是為了政治上的奪權,所以對經濟、環(huán)境肆意地破壞,對人民的生命財產肆意地殺掠。

        7、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應以謙遜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修正并完善自己。

        8、它不如它本身那么好最完美的東西,就好像有殘缺一樣,但事實其效果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就像是空虛一樣,因為他的效用是沒有窮盡的.。

        9、如果道德不好,那就是美德; 如果道德不壞,那就是美德。尚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 西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尚仁沒有考慮過; 尚義已經考慮過了。如果你不回應儀式,你就用胳膊扔它。原因是錯誤的,然后是美德,然后是仁慈,然后是正義,然后是禮節(jié)!独献印匪氖逭。

        10、智者常謀慮,愚者常義憤,真正的智慧來自于沉思和冷靜。

        11、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3、世界以美國之美而聞名,邪惡已然存在。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無論相生、相難還是相易,相長還是相短,相高還是相低,相聲與相聲,相前與相后,不變也。

        14、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5、其實這話正是道家倡導的“無為兩治”的生動喻語。而無為強調的就是行事應順從天地自然之道,尊重歷史規(guī)律,不妄為,不恣意行事,不用過多的法令法條強制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

        16、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細,志氣要大,心智要圓,行動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17、“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只要很好地達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來逞強。達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達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達到了目的不要驕傲,達到了目的而要認為這是迫不得已,達到了目的不要逞強。事物壯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壯則老,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張果而勿強,可現實中幾個軍閥能做到?

        18、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

        19、我不知道王座頂端是否有任何東西; 第二,我離你很近; 第二,我害怕它; 第二,我在侮辱你。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20、現其本真,守其純樸。謂不為外物所牽。

        2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献印兜赖陆洝

        22、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3、世界萬物都有兩面性,事物的好壞也要看人的視角和理解。

      老子的名人名言7

        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兜赖陆洝返诹逭

        7、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經》

        8、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1、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3、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14、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5、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17、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疃督D転榘俟韧酢

        1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9、慈善行為不應僅僅出于虛假的'外在表現,而是真心流露的行為。

        20、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蝗f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22、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献印兜赖陆洝

        23、道生于安靜。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24、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25、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26、子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變,誰生吾哉!

        27、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28、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9、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30、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31、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32、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33、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35、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36、禍莫于不知足意義:告訴人們不知足會帶來很大的禍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37、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8、為了真正擁有東西,我們必須先學會放棄,因為放下才能得到更多。

        39、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0、正常、維系家庭的正確秩序。

        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42、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3、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44、看不出來,叫易;聽不見,喚兮;戰(zhàn)斗不是,叫微。這三種方法不能互相交叉檢驗,所以它們混合在一起。

        4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兜赖陆洝

        46、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47、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48、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兵甲;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49、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癡———《道德經》

        50、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献印兜赖陆洝

        51、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52、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5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名人名言8

        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老子的名人名言9

        1、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4、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5、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之生生,動之于死地”,即由于人類自己的社會活動造成的死亡,例如在與野獸搏擊和發(fā)動戰(zhàn)爭中造成的死亡,這種非正常死亡大摡也占三分之一。為什么呢?就是人類自己否定自己大嚴重了。

        6、道勢術,以勢養(yǎng)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道德經》

        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8、果而勿驕,果而勿得已,果而勿強。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1、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x: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x。

        1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4、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5、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7、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21、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3、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諾,答應。信,守信用。一個人如果輕易地許下諾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結果往往十分困難。

        24、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25、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7、任何生物的生時就是它的死時,人也一樣,從生到死,只是一個自然的運動過程。在社會的總人口中,自然出生的大概占三分之一,自然死亡的也大概占三分之一。

        28、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9、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32、江海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像

        3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5、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36、書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揮發(fā)它那誘人的香味。

        3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9、老子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天地萬物都有本始,既其根源,要識得其根源,才能雖然萬物。如果能夠認識萬物,有能持守著萬物的根源,一生都不會有危險。

        40、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42、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

        4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4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4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6、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

      老子的名人名言10

        1、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兜赖陆洝返诹逭

        2、語出《老子·第四十五章》。最完美的東西,就好像有殘缺一樣,但事實其效果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就像是空虛一樣,因為他的效用是沒有窮盡的。

        3、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濟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道德經》第十八章

        7、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8、要善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善良和仁慈,要善良和值得信賴,要善于政治,做好事,迎接美好的時光。沒有爭議,所以什么都沒有。

        9、“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圣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準則)——無為成為絕對的準則,就不對了。人文科學新定律:現代社會既要無為(市場經濟),又要有為(實行法治)。

        1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以人間正道輔佐君主的人,不以軍隊逞強于天下。用兵會很快產生惡果;軍隊所到之處,荊棘叢生;大戰(zhàn)過后,必有荒年)–––––––中國的戰(zhàn)爭異常殘酷,完全是為了政治上的奪權,所以對經濟、環(huán)境肆意地破壞,對人民的生命財產肆意地殺掠。

        11、擁有太多的欲望會讓人變得貪婪自私,遠離了人性的本真。

        12、“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保ǖ谒氖恼拢

        1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中國人于瑣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領,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自己的人權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14、世界以美國之美而聞名,邪惡已然存在。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無論相生、相難還是相易,相長還是相短,相高還是相低,相聲與相聲,相前與相后,不變也。

        15、不要睿智,這樣人們就不會有爭議; 不貴不貴的商品,這樣人們就不會偷; 不要,這樣人們的心就不會亂來。這是對圣徒的治療,虛擬他們的心,加強他們的腹部,削弱他們的野心,加強他們的骨骼。它經常使人們無知和絕望。讓智者不敢這么做。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16、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A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7、知足者不辱,知止者不殆。

        18、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

        19、不自滿才能不斷進步,看透人生的禍福變換。

        20、世界萬物都有兩面性,事物的好壞也要看人的視角和理解。

        21、語出《老子·六十四章》。在事情結束的時候,要想最開始的時候一樣謹慎,這樣便不會失敗。

        22、企業(yè)不站起來; 跨境人士不工作; 自我見識的人不為人知; 自我挫敗的人不炫耀; 自我挫敗的人什么也不做; 自我隱藏的人并不長。勞子名言全集

        23、德生于謙卑!吨芤住罚骸爸t,德之柄也;讓,禮之主也!

        24、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

        25、生而無生,不依附,久而不殺生,謂玄德。

        26、不幸并不比不滿大;沒有罪惡比欲望更強大。所以知足總是足夠的。

        2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名言不是出自《老子》。

        28、“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不推重有賢才的人,免得人民競爭;不看重難得的'貨物,也就無人偷盜;不使人看見可以引起欲的東西,民心也就不會被攪亂)——老子消除紛爭的辦法不是制定規(guī)則,進行引導,而是消除人們的欲望,返回蒙昧時代。

        29、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30、知足者常樂,沒有欲望的人才能體驗真正的幸福。

        31、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32、現其本真,守其純樸。謂不為外物所牽。

        3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了國人的狡猾謀略。

        3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中國歷來兵權最重要,“槍桿子里出政權”,而不是“選票箱里出政權”。有了槍桿子,統(tǒng)治者則應自覺克制不濫殺,恬淡為上,因為沒有法制約束。

        3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6、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7、立身處世的三件法寶,珍愛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3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嘗起來索然無味。多少大小,還美德。畫比畫容易。天下難,必做易;世界上的大事必須做得細致入微。

      老子的名人名言11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繽紛的彩色,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使人沉溺迷惑;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厭食;馳騁打獵,使人心發(fā)狂;稀缺的財貨,使人行為不軌)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國小人希,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輕易冒險,不向遠方遷移)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而然為法則)

        6、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勢而情愿采取守勢,我不愿前進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恒的名稱。)

        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1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15、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對壘時,悲憤的一方獲勝)

        16、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7、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8、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各小國之間踮腳可望,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來)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0、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于走路,不留痕跡;善于言談,無可指謫)

        2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

        2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4、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表現出單純,執(zhí)著于樸素,減少私心,去除欲望)

        2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做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做易事開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做小事開始)

        2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后制成;最大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么聲音;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

        2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統(tǒng)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對人民的謙虛;要領導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28、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勛不沒;不自高自大,所以成為民眾之長)

        2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

        3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1、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圣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準則)

        3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生千差萬別的事物)

        34、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

        3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3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后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39、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41、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45、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4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是壞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為善,這是惡事)

        4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49、柔弱勝剛強(柔弱能戰(zhàn)勝剛強)

        5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2、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5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4、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道規(guī)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規(guī)律,輕取妄動,其結果必兇)

        5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5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5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是真懂)

      老子的名人名言12

        1、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9、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0、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的名人名言13

        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4、治大國,若烹小鮮。

        15、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16、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2、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2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5、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8、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29、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3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1、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3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3、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4、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5、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3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3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8、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39、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0、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4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42、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4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4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4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9、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0、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5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5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5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5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6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6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6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6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71、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72、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3、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74、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的名人名言14

        1、安逸和懶惰往往是讓人衰老的最大兇手。

        2、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3、世界以美國之美而聞名,邪惡已然存在。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無論相生、相難還是相易,相長還是相短,相高還是相低,相聲與相聲,相前與相后,不變也。

        4、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5、天下莫弱于水,而攻之莫強則能勝。就其本質而言。弱者勝強者,弱者勝強者,天下不知,行不行。

        6、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學海無涯,人心常變,只有不斷學習和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8、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0、不要睿智,這樣人們就不會有爭議;不貴不貴的商品,這樣人們就不會偷;不要,這樣人們的心就不會亂來。這是對圣徒的治療,虛擬他們的心,加強他們的腹部,削弱他們的野心,加強他們的骨骼。它經常使人們無知和絕望。讓智者不敢這么做。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1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2、不幸并不比不滿大;沒有罪惡比欲望更強大。所以知足總是足夠的。

        1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兜赖陆洝返诹逭

        14、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應以謙遜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修正并完善自己。

        15、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保ǖ谒氖恼拢

        17、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18、譯文: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19、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0、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1、老子為官做人的名言警句

        22、治人必先自治,治世必以德為先。

        23、惟道是從,因任自然,有些事不要做過頭。

        24、智者常謀慮,愚者常義憤,真正的智慧來自于沉思和冷靜。

        25、保持純真自然之美,堅持純真的本性。

        26、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力量本身,而是以柔克剛的.智慧。

        27、如果道德不好,那就是美德;如果道德不壞,那就是美德。尚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西德除了思考什么也沒做。尚仁沒有考慮過;尚義已經考慮過了。如果你不回應儀式,你就用胳膊扔它。原因是錯誤的,然后是美德,然后是仁慈,然后是正義,然后是禮節(jié)。

        28、這個需要辯證著來看,老子告訴我們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就是對世人對萬物最大的仁愛!

        29、學會找準自己的位置,創(chuàng)造“天時”與“地利”。

        3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1、生而無生,不依附,久而不殺生,謂玄德。

        32、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33、無欲、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34、我最大的煩惱是我的身體。

        35、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

      老子的名人名言15

        1、答:老子,是個長壽之人,到底活了多少歲,說法不一,總有一百多歲吧。老子長壽的原因主要是能夠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安其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總之,懂養(yǎng)生之道。所以,他活了一百多歲,確實是長壽之人!

        2、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3、先有《易經》,后有《道德經》。老子講和氣,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相沖和,和諧統(tǒng)一,稱為“和氣”。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道德經》

        5、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6、老子活一百六十歲是《史記》最保守的估計不過民間有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找自己去.就是因為老子活了84歲,而孔子活了73歲。所以民間的說法是84歲。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這是歷史資料的說法)。

        7、廉頗共翟公,雅抱常自寬。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畎仔稳萆類芤獾脑娋洹

        9、孫家兄弟晉龍驤,馳騁功名業(yè)帝王。

        10、老子云:“其未兆易謀。”事物在還沒有顯示出明顯征兆時,容易謀劃成功。北宋蘇轍說:“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笔虑闆]有發(fā)生時能深憂遠慮,才能當事變發(fā)生時毫不畏懼。自古以來的大人物,都是這樣的先見和大氣之人,所以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謀定才能沉靜,沉靜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11、這個世界,由乾坤共同演繹而來,也就是陽的能量和陰的能量,互相沖和,互相變化,而生萬物。

        12、“陰陽”概念最早見于《易經》(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是我國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五行”的概念最早見于《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到戰(zhàn)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

        13、而治理一個國家呢,也是一個道理!拔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4、莊子反對禮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會道德。因為莊子認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所謂的普遍道德,只不過是削足適履,壓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

        15、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1]都有提到陰陽。

        16、統(tǒng)治這個國家,使用軍事奇跡,什么都不做來得到世界。我怎么知道的?這樣:天下多忌諱,而民貧;人多使地震動;人多聰明,事怪自奇;律法固然好,但偷竊的人比比皆是。圣人說:“我什么都不做,人們卻反目成仇;我是如此安靜,而人們是公正的;我無事可做,但人民是富裕的;我沒有欲望,但人是淳樸的。

        17、而應該全面客觀的看問題

        18、其實,老子的所謂“自然”,不僅包括“大自然”,而且也包括與其類似的“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tài)。

        19、換言之,所有的理論,規(guī)矩,規(guī)律,方法,經驗,技巧,都未必完全精確,對于經驗之談,不能過于信任依賴,因為這些都是因你的主觀認知而得來,如果輕易相信,過于依賴,往往不能認清客觀事實,弄巧成拙。

        2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1、南懷瑾經典著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愿,亦將永續(xù)傳承下去。

        22、《老子》一書中說:“萬物負陰可抱陽,沖氣以為和”,指的也是陰陽二氣。

        23、老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早最具勝名的思想家?梢赃@么說,老子悟道延生的智慧,又延伸出了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老子的壽命為什么這么長?

        24、福禍相依是出自老子《道德經》名言:若兮福所依,福兮禍所至。

        25、老子曰:“夫輕諾必寡信!辈患铀妓鞯仉S口應答,輕易應允,這樣承諾是難以守信的。不輕易承諾,才能遵守承諾。

        26、寵:偏愛、褒揚。辱:指責、斥責。受到偏愛、褒揚或責罰驚慌失措。寵辱若驚,得寵或失寵就誠惶誠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恐懼不寧,像大禍臨頭一樣。

        27、《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世間萬物皆遵循陰陽之道,如:天地,日月,男女,晝夜等。

        28、作惡多端的人,上有國法,利劍高懸,下有公序良俗,是怎么也逃不掉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人生最終逃不掉的因果!

        29、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老子不主張禁欲,也不主張縱欲。他只是把那種又有禁又有縱,又不能禁又不能縱的狀況,叫做無知無欲。無知的意思不是沒有知識,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知識。無欲,不是沒有欲望,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有害的欲望。尤其現在,小孩子一學會上網就完了,他控制不了自己。人有欲望,本來不是壞事。欲望是讓人成長的動力,是讓人進步的關鍵?梢坏┤说挠麩o窮無盡,就糟糕了。

        30、立教開宗,紫氣東來三萬里;著書傳道,函關初度五千言。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光芒萬丈。

        31、老子非常善于以一種“正言若反”的方式表達其觀點。正如我們熟知的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樣,禍福相依、相互轉化。

        32、這是兩種最貼近自然,靠近靈魂的顏色。傳承至今的太極便是陰陽交融,黑白相和。黑色即陰,白色即陽。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yǎng)百骸

        33、為人處世不要依據太多主觀判斷,42、老子說,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得到別人的恩惠,贊揚,或者追捧,就會感到誠惶誠恐,無形之中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很怕自己做不到位,而令對方失望。

        34、讀書使人聰明,讀書多消化少使人瘋狂。

        35、某年,一個年輕人來曾國藩軍營造訪,曾國藩觀其言,察其行,覺得這人舉手投足之間頗具威儀,正氣凜然,談吐不俗,而且對于曾國藩的詢問,對答如流,見多識廣。

        36、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看到的也許是假象而已,如果對方是個善于偽裝之人,并且對他的底細了如指掌,有針對的投其所好,那他的那一套就不管用了,事實上,曾國藩也的確因為輕信自己的判斷而吃過大虧。

        37、《說文解字》說:“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薄瓣枺呙饕!背蛉展、明亮者為陽;背向日光、晦暗者為陰。隨著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不斷擴展,陰陽的涵義逐漸引申,如天地、上下、明暗、寒熱、動靜等。

        38、輕易得到的許諾總是缺少信用,經常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做起來一定有很多困難;

        39、我認為是心態(tài)的原因。其實受命除了一些生活方式還有基因方面這些原因之外,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心態(tài),老子從他的一些著作中就可以看出他整個人是非?吹瞄_的那種人。

        40、譯文:以無為的態(tài)度而有所作為,以不滋生事端的方式去處理事務,在平淡無味中去體味社會氛圍。以處理大事的態(tài)度來處理小事,以對待多數的態(tài)度來對待少數。用德政去化解民怨。想解決難題,得從容易的時候入手。要完成大業(yè),須從細微的點滴做起。因為天下的難事,剛產生時是容易解決的。天下的大事,剛起步時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圣人始終不貪大喜功,所以才能成就大業(yè)。那些輕易發(fā)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圣人總是把事情設想得困難些,所以最終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難事。

        41、善人所至處,鳳儀氣芝蘭。

        42、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我們要明白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每天都要學習一點,每天都有進步,才能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還有看待事物要從辯論的角度去看。

        43、這里的黑白之道,亦可以同老子、莊子影響下的處世之道相互融合。所謂知白守黑,多是指內心光明,行為潔白,卻以沉默內斂的暗狀自守,以做到和光同塵。即便身處塵埃之中,也能夠保持自身之高潔,不露鋒芒,不標新立異,不顯山露水

        44、二就是陰陽,也就是乾坤。

        45、釋義——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感受可以通過命名定義、闡述描繪等方式表達出來,但是人的表達描述,和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之間,必然存在差異。

        46、老子《道德經》:兩條處世天規(guī),暗藏大智慧,若能悟透,成就非凡。

        47、所以善報得福,你養(yǎng)我大,我養(yǎng)你老。好人有好報,愿天下有更多善報得福的人!

        48、所以說,一個人沒必要玩那么多花樣,也不用挖空心思琢磨算計,只需要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然后穩(wěn)穩(wěn)當當,踏踏實實的按規(guī)律做事,按規(guī)矩做人,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如老子道德經所言:執(zhí)大象,天下往。

        49、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yī),書法,建筑堪輿,占卜等。陰陽是"對立統(tǒng)一或矛盾關系"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陰陽五行國學之本,看似簡單,卻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50、五行學說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是古人對人類社會或自然界的歸納總結的哲學認識。凡即具有生發(fā),柔和特性者統(tǒng)屬于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tǒng)屬于火;具有長養(yǎng),發(fā)育特性者統(tǒng)屬于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tǒng)屬于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tǒng)屬于水。將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現象聯系起來,形成了聯系人體內外環(huán)境的五行結構系統(tǒng),用以說明人體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

        51、自我意識,是煩惱的根源。

        52、莊子主張無為避世的思想:順應天道,以“有為”入世,以“無為”修心,方有身處紅塵的清靜。

      【老子的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老子的名人名言06-25

      老子名人名言11-22

      關于老子的名人名言03-19

      老子名人名言(合集)06-25

      (合集)老子的名人名言06-28

      老子的名人名言15篇【優(yōu)】07-02

      (薦)老子的名人名言15篇06-28

      老子的經典名言02-23

      老子的名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