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易經的名言

      時間:2023-02-23 13:12:20 名人名言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易經的名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傳的結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易經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的名言

      易經的名言1

        1、鶯聲誘引來花下,草色句留坐水邊!拙右住洞航

        2、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覺惜重陽!拙右住毒湃昭缂,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3、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拙右住独颂陨场そ鑶柦迸c海水》

        4、山川函谷路,塵土游子顏。蕭條去國意,秋風生故關!拙右住冻鲫P路》

        5、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拙右

        6、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拙右住缎仑S折臂翁-戒邊功也》

        7、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拙右住毒滓y瓶》

        8、老來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9、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拙右住队^游魚》

        10、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拙右住对缍

        11、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題湖上》

        12、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白居易《村夜》

        1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拙右

        14、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拙右

        15、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白居易

        16、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17、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18、倚石攀蘿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紗巾。他時畫出廬山障,便是香爐峰上人。

        19、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

        20、少年怪我問如何,何事朝朝醉復歌?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

        21、綠野堂前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22、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xiāng)俱老矣,東望共依然。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2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拙右住渡饺宀栌袘选

        24、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白居易

        25、暮江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6、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拙右住堕L恨歌》

        27、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行》

        28、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癡;十年結果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

        29、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

        30、夜深知霄重,時聞折竹聲。

        31、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癡;十年結果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唐白居易

        32、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白居易

        33、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拙右

        34、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拙右

        35、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拙右

        36、忽憶古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涼州!拙右

        37、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拙右

        38、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39、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zhàn)水風涼!拙右

        40、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

        41、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拙右

        42、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白居易

        43、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拙右

        44、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白居易

        45、蜀桐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入耳澹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白居易

        46、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拙右

        47、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拙右

        48、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拙右

        49、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拙右

        50、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易經的名言2

        一、關于認識論的句子

        1. 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后之相隨,恒也。

        【譯文】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

        后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兇。

        【譯文】不認識事物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盲目亂干、胡作非為,就會出現(xiàn)兇險。

        3.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因為大道廢棄了,才提倡(有了)“仁義”。聰明智慧(逐權奪利、投機取巧的心機)出現(xiàn)了,

        有了狡詐和虛偽。家庭六親之間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國家昏亂了,才出現(xiàn)貞節(jié)、忠誠之臣。

        4.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譯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5.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譯文】狂風刮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譯文】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躍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輕舉就會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為就會失去主控的權能。

        8. 物壯則老。

        【譯文】事物強壯了就趨于老化。

        9.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10.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譯文】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

        11. 固至譽無譽。

        【譯文】最高的榮譽無須贊美稱譽。

        12.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譯文】天下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看得見的有形質產生于看不見的無形質。

        13.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譯文】萬物背陰而向陽,并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交沖下而成新的和諧體。

        14.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于最堅硬的東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空虛,但它的作用不會窮盡。

        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枉屈,最靈巧的東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不停地動作可以戰(zhàn)勝寒冷,安靜能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tǒng)治天下。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譯文】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里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

        呢?它們并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yōu)樾暗,善忽然轉變?yōu)閻旱摹?/p>

        1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xiàn)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fā)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xiàn)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于沒有困難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譯文】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9.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譯文】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

        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20. 禍莫大于輕敵。

        【譯文】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是,不斗爭而善于取勝;不言語而善于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于安排籌

        劃。自然的范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譯文】所以堅強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長的一類。

        23.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是減少有余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供奉給

        有余的人。那么,誰能夠減少有余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關于人生觀的句子

        1. 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勞不會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無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上好的行為典范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

        4.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為正因為不爭,所以沒有過時。

        5.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功成身退,是最應該奉行的行為準則。

        6.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譯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維生事務,不耽樂于感官的享樂。

        7.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譯文】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寵辱這樣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樣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正因為他不自滿,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譯文】保持純樸的本性,減少私心雜欲。

        10.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為他不執(zhí)著于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把他作為對立面而與他爭。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譯文】所以,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師范;不善人,又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

        12. 知其雄,守其雌。

        【譯文】雖深知什么是雄強,卻安守于雌柔取態(tài)而處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譯文】了解別人叫做明智,能認識自己才是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叫做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才是強者。知道滿

        足就是富有,堅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之。

        【譯文】上士聽了傳道言談,勤勉行證;中士聽了傳道言談,似有所動,但終無所得;下士聽了傳道言談,

        大加嘲笑。

        15.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譯文】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于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16.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17.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譯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閉起欲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欲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

        雜的事,終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譯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動搖,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會喪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譯文】道德涵養(yǎng)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譯文】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只有總想表現(xiàn)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談,而這種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譯文】我有三件法寶執(zhí)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譯文】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

        面沖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譯文】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沒有

        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2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譯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

        25.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執(zhí)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

        26.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自然規(guī)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2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

        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

        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guī)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圣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三、關于政治主張的句子

        1. 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以“無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沒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譯文】天地無所謂仁愛之心,把萬物都當作"芻狗"來看待;圣人也不執(zhí)求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作"芻狗

        "來看待。

        3.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敗的越快,不如持守虛靜。

        4. 悠兮,其貴言。

        【譯文】最好的統(tǒng)治者是悠閑的,他很少發(fā)號施令。

        5. 希言自然。

        【譯文】少發(fā)圣言號令擾民,就可以任運自然。

        6.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

        【譯文】因此圣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妄執(zhí),所以不會被拋棄。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譯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險。

        8.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譯文】想要收束它,必須暫且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想要廢黜它,必須暫且興舉它;

        想要執(zhí)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9. 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文】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那樣,不要經常翻弄。

        10. 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譯文】大國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樣,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在這里。

        11.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譯文】因此,圣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們的后面。

        12.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13.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譯文】當人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時,那么,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譯文】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么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易經的名言3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象》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象》

        3、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乾·彖》

        4、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乾·文言》

        5、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独ぁの难浴

        6、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賁·象》

        7、天地感而萬物生,圣人感而天下知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断獭ぁ

        8、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兑妗は蟆

        9、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陡铩ゅ琛

        10、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信息,而況于人乎?《豐·彖》

        1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都葷は蟆

        12、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断缔o上》

        13、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系辭上》 14、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大盛,生生之謂易。《系辭上》

        14、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大盛,生生之謂易。《系辭上》

        1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而應之,況其邇者乎。出其不善,千里之外而為之,況其邇者乎!断缔o上》

        16.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如臭如蘭。《系辭上》

        17.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化而載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謂之事業(yè)《系辭上》

        18.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系辭下》

        19.天地(繞絲)因(繞絲)溫,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系辭下》

        20.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于滅身!断缔o下》

        2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断缔o下》

        22.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断缔o下》

        23.天地設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墩f卦》

        24.和順于道理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

        25.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說卦》

        26.一些八卦不會讀的讀音:屯卦、小畜卦、否(pi)卦、噬嗑(shi he)、賁卦、,巽卦、彖卦(tuan)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

        “漸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震卦)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謀始”(坎卦)

        “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離卦)

        “步澤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兌卦)

        “艮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艮卦)

      易經的名言4

        1、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2、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4、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6、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7、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8、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9、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10、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11、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1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1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14、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15、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6、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17、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18、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

        19、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20、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21、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22、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23、當位以節(jié),中正以通。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24、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25、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26、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8、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

        30、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31、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33、君子以懲忿窒欲?蓳p之善,莫善忿欲也。

        3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3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36、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37、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38、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39、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40、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

        41、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42、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4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44、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45、閑有家,悔亡。

        46、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47、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48、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49、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50、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51、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52、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53、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54、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55、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56、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57、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

        5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59、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60、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6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62、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

        63、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64、飲酒濡首,亦不知節(jié)矣。

        65、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66、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67、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68、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69、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70、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飲食。

        71、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72、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73、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7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75、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76、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77、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78、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79、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80、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8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82、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83、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84、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干事。

        85、庸言之行,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86、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87、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88、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89、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90、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91、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92、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93、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94、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

        95、勞謙,君子有終。

        96、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97、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98、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99、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100、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經的名言5

        1.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司馬遷《史記》

        3.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4.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5.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陰陽。

        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

        7.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8.物無妄然,必有其理。

        9.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10.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1.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

        12.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13.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撜Z

        15.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6.易經中的人生格言

        17.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18.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19.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20.《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1.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22.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3.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2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25.幾事不密則害成。

        2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7.君子以致命遂志。

        28.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易經的名言6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2、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3、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4、慎選立足點,是做任何事情開始的第一個原則。

        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6、陰就是陽,陽就是陰,陰可以變陽,陽可以變陰。

        7、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8、《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9、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0、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3、窮則變,變則通

        14、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16、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17、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18、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9、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20、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1、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22、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23、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24、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25、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26、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27、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28、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2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30、算命是說你算算看,我聽聽看,如果對我有利的,我就盡量去達成;如果對我無利的`,那我盡量去避免。這才是《易經》告訴我們的趨吉避兇的道理。

        31、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32、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33、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34、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5、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36、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37、老師要嚴厲,但是同時要有親和力。

        38、謙謙君子,用涉大川。

        39、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40、任何事情的產生,都是又難又險。必須要聚集力量,謹慎行事,同時方向要正確,方式要合理,再加上方法要正當。

        41、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42、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3、人與人的關系,要出乎自然,要出乎內心的真誠。你現(xiàn)在看到誰都笑,那誰看到你都怕了。

        44、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45、男人的貞操,兩個字講完了——責任;女性的貞操,就是忠貞不二。

        46、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47、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48、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49、君子以懿文德。

        50、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51、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52、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53、學習要靠自己,父母、老師只能適度啟發(fā)興趣。

        54、亢龍,有悔

        55、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56、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57、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58、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60、優(yōu)點就是缺點,缺點就是優(yōu)點。

        61、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62、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63、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6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65、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之,成之者性之。

        66、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67、我們每一個人,要各盡所能,而又各取所需。

        68、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開,剩下一個,都不算家庭。

        69、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70、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71、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72、人生經過更多的磨煉,你才會成熟。

        73、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易經的名言7

        1、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人之所助者,信也。

        3、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5、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6、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7、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8、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9、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0、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11、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2、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13、《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14、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15、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16、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17、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9、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0、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

        21、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22、一陰一陽之謂道。

        23、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24、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25、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6、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27、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28、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29、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30、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32、謙謙君子,用涉大川。

        33、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34、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5、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36、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易經的名言8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第 9 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 14 章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 36 章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 39 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 44 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 63 章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 64 章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68 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第 78 章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易經的名言9

        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2、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3、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4、《君子以立不易方!纷g文如下:

        5、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6、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7、立者,止于一而不移也。方者,至正之理也。

        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9、大怒易失禮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會訴諸肢體動作,遑論禮節(jié)?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源頭解決:制怒!

        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盾髯印駥W》

        11、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易經想,不妄求

        12、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13、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14、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15、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16、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17、(恒彖)

        18、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一《荀子·勸學》

        19、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20、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21、人之所助者,信也。

        2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一-《荀子·勸學》

        23、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24、大喜易失言言多必失,特別是在高興的時候,其實那時的心態(tài)是善而良性的,因為希望傾訴,所以不吐不快;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廣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奮,話仍要沉穩(wěn)。因為,說出去的話,再也不能收回。

        25、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26、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7、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象》

        28、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29、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30、3.大驚易失態(tài)如同曹劉論天下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很難。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tài)?我的理解就是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31、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xiàn)出來!盾髯印駥W》

        32、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3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34、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35、若是孔子說的`應該是:立天之道曰陰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

        36、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37、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8、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39、若是說易經中本來的句子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40、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乾·彖》

        4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象》

        42、《君子以立不易方!烦鲎裕骸兑捉洝访悦

        43、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44、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4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46、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4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而不息

        48、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49、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乾·文言》

        50、君子立身處世,不論遭遇任何事變,都絕對不會改變操守。

        5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盾髯印駥W》

        52、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53、大哀易失顏這里的顏,我想不光是指顏容、儀態(tài),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tài)。

        54、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55、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56、君子以至世之理以治事,守一而堅定不移,是以有恒。即處危難震撼之際,亦不有所移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這種持恒一之節(jié)操而不變的最佳闡釋。

        57、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易經的名言10

        一、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在高興的時候,其實那時的心態(tài)是善而良性的,因為希望傾訴,所以不吐不快;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廣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奮,話仍要沉穩(wěn)。因為,說出去的話,再也不能收回。

        二、大怒易失禮:

        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會訴諸肢體動作,遑論禮節(jié)?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源頭解決:制怒!

        三、大驚易失態(tài):

        如同曹劉論天下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很難。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tài)?我的理解就是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四、大哀易失顏:

        這里的顏,我想不光是指顏容、儀態(tài),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tài)。也就是說,面對種種哀傷甚至哀痛,在宣泄過心底的苦與慟之后,需要節(jié)制,需要順變,需要向前,別讓頹廢從此左右自己。

        五、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在高興的時候,往往覺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悅目的,而就在此時,分辨的功能往往會被削弱,思考的邏輯往往會被淡化。于是,失察也就乘虛而入了。

        六、大懼易失節(jié):

        恐懼或誘惑(誘惑與恐懼往往是一體的)之下,意志不堅的人會失去原則與底線。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直面,真正的勇士會堅定、堅持。

        七、大思易失愛:

        想法不要瞻前顧后,思慮不要過于繁復,全心付出,愛就愛了。

        八、大醉易失德:

        所謂大醉易失德,無非反映在言語與行為,大醉之時,其言往往會多妄語、綺語,其行往往會多出格、差池。自己覺得是一時之為甚至完全不記得,但不排除別人會暗記于心,并以此來做出判斷。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傷身,更易失德。但有種情況我覺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后知己的真心,因為那只限于對話的雙方,對他人是無害的'。

        九、大話易失信:

        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

        十、大欲易失命:

        這跟老話講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點近似,為什么失命?因為把“欲”視為了生命的根本與全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坝睆膩硎乔蠖坏玫模挥锌可菩诺陌l(fā)心與不問收獲的耕耘。

      易經的名言11

        1、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支配言行,言行決定命運。

        2、男孩子長大了,就想離開家,女孩子長大了,就想建個家。

        3、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論談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愚癡

        4、在不知足的人那里,幸福也會變成痛苦。

        5、步入社會,第一件事就要學會吃虧。

        6、忍是成功之母,怒是失敗之源。

        7、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8、有人群的地方,要看住自己的嘴,自己獨處的時候,要看住自己的心。

        9、善良的人,就不曉得怨恨人,:沒有私心的人,也不懂得發(fā)脾氣。

        10、不應該占的便宜而硬要去占,這是虧本:能占的便宜而不去占,這是存款。

        11、善念是人們一切安樂的因緣。

        12、要懂得收心,不要讓心隨著外境跑,否則不但累,而且也很危險。

        13、因為你不是金錢,所以你就沒有必要去討好每個人的喜歡。

        14、知錯改錯。就是自己在救自己。

        15、痛苦和不幸在等待著那些失去了良心而不知道著急的人。

        16、不要輕易的給人下定結論,因為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

        17、我們常常會原諒那些使我們討厭的人,卻不能原諒那些討厭我們的人。

        18、女人的嫉妒大多與容貌、衣著和財產有關:男人的嫉妒大多與才能有關、力量和職位有關。

        19、固執(zhí)就是愚蠢,愚蠢會敗壞一切事情。

        20、人最喜歡 相信的,是自己,最容易欺騙的,也是自己。

        21、你能舍棄一切,你就是一切的主人,你不能舍棄一切,那么你就是一切的奴隸。

        22、隨順自己的煩惱,就是任由命運對自己的宰割。

        23、自我折磨比任何外來的傷害都要痛苦,因為它一分一秒也不肯停歇。

        24、幫助了別人還有求回報的'念頭,那就如同實景交易,毫無美德可言。

        25、夫妻之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永遠是兩敗俱傷。

        27、心無所貪,何必奉承,心無邪念,何必恐懼。

        28、貪欲就像洪水猛獸,會使你原本聰明的頭腦變得昏庸,原本善良的心腸變得兇殘,原本患難與共的朋友變成敵人,甚至兄弟反目,父子為仇,最后會把你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壞掉。

        29、有些人屢屢上當受騙,不是他不知道那是陷阱,而是應為他忍受不了那占便宜的驅使和誘惑。

        30、欺凌弱者,是件很丟人的事。

        31、痛苦產生于執(zhí)著,執(zhí)著產長生于不平等,不平等產生于分別。所以,人只要還有是非好壞高下的分別心,痛苦就不會停止。

        32、遇事能忍,便是占了個大便宜。

        33、惡念不生,禍殃自然就會遠離。

        34、吹捧也能殺人,而且還能讓死者至死不覺。

        35、逝去的愛情都是假的,所以應該歌唱,而不是哭泣。

        36、當你心中升起煩惱的時候,首先受到傷害的是你自己。

        37、當你嫉妒甚或仇視別人的時候,你已經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對方了。

        38、能夠認識自己的缺點,叫做覺悟,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叫做智慧。

      易經的名言12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2、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3、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6、君子以遏揚善,順天休命。

        7、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9、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11、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2、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13、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14、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16、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19、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20、慢藏誨盜,治容誨淫。

        21、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24、《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27、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28、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29、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謀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跡,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

        35、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7、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38、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39、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40、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41、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44、能經眾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47、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48、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51、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52、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53、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55、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易經的名言13

        1、不索取,不給予,不夢想,不要求,與人方便,隨波逐流。

        2、用一個聲音,用一個精神。

        3、不要索取,不要要求,不要夢想,不要要求。

        4、也只有紳士才能超越世界。

        5、天底下經濟又亮,地道又上。天道利得虛心,道法盈流虛心,鬼神害利得虛心,人性惡利得善虛心。謙和,尊重而不輕浮,謙和而不過分,終成君子。

        6、壞人小好沒有好,富也為無害和傅小邪惡,邪惡的`積累和不能隱藏,犯罪是大而不能解決。

        7、天地之感,萬物化生;圣人感動人心,世界和平。

        8、君子長,小人不見。小人長,君子路消。

        9、謙和的紳士,擁有一條大河。

        10、兩個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詞聞起來像藍色。

        11、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運物。

        12、君子學聚,問爭,寬生,仁行。

        13、貧窮能帶來改變,改變能帶來改變,而普遍能帶來長久。

        14、鳴鶴在樹蔭下,兒子和我,我有一個好覺,我和你很多!

        15、沒有水,就沒有睡眠。紳士死而繼承王位。

        16、山是灰黃色和咸的。君子言而有信,行而有信。

        17、君子法天強,操作象象,自強不息,成為道德的實踐者,永不停止!

      【易經的名言】相關文章:

      《易經》讀書筆記04-19

      愛的來之不易經典美文04-07

      相愛沒那么容易經典美文04-07

      易經中最勵志的句子(精選115句)04-09

      生活不容易經典句子(精選270句)07-20

      《易經雜說》讀后感09-13

      易經讀書心得體會04-05

      愛情名言名言(精選80條)05-07

      經典的名言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