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大班教案《一分鐘》

      時間:2022-10-07 17:17:28 教案 投訴 投稿

      大班教案《一分鐘》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一分鐘》,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一分鐘》

      大班教案《一分鐘》1

        活動目標

        1、體驗1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知道1分鐘的長短,抓緊時間。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珍惜時間抓緊時間。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繩子,穿珠,筆,卡片。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出1分鐘的重要性。

        2、體驗1分鐘的長短。

       。1)我們平時怎樣計算時間呀?

        (2)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3)各種方式體會1分鐘的長短。唱歌、靜坐、做游戲。分別請小朋友談一談哪個一分鐘長那個一分鐘短。

       。4)穿珠子感受1分鐘。

        先自由穿一遍幾下多少,在抓緊時間穿一次記下多少。為什么數量不一樣?討論一下。

        3、總結一下抓緊時間就會做更多的事。

        4、回家后讓父母幫忙記算時間做各種不同的1分鐘游戲體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

        整體來看孩子們比較喜歡參加這一教學活動,也能從中知道了1分鐘的.重要性,學會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墒菑闹幸灿幸欢ǖ膯栴},在以各種方式體驗1分鐘的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游戲要求幼兒保持一個動作1分鐘不動,有個別體力不好的小朋友沒站穩(wěn)碰到其他的小朋友了,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近了這是老師沒有要求到位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

      大班教案《一分鐘》2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一分鐘的感知和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2、懂得做各項事情都要抓緊時間,知道時間的不可逆轉性。

        3、能圍繞問題和操作結果分析原因,大膽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收集了“一分鐘能做什么事情”的'資料、完成了規(guī)定的事情并記錄了時間。(刷牙、洗臉、脫衣共花時間)

        2、操作材料:筷子、塑料珠子;回行針;彩釘板;穿珠、線;插花片

        3、時鐘一個、記錄用大白紙、彩筆、鼓

        活動流程:

        一、感知一分鐘的長短。

        1、現在是幾點鐘?(教師當場記在黑板上)

        2、時鐘上哪根針走一圈是一分鐘呢?(對,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3、感知一分鐘游戲:

        a、請幼兒看著一分鐘過去;(第一聲鼓敲響時,看著秒針移動,直到第二聲鼓敲響時就不看了,體會一分鐘有多長)

        b、請幼兒閉上眼睛靜靜等候一分鐘過去。(第一聲鼓敲響時閉上眼睛,直到第二聲鼓敲響時睜開眼睛,在體會一分鐘有多長。)

        4、玩了兩個小游戲后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5、教師小結: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一分鐘很長,有的說一分鐘很短。是的,老是覺得當我們看著一分鐘過去,一分鐘是很短的,但是當我們靜靜地等上一分鐘,一分鐘還是有點長的。

        二、集中討論交流收集的資料:一分鐘可以干什么呢?

        1、幼兒個別或互相交流自己的資料

        2、老師與大家分享準備的資料

      大班教案《一分鐘》3

        游戲輔導意向:引導幼兒嘗試在游戲中樹立適宜的抱負水平,體驗游戲的快樂以及有可能帶來的挫折感。游戲準備:跳繩若干,筆、記錄紙若干,馬表一只

        游戲規(guī)則與玩法

        1、 幼兒預計自己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夠跳多少次繩,記錄單上進行記錄。

        2、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一分鐘內進行跳繩的練習,要求幼兒自己邊練習邊計數。

        3、 引導幼兒討論,現在你對自己能夠完成的次數是否有不一樣的.估計?如果是則再次進行記錄。

        4、 幼兒在一分鐘內再次進行跳繩活動,自己計數。

        行為觀察

        1、游戲過程中是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估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能夠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付出努力嗎?

        3、當能力表現的事實超出預計值的情緒狀況,反之,當能力表現的事實低于預計值,又作何反應。

        澄清討論

        1、 你覺得自己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夠跳多少次繩?為什么?

        2、 經過練習,你覺得自己的估計需要調整嗎?為什么?

        3、 你最后得到的結果和估計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4、 對這樣的比較,你有什么感覺?

        外顯行為

        評價要點

        1、樂于參與游戲,認真、投入。

        2、能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作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3、能夠為了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而付出努力。

        4、關注自己的能力事實,體驗到游戲的快樂以及有可能帶來的挫折感。

      大班教案《一分鐘》4

        活動目標:

        1、感受、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知道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

        2、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對一分鐘有多長的感受和想法。

        3、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做準備。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時鐘。

        2、時鐘一面,幼兒操作材料(花生、紙和筆、跳繩、皮球等),畫好標記的記錄紙。

        3、小紅花貼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1、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

        2、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師幼一起擺出一個造型定格,觀看時鐘走一分鐘,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4、請幼兒說說自己覺得一分鐘長還是短,自己一分鐘可以做些什么。

        5、師幼共同觀看圖片,并討論一分鐘人們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教師發(fā)出口令,大家一起動手操作,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

        3、幼兒操作,并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4、幼兒分組把記錄紙展示到黑板上交流匯總,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的結果并討論:同樣花了一分鐘做相同的事情,為什么每個人的結果不一樣?

        5、教師引導幼兒得出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動作快的小朋友花的'時間短,動作慢的小朋友花的時間長。

        三、珍惜每一分鐘時間

        1、組織幼兒進行整理被褥實踐活動,評一評誰最會珍惜每一分鐘,頒發(fā)珍惜時間獎。

        2、教師總結:我們馬上要上一年級了,希望大家能夠抓緊每一分鐘,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60秒的關系,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大班教案《一分鐘》5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參加體驗活動,讓幼兒感知時間。

        2、通過不同方式感受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明白時間長短與自身努力有關。

        3、知道要珍惜時間,把握好每一分鐘。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幻燈片、鉛筆,本。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認識時鐘,知道一分鐘有60秒。

        一匹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猜謎: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你知道是什么嗎?

        出示時鐘,認識時針、分針、秒針,有誰知道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呢?(說完鐘表秒針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下吧。知道一分鐘有60秒。

        總結:60秒就是一分鐘,一分鐘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游戲《木頭人》:靜靜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動了就是小淘氣。)當老師說到動了就是小淘氣時,只許做身體坐直的動作。而且,要停一分鐘。幼兒做游戲一遍。

        教師提問:停一分鐘有什么感覺?現在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怎么又覺得長了呢?

        提問:誰來說說這一分鐘你有什么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呢?

        (2)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

        我們一起來玩?zhèn)一分鐘說古詩的游戲,你覺得這一分鐘時間長還是短?

        為什么同樣是一分鐘,感覺卻不一樣呢?

       。3)總結:同樣是一分鐘,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會覺得一分鐘很長,有的時候又會覺的一分鐘很短。

        現在請小朋友看一分鐘的動畫片,說說你覺得一分鐘時間長還是短!闭堄變赫f說感受。

        小結:“原來我們在等待或者痛苦時就會覺時間很長,而很高興地時間就會覺得時間很短!

        三、挑戰(zhàn)一分鐘

        1、“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猜猜這些活動在一分鐘內能不能挑戰(zhàn)成功?”播放視頻。

        2、“很厲害,對不對,你覺得,她為什么會挑戰(zhàn)成功?”做事要專心。

        3、幼兒猜測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1)幼兒自由猜測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在一分鐘分別能跑多少米、寫多少個字?(上網上查了些資料,一分鐘跑400米,寫70個字。

        4、分組活動:挑戰(zhàn)一分鐘。

        師:剛才小朋友看到圖片上的人物他們利用一分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師也請小朋友來挑戰(zhàn)一分鐘,看看我們能和一分鐘挑戰(zhàn)?

        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鐘內數多少個數,多的獲勝。

        看誰能在一分鐘內寫數字最多,多的獲勝。

        看看一分鐘能拍多少下手,多的獲勝。

        5、檢查幼兒情況并總結。

       。1)幼兒體驗結果,選出獲勝者。

       。2)小結:一分鐘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短,只要抓緊時間,我們一分鐘可以做的更多;原來一分鐘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長,一分鐘是很短暫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可以完成許多事情,我們要珍惜時間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我們要怎樣珍惜時間呢?”

        做事要專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時間。時間寶貴,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不要浪費它。精彩的度過每一分鐘,每一天。

        6、結束活動,體驗一分鐘能走多遠的路。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以幼兒感興趣的.競賽活動貫穿于整節(jié)課,讓幼兒充分感受一分鐘;顒拥臏蕚浞譃橹R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師能充分為幼兒準備感興趣及富有挑戰(zhàn)性的操作材料。幼兒的知識準備,開展活動前幼兒已認識時鐘,并懂得一分鐘時間的概念。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情景及圖片,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重要。但是在游戲活動中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去說,由于教師組織活動比較緊張,所以導致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過多、語速較快,活動時間沒有很好的支配。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成長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結合新綱要,學會如何有機地總結、提升幼兒的探索發(fā)現,同時我也要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征、知識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小百科:分鐘,表示時間長度的詞語。

      大班教案《一分鐘》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覺?會是什么呢?(時鐘)

        2、時鐘有什么用呢?(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它和我們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3、鐘面上有什么(12個數字,三跟針,時針,分針和秒針),那你覺得一分鐘會有多長呢?那我們一起看一下,心里默數秒針一共響了幾個滴答?好,仔細聽,預備,開始。

        4、你來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秒針走了一圈)一共響了幾個滴答?(60個)

        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響了60個滴答表示60妙,也就是一分鐘。

        二、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提問:在一分鐘內我們可以完成什么事情呢?

        2、游戲:今天我們小朋友也來親自體驗一分鐘長短,我們先來做幾個定格游戲好嗎?

       。1)木頭人游戲。剛才的一分鐘你看到同伴怎么啦,學習同伴的樣子。那心里怎樣想的?你覺得這一分鐘是長還是短?你在什么時候也感覺時間特別長的?

       。2)金雞獨立。(教師示范)當時鐘開始走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動作,時鐘停我們的動作也停。準備好了嗎?

        3、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感覺一分鐘長還是短呢?(長)原來我們在等待在堅持或者痛苦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分鐘很漫長。

        三、在操作中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搓團圓、串珠、夾珠子、拍皮球、套圈)

        2、教師介紹操作規(guī)則:時鐘開始走我們才可以開始活動,時鐘停,停止活動。然后把你活動的結果記錄到表格里。比如說你拍10個球就用數字10記錄下來?纯创蠹乙环昼娎锬芨尚┦裁矗

        3、提問:你一分鐘做了些什么?邊提問邊結合記錄表講述。

        4、提問: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5、教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四、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介紹一下名人一分鐘內可以做的事情。

        跑步。明明經常練習跑步,一分鐘可以跑200多米呢,他在運動會上還得了冠軍呢?

        穿衣服。紅紅小手可能干了,起床只要一分鐘就能穿好衣服,冬天還不容易著涼。

        口算。方方一分鐘能做20多道算術題,做得又快又準確,是班級里的口算大王,大家都夸他真聰明。

        2、討論:只要我們珍惜時間,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們怎樣來珍惜時間呢?

        3、小結:做事專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時間的好方法。其實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浪費,讓自己學習好、生活好,精彩度過每一分、每一天。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于時間的兒歌,想不想聽。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節(jié)約時間。

      大班教案《一分鐘》7

        給別人快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一分鐘就能做到。也許你會不屑一顧:“一分鐘?能做什么?”不要小看一分鐘,生活就是由無數個一分鐘組成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發(fā)生在一瞬間,一分鐘能做很多事。一句祝福,一個微笑,一聲贊美……一分鐘真的具有讓別人快樂起來的魔力。只要你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擁有“有魔法的一分鐘”的魔法師,包括我們的孩子。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魔力”,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2.嘗試在一分鐘里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秒針的大鐘,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門衛(wèi)爺爺不快樂(打開多媒體課件,畫面出現不快樂的門衛(wèi)爺爺。)

        師:門衛(wèi)爺爺怎么了?

        幼:不開心,很難過……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爺爺在嘆氣;爺爺的眉頭擰在一起;爺爺的頭發(fā)亂七八糟,看來心情很壞……

        二、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是多久。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可是,一分鐘后門衛(wèi)爺爺露出了笑臉。奇怪,這一分鐘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使門衛(wèi)爺爺變得快樂了呢?

        幼:爺爺到超市買了很多吃的.東西;有小鳥為他唱歌……

        師:一分鐘是多久呢?

        幼:一會兒。

        幼:媽媽說秒針走一圈,挺長的吧。

        2.體驗一分鐘。

       、俚谝淮误w驗。孩子看大鐘體驗一分鐘。

        ②第二次體驗。孩子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如,有的孩子走了三十步;有的孩子唱了一首英文歌,等等。)

       、坌〗Y:一分鐘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3.有魔法的一分鐘。

        ①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為:然然邊給門衛(wèi)爺爺敲背邊為他唱歌,門衛(wèi)爺爺快樂地笑了。

        ②一分鐘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這些事能讓爺爺快樂起來?

       、坌〗Y:一分鐘能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小事!這太神奇了,簡直是有魔法的一分鐘!真的那么神奇嗎?請大家試一試。

        三、送你“有魔法的一分鐘”

        1.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么事讓別人快樂?

        2.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里快樂起來。

        活動后記:

        “有魔法的一分鐘”的確具有神奇的魔力!沒有想到,我竟成了“快樂”的第一受益者。不時有孩子從我身邊走過:“李老師,你真漂亮!”“李老師,你真辛苦,需要我的幫助嗎?”“李老師,這是我的愛心卡片,我把它送給你,因為你也有一顆愛心!”……整個上午,所有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大家很默契,每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就會產生這樣的對話:“你快樂嗎?”“快樂!”“我也很快樂!”我想起一句話,“快樂是一種香水,灑給別人,自己手上也會留下余香!”接著,快樂開始走向家庭。不時聽到家長激動的反映――“早餐時,孩子為我剝了一個雞蛋。”“昨晚,孩子又為我敲背,又為我揉肩,還問我快樂嗎!”“我家孩子總在說‘快樂’,我倒真被他說快樂了!”這就是“有魔法的一分鐘”!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分鐘!由此,我想到一分鐘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魔力,它能減輕焦慮和壓力,讓孩子的內心平和寧靜,使孩子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快樂、健康的生活觀。例如:

        一分鐘教師:每天可讓不同的孩子做一分鐘教師,也許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閃光點!一分鐘認字:每天只要花一分鐘認字,日積月累的效果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功力!

        一分鐘床頭小幽默:睡前一個小笑話,能使孩子帶著快樂進入夢鄉(xiāng)。一分鐘問題:當孩子生氣要伸出拳頭的時候,引導他用一分鐘問自己一個問題:“除了拳頭,怎樣才能讓我不生氣?”

        一分鐘勇氣:遇到困難時,用一分鐘讓自己安靜一下:“沒關系,我還有其他辦法嗎?”

        一分鐘忘記:也許同伴之間會發(fā)生很多不愉快的事,給自己一分鐘,忘記不愉快!

      大班教案《一分鐘》8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幼兒園門口到農民公園)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fā)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到葫蘆島)

        ●一分鐘跳繩150下

        師:猜猜這個人一分鐘跳繩幾下?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huán))。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兒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fā)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4.再給你一分鐘

        我們用心的再來一次,這次你們可要好好珍惜者一分鐘了。r間可不等人。

        四、介紹一下名人一分鐘內可以做的事情

        跑步。明明經常練習跑步,一分鐘可以跑200多米呢,他在運動會上還得了冠軍呢?

        穿衣服。紅紅小手可能干了,起床只要一分鐘就能穿好衣服,冬天還不容易著涼。

        口算。方方一分鐘能做20多道算術題,做得又快又準確,是班級里的口算大王,大家都夸他真聰明。

        五、討論:只要我們珍惜時間,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們怎樣來珍惜時間呢?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六、小結

        做事專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時間的好方法。其實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浪費,讓自己學習好、生活好,精彩度過每一分、每一天。

        活動反思:

        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60秒的關系,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大班教案《一分鐘》9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了解時間與生活的關系。

        3、能圍繞一分鐘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鐘、漢字(長、短)、拼圖玩具

        2、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一分鐘

        1、討論: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呢?時鐘有什么用?

        2、小結: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

        1、討論:那么一分鐘我們能夠干些什么?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

        2、幼兒第一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3、游戲《木頭人》

        請幼兒擺一個難度較高的`姿勢,堅持一分鐘。

        4、幼兒第二次判斷:

        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5、游戲《拼圖》

        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拼圖,自己評價完成情況。

        6、幼兒第三次判斷: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7、再次討論: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呢?

        8、小結:一分鐘是不會變的,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分鐘還是一分鐘,我們要專注于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鐘

        1、幼兒觀看ppt: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

        (一分鐘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鐘可以寫45個字、一分鐘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鐘可以讀120個字,一分鐘可以做50個俯臥撐、一分鐘可生產78倆汽車,一分鐘可跑300米,一分鐘可以數300張人民幣,鉛筆廠一分鐘可以制造1600支鉛筆,飛機一分鐘可以飛行18千米。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

        2、幼兒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3、小結:每一個一分鐘我們都不要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大班教案《一分鐘》10

        活動目標:

        懂得做各項事情都要抓緊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活動準備:

        1、調查表事先每人一份

        2、穿珠子、夾玻璃球、套曲別針的操作材料

        3、派克筆一支、記錄紙三張

        4、時鐘一個、一分鐘沙漏一個 、PPT

        活動流程:

        一、認識時鐘,感知一分鐘

        1、 提問:孩子們,你們認識時鐘嗎?今天王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時鐘,咱們來一起看一看時鐘上都是有些什么?對,時鐘上有時針、分針、秒針,還有1——12的阿拉伯數字)那么你們認識時間嗎?現在是幾點鐘?好,老師把現在的時間 點 分先記在黑板上。好,我要繼續(xù)提問了,誰能告訴我時鐘上哪一根針走一圈時一分鐘呢? 對,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那么一分鐘有多長呢?

        2、出示一分鐘沙漏,讓幼兒靜靜地等一分鐘

        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一分鐘是很長的,有的小朋友說一分鐘是很短的,現在咱們就靜靜地等一分鐘,看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這是時間沙漏,是一個計時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鐘,好,開始。

        3、教師總結:一分鐘已經過去了,孩子們,一分鐘其實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們靜靜地等上一分鐘,一分鐘還是有點長的。

        二、一分鐘你能干什么

        1、那么孩子們,一分鐘的時間我們能干些什么呢?記住只有一分鐘的時間。()小朋友能在一分鐘做這些事情,那么大人呢?咱們來一起看一下。(PPT)

        2、體驗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一分鐘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現在老師就給你一分鐘的時間,看看一分鐘你到底能做些什么。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材料:夾玻璃球、套曲別針、穿珠子。四個小朋友一組,過一會老師說計時開始的時候,小朋友的小手就可以工作了,不過請你們記住了,我們不是比賽,所以說小朋友不要緊張,如果你一緊張,小手一抖,你會更慢的。準備好了嗎?開始!

        3、請幼兒數一數一分鐘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夾了多少個玻璃球球、套了多少個曲別針,并請幼兒報數其他幼兒記錄。

        現在請小朋友來報數,報出一分鐘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夾了多少個彈球、套了多少個回形針,每個小朋友都是有任務的,你要記住他們最多的是誰?有多少?最少的是誰?有多少?一會請你來記。

        幼兒園幼小銜接教案――一分鐘有多長

        幼兒園幼小銜接教案――一分鐘有多長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tǒng)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huán)節(jié)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tǒng)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fā)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fā)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huán))。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fā)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評析/上海靜安區(qū)教育學院吳月萍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jié)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fā)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huán)節(jié)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huán)節(jié):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fā)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花包菜有多高

        活動目標

        1.有關注春天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和觀察、比較能力。

        2.能尋找合適材料測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和表達測量的結果。

        活動準備

        觀察春天植物的變化,找好室外觀察測量的場地,在合適位置擺放筆、紙、板以及漿糊、膠帶、釘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塊,兩盆花包菜。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測量興趣

        1.這兩盆花叫什么?在哪兒見過?春天來了,你們發(fā)現花包菜變化了嗎?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花包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辦法告訴他們?

        二、準備測量工具

        1.討論: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測量出花包菜的高度呢?

        2.幼兒在教室里尋找合適的測量工具。(如:塑料拼插條形玩具、水彩筆、長紙條、筷子、數學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難的幼兒可以請老師或小朋友幫忙。)

        三、測量花包菜并做記錄

        1.幼兒帶好測量工具和材料,到戶外種植的花包菜處現場測量。(老師觀察幼兒如何測量,并在測量范圍內準備一些工具,便于有需要的幼兒調換。)

        2.交流測量經驗,發(fā)現問題,討論并解決測量中的問題。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測量的起點在哪里;測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樣長怎么辦等。

        3.再次測量并做測量記錄。

        4.討論如何記錄測量結果。

        5.幼兒繼續(xù)測量花包菜并用自己的'方式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關注此環(huán)節(jié)的難點:①測量的起點。②如何處理測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樣長的問題。③幼兒是怎樣表達、記錄的。)

        四、交流、分享

        1.介紹各自選用的工具及測量結果。(將幼兒的記錄表呈現在展板上。)

        2.與幼兒共同小結:使用了哪些材料做測量工具、用什么方法記錄的。(感受記錄方法的多樣性,鼓勵幼兒尋找更多、更合適的材料做測量工具。)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測量結果會怎樣。

        2.比較花包菜的高矮,并嘗試分析原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fā)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鐘,提問:

        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這是時鐘,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么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游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里,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么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ㄓ變河螒,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里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里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里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游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zhí)。)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里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發(fā)現?

        學會了看時鐘;知道一分鐘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目的:

        1、 通過游戲較熟練地分辨單數、雙數、并知道單數、雙數的排序規(guī)律。

        2、 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點卡1套,1-10的數卡1套。

        2、 不同顏色的墊子兩塊。

        過程:

        1、 第一次游戲,復習10以內單數、雙數。

       、俳裉,我們來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跟以前的有點不同。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

       、诮處煱缋侠,報1點鐘、3點鐘、5點鐘時回頭,報2點鐘、4點鐘、6點鐘時不回頭。

       、厶釂枺河螒蛞(guī)則有什么變化?老狼什么時候回頭?什么時候不回頭?

       、芨鶕變夯卮,教師把數卡分放在兩塊墊子上,請幼兒找出“老狼”回頭的規(guī)律。

       、萦螒1-2遍。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即雙數整點時跟著“老狼”走,單數整點時不動。

        2、 第二次游戲,練習較正確、迅速地分辨10以內的單數、雙數。

        ①介紹新的游戲規(guī)則:“老狼”在回答時間的同時,任意抽取一張10以內的數字卡片,如抽出的是雙數,幼兒就找一個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單數,幼兒則單獨站立不動。

       、谟螒2-3遍,要求幼兒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單數、雙數。

        3、 第三次游戲,感知單數、雙數的排列規(guī)律。

        ①介紹新的游戲規(guī)則:教師扮老狼,幼兒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老狼”在回答的同時迅速翻出卡片,兩隊幼兒搶答是單數還是雙數,并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來翻卡或回答問題。師幼共同檢驗正確與否,翻對或回答正確者即可得到一個小玩具。

       、诔鍪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幼兒了解其排列順序后將其反扣在墊子上。游戲開始,教師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單數;翻出所有的雙數;翻出比×大的單(雙)數;翻出比×小的單(雙)數;有沒有比10大的雙數,有沒有比9大的單數,有沒有比1小的單數,等等。

       、邸袄侠恰狈鲆粡埧ㄆ,問幼兒:它的小鄰居是幾?大鄰居呢?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芙y(tǒng)計玩具數量,確定游戲勝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tǒng)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tǒng)計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為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tǒng)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了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tǒng)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fā)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tǒng)計示范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里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后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征來分類。

        師: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么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fā)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xù)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fā)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并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起啟發(fā)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并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后,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tǒng)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tǒng)計出來。

        B、 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各種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回的觀察著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并找出不同范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tǒng)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為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么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于觀察,發(fā)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啟發(fā)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jié)充分以幼兒為主的課。

        6、重要詞匯:質地、用途、統(tǒng)計。

      大班教案《一分鐘》11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fā)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重點:

        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并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活動難點:

        知道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體鍛視頻、筷子、珠子、線、彈珠、蠶豆,時鐘一面、統(tǒng)計表。

        活動過程

        一、猜測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前不久,我們幼兒園舉行了拍皮球比賽,比賽時間是一分鐘,在一分鐘時間里有的小朋友得到了獎狀,那么,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通過小游戲,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師:前幾天我們已經認識了時鐘,有誰知道,鐘上哪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師:小朋友真聰明。當這根最細的秒針在鐘面上轉一圈,就表示一分鐘!那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邊做游戲邊感受一下吧!

        a游戲: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開始記時)

        師:誰來說說,在扮演木頭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師:那你們覺得一分鐘的時間怎樣?(一起回答:很長)

        b游戲:

        師:那現在,老師再給我們小朋友一分鐘,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來。感覺一下,這一次的一分鐘有什么不一樣?

       。ㄓ變和娣e木)

        師:剛才的一分鐘,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師:那你們覺得這次的一分鐘怎樣?

        總結:原來當我們扮演木頭人,一動不動時,會覺得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玩的時候,又覺得時間很短,很短。那到底一分鐘有多長,能做多少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播放視頻,了解一分鐘時間里可以做什么?(播放幼兒跳長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等錄像)

        師:呀,你看到了誰呀?他們在做什么事情呢?

        師:剛才我們看見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里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那我們的小朋友在一分鐘時間里還能做些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自由說說)

        教師總結:原來在一分鐘內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四、幼兒操作

        (1)老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確規(guī)定: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兒分組操作。

        (4)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薄⒄埬銛狄粩翟谝环昼娎飱A了幾粒珠子、幾個彈珠?

        2、請幼兒介紹一分鐘的成果。

        師:同樣花了一分鐘,為什么最后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討論。

        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都是一分鐘,但每組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師:我還發(fā)現剛才穿珠子那組的小朋友,他們相同的時間里,做著相同的事情,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這是為什么?

        師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原來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在一分鐘時間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你們有沒有信心比剛才做的更多呢?好,準備

        幼兒操作第2次

        再次總結各組操作數據,

        師: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兒自由說說。

        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五、總結對時間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時間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了一些游戲,玩得可開心了!你們覺得時間過得快嗎?

        師:一分鐘的時間不多,可是只要我們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也能做很多種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們警察叔叔抓緊每一分鐘,后來救出了好多被壓的人,而醫(yī)生們也抓緊每一分鐘,救活了那些垂死的傷病員。一分鐘看起來很短,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還有幾個月我們就要升入小學做小學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會怎么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大班教案《一分鐘》12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tǒng)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huán)節(jié)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tǒng)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huán),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úシ哦嗝襟w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fā)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fā)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huán))。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fā)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ㄙM的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jié)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fā)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huán)節(jié)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huán)節(jié):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fā)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大班教案《一分鐘》13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參加體驗活動,讓幼兒感知時間。

        2、通過不同方式感受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明白時間長短與自身努力有關。

        3、知道要珍惜時間,把握好每一分鐘。

        活動準備:

        時鐘、幼兒操作材料:雪花片、串珠、皮球、呼啦圈。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鐘,知道一分鐘有60秒。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三條腿,兜圈走,一長一短一細。⿲С鲧,出示時鐘,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知道一分鐘有60秒。

        總結:60秒就是一分鐘,一分鐘等于60秒。

        2、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1)游戲《木頭人》:靜靜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提問:誰來說說這一分鐘你有什么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呢?

       。2)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再次感受一分鐘。

        提問:這一分鐘你們又有什么感覺?那這一分鐘你感覺是長還是短?

        為什么同樣是一分鐘,感覺卻不一樣呢?

       。3)總結:同樣是一分鐘,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會覺得一分鐘很長,有的`時候又會覺的一分鐘很短。

        3、幼兒猜測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1)幼兒自由猜測。

        (2)讓幼兒猜一猜,他們在一分鐘分別能跳多少、拍多少?(導出結果,讓幼兒知道原來一分鐘還能跳這么多、拍這么多)

        4、分組活動:體驗一分鐘。

        師:剛才小朋友看到圖片上的人物他們利用一分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材料,第一組:插雪花片。第二組:穿珠子。第三組:拍皮球。第四組:呼啦圈。請小朋友也來抓緊這一分鐘,看看我們能和一分鐘挑戰(zhàn)?

        5、檢查幼兒操作情況并總結。

       。1)幼兒體驗結果,選出獲勝者。

        (2)小結:一分鐘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短,只要抓緊時間,我們一分鐘可以做的更多;原來一分鐘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長,一分鐘是很短暫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6、結束活動,體驗一分鐘能走多遠的路。

      大班教案《一分鐘》14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認識一分鐘,體驗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感知專注做事的重要性。

        2.學習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一個時鐘、PPT(成人一分鐘內做的大事)。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彈珠若干、筷子、記錄紙、筆、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時鐘。

        1.復習、鞏固認識時鐘。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認識嗎?(鐘)你們真的都認識?

        師:這根粗粗的、最短的針叫什么?比時針稍微細一點長一點的叫什么?那這根最細最長、走的最快的針叫什么呢?

        2.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這鐘面上的三根針哪一個走一圈表示一分鐘呢?那一分鐘有多長?我們來數一數。

        (1)使秒針在時鐘12的位置,教師和幼兒一起數,當秒針轉一圈,數數停止。

        (2)感受秒針無論從哪來開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開始的位置都是60個數。

        小結:一分鐘有60個數,也就是60秒。

        3.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讓幼兒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感受一分鐘。

        師: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那我們來感受一下吧?老師在后面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拼圖,一分鐘的時間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完成任務。(教師邊計時,邊數數,幼兒開始拼圖。)

        師:時間到,誰完成了?一分鐘的時間夠不夠完成任務?

        小結: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說一分鐘很長,沒有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說一分鐘時間很短。但是一分鐘是多少秒嗎?(60秒)對呀,一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所以,剛才沒有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秘訣:如果想完成任務,一定要專注做事情,珍惜每一分鐘。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能做些什么?請幼兒動手試試,并交流。

        2.欣賞成人一分鐘內能做什么。

        小結:這些大人厲害吧,一分鐘內能做這么了不起的事,這也啟示我們更要珍惜每一分鐘。那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挑戰(zhàn)一下,接下來我們要玩一個游戲——挑戰(zhàn)一分鐘。

        游戲一:一分鐘內不眨眼。

        游戲二:夾彈珠。

        (1)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然后把它記錄在記錄表上。

        (2)請幼兒介紹夾彈珠的方法,傳授經驗。

        (3)幼兒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4)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夾得多,有的小朋友卻夾得少呢?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專注做事情,抓緊時間了,你完成的任務就多了。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師:剛剛我們用了很多個一分鐘,現在還能回去嗎?

        小結: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們小朋友要珍惜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讓時間白白浪費。

        結束部分:

        現在小朋友用一分鐘的時間排好隊,我們一起去戶外看看,一分鐘還能做什么事情吧。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以幼兒感興趣的競賽活動貫穿于整節(jié)課,讓幼兒充分感受一分鐘;顒拥臏蕚浞譃橹R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師能充分為幼兒準備感興趣及富有挑戰(zhàn)性的操作材料。幼兒的知識準備,開展活動前幼兒已認識時鐘,并懂得一分鐘時間的概念。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情景及圖片,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重要。但是在游戲活動中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去說,由于教師組織活動比較緊張,所以導致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過多、語速較快,活動時間沒有很好的支配。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成長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結合新綱要,學會如何有機地總結、提升幼兒的探索發(fā)現,同時我也要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征、知識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大班教案《一分鐘》15

        【活動背景】

        我們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們對孩子一日生活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發(fā)現或多或少有磨蹭習慣的幼兒高達78%。在家中,幼兒磨蹭的行為習慣更為嚴重。早晨起床讓家長很頭痛。大班孩子將要升入小學,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現狀急需改變,于是,我設計組織了“一分鐘”的社會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zhí)行。

        【活動過程】

        1.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活動開始,我給幼兒講述了故事《一分鐘》,孩子們都被元元的慌張、忙亂逗笑了!盀槭裁丛皇窃诖采蠎辛艘环昼,最后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當我的問題一提出,孩子們有的說:“因為元元太懶了!”有的說:“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還有的說:“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彼麄兊恼J識都停留在元元做的事情上,沒有把元元的行為與浪費時間掛鉤,同時也充分表明孩子們沒有時間概念。我在肯定了幼兒的回答之后,出示了一副圖:晚起床一分鐘一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一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一上課遲到20分鐘。

        在圖的提示下,幼兒明白了由于元元晚起床一分鐘,導致了在十字路口和車站都耽誤了時間,于是一分鐘就變成了20分鐘。但是,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呢。從孩子的目光中我覺得他們的理解仍然是混沌的.,于是引出了下面的環(huán)節(jié)。

        2.在操作實驗中體會一分鐘的長短

        我先請幼兒進行猜想“一一分鐘可以干多少事情”?孩子的猜想五花八門:“一分鐘看一本書、一分鐘可以看電視、一分鐘可以玩兒電腦、一分鐘能聽一首歌、眨一下眼”……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計時,幼兒開始做實驗,并把做事的結果記錄下來。一分鐘后,

        幼兒開始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我一分鐘眺了87 個繩、我用一分鐘涮完了牙;我用一分鐘洗干凈了臉;我用一分鐘穿好了大衣、戴好了帽子;我用一分鐘時間疊好了被子;我用一分鐘看了3頁書”……“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我及時進行了小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3.在制定計劃中理解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

        幼兒有了對一分鐘長短的經驗,我就開始引導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計劃。首先,我們一起討論:每天早晨起床、疊被子用幾分鐘時間,從家到幼兒園需要多長時間等。然后,幼兒開始制定自己的作息時間計劃。由于幼兒尚不認識時間,只是對多長時間能干多少事情有初步的體驗。因此,我們選擇了圖表形式制定作息計劃。

        在做計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正把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時間緊緊聯系在一起了。計劃完成以后,我們進行了小組內交流,每個幼兒都能夠把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的時間說給同伴聽。最后,孩子們自己提出要把這份時間計劃貼到家里,并決心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我從孩子的表現中欣喜的發(fā)現:孩子體驗到了自己制定作息時間計劃的重要性,從內心產生了自己做決定的需要。經過家園的共同努力,必將慢慢內化成他們的行為。

        附:故事:一分鐘

        丁鈴鈴,鬧鐘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

        過了一分鐘,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彼劝〉。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已經上課了。元紅著臉、低著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著手表,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

        元元非常后悔。

      【大班教案《一分鐘》】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一分鐘01-08

      大班教案一分鐘反思01-10

      有魔法的一分鐘大班教案10-06

      大班教案《一分鐘有多長》11-01

      《一分鐘有多長》大班教案03-28

      大班社會課教案《一分鐘》05-13

      《一分鐘有多長》大班教案07-18

      大班社會一分鐘有多長教案06-12

      《一分鐘》幼兒園大班教案02-07

      一分鐘有多長大班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