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中班教案

      時間:2023-09-16 09:50:42 教案 投訴 投稿

      中班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集合(7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標:

        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并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

        2、嘗試用椅子搭高跳,培養(yǎng)幼兒勇于挑戰(zhàn)困難的品質。

        準備: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若干、幼兒穿合腳的球鞋、墊子若干、音樂磁帶

        過程:

        一、準備活動: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到老師身邊來,找個合適的位置,讓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身體吧。

        鳥飛、蹲站、膝蓋繞圈。腳腕運動。輕跳

        二、嘗試從椅子上往下跳

        1、引導幼兒想出多種跳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要用椅子來練習跳的本領,請你試試看你能怎么跳,帶上你的椅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去跳跳吧。

        五分鐘

        集中師:你是怎么跳的。介紹一下你的好方法。

        (個別幼兒展示)重點講解方法。

        講評某一幼兒動作:她好在什么地方?她的腳是怎樣的?落地時聲音怎么樣?

        (雙腳并攏、輕輕的跳落、腳尖著地。)

        師:有這么多跳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練習其中的一種,雙腳并攏從高處往下跳。(老師邊說邊跳。)好再去合適的`地方練習一下吧。

        幼兒一起學習正確的方法

        再次分散練習

        教師巡回指導正確的方法:提醒幼兒雙腳輕輕落地,就練習一種方法。

        2、鼓勵幼兒搭高椅子跳。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個別指導保護,糾正不正確的姿勢,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練習。

        A鼓勵幼兒從高凳子上往下跳。

        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高低不同的椅子,請你再去試試看。

        這次要求不但腳尖輕輕的著地,還要穩(wěn)穩(wěn)的落地。好、去試試吧。

        指導語:你落地時真穩(wěn),象體操運動員一樣的。

        你跳的不錯落地時還要再穩(wěn)一點。

        B引導幼兒搭高往下跳。

        師:有沒有信心向更難的挑戰(zhàn)?請你想想怎樣可以再增加點高度?馬上請一個小朋友去搭,(這么高啊。真有點的危險的。大家想想要怎么保護他呀?想想看這么高還需要誰的保護?)

        勇敢的孩子們讓我們再去試試吧。

        三、結束活動

        放松運動。剛才我們玩的很累了,現在我們來做做放松運動,你覺得剛才那里比較累了來放松一下,讓我們來動動手,動動腳動動腰吧。

        1、挑戰(zhàn)高度的感受。

        你剛才從這么高的地方跳下來有什么感覺。

        2、談談保護的方法。

        小結:也許你覺得從這么高的地方跳下來很刺激,但是這個活動也有點危險的,你要注意保護自己,也要保護別人,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很勇敢,挑戰(zhàn)了不同的難度,下次如果你還要玩這個游戲的話,一定要有大人和墊子的保護。

        現在讓我們去教室里喝點水,擦擦汗,休息一下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粗細。

        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偟膩碚f,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2、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3、感知生活中物體的長短不同。

        活動重點: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活動難點: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長短不一的鉛筆、項鏈、圍巾、紙條、吸管三樣。

        活動過程:

        出示長短不同外兩條圍巾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兩個物體間長短量的差異。 教:寶貝們你們到過超市嗎?超市有許多的商品,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小超市,你們看貨架上有什么? 幼:圍巾 教:對了,是圍巾。那我貨架上的圍巾是一樣的嗎?(不一樣) 教:那它們哪里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寶貝們看著有兩只小動物來我的超市買國巾啦,你們看是誰? (長頸鹿和小松鼠) 教:我們來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教:寶貝們你們猜猜長頸鹿會買哪條圍巾, 小松鼠又會買哪條圍巾? 為什么?教師小結: 長頸鹿的脖子長用長圍巾, 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圍巾.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鉛筆)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支鉛筆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現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支最長,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項鏈) 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根項鏈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13、教:現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感知長和短。

        1、教:寶貝們,在你的小籃子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長短不一樣的吸管和紙條,請你們把它們拿出來比比看哪個最長?哪個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紙片和紙片比)

        2、游戲《長短兒歌》

        3、教:寶貝們,讓我仍再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長的,哪了些東西是短的?

        反思: 在上《長和短》這節(jié)課時,我覺得孩子們配合的較好,因為在笫一次試教時在擺放教具時是豎著擺,孩子們就用高矮的形容詞較多,在第二節(jié)課我把教具豎著擺,基本上就沒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意這樣的小節(jié),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fā)生。

      中班教案 篇4

        故事名稱《小烏鴉愛媽媽》角色分配:楊磊小朋友扮演小烏鴉,其母親協(xié)助布置場景;周龔媛小朋友扮演烏鴉媽媽,其母親念旁白。場景布置:兩張小椅子圍城一個家,將長條皺紋紙捆在媛媛小朋友的頭上,表示年紀大了,磊磊小朋友戴烏鴉頭飾,將皺紋紙搓成小蟲放在遠處。表演內容:小烏鴉非常愛他的媽媽。烏鴉媽媽年紀大了(媛媛小朋友靠在椅子上顯出有氣無力的樣子),她對小烏鴉說:“孩子,媽媽年紀大了,飛不動了,不能出去給你找東西吃,你自己小心一點,出去找東西吃吧”。小烏鴉(磊磊摸摸媛媛的額頭)對媽媽說:“媽媽,你在家好好休息吧,我出去找東西給你吃!保ɡ诶谟H親媛媛的臉和她揮揮手)小烏鴉出了門。外面的景色真美啊,可小烏鴉沒有心情看,它飛啊飛啊,(磊磊學鳥飛的'動作飛到放蟲子的地方)飛到很遠的地方,終于發(fā)現了媽媽愛吃的蟲子,它急急忙忙叼著蟲子往家趕。(磊磊表現出急急忙忙飛的樣子)小烏鴉將蟲子一口一口的喂給媽媽吃,(將皺紋紙做的小蟲子一點一點的撕給緩緩)烏鴉媽媽說:“孩子,你長大了。”小烏鴉說:“媽媽,你辛辛苦苦的把我養(yǎng)大,現在該我來照顧你了。”烏鴉媽媽和小烏鴉親熱的抱在了一起。(緩緩和磊磊親熱的抱在了一起)四、結束。游戲“找朋友”。在音樂游戲“找朋友”中,家長與幼兒共同舞蹈.結束教學活動。評議三:該教師能充分挖掘圖片的教育因素,將因果關系的排圖講

        述發(fā)展為創(chuàng)編講述,由發(fā)展能力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推向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家長參與輔導幼兒,與幼兒共同表演講述·做到家園同步進行教育,救果更佳。

        活動延伸:l、在語言角提供圖片,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創(chuàng)編、自由表演。2、表演游戲中,讓幼兒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教學反思:幼兒與家長之間已有多次合作的經驗,因此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幼兒與家長之間配合比較默契。在故事的創(chuàng)編表演中,讓家長參與輔導幼兒與幼兒共同表演,幼兒創(chuàng)編的故事更加精彩,表演起來也能落落大方,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但在活動的過程中,個別家長指導得過多,越俎代皰.使得幼兒過分依賴,這樣就限制了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由此可見,改變傳統(tǒng)的幼兒教育觀念不僅在于教師,也需要家長同樣具備新的改育理念,并體現在平常的家庭教育行為中。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內容:

        送你一把傘

        活動目標:

        1.知道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幫助他(她)。

        2.掌握幫助他人的方法(技能)。

        活動準備:

        1. 教師熟悉散文“下雨的時候”。

        2.幼兒操作材料“送你一把傘”。

        3.設置情境。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欣賞散文,創(chuàng)編散文結尾。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散文講的下雨的時候的事情,你們想聽嗎?

        1.指導幼兒有表情地朗誦散文。

        2.讓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下雨的時候”。

        提問:故事中的'雞媽媽是如何關心幫助小雞的?

        喇叭花又是如何幫助小螞蟻的?

        3.小朋友沒處躲雨,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小朋友?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被人幫助和幫助別人的事情,以及當時自己的心情。

        1小朋友在生活上遇到過哪些困難?有誰來幫助過你?他們是如何關心、幫助你的?被人幫助后,你的心情怎么樣?

        2.老師列舉一些典型的事例,啟發(fā)幼兒說說怎樣關心、幫助別人。(設置情境表演)

        我們看見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該怎么辦?

        一個小朋友很想玩一種新游戲,但他總是不會玩。后來就想走了,不玩了,而你會玩這種游戲,你該怎么辦?

        3.啟發(fā)幼兒說說自己關心、幫助別人的事例及當時的心情。

        師:你有沒有關心、幫助過別人?

        誰來說說你平時是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

        三、教師小結。

        1.教育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中,要主動去關心、幫助他(她)。

        2.角色游戲中讓幼兒講述如何關心比自己小的孩子。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的線索積極思考。

        2、觀察發(fā)現圖片上的線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初步認識常見食物及動物的影子。

        2、物質準備:PPT、圖片南瓜、豆腐干、鴨子、胡蘿卜、青菜、雞蛋、土豆、黃瓜、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動過程

        一、誰的家——引起興趣、說明要求

        1、這是誰家?從哪里看出來的?

        2、南瓜先生家來了很多客人,數數一共有幾個?

       。航裉斓臄禂捣椒ǜ郧暗牟煌,今天的東西排成了一個圈,所以要數清楚的話,就要先找一個起點,再挨個兒數下去,數過得不要再數,就能數清了。

        二、我是誰——觀察圖片、發(fā)現交流

        1、猜猜這些客人是誰?

        2、出示正影一一認識。

        3、是什么事情讓這么多的菜來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來是要找鄰居(簡單了解“鄰居”的概念)。

        :原來鄰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樓上樓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兒操作、知識轉化

        1、南瓜爺爺會找誰做鄰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據自己原有經驗勾出感覺是蔬菜的`東西。(簡單交流結果)

        3、南瓜爺爺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悍N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觀察情況。(用黑色的筆重新圈出是蔬菜的東西)

        5、依次講評7種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涸瓉硗炼埂⑶嗖、胡蘿卜、黃瓜都是種出來的、可以燒成菜的植物。

        活動延伸

        南瓜先生只準備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個鄰居呢?誰和誰住在一起比較好?引導幼兒拓展思維。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個目標是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的線索積極思考。第二個目標是觀察發(fā)現圖片上的線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活動中孩子們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十分感興趣,當他們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輪廓時,都能大膽展開想象,并能說出各種蔬菜的基本特征,積極按照課件的線索為南瓜先生尋找合適的鄰居。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在操作中認識2的分解與組合。

        2.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 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制做玩具滅火器兩個。

        2. 與幼兒數量相同的.多類玩具,每類兩個。

        3. 小黑板、數字卡2數字卡1 多個。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滅火器,向幼兒提問:

        這是什么工具,什么會人使用它?

        共有幾個玩具滅火器,并請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卡 2。

        2. 認識 2 的分解。把兩個玩具滅火器分給兩名幼兒,向幼兒提問每人手中有幾個玩具滅火器,并讓兩位幼兒分別取 1 個數字卡 1 ,引導幼兒明白兩個滅火器分給兩個小朋友就是每人 1 個,也就是 2 這個數可以分成 1 和 1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 2 的組成形式(即 2 分為 1 和 1)。

        3. 認識 2 的組合。請兩位幼兒把玩具滅火器和數字卡還給老師,引導幼兒明白兩個小朋友的滅火器合起來又成了兩個滅火器,1 和1 合起來就是 2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 2 的組合方式(即 1 和 1 合成 2 )。

        4. 請幼兒說出剛才的過程,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 2 的分解與組合。

        5. 給每個幼兒發(fā)兩個玩具和相應的數字卡 2、1,讓幼兒操作 2 的分解與組合,老師進行指導。

        活動評價:

        1.理解 2 的分解與組合。

        2.能利用玩具進行 2 的分解與組合操作。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中班教學活動教案10-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綜合教案:舞龍_中班綜合教案07-08

      中班教案(精選)08-09

      (經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選)08-31

      【經典】中班教案08-18

      中班教案[精選]08-20

      中班教案【精選】08-30

      中班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