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綱要》對于科學的目標中指出:“喜歡觀察、動手操作和實驗,積極尋求答案”。我們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電影后,頓時對齒輪的轉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聽到孩子們在討論“齒輪為什么會轉”這個話題,他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說法。但齒輪并不是隨便就能觸手可及,也并不是隨處直觀可見的。在現(xiàn)實生活動中,孩子們只是知道齒輪轉動的結果,但對齒輪為什么會這樣動,他們是無法實際操作進行研究的。
于是我將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齒輪”作為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素材,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及利用Algodoo軟件,讓幼兒對齒輪的轉動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通過與多媒體的互動,發(fā)現(xiàn)與比較齒輪轉動時發(fā)生的變化。
2、樂于探究,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操作用:PPT一套、記錄表、實驗軟件一套、觸摸式電視機。
幼兒操作用:建構材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引出問題——激發(fā)幼兒對齒輪的興趣。
1、出示機器人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2、觀看機器人畫畫的視頻。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這個機器人為什么會動嗎?
:原來上了發(fā)條,機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
二、操作教具,感知變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與比較齒輪轉動的變化。
1、教師展示多媒體教具,并記錄。
重點提問:這里幾組齒輪?他們都一樣嗎?
。
(1)第一組是2個大小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
。2)第二組是2個一樣大小的齒輪,中間還有一個小齒輪,他們3個齒輪也是碰在一起的。
。3)第三組齒輪的的大小都不一樣。
2、幼兒操作多媒體教具,分別驗證3組齒輪轉動的變化。
重點提問:這3組齒輪轉起來會怎么樣呢?
。
(1)原來2個相同大小的齒輪轉得一樣快,但是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反。
。2)小齒輪帶著大齒輪轉動,2個大齒輪轉動的方向一樣。
(3)三個大小不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小齒輪轉的快,大齒輪轉的慢。
三、探索構建,實物驗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齒輪的變化。
1、幼兒嘗試搭建,教師進行觀察。
教師觀察重點:幼兒在搭建中遇到的問題。
2、展示幼兒作品,解決齒輪搭建的問題。
活動延伸:
在區(qū)角游戲中,利用齒輪搭建不同的'機器人。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1、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活動,維持幼兒的興趣。
。1)軟件上的調整
利用新穎的Algodoo軟件及觸摸式電視節(jié)來取代原有的多媒體軟件,通過Algodoo軟件及觸摸式電視機,為幼兒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去探索、體驗齒輪轉動的變化及直觀觸碰的樂趣,使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積累有關齒輪轉動的科學經驗,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探究活動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支持者。
同時利用Algodoo軟件在齒輪上加了追蹤器,幫助幼兒更清晰、更直觀的了解一些有關齒輪轉動的小秘密,為后面實物操作驗證環(huán)節(jié)積累了相關經驗。
。2)課件上的調整
原本是由時鐘引出齒輪,但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時鐘似懂非懂,由時鐘的原理展開活動對孩子的理解上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將“時鐘中的齒輪”調整為“機器人中的齒輪!睓C器人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機械物,所以我從電影《雨果》中,截取了齒輪帶動手臂寫字的視頻來激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3)材料上的調整
原本為了與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鐘”相呼應,設想將“貓頭鷹”改為“時鐘”,但根據(jù)幼兒平時在電子書包游戲中,對于“時鐘”這一齒輪游戲的興趣并不高,且考慮到要讓幼兒在理解齒輪“咬合”的情況下脫離圖紙搭建,有些難度。故將“時鐘引出齒輪”調整為“機器人引出齒輪”,將最后搭建“貓頭鷹的眼睛”調整為搭建“機器人的眼睛”。
由于此活動主要圍繞“齒輪”,故在設計最后搭建驗證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了將機器人框架事先搭建好,在活動中主要就圍繞齒輪展開操作。若機器人的造型事先由幼兒進行搭建,可能活動效果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有興趣。
(4)幼兒良好科學操作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平時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用什么、拿什么”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由于小零件比較多,一開始教師將給每組幼兒可以正正好好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會用錯零件,將別人的零件用完,導致他人無法完成搭建。故教師將材料按照每位幼兒的需要分入一個框中,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框中去尋找搭建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便于幼兒的自我創(chuàng)造。
2、目標的定位。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樂意與觸摸式電視機及Algodoo軟件進行互動并積極探索,成功的發(fā)現(xiàn)了齒輪轉動的秘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3、注重活動的科學性。
。1)語言的科學性
此類科學活動非常考驗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一字一句都需要經過反復斟酌,以確保傳遞給幼兒的知識是正確的、科學的、嚴謹?shù),如何把科學知識變成容易被幼兒接納的是教師設計活動時重點思考的方面,如:對于機器人會動的原理最終確定為“原來上了發(fā)條,機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庇秩纾簩τ谌M齒輪轉動時的變化進行時的用詞等都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的。
(2)教師的回應。
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樂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應多給予幼兒說的機會,并對于說的對的孩子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可以維持幼兒的探索興趣,同時也能夠增加幼兒信心。
不足和建議:
1、活動的科學素養(yǎng)性有待提高。
幼兒實物操作的機會較少,導致科探性還不夠強。若將活動過程做以下調整:實物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軟件,引出問題——實物操作,驗證問題——欣賞視頻,拓展經驗。由孩子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展開探索,更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研究的積極性,也更能符合《指南》中科學活動的目標。整個活動也會更有趣,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的自主發(fā)現(xiàn)。
2、教師的回應有待加強。
教師對于幼兒的回答應抓住重點,如:教師提問“機器人為什么會動呢?”幼:“因為有齒輪在動,還要上發(fā)條!贝藭r教師在給予幼兒肯定的同時,可以贊揚幼兒說到了2個點“齒輪、發(fā)條!碑斣谟變赫f到“齒輪碰在一起在動”時,教師可抓住重點及時引出科學性的詞——“咬合”,讓幼兒對齒輪的了解更具有科學性。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相關知識:
燈泡最常見的功能是照明。通過電能發(fā)光發(fā)熱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爾發(fā)明(愛迪生實際上是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即發(fā)明了實用性強的白熾燈,而燈泡早在1854年就出現(xiàn)了)。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guī)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fā)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
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分析、討論等,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知道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huán)境、外形之間的關系。
3.喜歡探索動物的奧秘,有保護動物的初步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認識各種動物,對各種動物感興趣,進行調查問卷,鼓勵幼兒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環(huán)境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自我保護的錄像、各種動物卡片、標記、白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了解動物的自我保護辦法。
。1)播放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的視頻。
(2)師:當動物遇到危險,它們是用什么辦法保護自己的?
。3)觀看PPT蜥蜴圖片,這張圖上有什么?為什么很難發(fā)現(xiàn)它?
小結:蜥蜴有一種特別保護自己的方法,它皮膚顏色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大家也叫它“變色龍”。
2.介紹、交流、討論動物保護自己的多種方法。
(1)你還知道動物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幼兒們互相討論交流)
。2)請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教師根據(jù)幼兒的介紹分別出示相應的保護方法的圖片標記。(如青蛙變色保護自己,教師出示“顏色”圖片做標記,并追問還有哪些動物也是用變色隱藏保護自己的)
3.小組記錄。
。1)動物有很多保護自己的方法,請各小組在統(tǒng)計表上分類記錄。
。2)各小組幼兒分工合作進行分類記錄。
4.匯總交流
每組代表進行分享交流。
小結:動物們真聰明,有的用保護色、有的用盔甲、有的用硬刺、有的用氣味、有的斷肢還有的裝死來保護自己。你還知道其他動物保護方法嗎?大家可以從書中了解更多更多的'信息。
活動拓展
科學區(qū)域投放動物保護自己方式的自制圖書,如:
1.毛毛蟲身上的顏色很鮮艷,這是警告敵人,不能來吃我,我是有毒的。
2.青蛙身體的顏色會隨著季節(jié)而改變;變色龍會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3.豹子身上的顏色,與它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很相近;
4.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身體的顏色是白色的,
5.蜥蜴身上的顏色跟地上的顏色很像,這樣可以隱藏自己,
6.梅花鹿身上的花紋,與周圍叢林的顏色很像,可以隱藏自己。
7.竹節(jié)蟲細長的身體如同竹枝,兩者顏色也難分你我。
8.色彩斑斕的枯葉蝶,遇到敵害,兩翅合攏,成為一片枯黃的樹葉,落在地上混雜在樹葉中。
9.羚羊、狐貍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吃掉,想出裝死的方法逃命,
10.金龜子在樹上,遇到鳥吃時,紛紛從樹上落地,腳朝天裝死,鳥不吃死蟲,金龜子死里逃生。
11.當遇到危險的時候,黃鼠狼、甲蟲會放出一股強烈的臭氣,從而逃脫危險。
12.小壁虎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掙斷自己的尾巴來保護自己。
13.螃蟹被強敵抓住腳,會立即斷去被抓的腳,乘機逃生,這是"丟卒保車"戰(zhàn)術。
14.烏賊的體內有一個墨囊,里面有濃黑的墨汁,能在遇到敵害時迅速噴出,將周圍的海水染黑,掩護自己逃生。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活動:
會翻跟斗的猴子
活動目標:
1、對科技小制作活動感興趣,體驗玩的樂趣。
2、學習看圖示制作會翻跟斗的機靈候,感知物體重心下移使物體下降的現(xiàn)象。
3、能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比較分析及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制作圖示、電池、斜坡、紙張、剪刀等。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
一、出示機靈候成品,激發(fā)幼兒對制作機靈候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機靈候從斜坡上滾下的狀態(tài)
2、引導幼兒圍繞"機靈候為什么會滾動"進行大膽猜想與觀察探究。
二、觀察、探究制作材料及制作的步驟圖示。
1、拆分機靈候的成品,展示并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結構與局部的特征。
2、提出問題:為什么藥在機靈候肚子里放置電池?
3、展示制作圖示,引導幼兒逐圖觀察,理解圖示。
4、師幼互動話題:
A、制作活動由幾個步驟完成?你是怎么知道的?
B、按步驟圖示的順序,我們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C、那個步驟圖示你看不懂,需要同伴和老師幫助?
5、提出制作要求:根據(jù)制作圖示,有步驟地獨立完成制作;制作完成后,是否成功應在斜坡上進行驗證。
三、幼兒分組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示,有步驟地操作材料。(在電池擺放位置、紙張重疊黏貼等環(huán)節(jié)給予適當?shù)奶崾竞蛶椭?/p>
2、引導個別幼兒分析制作不成功的原因,對照圖示,發(fā)現(xiàn)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鼓勵幼兒多次嘗試。
四、游戲"比比誰的小猴滾得快",幼兒從中感受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科學區(qū)投放相關材料,引導幼兒繼續(xù)制作翻跟斗的機靈候。
活動反思:
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里面滾動的原因,并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活動很成功。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小車制作,體驗制作完成小車后的成就感。
2.大膽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積極參與想辦法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制作車輪會轉的小車,探索車輪與車軸連接的方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小朋友有玩過玩具汽車的經驗。
物質準備:
一輛會跑的玩具小汽車,在不同位置鉆孔的牙膏盒和沒有鉆孔的紙盒,鉆好孔的瓶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各種圓形積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雙面膠,透明膠,音樂《雪之夢》。
三、活動過程
1.觀察小車,了解小車的基本結構。
(1)指導語:看這輛小汽車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2)小結:小車由車身和車輪構成。(該部分略作詳細觀察車輪與車軸之間的關系,車輪與車身的高度)
2.幼兒思考怎樣做一輛會跑的小車。
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說一說,各種材料適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想請你們親手做一輛會跑的小車,請你們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邊的朋友他說一說,你打算用哪些材料來做什么?怎么做?
3.幼兒動手制作會跑的小車。(第一次操作)教師按半成品車、部分零件已組裝配套、單一的材料分為幾組擺放,幼兒自愿選擇小組,嘗試制作會跑的小車。
4.幼兒檢查自己制作的小車。
(1)幼兒介紹自己做的小車。
指導語:你們的小汽車都做好了嗎?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各小組在自己組內介紹自己做的車)
(2)檢查小車能否跑起來。
指導語:請同伴相互檢查,你做的小車能跑起來嗎?看看能跑的小車和不能跑的'小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在相互檢查和比較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車輪和車身位置、車輪之間距離的關系。
(3)小結:車輪要安在車身合適的位置上,車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小車才能跑起來。
5.幼兒改造自己的小車。(第二次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修理小車,讓跑不動的小車都跑起來。
6.教師再次總結。
(1)先讓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兒說一說,他是怎樣改造自己的小車的。
(2)教師做總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愚教與生活和游戲之中,并在活動中設計了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不同車輛的各種特征,活動中幼兒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讓幼兒在活動中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
不足之處:
在幼兒用身體模仿小汽車的時候,應該多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也可以使一些模仿能力差的幼兒受到啟發(fā)。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筆是幼兒學習、畫畫的必備用品,形形色色的筆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本活動從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筆入手,引導幼兒了解其名稱、特征、用途,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安勢,探究發(fā)現(xiàn)功能奇特的筆的秘密,如:錄音功能、驗鈔功能等,感受各種各樣的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筆的名稱、特征和用途,了解筆的發(fā)展史。
2、嘗試使用不同的水彩筆和鉛筆進行繪畫和寫數(shù)字等活動,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
3、體驗筆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懂得愛護筆。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筆(毛筆、記號筆、粉筆、蠟筆、鉛筆、鋼筆、圓珠筆水彩筆、錄音筆、驗鈔筆等)。
2、筆的發(fā)展及演變圖片。
3、搜集用不同的筆創(chuàng)作的各類作品,如:簽字筆畫的線描畫、水彩筆畫、蠟筆畫、水墨畫、鋼筆字、鉛筆寫的數(shù)字等。
【活動建議】
1、請幼兒展示自己收集的筆,同伴間相互交流各種筆的名稱、形狀及用途。
2、通過觀察與嘗試,尋找筆的秘密。
。1)每人選一支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找出藏在筆身體里面的秘密。
并說出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筆,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如:各種各樣的鉛筆能幫助我們學習寫字,水彩筆和蠟筆能畫出漂亮的圖畫,錄音筆能記錄下人們講的話,驗鈔筆能幫助人們分辦錢幣的真?zhèn)蔚鹊取?/p>
3、結合筆的發(fā)展及演變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筆的發(fā)展過程。
請幼兒觀察圖片并說一說: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寫字的?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什么樣的筆
小結:世界上最原始的文字是刻畫在黏土塊上的,所以,當時的筆,也就是一種前端很尖的硬物。自從古埃及人發(fā)明了草紙以后,他們就用蘆葦?shù)那o做成蘆葦筆。歐洲技術越來越先進,筆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不同職業(yè)的人、不同的場合都會用到它。
4、欣賞用不同的筆創(chuàng)作的作品,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彩筆和鉛筆畫畫,寫字。
(1)出示簽字筆畫的線描畫、水彩筆畫、蠟筆畫、水畫、鋼筆字、鉛筆寫的數(shù)字等用不同的筆創(chuàng)作的作品。引導幼兒欣賞并說出這些作品是用什么筆完成的。
。2)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彩筆和鉛筆畫畫、寫字,提醒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用完了的筆要收好,愛惜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各種各樣的筆。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第五套人民幣的不同面值,知道人民幣的一些特征。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認識人民幣里的秘密。
3、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以及不亂花錢的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重難點
觀察發(fā)現(xiàn)第五套人民幣里的秘密。
活動準備
第五套人民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在超市里買東西付錢,引入主題。
2、以變魔術的形式從錢包里展示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認識人民幣這一名稱。
3、以調換位置的游戲形式讓幼兒給6張人民幣排排隊,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4、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什么異同點,背面有哪些圖案?
5、活動延伸,假如你有10元錢,你想用來干什么?回家后把你想法說給大人聽,并讓大人陪同上街,自己購物。
活動反思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針對這一規(guī)則,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設計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提升和發(fā)展幼兒原有對錢的認識的經驗。
2、在活動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師幼互補、幼幼互動,結合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逐層引入,更加認清人民幣,挖掘其中的.秘密。
3、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達成3個目標。但由于農村幼兒見識面不廣,說不出人民幣背后的圖案的風景名稱,堂上氣氛不夠輕松、愉悅。
4、假如今后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把課前研究準備得更充分些,作好各方面的調查,尤其要酌情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昆蟲找家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2
大班科學教案:會爬高的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里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