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17 09:53:43 教案 投訴 投稿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便捷地找出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

        2、學會找出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地找出一個數(shù)的一些倍數(shù)。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誰能被誰整除,誰是誰的倍數(shù),誰是誰的約數(shù)?

        二、教學例118和24的約數(shù)各有哪幾個?

        1、首先明確找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就是看這個數(shù)能被那些自然數(shù)整除?

        找18的約數(shù),就是看18能被哪些自然數(shù)整除:18除以()=()

        2、找約數(shù)的方法;

        A、從最小的自然數(shù)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約數(shù)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用一一對應的試除法來做:也從最小的自然數(shù)試除,在能整除的時候,除數(shù)和商都是這個數(shù)的約數(shù),不成整除的時候,除數(shù)和商都不是這個數(shù)的約數(shù),一直除到除數(shù)比商大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約數(shù))

        18/2=9(2和9都是18的約數(shù))

        18/3=6(3和6都是18的約數(shù))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數(shù)已比商大。

        18的約數(shù)按順序排列是:1、2、3、6、9、18。

        3、用同樣的方法找24的約數(shù)。

        24/1=24(1和24都是24的約數(shù))

        24/2=12(1和24都是24的約數(shù))

        24/3=8(1和24都是24的約數(shù))

        24/4=6(1和24都是24的約數(shù))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數(shù)已比商大。

        4、觀察約數(shù)的特征:

        18、24的約數(shù)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

        思考:根據(jù)上面的圖回答

        1、約數(shù)中最小的一個是什么數(shù)?(1)

        2、約數(shù)中最大的一個是什么數(shù)?(本身)

        3、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約數(shù)24的.約數(shù)

        5、練一練

        找15和36的約數(shù)各有哪幾個?

        三、教學例23和5的倍數(shù)各有哪些?

        1、求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可以把這個數(shù)分別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數(shù)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數(shù)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數(shù)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數(shù)5的倍數(shù)

        觀察上圖發(fā)現(xiàn):(1)一個數(shù)最小的倍數(shù)是什么數(shù)?(本身)

       。2)一個數(shù)有沒有最大的倍數(shù)?(沒有)

       。3)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2、練一練

       。1)50以內4、9的倍數(shù)各有哪幾個?

        四、鞏固練習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在4、8、16、32、40、48、64、80這幾個數(shù)中,

        80的約數(shù)有(4、8、16、40、80),

        8的倍數(shù)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幾個數(shù)整除?32有哪幾個約數(shù)?32是哪幾個數(shù)的倍數(shù)?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約數(shù)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數(shù)。

        五、布置作業(yè)

        反思:在教學找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時候,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應加強:

        1、約數(shù)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約數(shù)是什么。

        2、倍數(shù)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數(shù)是什么

        3、強調一個數(shù)最大的約數(shù)和最小的倍數(shù)是一樣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約數(shù),而且確認已全部找出的方法應加強。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shù),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么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里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并匯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乘法的含義,進一步明確乘法與加法的內在聯(lián)系。

        2. 通過整理1~6的乘法口訣,初步了解乘法口訣表的排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簡單數(shù)學規(guī)律的能力。

        3. 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提高口算正確率和速度,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以前去過游樂園嗎?(去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特殊的游樂園數(shù)學游樂園玩一玩,想去嗎?(想)我們出發(fā)吧。ǚ拧督加巍犯,學生跟唱)

        [設計意圖:以去游樂園游玩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把學習知識看作一種其樂融融的享受。]

        二、 巧設游戲,啟迪思維

        1. 整理乘法口訣表。

        談話:哎呀,要想進游樂園,必須找出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guī)律,并能背出來,游樂園的門才會自動打開。(出示乘法口訣表)瞧,這張口訣表還沒填完整呢,你會把它填完整嗎?

       。1) 學生自由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 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集體校對。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理乘法口訣表的活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尋找乘法口訣表中的規(guī)律。

        提問:請小朋友橫著讀一讀乘法口訣,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學生讀口訣,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學生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有:① 第一行有個1,第二行的每一句都有一個2,第三行② 每一行的第一個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第二個數(shù)相同。③ 第一行的口訣有一句,第二行有二句第幾行就有幾句口訣。

        小結:橫著看,口訣的排列與我們學習時的順序一樣,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訣,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訣第6行是6的乘法口訣。

        3. 練習背乘法口訣表。

        讓學生橫著把口訣讀一讀,看誰最先把1~6的乘法口訣背出來。

        反饋:指名背,全班齊背。

        談話:剛才我們橫著看口訣表,小朋友從口訣表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規(guī)律,還能熟練地背出乘法口訣。我們再來豎著看口訣,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學生讀口訣,交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學生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有:① 第一豎排的第一個數(shù)是1,第二豎排的第一個數(shù)是2 ② 每一豎排的第二個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③ 第一豎排的口訣有六句,第二豎排有五句

        小結:豎著看,每一豎排中口訣的第一個數(shù)相同,第二個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也就是1個幾在第一豎排,2個幾在第二豎排

        讓學生豎著背口訣,指名背后全班齊背。

        談話:小朋友很了不起,不但能橫著背1~6的乘法口訣,還能豎著背。老師還會一種背法,你想試試嗎?

        教師介紹并示范拐彎背的方法,學生試背。

        提問:你發(fā)現(xiàn)每一組口訣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小結:拐彎背就是先橫著背,再豎著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訣;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與3有關的口訣,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訣。

        學生自由讀,指名試著拐彎背。

        談話: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背就怎樣背。

        學生自由背乘法口訣,指名背。

        談話:剛才小朋友找出了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guī)律,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1~6的口訣背出來。不知不覺,游樂園的門已經打開,讓我們進去玩玩吧。

        三、 分層練習,深化理解

        1. 歡樂對對碰(復習第3題)。

        談話:歡樂對對碰開始了。規(guī)則是:一個小朋友拿出一張口訣卡片,另一個小朋友說乘法算式,如果他說對了,就說對對,兩人拍手合說碰碰碰,不對就重說。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卡片,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游戲。

        2. 踩石頭過河(復習第4題)。

        談話:游樂園里有一條小河,河里的石頭上寫著一些算式。把上面的題目都做對,就能踩著石頭過河;如果不能做對,就會掉入河中。

        同桌比賽,看誰能順利過河。

        集體交流,了解全班練習的正確率,及時指導。

        3. 踩氣球(復習第5題)。

        課件出示氣球圖。

        談話:這里有好多氣球,每個氣球上都有一個算式。小朋友們獨立完成口算,把結果填在書上。

        組織交流,開火車踩氣球(報得數(shù)),對了全班擊一次掌(表示氣球踩破了)。

        4. 摘星星(復習第1題)。

        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表現(xiàn)這么棒,數(shù)學樂園的智慧姐姐給大家送來了許多智慧星。出示第(1)小題。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了什么?你會用學過的方法算一算這里一共有多少顆智慧星嗎?

        指名列式計算,并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談話:小朋友可真聰明!智慧姐姐這里還有一道題,敢挑戰(zhàn)嗎?

        出示第(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

        [設計意圖:復習教學除了整理相關知識以外,還要進行系統(tǒng)的練習。上面的練習教學力求活而有效。根據(jù)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勝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使知識鞏固與愉快的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努力提高練習的效率。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復習題,根據(jù)學生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著眼于幫助學生進一步背誦乘法口訣,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保證練習的實效。]

        四、 總結全課,課后延伸

        談話: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們就要離開游樂園了,今天你們學得開心嗎?在離開之前,你能說說今天的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并拓展研究不規(guī)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并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xiàn)做數(shù)學、玩數(shù)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xiàn)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并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guī)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xiàn)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jié)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xiàn)了周長這一數(shù)學問題的現(xiàn)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后顯示)

        〔評析:采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tài)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shù)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yè)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匯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周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并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周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周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并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局限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guī)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guī)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并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中秋節(jié)快到了,三江的月餅師傅正在忙著做月餅,瞧!新鮮的月餅出爐了

        1、(出示9個月餅)請大家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這堆月餅有幾個(9個)那么9個月餅最接近幾十呢?(10)我們也可以說9個月餅大約是10個。(學生跟讀)

        2(出示43個月餅)這堆月餅有幾個呢?你能一下子數(shù)出來嗎?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堆月餅大概是幾十個?教師宣布正確答案43個月餅,43最接近幾十?我們也可以說43個月餅大約是40個

        3、那么64個月餅我們也可以說大約是多少個月餅呢?86個月餅呢?

        揭示課題:象剛才這樣把一個準確數(shù)看成大約是幾十,這就是估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這個知識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減法的估算

        1、這幾天到三江買月餅的人可多了,你瞧!這3種月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出示豆沙月餅2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紹一下這些月餅大約是幾元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約是30元,大約是40元,大約是20元)

        小朋友們真能干,那你能根據(jù)剛才估計的數(shù)據(jù),幫老師算算買豆沙月餅和水果月餅大約是多少元嗎?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你還能象老師一樣來提問嗎?

        3、四人小組討論:

        現(xiàn)在方老師帶了100元錢去買這3盒月餅,你幫老師想想,我?guī)У腻X夠嗎?為什么夠呢?把你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嗎?

        方法一:豆沙月餅大約是30元,蛋黃月餅大約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餅大約是20元,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夠了。(板書: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來是95元,所以100元夠了。

        方法三:100元錢,買豆沙月餅后,大約還剩下70元,買水果月餅后大約還剩50元,最后買蛋黃月餅,大約還剩10元 (板書: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錢,買水果月餅后,大約剩80元,買豆沙月餅后,大約剩50元,所以買蛋黃月餅夠了。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現(xiàn)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準確數(shù)估計成幾十然后再進行估算,這樣計算起來比較方便,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三、練習應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準備在中秋節(jié)晚上舉辦一個中秋晚會,要同學們報名參加,四1班有39人報名,四2班有42人報名,請問(1)大約有多少人參加這個中秋晚會?你會估算嗎?(2)四(1)班比四(2)班大約少幾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為了布置晚會場地可忙壞了,晚會計劃要做70朵紙花,現(xiàn)在四(1)班已經做好了27朵紙花,四(2)班已經做了44朵紙花,請問大約還要做幾朵紙花呢?

        3、剛才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中秋晚會的問題,在數(shù)字王國里也要用到估算,請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數(shù)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請小朋友拿出課桌里的紅卡片和黃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舉紅卡片,小于80就舉黃卡片

        5、國慶節(jié)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樣安排國慶節(jié)呢?是啊,青年旅行社決定在國慶期間組織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為了讓游客玩得高興,旅行社還特別設計了劃船活動,這里有3種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現(xiàn)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兩條船,可以怎樣去租呢?小組討論交流

        根據(jù)小組討論與交流,設計多種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中船呢?50人夠坐嗎?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種方法,租一條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條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條小船需要租金19元,這3種方法哪一種最省錢呢?(同桌交流)

        請學生用手勢表示,說說為什么,大約要花多少錢?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反思: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jié),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情境,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現(xiàn)估算方法多樣化,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因為估算是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應用,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jié)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估月餅,買月餅,中秋晚會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讓學生學會估數(shù)。在估算中,估數(shù)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數(shù)數(shù)數(shù)量比較少的月餅,然后出示一堆數(shù)量比較大的月餅,讓學生意識到當數(shù)量很大,很難準確數(shù)出來的時候就可以估計一下,從而引出大約,學會將準確數(shù)估計成大約是幾十。

        2、討論交流,探究加減法的估算。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估算。以往的精確計算已經在學生腦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遷移,所以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買蛋黃月餅和豆沙月餅大約需要多少元,然后讓學生提一提類似的問題,通過這些簡單的估算使學生先對估算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然后再讓學生思考老師帶100元去買這3盒月餅,帶的錢夠不夠這一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激發(fā)求易思維,體現(xiàn)估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jù)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計算比較方便。

        3、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

        本節(jié)課我始終圍繞中秋節(jié)這一主線展開,由估月餅,到買月餅,再到中秋晚會,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去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爭著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2、體現(xiàn)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在探究100元錢買三盒月餅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連減的方法,也有的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當出現(xiàn)了5種方法后,再讓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用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

        本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數(shù)比80大,請學生通過舉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個別小朋友舉錯了牌,還有包括后來的租船問題,讓學生探討哪種方法最省錢的時候,有3個小朋友舉了紅牌,我想這時我應該及時問問他們?yōu)槭裁匆e紅牌,使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找到解題的正確方法,F(xiàn)在我這樣一帶而過,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01-23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01-24

      優(yōu)秀小學數(shù)學教案03-31

      小學圓的數(shù)學教案04-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