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ㄒ唬┲笇骄繄A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1 2 3 4 5
、賵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趫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蹐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發(fā)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二)教學例1
1、例1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ㄈ┙虒W例2
1、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么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學具:
數字卡片。
一、導入課題:
導語: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是什么?(板書:.)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小數點可真是個調皮的小家伙,它告訴同學們,今天,小數點要搬家了,這是怎么回事了,同學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播放童話故事)
二、童話激趣,發(fā)現變化。
1、動畫:
2、(flash動畫)小數點來到森林里玩,看見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臉地坐在窗前。小數點看見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數字,就跳了上去(¥288.)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數點搬到了8和8的中間(¥28.8)。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價格便宜了。)
3、(flash動畫)小數點笑著地說:“看來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師:山羊的快餐店,原來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可是現在生意興隆。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生說)
那么從原來的288到28。8再到現在的2.88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生說)
假如小數點再往左搬一次家成為0.288,與原來的288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說)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探討。
4、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
5、是不是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我們能想法驗證嗎?小組交流
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根據剛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數點右移的變化規(guī)律嗎?你來驗證想法嚴整自己的猜測。
小結: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這個規(guī)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通過學生構思數學作文,整理變化規(guī)律)
三、初步應用。
你想試試嗎?(游戲)
拿出你的數字卡片,擺一個的三位小數(9。879)擴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導學生在缺的數位上補0)
擺一個最小的兩位小數(0。12)縮小10倍。20倍(學具袋里的0不夠用,引導學生幾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原數就縮小了1000倍( )
(2)3.69擴大2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
(3)把23。0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5位后,再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變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數點,這個數就擴大100倍( )
2、下面的數與0。285比,擴大或縮小了多少倍。
3、小花貓要去水果店買水果,可不會做題,過不了河,你能幫助它嗎?
4、小花貓說謝謝,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標價有點奇怪?你都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能找出最貴的兩種水果嗎?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本課題教時數:本教時為第7教時備課日期8月31日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
二、教學新課
二、 鞏固練習
三、小結
四、作業(yè)
1、解答應用題。
學校舞蹈隊有32人,合唱隊的人數是舞蹈隊的,合唱隊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2、引入新課
1、教學例3
。1)讀題,說明條件和問題。
問:題里哪個月份的產量與呢個月份的比?要先畫哪個月份產量的線段?(畫線段圖)表示五月份產量的線段要怎樣畫?(畫線段圖)增加的臺數是哪個數量的1/5?要求什么問題?指的線段上那一部分?(在線段上表示)
(1)討論:這道題例哪個數量是單位1?為什么?哪個臺數是四月份臺數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產多少臺可以怎樣想?
。▽W生看著線段圖,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指名學生口述。
(2)按照這樣想的過程,列式計算。
。3)小結。
2、教學試一試
問:告訴我們什么條件?現在的`價錢比原來降低了是指降低的價錢是哪個數量的?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哪個數量是單位1的?
解答這道題可以怎樣想?
學生練習。
問:數量關系式什么?為什么用原價乘就是降低的價錢?
從上面解題的過程可以看出,解題學習的應用題也和前一節(jié)課一樣,關鍵式先確定單位1的數量,接著要弄清與題里幾分之幾對應的式什么數量。這些數量之間的關系就是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就等于與它對應的數量。
1、練一練1
2、練習三7說出單位1的量
把數量關系填寫完整
3、練一練2
口述思考過程。提問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4、練習三10
口答算式和結果。
為什么用求棗子比栗子多的噸數?
5、練習三12
練習三8、9、10
板書:單位1的量幾分之幾=對應數量
課后感受
充分借助線段圖使學生理解此類應用題也是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個別同學要加小灶.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頁的例題,第2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先通過學生合作搭積木,感知不同立體圖形的實物,再從這些不同的立體圖形實物中區(qū)分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引導學生認識相應的圖形與名稱,初步感知這些形體的主要特征。
想想做做主要通過對圖形的識別和聯(lián)系生活中的物體,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其中第1題通過實物和圖形的連線,加深對不同形體的認識,并通過舉例得到進一步鞏固;第2題通過分、數不同物體的個數,進一步認識每一類形體的特征;第3題結合舊知進行練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類形體的特征,再抽象出相應的立體圖形,知道各自的名稱。教學難點是聯(lián)系生活加深對各形體特征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和特征,能識別這些形體
2感知平面與曲面,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感受數學的美和數學思想方法。
3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發(fā)展初步的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一組建筑物的圖片:故宮、趙州橋、東方明珠電視塔、凱旋門、世貿大廈。
講述:這些壯觀美麗的建筑都是設計師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狀。
你們羨慕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我們來做一回小小建筑師,造一幢你喜歡的房子,好嗎[評:通過引導學生鑒賞生活中一些美麗的建筑,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初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動手探索,體會領悟
1、搭積木
講述:取出你們的積木,小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組完成后推薦一個展示作品,并說說用了怎樣的積木塊拼搭的。
2、分一分
講述:我們的小設計師真棒!如果老師請你把這些積木分分類,你打算怎樣分呢 小組合作分一分。
學生合作探索,邊分邊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
提問:小朋友把它們分成了幾類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呢。
學生交流分的結果及想法,逐步達成共識,分成四類。
3、識形體
引導:我們來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積木,(一起感知長方體)我們把這一類形體叫做長方體,(出示立體圖形)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積木。
學生認識長方體的名稱和圖形,取出相應的積木。
引導:你想給另外的幾類積木分別取個名稱嗎。
學生大膽猜想并認識正方體、圓柱、球。
講述:閉上眼睛在腦子里畫一畫這四個圖形,F在老師說一個名稱,請你拿一個積木,行嗎。
學生動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組里相互試一試。
教師檢查學生交流的情況。
[評: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在搭一搭、分一分、認一認、摸一摸的實踐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形體的過程,感受四種形體的主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欣賞了數學的美。]
4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玩了積木,你能告訴大家你從積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識嗎順著學生的回答得出課題認物體,并滲透美育。
三、鞏固認識,應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題
講述:南瓜博士覺得小朋友非常聰明,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就是書上想想做做的第1題,請你幫它們找朋友,連一連。另外,南瓜博士還提了一個問題: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朋友嗎。
學生完成后再交流,聯(lián)系自己的所見所聞舉出各種形體的實物,比比誰說得好
講述: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都是它們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2 、想想做做第2題
講述:這兒有一堆積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狀(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請同桌合作,找一找、數一數分別有幾個,填在書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時教師演示分類,學生一起統(tǒng)計驗證。
3 、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看了這一排積木,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統(tǒng)計一下正確的人數。
4、議一議。
如果再讓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較愿意選擇哪些形體的積木為什么呢。
學生結合形體的特征、外觀等各抒己見
[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連線、舉例、分類、統(tǒng)計,進一步加深對四種形體特征的認識,從而初步建立各類形體的清晰表象。同時,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四、總結評價
今天大家的設計非常棒!將來肯定會是個好建筑師。請你談談這節(jié)課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識,增加了什么新本領,好嗎學生交流懂得的知識和自己的心得
[評:讓學生自己總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交流可以及時反饋,同時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
[總評]
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在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經歷對簡單的幾何形體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1,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tǒng)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tǒng)計表: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條形統(tǒng)計圖(一)教案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一目了然?(畫條形統(tǒng)計圖)
生動手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分析:從統(tǒng)計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復習題)教師:條形統(tǒng)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上一張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一張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tǒng)計圖稱為橫向統(tǒng)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一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tǒng)計圖,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tǒng)計圖時,想采用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后教師講評。
。2)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制作統(tǒng)計圖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P8頁例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根據線路圖說出走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線路。
教學難點:
用語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到動物園玩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再次到動物園游玩,那么,我們現在就出發(fā),好嗎?
2、揭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薄⒁耄簬煶鍪荆甭奋嚶肪圖。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誰來說一說?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說一說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火車站出發(fā)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說一說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fā)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病⒊鍪緞游飯@的導游圖。
3、師:我們乘坐1路車來到動物園,這里的動物可真不少,誰來說一說有哪些動物?
。、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它在動物園的什么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猴子在熊貓的什么方向?獅子在大門的什么方向?學生指名回答。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大門出發(fā)去看完所有的動物,再從大門出來,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b)指名介紹路線圖。c)集體評價。
三、達標訓練
1、我來當導游:通過下面的路線圖說說從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進的?途中經過哪些地方?
2、從動物園向( )走到電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宮。
3、從火車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從游泳館向( )走到圖書館。又向( )走到醫(yī)院。
四、作業(yè)布置
教材P10 5-7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小數,那么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師: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系?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么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傩祷煞謹。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诜謹祷尚。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坌祷砂俜謹。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馨俜謹祷尚。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薨俜謹祷煞謹怠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4
【薦】小學數學教案01-0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小學數學教案【熱】01-09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1-09
【熱】小學數學教案01-23
小學數學教案【薦】01-23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1-24
小學數學教案【精】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