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1-31 09:00:06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篇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或一位數(shù)。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shù))(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shù)沒有一個是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shù)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口算方法。(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2)列式計算:39+44(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經(jīng)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較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shù)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shù)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節(jié)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錢?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nèi)互檢。

        四、課堂小結(jié)

        1、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板書設(shè)計: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2.記住每個月和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初步學會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每個月的天數(shù),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guān)系。

        難點:理解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

        教學準備:

        不同年份的年歷、自學感悟、制月歷的表格

        教學設(shè)計過程:

        導入環(huán)節(jié)

        (師生談話并出示地震和奧運會圖片)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xx年有許多日子讓我們難以忘記。還記得這是哪一天嗎?這一天呢?

        (生述)

        剛才敘述時間時用到了比時、分、秒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關(guān)于年、月、日,你們知道什么?

       。ㄉ觯

        同學們說了許多,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這節(jié)課我們詳細研究一下有關(guān)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年月日)

        自學感悟環(huán)節(jié)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年歷,下面我們對它進行仔細觀察并獨立完成自學感悟表上提出的問題。(生觀察并獨立完成)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結(jié)果?(生述師板書)

        預(yù)設(shè):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師:你觀察的是哪一年的年歷?

        生:xx年的。

        師:誰觀察的不是xx年的'?(生舉手)

        師:那你們發(fā)現(xiàn)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說的是不是一樣?

        生:一樣。

       。◣熾S即介紹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熃榻B平年和閏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師: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師: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學都是這樣列式的嗎?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師: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還有366天。

        師:因為平年閏年2月天數(shù)不同,所以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shù)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師:我們做個舉手游戲:聽到大有舉左手,聽到小月舉右手。(師生共做)

        師:我發(fā)現(xiàn)總有出錯的同學,誰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shù)?

        生:拳頭法。(生并做介紹)

        師:書上也介紹了這種方法,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打開課本48頁,看誰看得最認真。

        (生看)

        師:會數(shù)了嗎?

       。◣熒餐创笃聊粩(shù)一次)

        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兒歌法。

        師:(師課件出示)每人讀三次,看誰先讀完。

        師:“臘”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學檢測環(huán)節(jié)

        師:下面檢測一下大家對剛才內(nèi)容的理解。

       。ㄕn件出示練習題:)

        重難點突破環(huán)節(jié)

       。ㄕn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數(shù)統(tǒng)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表中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每相鄰的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平年和閏年為什么會這樣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

       。ǔ鍪拘≠Y料并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師: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有人發(fā)現(xiàn)平年和閏年的出現(xiàn)與4有這樣的關(guān)系:(課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師:通過這些算式看誰能找到平年和閏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數(shù)的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shù)的這一年就是閏年。

        重難點檢測環(huán)節(jié)

       。ㄕn件出示練習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guī)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guī)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wù)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yīng)的圖中。

        4、學生根據(jù)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yīng)用:

        觀察日歷找規(guī)律:

        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發(fā)現(xiàn)了:11+19=30,……換另一組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5、時間與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

        2、學習用統(tǒng)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lián)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jīng)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shè)“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jié)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guān)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jié):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nèi)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

       、诎凑找郧皩W習的運算順序應(yīng)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

        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shù)學術(shù)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 ÷5兩題.

        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yīng)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yīng)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

        可能出現(xiàn)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

        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lián)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fù)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shù)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shù)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diào)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shù).

        填數(shù)后,根據(jù)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賹忣},看清運算符號、數(shù)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計算.

       、蹤z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yè).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調(diào)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品質(zhì)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毖生進行課前調(diào)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zhì)量及秤。

        2弊急柑炱、道`映印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繃私庵柿康ノ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zhì)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nèi)容。

        2比鮮豆ぞ

        在調(diào)查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質(zhì)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jīng)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苯檣芴炱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diào)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zhì)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蹦闃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碧致郟耗閎銜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狽腫榛疃: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倍懶⒆饕擔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jié)(略)

        五、課后延伸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薄⒅婪Q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2、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础⒊醪脚囵B(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

        "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shù)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shù)學宮中設(shè)了三個關(guān),要小朋友闖關(guān),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薄⒖纯凑f說

       。ǎ保┯醚劬τ^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熤赋觯何覀儾恢篮欣镅b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掂掂說說

       。ǎ保┯檬值嘁坏啵杭t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提問:到底誰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ǎ常⿲W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yīng)用秤稱一稱!

        3、稱稱說說

        (1)認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3)比較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ǎ矗┰O(shè)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jù)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ǎ担┬〗Y(jié)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

        "克"教師領(lǐng)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ǎ保笨擞卸嘀啬?(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2)剛才我們稱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ǎ常┫旅嫖覀兙桶眩眰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稱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讀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shù)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xiàn)在應(yīng)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shù)學書、墨水瓶

       。ǎ矗┩瓿

        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guān))

       。病⑺伎碱}(第三關(guān)):屏幕重現(xiàn)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场⒅笇嶋H應(yīng)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础⒄n外作業(yè):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jié),再揭情思

        (屏幕再現(xiàn)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shù)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guān),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nèi)ヌ剿。小朋友,再見!?/p>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yīng)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游,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lián)系。“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僬l來說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并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么要先算29× 8?

        ②選擇算法。根據(jù)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jié)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jié)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3、引出目標: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1)獨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3)小組匯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fā)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強調(diào):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shù)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于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于”。

        板書≈

        5、小結(jié):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jié)果求出來了。

        二、結(jié)合生活,創(chuàng)編例題。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游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xiàn)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tǒng)一意見。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jié)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

        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jīng)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shù)。你們現(xiàn)在清楚了嗎?沒關(guān)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fā)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jié)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shù))

        師總結(jié):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shù),它與準確數(shù)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ǎ玻┖屠}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diào):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jīng)求出大約數(shù),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xù)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diào):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jīng)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jié):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diào):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jīng)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jié):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jīng)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yīng)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jīng)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yīng)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xiàn)了4種方案:104*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jīng)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fā)現(xiàn)了第四種方法的優(yōu)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chǎn)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jié)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yīng)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jù)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xiàn)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xiàn)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jié)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顒又写_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姆较。——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ň嚯x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nèi)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xiàn)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yīng)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shù)》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nèi)容是“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shù)形結(jié)合”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創(chuàng)造與探索,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jié)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朔治鞴系墓适拢肼爢?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jīng)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蔽覀円黄饋砜纯辞形鞴系倪^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shù)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jù)剛才的畫面內(nèi)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shù)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師:咱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節(jié)課咱們就先來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PPT,板書課題:吃西瓜)

        二、解決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

        師:先來看看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PPT展示)你會列算式嗎?

        (2/8+1/8,板書)

        師:為什么要用加法呢?

       。ㄊ且呀憬愠缘暮偷艿艹缘暮掀饋,所以用加法)

        師:請你觀察這兩個分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蓚加數(shù)的分母都是8)

        師:對,我們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叫做同分母分數(shù)(板書)今天咱們就先來研究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

        師:那你能試著說說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嗎?

        生:````````````````````

        師:那看來大家的意見都等于3/8,那這個結(jié)果究竟對不對呢?我們想個辦法,你能用圖形來說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師給同桌兩人提供了一張被平均分成8份的圓紙片,同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當?shù)艿,一個當姐姐,用斜線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據(jù)你們涂的這張紙片和你的同桌說說2/8+1 /8到底等于多少。開始吧。

        生活動并交流

        師:完成的`同學馬上坐正,那我們剛才通過驗證,你是不是認為2/8+1/8等于3/8?

        誰愿意拿著你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僭O(shè):請兩組來說

        師:你們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們是數(shù)出來的

        師:你能給大家數(shù)數(shù)看嗎?

        生數(shù)

        師:那你數(shù)的這一份是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生:1/8

        師:那兩塊呢?

        生:2個1/8

        師:我們再數(shù)數(shù)看一共有幾個1/8呢?

        生:3個1/8

        師:那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你們的過程,那就是:2個1/8加1個1/8就是3個1/8就是3/8。

        師:哪一組再拿著你們的作品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說的真好,同桌再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全班一起來說說

        課件邊展示請學生邊敘述過程

        師: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過程(電腦演示)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個1/8,1份是姐姐吃的1個1/8,合起來就是3個1/8,也就是3/8)

        師:結(jié)果就是3/8,(板書)

        師: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答(板書)

        師:這個問題解決了,現(xiàn)在老師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說說為什么等于6/7呢?(2個1/7加4個1/7等于6個1/7)闡述算理

        師:同學們這么能干,老師就不信考不到你們,請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學生口答

        師:這么能干?你們是怎么算的,怎么會這么快呢?

        (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師:哦~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看看,分母不變,分子加在一起。(板書)

        師:說的真好,那誰來歸納總結(jié)一下,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到底該怎么計算呢?

       。ǚ帜覆蛔,分子相加)板書

        板書計算過程。

        師:注意加號,等號,分數(shù)線要對齊,這樣才好看。

        師:知道了怎么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我們再來解決一道問題?

        師:一張長方形紙,做小旗用取3/5,做紙花用去2/5,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你自己的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3/5+2/5=5/5

        師:有不同的結(jié)果嗎?

        生:也等于1

        師:為什么呢?

       。ㄒ驗5/5的意思也就是整體1)

        師:解決了吃西瓜的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心里怎么樣,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樣甜,那我們解決下面的問題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決同分母分數(shù)的減法

        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第2個問題: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

       。ㄇ笠粋數(shù)比另外一個數(shù)多多少,應(yīng)該用減法)

        師:那再請你觀察這個算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ㄒ彩峭帜阜謹(shù))

        師:那我們今天還要研究同分母分數(shù)的減法(板書)

        師:關(guān)于這個算式,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個園片幫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的想法

        請一生板演。

        請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跟黑板上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PPT)請一生說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個1/8,姐姐吃了1塊,表示1個1/8,從2個1/8里去掉1個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1/8

        師:誰再把剛才的過程說一說

       。2個1/8減去1個1/8還剩1個1/8,就是1/8)

        師:2/8-1/8你會算了,那4/7-2/7你會算嗎?

        師出題學生口答

        師:那同分母分數(shù)的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ǚ帜覆蛔儯肿酉鄿p)板書

        總結(jié)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做減法是分母不變,分子相減。那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全班說。

        四、解決1-幾分之一的減法

        師:那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他們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3/8,這時候小熊說了:我們不要吃了,也給媽媽留點?,小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那這個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呢?(PPT)

        你會列算式嗎?同樣,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想法。

        師:你是怎樣列的算式?

        (8/8-3/8=5/8,板書)

        師: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這個西瓜。

        師: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1-3/8)

        師:那這個1是什么意思?

        師:那么也就是說這個整體你也可以用“1”來表示。(劃等號)

        師:那8/8-3/8你會算嗎?

        板書結(jié)果5/8

        師: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思考的過程

        師:(PPT)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來表示,從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還剩下了這個西瓜的5/8

       。1就是8個1/8,先把1劃成8/8,8個1/8去掉3個1/8,還剩5個1/8就是5/8)

        做答

        師:那如果這道題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師:那為什么這里把1劃成7/7而沒有象剛才一樣劃成8/8或者是6/6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算式跟前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師:那象這種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師:那么也就是說要把1劃成跟減數(shù)分母相同的一個分子分母都一樣的分數(shù)來計算。這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減法。

        師:其實如果孩子們計算熟練了,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五、練習

        師:看到同學們學的這么開心,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試一試同學們的實力,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A.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組口算題,看算式直接寫得數(shù),(打開書完成)

        選其中一道題請學生說想法

        注意:3/4-3/4(用圖解釋)

        B. 師:這是一條線段圖,認真觀察,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PPT線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著又怎么樣了?(閃現(xiàn)紅色部分,紅色部分是這段的3/10,閃現(xiàn)蘭色部分,蘭色部分是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閃現(xiàn)“?”,算一算一共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決,并口答。

        師:接下來看下一個線段圖,

        師:那你會列算式嗎?

        8/9-2/9=6/9

        C. 再來看一個線段圖,請生解釋。列算式解決

        六、總結(jié)

        同學們,吃西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看來只要我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善于發(fā)現(xiàn)的研究去細心觀察生活,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一、說教材:

        本課內(nèi)容在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lǐng)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chǔ),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chǔ)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guān)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jié)果統(tǒng)計表明:

        關(guān)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guān)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guān)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wù)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加大做題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及時驗算的好習慣,以及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一次正確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準確地進行連續(xù)進位的一位數(shù)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某一位上的乘積加上進上來的數(shù)又要進位的情況是一位數(shù)乘法計算中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1.口算:

        2.筆算.請三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動筆練習.

        二、教師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的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難度更大一些的筆算乘法.

        三、指導探索、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2.學生看圖編題: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學生來列式,老師板書:

        4.師:這道題同學們自已動筆試著做一做,在做題的過程中體會一下與前一節(jié)課講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題時遇到什么困難了,一會可以互相交流.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5.匯報自學情況: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今天做的豎式題是連續(xù)進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進位.而昨天的題不是連續(xù)進位.

        師:你說的真對,你找到了今天的題與昨天的題的不同點,這個不同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地方.

        老師板書課題:連續(xù)進位乘法.

        學生2:我在做題中遇到的困難是:每乘一位都向前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進上來的數(shù),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題,特別復(fù)雜.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別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數(shù)乘法,這里面包含的步驟可多啦,更需要你們用耐心和細心去算.

        老師板書豎式:

        師:進位數(shù)字一定要寫,還要寫清楚(用紅筆描一描)

        6.師:那同學們說一說與昨天學的.例題有什么相同?(學生討論)

        交流匯報:

        生1:我覺得不論數(shù)字多大,數(shù)字多高,計算法則是一樣的.

        生2補充:都是從個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7.鞏固練習,反饋調(diào)節(jié):

        老師在訂正時要強調(diào)豎式書寫時要把字寫清楚,進位數(shù)字一定要寫對位置,向十位進幾要寫在十位上,向百位進幾,要寫在百位上.

        四、多層次練習

        1.對比練習

       。1) (2)

        教師提出要求(1)(2)(3)組做第(1)組題,(2)(4)(6)組同學做第(2)組題.

        學生做完后討論兩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2組題都是連續(xù)進位的.

        不同點:兩組題中第1小題是一般的連續(xù)進位乘法,而第二小題則是乘得的積加上進來的數(shù)又要進位的乘法.)

        2.改錯練習.

        3.在○內(nèi)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課堂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1:今天我學會了連續(xù)進位的筆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與前面學的一樣,每乘一步都要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進來的數(shù),比較復(fù)雜.

        生3:今天雖然做的是筆算,可我覺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強練習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shè)計

        連續(xù)進位乘法

        例5 題目

        教案點評:

        教學中采用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精講點撥,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認知沖突

        (出示一個鐘面)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

        師:看著鐘面,想一想,這時你在哪,在干什么?

        預(yù)設(shè)1:這時我剛到學校,在早讀。(假如連續(xù)幾個都是這樣的回答,誰有不同的想法?)

        預(yù)設(shè)2:這時我在家做作業(yè)。

        ……

        師:鐘面上都是8時,怎么有的同學說在學校早讀,有的同學卻說在家做作業(yè)呢?這是為什么呢?

        預(yù)設(shè)1:這里的8時可以是上午的8時,也可以是晚上的8時。(等待一下……)

        還有想說的嗎?

        預(yù)設(shè)2:因為一天有24個小時,時針要轉(zhuǎn)2圈。

        ——說的真好呀!時針一天要轉(zhuǎn)2圈(板貼兩個鐘面)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天的經(jīng)過!

        【設(shè)計意圖】:課始直接安排看鐘面,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一想此時在做什么,在自主討論中引發(fā)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情境中,迫切地要尋求一種新的簡潔的記時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新課的展開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究、認識24時記時法

        1.感受一天的經(jīng)過,為新授作準備

        動態(tài)演示鐘面:

        晚上12時 中午12時 晚上12時

        (1)第一段時間講述:夜里12時,也可以說成0時,因為新的一天開始了,時針慢慢轉(zhuǎn)動,現(xiàn)在是——(說清楚)凌晨4時,大家還在——睡覺,到早上8時了,大家上學了,時針轉(zhuǎn)到12,這時,一天結(jié)束了嗎?(2個回答)

        (2)第二段時間講述;時針繼續(xù)轉(zhuǎn)動,這時來到了下午4時——我們要放學了,晚上8時——大家準備睡覺了,時針再次回到了“12”,現(xiàn)在一天結(jié)束了

        (3)討論交流:現(xiàn)在大家看明白了嗎,一天為什么會出現(xiàn)2個8時了吧。一天之內(nèi),除了有2個8時,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2個4時,2個12時)

        【設(shè)計意圖】:24時記時法記錄的時間是一天的小時,部分同學對于一天的經(jīng)過還不夠熟悉、通過動畫演示,不僅讓學生熟悉普通記時法記錄一天的時間。也為下面創(chuàng)造線條圖上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

        2.探究用0時—24時表示一天24小時

        (1)思考:

        師:是啊,時針轉(zhuǎn)第1圈,依次經(jīng)過了12,1,2——12,轉(zhuǎn)第二圈還是——12,1……

        還是如此!

        (2)初探:配合動畫演示:

        第一圈: 第二圈:

        師:把時針一天經(jīng)過的數(shù)整理一下,整理成一條時間軸,(板貼時間軸)

        請你將一天的時間清楚的表示出來!

        (1)(拿出練習紙,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巡視選取典型的:

        好了嗎?請看屏幕,這個小朋友速度真快……

        預(yù)設(shè)1:0——12,1——12的,

        師:他這樣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預(yù)設(shè)2:

        (2)師: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的呢?說說你的想法!

        生:加上第一段和第二段表述的時間詞。

        師:加上區(qū)分用的時間詞,是個好主意!哪些同學和他想的一樣?(點點頭)

        (3)(出示稍完整的)

        師:這個小朋友也是這樣想的,她的表示怎么樣,你們來評價一下!

        師:是啊!這樣表示更加清楚了!

        揭示——像這樣(板貼時間數(shù))在前面加上時間詞,上午,下午,晚上等,這樣的記時法叫做普通記時法。板貼)

        (4)師:不過,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不同的想法,你們看——(24時記時法)

        師:請某某X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大家認為這樣可以嗎?(可以的)也是這樣改的同學向老師示意!

        3.揭示“24時記時法”

        師:同學真了不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記錄時間的方法,這種方法就叫做24時記時法。——讀一讀

        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自己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積極地思考了原因,還想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老師覺得你們真棒!讓大家把熱烈的掌握送給自己!

        ★【設(shè)計意圖】:認識24時記時法是本課的重點,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24時記時法,設(shè)計時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規(guī)則設(shè)計的原理和方法,力求讓學生站在一個規(guī)則設(shè)計者與思考者的高度來討論和學習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

        三、比較發(fā)現(xiàn),探索轉(zhuǎn)換的方法

        1.對比

        師:現(xiàn)在,同學們請看這,請你仔細觀察,這兩種記時法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0秒)

        師: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組內(nèi)輕聲說一說!巡視指導

        不同:

        (1) 交流:普通記時法前面都有時間詞,24時記時法前面沒有時間詞。

        師:是不是這樣?誰也發(fā)現(xiàn)了?(真厲害)

        師:還有嗎?

        (2)第一個時間段里面表示時間的數(shù)是一樣的。

        第二個時間段里面表示時間的數(shù)是不一樣的。

        師:別的小組也發(fā)現(xiàn)了嗎?

        (2) 規(guī)律:

        (如果有同學說了+12)

        師:他說的是什么意思呀?你聽懂了嗎?

        師:哪些小組也發(fā)現(xiàn)了?誰再來說說!

        師:啊呀!這個小組真厲害!在變化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共同的規(guī)律!真厲害!為他們鼓掌!

        ——討論到數(shù)的變化時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講講,時間多一點點。

        2.討論轉(zhuǎn)化規(guī)律:

        ——同學們,你們真會觀察,老師獎勵大家,一起做個小游戲

        師:老師出示24時記時法請大家趴下(師作師范)老師出示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請大家坐正,看誰的反應(yīng)快!準備……

        師:有的同學反映速度很快,誰來說說你的訣竅是什么?

        小結(jié)注意:普通記時法前面有時間詞,24時記時法前面沒有。

        2.及時鞏固(連線):

        師:會區(qū)分了兩種記時法,那會轉(zhuǎn)化嗎?下面就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練習紙,完成連線

        中午12時 下午6時

        18時 22時35分

        上午10時35分 晚上8時

        晚上10時35分 10時35分

        20時 12時

        師:(指著板書)中午12時用24時記時法就是12時。

        18—6=12,先算數(shù),再加上時間詞!

        師:誰也能像剛才一位同學那樣,完整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jié):全對的小朋友,來給自己翹翹大拇指!

        【設(shè)計意圖】:為了突破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轉(zhuǎn)化的難點,首先將兩種記時法整合在一根時間軸上,直觀清晰的進行對比,然后讓學生討論轉(zhuǎn)化的訣竅,最后讓學生在小游戲中強化兩種記時法的特征。

        四、實際應(yīng)用、在練習中鞏固提升

        結(jié)合“明明的一天”,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真棒,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新的記時法,還學會了兩種計時法之間的互化,接下來,老師帶大家去認識一個新朋友——明明。

        1.說一說(用24時記時法表示)

        師:下面是明明這一天中的幾張剪影,你知道下面鐘面上的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是幾時嗎?一個同學回答,其它同學做小老師,對就說對,錯就幫他改正。

        ( ) ( ) ( )( )

        2.修鐘表(在鐘面上畫上時針)

        師:星期天,明明和媽媽來到了鐘表店,看到了4只人家拿來修的掛鐘,大家一起來幫忙看一看,有什么問題?

        請大家根據(jù)下面的時間補出相應(yīng)的時針,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師:是的,時針應(yīng)該又粗又短!(時針短,分針長)

        師:那你是怎么想的呢?(第2、3個)

        3.生活應(yīng)用

        (1)生活中找一找

        師:明明從鐘表店出來,留心觀察了一下,還有好多地方都是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大家想一想,他可能在哪些地方看到了?

        預(yù)設(shè):汽車里的顯示頻上面;電視上;手機上等……(依次出示)

        (2)實際運用

       、傧旅,請大家一起來看

        師:這是老師在來我們江都實驗小學的路上拍到的,你可知道這個路段是從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禁止通行的嗎?

        師:問大家“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實際上就是把什么記時法轉(zhuǎn)化到什么記時法?(24時記時法轉(zhuǎn)化到普通記時法)

        ②再來看,這還是老師在我們江都看到的——公交車牌,下站就到了我們江都的龍川廣場。服務(wù)時間5:55——18:30

        師:看一看這1路公交車最早是幾時幾分開出?最晚呢?

        (用兩種記時法回答都可以)

        ③最后,大家來幫老師看一看,這是我十一出去乘坐火車的火車票。

        師:先請大家找一找車票上面的開車時間!(讀一讀)

        你們覺得老師應(yīng)該在下午幾時前到火車站比較合適?

        (下午1時)

        4.小小設(shè)計師

        師: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設(shè)計一張周日的作息時間表

        五、知識梳理,全課總結(jié)

        師: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多!不僅自主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還積極的思考了原因,最后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了新的記時法,最關(guān)鍵的是同學們已經(jīng)會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老師覺得你們真棒!希望大家能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

        最后,老師在這里再送大家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愿同學們都能珍惜時間,合理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á保⿵臓t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yīng)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yīng)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á矗┘依锏碾婌俣贰㈦娕鞯劝l(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yīng)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á玻┰谑褂弥,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⒊)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yù)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睂χ挥休p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fù)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矤C傷部位已經(jīng)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⒊燙傷比較嚴重的,應(yīng)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礌C傷面積較大的,應(yīng)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yīng)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jié)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P1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80÷820÷260÷690÷3

        6÷38÷86÷26÷6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①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谙胍幌耄簠^(qū)別在哪里,有聯(lián)系嗎?

        (2)匯報:你是怎樣得出結(jié)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diào)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說出得數(shù)。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有余數(shù)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說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24÷456÷7

        90÷3240÷4560÷7

        900÷32400÷45600÷7

        (2)算算,填填。

        40÷2=□90÷3=□70÷7=□80÷4=□

        8÷2=□6÷3=□7÷7=□4÷4=□

        48÷2=□96÷3=□77÷7=□84÷4=□

        5.鞏固

        39÷326÷242÷255÷5

        88÷893÷348÷476÷4

        87÷356÷430÷2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

        693÷3說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yè):課堂練習

        四、教學后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jié)特級教師吳正憲執(zhí)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jīng)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diào)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shù)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3-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1-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07-12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篇03-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16篇)07-1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03-2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06-01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05-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