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1
教學內容:
唱歌《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的旋律,并能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能用純凈、甜美的歌聲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表現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心情。
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
教學難點:
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教學方法:
聽唱法、以詞帶曲法、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識譜視唱、情境導入法。
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范唱帶、譜例實物投影、多媒體、“紙茶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音樂問好!(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
2、發(fā)聲訓練游戲。(強調坐姿,安定情緒,調動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
3、復習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
二、情景導入:
1、展示播放南方采茶畫面,讓班級學生看畫面,融入情景之中,體會采茶的樂趣。(上節(jié)課我們在〈〈林中的鳥聲〉〉內容學習中,感受了人們與自然界的動物們和諧發(fā)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走一走,看看那里美麗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樂特點。)
2、教師提問:同學們,看著畫面的人們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種茶香飄飄的氛圍!那同學們想不想也和他們一起享受采茶的過程啊?
3、身體感知:教師取出“紙茶葉”請班級學生上前模仿采茶。
4、彈奏“采喲采喲”歌詞音樂:班級學生在樂曲聲中做采茶動作。(舞蹈化、體現美育與合作創(chuàng)編。)
三、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調式風格,體會江南歌曲的風格特點。(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
教材簡析:
《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形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fā)展為數人或數十人的集體舞。表演內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體裁形式多為小調!渡傧汝爢T采茶歌》以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少先隊員采茶的過程和歡快的心情。歌曲為兩段體,羽調式。)
2、復聽歌曲:生談自己的感受。(你感覺到少先隊員采茶時的心情怎樣?)
3、再聽歌曲:班級學生心里默唱。
4、學習歌曲的旋律:
。1)教師教唱一遍歌譜,班級學生小聲隨琴哼唱旋律。
。2)班級學生齊唱旋律。
5、按節(jié)奏讀歌詞,班級學生添加歌詞演唱。
6、教師彈奏旋律,生齊唱歌曲
四、歌曲處理:
1、第一小節(jié):“茶樹青青”要具有彈跳性,班級學生試唱。
2、有圓滑線的地方,要唱得連貫、柔和、跳躍。
3、附點音符的時值要唱足。
4、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按頓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jié)奏感,好像是有節(jié)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5、班級學生按剛才的要求試唱,隨教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創(chuàng)編采茶動作,并表演。
2、生自由創(chuàng)編,教師參與表演。
3、師生隨錄音邊唱邊表演。
六、下課禮式:
師生音樂再見!
課后反思:
歌曲旋律歡快、明朗,班級學生學唱時積極性高,加上學習歌曲時,我把采茶的舞蹈動作加在歌曲學習中,讓班級學生在歡快的舞蹈中體會少先隊員采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節(jié)奏、情緒等。歌曲表現少先隊員熱愛采茶的感情,班級學生唱的.還好,就是前面的五度的跳躍,班級學生唱的不準?赡苁且驗榘嗉墝W生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以后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加強音準方面、節(jié)奏的唱法的訓練。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使用江南采茶文化來導入課題,幫助班級學生了解江南的音樂文化。由于初來二校任教音樂課對班級學生素質不是很了解,為了更快的適應環(huán)境,我需要不斷地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在教學中不斷的進步。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2
教材分析
《少先隊員采茶歌》以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了少先隊員采茶的過程和歡快的心情。歌曲為兩段體,羽調式。旋律流暢,具有江南音樂的特點。第一樂段為典型的起、乘、轉、合四個樂句。第一樂句開始的五度大跳的旋律,一下子把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情緒展現在我們面前。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節(jié)奏模仿。第三樂句分成兩個小的分句。節(jié)奏發(fā)生了變化,附點音符和八分休止附的運用,為歌曲增添了歡快的情緒。第四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雖然最后一個音結束在主音上,但由于只結束在一個八分音符的短音上,并沒有使人感到結束,而另一個八分休止附則為進入第二樂段做了呼吸的準備。第二樂段連續(xù)用了八個XX的節(jié)奏,沿用了歌曲開始的音樂動機6633旋律活潑、跳躍,配以“采蚴”的襯詞,形象地表現了少先隊員的動作和歡快的心情。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旋律既有變化又保持了整個歌曲的統一。最后兩小節(jié)中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別具特色,聲斷氣連,寄托了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感情。
教學時,在知識技能、技巧方面:唱準大跳音程,連音,聲斷氣連結尾處。演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方面: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采茶歌》,為下面要學習的《少先隊員采茶歌》做鋪墊。
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方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fā)展為數人數十人的集體舞。表演著身穿彩服,腰系彩帶,男的執(zhí)鞭,女的拿扇,做為模擬各種采茶的用具,載歌載舞。表演內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歌曲的體裁多為小調。
在情感體驗方面:感受江南采茶歌曲特點,引領學生集體參與,創(chuàng)編采茶動作,感受音樂美感和學習的樂趣。
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音樂的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如: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鑒賞能力、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表達歌曲內容,歌唱時的聲音渲染等,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需進一步引導。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創(chuàng)編幾個舞蹈動作。
過程、方法目標:采用聆聽法、感受、體驗法、肢體語言法、歌唱法、創(chuàng)編法等運用教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能感受江南音樂優(yōu)美、婉轉的特點。同時了解江南美麗的景色和特定的水鄉(xiāng)文化。
教學難點重點
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唱準大跳音程,連音,聲斷氣連結尾處。
3、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一、教師帶領學生跟著《采茶歌》音樂作動作進教室。
1、提問:你所知道的茶的品名?特點?
2、介紹《采茶歌》特點:《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方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fā)展為數人數十人的集體舞。表演著身穿彩服,腰系彩帶,男的執(zhí)鞭,女的拿扇,做為模擬各種采茶的用具,載歌載舞。表演內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歌曲的體裁多為小調。
二、學習歌曲《少先隊員采茶歌》。
1、初步聆聽歌曲。
問:心情是怎樣的?從歌曲旋律中找找能夠增加快樂氣氛的地方?
2、再賞。
歌曲一開始的五度音程。具有彈跳感。一下子把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情緒展現在我們面前。
附點、八分休止符、連續(xù)的八個,都是歌曲的情緒更加快樂。
3、做采茶的動作跟著音樂動一動
4、哼唱歌曲旋律。
5、唱歌詞。
注意第二、三小節(jié)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形成對比。重點解決3、6、12小節(jié)尾音初。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可按頓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jié)奏感,好像是有節(jié)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最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jié)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演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三、情感體驗。
1、找學生有表情有動作的歌唱示范。
2、全體學生做動作歌唱。
四、音樂文化視野拓展。
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以《采茶歌》為導入點,帶領學生做著菜茶的動作進教室,引領學生了解江南音樂與相關文化,為學習《少先隊員采茶歌》做好了鋪墊,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效果不錯。
在備課時,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知識點和歌唱技能上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最后一句歌詞“我們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成為了教學難點,學生對“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這幾個字的歌唱時的長短總是掌握不準確,最后,我靈機一動,用圖譜的形式,我們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
很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每個字音的長短,這樣,學生很快唱準了。
因為本課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最后時間上有點緊張,音樂文化視野拓展部分,沒有完成,以后要注意時間的設計和對教材的深刻再挖掘,盡量不出現沒有想到的情況發(fā)生。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3
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范,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
說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著采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jié)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qū)分樂句,F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著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范,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節(jié)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采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采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布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本節(jié)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采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了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chuàng)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采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里是誰呀?在干什么?那你們都是怎么采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ㄟ@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后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說“我是兩只手同時采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fā)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采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么方向動的,怎么動的?可以運用示范、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致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jié)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夸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yōu)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jié)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了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里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著采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于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于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fā)展規(guī)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仔細聽曲子的節(jié)拍,并用基本動作打拍,
在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采用采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jié)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4、區(qū)分樂句,了解節(jié)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jié)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于表述,提問:
|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說有四句。
2、根據節(jié)奏譜打拍(讓幼兒在復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
3、誰來說說為什么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說快慢不同)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
出示圖譜,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
1今天我們要編個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并且個別幼兒示范,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最后總結,節(jié)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畫面,認識圖標,創(chuàng)編有序的動作。
1、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為什么這樣采,通過畫面的不同,激發(fā)幼兒在不同方位創(chuàng)編動作。有的會說在采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著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著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卷衣袖……根據幼兒說的'形象出示圖標,讓幼兒了解圖標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chuàng)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
2、幼兒知道舞蹈的創(chuàng)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
幼兒自由選擇圖標并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后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
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圖標的,并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
。ㄌ峁┳杂杀憩F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chuàng)造快樂。)
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愿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yōu)美的表演以后,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jié)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
為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xù),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fā)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過場景有機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4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這首歌曲原系越劇《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聲樂部分。作者周大風曾經在浙江茶區(qū)勞動和生活過,他以流行于我國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區(qū)的越劇音調為創(chuàng)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全曲旋律清新優(yōu)美,節(jié)奏活潑明快,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和特點。
歌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含四個樂句,勾勒出江南水鄉(xiāng)的明媚春光;從“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節(jié)描繪了茶農靈巧勤快的采茶動作,隨后
音調上揚,抒發(fā)了茶農的勞動熱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江南音樂風格的特點以及方言對形成歌曲風格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播放江南風景
與生交流:“同學們知道這是哪的風景嗎?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這就是我國江南一帶的風景。從這段錄象上我們可以看到,江南的水特別多,因此,江南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被稱為“水鄉(xiāng)”,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好地方。
2、師生問好交流
二、欣賞《采茶舞曲》
1、導入:
①聆聽越劇
導語:“剛才我們欣賞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景,你覺得那里的風景怎么樣?(美)江南水鄉(xiāng)不僅風景美,那里的音樂也非常地美。那今天啊,田老師就給同學們帶來
了一段江南地區(qū)的戲曲,請同學們來聽一聽。(播放〈十八相送〉)
、诤喗樵絼煟骸澳阒牢覀儎偛潘牭降倪@段戲曲是什么劇種。繉,我們所聽到的那段戲曲是流行于我國江南地區(qū)的—越劇。那你覺得這段越劇給你的感受怎樣的?(生自由說)
越劇給我們的感覺的確是柔美、流暢、婉轉動聽的。
、垴雎牱直
師:“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戲曲的音調,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學們,請聽下面兩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嗎?
a討論
師:“你覺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采茶舞曲)同學們都覺得是嗎?恩,同學們的分辨能力很強!那你為什么覺得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呢?(引導學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給我們的感覺和越劇一樣,都是那么的柔美、流暢、婉轉動聽的,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劇的音調。)
b導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具有越劇風格的〈采茶舞曲〉。
2、二次聆聽
、俑惺芟胂蟾枨憩F的情景畫面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曲,從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
②說說看到的畫面,并學做采茶動作,了解簡單的茶文化以及歌曲表現的內容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是豐富!很多同學都看到了茶農采茶的勞動場景。那同學們,你能模仿一下茶農采茶的動作嗎?誰能來做一下?我們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時,要把動作美觀一些,夸張一些,請同學們來看田老師來做一下(師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嗎?(師帶著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學們的采的可真認真啊!快把你采的茶葉放下吧。剛才我們一起模仿了茶農采茶的動作,茶農采下茶,經過加工、制作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說到茶,我國可是茶的故鄉(xiāng)。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道茶、品茶、詠茶三個步驟,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茶文化,通過聆聽茶歌,體會民歌中山歌、小調的特點及地域性。
2、技能目標:通過用方言對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繹,讓學生了解方言對民歌風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興趣。
3、情感目標: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以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激情。
教學難點:
1、茶道表演。
2、方言的念唱。
教具:
1、教室的布置(茶座式)。
2、茶具。
3、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導入:
A、上課前,我先考考大家,請大家分析一下所播放的電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
。úシ烹娪啊秳⑷恪饭媚飩儾枭讲刹鑼Ω杵危
B、很好,“茶山”、“采茶”、“茶歌”都離不了一個“茶”字,這也正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ㄇ腥霕祟})
A、《劉三姐》
采茶、對歌
了解各地名茶及相關茶文化
第一環(huán)節(jié)――道茶
。5分鐘)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在外國人眼里,China與Tea(茶)是同義的。說到中國人與茶的淵源,我們不得不提到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幾千年前“神農嘗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吧褶r嘗百草”,無意品出了茶的妙趣。從此,中國人與喝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A、下面咱們來瞧瞧咱北京人愛喝的是什么茶?
。úシ拧堕T前情思大碗茶》)
師簡介北京大碗茶及風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問題。
B、我國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老師總結并將代表性的名茶列舉,如安溪的鐵觀音、武夷山的大紅袍、黃山毛尖等并順帶解說“大紅袍”的來歷與特點。
A、大碗茶
學生對風土人情的描述
B、學生列舉
第二環(huán)節(jié)――品茶
。10分鐘)
A、看來大家平日里還積累了不少的有關茶的知識,不知道你們看過茶道表演嗎?
B、誰能說一說茶道表演一般有幾道工序?并有哪些要求?
今天老師就帶來了烏龍茶――黃金桂,也是我們福州的特產之一,待會,就請我們班的茶道小專家為大家表演好不好!
老師介紹茶具及烏龍茶沖泡步驟:
一、備器候用二、傾茶三、澆水潔具
四、投茶五、洗茶六、沖泡
七、斟茶八、品茶九、斟二杯茶。
烏龍茶的沖、泡、飲很講究技巧。又稱“工夫茶”
A、有
B、二十二道工序;
動作較優(yōu)雅、高貴
學生進行茶道表演
獻茶給后排老師品嘗
感受茶藝表演的`魅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詠茶
(30分種)
品味了這么酣醇的茶水,我們是不是該飲“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樂趣呢?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提出問題
A、從歌詞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該是一幅怎么的圖景?(概況性的解說)
B、歌曲旋律性強不強?所唱的內容是什么?
勞作過程中為抒發(fā)情感,減輕勞動強度,勞動者最直接的一種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對來說體力消耗較輕。所以歌唱起來旋律性較強,多以贊美家鄉(xiāng)及歌頌生活為主。而且各產茶地都會流傳自己的茶歌,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我們書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贊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C、我們剛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體現的?
D、是用哪一帶方言演唱?與我國何種戲曲種類唱腔相似?
E、歌詞內容分幾部分?分別為什么?
這首《采茶舞曲》根據越劇現代戲《雨前曲》改編的,是用江浙一帶的方言演唱,揉進了越劇唱腔,流暢而柔美,富有濃郁的江南特色。我們福建也是一塊人杰地靈的寶地,也可謂是茶鄉(xiāng)了。我們知道了方言對歌曲風格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我們用福建的方言來替代它,這首茶歌的風格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F、歌曲風格是否因著方言演唱而改變呢?
好,那我們還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帶的方言來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
B、旋律性強、
贊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戲曲唱腔,音調富于濃郁江南特點。
D、江浙一帶方言。
E、歌曲內容分兩部分,前四句歌詞旨贊美江南秀美,茶鄉(xiāng)新氣象。后六句表現采茶姑娘的勞動景象。
學生試用福州、閩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
導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內容。
引出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對民歌風格形成的作用。
提高演唱興趣,鞏固前面所提知識點。
小結
茶是中華民族最為崇尚的傳統飲料,也可謂是“國飲”。今天,我們通過道茶、品茶、詠茶,這個三個步驟,不僅了解了豐富中國茶文化,還感受到了中國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們的標題所說“茶香陣陣,歌不!蔽覀儜屑げ杞o我們生活所帶來的樂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細細品味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甜美香濃。
下課儀式:
后記
歌曲《采茶舞曲》若單純作為歌曲教唱,會略單調,我因加入了茶文化知識介紹,茶道表演,及采茶歌錄像片段,并科學進行引導,使整堂課內容變得豐滿起來了,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真正讓學生體味到課改教學給學習帶來樂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從中體味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及茶歌與勞動的密切關系。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6
設計思路: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采茶舞曲》。喜歡我國江南地區(qū)的民歌及民間音樂,樂于主動了解江南地區(qū)的音樂文化?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采茶舞曲》。
2、了解《采茶舞曲》與越劇及浙江的民歌之間的關系。
3、結合介紹“采茶舞”,通過律動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這首歌原為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歌。后來,根據這首歌又創(chuàng)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廣泛傳唱。
《采茶舞曲》揉進了越劇唱腔的音調,流暢而柔美,富有濃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詞(第1—16小節(jié)),旨在贊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鄉(xiāng)西湖的新氣象。這一部分的音樂優(yōu)美婉轉,細膩中帶有輕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詞(第17—36小節(jié))先是表現采茶姑娘的勞動景象,而后則表現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從音樂上看,先用跳動活潑、明快清新的旋律來表現勞動的景象。它的句幅較小,而動作感很強。隨后,將句幅拉寬、音調上揚,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興奮、幸福心情。
教學過程:
1、用江南山水風景圖導入,問有沒有同學去過杭州,并分析圖片建筑的特點,引出主題——水鄉(xiāng)。
2、用幾幅茶山采茶圖引出《采茶舞曲》
3、聆聽《采茶舞曲》,聽歌曲演唱了解歌詞大意,引導學生關注音樂的特點及方言特點。
4、通過剛才對采茶圖的欣賞,再次欣賞《采茶舞曲》并按節(jié)奏配上手的動作,隨錄音哼唱《采茶舞曲》,進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風格的`特征。歌曲的旋律頗為婉轉細膩。
5、再次復聽,要求學生用即興舞蹈動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現茶農采茶時的歡樂情緒。
6、學唱《采茶舞曲》。在演唱的準確性及流暢性上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在學唱初期可適當地放慢一些速度?
7、分組討論:學生討論“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據歌曲的內容及情感要求,應該怎樣安排它的力度層次呢?”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試著演唱并選擇一兩種大家滿意的處理意見。
8、歌曲處理:為把握歌曲的風格,要注意旋律中連音與頓音的細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決這類技能問題時切勿陷入純技能的專業(yè)訓練之中。相反,要在表現音樂情感、刻畫音樂形象的過程中加以解決。例如:比較“春天呀滿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無頓音?其情感表現與藝術效果有何不同?比較后,引導學生在追求準確表達歌曲情感及美的藝術效果的基礎上去唱好連音與頓音?
用方言演唱,對表現歌曲的音樂風格來說也很重要。在這方面,盡量模仿錄音去唱。當然,對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也不必勉強。
【《少先隊員采茶歌》教案】相關文章:
《采菱》教案06-27
《采山》教案02-02
《詩經·采薇》教案01-04
采果子中班教案09-30
詩經·采薇教案02-27
《采山》教案 7篇02-04
《采菱》教案7篇03-17
《采松果》教案(精選12篇)04-30
《采山》教案(精選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