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讀后感(通用21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課》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
讀了都德的《最后一課》,我心中五味雜陳,有辛酸,也有感動,有難過,也有苦澀!蹲詈笠徽n》用生動的語言,用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產(chǎn)生了共鳴。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貪玩的小弗朗士來到學校,卻被告知這是他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他后悔自己曾經(jīng)的貪玩,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新老師明天就會來教德語。此時,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充滿了小弗朗士的心……
這個悲壯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多少的愛國情感呀!它把我的心也牽動起來。曾經(jīng),我對語文并不很感興趣,有時會覺得錯別字無關緊要,閱讀練習理解起來十分麻煩。當讀完這篇文章,我慚愧得無地自容。每國人民都以自己國家的語言為傲,以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化為傲,以自己的國籍為傲。一個中國人,怎能不學好漢語、漢字呢?
當讀完小弗朗士認真學習法語時,我既為他的改變感到欣慰,但仍忍不住要落淚,小弗朗士再也見不到他的`老師,要和他的母語徹底告別。如果我們離開漢語,我們還會是中國人嗎?我們已經(jīng)習慣用母語交流,用母語思考,漢語已成為我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亡了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边@句話使我想起了以前的臺灣。日本也不準許臺灣人民說漢語,但是臺灣同胞時刻牢記著漢語,牢記著臺灣屬于中國,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心中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我們要學好漢語,不忘曾經(jīng)屈辱的歷史。我們要為祖國的發(fā)展出力,使祖國成為發(fā)達國家,使祖國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祖國遠遠領先于其它國家。讓我們以祖國為傲,讓我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院溃?/p>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2
看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想到了很多。
我們現(xiàn)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國力強盛?蛇@不代表每個人都在奮斗、在努力!
如今,有多少人真正在勤勤懇懇地努力著?大多數(shù)人都在不學無術,為自身利益著想!再想想20世紀初的中國,遭受危機。當時是有一些賣國賊、漢奸,不以國家為重、民族為重,喪盡天良。但當時有那么多中國人積極努力、熱愛祖國!雖然沒有現(xiàn)在的.優(yōu)越條件,但他們有著梅花般的骨氣,有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有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以國家為重,以人民幸福為重。為什么!難道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再比如說我,每次周末作業(yè)都一拖再拖,直到星期天才加緊地補,后悔自己為什么不早一些寫?可事已發(fā)生,只好熬夜加班。為什么!難道只有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懊悔?
難道你想和《最后一課》中的人們一樣?難道你是等著中國滅亡時發(fā)奮學習?難道你是想等著危難時刻再悔過?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3
想了幾天依然沒有結果,也許是戰(zhàn)爭的硝煙業(yè)已散盡,隆隆的槍炮聲業(yè)學校要求我們撰寫一份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作文,我冥思苦已遠去,竟然使我不知從何下筆。
然而,今天的一堂外國名篇賞析課,深深觸動我寫作的靈感……
今天參加外國名篇賞析課,課堂題目是:都德的《最后一課》,小說重點描述了法國阿爾薩斯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迫當?shù)貙W校改教德語,小孩從此以后要學習異國侵掠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占領后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jié)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課文最后,老師韓麥爾在黑板上奮筆寫下“法西斯萬歲”,突出調(diào)動文中所有人的愛國情結。
歷史告訴我們:珍愛和平,拒絕戰(zhàn)爭!
我們偉大祖國準備:今年金秋的九月在北京舉辦一場題目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盛大閱兵。此次閱兵不單單是,向世界展示我國軍事上的強大,而且也是為了紀念那些犧牲在抵御外敵戰(zhàn)場上犧牲的先輩們、紀念那些無辜的生命。此次閱兵的重大意義:不僅是祖國綜合實力的展示,也是對那些對我國虎視眈眈、妄圖稱霸世界的豺狼們,敲響了警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不讓歷史重演、悲劇重現(xiàn)。只有自我強大,才能屹立于世界舞臺的行列。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4
讀完了《最后一課》這本書后,我十分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愛國之情。
《最后一課》這本書是由法國著名作家都德寫的,是小場景表現(xiàn)大主題的一個典型范例。
一堂法文課再普通不過,但這是最后一課,韓麥爾是再普通不過的教師,費郎士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童,歐塞爾老爺爺是再普通不過的村民。但這些極為普通的人在極普通的小學上一堂法語課,那就不再普通了。因為這些普通的情感聚集在一起,發(fā)出一種偉大而高尚的情感——愛國!
雖然我沒有赫赫戰(zhàn)功,但我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愛國。
七月中旬的一天,我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學校門口給井蓋涂上顏料,美化道路。講好注意事項后,老師就開始分配刷子和丙烯顏料。
我和李紋珊分配到了一組。我們先把井蓋上的小石子清掃干凈,然后用粉筆把地球,樹木,建筑物和花朵的大概樣子勾勒出來,接著再拿刷子在對應的'地方刷上丙烯顏料。為了不讓顏料太干,我們還往里面加了一點水。連續(xù)畫了四十分鐘后,我和李紋珊已經(jīng)是被曬得滿頭大汗。喝完水后,又繼續(xù)把剩下的地方畫完。當我們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時,井蓋終于畫完了!我們倆相視一笑,因為我們也為美化祖國環(huán)境,奉獻了自己的一點力量?粗约旱淖髌罚倚睦镎孀院。
《最后一課》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那份愛國的熾熱之心!愛國之心是最美麗的!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5
《最后一課》中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普法戰(zhàn)爭后,法國戰(zhàn)敗,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普魯士,這里的學生不能再學習自己的母語了。而故事的小主人公——一個阿爾薩斯小孩弗朗茲,他非常頑皮,時常曠課。但當弗朗茲得知這是他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時卻震驚萬分,并對自己虛度時光感到慚愧。而在下課時,弗朗茲的老師阿麥爾用盡全力在黑板寫下“法蘭西萬歲”,由此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文章里,弗朗茲、阿麥爾老師和村民們都非常地愛國。因為不能說法語了,大家萬分悲痛。其中,阿麥爾老師寫下“法蘭西萬歲"的情節(jié)令我特別感動,即使自己的國家被侵略,但依舊阻礙不了法國人對自己祖國、民族的.熱愛。由此,我不禁聯(lián)想:曾經(jīng)中國也經(jīng)歷過這樣一段歷史,那時清王朝腐敗,掌管國家的人昏庸無能,夜郎自大,使我們的科學技術非常落后,被八國聯(lián)軍所侵略。后來,革命先烈憑借一腔愛國之心,團結全國人民,大家齊心協(xié)力趕走了侵略者,才有了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雖然那段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常想: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也應該熱愛祖國,不做侮辱祖國的事,不說侮辱祖國的話。正如《少年說》中所述:“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倍易鳛橐幻W生,最好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學習,勤于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知識文化的人,長大后為祖國做貢獻。
這就是我喜歡讀的《最后一課》,它讓我懂得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尊嚴。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6
記得那一年,我們離開了父母的懷抱,離開了熟悉的家,進入陌生的校園。從此,我們與老師朝夕相伴。一晃多年,點點滴滴的師生情都或深或淺,皆留存在記憶之中。今天,我閱讀了《最后一課》這篇文章,它讓我更加了解到了老師們的偉大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退休老教師郭紹言的`故事。老教師郭紹言將一生都獻給了求知的孩子們。他在癌癥晚期時,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為孩子們授最后一課。來到學校,他卻因疾病發(fā)作,去世了……在村長地帶領下,孩子們大聲讀起課文,陪老教師走過最后一程。老教師幸福地去了,滿載著祝福與掛牽,去了另一個世界……讀過后,淚水漫過了我的眼簾,退休老教師郭紹言對自己一生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和教學工作是如此熱愛和依戀,他難道沒有在用生命為學生授課嗎?再想一想我們與老師度過的校園生活吧!一年有一年,我們在校園中茁壯成長,從懵懂孩童到高年極的大哥哥姐姐們,哪離開過老師的諄諄教導?他們的無限深情是我們前進的燈火,給我們溫暖、力量和信念。
記得那一天,舞蹈課放學后,爸爸因為臨時有工作,要晚點兒才能來接我,并叮囑我在學校等他。一分鐘、兩分鐘,眼看半個小時過去了,爸爸還沒來。我心里暗暗著急,向大門外來回張望。舞蹈李老師見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問清原因后,忙一邊安慰我,一邊陪我等家長。又過了半個時辰,爸爸仍沒有來。我又著起了急,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轉(zhuǎn)。李老師為了讓我高興,又表演了許多文藝節(jié)目逗我開心。就這樣,李老師一直等我爸爸來接我時才轉(zhuǎn)身回家?梢溃菚r天早已擦黑了呀!
老師,一個神圣的稱呼;老師,一個美麗的字眼!蹲詈笠徽n》這篇文章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老師們的偉大。記得是您和藹可親的笑容消除了我從孩童到學生的恐懼;記得是您嚴厲的批評使我懂得了對于錯的分別。老師,忘不了您!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7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最后一課》,我對它愛不釋手,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
《最后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分為《星期一故事集》和《磨坊信札》兩個短篇小說集。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最后一課》這篇文章,它以普法戰(zhàn)爭中普魯士強行兼并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尤其是馬上就要背井離鄉(xiāng)還認真地給學生上最后一課的老師,以及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法蘭西萬歲”,我心中就非常激動。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為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為殖民地,于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鞓返纳詈土己玫膶W習環(huán)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并且要珍惜現(xiàn)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能虛度光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8
《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么!
普法戰(zhàn)爭暴發(fā)后,從白發(fā)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的心中不禁想起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我的種族不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損害都是一樣的`啊!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zhàn)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回想起中華民族所受的損失,在南京大屠殺中,我們的南京同胞有30多萬遇難,30多萬啊,可以想象一下是什么情景,30個人站在一起一看不過是這么多,可是30萬呢?人山人海啊,可以想象有多少人遇難了,可惡的侵略者,難道他們在大屠殺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如果是他們的同胞遇到這樣的悲劇是什么感受嗎?他們還是一個光榮的人嗎?我想,這些答案,我們的同胞心中都有數(shù)!
在其他國家也一樣,他們的同胞受到了這樣恥辱,他們不會有同感嗎?難道去逼迫他們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他們會很愿意嗎?我想,他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如果一個人還記住自己國家的語言,就好像有了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9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fā)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笨墒强粗慕Y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么?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nèi)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愿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里流氣的.模樣,經(jīng)常口出臟話,造出荒謬的詞匯、句子罵人。
這是什么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么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qū)W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么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于自己的祖國!”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0
細細品味過《最后一課》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著讀著眼淚也在打轉(zhuǎn)。我驚異,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fā)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lián)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lián)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并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后果將是多么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yè)、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fā)圖強,真正的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今天,我讀了《最后一課》這本書,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感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小弗朗士的法國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學校上學,這卻是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給他們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因為,可惡的普魯士人占領了小弗朗士的家鄉(xiāng),小弗朗士連說自己祖國語言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以后再也不能說他們祖國的語言,而是說普魯士人的語言。真實一群可恨的普魯士人。
我們中國科技不算太發(fā)達,至今也沒有實現(xiàn)我們中國人的登月夢想。而美國呢?科技日益發(fā)達,處處想占我們中國人的便宜。我們要勇于實驗,勤動手,動腦。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出力,讓科技日益發(fā)達。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1
在《最后一課》里,講的是一個普法戰(zhàn)爭暴發(fā)后。一個淪陷的地方。是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法語,去學德語,本文講的是最后一次上法語課。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級小學生。
一開始小弗朗士不喜歡上法語課,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遲到了卻沒有被罵。覺得十分異常,原來是因為這是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與不舍。教室后排坐滿了鎮(zhèn)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帶有不舍。課上要背書,自己卻背不出來十分愧疚。最后下課了,老師不舍得靠在墻上對我們說:“下課了,你們走吧!
鎮(zhèn)上的人都來學堂,體現(xiàn)出不管老小的熱愛國語,熱愛母語的精神,對母語深深的不舍之情。這是值得人敬佩的。這種愛國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時期的勞苦人民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樣的。日本也曾讓我們改過教育方式,去學習日語,接受奴化教育。
我認為母語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最后一課”結束了,我們的學習才剛剛起步。警鐘長鳴,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理:要想有和諧寧靜的學習環(huán)境,就需要我們珍惜時間,從小學知識,學本領,以至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2
《最后一課》這篇文章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寫出了在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里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與以前相比的不同。
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課之前還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早晨上學,他去的很晚,且連老師前邊布置的作業(yè)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僧斃蠋熜肌敖裉焓亲詈笠还(jié)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心里萬分難過和懊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背下那條分詞用法,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讀到這里,我忽然想自己,剛進初中時候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可不知什么時候我成績開始下滑,從第二滑到第6,而且上課的時候還老犯困。人坐在教室,可魂兒都不知道飛哪里去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課堂上我無精打采。唉~和小弗朗士相比,我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難道真的要“不見棺材不掉淚”么?
擁有時不去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寶貴。最后的`一堂課上小弗郎士學得很認真,以至于他覺得老師講地“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老師講的,他也全都聽懂了。其實每節(jié)課都如此,但不同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態(tài)。
這最后一課的法語課,在韓麥爾先生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精神的感染和愛行為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他變得懂事,變得愛課本,愛學習了,可最后一課卻在不知不覺中上完了,以后的小弗郎士只有靠自己來學習法語了,到了那時,他才開始學會珍惜,但,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
小弗朗士的“最后一課”結束了,我們的“最后一課”還未開始。要學會珍惜你所擁有的,別等失去時才開始傷心、后悔,沒有人會等你太久,學會珍惜好么?也許當你開始想
珍惜的時候,你可能無法去珍惜,因為你早已忘記你的初衷,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擦,一切都會被時光所沖淡,但有個東西卻可以在你心中扎根,成長,那就是一顆名叫“愛國”的樹。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3
這周我們學了都德的一片課文,《最后一課》。學完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得到了體會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么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占領了他的家鄉(xiāng),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就想喊麥爾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預言就像監(jiān)獄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要永永遠遠的記住他們!
法蘭西萬歲!想到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的力量寫下的這幾個大字,作為躲著的我,都被他這種愛國的精神所打動,現(xiàn)在想想我們是祖國養(yǎng)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為我們的報效祖國做努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不好好學習,來用著寶貴的學習時間去玩耍,我們要去利用這些瑣碎的時間,利用騎著一分一毛,來報答組國給予我們的。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4
祖國,這個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地方,她的存在,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失去了她……——題記
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最后一課》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以前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稚氣的`孩子,但在知曉自己的家園不屬于自己,而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已被被人占領時,才懂得珍惜,才變得成熟懂事。作為烘托主人公的那位韓麥爾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边@位先生,是多么熱愛他的法國語言。∷颜Z言比作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把她當做黑暗中的光明;絕境中的希望。
最后,他轉(zhuǎn)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他愛自己的祖國,把靈魂注入身體;失去了祖國,仿佛被抽走了靈魂,行尸走肉一具。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边@些都突出了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熱愛母語,熱愛學生,恪盡職守的品質(zhì)。
很多人認為,漢語不需要學,但是,那些人錯了,國語中蘊含的不只是簡單的漢字,而是祖祖輩輩傾盡心血凝注成的,是我們民族的魂。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呢?我們不該像他們那樣熱愛祖國,熱愛母語?他們在自己的祖國已經(jīng)淪陷的危機時刻,還對母語不離不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該更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5
最近我讀了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課》!蹲詈笠徽n》雖以普法戰(zhàn)爭為題材,卻不正面描寫戰(zhàn)爭,而是運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選擇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小學里的一堂課,來表現(xiàn)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這部分運用了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韓麥爾先生使出渾身力氣教完了最后一課。教室里每個人都恨不得一口氣學完所有的法語,最后當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力量寫下“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時,這兩個字就不僅僅是寫在黑板上,而是刻在了每一個法國人的心中。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化可以把被分離的人民團結到一起來。我們剛學的《別了,語文課》也告訴我們,作者雖然離開了中國,但是祖國的語言文化仍然留在他的心中,并且會繼承下去。很多海外華人也教導子女繼續(xù)學習中文。我作為一個中學生,有那么好的老師教導,那么好的學習條件,更應該學好母語,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中國人。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6
一打開都德的短篇小說集,我就被第一篇《最后一課》深深吸引住了。
小說主要講了普法戰(zhàn)爭時期,普魯士軍隊占領了法國阿爾薩斯。普魯士人剝奪了法國人學習本族語言的權利。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阿麥爾老師在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他刻意穿了禮服來上課,從來不識字的市民也來參加,經(jīng)常逃課的學生弗朗茲也認真聽課了。在課程快要結束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小說通過學生弗朗茲的敘述生動表現(xiàn)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tǒng)治的痛苦,表達了法國人對祖國的熱愛和期待國家解放的堅定意志。
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弗朗茲經(jīng)常逃課、遲到,沒有珍惜學習的機會。當阿麥爾老師說:“總是認為‘我有的是時間。明天再學吧。’總是把教育推到明天,結果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我就想到平時我也沒有好好利用時間來學習,有時候?qū)懽鳂I(yè)東看看、西摸摸,下意識地多玩一二分鐘!懊魅諒兔魅,明日何其多!蔽颐刻爝@樣讓時間浪費,時間就會偷偷地從身邊溜走,最終我也將一事無成。這樣的損失又該如何彌補呢?再看看文章中提到阿爾薩斯的'孩子們以后沒辦法再學習自己的母語了,只能去學侵略者的語言。這是多么可怕又羞恥的事情!現(xiàn)在想想,身處和平時代的我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亂、沒有殖民掠奪,卻經(jīng)常因為一些難背的單詞,難懂的古文,難解的數(shù)學題而放棄學習,真的非常慚愧。很多東西往往失去才會珍惜,我要好好檢討自己,珍惜無憂無慮的時光,認真學習和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7
剛開始讀,根本沒有興趣,沒有意義。自己很安逸,很無聊,覺得自己沒有那種可能,不會被別國侵略。命運不會那么悲慘。卻感覺我們的學習是如此的辛勞,無奈,無望,迷茫,困惑,絕望。好像人生沒有樂趣,沒有新奇。
繼續(xù)讀,漸漸理解課文。文中寫到,最后一堂法語課的原因,是德國侵略法國。他們?yōu)榱诉_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了永久地占領這些地區(qū),在被他們侵占的地方下令一定必須要說德國語言,學習德語!對此,韓麥爾先生的話讓我印象猶為深刻:“法國語言是世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神;又說,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是的,各自民族的語言不都是最寶貴的嗎?這是我們生命的根,是民族的魂?墒,在我們的心目中,很多時候,對于祖國的文化,對于祖國的`語言,好像是多余的東西,是多一些負擔罷了!甚至學習似乎是多余的。因此,我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隨便的,不以為然的,消極地。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入的反思嗎?我們自己是否在放棄了自己學習的權力?是否意味著有一天他們的悲劇可能在我們的身上重演呢?是否我們是否太狹隘,太無知,太愚蠢呢?學習該是這樣的無趣,令人厭倦么?學習的力量呢?樂趣呢?智慧呢?
我們該多點清醒,多點覺悟,多點聰慧,多多體會學習的快樂,祖國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美妙絕倫。要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要認真嚴肅對待,自主自覺學習。可是,我們太不應該把學校當作混日子的地方;把課堂當作出風頭的地方。不應該死氣沉沉,情緒低落,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不應該變本加厲,交頭接耳,嘀嘀咕咕,吵鬧喧嘩。要來一場戰(zhàn)爭,來一場自我革命。深入體會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欣賞古今中外精彩紛呈的文化知識。
《最后一課》讓我們清醒吧!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有責任的人;要做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更要做一個善于學習,樂于思考得學生!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取一點一滴的成長。這樣,我們才沒有白學這篇課文,我們才是成長了的小弗郎士,還要超過他!我們要無愧于炎黃子孫的稱號,我們將來才有希望,才有做人的尊嚴和價值!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8
小時候,當失去一件可貴的東西,母親總是哄著我,把我從絕望中帶出來。當今天,我讀了《最后一課》后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心痛,真正的離別……
《最后一課》這篇課文講了阿爾薩斯被敵人侵占后,師生們又氣憤又沉痛地上了最后一課……讀第一遍時,我讀不出什么門路,可當我讀第二遍時,師生們的沉痛我可以理解,人民們的憤怒我可以明白。敵軍們簡直如虎如狼!多么可愛的家園被他們的一聲號令搞得心灰意冷……我很敵人,恨愛搞破壞的人,更恨那些厚臉皮的“狼狽”!
當我讀到韓麥爾先生自我批評時,我就感受到了:老師是愛學生的,小弗郎士也是愛學習的,同時也是愛老師的!
“法蘭西萬歲!”沒錯,侵軍就是法西斯。幸福的人被敵人趕走,美好的'村莊被侵占,這都不是人做出來的!韓麥爾先生的話是對的,只要心中不滅,就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仇依然可以報的!
韓麥爾先生,加油!我支持你!永遠支持你!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19
我的成績在班里不算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若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我本應該高興,為終于擺脫了“機器人”般的生活的糾纏而高興,可仔細想想,我卻高興不起來。
最近學了一篇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從中我受益匪淺——不僅僅學到了愛國的情懷,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
假如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想想兢兢業(yè)業(yè)的管老師,幽默風趣的馮老師,“活潑可愛”的陳老師,嚴肅負責的陸老師;想想平日里總是陪我歡笑,打鬧的“哥們兒”;想想我們班那些成績優(yōu)異卻有暴力傾向的“女漢子”們……
想到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奔涌而出。
回想起我剛進校門的時候,還是個懵懂的小孩子,整天癡人說夢般的幻想著:如果有一天不用上學該有多好!這樣我就可以一直陪伴著可愛的.電腦游戲與動漫了?涩F(xiàn)在到了最后一天,我卻不想走了。
有時候,人的心還真是奇怪呵!
雖然我不可能像小弗朗士一樣失去學習的機會,但若是真讓我離開這個朝氣蓬勃的校園,我還真的有些依依不舍了。教室前的桂花開了又落,我們就像樹上的桂花一樣,不可能永遠地粘在樹上,只有離開大樹,我們才能夠香氣撲鼻!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20
在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七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這篇課文中,“我”曾三次稱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這句似乎很平常的話語,卻反映了“我”對先生的深刻的懺悔,從而揭示了韓麥爾先生的復雜而又崇高的內(nèi)心世界。
文中當小弗郎士走進靜悄悄的教室,聽先生用“有柔和又嚴肅”的語調(diào)講最后一課的時候,他心里“萬分難過”。他為“從前沒有好好學習”,隨便曠課而懊悔。此時,他不但不覺得“課本”、“語法”、“歷史”討厭,反而覺得像是“老朋友”。想到先生馬上就要離開了,“再也見到他了”,他在不覺中忘記了先生的懲罰,忘記了挨的戒尺,現(xiàn)在,他只覺得先生“可憐”。韓麥爾先生的確是個值得可憐的人,作為一個法國人,一個法國教師卻不能上法語課,先生的心理是多么的難受啊!就要離開四十年來一直生活工作過的可愛的學校,離開他的小院子,他的學生,離開那些“擦光了,磨損了”的“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離開了已經(jīng)長高了的胡桃樹和他“親手栽的紫藤”這些“叫他怎么不傷心呢”!怎么不讓人感到可憐呢?
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然而它又是偉大的人。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他鄭重地穿上平日不穿的'“漂亮的禮服”,表示他對市區(qū)國土的敬意。在講授這最后一課時,他耐心地講解,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部交給他的學生,表到了他對祖國語言的無限熱愛。當聽到教堂的鐘聲,聽到普魯士兵收操的號聲,他站立起來,臉色慘白。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法蘭西萬歲”的大字。我們從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和動作中,可以看到他對祖國無限的愛和對普魯士侵略者切齒的恨。課文正是通過對難忘的最后一課的描寫,刻畫了一個令人欽佩的“可憐”而又偉大的愛國者的形象。
《最后一課》讀后感 篇21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zhèn)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為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這痛苦,來自于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nèi),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zhuǎn)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了我一些啟示。
為什么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后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為什么要貪玩,為什么不認真學習,為什么那么討厭韓麥爾老師,為什么……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了亡國奴之后才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為虛偽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為了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后悔已來不及了。
有了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鑒,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jīng)歷痛苦的“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讀后感】相關文章:
最后的一課作文02-05
最后一課作文06-04
最后一課教案01-10
《最后一課》教案09-04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01-20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10-29
最后一課作文(15篇)11-29
最后一課作文(精選30篇)08-19
最后一課作文14篇06-05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4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