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蔣勛先生《舍得,舍不得》有感
蔣勛先生的《舍得,舍不得:帶著<金剛經(jīng)>旅行》,是透過金剛經(jīng)和佛學智慧來抒發(fā)自己生命、自然、文學、藝術的種種感悟以及自己對生活的參悟。他品古論今,游歷四方,將自己頓悟的道理透過一篇篇散文在不經(jīng)意間向我們娓娓道來,幫我們解答生命中的一些驚慌、畏懼。清晨翻閱此書,猶如春日里忽如其來的一陣清風,將我的不安撫平,煩悶吹散。
蔣勛先生筆下描述的都是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會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不知道如何安慰受傷的朋友,勸朋友要懂得“舍”,可自己在當下卻也是無法做到,個中“不舍”只能自己體會。蔣勛先生提出“堅信每個人都有使自己心安的辦法,辦法不一樣,能心安就好”這樣的觀點。確實是,我們在理智上知道遇事“不驚不怖不畏”是最好的處理辦法,然而當問題、麻煩來了,我們驚慌、害怕的情緒是難以抑制的。大概有前后兩年的時刻,我習慣性地在早起的時候翻閱此書,走進大師的世界,讓我多了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也許短暫,卻也是一種自我修行。
以前覺得,得失平衡是一種定律,有得必有失?催^此書,會產(chǎn)生更大的一個疑問,到底什么是“舍得”什么是“舍不得”,簡單的五個字,濃縮了多少人生哲理,不經(jīng)歷人生種種,真是無法真正明白的。蔣勛先生一貫倡導做一個純粹的人,而平淡天真是最難做到的.,是種很難到達的境界,往往一賣弄就無法天真,一矯情刻意就無法平淡。此刻,大家對所有事情的態(tài)度,大多以“越多越好”為準則,我們常會花很多時刻為得到更多的錢、更多的房子、更多的關聯(lián)網(wǎng),我們常會舍不得這些身外之物,蔣勛先生在自序中就言,“原來都務必舍得;舍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他可謂是開啟了一個精神的浩瀚。
書中收錄蔣勛先生書法、攝影、畫作,并超值贈送蔣勛念誦《金剛經(jīng)》CD。《金剛經(jīng)》是他為朋友祈福而讀誦,也為父母手抄,深具祝福意味。《金剛經(jīng)》于蔣勛先生而言是一種心安的途徑,他誦讀、抄寫、體會。我想,他的每一份經(jīng)歷都是在不斷的自我修行吧。他在蘇東坡、張若虛、張籍等人的詩詞里品味生活細節(jié)的完美;從日本到溫哥華,巴黎到西湖,清邁到臺北,把自己放在路上品位生命細節(jié)的完美。
蔣勛先生認為幸福就是一件件簡單的瑣碎小事。“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有一個能夠低聲詢問心事的人,是多么大的幸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人世溫暖,我們能夠發(fā)奮尋找自己的幸福,證明自己的幸福。
學會自我修行這門生命中必備的功課,說到底就是讓自己時刻持續(xù)幸福感。幸福感的來源除了好好處理“舍得”與“舍不得”之外,也需要我們學會從做簡單的小事做起,學會感受一點點的小幸福。“生命如果不是從一點點小的贊嘆開始,大概最后要墜入什么都看不順眼的無名痛苦之中”。蔣勛先生在開篇就為我們揭示了這一道理。
蔣勛先生在書中寫到:“一件簡單的事,做起來不難,能夠日復一日,成為每一天例行的公事。每一天做,卻不覺得厭倦、煩躁;每一天做,都有新的領悟;每一天都歡喜去做。這會不會就是修行的本質?”
我堅信,這就是自我修行這門生命中必備的功課的本質,對于渺小的我們在浩瀚世界中的一次這段旅行而言,那些日常該做的事都不是小事?此瓢惨葸m足、波瀾不驚的平淡的每一天構成了每個人各自獨特的一生,我們在這過程中只需要看淡人生舍與得,守著一個小小的本分,實實在在地不斷精進,也就是一種圓滿。
每一本優(yōu)質的書,都不會告訴我們答案,《舍得,舍不得:帶著<金剛經(jīng)>旅行》也是如此,讀它,只是一種引發(fā)思維的過程。我最喜愛蔣勛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光讀沒有用,還要在生活里參悟。
讀書,就是這么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放下書,在生活中學會自我修行。
【讀蔣勛先生《舍得,舍不得》有感】相關文章:
2.讀《先生》有感
8.讀藤野先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