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松果》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采松果》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采松果》教學反思1
《采松果》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加與減》中的第二課,主要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課堂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小松鼠與松鼠媽媽采松果”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發(fā)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總結得出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不進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做得較好的方面有:
1、利用有趣生動的情景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讓學生說說圖中“25”“4”這兩個數的組成,即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后面探討算理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學習算理時,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撥一撥計數器,明白個位與個位相加減,相同數位相加減的算理。學生由形象的擺小棒、撥計數器到抽象的總結出算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并且這個過程很好的`額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但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動口表達的機會不夠,在課堂上應該多讓學生動口表達算式的算理,才能啟到鞏固知識增強學生表達力的作用。還有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教師語言不過兒童化。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今后我要更加關注學生,專研教材,多向優(yōu)秀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采松果》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是根據新課改要求進行備課、授課。在授課過程中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些適合兒童特點的、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動中逐步形成數學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成功之處:
1、通過創(chuàng)設“采松果”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有關加減法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欲望,使學生都積極欲試,強化了學生的思維。
2、通過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
不足之處:
1、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在本節(jié)課中,一些強調計算方法的總結,似乎牽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留出時空讓學生解釋算法的靈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強調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學充分相信學生,讓他們去研究、去發(fā)現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2、要引導學生在“趣”中感悟和發(fā)現,教師的'教學首先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有所感悟和發(fā)現。否則就會使我們的教學流于形式,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思維訓練層面上得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3、開發(fā)一些數學游戲,使學生在“樂”中學,“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多種數學游戲,并把知識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不知不覺地學會知識,技能得到鍛煉,智力得到開發(fā)。讓學生在“玩中長智,樂中成才”,這將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4、教學節(jié)奏太緩慢,學生的語速不夠,語言的完整性還沒有訓練到位。
5、過于強調口訣的倒正,口訣是強化記憶的輔助,只要計算正確就可以了!
《采松果》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上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和諧。
本節(jié)課以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師不用刻意地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氣氛中學會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關注學生發(fā)展,注重學科間滲透。
由于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相關數學信息相對較少(只有25和4),因此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相對就較少。于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只能從語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與別人有所區(qū)別,才會出現了一個減法問題的三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教師給以高度評價并全部展現。這也體現當前的學科理念: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媒介。另外如編故事、闡述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等,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已超越原來所謂“數學”學科的范疇。
3、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地學習。
本節(jié)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口算、擺小棒或是撥計數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采松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采松果教學反思(精選5篇)05-18
《采松果》教案(精選12篇)04-30
數學《數松果》教學反思05-19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04-18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04-08
《采山》教學反思10-06
《采菱》教學反思10-06
《松鼠和松果》語文教學反思10-07
《數松果》教學反思(通用7篇)10-06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