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7 23:38:40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那么什么樣的詩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拍茏x會寫“碣、澹、竦峙、蕭瑟”等生字詞。

        ⑵理解、積累“澹澹、竦峙、蕭瑟、聽取、別枝、若、次、以、見”等文言詞匯。

       、橇私夤糯姼梵w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葴蚀_朗讀并默寫。

       。、能力目標:

        ⑴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屏私庠姼枨榫敖蝗诘奶攸c,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德育目標:

        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nèi)涵,品出詩的情味。

       。、聯(lián)想、想像法:

        這五首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內(nèi)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

        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觀滄海》,感受詩中洋溢著的飽滿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王灣《次北固山下》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從了解燦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海》

       。、解題: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沒有聯(lián)系。

       。、誦讀:

        ⑴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蕭瑟(sè)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平處熉暻椴⒚錁贩蹲x,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⑶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研習詩歌:

        ⑴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xiàn)于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破吩u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俳處熤v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遍_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坝^”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趯W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础W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病⒄b讀:

       、欧配浺,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⑵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3、研習詩歌:

       、攀杞庠娋洌

        客路,指旅途。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普w把握:

        問:

       、僭娙舜丝淘诖,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凇俺逼絻砂堕,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蹫槭裁丛娙送蝗幌氲揭囊环饧視兀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龠@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谠谔鞂⒚魑疵髦畷r,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潮平”一語,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塾捎谛履陙淼,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⑶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础W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1、文學常識填空:

        ⑴《觀滄!芬辉娺x自,作者,字,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見稱。他與其子、合稱為“三曹”。

       、啤洞伪惫躺较隆芬辉娭小按巍币鉃,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

        2、根據(jù)課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江春入舊年。

        ⑶,風正一帆懸。

       。场⑾旅娴淖g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參考答案〗

       。薄ⅱ拧稑犯娂凡懿倜系聳|漢末年慷慨悲壯曹丕曹植

       、仆2赐鯙

       。、⑴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坪H丈鷼堃

       、浅逼絻砂堕

        3、c

        五、布置作業(yè)

        1、默寫詩歌《觀滄海》和《次北固山下》。

        2、誦讀其余三首詩歌,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飽覽西湖早春景色,學習辛棄疾《西江月》,體會側面點染的烘托美;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藝術匠心。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題(二)中三組詩句的出處: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風吹”句寫仲春之景)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句寫暮春之景)

       。场㈥懹巍恫匪阕釉伱贰罚骸绑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保ā盁o意”句寫初春)

        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指名學生適當點評詩歌。

        二、研究《錢塘湖春行》

       。薄⒔忸}:

       。ǘ嗝襟w顯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跺X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病⒄b讀:

       、沤處熓痉独首x,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體會語言的緩急。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茖W生自由朗讀。依據(jù)注釋疏通詩意,整體感知。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后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场⒅v講問問,探究詩的意境。

        問:

       、沤y(tǒng)讀全詩,從中歸結出詩人的游蹤。

       、莆覀冋f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恰八娉跗健睂懙氖窃鯓拥'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⑷“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燕子啄泥銜草、營建新巢,從中能見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寫了什么?為什么說“亂花迷眼”?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淺草有什么用意?

       、首詈髢删涫窃鯓咏Y住全詩的?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明確:

       、旁娨浴肮律剿隆逼,以“白沙堤”終,即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圃琥L、新燕、亂花、淺草。

        ⑶“水面初平云腳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寫春水新漲,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的景象!霸颇_低”指白云重疊,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腳,有下垂義。

        ⑷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里的“早”和“新”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鶯和燕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傻谖濉⒘鋵懥嘶ú。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生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

       、首詈髢删渲笔阈匾,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結: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至。開頭寫“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4、學生練習背誦。

        三、研習《西江月》

        1、解題:(多媒體顯示)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jù),但習慣如此。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闕、下闕)之間的聯(lián)系。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fā)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上饒帶湖期間寫的。

        2、教師領讀,學生體會輕松活潑的情調。

        3、品析探究詞作的情趣。

        問:

       、艔氖裁吹胤侥芸闯鲈~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說豐年”的是誰?用自己的話敘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兩三點雨山前”對驟雨將至的信號,詞人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詞作中表現(xiàn)出的詞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展開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清風、明月,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納涼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⑵這意味著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從“舊時”二字可知詞人對這條路是熟悉的。因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現(xiàn)詞人的驚喜心情。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驟雨將至,詞人急忙轉過溪頭看到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

        小結:凡雙調的詞,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詞中“忽見”二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煉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為了平仄的協(xié)調、押韻的方便、對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詞語,篇中某些句子的詞序有所調動;同時,為了語句的凝練,中間也有所省略,請把它補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半夜,明月(照射)別枝,烏鵲驚(棲)(不定),清風(吹送)蟬鳴(聲)。稻花香里,(陣陣)蛙聲(連成)一片,(有如)(預)說豐年。七八顆星(掛于)天外,兩三點雨(落在)山前。(趕)路轉(到)溪頭,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

       。怠⒈痴b詞作。

        四、指導自讀《天凈沙秋思》

       。、解題:(多媒體顯示)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所作雜劇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黃粱夢》等15種。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2、《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

       。病W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補充解釋: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茢嗄c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二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拿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作鋪墊。

       。怠⒈痴b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提示:可從熟練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語氣節(jié)奏等方面評議優(yōu)勝組)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文學常識填空:

       、拧跺X塘湖春行》一詩選自,作者,字,晚號,唐代詩人。

       、啤段鹘隆芬辉~選自,作者,字,號,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并稱為“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恰短靸羯城锼肌敷w裁為,作者,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任覈糯煌瑲v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不同朝代的此種文學體裁。

        漢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下列朗讀節(jié)奏不正確的是()

        a、幾處/早鶯/爭暖/樹

       。狻⒌净ㄏ憷铮f/豐年

       。、斷腸人/在天涯

       。、海日/生/殘夜

       。、按原文默寫:

       、拧队^滄!分斜憩F(xiàn)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啤短靸羯城锼肌分泄蠢照麄畫面背景的句子是。

       、恰跺X塘湖春行》中構成對仗的詩句是。

        4、五首詩歌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簡要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

       。、⑴《白氏長慶集》白居易樂天香山居士

        ⑵《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幼安稼軒蘇軾

       、切×铖R致遠

       、荣x詩詞曲小說

       。病ⅲ

       。常湃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葡﹃栁飨

       、莵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础⒙

        六、課常小結

        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國人開起寶馬,穿起皮爾卡丹,用起摩托羅拉……西方國家的意識已從消費滲透到我們文化中,“酷”“帥”成了我們青少年的口頭語,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卻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無比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血液中的特質。經(jīng)常讀讀這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美詩篇,它會帶給我們無比美妙的愉悅,會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回答文后問題:

        ⑴填空:

        《西江月》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詞,詞因句子長短不齊又叫。這首詞用空行分為兩段,這兩段分別叫做、。詞中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時的氣象的句子是。

       、埔、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菫椤芭f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劃出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并翻譯。

       、刃翖壖惨剐悬S沙道中時天氣有什么變化?《西江月》所表達的是一種愉悅的心境,當時作者正罷職閑居,是什么使作者產(chǎn)生了這種心境?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藝術上沒有虛詞,沒有關聯(lián)詞語,卻用了一連串的意象,疊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畫。比較閱讀白樸的《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請你從詞類使用、意象、創(chuàng)設的意境幾個角度,寫出兩首曲子的相同點。

        〖參考答案〗

       。薄ⅱ砰L短句上闕(片)下闕(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屏硪粋樹枝;不是專寫,而是說“鵲”“蟬”都是既“驚”又“鳴”的。

       、桥f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略。

       、绕鸪踉旅魈烨纾髞頌踉企E起,陣雨將至。是清新、歡躍、生機勃勃的農(nóng)村風光和稻花飄香、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使辛棄疾產(chǎn)生了愉悅的心境。

       。、兩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詞,通過名詞疊加,把豐富的想像材料切換成一幅幅畫面,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幅美麗的山水人物畫。(抓關鍵詞,抓大意即可)

        【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活動與探究】

        1、召開一次詩歌賞析會:

        詩歌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藝術的意境,給讀者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所以對詩歌的探究是無止境的,同學們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次上,說出自己對某首詩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賞析能力。

        2、舉辦一次配樂詩朗誦活動,讓學生自選音樂,配樂朗誦這幾首詩,師生共同對所選音樂及朗誦水平做出評價。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2

        一、課題:古代詩歌五首

        二、教學目的:

        1. 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

        1. 理解詩歌的意境。

        五、課時:2課時。

        六、課型: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枯藤 昏鴉 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二)三分鐘演講

       。ㄈ﹦(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1.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ㄋ模⿲W習《觀滄!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肥遣懿俚拿9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xiàn)。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ㄎ澹⿲W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5.總結:

        首聯(lián)兩句點題!扒嗌健碑斨副惫躺,在鎮(zhèn)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譄挼煤茫骸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币徽Z,又是為頸聯(lián)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lián)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lián)由感受寫到思鄉(xiāng)。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xiāng)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6. 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nèi)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shù)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jīng)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lián)是分寫。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保且驗榭床蛔,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學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jīng)常行經(jīng)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ㄒ唬⿲W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lián)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yè) :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ǘ┱n堂練習:

        閱讀

        (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體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

        4.本詩以 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 景,然后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 。

       。ǘ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表現(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 體 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懷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 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內(nèi)容無直接關系 。

        4.本詩以 觀 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 實 景,然后寫 虛 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

        5.表現(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十、板書設計 :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東漢 四言樂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唐朝 五言律詩 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詩 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南宋 宋詞 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元曲 悲秋思鄉(xiāng)

        十一、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 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

        15.古代詩歌五首

        教學目標:

        1. 能流暢地背誦并能默寫。

        2. 能自如地說出詩歌的意思。

        3. 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嘗試改寫成記敘文。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教學方式:

        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介紹古代詩歌的有關常識,使學生對詩歌有大致印象。

        一.從誦讀曹操的《龜雖壽》入題。

        二.一生讀,正音:碣、澹、竦、峙、瑟、詠

        三.教師范讀,字正腔圓,感情飽滿。

        四.齊讀,響亮整齊

        五.簡析:(學生討論)

        1. 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想像的?

        教師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虛寫)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無關。

        2. 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比較閱讀:

        請同學欣賞課件《沁園春 雪》,請同學感受兩偉偉人在詩風的相同點或異同點。學生自由暢談。

       。ㄔO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幫助同學更好地理解了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就可以實現(xiàn)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的宏偉目標了,詩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自然理解了課后的研討和練習第一小題)

        次北固山下

        一.導入:如果說曹操的《觀滄海》是抒寫偉人的宏闊氣度和偉大志向的大篇,那么王灣的《次北固山》一詩只能算是反映兒女情長的小詩。抒寫鄉(xiāng)愁別緒也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主題。

        二.感知全詩:學生大聲讀詩。

        思考: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同學討論明確:

        第一句(首聯(lián)),交代詩人在船上,想像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指旅途奔波之勞。

        第二句(頷聯(lián)),描寫船上所見之景。

        第三句(頸聯(lián)),即寫景又點明時令。

        第四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

        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四句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三.研讀賞析

        請同學閉眼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設計此題目的: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評析詩人精妙的用詞。如本詩中“闊”是潮平的結果。一個“正”字寫出了當時“順風”“和風”的特點。

        第二課時

        課型:活動課《白居易眼中的西湖》討論會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來賞析古詩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合作、包容、傾聽等處事風格。

        一.課前安排:課前先布置學生自找資料,在語文筆記本上摘錄好

        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收集和賞析心得。

        三.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學會了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

        西江月

        導入新課:學生齊背前三首詩,鞏固已上內(nèi)容。前面我們學習了有“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品味了王灣詩中的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的早春風光。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南宋愛國詞人筆下的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一.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要求:

        1. 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詩人筆下景象,要求細致生動,可以適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補充詩句的空間。

        2. 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一兩個詞語來表達(閑適)

        二.研讀賞析:

        詞人為什么要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教師明確:“蟬鳴”可見天氣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夜行遇雨,要尋避雨之處,忽見自己所找的對象,自然就有了喜出望外之情。上片寫景烘托作者的那種閑適自在的鄉(xiāng)下生活。

        課堂作業(yè):《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愁的名篇,同桌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給自己的同座描繪一下。(設計意圖:本詩只用28個字,就把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愁情緒表現(xiàn)出來了,但文中似不見一人,讓學生閱讀品味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詩中之景,可以讓學生同樣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妙)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薄W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

        【課時】

       。舱n時。

        【課型】

        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讀──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枯藤昏鴉天涯

       。病⒆约壕毩曌x這五首詩:

        二、三分鐘演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病⒔處熥骱喸u,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四、學習《觀滄海》

       。薄⒆骷易髌泛喗椋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场⒅笇W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xiàn)。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五、學習《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朗讀這首詩。

       。、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總結:

        首聯(lián)兩句點題!扒嗌健碑斨副惫躺,在鎮(zhèn)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譄挼煤茫骸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币徽Z,又是為頸聯(lián)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lián)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lián)由感受寫到思鄉(xiāng)。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xiāng)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錢塘湖春行》

       。、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shù)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病⒗首x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场⒅笇W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jīng)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保瑢懘核跎,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lián)是分寫。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础R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學習《西江月》

       。、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jīng)常行經(jīng)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進中。

       。、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怠R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丁懛治龆涛,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一、學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lián)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yè):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

        二、課堂練習:閱讀

        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薄脑姷捏w裁看,它是一首體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寫景詩。

       。、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的關系是。

       。、本詩以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景,然后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

        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怠⒈憩F(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丁⒈憩F(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表現(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體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懷寫景詩。

       。病⒃娭凶钅芊从匙髡叩牟┐笮亟蟮脑娋涫侨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的關系是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無直接關系。

        4、本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實景,然后寫虛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怠⒈憩F(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贰⒈憩F(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浮⒃娭羞\用對仗的句子是。

        【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東漢四言樂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朝五言律詩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詩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南宋宋詞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代元曲悲秋思鄉(xiāng)

        【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倭私庠娫~有關知識。

       、谄肺墩Z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④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課前準備

        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

        A.觀滄海 曹操

        一、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谶@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墼娭心男┰娋渥钅荏w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三、合作交流,討論明確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明確:

       、偃娨浴坝^”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谌妼懥巳龑右馑。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四、品讀賞析

        學生談詩歌基調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B.次北固山下 王 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課文朗讀,感知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谀男┰娋渲苯颖磉_了思鄉(xiāng)之情?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偈茁(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谖猜(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四、品讀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C.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僭姷乃穆(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谀木湓娬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明確]

       、偈茁(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凇白類酆䱷|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四、品讀賞析

        “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

        D.西江月 辛棄疾

        一、回顧導入

        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nóng)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nóng)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龠@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②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a. 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nèi)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這首詞描寫了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四、品讀賞析

       、僭~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凇昂鲆姟币辉~有什么表達作用?

       、厶骄窟@首詞的意趣。

        討論明確:

        ①“蟬鳴”可見天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

       、谝剐杏,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是喜出望外。

       、凵掀瑢懢吧鋵嵤呛嫱,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E.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三、體驗反思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四、品讀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五、學生配樂朗讀

        六、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七、延伸作業(yè)

       、賹⑺鸭脑姼璩瓕懴聛,增加積累。

       、谡归_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課前準備】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贰ⅰ洞伪惫躺较隆、《錢塘湖春行》。

        〖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一、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1、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三、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1、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作業(yè)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西江月》、《天凈沙·秋思》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西江月

        辛棄疾

        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罚肺读送鯙吃娭械乃监l(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nóng)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nóng)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二、教學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nèi)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這首詞描寫了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問題組:

        1、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3、探究這首詞的意趣。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1、蟬鳴可見天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

        2、夜行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是喜出望。

        3、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內(nèi)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四、學生配樂朗讀

        五、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六、延伸作業(yè)

        1、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2、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4-14

      關于詩歌教學設計01-14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精選10篇)07-28

      《古代詩歌五首》教案10-06

      《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設計12-08

      關于詩歌教學設計7篇03-03

      ?《古代的日本》教學反思04-06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教案(人教版高三)06-22

      大班詩歌教案設計08-25

      詩歌教學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