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民間工藝品的藝術特色,著重掌握泥塑和布偶的特點,學會一種民間工藝品的制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結合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學生加深對民間工藝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成立民俗工作室的活動,提高綜合設計能力以及手工制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民間工藝的獨到魅力,體會鄉(xiāng)土文化蘊含的藝術氣息,養(yǎng)成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泥玩具和布玩具的審美情趣,學會蠶貓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制作的民間工藝玩具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掌握至少兩種民間工藝玩具的制作方法。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陶泥、水粉顏料與繪畫工具、清漆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玩具對比,導入新課
大屏幕展示變形金剛、芭比娃娃、四驅賽車等現(xiàn)代玩具,詢問學生這些玩具的玩法,然后提問學生知道哪些傳統(tǒng)玩具,然后大屏幕展示坐虎、泥泥狗、兔兒爺、布老虎等民間工藝,再次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民間工藝玩具該怎么玩。
教師總結:民間工藝一向以特有的風姿招人喜愛,憨態(tài)可掬的造型、鮮亮絢麗的色彩和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都顯示著民間美術蓬勃的生命力,這節(jié)課就通過親手制作一件泥玩具,共同體會民間工藝的樂趣,從而導入課題。
活動二:啟發(fā)思考,引導分析
(一)泥玩具欣賞
多媒體展示《母子猴》《穆桂英掛帥》,請學生對比觀察這兩件泥塑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母子猴》塑造了抽象的猴子形象,造型夸張,全身以黑色為底,用紅綠黃白等民間配色的線條大膽描繪,對比強烈,整體呈現(xiàn)出古拙、神秘的韻味。而《穆桂英掛帥》則利用寫實的手法,表現(xiàn)了穆桂英手托令旗,掛帥出征的場景,造型生動細致,色彩借鑒戲曲形象,細膩精致,富有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
(二)布玩具欣賞
多媒體展示《堆花猴》《掛飾》,請學生仔細觀察,再思考這兩件布玩具又有哪些藝術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堆花猴》用擬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只頭戴帽子,身披彩花的小猴子,正在咧嘴盯著手里的桃子,一副饞涎欲滴又機警可愛的模樣!稈祜棥酚盟{印花布和紅色搭配,呈現(xiàn)單純質樸的風格,寓意吉慶富裕,別有一番江南韻致。
(三)總結特點
請學生結合剛才欣賞泥玩具和布玩具的過程,討論總結泥玩具和布玩具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總結:泥玩具帶著泥土味道的芬芳,蘊含著勞動人民對土地的深深依戀,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以純度高、對比強的用色和淳樸率真的造型,造就出異常動人的視覺效果;布玩具則更多地體現(xiàn)出民間婦女的審美情趣,在布料上加綴許多裝飾來增加布玩具的美,常用手法有補花、盤花、刺繡、縫綴紐扣、珠子、鈴鐺等。
(四)聯(lián)系家鄉(xiāng)
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家鄉(xiāng)有哪些典型的民間工藝玩具作品,結合這節(jié)課欣賞的內容,看看這些民間工藝又體現(xiàn)出怎樣的藝術特色。
活動三:示范制作,創(chuàng)意設計
(一)教師選取泥塑蠶貓示范
1.用加工好的泥巴捏塑出蠶貓的基本形。
2.捏塑出蠶貓的臉部基本特征。
3.用砂紙打磨后,用白色水粉將全身涂抹均勻,干后用中黃色水粉均勻涂底色。
4.完成通身紋樣的繪制,顏色干后,用清漆或雞蛋清為作品上光。
5.向學生展示作品,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二)設計制作
請學生四人為一組,成立自己的民俗工作室,設計制作一組泥塑蠶貓。(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
活動四:自主展示,師生評議
1.學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紹作品的主要特色。
2.其他學生欣賞交流,從造型、色彩、鄉(xiāng)土氣息等角度,暢談自己對于這些蠶貓的感受。
3.教師總結評議。
活動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yè)
(一)學生匯報總結
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都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教師總結升華:民間工藝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蘊含的藝術氣息和鄉(xiāng)土情懷,不斷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二)開放實踐作業(yè)
請學生課后查閱更多的民間工藝的資料,并嘗試制作其他種類的民間玩具,如兔兒爺、花魚等。
五、板書設計
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網(wǎng)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民間工藝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讓學生掌握至少一種民間工藝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民間工藝品制作的興趣和熱愛。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
民間工藝品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介紹。
選擇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如剪紙、刺繡、泥塑等)進行深入學習。
學習民間工藝品的基本制作材料和工具。
掌握民間工藝品的基本制作步驟和技巧。
三、教學對象
適合中小學生及手工藝愛好者。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講述、解釋、舉例等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
演示法:教師現(xiàn)場演示民間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制作步驟和技巧。
實踐操作法: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民間工藝品,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知識。
小組合作法:學生分組進行制作,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
五、教學準備
教學材料:民間工藝品的歷史文化背景資料、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學環(huán)境:寬敞明亮的教室或手工藝制作室,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教學設備:投影儀、音響設備等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教學視頻和音頻資料。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展示一些精美的民間工藝品圖片或實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簡要介紹民間工藝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價值。
知識講解(10分鐘):
詳細介紹所選民間工藝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點。
講解制作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演示制作(10分鐘):
教師現(xiàn)場演示民間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邊演示邊講解制作步驟和技巧。
邀請學生上臺體驗部分制作環(huán)節(jié),增加互動性和參與感。
實踐操作(20分鐘):
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基本制作技巧。
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和幫助,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
作品展示與評價(10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和心得。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作品,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課堂小結(5分鐘):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重點。
布置課后作業(yè),如繼續(xù)完善作品、查找相關資料等。
七、教學評價
過程性評價:觀察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表現(xiàn),評價其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
結果性評價: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步情況。
情感態(tài)度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評價其對民間工藝品制作的興趣和熱愛程度。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設計05-16
走進民間美術教學設計01-16
民間工藝品作文7篇01-10
(合集)民間工藝品作文14篇12-15
《制作水果拼盤》教學設計模板10-19
《中國民間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16
工藝品的作文03-05
工藝品廣告標語10-27
民族工藝品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