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九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yè)化的要求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里把備課和寫教案稱為教學設計了。有的學校,教學處對老師們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備課本”了,改用“教學設計本”。那里面的欄目也變了。原來的“教學目的”改成了“教學目標”。還增加了“學情分析”,“教學背景”,“教學策略”等欄目。老師們的教案雖然往這個新本上寫,內(nèi)容基本上還是老樣子。這是一種認識。認為從備課到教學設計只是一種書寫形式的改變。另外一種認識就是把教學設計看得很神秘、很玄乎。說起備課,他知道怎么做;說進行教學設計,他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傳統(tǒng)備課與教學設計,兩者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聯(lián)系?我認為,把備課改為教學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書寫格式上的改變;但也不是很神秘、很高不可攀的事。漢語詞典里,“準備”的意思是“予先籌劃、打算、安排”。“設計”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圖樣等等”。顯然,“設計”的要求比“準備”要高得多。傳統(tǒng)備課與教學設計的關系,可以理解為: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yè)化要求。教學設計不是對傳統(tǒng)備課的全面否定,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對于傳統(tǒng)備課的繼承、發(fā)展、深化和提高。經(jīng)驗型的,業(yè)余的,無論什么水平的老師,上課之前準備一下,都可以叫備課。如果只知道備課,那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專業(yè)化的標準,進行教學設計,要求就高得多。備課可以是經(jīng)驗型的,而教學設計則要有理論上的依據(jù),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含量比較高,是一件專業(yè)化的工作。
備課是上課之前的準備。包括這一節(jié)課的程序、結構;師生的活動安排;教學的物質器材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過去說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當然還有備習題篇子,備作業(yè)等等。備課還有狹義備課和廣義備課兩個意思。狹義備課是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寫教案或者說是“三備一寫”。這些事已經(jīng)不簡單。廣義備課則是時時處處都備課。老師有研究型的生活態(tài)度,勤于讀書、觀察、思考,豐富充實的閱歷、高雅的情趣修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會對教學有幫助,都屬于廣義備課。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去那里參觀也屬于廣義備課。
教學設計比備課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較專業(yè)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論、技術各方面的門道比較多。在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教學設計更側重于指導思想和整體的設計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慮;蛘哒f,對于那些具體的物質準備,例如一堂實驗課的器材準備,是屬于備課范疇里面的事。教學設計不包括這些太具體的事情。教學設計的要素包括:設計的依據(jù),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紤]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和應用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現(xiàn)代化的手段為我所用。
二.備課的內(nèi)容
備課,首先要通讀教材。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教學目的。備課向來比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后來也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但還是比較看重結果,不太重視過程。備課重視基礎、重視循序漸進、重視基本的現(xiàn)象和事實、基本的概念和規(guī)律,基本的技能和訓練。備課還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往往采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就是從復習舊的知識,自然地引入和過渡到新的內(nèi)容。并且今天講的新知識,又為今后要學的新知識進行了準備,做了預設和伏筆。備課要擬定一系列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備課還要考慮到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老師為了教好某一個概念,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物理現(xiàn)象和事實。常;ㄙM很多心血設計、制作教具。備課要對練習和作業(yè),對于課堂的板書,對于目標測試的問題,都有精心準備。這些事情都是備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些事情,每一件都并不簡單。把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課,備課考慮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應用和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效果表現(xiàn)在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科能力兩個方面。傳統(tǒng)的備課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傳統(tǒng),也有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和出色的老師。在傳統(tǒng)備課里面,總的說,還是考慮怎樣教比較多。很多精致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實驗,也是為老師的講解服務的。為了幫助老師講解清楚,幫助學生觀察和領會老師所教的內(nèi)容,還是立足于教。備課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重視循序漸進。很多傳統(tǒng)的備課和教學的原則,即使拿現(xiàn)代的眼光來審視,也是很科學、很優(yōu)秀的。歷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師,不只是很漂亮的板書和很好的語言修養(yǎng)。傳統(tǒng)的命題考試也是有很多的講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題。但是這一切,還是傳統(tǒng)備課的路數(shù)?偟膩碚f,還是考慮老師“怎么教”,考慮學生怎樣掌握知識比較多。
三.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
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yè)化的要求。專業(yè)化的要求比起經(jīng)驗型的做法,根本的區(qū)別在于有理論上的依據(jù),站得高,思路開闊,顧及長遠,科學、技術的含量高。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就不僅限于研究教材和教法,著眼于自己怎樣教了。和備課相比較,教學設計的重心轉到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有效學習,或者說轉到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更多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指導思想里,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為本,要體現(xiàn)素質教育和德育,體現(xiàn)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設計一系列探究的課題;要用信息技術跟教學整合;要開發(fā)各種教學資源等等。這都是教學設計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教學設計和備課的一個更大的區(qū)別。教案中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變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括三項內(nèi)容: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跟過去的理解不一樣。更注重學習活的知識,生成獲取知識的能力。除了學科能力之外,現(xiàn)在還有檢索、提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過去沒有的的提法。過程與方法,一個是要做中學;一個是重視概念和規(guī)律形成的過程;一個是了解物理學歷史發(fā)展的過程。這里面有好幾個“過程”。還有,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研究的過程或實驗的過程,或展現(xiàn)物理圖景的過程。學生親身參與了,經(jīng)歷了,這本身就是教學目標!鞍俾劜蝗缫灰姟,百見不如親身體驗一下。什么事不只是光動嘴。不但看過,還親身做過。過程與方法這項教學目標,就是說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從中學到東西,得到培養(yǎng)。什么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第一,學習是快樂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體驗,我能行,我能學會,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來物理是這樣的。第三,學了有用。不是只學到應付考試的一些東西。學了物理,就像近視眼戴上眼鏡一樣。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開朗。覺得學了物理,對于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周圍世界、自然界、家里生活,許多事情都明白了。這都是教學目標。跟過去從教材教法的角度談這一課的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目標的思路就開闊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學設計要考慮有效學習方式的設計。過去也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只要他們上課積極就行了,F(xiàn)在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要有所設計。具體的說,有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七件事。從理論上說,學習方式有個體、群體的兩類。個體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親身經(jīng)歷的體驗,在實踐、操作、技能訓練中學習。有了體驗,出現(xiàn)了疑惑和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并不神秘。小孩掏鳥窩、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過程。都有問題提出——假設方案——制定措施——實施——結果的比對——判斷結論。教學當中,很多原來由老師口傳心授的事情,現(xiàn)在都設計成由學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個體學習的第三種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讓學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學技術,有文字記載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人的主要學習方式還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誤認為是光聽老師講課。接受,首先是閱讀好書,吸納營養(yǎng)。其中有效的檢索是重要的。在書海當中,各種好資料、爛資料、垃圾資料都有。要能從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東西,這是接受學習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師設計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方式,可以選擇體驗、探究、接受;還有群體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具體的方式就是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觀察是頭一條。讓學生弄清現(xiàn)象和事實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師老強調:你們要注意老師是怎么講的,怎么分析的。下課之后,我告訴他,你怎么想,怎么分析不是最要緊的。況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對。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象和事實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探究課題的選擇和設計。只要抓得準,學生就探究得來勁極了。捉迷藏就是這樣,這地方找不到,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地方。
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什么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更不用說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人為本,當然包括以老師為本。尊重老師的創(chuàng)造性。老師不應只是被動地執(zhí)行大綱、教材和教法。老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來創(chuàng)造。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xiàn)。我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這課堂是我施展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我要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的出色的教學。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xiàn)。有的老師認為,反正這么多年我就是這么教的,愛怎怎的,就這么著吧。那還怎么能有進步呢?
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對待誤差。正確的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過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后受到自然的懲罰,F(xiàn)在是順其自然,要謀求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和諧共處,這就是科學精神。讓學生觀察一個現(xiàn)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這樣,有沒有看到不是這樣的?有沒有沒看到的,得的不是這個結論的?
教學設計要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于使用模擬的課件,而是在于幫助我們展示直觀圖景和幫助學生學習這兩方面,F(xiàn)在的攝像頭、投影、多媒體錄音錄象的材料、網(wǎng)絡等等都特別方便?紤]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是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學生該寫該畫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師比劃完就下課。那是絕對不行的。老師該講、該做、該畫、該拿三角板、直尺,少一點都不行。當然繁雜的公式推導、書寫可以用課件,省點時間。但是學生應該完成的操作、書寫、畫圖、運算、討論,決不能省事。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科學評價。這是兩個大的專題。在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關于“有效教學”的二十句經(jīng)典名言
一、教學目標明確,定位合理,要有意義地建構知識體系;
二、要有教學的適切的教學方式,形式力減浮華;
三、尊重學生發(fā)展為本,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四、要有整體設計,有彈性、有難點、流程清晰;
五、激發(fā)學生遷移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能力;
六、注意基礎目標的達成度,要有清晰的反饋;
七、注意學生有效思維時間的長度;
八、提出的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設計有梯度;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對教材內(nèi)容拿捏有度,取舍相宜;
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個性化學習;
十一、了解學情,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聯(lián)系;
十二、老師心中有知識,教學口中無術語;
十三、基于問題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并進行假設 、推斷和檢驗;
十四、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注意思想情感的涵養(yǎng)內(nèi)化;
十五、語言要善于激趣、深于傳情、工于達意、巧于啟智;
十六、教學情境不能過分晃動;
十七、節(jié)奏要主次分明、循序漸進、張弛有致;
十八、課堂應創(chuàng)設情境并與游戲相聯(lián)系;
十九、教師應有自己教學個性的亮度;
二十、語言具象、直觀,注意感性與理性結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梅花的美,了解梅花的不同顏色及外形特點。
2、通過欣賞梅花圖片,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3、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欣賞梅花圖片,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剪刀、卡紙、膠棒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梅花古詩課件
《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大家學過這首古詩嗎?這首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呢?
3、指名學生回答,這首詩通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4、教師表揚回答問題的'學生。
5、出示課題:《梅花》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梅花課件,學生欣賞。
2、教師提問:梅花是什么形狀的?
生:圓形,有五個瓣,花蕊是黃色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3、梅花是什么顏色的?
生:紅色、黃色、白色、粉色。
師:老師很佩服你們的觀察力。
4、教師示范作畫步驟
學生認真觀察老師作畫步驟。
三、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1、先構思,再根據(jù)梅花的特點進行制作。
2、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教室衛(wèi)生,在使用剪刀時不要傷到手。
四、展示作品
將自己的畫擺放到講課桌前,大家互相點評并說出理由。
五、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同學們能認真聽講,積極動手,通過大家的作品來看,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制作梅花的方法和步驟,希望大家在課后要認真學習,積極的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并用它來裝點豐富我們的生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課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二元一次方程組、平面上直線的位置關系和度量關系、多項式的運算 、軸對稱圖形、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比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本章主要使學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以及怎樣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簡單應用。
難點: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準確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本章通過實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學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種解法。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章 平面上直線的位置關系和度量關系
本章使學生了解在平面內(nèi)不重合的兩條直線相交與平行的兩種位置關系,研究了兩條直線相交時的形成的角的特征,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兩條直線平行的長期共存條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關圖形平移變換的性質,利用平移設計一些優(yōu)美的`圖案。
重點:垂線和它的性質,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質,平移和它的性質,以及這些的組織運用。
難點:探索平行線的條件和特征,平行線條件與特征的區(qū)別,運用平移性質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以及進行圖案設計。
第四章 多項式的運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項式的的有關概念,能進行簡單的多項式的加、減、乘運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聯(lián)系實際,為將來學函數(shù)奠定基礎讓課堂內(nèi)容生動、趣味化,從學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點:對于每個概念的正確理解,以及各項法則的正確、靈活的應用。
難點:探索各項法則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軸對稱圖形
本章主要體會對稱之美,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認識和欣賞軸對稱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認識特殊三角形的性質及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設計開放性很強的練習,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關注局部與整體的教學思維的訓練。
重點:探索軸對稱圖形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
難點: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幾何規(guī)律。
第六章 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比較
本章緊扣數(shù)據(jù),抓住概念本質,緊密聯(lián)系實際對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極差、方差的概念進行闡述。注重了讓學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結論的教學方法。
重點:掌握加權平均數(shù)的意義、計算及與普通平均數(shù)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掌握理解極差、方差的有關概念與意義;學會用計算器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
難點:能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利用數(shù)字特征分析數(shù)據(jù)組的統(tǒng)計特性,并對不同數(shù)據(jù)組的性質進行比較。
學情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通過上期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有像陳琦、嚴細毛、瞿俐純等同學更是對數(shù)學探究活動情有獨衷。上期期末考試中,0901整體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級,但有兩極分化的趨勢。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學生高于10%,而且這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自信,有自暴自棄之嫌。
目標任務
本學期的數(shù)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shù)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shù)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nèi)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優(yōu)秀率30%以上,并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10個詞語意思。
3.初步學會縮寫句子;能用“因為”、“雖然……還是……”、“簡直”、“沒有……沒有……也沒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同情窮苦人民孩子的悲慘遭遇和仇恨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自學生字新詞,理解第,一段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有誰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嗎? 安徒生是丹麥人,一生寫過168篇童話,被譽為“童話之王”。他出生于貧苦的鞋匠家庭,從小受盡顛沛流離之若,整個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窮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發(fā)表于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他的母親幼年討過飯。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里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的時候,感到餓極廠。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饑餓。最后,她終于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懷著這種感情創(chuàng)作了這篇感人的童話的。
二、預習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①讀準宇音(特別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谙胍幌,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岚础百u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凍死”這樣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想想各段的段落大意。
2.檢查自學情況。
①認讀生字。
正音重點,給多音字組詞:
zhèng(掙錢) huá(劃火柴) jī(幾乎) zhǐ(只有) zhe(拿著)
掙 劃 幾 只 著
zhēng(掙扎) huà(計劃) jǐ(幾個) zhī(一只) zháo (擦著了)
字形難點:不要少點:蜷叉
不要多點:旺焰捏
詞義重點:辨析“精致、細致”的意思。
教師講解:圣誕樹、圣誕節(jié)。
讓學生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學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②聽課文錄音,投影填空題:
課文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的悲慘故事,這個故事是按( )順序寫的,全文可分( )。段。第一段寫( ),第,二段寫( ):它三段寫( )。
、噘|疑問難。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
1.默讀思考討論:①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樣賣火柴的?說明了什么?
2.劃出有關說明小女孩悲慘生活的語句。
3.重點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佟八龔募依锍鰜淼臅r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a.前句是什么意思?后句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
b. 從這兩句話中,說明.了什么? (小女孩家里非常貧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的是媽媽的大拖鞋。)
②“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她可忘不了這個。”
a.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富人享不盡的歡樂和幸福,小女孩有嗎?
B.小女孩忘不了這大年夜,說明了什么?
(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向往光明,向往快樂。)
3.小結: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團圓歡聚的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人們歡樂的時候光頭赤腳,流浪街頭,叫賣火柴。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慘。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結合課后習題,理解第二、三段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交代學習任務。
I.指名逐節(jié)讀第一段,說說主要寫了什么?
2.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慘啊!在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結局又是怎樣的?這節(jié)課就結合課后問題理解第二、三段的內(nèi)容。
二、講讀課文。
(一) 第二段
1.輕聲自由讀,思考討論:
①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樣的情況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2.用“~~”劃出小女孩一次次擦著火柴時,出現(xiàn)幻想的語句。
3.填空練習
┌──────┬──────┬─────┬───┐
│小女孩劃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 原因 │
├──────┼──────┼─────┼───┤
│ 第—次 │ 大火爐 │ 暖和 │ 凍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據(jù)表格的.內(nèi)容,重點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說說小女孩為什么會有這些美麗的幻想,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
4.指導朗讀課文。(表達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飛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怎樣的一個地方去?在那個社會里,有這樣的地方嗎?(拓寬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
6.小結過渡:在那黑暗的社會中,小女孩只有饑餓,寒冷,沒有歡樂和溫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
第三段
1.默讀思考討論:
、傩∨⒌幕孟胗袥]有實現(xiàn)?為什么?
、谥攸c句理解。
“第二天清晨…凍死!
小女孩是被凍死的,為什么“嘴上帶著微笑”?
、嵴n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三)小結:小女孩五次擦著火柴,出現(xiàn)了一次次美好的幻想。得到一個人起碼的幸福,可是那個社會并沒有給她這些,反而奪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那個社會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三、作業(yè):練習冊第4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朗讀訓練,用詞造句練習。
教學過程
—、復習。
1.認讀生字新詞。
2.問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著火柴幻想什么?而——次次幻想的破滅又說明了什么?
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輕聲自由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人人動口、動筆)
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運用“學習提示”)
三、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2.問題討論。
、傩∨⒌乃勒f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此痛苦,為什么作者還要寫她美好的幻想?
填字練習:
《賣火柴的小女孩》記敘了( )的故事。揭露了( ) ,表達了作者( )。
3.感情朗讀訓練。
4.造句訓練(練習冊第五題)。
本課板書設計:
18 賣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
凍僵暖和——銅火爐
饑餓食物——烤鵝
痛苦歡樂——圣誕樹
孤單愛撫——奶奶
參考資料:
一、關于課后問題
第1題: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在又冷又黑的街上賣火柴。她又冷又餓,一次一次擦著火柴,幻想得到溫暖、食物、歡樂和奶奶的愛撫。
第2題:因為小女孩冷得難熬,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能得到溫暖:她想得到食物。因為她一天沒有吃一點東西了:她很想自己也能享受節(jié)日的歡樂。因為,富人都在過年,而她還在街頭挨餓受凍:她想著死去的奶奶,她想得到慈愛。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疼愛她。
第3題:①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但在那個現(xiàn)實社會中只有寒冷、饑餓和痛苦。②因為小女孩曾經(jīng)在幻想中覺得自己的靈魂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在這樣美好的幻想中死去,所以嘴上帶著微笑。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目標:
1、初步會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飯前、便后要洗手。
2、愿意學念兒歌,練習邊念兒歌邊洗手。
3、不把水龍頭開的過大,知道節(jié)約用水。
二、準備:
1、一只可以示范洗手的茶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
2、洗手的順序圖:沖手→擦肥皂→搓手→沖手→擦干。
三、過程:
1、引發(fā)幼兒洗手的興趣。
我們馬上要吃點心了,吃東西前要干什么?
小朋友已經(jīng)長大了,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你們會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凈嗎?
2、了解正確的洗手方法。
(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怎樣把我們的小手洗干凈。
幼兒坐在座位上邊念兒歌邊做洗手的動作,教師檢查幼兒的`方法是否正確,并對幼兒進行個別輔導。
。2)組織幼兒到水池邊洗手,并及時提示幼兒不把水龍頭開的過大,知道要節(jié)約用水,洗干凈的手要先在水池里輕甩三下,不把水濺在衣服和地上??
。3)教師對洗干凈、擦干的幼兒表示贊賞。 師: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凈,是個講衛(wèi)生的好寶寶。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成語“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認讀文中20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掌握多音字“悶”。
3 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認讀文中20個生字并朗讀理解韻文是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難點。
教學方法:故事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頭飾、布景、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課文。旁記:
2 學習生字識字形。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含義。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狐假虎威>(板書:<狐假虎威>)這一課的2比較少,通過預習,認識了沒有?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讀正確。(指名讀課文。老師糾正了“呀”讀音,告訴小朋友,在課文中應讀第一聲,并領讀,另外告訴小朋友,“納悶”的“悶”應當兒化。
二、學習課文
1、小朋友讀的不錯,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歡,誰能看著圖,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師出示圖畫)小朋友自己先練習說一下。
2、誰來給大家說說呢?(學生到前臺給大家講故事)
3、(表揚學生講的不錯。)誰能用一句話來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別看講的少,課不那么容易!大家可以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
。▽W生默讀)仔細讀課文,課文中有一句話就把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也就是說,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說出來了,誰能找到,請劃下來。
4、根據(jù)回答出示:“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你能不能將這句話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話說出來。(學生回答)
5、是的。這句話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這樣看來,“假”在這里的意思就是
。▽W生可能會說:“狐貍的威風是假的,;老虎的威風是真的!
6、是嗎?你再把最后一節(jié)好好的讀一讀,想一想。(生讀“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看出來了嗎?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們來看看字典中有沒有“借”的意思。(學生迅速)
。ㄉ卮穑
8、這下我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下面我們認真的讀一讀這個故事,要讀得正確、流利、讀出感情。(指名讀第一節(jié))
。1)、生讀: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的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它逮住了。
。2)、“竄”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個詞語嗎?
。3)、學生可能回答“跑”。師問:為什么不用“跑”呢?我們再來請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竄”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學生)
。4)、學生回答:逃跑、亂跑
(5)、那么在這里是亂跑還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來了,狐貍緊張不緊張(緊張)大家再讀一讀,看誰能大家感到緊張。(自讀后指名讀)
9、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3—6小節(jié),看誰讀懂了,怎樣讀狐貍和老虎的對話,(學生讀的時候,師板書: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誰懂了?能做個動作給老師看嗎?(學生可以自己做做動作)(請其中一個做有趣的學生上臺給大家表演一下,師在一旁讀“狡猾的狐貍眼睛骨碌一轉。)
。2)、這就是“骨碌”的意思,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狐貍在想注意,在想點子)
(3)、是的!俺吨ぷ印钡摹俺丁倍畣幔浚ɡ蠋熣f,邊用手做出“拉”的動作)
。4)學生可能會被老師的動作覺得是“拉”的意思。
。5)、不錯,那“扯著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長?(邊做動作把喉嚨拉長)這受得了嗎?想想是把什么拉長?讀一讀就知道了?(學生讀句子)讀懂了嗎?是把什么拉長?(把聲音拉長)
(6)、對就是把聲音拉長,狐貍告訴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個“我”字要拉的長一點,而且要讀出問的語氣。注意“我”后面是一個問號。(學生再讀,師范讀,齊讀,)
。7)、第四節(jié)狐貍說的一段話很難讀,大家看看,怎樣讀,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才能把老虎蒙住。(學生讀)
指名讀: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膽子。(注意在學生朗讀后進行適當?shù)脑u價,在聲音讀大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要將自己的表情放進去)
師范讀,學生練讀。
。8)、一生上臺讀。師: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動作抓住學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師蒙住的話,你就沒命了。(該生朗讀如果不佳的話,就可以再請一位讀一讀)
。9)、你胡說,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沒有到退休的年齡,老天爺怎么不讓我當大王了呢?你的話我不信!
。10)、暗示學生接下去說:不信,我?guī)愕缴稚钐幾咭惶,讓你看看我的威風。(說完后老師松手)
小結:下節(jié)課我們就跟狐貍到森林去走一走,現(xiàn)在休息一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同學們讀得真好,特別是那位學生學狐貍蒙老虎的話,口氣大,又神氣。連我都被蒙住了,F(xiàn)在,咱們接著往下讀。下面7、8兩節(jié)就是寫他們到森林去的情景。這兩節(jié)寫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須要先讀好他們。
二、學習課文
1、(學生讀課文,然后指名讀課文,老師板書: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2、現(xiàn)在請五位小朋友,分別扮演狐貍,、老虎、小兔子、小野豬、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當導演,導演更了不起。各位導演看看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請讀書,根據(jù)書上的要求指導。(學生根據(jù)書上的內(nèi)容進行回答)
3、這兩位導演讀書很認真,,那么小兔啦,野豬啦、應在什么地方?(應該在森林深處,要站的遠一點。)
4、看來小朋友讀書很認真,都是出色的導演,下面請意味小朋友讀7、8兩節(jié),由五位扮演動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讀,“狐貍”在前面大搖大擺的走,“老虎”在其后東張西望。)
5、問;老虎,你在東張西望些什么?(學生回答)
。▽W生繼續(xù)表演,小動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聲,撒腿就跑。
6、問:(鹿)你為什么跑,怕誰呀?
7、請學生進行評價。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一些詞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讀的時候一定會讀的特別有感情。大家讀。(學生讀課文)
9、小朋友,看到小動物們逃走了,它會怎么想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設想】
《楊修之死》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它介紹了發(fā)生在魏、蜀漢中之戰(zhàn)的最后階段的故事,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jīng)過和緣由。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故事性強,人物性格鮮明。我覺得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反復研讀,通過復述故事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事件分析中了解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征,從而為討論楊修的死因奠定基礎。在課堂上采取復述故事、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學習,并以學生為主體,我想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能力,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薄⒄莆罩攸c字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析了解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征;
。场W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重點】
能復述課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難點】
探究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過程】(注:課前已讓學生預習,疏通課文)
一、導入新課
。、導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首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創(chuàng)設適合本文教學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情感隨著音樂仿佛回到三國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曲終,讓學生說說這是那部電視劇的主題曲。然后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楊修之死》。
2、簡介羅貫中和《三國演義》(多媒體展示文學常識卡片)。
二、整體感知,了解故事
。薄z查字詞的音、形、義。(多媒體展示字詞卡片)
2、自讀課文,學生圈點勾畫,標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或請教老師。
3、找出本篇小說的三要素,了解故事。
。础⒈疚乃捎玫臄⑹龇绞接心男?
5、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并復述文中七個小故事,思考楊修的死因。
三、復述故事,理解內(nèi)容
要求:復述時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聲音洪亮,說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應。
。、女生選代表復述:雞肋事件,改建園門事件,分食酥餅事件,夢中殺人。
。、男生選代表復述:吳質事件
教植殺吏
答教事件
。、老師小結。
四、再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要求:再讀課文,找到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誰的什么性格。
。、學生歸納,回答問題。
。病⒔處熜〗Y:
補充說明歷史上的曹操與小說上的曹操不一樣,讓學生辨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人物。
五、討論
楊修因何而死?
關于楊修的死因,有人說,楊修是恃才放曠招致殺身之禍,有人說是因為曹操忌才妒賢,處死楊修以除后患。根據(jù)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
六、拓展學習
。薄⑷绾巫鋈耍
小說中的曹操和楊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讓你給曹操和楊修各進一言,你會和他們說些什么?對你本人待人處世有哪些借鑒作用?
2、如何為文:
學習本文,你學到了哪些敘事手法?對你以后的`作文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七、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表揚學生的學習成果。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會如何對待恃才放曠的楊修?假如楊修與曹丕交好,曹操還會殺死楊修嗎?等等。在《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歌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八、布置作業(yè)
。、閱讀《三國演義》。
。病⑺鸭懿倩驐钚薜南嚓P資料,寫一篇短文:我說曹操(楊修)。
【教學反思】
《楊修之死》這篇課文我是將其作為學校的公開課來上的,上課之后感覺還比較順利。在小組的評課會上,大家也都覺得上得比較成功。
1、課前預習很充分,為上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又是古代的白話小說,語言習慣和現(xiàn)代漢語有不小的差別,所以在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學生預習,這樣上課時大家對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課時學生熟悉文本,有獨立的思考,有個人的發(fā)現(xiàn),發(fā)言時有話可說,所以發(fā)言面很廣,照顧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實際。
。病(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上課之前的一節(jié)課,正值學生們在考試。當大家急急匆匆趕到多媒體教室時,有的聽課老師都已經(jīng)到了。這時的學生不免有些緊張。見此,我微笑著說了一番話:同學們剛才進行了一場比較緊張的測試,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聽聽歌曲來放松一下心情吧。話畢,音樂聲起,學生馬上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剛才的緊張馬上消散,而《滾滾長江東逝水》雄渾的旋律也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三國故事的情境中了。
。、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由于課前已經(jīng)布置過預習,所以在上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張文學常識卡片讓學生來了解《三國演義》和作者羅貫中。我還設計了一張字詞卡片來檢查字詞的音、形、義,幫助學生積累和運用字詞。
。础⒄n堂教學層次感強,銜接緊密,過度自然。當初在設計教學時,我曾有過顧慮,只有一個課時時間,怎樣才能既完成學習任務,又讓課上得順呢?激情導入,檢查自學,復述課文,分析人物性格,討論回答楊修的死因,拓展學習,這個過程由淺入深,由內(nèi)到外,還是比較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
5、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學習,要么獨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氣氛相對活躍,學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學習,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并能表述自己的見解。而老師作為主導,在本節(jié)課中只起輔助、補充和引導作用。
6、拓展學習讓學生不拘泥于課文本身,重視情感體驗。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這篇課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和感悟,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過分析人物性格,學生從曹操、楊修身上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足,那么給他們提提忠告也就不難了。有一名女生當時是這樣回答的:我想對曹操說:曹操你身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氣度應該大點兒,不要那樣心懷妒忌,尤其是對楊修。不管楊修多么有才,他始終是你的部下,是在為你效勞,況且他有才也正能說明你任人唯賢呀!他是可以助你成就大業(yè)的人,你應該和他和睦相處。我還想對楊修說:楊修你有超出眾人的才華,這是事實,但你應該知道曹操是一個多疑、忌才的人,你恃才放曠,說犯曹操之忌,在眾將士面前給曹操難堪,未免喧賓奪主,你還是謙虛點好。做人不要鋒芒太露,不要賣弄小聰明,如果你不收斂,你將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這堂課上,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足的方面。一是復述課文的七個小故事時,個別學生的語言不夠簡練,重點不明確,老師沒有指出并加以糾正。我想這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在課堂中多加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二是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復述故事花了過多的時間,課程結束時拖堂了兩分鐘,拓展學習沒有完全展開,如何作文的問題草草解決,只好由老師來歸納。前松后緊,致使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很緊張。三是對文本的讀的環(huán)節(jié)幾乎沒有。這一點在設計時就沒有處理好。四、缺乏創(chuàng)新,老師的引導還不夠深入。對于文中的重要問題,學生沒有想到的,老師沒有引導好。比如在說到本文交叉運用多種敘述方式時,沒有涉及其作用。復述故事的形式也很單一,沒有新意。學生非常熟悉文本,對文本的研讀也較為深入,可老師并沒有利用好,致使大討論的反應平平,討論不熱烈,個性發(fā)言不多,沒能成為課堂上的亮點。
上完課后,我確實感到在教學過程中留下的遺憾太多。但我想,我們年輕教師就應該多上這樣的公開課,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足,深刻反思,然后不斷學習不斷改進,爭取快速成長和進步。就讓這些不足成為催我奮進的動力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抒發(fā)感情的表達方法。
2、積累優(yōu)美詩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思友之情。
。场W生通過讀故事,體會詩人寫詩時對運用字詞的認真態(tài)度,領悟到漢字的意趣和蘊味。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抒發(fā)感情的表達方法。
。病⑼黄品椒ǎ
與課文結合,反復體會,老師適時指導。
【教學準備】
1、生回家充分預習,讀熟日積月累。
。、回憶課文內(nèi)容,準備交流平臺。
【教學程序】
一、交流平臺
1、生齊讀交流平臺要求,思考:
交流平臺讓我們交流什么?
。、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的內(nèi)容:
、 本組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xiāng)感情的?
、 自己的習作是怎么表達思鄉(xiāng)感情的。
3、生討論,共同總結。
二、日積月累
。薄⑸宰x日積月累部分的內(nèi)容,思考:這些句子都是講什么的?
。、討論得出結論:
積累表達鄉(xiāng)思的詩句。
。、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總結: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的'意思是:在空曠的天宇之下,我思鄉(xiāng)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這句詩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謂浮云游子意,人們拿浮云比游子,是說他們的行蹤都是飄浮不定的。這句詩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飄來飄去,遠去的朋友已好久沒有相見了?梢钥闯鲈娙诵闹谐錆M思念和惆悵。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意思是:他鄉(xiāng)的樹已經(jīng)落葉了,夜里,在寒冷的燈光下,也是飄泊他鄉(xiāng)的孤獨的人啊。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話,它應該認識我啊,因為每年我們都能在他鄉(xiāng)相見。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意思是:家鄉(xiāng)只在我的夢里,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來來往往的人,有幾個是回去的呢?
江南幾度梅花開,人在天涯鬢斑白了。意思是:記不清東南的梅花開了有多少次了,離開家鄉(xiāng)的我已是雙鬢斑白了。
。怠熞哼@些寫思鄉(xiāng)的詩句,又是通過寫什么樣的人、事、景、物來反映自己思鄉(xiāng)情的呢?
。丁⑸懻。
。贰⑸涣鬟@些句子的原詩是什么樣的?
。ㄓ心芰Φ木投嘟涣,沒有的多積累。)
三、趣味語文
。、生自由讀文,說說主章主要講的是什么?
。、生討論,這個故事趣在哪里?
。、師出示全詩:
題李凝幽居
賈 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生,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础⑸v其它趣味語文故事。
【同伴互評】
此設計條理清楚,有比較強的操作性,口語交際部分,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總結得出交際的內(nèi)容,這樣讓學生會有話可說。日積月累,讓學生明白每句話的意思,這樣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關的資料在里面,相信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
2、理解文章中部分實詞的活用和虛詞的意義。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寫景的特色。
2、對比、反襯的手法。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設想:
以讀代講,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預習作業(yè):
1、初讀課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決。
2、在解決生字的基礎上,讀順課文。
3、回憶《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可以由回顧單元提示中的本文與前兩課的不同入手。
二、檢查預習
1、字詞認讀強調:(1)部首的字:髻、鬟、鬣。[補充:鬢、鬈、鬃等字,都與毛發(fā)有關系(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3、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廿 鵠 鬣 茗 蹇 髻鬟 曝 呷 惡 墮三、
熟讀課文:
1、將生字帶入文中,自由大聲朗讀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讀互聽,可以將文章分開,一人讀一半,互相挑刺(可以從生字和斷句方面。)
3、點讀,(可以選擇一男生和一女生賽讀,剩余男女聲側耳傾聽,注意長句的斷句。)
老師強調長句的斷句:(1)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齊讀熟悉。
三、譯讀:
1、自讀自譯方式:對著課文大聲說譯文,借助注釋并調動原來的文言知識積累。
2、靜悟:老師讀譯文,學生看課文。邊聽邊領會。
3、齊讀鞏固
4、點畫重點注釋(老師自己決定)
四、當堂作業(yè)
強化記憶生字詞第二課時
五、賞讀
1、導入
會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先后擔任過吳縣知縣、京兆校官等,中間兩度告歸。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氣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給人以清新活潑的感覺。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他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西湖游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由于所任職務比較清閑,使得他有空閑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于此時。以上兩點可以由有參考資料的學生講解。教師導入語:《西湖游記》中描寫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波光如綾,溫風如酒(可以先由學生自己回憶)。袁宏道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寫景偏重表現(xiàn)自然之美,《滿井游記》也有這樣的特色。
2、默讀課文:要求:(1)用欣賞的眼光讀課文,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提出一個有發(fā)現(xiàn)意義的問題。(2)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學互相交流討論。
3、探究(1)本文寫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體現(xiàn)?目的:體會作者那顆善感的心。(2)你能試著發(fā)現(xiàn)本文在寫景狀物上有哪些特點嗎?試試看誰最具備發(fā)現(xiàn)的眼光!最具備科學家的頭腦!目的:積累學習寫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確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極為簡練單純的筆法將其勾勒出來。如作者寫柳條,只用將舒未舒,柔梢披風8個字,但柳芽剛吐、枝頭鵝黃嫩綠的風韻,以及楊柳的動態(tài)美都活生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寫麥田,用淺鬣寸許4個字便表現(xiàn)出初春麥苗的特征,文字也極為簡練。這種簡練的白描,有賴于作者對景物細致入微的觀察。②擬人的寫法。把景物擬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也便于在景物描寫中滲透進作者的感情色彩。我們來看作者對鳥和魚的描寫: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鳥的羽毛和魚的鱗鰭之間都洋溢著一股喜氣,這首先是因為作者心頭蕩漾著春天的喜悅。③生動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來寫景的,如用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來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積雪融化后的山巒,這兩個比喻一氣相通,由明鏡而帶出對鏡梳妝的美人,顯得優(yōu)美熨帖,同時能讓人產(chǎn)生美好的聯(lián)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寫人的,用若脫籠之鵠來表現(xiàn)自己終于得以出游的愉悅,真是再真切生動不過了。
4、理清線索,強化記憶,爭取背誦第二自然段。二、主題探尋這篇游記描繪了北京近郊滿井一帶美麗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現(xiàn)了作者厭棄都市官場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懷。
三、基訓鞏固
作業(yè)
設計:
見知識盤點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12-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07-05
教學的設計方案06-14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07-04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8-30
關于教學的設計方案10-17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06-14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2-11
《趙州橋》教學設計方案08-0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