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醉花陰》教學設計

      時間:2023-10-17 07:40:1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醉花陰》教學設計12篇【薦】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花陰》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花陰》教學設計12篇【薦】

      《醉花陰》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詩風

        2、梳理詞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詞作特色。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梳理詞意、理清思路,把握詞作內容及其情感

        難點:體會作者將抽象情思具體化時清新精美的藝術特色。

        解決辦法:本文字詞內容不難,理解起來相對簡單,但若不將這首詞分不同角度去欣賞,很容易將詞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知識導入)

        中國的古典詩詞情深意切、意蘊綿長,以“愁”為主題的詩詞比比皆是。崔灝如此說思鄉(xiāng)之愁: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秦觀如此說寂寞之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煜如此說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如此說生死離別之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今天,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其詞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實感,故名噪一時,稱“易安體”。

        早期生活于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達的北宋,十八歲嫁給情投意合的趙明誠,婚后夫婦二人詩詞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頗為舒心適意。對于此時的李清照來說,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滿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暫離,生活中出現些許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詞作主要表現一個少女、少婦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趣,內容多寫自然美景、閨閣生活以及夫婦之間的離別相思,詞調清麗、明快。

        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劇,生活劇變,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詞作多表現她晚年的凄涼身世和寂寞愁苦,詞調凄涼、低沉。

        三、誦讀體會

        1、學生齊讀,解決基本字音、斷句問題

        2、老師(女)范讀,情境引導,體會詞人情感

        3、錄音(男)范讀,加強情感體會。

        4、再次學生齊讀,回味詞作。

        四、品析詞作

       。ㄒ唬┱f重陽

        問1:請在詞作中找出,本詞創(chuàng)作于哪一天?

        明確:重陽節(jié)(回歸原文:佳節(jié)又重陽)

        問2:重陽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說一說你對重陽節(jié)的了解。

        參考:①重陽名稱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后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故重九亦叫“重陽”。

       、谥仃柟(jié)傳說桓景治瘟魔

        ③重陽活動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④重陽詩歌

        A、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B、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D、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二)品詞作

        問1:重陽節(jié)所有的人都在高高興興與家人團聚、慶祝節(jié)日。我們的詞人在這一天又是何種心情呢?詞作中哪個字指明了這種心情?

        明確:愁。(原文:薄霧濃云愁永晝)

        問2:請同學們緊扣“愁”字,結合詞作說說自己的體會。

        參考:

        環(huán)境:薄霧濃云

        重陽不陽,反倒是陰沉的天氣,更襯得詞人心情低沉陰郁。

        景物:瑞腦金獸

        這一句看似寫物實則寫人,描畫了作者一個人無限凄涼地獨坐窗邊,呆呆地看著爐忠瑞腦慢慢燒完的.形象,從而體現出詞人孤獨、無聊生活中無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紗廚:描畫了作者秋夜獨眠的情景,一個“涼”字看出詞人的輾轉反側、孤枕難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觀察到夜半時分涼意慢慢滲透的溫度變化,這種涼不僅是天氣之涼,也是詞人身體之涼,更是詞人心境之涼。

        時間:永晝、半夜、又

        “永晝”“半夜”說明作者的愁思從早到晚一直縈繞著詞人。

        “又”說明作者獨自過重陽已經不是一次了,詞人的相思之長可見一斑。

        活動:把酒、賞菊

        重陽節(jié)詞人依俗把酒賞菊,但詞人喝的酒是悶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賞的菊雖有“暗香盈袖”,此時卻只能讓詞人獨自銷魂。

        名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A、修辭:夸張、對比、比喻。以菊喻人,將人菊對比,說人比菊瘦。

        B、意象:“黃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歷來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時簾外“瘦”菊與作者體態(tài)相近,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漸消瘦的體態(tài)。

        C、意境: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之日,把酒賞菊卻愈覺孤獨愁悶,匆匆回到閨閣,此時正有瑟瑟秋風吹起,露出簾內思婦比簾外黃花還消瘦的身影。

        D、情感:詞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語)

        補充賞析:

        一則,以簾外黃花與簾內玉人相對比映襯,境況相類、形神相似。

        再則,因花瘦而觸及己瘦,請賓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則,用人瘦勝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與詞旨相合,給人余韻綿綿之感。

        名句故事: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后,趙明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于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并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后說:“只三句絕佳!壁w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五、總結

        《醉花陰》一詞,以“愁”字開篇,以“瘦”字結尾,貫穿全詞始終是詞人的孤獨愁絕,正因此,全詞無論是天氣還是景物,無論是瑞腦金獸、玉枕紗廚,還是簾外黃花都染上了詞人的一抹愁苦。通過景物、活動作者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思表現得具體可感。

        六、作業(yè)背誦詞作

        【板書設計】

        重陽

        佳節(jié)

        愁

        環(huán)境:薄霧濃云

        時間:晝、夜、又

        活動:把酒、賞菊

        瘦

      《醉花陰》教學設計2

        課題

        《醉花陰》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風格

        2.理解內容,體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心境

        教學難點

        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詞

        教學方法

        朗讀賞析,合作探究。

        (教)學習過程

        旁注與糾錯

        一、 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接觸女詩人的作品。的確,中國新文學的傳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確實比例很少,但這決不是女子們沒有才情,而是因為封建社會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機會太少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位宋代女詞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陰》。

        二、 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1、常識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婉約 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她的詞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稱為 易安 體。李清照的詞以 南渡 為界,分為前后期,前期內容多寫 閨情(離愁) ,詞風 清麗明快 。后期內容多寫 懷舊悼亡 ,詞風 凄涼低沉 。

        2、字音通關

        薄霧( )永晝( )紗櫥( )盈袖( )

        三、朗讀理解,整體感知:

        (一)朗讀練習

        1、師范讀,生注意:字音、停頓、語氣、語調和情感的把握。

        2、生練讀后指名讀,師生共同予以點評,然后齊讀。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詞所傳遞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應該以怎樣的語調去讀?

        四、 深入賞析,合作探究

        1.這首詞哪一句話哪一個字體現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霧濃云愁永晝”中的“愁”字 。

       、凇叭吮赛S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去表現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為我們寫愁樹立了榜樣。請找出一些例句,并總結出寫愁的方法。

       、侔装l(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

       、谝黄w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

        ③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④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

        這些寫愁的名句共同特點是運用了 夸張、 比喻 手法,將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寫愁,說愁是有長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寫愁,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況背后是萬點紅,愁是有 數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長度、寬度、深度 ;秦觀的愁也是有 數量、深度 的。

        3、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體現出來?

        明確:李清照寫愁是從時間的長度上著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災。

        答: “永晝”“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從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長,佳節(jié)又重陽,“又”字說明不止一個重陽節(jié)。

        4.詞人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誰能把它概括出來?

        答:上片:重陽思親而不得

        下片:飲酒賞菊愁更愁

        鑒賞評價上片

        1.具體說說詞的上片的內容。(注意,學習詩詞要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補充。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明確 薄霧淡淡,陰云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fā)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jié)重陽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出門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制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啊!

        2、下面是我們的合作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鑒賞分析。

        (1)賞析“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明確:“薄霧”“濃云”,意境凄涼,借景抒發(fā)孤寂的愁情。“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瑞腦銷金獸”,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huán)境的凄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賞析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明確:“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鞍胍箾龀跬浮保葘懠竟(jié)之涼,更寫內心凄涼。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佳節(jié)團聚反襯獨處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出門宦游后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結:

        上片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出門宦游后自己孤獨寂寞的愁苦。

        鑒賞評價下片

        1.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關于醉花陰教學教案設計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內 容

       。ㄖ攸c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三.朗讀·體悟

       。ㄏ胂笠环嬅妗黠L瘦菊,佳人對花興嘆的畫面)

        四.賞析文本

       。▽W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她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tài)。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jié)奏急促,情調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jié)」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谡Z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請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讓我們從中更好的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三小組自由朗讀,說說自己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詞的內容。

        感情基調:寂寞、憂郁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

        詞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的特點。所以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可能會有很深刻的內涵或者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一起再讀課文,并到詞句中去挖一挖,試試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東西。

        上片與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愁永晝”——天為什么永遠都不黑呢,這是因為心情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

        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

        師:能想象一下當時詩人的形象嗎?

        生:一個消瘦的女子凄涼地站在窗口呆呆看著香爐內青煙一點點上升,變淡,直至無形。她站得累了,頭仰得酸了,但頭頂上的太陽卻仍在原處徘徊不前。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內 容

       。ㄖ攸c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師:此愁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天氣陰沉,香已燃盡渲染寂寥無聊的環(huán)境氛圍,“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消金獸”的“消”——消失,消融。為什么想到消融?它寫出了香爐內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氣卻一點點的彌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了。而消失卻有灰飛煙滅之感,既看不出過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個消融,冰消融后留下個春天,香消融后留下個相思。

        “佳節(jié)又重陽”的“又”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真是舉世皆樂我獨愁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時本應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俺酢笔怯小皠倓偂钡囊馑迹纭凹矣行∨蹰L成”,但在這里譯成“開始”更加貼切一點。因為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從夜半時起,氣溫才開始持續(xù)下降,還沒有真的涼透。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但我覺得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

        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jié),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

        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鞍迪恪边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從“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風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風中的菊花才會被吹得凋零,脫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來的,那它的“瘦”又從何而來?

        生: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

        師: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強調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風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風傲霜,但簾內的詞人卻因為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

        生:這是反襯吧,寫出人尚不如花。

        生:詞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師:詞人用“瘦”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內 容

       。ㄖ攸c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五.總結詞的意境

        六.情讀·悟情

        【說明】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具體直觀地表現了出來,真不愧為中國第一女詞人。還能說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詩句嗎?

        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

        生: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這三句,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包S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jié)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装沧饕病!辈徽撨@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所以,今天我們在欣賞時,主要借鑒她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成了“愛上層樓”者,到時還要“為賦新詞強說愁”。

        “歌以詠志”,詞本來就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來吟哦一番,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剛才挖出的各種感情,每組選讀一句,賽一賽哪一組讀得最好。

        小組內進行朗讀比賽,同學點評(注意語速,節(jié)奏,重音,感情)。

        在賽讀過程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漸把詞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學 內 容

       。ㄖ攸c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七.課堂總結

        【說明】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八.作業(yè)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

        1.在描寫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

        4.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

        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合對作品的賞析,談談你對婉約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

        教學后記

      《醉花陰》教學設計10

        ㈠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醉花陰》是人教版必修教材高中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七個課題《李清照詞兩首》的*篇。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通過對*單元中國古代戲劇的接觸品味了用曲詞和文白相結合的故事表演獨具的藝術趣味,這對我們過渡到此單元宋詞的學習起了鋪墊作用。而對詩詞意境的深度體味也是我們閱讀第三單元現代雜文的基礎,所以,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娼虒W設計:

        課題:《醉花陰》

       、缃虒W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⑴認知與技能目標

       、僦匾龑W生朗誦,從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陰》詞的詩意情感。達到背誦的目標。

        朗誦是一種語言的積累,語感的沉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朗誦過渡到背誦,這也是課后的研討與復習給我們提出的首要要求。

       、阼b賞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麗與纏綿,品味其婉約風格的柔美。

        《醉花陰》是作者南渡前作品,抒發(fā)的是思婦的惆悵,而本課中的另一首《聲聲慢》則是表現其晚年的凄涼。兩相對照,比較閱讀對于我們對李清照整體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分期的把握更有幫助。

       、七^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作探討的習慣,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乔楦信c價值觀目標

        探索李清照作為女性作者寫出內心“戀情”的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感情價值觀,頤養(yǎng)性情。

        德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功能,而高一學生多是一些單純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們描述這樣的“閨中戀情”,鑒賞“相思”呢?而愛情雖說都是美好的,學生又如何看待這樣的愛情呢?這必有一個良性的引導和啟迪。

       、杞虒W設想

        教學的重難點

        立足于語文教學的新課程標準,在通透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⑴重點:把握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緒,體會詞作情景交融的特點。

        只有掌握了文中的各種意象以及作用,才能感受詞中彌漫的愁緒,進而理解本詞作的主題。

       、齐y點:如何在“簡單”中體悟出“復雜”來,把握“人性”之美,“詩情”之妙。

        愛情對于身處校園的高中生來說無疑是抽象難懂的,學生少有這方面的情感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下面在從教法和學法上仔細研討。

       、墙虒W方法

        ①教法

        語文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體驗能力,促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人文素養(yǎng)的人。

        考慮到高中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我設計在情景中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結合對詞作的精講,使其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情感經驗結合起來,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對本詞作的認識與體驗。在此過程中,老師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現代化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只要在教師的主導下才能得以實現。教師不僅應該為學生解惑,而且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促使其自主參與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情景中來;诒驹~作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胖庇^演示法:利用圖片,音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化教學的時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習。

        ⑵活動探究法: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分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信息化教學:帶實際情景的開放的教學,強調協(xié)同學習與合作學習。

        ②學法

        現代化教學是自主探索性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特別重視對

        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從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讀法,分析歸納法,集體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冉虒W用具:多媒體

       、山虒W課時:1課時

       、收n前預習:朗讀,疑難字詞解釋

        中國古代提倡“以意逆志”,對文章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詞表面,因此,將字詞的理解放到預習環(huán)節(jié),在課上在由老師適當提點。

        ㈢教學過程

       、徘榫皩耄涸娙送魢妫核寄顒e人是一種美麗,被人思念是一種幸福。從這一句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就像這玫瑰花(圖片展示)一樣溫馨而浪漫,可除此之外,思念還會讓我們感到孤單寂寞,飽嘗離別之苦。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況是感情細膩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呢?

        圖片展示直觀形象,以詩句導入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整體感知:

        男女比較誦讀:男女生對“思念之愁”這種微妙感情的體會不同。

        老師示范朗讀: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誦讀技巧,如咬字,音調等。

        給出“李清照《醉花陰》詩意圖”(圖片1)結合音頻資料:欣賞目的。

       、腔犹剿鳎

       、偃宋镄蜗蠓治觯骸蹲砘帯防锩娴睦钋逭帐窃鯓拥囊粋李清照?

        感知人物形象是課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并且,對于詞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分析其形象對于窺探人物內心,理解詞作主題都有重要作用。

        探究手段:討論

        教師提示信息:“愁”(圖片2)

        “愁”是全文的感情基調,要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必須緊握“愁”字分析。

        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教師是學習幫促者。

       、诩热蝗荚趯憽俺睢保敲,李清照是如何表現她的閨中之愁的?(圖片3)

        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通過對細節(jié)的探尋學習意象的運用,熟悉其高超的表達技巧(不說而說的含蓄之美,事俗而詞雅)進而品語句,品意境。

        探究手段:討論

        教師提示信息:季節(jié):重陽節(jié),

        時間:永晝,半夜,黃昏

        細節(jié):愁永晝,銷金獸,把酒

        詞中意象: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櫥,東籬

        情景:一個人

        教師用散文詩一般的語言描述這種“佳節(jié)”,“獨處”的少婦的“閑愁”:啟迪學生關于語言運用的技巧。

        小組發(fā)言,教師總結

        ③詞作情感價值探討:李清照有怎樣的“愁”,為何而“愁”?“愁”為什么要如此說出?

        探究手段:小組討論

        A李清照的“愁”未說明白,是什么?

        一個人的孤獨,思念。

        B為何要“愁”?

        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a閨怨詩:學生舉例

        中國詩歌的重要傳統(tǒng),多為男詩人所作:封建社會。李清照沖破桎梏:愛情是人性之至美。

        b涉及人性中的愛情,未直接說出:含蓄之美。

        少男少女如何認識-討論引導

        ☆對學生非常規(guī)回答的處理:學生可能“胡扯”,“封建”或“過于羞澀”。

        但高中生已經在成人的道路之中,語文的使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應當尊重其具個性的想法。

       、日n堂小結:

        字詞,朗讀:知識與技能

        情感價值觀:一切情感,唯愛為上,任何愛情都是美好的,都是應該被尊重的,也是我們應當畢生追求的。

        強化學生在課上對“愛情”形成的正確認識,提高學生“愛”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

       、蛇w移擴展:《醉花陰》與流行歌曲《纖夫的愛》比較:含蓄美;欣賞高雅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式虒W反思

       、税鍟

        醉花陰

        重陽

        永晝黃昏半夜

        薄霧濃云

        把酒

        愁涼

      《醉花陰》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鑒賞詩歌關鍵詞語,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鑒賞過程當中。

        在正式上課前播放《醉花陰》詞曲,營造情感氛圍

        導語: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這樣一類專門表現女子情感的傳統(tǒng)題材,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的少女懷春,或"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思婦懷人,或"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宮婦怨情。它們被統(tǒng)稱為"閨怨詩"?上У氖窃谀菢拥姆饨甏,這些情懷多由男詩人代筆。這一現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心世界,來品讀她的一首愁情詞。(板書)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學生暢所欲言)

        二、作者介紹(學生總結,教師帶過)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楹螅逭张c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常是分居兩地,她的很多詞中表現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對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陰》(薄霧濃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镀兴_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兩期。

        南渡前:南渡后:

        內容——閨怨離愁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清麗柔媚詞風——凄婉哀怨

        李清照的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分期,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

        學生明確《醉花陰》的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三、讀愁

       。ㄒ怀踝x感詩情)

        詩歌是為了傳情達意,我們在剛接觸一首詩歌時,一定會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最初的感受。這首詩歌我們已經預習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帶著自己對詞作的情感把握,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來。好,我們在下面自由朗讀一下。

        全班朗讀。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同學們在讀完本詞之后,你能說說這首詞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用一個字來概括?

        (愁)

        師:(板書:愁)薄霧濃云愁永晝,作者開篇寫愁,可是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嘗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現愁呢?況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寫愁,而且都是寫愁高手,大家看。(點擊

      《醉花陰》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2.理解詞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4.分析詞中的意象。

        一導入新課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但宋代有位女詞人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杰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詩畫。她那無可比擬的才氣和無比輝煌的詩詞創(chuàng)作令無數須眉汗顏。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或者說出一兩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保

        看起來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詞都相當熟悉。她的詞婉麗清暢、精美絕倫,是詞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早期的詞作《醉花陰》。(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楹,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zhàn)亂爆發(fā),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xiāng)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

        兩年后,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后又寓居于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臨安去世。

        三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游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

        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詞風:清麗明快。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涼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后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三推進新課

       。ㄒ唬┽岊}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于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于此。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二)朗讀體味

        同學們結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注意停頓。

        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三)整體把握

        《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誰能用四字短語把它概括出來?

        上片重陽思親(板書“重陽思親”)

        下片飲酒賞菊(板書“飲酒賞菊”)

       。ㄎ澹╄b賞評價

        1有沒有同學能結合課文的注釋,具體說說詞上片的內容呢?注意,學習詩詞要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補充。

        明確薄霧淡淡,陰云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fā)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jié)重陽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制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

        2詞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們已經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下面是我們的自主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這個“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鑒賞分析。

       。1)現在看*句“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闭l來分析這一句?

        明確:“薄霧”“濃云”,意境凄涼,借景抒發(fā)孤寂的愁情。“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瑞腦銷金獸”,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huán)境的凄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應該怎么分析呢?

        明確:“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涼初透”,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佳節(jié)團聚反襯獨處之悲。加深了涼意。

       。3)上片小結: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jié)之涼,更寫內心凄涼,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理離家后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

        好了,現在同學們能不能試著把上片背出來呢?(教師檢查背誦)

        4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確:下片是寫作者在重陽節(jié)這天到菊圃飲酒的情形。

        這天黃昏之后,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圃里。在這里,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盈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致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卷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1)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

        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明確這是寫佳境。但在詞作當中卻起到了“佳景襯哀”的作用。這要聯(lián)系寫作背景來分析。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正值盛放之時。東籬下的菊花想必開得無比燦爛。黃昏之后,花香四溢,當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對于端著酒杯的作者來說,此時卻只能一人對花獨酌,空想與丈夫在一起時的快樂光陰,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黃昏正是令人惆悵之時,更加襯托了作者的愁悶相思。

        (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心情感。取義新奇?zhèn)魃瘢郧楹睢?/p>

        問:這首詞以“愁”字開頭,以“瘦”字結尾,誰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認為菊花也是“瘦”的,這自然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作者的一種表現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細,菊瓣纖長,但仍能在寒風中傲立。以“瘦”來形容是極見神韻的。而詞人因為思夫之情無法排遣,已然形銷骨立,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會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詞以“瘦”作結,在人與黃花的比較中寄托了極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3)下片小結:下片寫黃昏后獨自飲酒的愁緒。

        六作業(yè)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后第二題

        3預習《聲聲慢》

      【《醉花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醉花陰教學設計04-28

      《醉花陰》教學設計04-16

      《醉花陰》教學設計11篇04-17

      醉花陰教學設計10篇04-28

      《醉花陰》教學設計12篇04-16

      《醉花陰》教學設計(11篇)04-17

      《醉花陰》教學反思04-07

      《醉花陰》教學設計(集錦11篇)04-17

      李清照醉花陰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