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高中教學設計

      時間:2023-08-11 07:16:09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熱門]高中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高中教學設計15篇

      高中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交流暑假中的趣事,感受充實暑假的快樂

        2、分享奧運健兒的美麗瞬間,體會奧運健兒的拼搏精神。

        3、說出新學期對自己的要求,水滴們團結向上,讓美留在身邊。

        活動準備:

        1、整理學生的暑假作業(yè),列出表揚名單。

        2、兩個學生準備分享暑假發(fā)生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3、一個學生準備分享奧運健兒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上學年看到大家,都還是小小個,但是現(xiàn)在,可以互相看看,變化都有多大啊!看!(舉例幾個小朋友)真的特開心,新學期我們還能在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暑假中,躺在床上,葛老師腦海中總在想我們的新學期應該怎樣度過,我希望我們的新學期,總會有美好的事情發(fā)生。比如說: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全班71滴水滴互相幫助;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像奧運健兒一樣有拼搏的勁兒等等。

        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看看暑假中大家快樂的樣子。

        活動一:我的充實生活

        1、展示優(yōu)秀的暑假作業(yè)。

        2、兩個學生講講自己的暑假生活,四人小組各自分享一個暑假中發(fā)生的趣事。

        3、列出暑假表揚學生名單,獎勵筆記本和筆,希望他們將自己充實的生活記錄下來。

        4、教師總結:充實有規(guī)律的生活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希望新學期的每一天大家都能與時間賽跑,上課認真聽,下課痛痛快快地玩耍,課后靜下心完成作業(yè)后舒舒服服地做你想做得事

        活動二:有股拼搏勁兒

        這是一個奧運暑假,大家肯定都看過奧運會,相信很多中外的'奧運選手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感受感受他們身上的拼搏勁兒。

        1、播放激動人心的奧運視頻。

        2、一個學生講講奧運健兒的故事

        3、教師總結:不管這些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結果如何,他們?yōu)檫@一次比賽,整整準備了四年,每天接受大強度的訓練,有的還經(jīng)受著傷病的折磨,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相信這股拼搏的勁兒是關鍵。在學習上,同樣需要這樣一股勁兒,自己跟自己較真,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一比,到底有沒有進步;和身邊的同學較真,學習他的優(yōu)點,一起進步。因此希望新學期的71滴水滴心中有股拼搏的勁兒,爭取每天進步一點。

        活動三:我的新學期目標

        1、學生寫下自己的新學期目標

        2、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想說的就站起來說)

        3、教師總結:有了目標,就不會讓我們在努力中失去方向,讓我們沿著自己的目標每天進步一點吧!

      高中教學設計2

        一、教學背景

        《甲烷》內(nèi)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 這一節(jié)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nèi)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內(nèi)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就介紹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也介紹了部分物質結構的知識,為學好本節(jié)內(nèi)容提供了前提條件。

        本節(jié)課將主要介紹以甲烷為代表的烴的分子結構、性質和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性質與分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好甲烷這一節(jié)的知識,能為學生學習烴及烴的衍生物等有機內(nèi)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甲烷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燃燒反應和取代反應);

       。ǘ┙虒W難點:取代反應的概念和實質。

        四、教學用具

        甲烷的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應的試劑和儀器一套、高錳酸鉀溶液;多媒體教學設備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討論、講解、練習

        六、教學過程

        [投影]可燃冰、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等圖片,并進行如下講解。

        [小結]天然氣是一種高效、低耗、潔凈的新能源。我國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質。據(jù)科學家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碳儲量是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如果能開發(fā)利用,那將是人類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氣,沼氣和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

        但同時甲烷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他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氣中的濃度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們知道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優(yōu)勢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首先,就必須對甲烷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揭題]板書: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板書]一、甲烷的分子組成和分子結構

        1、分子組成:CH4

        [提問] 碳原子需要形成___對共用電子對才能達到八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氫原子欲形成兩個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學生活動]完成課本P60實踐活動并小結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

        [板書]3、分子結構特點:正四面體型結構,呈高度對稱狀,而且C—H鍵比較牢固。

        [過渡]至此,我們對甲烷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甲烷的結構決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呢?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板書]二、甲烷的性質

        [展示]貯存甲烷氣體的裝置,并結合甲烷的式量,讓學生判斷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質。

        1. 對于一種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學物質,我們研究它的化學性質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

        2. 甲烷能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等物質反應嗎?

        3. 如何設計上述實驗?

        [探究活動]根據(jù)以上預測,分別設計甲烷能否與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反應的探究性實驗。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

        [演示實驗]將氯氣通入高錳酸鉀溶液中

        [設問]1.點燃甲烷前應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檢驗甲烷的產(chǎn)物? 點燃 [學生活動]上臺板演:CH4 + 2O2→CO2+2H2O

        [板書]2、化學性質

        ⑴甲烷較穩(wěn)定,不與水、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等物質反應。

       、萍淄榈难趸磻 CH4+ 2 O2點燃 →CO2+2H2O

        [過渡]甲烷除了在點燃條件下跟氧氣反應外,還會在光照情況下跟氯氣反應。

        [演示實驗]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邊引導學生觀看實驗現(xiàn)象,邊提示學生在觀察重點實驗現(xiàn)象時思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

        [講授]取代反應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導學生分析概念部分的關鍵詞,

        [投影]電腦模擬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氣的取代反應的動畫

        [板書]⑶取代反應取代反應的概念: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光 氯氣與甲烷的取代反應方程式CH4+Cl2 → CH3Cl+HCl

        [提問]CH4與Cl2反應后產(chǎn)物有幾種?哪些是有機化合物?哪種產(chǎn)物最多?

        [學生活動]完成一氯甲烷與氯氣進一步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隨堂鞏固練習

        [投影]甲烷的三點利用及圖片

        [課堂小結]甲烷的化學性質通常情況下比較穩(wěn)定,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燃燒反應、取代反應和熱解反應。它主要取決于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取代反應是甲烷的特征反應。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本P65課后習題1、2、3、5、6

        2、查閱資料,從反應形式、反應條件、反應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幾個方面比較取代反應和我們學習過的置換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引入通過介紹我國實施的“西氣東輸”工程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國民經(jīng)濟建設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有機化學“有趣、實用”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能以比較興奮高昂的情緒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在介紹甲烷的分子結構時,首先從甲烷分子的組成引入學生對物質結構知識的回憶,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學習結構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甲烷的性質,始終緊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一條主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

        學習甲烷的性質時,利用學生探究活動、演示實驗以及多媒體投影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微觀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取代反應的實質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甲烷的性質的探究活動這一塊要注意控制時間,否則很容易讓這一塊內(nèi)容占用了大部分時間,而沒有充分的時間來讓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

        本節(jié)課的學習,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究法,幫助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高中教學設計3

        課題教情感目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重點難點輔助方式世界之光《星星索》

        1、了解《星星索》這首歌曲的來源以及音樂情感表達。

        2、歌唱的基礎訓練。

        3、主要學唱并實踐《星星索》二聲部合唱。 《星星索》二聲部合唱的實踐,并完整的演繹此歌曲。多媒體課件電鋼琴教學過程教師導學、學生自學、討論探討、點撥釋疑、運用遷移、作業(yè)布置一、導課:這節(jié)課我們將共同探索和學習歌唱模塊中《星星索》這個作品,相信同學們步陌生,我們在高一鑒賞中接觸過這個作品,這節(jié)課又要學習些什么呢?一起來看一下學習目標(課件)。

        二、教學過程

        1、基礎練聲(單聲部和二聲部)備注WU單聲部的訓練找聲音的位置氣息的運用,二聲部的訓練找和聲的感覺,互相傾聽另一個聲部的聲音,達到和諧的合唱音色。

        2、帶著調整好的聲音一起來學習《星星索》。欣賞作品(問題:速度?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哪一句?)學唱“星星索”主要的一句,學習弱起節(jié)奏。介紹來源。 3、 4、 5、小聲跟唱這首歌曲,思考分成幾個段落?(三個段落)了解這首歌曲的結構形式以及演唱形式?(克隆宗)深入了解這首作品,分段學唱這首作品。每一段的特點都分析出來并實踐學唱。(飽滿、圓潤的聲音,三連音、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高潮結尾部分的聲音處理)6、 7、低聲部的學習,按照前面的練聲曲進行演唱。兩個聲部跟伴奏實踐。(情感的表達,聲音的控制)

        三、總結

        通過合唱的實踐,學習合唱的基礎訓練,帶入歌曲的情感,更加豐富合唱的和諧美感。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方面:合唱的訓練必須以聲音訓練為前提,前面的.學習中學到了呼吸、咬字、哼鳴等基礎性的知識,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練聲曲中,為合唱實踐做好準備。

        思維基礎方面:高二的學生通過初中音樂和高一學期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音樂拓展思維方法和音樂藝術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方面: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學生們生活情感的表達,陶冶情操,幫助學生釋放心中的負面能量,從而樹立更好的三觀情感。

        效果分析

        把前面的學習中學到了呼吸、咬字、哼鳴等基礎性的知識,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練聲曲中,為合唱實踐做好準備,合唱的訓練必須以聲音訓練為前提,學生們掌握了良好的發(fā)聲方法,在合唱實踐中達到了和諧的效果,從而增加了自己享受合唱的感知能力。在學生的生活

        經(jīng)驗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學生們生活情感的表達,陶冶情操,幫助學生釋放心中的負面能量,從而樹立更好的三觀情感。提高了音樂拓展思維方法和音樂藝術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合唱的排練過程讓學生更加自信,更加熱愛多元化的音樂。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歌唱·選修)第四單元《世界之光》的拓展與探究中《星星索》的合唱排練。

        教材的內(nèi)容方面來看,本節(jié)課主要講解了這首歌曲的來源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一首民歌,那里的人們生活在托巴湖地區(qū),經(jīng)常用“Sing Sing So”的哼聲做為劃船時號子聲,歌曲由此得名。充分體現(xiàn)了歌曲的地域風格。正是這種民歌的地域性比較突出,這首歌曲也表現(xiàn)出“克隆宗”的演唱形式,內(nèi)容上從表現(xiàn)鄉(xiāng)愁擴展到贊美大自然、歌頌愛情及反映各種生活情趣。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主要學唱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合唱,在歌曲中找出相關練聲曲,每個聲部單獨學唱,跟伴奏進行合唱實踐,聲音的控制,感情的表達,強弱的處理都在排練的過程中進行解決。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是對世界各地區(qū)的民歌進行學習,不同的風格體驗出不同的情感,結合作品講解同聲合唱與混聲合唱的區(qū)別,并實踐感受合唱的魅力。

      高中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模型的過程

        2.掌握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解法

        3.了解數(shù)學建模的整個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并且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體驗數(shù)學模型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fā)現(xiàn)、不畏艱辛的品質,增強學習的成功心理,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深刻體會數(shù)學是有用的.

        2.通過實例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責任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從具體生活情境中提煉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且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從具體生活情境中提煉出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shù).

        三、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模型的發(fā)現(xiàn)為基本探究內(nèi)容,以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對實際問題的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設計思路如下:

        創(chuàng)設情境→方案討論→數(shù)據(jù)篩選→建立模型→解決模型→反饋實際

        四、教學過程:

        引入

        (1)如圖,小明與小聰玩蹺蹺板,大家都不用力時,蹺蹺板左低右高.小明的身體質量為 p(kg),小聰?shù)纳眢w質量為q(kg),書包的質量為2kg,怎樣表示p 、q之間的關系?

        (2)上圖是公路上對汽車的限速標志,表示汽車在該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過40km /h.若用v (km /h)表示車的速度,那么v與40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用怎樣的'式子表示?

        (3)據(jù)科學家測定,太陽表面的溫度不低于6000 ℃.設太陽表面的溫度為t (℃),怎樣表示t 與6000之間的關系?

        歸納:數(shù)學作用之一,我們可以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客觀世界的某些現(xiàn)象

        當然,數(shù)學作用不僅于此,我們還可以通過數(shù)學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一)情景設置

        我校環(huán)境優(yōu)美,毗鄰江水,校園內(nèi)四季常青,但是遠眺圍墻外,有一座小山,那是一座垃圾山.楊府山垃圾場有他的歷史作用和意義,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且現(xiàn)在有了負面影響,市委市政府打算對其進行改造.經(jīng)過專家論證,有如下方案可行:發(fā)電、制磚

        (二)處理方案討論

        現(xiàn)同時用兩種措施對垃圾山進行改造處理,如果你是項目經(jīng)理,給你500萬采購發(fā)電設備以及制磚設備,你該如何去實施?

        (學生自主發(fā)言)

        學生問題一、怎樣安排資金?買幾臺發(fā)電設備,幾臺制磚設備?如何決策?

        引導:問題轉化為如何安排資金,能取得最大效益?即兩種方案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利潤(售價減去成本)

        學生問題二、如何知道這些信息?(產(chǎn)品售價、設備的單價等)

        引導(先提問學生):上網(wǎng)查詢、市場調查、向已建廠取經(jīng)、參觀展銷會等等.

        (三)數(shù)據(jù)的篩選

        由于教室條件限制,不能現(xiàn)場查取,所以老師幫你們收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請分析以下信息,提取你認為有用的數(shù)據(jù).

        信息一、

        信息二、

        焚燒垃圾重量直接關系到垃圾發(fā)電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在BOT的模式下,企業(yè)的效益這樣來保障:

        1.每處理1噸垃圾,政府補貼發(fā)電企業(yè)73.8元,

        2.保證以0.52元/千瓦時的價格收購全部垃圾發(fā)電量,

        3.一臺發(fā)電設備每處理1噸垃圾平均費用為123元

        4.一臺發(fā)電設備日處理垃圾能力為225噸,

        5.1噸垃圾可發(fā)電300千瓦時,其中30%為自用電

        信息三、

        發(fā)電設備:120萬/臺 制磚設備:35萬/臺

        機房總面積為7畝,每臺設備有各自平均占地,其中發(fā)電設備每臺平均占地1畝,制磚機每臺平占地1畝

        (四)建立模型

        你能從以上信息中提煉出你所需要的信息,并用數(shù)學語言表示出來嗎?

        (學生動手)

        引導:我們剛才處理的問題即應用題:

        例 一工廠欲生產(chǎn)甲乙兩種產(chǎn)品,已知生產(chǎn)一件甲產(chǎn)品利潤為60元,一臺甲設備價格為120萬,占地1畝,年生產(chǎn)能力為82125件;生產(chǎn)一件乙產(chǎn)品利潤為0.12元,一臺乙設備價格為35萬,占地1畝,年生產(chǎn)能力為15000000件.現(xiàn)有資金500萬,廠房7畝,該廠該如何添置甲乙兩種設備,使得年利潤最大?

        (五)解決模型

        該問題即我們上節(jié)課剛學過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請大家動手解決.

        (六)反饋實際

        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成果發(fā)到市長信箱,為城市建設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歸納小結

        (一)解決生活問題的步驟:

        創(chuàng)設情境→方案討論→數(shù)據(jù)篩選→建立模型→解決模型→反饋實際

        現(xiàn)實問題:給你資金和地皮,購置設備

        方案討論:通過1.上網(wǎng)查詢 2.市場調查3.吸收已建廠經(jīng)驗等方法收集信息.

        數(shù)據(jù)篩選及建立模型:將收集到的信息用數(shù)學語言表示出來.

        解決模型:用已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反饋實際:將結論應用于實際問題當中.

        (二)順利解決生活問題體要具備的能力

        我們要具備信息收集及處理能力、生活語言轉化成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以及扎實的數(shù)學解題能力.

      高中教學設計5

        自主探究

        1.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哪里?在人們認識事物時,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qū)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

        2.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使用的真理。隨著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

        19世紀,俄國數(shù)學家羅巴且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nèi)角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shù)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nèi)角和大于180°。羅巴且夫斯基和黎曼的發(fā)現(xiàn)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3.1965年7月以來,人類利用宇宙探測器探測火星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__年,人類近距離拍攝到火星的表面有許多類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觀測到火星表面的氣溫、氣壓等現(xiàn)象。人類對火星的認識還會發(fā)展嗎?為什么?

        難點突破

        1.全面理解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一種認識符合客觀對象就是真理,否則就是謬誤。

        (2)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最本質的屬性就是客觀性。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按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而絕不能因人而異,或以某些人的主觀需要為轉移。真理的客觀性是任何權勢都抹煞不了的。

        (3)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真理不是個人認可的,而是社會上多數(shù)人公認的東西!卑颜胬須w結為多數(shù)人公認,仍然是局限于主觀認識范圍以內(nèi)。某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認人數(shù)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

        (4)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應當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社會地位、職業(yè)狀況等如何,只要他的認識和客觀對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2.辨析比較:真理與謬誤

        區(qū)別: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錯誤反映,它同真理有著原則的區(qū)別、嚴格的界限,二者涇渭分明,互相對立,不能混淆。

        聯(lián)系:真理與謬誤之間又具有統(tǒng)一的一面。

        (1)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互為前提。沒有謬誤作比較,就無所謂真理;沒有真理作比較,也就無所謂謬誤。事實上,在人的認識過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無謬誤。任何人,包括偉人在內(nèi),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錯誤的發(fā)生。

        (2)真理與謬誤相互轉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有它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和條件,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另一方面,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轉化。謬誤之所以發(fā)生,往往是因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條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論題適用的范圍,恢復它存在的條件,謬誤就會轉化為真理。謬誤向真理轉化的另一種含義是指人們可以從錯誤認識中引出真理性的認識,錯誤認識成為正確認識的先導。

        思維拓展

        1.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1)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里的人是指“單個人”,單個人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制約,在一定時期內(nèi)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只能達到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階段。就每個人來說,就認識的每一次實現(xiàn)而言,認識是有限的。

        (2)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這里的人指的是“人類”,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能夠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認識。就整個人類的無限發(fā)展和人類認識不斷前進的歷史趨勢而言,認識又是無限的。

        2.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

        (1)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科學理論是真理性認識的系統(tǒng)化。認識和理論都有正確的成分,但又含有非科學的因素。真理、科學理論則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觀本質。

        (2)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來源于實踐,都是主觀性的東西,都統(tǒng)一于實踐,都應該接受實踐的檢驗。它們的內(nèi)容都是客觀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們的形式都是主觀的。科學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屬于人們的認識范疇。

        熱點問題鏈接

        __年10月28日,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fā)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在英國《自然》雜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fā)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tài)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在基因研究技術手段上的收獲。

        “千人基因組計劃”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于__年啟動,旨在繪制迄今最詳盡、最有醫(yī)學應用價值的人類基因多態(tài)性圖譜,F(xiàn)在報告的是該計劃第一階段的分析成果。這一成果在醫(yī)學等領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比如通過參照圖譜,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變種。它標志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

        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附:參考答案

        自主探究

        1.詹姆士關于真理含義的理解是錯誤的,是一種實用主義真理觀。只有那些經(jīng)過實踐檢驗、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認識才能夠被稱為真理。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chǎn)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罢胬砻媲叭巳似降取笔钦_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權力、地位等)為轉移。

        2.歐幾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條件的。隨著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的范圍和過程來說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超出了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也會成謬誤。所以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我們不用怕犯錯誤,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

        3.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必將隨著社會實踐發(fā)展、隨著認識工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fā)展,從而對火星獲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熱點問題鏈接

        (1)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fā)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并進行人類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未來獲得真理,使主觀符合客觀。

        (2)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對人類基因的正確認識必然要經(jīng)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

        (3)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自十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因為難以同時對許多人進行基因測序,基因研究一直只在較小的層面上進行,此次研究不僅使大規(guī)模測序成為可能,還繪制了一個詳盡的基因圖譜以供比對,這標志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

      高中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夸張、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

        2.通過聽錄音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難”難在何處。

        3.感受李白詩風的豪邁特點,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奇險雄壯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李白詩歌夸張、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蜀道“難”在何處,文章如何表現(xiàn)蜀道之難的。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通誦讀課文首句導入:“噫唏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睂υ捦瑢W:同學們,從老師的誦讀聲中,你能感受到,這句詩的風格是哪一位大詩人的.?李白一生游遍名山大川,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那么,他筆下的家鄉(xiāng)——古蜀國有怎樣的勝景?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詩仙,走進四川……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根據(jù)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播放音頻。

        2.學生談感受。(明確:從詩中能讀出蜀道的山高水險,奇峻壯危;李白充沛,高昂的情感)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再次聽音頻,提問:

        北宋歐陽修在《太白戲圣俞》中有詩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蹦敲矗娙耸菑哪膸讉方面表現(xiàn)蜀道的?

        明確:

        第一部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寫蜀道的來歷。接著從“鳥道”寫蜀道之高險。(板書:高險)

        第二部分:借“悲鳥”和“子規(guī)”“猿猱”等景物,生發(fā)悲壯感慨;再寫山水之勢的驚險。(板書:驚險)

        第三部分:通過劍閣山的崢嶸之勢,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表現(xiàn)蜀道上的兇險。(板書:兇險)

        2.文章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讀第一段,找出具體描寫“難”的詩句,說說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xiàn)出來的?(指定學生答)

        明確:

        第一句:直抒胸臆,連續(xù)運用三個韻調和諧的嘆詞,表現(xiàn)詩人被蜀道之高而驚恐的心境,使人未見其高,先聞其險。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歲”是一個夸張的說法,說明了蜀道長時間的閉塞。

        3.蜀道之高險是如何表現(xiàn)的?

        明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這里的“鳥道”是“橫絕峨眉巔”,可以看出山勢之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一句中“沖”“回”字表現(xiàn)出蜀道之高險。(板書:蜀道的高峻)

        接著,通過“黃鶴”的“不得過”,“猿猱”的“愁攀援”,來側面烘托出山勢之高險。只能讓人“仰脅息”而“坐長嘆”。

        4.教師指定學生讀第二部分,提問:詩人通過什么寫入蜀道的“難”的?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蜀道的“驚險”?

        明確:“悲鳥”“子規(guī)”的叫聲,烘托出凄慘悲涼的氣氛,讓人“畏巉巖”而“不可攀”。

        其中,一“悲”,一“號”,一“啼”,一“愁”,將蜀道的“難”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板書:景物的凄慘、山水險惡)

      高中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明確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

        2.掌握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 等差數(shù)列的概念;

        2. 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shù)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片1張

        教學過程

        (I)復習回顧

        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shù)列的定義及給出數(shù)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shù)列的特點,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講授新課

        師:看這些數(shù)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2,3,4,5,6; ①

        10,8,6,4,2,…; ②

        生:積極思考,找上述數(shù)列共同特點。

        對于數(shù)列①(1≤n≤6);(2≤n≤6)

        對于數(shù)列②-2n(n≥1)(n≥2)

        對于數(shù)列③(n≥1)(n≥2)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第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

        師:也就是說,這些數(shù)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shù)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shù)。

        一、定義:

        等差數(shù)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shù)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空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列就叫做等差數(shù)列,這個常數(shù)叫做等差數(shù)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個數(shù)列都是等差數(shù)列,它們的公差依次是1,-2, 。

        二、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師:等差數(shù)列定義是由一數(shù)列相鄰兩項之間關系而得。若一等差數(shù)列的首項是,公差是d,則據(jù)其定義可得:

        若將這n-1個等式相加,則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師:看來,若已知一數(shù)列為等差數(shù)列,則只要知其首項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如數(shù)列①(1≤n≤6)

        數(shù)列②:(n≥1)

        數(shù)列③:(n≥1)

        由上述關系還可得:即:則:=如:三、例題講解

        例1:(1)求等差數(shù)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shù)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n=20,得(2)由得數(shù)列通項公式為: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shù)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這個數(shù)列的第100項。

        (Ⅲ)課堂練習

        生:(口答)課本P118練習3

        (書面練習)課本P117練習1

        師:組織學生自評練習(同桌討論)

        (Ⅳ)課時小結

        師: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為:①等差數(shù)列定義。

        即(n≥2)

        ②等差數(shù)列通項公式 (n≥1)

        推導出公式:(V)課后作業(yè)

        一、課本P118習題3.2 1,2

        二、1.預習內(nèi)容:課本P116例2P117例4

        2.預習提綱:

       、偃绾螒玫炔顢(shù)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②等差數(shù)列有哪些性質?

      高中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生物學科課程結構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學校生物學科師資及學科教學特色

        3、高校及專業(yè)對生物學科考試升學的要求

        4、選考生物的專業(yè)在高校學習及深造發(fā)展

        5、選考生物的專業(yè)對于職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

        6、如何結合中學生學科學習特點進行選課走班

        二、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首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引出對新課改選課的思考:

        你對20xx高考改革新方案了解嗎?

        你覺得自己各科成績在濟南市排在哪里?全省呢?

        你的優(yōu)勢學科是什么?

        你高考的目標是什么大學?

        你對心儀的專業(yè)和職業(yè)有什么樣的了解?

        未來你想從事什么樣的事業(yè)?

        激發(fā)興趣展示20xx年高考新課標Ⅰ卷生物試題,利用學生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構建體系

        一、生物學科課程結構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整體介紹生物學科課程結構,包括必修兩本書,各2學分;選修Ⅰ三本書,各2學分。

        簡單介紹學考必考的必修內(nèi)容,重點介紹將來選課后需要學習的選修三冊書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和參與學科內(nèi)容。

        這一部分以三個經(jīng)典案例分別引出三本選修課本的核心內(nèi)容,既增加了趣味性,又體現(xiàn)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過去的主觀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連接橋梁。具體內(nèi)容如下:

        案例一血糖調節(jié)

        思考:某廣告宣稱某種品牌的八寶粥(含銀耳、紅豆、糯米等)不加糖,最適合糖尿病人食用,這種說法可信嗎?

        I-1·選修穩(wěn)態(tài)與調節(jié)

        本模塊包括:人體的內(nèi)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等內(nèi)容。

        圍繞著:“生命個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結構協(xié)調統(tǒng)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并通過1一定的調節(jié)機制保持穩(wěn)定”這個大概念。

        案例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

        I-2·選修生物與環(huán)境

        本模塊包括:種群和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等內(nèi)容。

        圍繞著:“組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能量1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自我調節(jié)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個大概念組織教學。

        案例三基因工程

        I-3·選修生物技術與工程

        內(nèi)容包括:發(fā)酵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技術安全與倫理等。

        圍繞著:“發(fā)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規(guī)模化生產(chǎn)對人類有用的產(chǎn)品”、“細胞工程通過細3胞水平上的操作,獲得有用的生物體或其產(chǎn)品”、“基因工程賦予生物新的遺傳特性”個大概念組織教學。

        二、選考生物的專業(yè)對于職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

        高校專業(yè)設置及未來發(fā)展

        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態(tài)學。

        醫(yī)學:基礎醫(yī)學類、臨床醫(yī)學類、口腔醫(yī)學類、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類、中醫(yī)學類藥學類法醫(yī)學類醫(y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糧食工程、乳品工程、釀酒工程。

        農(nóng)學(林學)與農(nóng)業(yè)工程類。

        自然保護與環(huán)境生態(tài)類。

        化工與制藥類。

        幾個省內(nèi)重點大學生物相關專業(yè)簡介

        1、山東大學齊魯醫(yī)學院

        學院成立于1864年,20世紀30年代中期就有了“北協(xié)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聲譽。6ESI現(xiàn)在形成了具有齊魯醫(yī)學特色的世界一流醫(yī)學學科建設體系。有個醫(yī)學學科躋身全球研究機1%構前行列,臨床醫(y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jīng)系統(tǒng)學與行為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

        2014年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建立干細胞研究合作實驗室。2015年中國科學院與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研究戰(zhàn)略性科技先導專項臨床研究基地”以干細胞個性化治療、組織器官再造及干細胞臨床應用主體,現(xiàn)在腎臟器官再造、遺傳學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方面做開創(chuàng)性研究。2017年9月30日,山東大學專門成立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研究中心進行細胞分化和干細胞方面的研究。

        2、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的作物育種實驗室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以小麥、玉米、果蔬等主要作物為研究對象,以解決我國作物科技和作物生產(chǎn)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為宗旨,以“優(yōu)質、高產(chǎn)、高效、安全、生態(tài)”為目標,依托細胞全能性為基礎的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開展優(yōu)質高產(chǎn)的轉基因作物研究,以確保黃淮海地區(qū)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高效發(fā)展,促進我國糧食穩(wěn)定發(fā)展、農(nóng)民持續(xù)增收。

        生命科學院下屬有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5個系。

        本科生考研率穩(wěn)定在50%左右,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yè)率都保持在95%以上。此外,學院與國內(nèi)多家大中型企業(yè)建立了實踐教學和科研基地,與國內(nèi)外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比如農(nóng)科院等各種研究所,中糧集團等國家企業(yè),欣和、喜旺等食品公司,齊魯制藥、魯南制藥等藥品公司,還有各種種子生物工程公司都是大家就業(yè)的很好的選擇。

        3、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學院有畜牧學、草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特種經(jīng)濟動物飼養(yǎng)等幾個學科。早在2001年11月3日和6日成功培育出我國首例健康存活的胎兒皮膚上皮細胞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動物生殖與種質創(chuàng)新重點實驗室是山東省重點學科,以生殖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為基礎組建而成,主要進行動物生殖發(fā)育機理及動物繁殖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這些年在家豬、小鼠和hLTFFat1人等多物種上證實了成體干細胞向生殖細胞分化的可能性;獲得和轉基因克隆山羊htPAm及其后代40余只,轉基因家兔100余只。

        就業(yè)方面可以選擇各種研究所,伊利、佳寶等乳業(yè)公司,正大、中裕等知名的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各種生物工程公司生物藥品公司,畜牧業(yè)和農(nóng)產(chǎn)品公司。

        三、如何結合中學生學科學習特點進行選課走班

        1、高中學業(yè)考試分為:

        學科合格考(高中畢業(yè)考試);6選3等級考(按等級計入高考總成績)語數(shù)外統(tǒng)一考(按分數(shù)計入高考)

        2、高中不在出現(xiàn)文理分科(學生將選課走班)

        3、高校錄取學生將采用:專業(yè)+高校方式

        4、升學渠道多樣化: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生、藝體特長生、春季高考生軍事院校單招生、高職單招生、夏季高考生(我們說的一般意義上的高考升學)

        結束語

        1.結合自身興趣和優(yōu)勢,針對高校不同專業(yè)要求,理性選課,盡量文理兼顧。

        2.選課不是根本,根本的選擇是勤奮還是懶惰。

        3.為自己夢想而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高中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和設計

        第一節(jié)《信息及其特征》教學內(nèi)容,基本上是知識與概念介紹,由于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列舉出現(xiàn)象,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后加以歸納和總結從而獲得知識。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學對象分析

        按照人的成長認知規(guī)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對于“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并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老師在此過程中起引導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fā)現(xiàn)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fā)他們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欲,養(yǎng)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

        信息與人類的關系;信息的特征。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演示法、討論法、指導式探究法等。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模擬,激情導入(信息與人類關系)

        1、教師活動:用投影顯示某海軍陸戰(zhàn)隊在原始森林進行為時一個月左右的生存實驗

        具體要求如下:第一,每個隊員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隨身只能帶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過2公斤;第二,隊員都是由飛機空降到半徑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帶,要求在一個月時間內(nèi)從森林里走出來。問題:隊員帶哪三件物品合適?請同學自由討論,在2分鐘內(nèi)給出一個可能的答案。

        學生:可能給出的答案為筆記本電腦、鋼槍、水;水、餅干、指南針;打火機、水、刀……

        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最后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鋼刀、火石、指南針。

        經(jīng)過討論分析后,學生初步得出人類要在世界上生存與發(fā)展需要獲取物質、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結論。對于物質和能量學生能理解,但對于信息與人類的關系,學生很難理解那么深。

        2、教師活動:趁熱打鐵,推出“感覺剝奪實驗”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感覺剝奪實驗”案例。教師結合以上兩個案例,給出結論:

        信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與基本需求。

        (二)信息定義

        教師活動:在我們?nèi)粘I钪,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

        生1:校園里鈴聲響,可以告訴我們信息:上課或下課。

        生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告訴我們信息:紅燈停、綠燈行。

        生3:從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上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如學習資料、娛樂、新聞報道等。

        教師活動: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不僅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nèi)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y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nèi)部的變化以確定病因。因此,可以說信息是用文字、數(shù)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景、狀態(tài)等方式傳播的內(nèi)容。更確切地說,信息是事物運動狀態(tài)及其狀態(tài)變化的方式,人們通過信息來認識事物和周圍的世界。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師:古長城上將士點燃的烽火是信息嗎?

        生:是。

        師:其實點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載體,它里面包含的意義即有外敵入侵,這才是信息。從而引出信息與信息載體之間的關系,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載體不是同一個概念。例如:書中記載的內(nèi)容屬于信息,書就是信息的載體。老師講課的聲音依附于空氣,喜怒哀樂的表情依附于我們的臉而存在。因此,信息需要用載體來表示和傳播。

        載體依附性

        (1)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

        (2)同―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體。

        (3)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如:印刷型、機器型、聲像型、網(wǎng)絡型等。

        (4)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的特點。

        2、信息的價值性

        教師活動:用投影顯示朝鮮戰(zhàn)爭前,美國蘭德咨詢公司向美國國防部推銷一份秘密報告,其主題詞只有7個字,要價150萬美元。美國國防部認為是敲詐,不予理睬,結果“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了一場錯誤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結束之后,國防部才想起那份報告,要來一看,追悔莫急。問題:那7個字是什么?

        學生活動:猜測答案。

        教師活動:給出答案:“中國將出兵朝鮮”。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價值性。

        (1)信息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倌軡M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谛畔⒖梢源龠M物質、能量的生產(chǎn)和使用(舉例:商場上某種產(chǎn)品供不應求,而生產(chǎn)廠家知道信息后他們會增加產(chǎn)量,說明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chǎn)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3、信息的時效性

        生:(討論)信息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嗎?

        師:(舉例)人們常說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說明過時的信息沒人感興趣。

        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信息長很多。大屏幕顯示信息的時效性的特點:

        (1)信息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或長或短)。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lián)系在一起。

        4、信息的共享性

        師:昨天晚上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結果今天同學們都帶了雨傘。說明氣象信息被同學們都接收了。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信息共享性的特點:

        (1)信息資源可以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信息可以無損使用,公平分享。

        (三)拓展訓練:信息的其他特征

        教師投影顯示題目,請學生小組探究,回答問題,再點評答案。

        1、諸葛亮“空城計”、“增兵減灶”→信息的可偽性特征。

        2、盲人摸象→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征。

        (四)課程總結,學生實踐

        學生活動:完成P4頁的實踐,舉一些信息,并注明信息的類別、用途、有效期、存儲形式(載體),并且要與小組內(nèi)其他成員相互評價一下你對信息的描述是否準確。分類、有效期、存儲形式說明的是否正確,最后綜合評價一下你這次實踐的表現(xiàn)是優(yōu)、良、中,還是差,填入評價表。

      高中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節(jié),是《曲線運動》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既是對圓周運動規(guī)律的復習與鞏固,又是后面繼續(xù)學習天體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鐵路的彎道,汽車過拱橋,航天器中的失重現(xiàn)象,離心現(xiàn)象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面面俱到,難免會蜻蜓點水,為了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討論鐵路彎道的設計意圖!緦W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圓周運動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但是對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入。同時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他們很希望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的解決問題!救S學習目標】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經(jīng)歷觀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活動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感悟科學的嚴肅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風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教學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設疑引導、適時點撥的方式引領學生的學習;

        2.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現(xiàn)象、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求知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

        (2)自制教具:車輪模型、彎道模型;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一段4.28膠濟鐵路火車事故的視頻動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車轉彎這一具體情境中來。我就此提出兩個問題:1.火車轉彎時的限定速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2.火車超速時為什么容易造成脫軌事故?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既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又為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二、復習鞏固、明確方法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計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設置情景,讓學生對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情景一:物塊隨圓盤做勻速圓周運動。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內(nèi)壁做圓周運動。此情景并沒有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提出問題:“你能不用手接觸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嗎?注意,要保證杯口朝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出小球的運動方式,并對杯中小球的運動情況作出受力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做出總結:分析圓周運動問題,就是要通過運動分析求出物體需要多大的向心力,通過受力分析找到誰在提供向心力,從而建立供需平衡方程,這是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思路。

        三、設疑引導、自主探究

        這一部分集中了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巧設梯度,從以下三個部分組織教學:

        1.認識火車車輪的結構特點

        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分別展示火車在水平面和水平彎曲軌道上的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到火車轉彎要靠鐵軌和車輪的作用。然后學生觀察車輪和軌道結構,描述火車車輪結構特點。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利用自制教具──模型車輪,加深學生對車輪結構的印象,并提示學生思考車輪輪緣的作用。

        進一步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類似的輪子結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圖片的展示(學校門口的電動拉門的輪子),使學生認識到這一結構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認識。接著提問學生:你認為火車在水平軌道上轉彎時向心力來自哪里?經(jīng)過觀察和思考,學生已經(jīng)不難想到向心力的來源。而后追問:你認為這樣的轉彎方式有什么弊端嗎?學生通過思考,結合上課之初播放的視頻,不難回答出這樣做的危害性。

        2.真實的火車彎道的情況

        那么設計師有什么好的方法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實際鐵路彎道特點的認識情況。而后通過圖片,使學生認識鐵路彎道處內(nèi)軌低而外軌高的特點;從而發(fā)出疑問,彎道處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呢?

        提示學生從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時向心力的來源,并要求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

        除了正確的分析外,學生很可能將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畫成沿斜面向下,這是對彎道的圓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兩種向心力的方向,我不直接評論對錯,而是使用自制教具,展示給學生彎道處路基的特點,讓學生有所參照。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彎道的內(nèi)側與碗的內(nèi)壁相似,進而認識到和杯子內(nèi)壁的相似性,把小球在杯子內(nèi)壁的運動與火車在彎道處的運動作對比分析。經(jīng)過這樣兩步,學生已經(jīng)不難得出正確的受力分析。成功的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寫出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的表達式,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3.假如你是設計師

        為了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我設計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設計師。

        首先,設置情境:你設計了一段半徑為r,傾角為θ的鐵路彎道,你會如何規(guī)定火車轉彎的速度?提示學生從解決圓周運動一般本思路出發(fā),從供需平衡關系入手,列出方程,從而得出限定速度的表達式。從表達式的得出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限定速度的規(guī)定實際是為了保證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從而避免車輪和鐵軌間的擠壓,保證行車安全。

        接著,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在杯內(nèi)轉動過快的小球從杯中飛出的過程,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火車速度過快會怎么樣呢?學生已經(jīng)不難認識到火車速度過快會使火車脫軌的.問題。而后引導學生用供需平衡條件來解釋這一問題,深化了學生認識。為了突出重點,這里不提出離心現(xiàn)象這一問題。只是通過現(xiàn)象的分析和認識為離心現(xiàn)象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總結方法、完善認識

        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火車轉彎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到生活中的簡單現(xiàn)象往往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感的來源。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還有哪些生活中的運動也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自行車轉彎、汽車轉彎也有相似的情況,從而從特殊到一般,深化學生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科學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尊重規(guī)律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拓展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再學習的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后我安排了兩項作業(yè)。旨在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認識物理與社會的聯(lián)系,將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課外。

        1.課后練習題。

        2.了解中國鐵路提速情況,查找資料,提出你對鐵路建設的建議!究傮w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借助問題給學生一個思維的支點,在教師的引領下,從分析生活中的簡單現(xiàn)象入手,找到一般規(guī)律。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思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模型。通過類比,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識聯(lián)系到新問題的解決當中,在加深知識理解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分析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的分析方法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高中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層內(nèi)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消息的結構特點, 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消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 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qū)分通訊與消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消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ㄒ唬 導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nèi)容,思考一下, 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信息,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么新聞姓“新”而不信 “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量體現(xiàn),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jù)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 真實(本質) 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消息這種文體。

        好,現(xiàn)在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關于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后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xiàn)在開始。

        師:提問: 新聞消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 完整的消息標題包括什么?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么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鼓勵學生積極面對高三生活

        2、過程與方法:觀看講座和發(fā)表感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

        二、教學工具:多媒體

        三、教學過程:

        1、班會開始,動感的音樂讓同學們在繁忙的作業(yè)中抬起了頭,每天學習的壓力難得有如此的放松。很快全班都融入了輕松歡快的氣氛中。此時主持人王佳琦上臺向大家闡述在十八歲的年紀夢想的意義,并且引出班會的'重頭戲——俞敏洪“相信夢想”視頻的觀摩。在勵志故事與精彩的言辭下,所有的同學都沉浸其中,同時也開始反省自己的夢想。視頻結束,全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分享了自己對夢想的詮釋。最后,一席夢想絮語為這次班會畫上了句號,也是同學們在追夢道路上開啟的一次新篇章。

        2、班會對我們的啟發(fā)

        教師總結:本周的“相信夢想”班會以視頻為主,介紹了俞敏洪的求學經(jīng)歷以此鼓勵學生奮勇前進,全班同學都受到很大鼓舞并立志在高三接下來的生活再創(chuàng)佳績,本次班會效果很好!

        學生活動:每位同學談談自己的理想。

        我班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由于高三生活的時間安排比較緊,這次班會就主要以觀看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在北大的一次演講為主。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帶著怨氣和怨恨在工作,你的工作就做不好!边@樣一番話。同樣的,學習亦是如此,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就厭惡學習,要有一定的自我約束性和計劃性,才能有所收獲。俞敏洪老師的話帶給了我們很多,我們將看清自己的目標,像水一樣的朝他奔去。

        四、教學反思:

        在學生自己準備班會內(nèi)容,聽講、問答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生動的了解自己的未來和理想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了解勵志人物的故事后再談自己的理想感悟,能做到讓學生有話可說,理想不空洞。這種從身邊生活中舉例進行德育的教學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自主管理,生動有趣,不教條,更容易為學生接受。

      高中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精讀文本,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概括人物形象。

        2、通過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標題的含義。

        3、嘗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一次的展示課中,我們學習了寫故事梗概的方法。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前后勾連讀書法。我還記得大家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希望在今天展示課上能再次遇見不一樣的你。

        二、閱讀成果展示

       。ㄒ唬┤宋镄蜗蠓治

        具體實施,先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班級交流。交流要求:必須具體到某一章節(jié)得具體段落,盡量用準確語言來概括。

        阿米爾:

        之前:自卑、膽小、敏感、細膩、有文學天分、善妒、虛榮、軟弱、有正義感、有思想、善良,有種族歧視

        之后:有良知、勇于懺悔和贖罪、擔當

        哈桑:正直、善良、忠誠、勇敢、勤勞、細膩、有思想、逆來順受、純潔、善解人意、聰明、忍耐、真誠感恩寬容

       。ǘ蹲凤L箏的人》和《追風箏的孩子》標題比較。

        交流要求:無論是認同哪種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做到,觀點明確,要結合文體具體內(nèi)容來談依據(jù)。

        認同《追風箏的孩子》。依據(jù),

        1、小說直接寫到追風箏的情節(jié)的`,一個是“我”童年時風箏大賽上,哈桑為“我”追風箏,那時他11歲,還是個孩子;文章結尾寫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索拉博6歲,也是個孩子。用《追風箏的孩子》為題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2、如果不是風箏大賽上“我”的怯懦,就不會有后文哈桑為了追風箏而受辱的的悲劇發(fā)生。以此為題有助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高中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fā)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xiàn)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xiāng)、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yǎng)。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xiàn)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著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fā)展也是一樣,它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期。在這發(fā)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為“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tǒng)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nèi)容大多表現(xiàn)游子矢志無成和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于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鐘嶸《詩品》說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鑒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潔之風范;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采之欲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嘆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采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吧娼绍饺亍币策是為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后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獞n。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說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jīng)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為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鄉(xiāng)時而感嘆長途;窮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游子“還顧望舊鄉(xiāng)”的情景。

        游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xiāng)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里會碰著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采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于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為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閱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fā)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nèi)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xiàn)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說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xiàn)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fā)得更為婉曲含蘊。

      高中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一、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實驗過程

        2、實驗結果:

       、僮右淮‵1)表現(xiàn)為高莖(顯性性狀)。

        ②子二代(F2)出現(xiàn)性狀分離,高莖:矮莖=3:1

        二、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孟德爾四點假說要點電腦附板)

        第二課時:

        一、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二、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

        三、分離定律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遺傳學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些內(nèi)容,并且新的名詞解釋也較多,所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淺,理解程度不夠。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下節(jié)新課之前一定要做進一步的鞏固與練習。不過,即使初次接觸遺傳學,大多數(shù)同學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使得課堂氣氛很活躍。

      【高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教學設計02-19

      數(shù)學高中教學設計04-07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01-15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03-17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03-20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03-21

      高中的語文教學設計04-06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06-24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7-06

      高中化學必修教學設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