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2 12:42:5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

        復習激趣《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設計目標導學《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設計自主合作《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設計匯報交流《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設計變式訓練創(chuàng)境激疑

        一、導入揭題。

        1、復習:76是()數(shù),它表示()。107的分數(shù)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shù)單位。

        2、觀察:5÷8=4÷9=這兩道題能得到整數(shù)商嗎?

        3、談話:同學們,在計算整數(shù)除法時經常會遇到除不盡或得不到整數(shù)商,有了分數(shù)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板書課題:《分數(shù)與除法》。

        合作探究

        二、明確學習目標。(在此處明確)

        1、通過觀察、探究,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2、通過練習,會用分數(shù)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商。

        三、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標桿素材、展示、反思、訓練、點撥。通過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例1、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學習要求:

        1、平均分怎樣列式?

        2、同桌討論交流: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怎樣解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這個問題。

        3、觀察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例2、把3個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個?

        1、平均分同樣可以列式為:3÷4。

        2、小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shù)表示呢?【練后反思】通過進一步探究,你發(fā)現(xiàn)分數(shù)與除法有什么關系了嗎?

        【被除數(shù)÷除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子),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母),a÷b=ba(b≠0)想一想:為什么要注明b≠0?】

        拓展應用

        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64cm,它的邊長是周長的幾分之幾?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布置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5÷8=12÷17=()÷()=m÷n(n≠0)=

        板書設計

        分數(shù)與除法

        例2、把3個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個?

        被除數(shù)÷除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子),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母),a÷b=ba(b≠0)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能力,以及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找準單位1,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ㄒ唬┐_定單位1

        1.鉛筆的支數(shù)是鋼筆的 倍. 2.楊樹的棵數(shù)是柳樹的 .

        3.白兔只數(shù)的 是黑兔. 4.紅花朵數(shù)的 相當于黃花.

       。ǘ┬I村全村有耕地75公頃,其中棉田占 .小營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頃?

        1.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2.分析題意并列式解答.

        二、講授新課

        (一)將復習題改成例1

        例1.小營村有棉田45公頃,占全村耕地面積的 ,全村的耕地面積是多少公頃?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抓住哪句話來分析?

        3.引導學生用線段圖來表示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

        4.比較復習題與例1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教師提問:

        (1)棉田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 ,誰是單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積的 是多少,應該怎樣列式?(全村耕地面積 ).

       。3)全村耕地面積的 就是誰的面積?(就是棉田的面積)

        解:設全村耕地面積是 公頃.

        答:全村耕地面積是75公頃.

        6.教師提問:應怎樣進行檢驗?你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解答嗎?

       。1)把 代入原方程,左邊 ,右邊是45,左邊=右邊,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ü暎

       。ǜ鶕(jù)棉田面積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積是未知的,根據(jù)分數(shù)除法意義,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應該用除法計算.)

        (二)練習

        果園里有桃樹560棵,占果樹總數(shù)的 .果園里一共有果樹多少棵?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畫圖并分析數(shù)量關系

        3.列式解答

        解1:設一共有果樹 棵.

        答:一共有果樹640棵.

        解1: (棵)

       。ㄈ┙虒W例2

        例2.一條褲子75元,是一件上衣價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錢?

        1.教師提問

       。1)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

       。2)有幾個量相比較,應把哪個數(shù)量作為單位1?

        2.引導學生說出線段圖應怎樣畫?上衣價格的

        3.分析:上衣價格的 就是誰的價錢?(是褲子的價錢)誰能找出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上衣的單價 =褲子的單價)

        4.讓學生獨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強個別輔導.

        解:設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樣直接用算術方法求出上衣的單價?

        (元)

        6.比較一下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點:都要根據(jù)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式來列式.

        不同點:算術解法是按照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則要先設未知數(shù),再按照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三、鞏固練習

       。ㄒ唬┮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提問:誰是單位1?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式是什么?怎樣列式?

       。祝

       。ǘ┯變簣@買來 千克水果糖,是買來的牛奶糖的 ,買來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風小學去年植樹320棵,相當于今年植樹棵數(shù)的 .今年、去年共植樹多少棵?

        1.課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這類題有什么特點?解題時分幾步?

        五、課后作業(yè)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買了一本書和一枝鋼筆.書的價格是4元,正好是鋼筆價格的 .鋼筆價格是多少元?

       。ㄈ┮环N小汽車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時行140千米,相當于一種超音速飛機速度的 .這種超音速飛機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六、板書設計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分數(shù)連除和乘除復合應用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前面學過的分數(shù)乘除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和乘除復合應用題,所以在設計復習導入部分作了全面的練習和知識點的概括。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找準題中的單位“1”和數(shù)量關系。難點是:掌握兩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明確數(shù)量關系。

        在設計“授新課”部分,為了避免學生覺得枯燥,我談話引入本校情況,并對兩道例題做了更改。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注意到適當?shù)摹耙焙汀胺拧,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計算是次,分析列式是主,所以在設計“練兵場1、2”時,我做了明確要求,男生做1題,女生做2題,這樣學生實際完成了1道題,但在同桌互查和集體訂正的過程中就自然列出了另一題的算式。

        鞏固練習階段,我分成了兩個層次,一是基礎練習。設計時題目要求只列式不計算,是為了達到節(jié)時高效的目的。二是變式和拓展練習。題目中只有1個單位“1”,目的在于和前面的題目和解法形成對比,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好習慣。

        小結時,師引導學生說內容,說方法,并強調喜歡哪種用哪種,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課后“優(yōu)化算法”。當然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教學目標:1、掌握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和乘除復合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與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解答相關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找準每一步的單位“1”和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找準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天天練。(課件示題,指名口答)

        滲透個別算式的知識點。

        2、“看誰先找到題中的單位‘‘1‘‘!敝该诖

        3、分析分率句,口頭列式解答。

        教師小結:題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單位“1”的量,求分率的對應量要用乘法計算;題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分率的對應量,求單位“1”的量,要用除法計算。

        4、談話引入新課。

        東華小學的校園文化生活是豐富的,我們學校也不錯。課前老師還對我校部分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情況作了了解,來一起看。(指名讀題)

        問:在這道題中,有幾個單位“1”?這兩個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其中一個類型。(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1、教學例4。

        1.)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

        2.)我們還可以用線段圖來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生說畫法,師畫線段圖。

        3.)師引導,學生確定每一步的算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用連除的'方法解答了題目中有兩個單位“1”并且都未知時,求其中一個單位“1”的量的這類問題。

        4.)你愿意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嗎?(指名板演)

        2、完成“練兵場1”中的題目。(要求男生做第1題,女生做第2題,然后同桌交換檢查,最后集體訂正。)

        更讓老師感興趣的是:我校舞蹈隊人數(shù)、英語組人數(shù)及我班學生總數(shù)三者有個巧合。想知道嗎?

        3、教學例5。

        1.)出示例題,齊讀題目。

        2.)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

        3.)我們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呢?師引導學生完成線段圖。

        4.)師引導,學生確定每一步的算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用乘除混合計算的方法解答了題目中有兩個單位“1”并且一個已知,一個未知時,求其中未知的一個單位“1”的量的這類問題。

        5.)誰還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這道題?(指名板演)

        4、完成“練兵場1”中的題目。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要求先獨立做,然后集體訂正。

        下面幾道題和前面的稍稍有點不同,敢挑戰(zhàn)嗎?

        2、變式練習。

        3、拓展練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題目中含有兩個單位“1”的應用題,解答這類題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用算術方法的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方法計算,還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一的2、3、6題。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

        2、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找準單位“1”,找出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輔墊

        1.找出單位“1”,寫出數(shù)量關系式

       。1)楊樹的棵數(shù)是柳樹的1/3.

       。2)紅花朵數(shù)的1/2相當于黃花的朵數(shù)。

       。3)白兔只數(shù)的5/6是黑兔的只數(shù)。

       。4)一批化肥運走3/8。

        2.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什么嗎?(水)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么你們了解體內水分占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師:你能算出自己體內的水分嗎?(學生回答)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生回答后出示:兒童的體重×4/5=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4/5=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jù)另一個信息寫出等量關系式?成人的體重×2/3=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2.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并解答出來。

        3.學生匯報

        生1: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兒童的體重×4/5=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jù)關系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出示課件)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4/5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4/5=35(千克)

        4.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yōu)缺點。

        5.對比小結

        和前面復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道題和復習題有什么異同?

       。1)看作單位“1”的數(shù)量相同,數(shù)量關系式相同。

       。2)復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例1單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因為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根據(jù)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畫線段圖。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找學生列出等量關系式。學生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根據(jù)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為用除法計算。)

        三、聯(lián)系實際,鞏固提高1.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2/5,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2.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2/5,修了多少千米?

        (2)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2/5,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2/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ń處煆娬{:分析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因此在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時要注意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解答后要注意檢驗。)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5

        分數(shù)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乘除法以及解簡易方程,并且學習了分數(shù)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分數(shù)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學習分數(shù)除法打下了基礎,學習分數(shù)除法的知識對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內容包括:分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比和比例的應用。這些知識都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基本完成任務了分數(shù)加、減、除的學習任務,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了分數(shù)四則運算;另一方面又開始了比的初步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百分數(shù)和比例提供了基礎。兩方面的收獲,都將在進一步的學習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就學習分數(shù)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確分數(shù)除法的運算意義,在此基礎上探究并掌握它的計算方法,然后學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關于分數(shù)除法中的解決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shù)量關系與整數(shù)除法的實際問題相同,區(qū)別只是數(shù)據(jù)由整數(shù)變成了分數(shù)。另一種是問題情境的數(shù)量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xiàn)為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shù)。這樣的實際問題,與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即數(shù)量關系相同,而區(qū)別在于已知數(shù)與未知數(shù)交換了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使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會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2、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3、使學生能夠用方程或算術方法解答“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并會分數(shù)除法解決相關的問題。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

        順序,能應用計算法則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我們來看這樣一道乘法應用題,媽媽在超市買了3盒糖果,每盒

        是100克,3盒糖果共重多少克?我們可以列式:100×3=300(克)

        如果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一起來看一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裝幾盒? 300÷100=3(盒) (3)將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數(shù)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通過與前三道題我們可以得出: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除法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個一個因數(shù)。都是乘法的逆運算。

        分數(shù)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學生分析起來比較困難。下面介紹幾種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常用方法: 一、對應法

        通過審題正確判斷單位“1”的量后,把具體數(shù)量與分率對應起來,這是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

        如“某筑路隊筑一段路,第一天筑了全長的1/5多10米,第二天筑了全長的2/7,還剩62米未筑,這段路全長多少米?”

        題目中總長度是單位“1”的量,(62+10)米與(1—1/5—2/7)相對應,因此,總長度為:(62+10)÷(1—1/5— 2/7)=140(米)。 二、變率法

        題目中幾個分率的單位“1”不相同,可先統(tǒng)一單位“1”的量,然后變換分率,尋找已知數(shù)量的對應分率,最終解決問題。

        如“學校買了一批圖書,高年級分得這些書的2/5,中年級分得余下的1/4,低年級分得180本,這批圖書共有多少本?

        該題中的“1/4”是把余下的本數(shù)看作單位“1”,而余下本數(shù)又是總本數(shù)的(1—2/5),因此,我們可以把中年級分得的本數(shù)理解為總本數(shù)的(1— 2/5)×1/4,這樣可求出總本數(shù): 180÷[1—2/5—(1—2/5)×1/4] =400(本)。 三、常量法

        題目中幾個數(shù)量前后都發(fā)生了變化,而有的數(shù)量不變,這就是常量,解題時可把常量看作單位“1”。

        如“小華讀一本書,已讀頁數(shù)占未讀頁數(shù)的1/5,如果再讀30頁,已讀頁數(shù)就占未讀頁數(shù)的3/5,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該題中再讀 30頁后,已讀頁數(shù)與未讀頁數(shù)都在變化,唯獨總頁數(shù)沒有變,把總頁數(shù)看作單位“1”,則總頁數(shù)為:30÷(3/3+5-1/1+5)=144(頁)。 四、聯(lián)系法

        某些題目中幾個數(shù)量都與一個數(shù)量有聯(lián)系,把這個數(shù)量作為橋梁,解題思路就順暢了。 如“某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共種樹576棵,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是六年級種樹棵數(shù)的 4/5,四年級種樹棵數(shù)是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的3/4,五年級種數(shù)多少棵?”

        題目中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與六年級種樹棵數(shù)有關,又與四年級種樹棵數(shù)有關,所以,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是個橋梁,把它看作單位“1”,把“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是六年級種樹棵數(shù)的4/5”改變?yōu)椤傲昙壏N樹棵數(shù)是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的5/4倍”,所以,五年級種樹棵數(shù)為:576÷(1+3/4+5/4)=192 (棵)。 五、轉化法

        將復雜問題中的某些條件進行轉化,結合改變成簡單的問題,從而化繁為簡。

        如“某工廠有三個車間,第一車間人數(shù)是其余兩個車間人數(shù)的1/2,第二車間人數(shù)占其余兩個車間人數(shù)的1/3,第三車間500人,三個車間共有多少人?

        把“第一車間人數(shù)是其余兩個車間人數(shù)的1/2”轉化為“第一車間人數(shù)占三個車間總人數(shù)的1/1+2”,“第二車間人數(shù)占其余兩個車間人數(shù)的1/3”轉化為“第二車間人數(shù)占三個車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間總人數(shù)的1/1+3”,這樣,就能求出三個車間的總人數(shù):500÷(1-1/1+2-1/1+3) =1200(人)。 六、假設法

        對題目的某些數(shù)量作出假設,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導致運算結果與題目不相符合,然后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最終解決所求問題。

        如“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合做12天完成,現(xiàn)在先由甲隊獨做18天,余下的再由乙隊接著做了8天正好完成,如果全工程由甲隊獨做,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假設甲、乙兩隊都做 8天,則共做1/12×8=2/3,比工作總量“1”少1/3,這1/3就是甲隊(18-8)天所做的工作量,所以甲隊獨做的時間為:1÷ [1/3÷(18-8)]=30(天)。 七、倒推法

        題目中幾個分率的單位“1”不相同,而且單位“1”難以統(tǒng)一,可以先求部分量,再一步一步地逆推出總數(shù)。 如“一捆電線,第一次用去全長的1/6多2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3/4少4米,還剩 16米,這捆電線有多少米?”

        這題中兩個分率的單位“1”均為未知量,我們可以從較小的單位“1”求起:(16-4)÷ (1-3/4)=48(米), (48+2)÷(1-1/6)=60(米)。 八、方程法

        一些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用算術方法難以解答,不便于理解,如用方程可順向求解,容易掌握。 如“一項工程,甲、乙兩人合做8小時完成,甲獨做14小時完成。現(xiàn)在甲做若干小時后,剩下的由乙接著做,前后共用18小時完成。求甲、乙各做多少小時? 設甲x小時,則乙做(18-x)小時,根據(jù)兩個人的工作量之和為1,可列方程:1/14x+(1/8—1/14)×(18-x) =1,解得×=2,18-2=16(小時)。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65-66例1、例2

        教學目標:

        理解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準備:

        4張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課

        《分蛋糕》老師口述題學生拍手回答。

        1)8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個?

        2)4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個?

        3)2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個?

        4)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個?

        在老師口述第4)題后學生無法拍手回答,則搶答半個或個,師板書:個。老師問:怎樣列式?學生答后老師板書:1÷2,此時老師指著板書1÷2=個。由此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1)學生口答老師板書個。

        2)怎樣列式?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3=(個)

        3)等號左右兩邊為什么相等呢?(老師引導分別說出1÷3和個表示的意義,并根據(jù)圖示使學生明白: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涂色部分,所以相等)

        4)練習:把1塊蛋糕平均分給5人,每人得幾個?老師逐次口述,將劃線部分變?yōu)槠骄纸o10人、15人……全班同學呢?

        2、學習例2:把3塊蛋糕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1)列式:生答師書:3÷4

        (2)動手分一分: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3張相同的圓形紙片,小組合作分一分,每人分得3塊蛋糕的,就是1塊蛋糕的,就是塊。

       。3)匯報:怎么分?每人分得多少塊?

        (4)同桌互說分法,重點理解:3塊的=1塊的

       。5)練習:

        把2塊大蛋糕平均分給現(xiàn)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幾塊?

        把3塊大蛋糕平均分給現(xiàn)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幾塊?

        把5塊大蛋糕平均分給現(xiàn)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幾塊?

        把10塊大蛋糕平均分給現(xiàn)在教室里所有的人,每人能分得幾塊?

        3、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1)觀察板書;1÷3=(塊)3÷4=(塊)我們發(fā)現(xiàn)用分數(shù)可以表示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討論:分數(shù)與除法有什么關系?(生答師強調用“相當于”描述,并板書)

        (2)練習:

        5÷8==()÷()

        11÷9==()÷()

       。ǎ常┡袛鄬﹀e,并說說為什么。

        分數(shù)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數(shù)!  。ā 。

       。ǎ矗┯米帜副硎娟P系。(學生試寫并板演)

        a÷b=(b≠0)

        三、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么?

        四、作業(yè):

        P67(1-3)

        五、板書設計:

        分數(shù)與除法

        被除數(shù)

        被除數(shù)÷除數(shù)=_________________(除數(shù)不為0)

        除數(shù)

        a÷b=(b≠0)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shù)表示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會用分數(shù)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構筑探索交流的平臺,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4張同樣大小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題

        口答題

        1、把8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2、把4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3、把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怎樣列式?板書3÷4

        引導:把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塊嗎?

        不滿1塊那該怎么表示呢?

        生:小數(shù)或分數(shù)

        二、實踐操作探索研究

        師:那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3÷4的商呢?請大家拿出3張同樣的圓片,把它看作3塊餅,按題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學生動手操作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是怎樣的想的,當學生表述比較好時,教師有選擇的`把圓片貼在黑板上,等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師:接下來我們請同學匯報一下他們研究所得結果。

       。ㄉv述這樣分的理由)

        教師總結:(1)把一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塊,現(xiàn)在一共有3塊餅干,每人就可得到3個1/4塊,就是3/4塊。

       。2)如果把三塊餅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塊的1/4,就是3/4塊。

        總結:把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3/4塊

        板書:3÷4=3/4(塊)

        師:如果我想把3塊餅干分給5個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塊?

        學生口述理由。板書:3÷5

        師:想想該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板書:3÷5=3/5(塊)

        師:如果分給7個小朋友呢?

        學生口述3÷7=3/7(塊)

        三、歸納總結,圍繞主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兩個等式,你發(fā)現(xiàn)分數(shù)和除法算式之間有和聯(lián)系?這也正是本節(jié)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生相互交流。教師板書:被除數(shù)÷除數(shù)=

        師:除法算式又可以寫成什么形式?

        生補充:被除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

        師: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shù),b表示除數(shù),那么a÷b又可怎么寫?

        生:a÷b=a/b

        師: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數(shù)嗎?為什么?

        生:除數(shù)不能為0。

        師:分數(shù)和除法之間的關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它們嗎?

        生交流討論并回答

        師總結,被除數(shù)相當于分子,除數(shù)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shù)線。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師:請大家把書本打開到第45頁,馬上完成“練一練”的第一小題。

        集體校對。

        師引導:比較上下兩行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用分數(shù)可以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反過來,一個分數(shù)也可以看成兩個數(shù)相除。

        師:接下來請大家獨立完成“試一試”兩小題。

        然后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師:把7分米改寫成用米作單位,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師:第二個呢?

        生:23÷60=23/60(時)

        師: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二題

        集體講評校對。

        師:完成“練習八”的第一題口答

        師:完成“練習八”的第三題

        學生在書本上完成,

        教師追問:把1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長,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把2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長,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練習八”的第二題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重在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實踐,來觀察和理解分數(shù)和除法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時,要求學生把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當有學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把一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就該把這塊餅干平均分成4份,這樣每人就可以得到1塊餅干中的1/4,也就是1/4塊,現(xiàn)在有三個同樣的餅干,按照同樣的方法去分,每人就可以得到3個1/4塊,就是3/4塊。在邊展示邊講解后,我繼續(xù)提問,除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還可以怎么分?有一個成績較好,思維較敏銳的學生說,我們還可以把這塊餅干平均分成8份,每人取其中的2份,就是2/8塊,共有3個2/8塊,就是6/8塊也就是3/4塊。我注意到了,我只是點了一下,這樣也是可以的,6/8就是3/4,這是我們以后所要學習的內容。課后,在其余老師的點撥下,我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個學生出現(xiàn)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也未嘗不可,的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實際上,我還是覺得該生對于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的不夠牢固,對于題目中已經很明顯地給出了。要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那應該平均分成4份,而他卻想到了平均分成了8份,這是思維跳躍的一種形式,但也是基本知識掌握不牢固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加強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將基礎知識扎扎實實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計算方法,通過比較,能正確地計算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和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除分數(shù)以整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加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計算方法,通過比較,能正確地計算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和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試題。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熟悉法則。

        1、口算。

        9/10÷3=4/7÷4=3/10÷1=3/5÷6=

        口答出答案,并說出得到答案的具體過程。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是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倒數(shù)。

        2、梳理相關的知識。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只要用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倒數(shù)。

        舉例說說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意義:把9/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二、激活記憶,引出課題。

        1、出示課件。

        幼兒園李老師把4個同樣大的餅分給小朋友。

        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個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個,可以分給幾個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2個,可以分給幾個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板書:4÷1/2=8(個)

        2、觀察算式,引出課題。

        觀察算式,揭示課題——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

        三、探究算法,形成法則。

        1、交流得數(shù)8個人的想法。

        分一分,讓學生動手分一分,體會8個蘋果的由來;用算式表示4×2=8;比較算式4÷1/2=8和4×2=8,觀察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算法,4÷1/2=4×2=8。

        2、變換數(shù)據(jù),增加感性認識。

        每人吃1/3個,可以分給幾個人?每人吃1/4個,又可以分給幾個人?

        先列算式,再在圖中分一分得出結果,最后把算式寫完整。

        4÷1/3=4×3=12(個)

        4÷1/4=4×4=16(個)

        3、出示課件

        有1根2米長的繩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幾段?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幾段?

        (3)截成每段長2/3米,可以截幾段?

        列出算式;在圖中分一分,寫出結果;思考計算方法,形成法則后再計算。

        4÷2/3=4×3/2=6(段)

        4、交流,形成計算法則。

        小組交流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再班級交流,形成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只要整數(shù)乘分數(shù)的倒數(shù)。

        四、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完成練一練。

        2、課堂作業(yè)。

        3、1壺水可以裝幾杯?

        五、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創(chuàng)設幼兒園的老師分餅的生活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求知,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感悟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和必要。

        2、注重自主探索:

        學生有了知識的求知欲望后,趕緊讓他們在小組內自主探索,借助圓片和圖形語言理解理解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與討論,自主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除以分數(shù)"與"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之間的關系。

        3、經歷知識的形成:

        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的效果,更注重知識的學習過程。于是,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借助圖形語言來驗證知識的形成,如4÷1/2=8是怎樣得出學生就能借助圖形語言自己探索出每張分了2個1/2,4張就有8個1/2。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嚴密性,還讓學生明白了知識或真理是能接受實踐的驗證的,為以后同學們的學習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法.

        4、練習循序漸進:

        設計練習時,我在算一算里安排有層次的計算,讓學生先算簡單的不需要約分,再算需要約分的,最后算要化成帶分數(shù)的算式,滿足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然后把所學的知識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分數(shù)與除法,教材第65、66頁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三、重點難點:1.理解、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圓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把6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6÷2=3(塊)

        (二)導入

       。2)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1÷2=0.5(塊)

       。ㄈ┙虒W實施

        1.學習教材第65 頁的例1 。

       。1)如果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又該得到幾塊呢?1÷3=0.3(塊)

       。2)1除以3除不盡,結果除了用循環(huán)小數(shù),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過練習,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即兩個數(shù)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數(shù))也有可能是小數(shù)。進而提出當1÷3得不到一個有限的小數(shù)時,又該如何表示?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境,研究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 3)指名讓學生把思路告訴大家。

        就是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這一份就是塊。

        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 ÷ 3 =塊)

       。4)如果取了其中的兩份,就是拿了多少塊?(塊)怎樣看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練習,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礎。

        2.觀察上面三道算式結果得出:兩數(shù)相除,結果不僅可以用整數(shù)、小數(shù)來表示,還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引出課題:分數(shù)與除法

        3.學習例2 。

        ( 1 )如果把3 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板書:3 ÷ 4)( 2 )3 ÷ 4 的計算結果用分數(shù)表示是多少?請同學們用圓片分一分。

        老師:根據(jù)題意,我們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 " ? (把3 塊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請同學到投影前演示分的過程。

        通過演示發(fā)現(xiàn)學生有兩種分法。

        方法一:可以1個1個地分,先把1 塊餅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個,3 個餅共得到12個, 平均分給4 個學生。每個學生分得3個,合在一起是塊餅。

        方法二:可以把3 塊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塊餅,所以每人分得塊。

        討論這兩種分法哪種比較簡單?(相比較而言,方法二比較簡單。)

        兩種分法都強調分得了多少塊餅,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分數(shù)的另一種含義,即表示具體的數(shù)量。借助學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老師:塊餅表示什么意思:

       、侔3塊餅一塊一塊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塊,就是塊。

        ②把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就是塊。

        現(xiàn)在不看單位名稱,再來說說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3 份的數(shù);還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shù)。)

        ( 4 )鞏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 2÷3=(塊)

        ②剛才大家都是拿學具親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學具,你能想像出5塊餅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多少塊嗎?(生說數(shù)理)

       、蹚膭偛诺难芯糠治,你能直接計算7÷9的結果嗎?()

        借助學具分餅、想象分的過程、拋開情境給出除法算式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呈現(xiàn)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為學生概括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提供了足夠的操作經驗。

        4.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 l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1÷3 = (塊)3÷4 =(塊)討論除法和分數(shù)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用除數(shù)作分母,被除數(shù)作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shù)中的分數(shù)線。(課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數(shù)÷除數(shù)=

        老師講述: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除法是一種運算,所以確切地說,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母相當于除法的除數(shù)。

        ( 2 )思考。

        在被除數(shù)÷除數(shù)=這個算式中,要注意什么問題?(除數(shù)不能是零,分數(shù)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老師:如果用字母a 、b 分別表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那么除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怎樣表示呢?

        老師依據(jù)學生的總結板書:a÷b = (b≠0)

        明確:兩個整數(shù)相除,商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反過來,分數(shù)能不能看作兩個整數(shù)相除?(可以,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當于除數(shù)。)

        5.鞏固練習:

       。1)口答:

       、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郯2米的繩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長的 ( ),每段長( )米。

        解釋0.5÷3= 是可以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出來的,但這種分數(shù)形式平時并不常見,隨著今后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shù)。

        (2)明辨是非

       、僖欢烟O果分成10份,每份是這堆蘋果的 ( )

       、1米的與3米的一樣長。( )

       、垡桓玖掀骄彸3段,平均每鋸一次的時間是所用的總時間的。( )

       、馨45個作業(yè)本平均分給1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45本的 。()(3)動腦筋想一想

       、侔岩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

       。ㄓ梅謹(shù)表示)

       、谛∶饔45分鐘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鐘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shù)的產生和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分數(shù)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shù)的結果,要用分數(shù)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蘊涵著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在學生理解了分數(shù)的意義之后,教學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shù)相除,不論被除數(shù)小于、等于、大于除數(shù),都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假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

        1.直觀演示是學生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前提:由于學生在學習分數(shù)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時并沒有讓學生操作,而是計算機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1張餅的就是張。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張餅,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充分操作,體驗兩種分法的含義,重點在如何理解3張餅的就是張。把2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張?繼續(xù)讓學生操作,豐富對2張餅的就是張餅的理解。學生操作經驗的積累有效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本節(jié)課圍繞兩種分法精心設計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邏輯的問題串,“逼”學生進行有序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注重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數(shù)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lián)系的,只有把知識放在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中,學生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比如學生在應用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練習時對0.5÷3=,部分學生會覺著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師解釋:這種分數(shù)形式平時并不常見,隨著今后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shù)形式。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分數(shù)與除法,教材第65、66頁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三、重點難點:1.理解、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圓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

        把6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6÷2=3(塊)

       。ǘ⿲

        (2)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1÷2=0.5(塊)

        (三)教學實施

        1.學習教材第65 頁的例1 。

       。1)如果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又該得到幾塊呢?1÷3=0.3(塊)

       。2)1除以3除不盡,結果除了用循環(huán)小數(shù),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 3)指名讓學生把思路告訴大家。

        就是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3(1)來表示,這一份就是3(1)塊。

        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 ÷ 3 =3(1)塊)

       。4)如果取了其中的兩份,就是拿了多少塊?(3(2)塊)怎樣看出來的?

        2.觀察上面三道算式結果得出:兩數(shù)相除,結果不僅可以用整數(shù)、小數(shù)來表示,還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引出課題:分數(shù)與除法

        3.學習例2 。

        ( 1 )如果把3 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板書:3 ÷ 4)( 2 )3 ÷ 4 的計算結果用分數(shù)表示是多少?請同學們用圓片分一分。

        老師:根據(jù)題意,我們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 " ? (把3 塊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請同學到投影前演示分的過程。

        通過演示發(fā)現(xiàn)學生有兩種分法。

        方法一:可以1個1個地分,先把1 塊餅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個4(1),3 個餅共得到12個4(1), 平均分給4 個學生。每個學生分得3個4(1),合在一起是4(3)塊餅。

        方法二:可以把3 塊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塊餅,所以每人分得4(3)塊。

        討論這兩種分法哪種比較簡單?(相比較而言,方法二比較簡單。)

        ( 3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老師:4(3)塊餅表示什么意思:

       、侔3塊餅一塊一塊的分,每人每次分得4(1)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4(1)塊,就是4(3)塊。

       、诎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4(1),就是4(3)塊。

        現(xiàn)在不看單位名稱,再來說說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3 份的數(shù);還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shù)。)

        ( 4 )鞏固理解

       、 如果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 2÷3=3(2)(塊)

       、趧偛糯蠹叶际悄脤W具親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學具,你能想像出5塊餅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多少塊嗎?(生說數(shù)理)

       、蹚膭偛诺难芯糠治,你能直接計算7÷9的結果嗎?(9(7))

        4.歸納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 l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1÷3 = (塊)3÷4 =4(3)(塊)討論除法和分數(shù)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整數(shù)除法的商,用除數(shù)作分母,被除數(shù)作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shù)中的分數(shù)線。(課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數(shù)÷除數(shù)=

        老師講述: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除法是一種運算,所以確切地說,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母相當于除法的除數(shù)。

        ( 2 )思考。

        在被除數(shù)÷除數(shù)=這個算式中,要注意什么問題?(除數(shù)不能是零,分數(shù)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老師:如果用字母a 、b 分別表示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那么除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怎樣表示呢?

        老師依據(jù)學生的總結板書:a÷b = (b≠0)

        明確:兩個整數(shù)相除,商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反過來,分數(shù)能不能看作兩個整數(shù)相除?(可以,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當于除數(shù)。)

        5.鞏固練習:

       。1)口答:

       、7÷13=()(()) 8(5)=( )÷( ) ( )÷24=24(25) 9÷9=()(()) 0.5÷3=3(0.5) n÷m=()(())(m≠0)

        ②1米的8(3)等于3米的( )

       、郯2米的繩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長的 ( ),每段長( )米。

        (2)明辨是非

       、僖欢烟O果分成10份,每份是這堆蘋果的10(1) ( )

       、1米的4(3)與3米的4(1)一樣長。( )

       、垡桓玖掀骄彸3段,平均每鋸一次的時間是所用的總時間的3(1)。( )

        ④把45個作業(yè)本平均分給1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45本的 15(1) 。()(3)動腦筋想一想

       、侔岩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數(shù)表示)

       、谛∶饔45分鐘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鐘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時間?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1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觀察、歸納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學習分數(shù)乘法、倒數(shù)的基礎,讓學生通過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動來總結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

        教學內容分析:

        《分數(shù)除法(一)》是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shù)乘法、認識了倒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呈現(xiàn)了兩個問題,就是把 4/7分別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讓學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中,借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shù)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并從中總結出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2、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1、探索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能夠運用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導學教學法

        創(chuàng)新理念: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皩W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谝陨侠砟,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導學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探索新知,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教具準備:

        長方形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1) 把一張紙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 把一張紙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分長方形紙這一情境,旨在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空間,抓住他們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二、 自主探究 小組交流

       。ń處熤笇W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同桌之間交流想法)

        自主學習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學習紙,涂一涂,算一算,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2. 同桌之間說一說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課本第25頁的提示,完成這兩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探究主體性,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教師不要過多提示,主要指導學困生完成探究任務。】

        三 交流釋疑

        1、 初步感知分數(shù)除法

        把一張紙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拿出圖(一)來涂一涂。

        交流:為什么要這樣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還有不同的涂法嗎?

        能根據(jù)這個過程列出一個除法算式嗎?

        這個除法算式和以前學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分數(shù)除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2、 初探算法

        把一張紙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大家在圖(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涂法)

        同學們是把長方形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顏色。 誰能根據(jù)這一過程列出一個算式。

        怎樣才能算出得數(shù)呢?

       。◣熖釂枺河嬎銜r為什么要用 × 1/3?)

        觀察3和1/3 有什么關系,由除以3變成乘3的倒數(shù) ,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shù)就可以乘它的倒數(shù)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ń處煶鍪救M算式)

        1/3÷5 4/5÷31/3÷5

        指生口算。

        讓學生觀察每一組算式,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根據(jù)這三組算式再結合上一道題,你認為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可以怎樣計算?

       。▽W生口述算法后)

        【設計意圖: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在本節(jié)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進一步感知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shù)就可以乘它的倒數(shù)呢?通過三組算式來驗證提出的假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xx/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師:學會了知識就要靈活的運用,這道題你們能填上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第26頁填一填,想一想。

        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

        師: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整潔,學校給我們各班劃分了衛(wèi)生區(qū),這一周輪到第一組負責衛(wèi)生區(qū)的衛(wèi)生,老師想衛(wèi)生區(qū)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給四個人來負責,你們能算出每個人負責整個衛(wèi)生區(qū)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匯報完成情況。

        運用分數(shù)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誰能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問題,讓大家解決。

       。ㄖ干陬^編題,其他學生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難易程度適當?shù)牧曨},讓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過的快樂嗎?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老師希望今后你們能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

        22頁練一練

        七.板書設計:

        分數(shù)除法(一)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shù)(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

       。1)4/7÷2 (2) 4/7÷3

        =4 /7×1/2

        =2/7

        教學反思:

        《分數(shù)除法(一)》是學生初次接觸分數(shù)除法,本節(jié)課是學生今后學習分數(shù)除法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以及對算法的探索就顯得格外重要。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課堂上省去了舊知的復習,設計簡單的知識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學生有效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有效性。

        二、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探索數(shù)學。

        數(shù)學課不應只讓學生單純地模仿和記憶,應讓學生在具體地操作、觀察、實踐中得出結論。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探索出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識單純的傳授給學生,做到既重結果,又重過程。

        三、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數(shù)學。

        學數(shù)學的目的就是用數(shù)學。在新課結束后,我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了所學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2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驗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shù)學的情操,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操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能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教學難點: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shù)除以整數(shù)以及小數(shù)除法,今天我們將來學習數(shù)除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幾個小朋友有關分餅的問題,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塊餅,4個人共吃多少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了多少塊餅?

       。3)有2塊餅,分給每人1/2塊,可分給幾個人?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shù)和得數(shù),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師:討論: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

        師: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4/7÷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7÷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7,也就是2/7。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7×1/2=2/7

        師:對這種做法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生:這兒是除法怎么變成了乘法?

        師:老師也有這個疑問,你能講講嗎?

        師:誰能結合圖來講一講呢?

        師:很好!把除法轉化成乘法,問題迎刃而解,你真棒!……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賻熜〗Y: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shù),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7,有的是轉化成分數(shù)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诮酉聛砭驼埬阌米约合矚g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弁ㄟ^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shù),4÷2能得到整數(shù)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shù),得不到整數(shù)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shù)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7÷3=4/7×1/3=4/21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較歸納,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賻煟涸谟嬎氵@兩道題時同學們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計算左邊這道題你比較喜歡那種方法?右邊呢?

        ②在兩道題的計算中同學們都想到了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請觀察一下,左邊這道算式,在轉化的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怎么變的?

       、蹘煟和瑢W們觀察真仔細!那像這樣的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題目一般可以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小組活動,說算法。

       、軒煟和ㄟ^研討我們知道了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數(shù),但有時不能得到整數(shù)商,所以通常轉化為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

        出示: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等于分數(shù)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

        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生:有,除數(shù)不能為0。

        師:誰能把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完善算法: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0除外),等于分數(shù)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

       、弈窍筮@樣的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題目在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約分!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板書設計: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

        教學反思:

        有了分數(shù)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xiàn)實中的分數(shù)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引入,幫助孩子們復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后,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shù)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后續(xù)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著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涂一涂、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tài)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借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shù)(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方法的合理性。接著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xiàn)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理解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明確分數(shù)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關系,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有關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能運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準備: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xiàn)。

        陳爺爺每天繞操場跑6圈,2分鐘可以跑半圈。照這個速度,陳爺爺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時間?

        學生解答:6÷(1/2÷2)=6÷1/4=24(分)

        師:這就是我們學過的有關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相應的練習。

       。ǘ┓謱泳毩暎瑥娀岣。

        1、練習九的第1題,。提示:對于三步計算的題來說,如果選擇比較合理的算法,也只要兩步就能完成計算。

        2、計算下面各題

        2/9x0.375÷6/7

        4÷ 8/3 – 0.6

        引導學生注意:遇到小數(shù)計算,要先化成分數(shù)再進行計算。

        3、解下列方程

        5X=15/19

        2/3X÷1/4=12

        4、這篇文章太長了,3小時才錄入了1/3。照這樣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時,可以錄入這篇文章的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沒有完成?

        (對于本題來說,如果學生列成8÷3×1/3也是對的`。)

        5、練習九的第10題。

        要求學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計算,再通過比較,有所發(fā)現(xiàn)并作出解釋。如果計算正確,就能發(fā)現(xiàn)得數(shù)等于原來的數(shù)。其原因是2/

        3、3/4的倒數(shù)與1/2的積正好是1。

       。ㄈ┳灾鳈z測,評價完善

        出示檢測題卡,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糾正。

       。ㄋ模w納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2、把你的感受寫一寫,寫成一篇周記的形式。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逆解題,從而認識到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突出了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判斷哪個量是單位“1”,難點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特點,能根據(jù)應用題的特點理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解答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復習輔墊

        1. 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好多的物質是什么嗎?(水)

        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么你們了解體內水分占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2.復習舊知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吧!同學們如果告訴你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你們能很快算出我體內水分的質量嗎?

        學生回答后說明理由。

        師:算一算你們自己體內水分的質量吧!

        生答

        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你們都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jù)另一個信息寫出等量關系式?

        成人的體重× 3 (2 )=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

        二、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 課件出示例題。

        2. 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并解答出來。

        3. 學生匯報

        生1: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jù)關系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出示課件)

        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較算法

        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yōu)缺點?

       。ㄗ寣W生進行何去討論,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統(tǒng)一,便于理解。)

        5. 對比小結

        和前面復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題和復習題有什么異同?

       。1) 看作單位“1”的數(shù)量相同,數(shù)量關系式相同。

       。2) 復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例1單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為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根據(jù)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 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

        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畫線段圖。

        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找學生列出等量關系式。

        學生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習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ǜ鶕(jù)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為用除法計算。)

        三、 聯(lián)系實際,鞏固提高

        1. (投影)看圖口頭列式,并用一句話概括題中的等量關系。

        (1)

        (2)

        2.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 ,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 5 (2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3.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②解答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③單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單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師強調:分析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因此在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時要注意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解答后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shù)學。

        《國家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苯虒W一開始教師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tǒng)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介紹該班的情況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往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shù)剡壿嬐评,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生本主義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shù)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 有破度有層次地設計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案還精心設計了練習題,通過看圖,找等量關系,鞏固了學生的分析思路;通過三類題的對比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三類題的異同點,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對于學生分析和解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學生無論遇到什么題,都會做到:抓住特點,學而不亂。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觀察比較,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shù)來表示兩數(shù)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互化的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2、會對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進行正確互化。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出示例1:我想調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學要過生日?指一名同學說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必須要買什么食品?(生:蛋糕)買了蛋糕是自己吃,還是同爸爸媽媽一起吃?

        師:同學們愿意幫xxx同學分一分蛋糕嗎?

        生:愿意!

        師:出示蛋糕,接著出示例2: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師:這時,應該把什么看作單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師:大家拿出練習本來計算這個商是多少?

        生:3(1)

        師:對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數(shù)1/3表示了。

        即:1÷3=3(1)(個)

        答:每人分得3(1) 個。

        活動二:剪一間,拼一拼。

        師:“六一”聯(lián)歡的時候,我打算買3張非常好吃的比薩餅,想和班主任劉老師、還有兩名在這學期進步最大的同學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幫我們合理的分一下嗎?

        生:想!

        師:出示例2 :把3張餅平均分給我們4個人,每人分得這3張餅的幾分之幾呢?

       、僮h一議:這里應該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讓同學們充分考慮好后,說說自己的想法)[課件顯示3張餅]

       、诩粢患簦合旅嫖覀冇檬孪葴蕚浜玫3個圓形表示這3張餅,請同學們以小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擺在桌子上。[課件顯示把3張餅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請同學們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個“餅”的幾分之幾? [課件顯示拼好后的3/4個餅]

       、芰幸涣校涸鯓佑盟闶奖硎痉诛灥臄(shù)量關系?誰會列式?

       、菟阋凰悖簬熤敢幻瑢W板演算式:3÷4= 4(3)(張)

        答:每人分得4(3) 張。

        觀察剛才所得結果:

        1÷3=3(1) 3÷4= 4(3)

        討論、感知關系

        討論完畢后,指幾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總結:學生口述的過程中,教師出示課件:

        被除數(shù)÷除數(shù)= 被除數(shù)/除數(shù)

        如果分別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這種關系怎樣表示?

        學生回答,師板書:a÷b= a/b

        師:大家考慮: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數(shù)?為什么?

        生:不可以,因為這里的b≠0

        師:左側b≠0,那么右側的'b是否可以是0?為什么?

        師:討論完后,教師用紅色粉筆標上: b≠0

        活動三:總結提升,歸納關系。

        1、讓學生說一說分數(shù)與除法的聯(lián)系: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shù),分數(shù)線相當于除法中的除號。

        2、判斷:“分數(shù)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數(shù)”這句話對不對?

        活動四:課堂檢測(一)

        1、填空:課本P39試一試1。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動五:假分數(shù)帶分數(shù)互化。

        師:觀察練習2中的分數(shù)哪些是真分數(shù),哪些是假分數(shù)?如何將這些假分數(shù)化成帶分數(shù)呢?

        生:小組討論思考

        師:以7/3為例講解,課本P39 T 2、3

        師生共同總結互化方法。

        1、將假分數(shù)化為帶分數(shù):分母不變,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數(shù)為帶分數(shù)左邊整數(shù)部分,余數(shù)作分子。

        2、將帶分數(shù)化為假分數(shù):分母不變,用整數(shù)部分與分母的乘積再加原分子的和作為分子。

        活動六:課堂檢測(二)

        課本P40 練一練 的2、3。

        課后作業(yè)

        用一張16開的紙設計一張數(shù)學報,說說各欄目所占的篇幅約占這張報紙的幾分之幾。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08-19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05-05

      分數(shù)和除法教學設計03-02

      分數(shù)除法二教學設計03-23

      《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反思04-20

      分數(shù)除法的教學反思04-25

      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反思01-20

      分數(shù)除法教學反思04-05

      五年級《分數(shù)與除法》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