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
《小英雄雨來》一課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動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學生對整個故事較為熟悉,愿看、愛讀。同時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老師在課堂上重在引導學生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學生們學習一課時較輕松、愉快。在課堂課文即將結束時,還剩下四到五分鐘,我心想:還有一點時間,讓學生還可以在這一課收獲些什么呢?課文中“吧嗒吧嗒”“哐啷”等擬聲詞吸引住了。我讓學生快速的找到本課的擬聲詞,看誰找的又快又多!孩子們聽到比賽,情緒高漲,又快速地瀏覽,快速地尋找。結果令我們大家倍感興奮,擬聲詞竟然多達17個!
我趁熱打鐵,問他們擬聲詞的作用好在哪?“使文章更家生動、形象。”“描寫更傳神!薄白屓擞猩砼R其境的感覺”……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告訴我他們了解了擬聲詞的作用,并對聲詞興趣很濃。
于是,我接著就布置了一篇小練筆。在一個月風高的夜晚,你一個人在家。突然門鈴“叮咚”一響……請你把內容續(xù)編下去,并用上十個以上的擬聲詞。小練筆布置完后,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我能感覺到,到時的小練筆一定精彩紛呈。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2
昨天,花了三節(jié)課,把《夜鶯的歌聲》學完了。開始兩節(jié)課,課堂氣氛還好,最后一節(jié),不知道是因為天氣不好或是下午的課或是課拉得太長,總之第三課時,感覺學生很沒精神。我以往一直教低年級,這兩年才接觸中年級,《夜鶯的歌聲》是我有史以來教的最長的課文,有點難把握。
教學思路大概是這樣的:
1、從課題入手,解課題。
2、介紹事件的背景。
3、學習生字詞。
4、理清課文主要內容。
5、知道長課文的隔行分段。
6、給每段加小標題。
7、通過問題“小夜鶯是個()的孩子!睂W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證明,品讀。
8、拓展:小夜鶯在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了,你會對他說什么?
我說說過程中的不足:
1、我在第一課時花了較多時間,在介紹事件背景時,學生很多疑問,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有哪些國家?那時蘇聯是斯大林格勒還是列寧格勒?德國有哪些先進武器?"因為我課前沒有查閱關于二戰(zhàn)的資料,只是從教學參考書上大概了解了一些內容,所以被學生問得措手不及,最后讓學生回去上網查相關資料,有空再和同學說,才止住學生。小結:應該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查關于二戰(zhàn)的背景資料。
2、雪梅老師的輪讀方法,結果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去讀課文。
小結:學習長課文應該課前讓學生多讀兩次,上課時采用默讀或瀏覽。
3、第二課時,在品讀句子時,還是牽著學生走,沒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說,其實很多學生都說到了點子上,但自己還是每一次都生怕學生不會,自己再重申。小結:放手讓學生品讀。
4最后一環(huán)節(jié),設置小夜鶯犧牲,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們說小夜鶯應該活動抗戰(zhàn)勝利。小結:在某些環(huán)節(jié)設置,不應死搬別人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情緒,這樣的設置,學生有抵觸情緒,自然不愿說,所以氣氛沉悶。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3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被殲滅的故事。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非常含蓄、幽默,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課文類型。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線,理清順序
這篇課文很長,當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后對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學生觀察這篇課文與以往的課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讀書后很快發(fā)現文章每個部分內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請學生聯系平時看到的電視連續(xù)劇,看看課文寫了哪幾個鏡頭,學生十分容易按照課文已經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順序,并自己加上小標題。這樣就把故事連貫起來有了整體了解。
二、緊扣課題,讀懂歌聲
課文四處寫到“歌聲”,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敵的品質。課中,我要求學生抓住精彩語句,反復研讀,絕大多數學生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懂得夜鶯歌聲所蘊含的意義:1、吸引敵人的注意;2、麻痹敵人;3、為游擊隊巧送情報,痛殲敵軍;4、執(zhí)行新的任務,再次吸引敵人。并能在朗讀中表達、強化、升華自己的感受,一個機智、活潑、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三、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文中的'對話,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能比上一次對小夜鶯的勇敢和機智體會得更加深刻。由讀熟到讀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也就由抽象的語言符號,發(fā)展為活生生的聲音、表情、動作等具象。學生更容易把自己投入所朗讀的角色當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由于文章長,整堂課下來,個別后進生可能還是跟不上教學的節(jié)奏,對課文朗讀方面感情還比較欠缺,對理解文章內容還需要努力。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4
課文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已哦耨少雪鳥叫,為游擊隊員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
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以描寫體現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句子為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你是從哪里體現到小夜鶯機智勇敢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
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找出小夜鶯語言行動的句子。
2、說句子。
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
3、讀句子。
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達學生對這些語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進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特別是各種形式的讀,比如個別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每一次朗讀,都表示他們對小夜鶯的勇敢和機智體會得更加深刻了。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5
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你是從哪里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以下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是關于小夜鶯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學生應該能夠把他找出來。教學下來,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于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說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于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
2、說句子,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這里,我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說到哪一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不要求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因為這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边@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人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并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3、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4、在探討為什么要以“夜鶯的歌聲”為標題時,我采用快速瀏覽課文,邊找邊說,理解歌聲的作用。
5、課文的環(huán)境描寫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特點的作用,挑出來讀一讀。
6、首尾呼應的手法是本課的另一個難點,抓住開頭三段和結尾兩段,比較朗讀,深入體會人物的品質,深化主題。
7、遷移閱讀,適時向學生推薦《小兵張嘎》,課文《小英雄雨來》
課堂上,學生表現活躍,不斷生成了精彩的場面。我感覺很輕松,對照教學目標,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朗讀貫穿了始終。
還有一點點遺憾,如果人物分析的部分安排緊湊點,那么后面就可以讓孩子們自己談談本課的收獲。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6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埋伏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這篇文章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的形象。這是一篇精度課文,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需要我及時的反思和改正。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因為它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我打算從課本的提示進行導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回顧第三單元占用的時間過長,導致我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導入工作做的不全面,并沒有成功的把學生引入到本單元的教學情景中。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注意把握時間,做好合理的時間安排。此外,本節(jié)課中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習生字詞占用的時間過長,導致本來安排的分角色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只能留到下節(jié)課去完成,沒能按時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偟脑,我認為,還是準備的不夠充分,沒有盡可能多的想到課堂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因此不能及時應對,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認真準備,多多練習,多多向我們的指導老師—— 孫老師學習和請教。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兒童中心”教育新理念。他主張兒童的學習應該建立在其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它十分重視兒童的主動性和能動作用的發(fā)揮。隨后,他的教育思想被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當今我國的新課改也吸收了其思想的積極成分。
一直認為,作為教育學的學生,存在著教育學理論方面的優(yōu)越感。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我確發(fā)現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鴻溝,理論和實踐的脫離。在本課《夜鶯的歌聲》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忽視了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的發(fā)揮。在讓學生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時,本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體會,去尋找。由于學生的表現欲望不是很強,其中感悟到的和體會到的也不夠深,于是,我給他們找出固定的句子,讓他們去按照我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他們的思想,不利于他們的思維的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注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許這樣更耗費時間,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一定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和教育學素養(yǎng),朝這個方向努力。做到“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7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十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很勇敢,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但是這篇課文篇幅十分長,四年級的孩子還很少訓練快速朗讀課文的潛力,因此我將訓練孩子們快速閱讀也當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在初讀課文的時候,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邊讀邊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這課的生字新詞還是比較多的,因此,在孩子們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給足孩子們時間,讓他們有時間去認讀去消化。帶領孩子們認讀生字新詞的時候,我也注意了基礎知識的落實,不能因為課文較長就匆匆走過場。
之后,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孩子們不是概括得太簡單就是概括得太羅嗦,此時引導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既將故事說完整,又要說得簡潔明了。這學期,我一向在培養(yǎng)孩子們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的潛力,不少的孩子進步很大。
然后,我給孩子們出示了一道思考題: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夜鶯的歌聲”,其出現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小男孩是個什么樣的人,你還能夠從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來,并將你的體會批注在書上。其實,讓學生找與“夜鶯的歌聲”相關的句子,是為了幫孩子們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弄清了歌聲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為游擊隊傳遞情報的。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小男孩子是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是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群眾交流的時候,我發(fā)現孩子們自學的.狀況還是不錯的。尤其在分析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時候,孩子們幾乎沒有費力就能將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讀出來。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組內的孩子分主角對話。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此時我注意引導孩子們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動,讓他們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又要注意聯想的合情合理。
總之,本課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為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說、悟,思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熏陶。
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在自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少的孩子根本沒有動腦,只是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聽取他人的意見,將他人的看法據為己有,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如何讓每個孩子都用心參與到自學環(huán)節(jié)中來,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口動手動腦動,這是我該思考的主要資料。其次,在課堂中,由于課文太長,我老是擔心時間不夠不夠,因此,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太扎實。長文如何短教,我心里沒數,沒把握,因此才會在課堂中如此不沉著。
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真不容易!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8
教學《夜鶯的歌聲》前,我精心備課,查找了很多學習資料,取百家之長。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悅耳的歌聲仍不絕于耳。
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很勇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針對課文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首先讓引導學生回顧全文,說說你你對小夜鶯有哪些了解,回顧課文內容,學生也能暢所欲言,達到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在教學中,學生對小夜鶯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腦海,因此在談了解的時候,都能抓住小夜鶯繁榮精神品質進行闡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最后抓住夜鶯的歌聲這條主線,統領全文,點明主題,深化感情。這里由于我沒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學生畫句子的時候有點猶豫不決,不夠堅定。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影響了課堂的其他環(huán)節(jié)。
第二、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從哪里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我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究。
先是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是關于小夜鶯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學生應該能夠把他找出來。教學下來,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于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說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于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
再是說句子,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边@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并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最后是讀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各種形式的讀,比如個別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每一次朗讀的進度,都表示他們對小夜鶯的勇敢和機智體會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課文設計的內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給朗讀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后面部分,讀得遠遠不夠,不透。
找句子,說句子,讀句子三者相輔相成,讓學生進入豐富的語言世界,感受豐富的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從中體會到他的機智和勇敢。
我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為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說、悟,思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深刻的思想熏陶。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9
草草上完了這堂課,我覺得糟糕透了。我不僅沒有備好課,備好學生,更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體現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這些句子展開教學,力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你是從哪里體會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特別是是關于小夜鶯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學生應該能夠把他找出來。教學下來,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于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說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于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
2、說句子,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基本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這里,我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說到哪一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不要求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因為這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
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并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夜鶯害怕嗎?”,我本來想讓學生體會出“是”,但當學生回答“不”時,我一下子覺得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好含混搪塞過去。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假設你是小夜鶯,面對一大群持槍攜彈的德國兵,你心里恐懼嗎?”這樣的話,學生可能體會的就會深刻,因此,這一句的教學就出現了理解不透的情況。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0
本周一由我執(zhí)教第三課夜鶯的歌聲,通過看錄像對自己的教學做如下總結:
一、亮點:
1.教學目標明確,在本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以課文中主人公小夜鶯的機智與勇敢作為一條主線展開教學,整體交付的問題比較簡單且易懂,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并在組內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過程緊湊,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清晰,按照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這三個方面描寫,對課文進行分析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清晰。
3.在這堂課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自己以往課上語音語調過于單一平緩的問題,這次的教學前看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與張學偉老師的示范課,從他們的身上我得到了啟發(fā),想要教好課文、學生學好課文,就先要自己深入了解課文中的人物,走入他們的內心,在了解與深入的過程之中,一步一步把握課文的基調,使自己的認識加深,從而用自己的情緒和語言感染學生。
4.都是一種目的`,也是一種手段;讀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方法。注重朗讀,以讀促悟,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節(jié)課中,我著重使用了這個方法,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法,例如:默讀、齊讀、指明讀,特別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人物之間的對話,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逐句的指導,學生每一次朗讀的進步,都表示他們對小夜鶯的機智和勇敢體會更加深刻,但是由于課文內容比較長且松散,后面部分的朗讀遠遠做得不夠。
二、不足:
1.遷移運用,在課文最后,我設置情境,假如小夜鶯失去了生命,此刻你們想對他說些什么?在拋出這個問題之后,我急于找學生回答問題,以至于我叫的六名學生當中三名學生向我搖頭。我想他們不是沒有話說只是還沒有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在此處我應該留更多思考與組織語言的時間。
2.沒有全面的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我的目光過于集中在幾個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表達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學生。應該根據問題的難度去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
3.課文分析過程中的問題還需斟酌。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應該有其存在的價值,顯而易見還無意義的問題是沒有存在的必要的。過多的問題會使課堂整體顯得累贅,沒有清晰的條理。對于提出的問題,我也應該更加細致的思考,思考問題的難度,思考問題的表述方式,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教學總結,我深知我還有很多不足,在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與改進。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1
一篇文章,或喜或憂,或悲或嘆,或介紹一種知識,或揭示一個道理,都是作者內心的提煉與感發(fā),情感思想都含蓄在字里行間。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知識對話,也是師、生、文本相互共振的情感交流與思想碰撞。
如果說文章是“泉眼”,課堂就得引發(fā)一條河。師生共乘一葉小舟,泛舟于水上。而教師就是那個撐船人,在自然和諧中與天光水影共在這源頭活水中徜徉,一路慰籍心靈的成長。在這樣的課堂上,就得有溫情、有深情、有激情。
板書“夜鶯”自然的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溫情中進入課文的情境。此外,在整堂課上,我有意識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最大限度地介入學生的成長過程。教師真誠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話語、激勵的評價、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這不單單是為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是心與心的溝通。在課堂上,當我以愛心和善意去理解學生的行為,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肯定學生的長處,不計學生的過失,使我感受到了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也會發(fā)自內心的'感激和信服,而其智能活動則更靈敏更有成效。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就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情由讀生,以讀促悟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痹谖覀兊恼n堂上如果有了對文字的觸摸和體味,情感自然和諧的引發(fā),整個課堂就將自然實在,充滿暖暖的溫度。
首先,我從研究教參,挖掘教材開始,在反復的思考、領悟中尋覓、探索,把握文章的重難點,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發(fā)現激發(fā)情感的亮點以及語文能力的訓練點。我深知,這是一個痛苦掙扎的過程,但就是在這掙扎中我興奮于一點領悟,激動于一現的靈光,自然地會從中產生教學的思路,正確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其次,語文學習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閱讀。在閱讀中感悟語文,有所思考。在教學中,我充分相信學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學、主動悟。在這一課中,我重點抓住4——19自然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感悟。在學生一次次地發(fā)自內心的朗讀、稱贊中,與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會、交流、碰撞,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他們的境遇,深化自己的情感。再讓學生讀一讀,把自己的個性體驗與文本朗讀很好地結合起來,讀出了思考,讀出了韻味。此時,我改變了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名指點者,一位參與者,我想學生將不但領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將領悟到作品的語言以及自己的學習方式。
正當學生為夜鶯與敵人巧妙周旋而贊嘆時,我又抓住“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設計“他沒有忘,沒有忘什么”,“他忘了,忘了什么”,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入,給他們的心靈再一次小小的震撼。此時,他們將獲得更深一層的感慨與感動,并從中受到教育。
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當我反思時,發(fā)現可寫得還很多很多,諸如如何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朗讀指導與個性化朗讀的統一,以及如何處理語文課堂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關系等,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領悟和實踐,但我更堅信了一點:把課上得簡單點,實實在在上好一節(jié)課!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2
《夜鶯的歌聲》正是一個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跌蕩起伏的戰(zhàn)爭故事,來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夠調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作為語文教師,我必須找到切入口和訓練點,使其渾然天成般地不破壞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師組織、引導和調控下感受成功,迸發(fā)智慧。不是所有的`地方學生都能“讀”出“感悟”來,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說說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達出來了,我再根據一定的情況進行補充和引導。這里,我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說到哪一個程度就到哪個程度,不要求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因為這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边@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說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說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里他還并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后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里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后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3
《夜鶯的歌聲》這篇文章情節(jié)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長文,我在設計教學時把教學重點引向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人物言行,在朗讀感悟中凸顯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學生都能“讀”出“感悟”來,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
教學第二部分──“給德國鬼子帶路”我就設計引導學生抓兩個易忽略的詞:
。薄ⅰ八孟癜焉磉叺能姽偃恕敝械摹昂孟瘛币辉~。當我投影打出此句,請學生注意“好像”這詞,學生恍然明白:小夜鶯不是把德國鬼子忘了,他裝著把德國鬼子忘了,實際上是在麻痹敵人,暗地里卻在數敵人的人數和武器。
。、“軍官突然問答”中的“突然”一詞。當我請學生注意“突然“一詞,學生由衷感嘆:德國鬼子也不是好對付的,他們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鶯時刻有著生命危險。而小夜鶯面對敵人的突然發(fā)問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機智!
《夜鶯的.歌聲》主角是小夜鶯。以上兩個部分最能體現夜鶯人物品質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學設計上我削枝強干,通過扎實有效的朗讀、品味精讀這兩部分,使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4
《夜鶯的歌聲》一文的重點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下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先讓學生找描寫夜鶯的句子(包括夜鶯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通過閱讀思考,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這些描寫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于是我引導學生先理解“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幾個隱含意思比較清楚的句子,與設想的一樣,學生能很準確地理解這是夜鶯在戲弄、謾罵敵人。于是我以這幾句話為契機,引導學生理解夜鶯的機智和勇敢,并對夜鶯的其他語言、動作等描寫進行了分析,學生能較好的理解夜鶯那機智勇敢以及對敵人的憎恨,進而理解夜鶯對祖國的熱愛。
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讀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表現出學生對這些語句的理解深度,也能促進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特別是各種形式的讀,比如個別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便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加深了學生對夜鶯品質的理解。
但是這堂課仍有不少缺憾。比如學生的表現欲望不是很強,其中感悟到的和體會到的也不夠深,可能這篇戰(zhàn)爭題材的課文讓四年級的孩子去體會和感受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需要我運用相關的視頻等資料進行補充。再是我的引導和提問方式可能不接近學生的實際,學生思考的過程也太短,因此出現了發(fā)言少,甚至沒人發(fā)言的情況,對我的課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以后的備課中更應注重問題的生成性以及學生思考問題時間的安排。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5
讀教學最大的尷尬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的文章由于教學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勝,不再生動感人了!兑国L的歌聲》正是一個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跌蕩起伏的戰(zhàn)爭故事,來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夠調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作為語文教師,我必須找到切入口和訓練點,使其渾然天成般地不破壞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師組織、引導和調控下感受成功,迸發(fā)智慧。
“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一個秘密?”我神秘地問道,“這篇課文早給我們分好段落了!看誰能一下子就說出這篇課文分為幾段?”
“五段!”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說。
“完全正確!”我當即表態(tài),“祝賀你取得第一名。請介紹一下你的經驗!
“這篇課文在段與段之間有空行,數一數空行就知道了!
其他同學聽了頻頻點頭。我趁勢說:“那么,課文留有空行,就是為了方便我們分段嗎?你們不妨聯系電視連續(xù)劇,聯系電視中的鏡頭切換來思考!
過了一會兒,有學生領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電視連續(xù)劇中的一集,開始小男孩碰到德國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帶路是一集,游擊隊和小男孩聯系又是一集,消滅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
還有一個學生說:“我覺得像是電視中的鏡頭切換。開始是在村子里,接著在路上,然后又切換到了樹林里,再接著就打起來了,最后鏡頭又回到了村子里。”
這是整體感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我打破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件什么事”這種模式化切口,而是從課文寫作上的一個特征——空行——入手,引導學生聯系電視表現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閱讀心理,從而解決了兩個目標:感知課文和空行的寫作意義。
“你說小夜鶯是偶然還是必然碰上德國鬼子的?”我拋出第二個問題。
“是必然碰上的!睂W生異口同聲的地說。
“拿證據來!”我說,“給你兩分鐘找證據!
學生找來的證據還不少:
1、從30和31節(jié)看出小夜鶯和游擊隊早有聯絡暗號;
2、從第1、2、3節(jié)看出小夜鶯是有意讓德國鬼子發(fā)現他,好把德國兵帶進埋伏圈;
3、課文最后第二節(jié)寫小夜鶯又在那里“好像在等誰似的”,其實他是在等德國兵經過。
“大家找來的證據有力的證明:小夜鶯不是偶然碰上德國鬼子的?梢源_定,這其實是一次有著周密部署的戰(zhàn)斗!同學們假如你是游擊隊長,你在戰(zhàn)斗前的計劃中考慮了哪些要素?”
短暫沉默后,學生說:“我要考慮好聯絡暗號!
我點點頭,示意她往下說:“聯絡暗號要使敵人不察覺,要是被敵人察覺,那就完了。而在樹林里,用鳥叫聲最合適,敵人不會懷疑!
“你真是個好隊長!”我夸獎道。
“老師,我考慮作戰(zhàn)地點!币粋男同學說,“作戰(zhàn)地點要在林中空地上。”
“請問隊長,為什么要選‘林中空地’?”我請教道。
“在樹林里,一是便于游擊隊員們埋伏,還便于小夜鶯一轉身逃脫。但如果真的是在樹林里的話,就很難消滅敵人,因為敵人也可以利用樹木來掩護,所以最好成績的埋伏圈是設在樹林里的一塊空地上!
“多英明的隊長啊!”我說。
“老師,小夜鶯要穿上綠顏色的衣服,這樣更便于他在樹林里逃脫。”一個同學補充道。
“還要考慮派人把敵人引進埋伏圈。”又一名“隊長”說。
“書中是派小夜鶯把敵人引入埋伏圈的。”我說,“作為隊長,你為什么不派一個大人,而派小夜鶯去呢”
“因為小夜鶯是個小孩子,德國鬼子就不容易懷疑?蓜e看他人小,經驗豐富,機智勇敢,連大人都比不上他!”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拋出“小夜鶯是偶然還是必然碰上德國鬼子的”這一比較有意思的問題,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找到答案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前后文聯系和照應的寫法和讀法。然后順勢引導學生轉化角色,換位思考,學生興趣昂然,情趣頓生,思維活躍而嚴謹。
對于《夜鶯的歌聲》這樣情節(jié)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長文,梳理得越清楚通盤考慮得越謹密,重難點解決起來就越簡單。以上兩“問”視角新穎,勾起學生強烈的閱讀和思考欲望,從而整體把握周密而深刻,至此,我把教學重點引向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人物言行,在朗讀感悟中凸顯和活化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大聲地讀一讀書4—19小節(jié),注意人物身份!蔽艺f。
“請大家再讀這部分!睂W生讀完后,我又說,“四人小組分角色讀,可以一人當小夜鶯,一人當軍官,注意人物語氣、表情!
“我發(fā)現,‘小夜鶯’讀的不錯,就是‘德國軍官’還不是太像!弊x書聲止,我說,“下面老師當軍官,誰來做小夜鶯?”
由讀熟到讀得入情入境,人物也就由抽象的.語言符號發(fā)展為活生生的聲音、表情、動作等具象,此時我請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學生說——
“軍官是個很兇狠家伙,但小夜鶯不慌不忙,沉著,冷靜!
“小夜鶯還用‘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巧妙地暗罵德國鬼子!
“小夜鶯看到德國軍官,‘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快活’,而是要使德國軍官信任他!
“小夜鶯一開始就學夜鶯和杜鵑叫,這樣,后來他用鳥叫聲給游擊隊通風報信,德國鬼子就不會引起懷疑!
……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學生都能“讀”出“感悟”來,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教學第二部分——“給德國鬼子帶路”我就引導學生抓兩個易忽略的詞:
1、“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詞。當我幻燈打出此句,請學生注意“好像”這詞,學生恍然明白:小夜鶯不是把德國鬼子忘了,他裝著把德國鬼子忘了,實際上是在麻痹敵人,暗地里卻在數敵人的人數和武器。
2、“軍官突然問答”中的“突然”一詞。當我請學生注意“突然“一詞,學生由衷感嘆:德國鬼子也不是好對付的,他們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鶯時刻有著生命危險。而小夜鶯面對敵人的突然發(fā)問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機智!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5-30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1-20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08-07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5篇01-04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精選20篇)01-02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15篇)01-22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16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精選5篇)11-18
《夜鶯的歌聲》教學反思(匯編15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