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歷史考試后的反思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考試后的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1
通過期中階段檢測發(fā)現,自己今后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干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于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guī)范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盡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并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guī)范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2
一、學生方面:
1、基礎知識把握不是很準確
2、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對歷史學習不重視
3、不會審題,或者審題不清,不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解題技巧欠缺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于課本內容不能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掌握
2、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
3、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努力做到。
1、強化基礎訓練;多了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學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2、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3、多搜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課下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3
這次考試只考了40分,盡管卷子有些難,但是依照考的很低,當席卷發(fā)下來時,我對了一遍分數條,發(fā)現選擇題扣了4分,這實在是不應該,因為選擇題是比較容易得分的,而我扣了4分,比那些只扣一分,二分的,甚至是不扣分的人,少了三四分。而錯的題,都是綜合性的`題目,比如羅馬共和國以及羅馬帝國之間的關系,成立時間,擴張范圍,發(fā)生過哪些事,發(fā)生過哪些戰(zhàn)爭,對于世界和本國的影響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再比如明治維新和大化改新,他們的推導是誰,發(fā)生在什么時期,分別是效仿什么國家,在那其他國家處于什么時候,對于他們國家的影響是什么,在此期間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分別跨入了什么時代,采取了什么措施,明治維新與俄國廢除農奴制又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點,我不是太過明白,所以我要多復習書本、復習資料,將初一到初三的知識都聯系到一起,使我融全貫通,爭取選擇題得滿分。
剛開始考試時,我將開頭的時間 軸給漏看了,使我不能對號入座將正確的答案寫在正確的位置,導致心浮氣躁,卷面題目開始粗心大意,是因為小看題目的難度,深度大量時間浪。所以以后考試不能太過大意,要時刻保持警惕,使自己時刻處于思維敏捷的狀態(tài)。
在課后,我應該多復習老師所教的目錄法,材料對應法等等,上課要更加專注于老師的講課,為下一次考試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即將到來的期末做準備,爭取考到一個理想的成績。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4
見到了學生的成績,雖然在年級對比上還說得過去但這顯然不是重點,相對的良好掩蓋不住絕對的問題,并且看上去“問題”還很是不小。
首先,班級及格人數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級評比靠前也顯得毫無意義,只能說明年級整體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數較多,不乏成績還未突破兩位數的同學,這真的有些難以想象,知識的漏洞該有多大?想來著實堪憂。再者,要數答卷上凸顯出來的問題了。簡單翻了翻試卷,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其一,沒讀懂問題。要么答非所問,要么離題萬里,還沒搞懂問題實質所在或是僅憑第一感覺就揮筆作答當是癥結所在。其二,沒有把握答題技巧。歷史作為文科類學科,論述題的給分必然是依據得分點給分,而大多數學生尚沒有這這種答題的概念,難免長篇大論卻又與得分點擦肩,或是不分層次將答案“揉作一團”。
當然,問題的出現實際是考試的'最大意義,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第一劑藥應下在基礎知識薄弱上。雙基尚且不牢無異于體質虛弱,要得強健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要著重基礎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這說來簡單實際上并不容易,畢竟細碎的知識不易記住又容易忘卻。要讓學生重回課本,我也該為其做適宜的知識點歸納,同時要在平時注重相關練習尤其是注意落實課后練習冊的完成。
第二劑藥當開在讀題與答題上,體質加強之后接著要做的就是適當鍛煉強健體魄了,讀題與答題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強“鍛煉”的過程。具體而言,要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明晰出題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再者,應該使學生逐步形成按點答題的習慣,做到讀過問題立馬清楚題干問了幾個問題,答題的要點在哪里,并能分條列出答案。這個目的的達成有賴于知識的儲備,還取決于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實際練習中經過指導去體會。
設想和實際效果的距離往往是“望山跑死馬”的,我們自身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更何況是要去指導學生行動。因此,只能是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全面的準備,這個準備就包括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去采取更深入的調整與應對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測試了,打破這尷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達到全員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績年級墊底我覺得也是不小的進步。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5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較為復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tǒng),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yōu)生。仔細翻翻卷紙,后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后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jié)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guī)范,語言不規(guī)范。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著僥幸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說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結合中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并盡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06-13
[優(yōu)選]歷史考試后的反思07-05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精]08-04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通用06-17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集合06-17
(精品)歷史考試后的反思10-07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經典9篇】08-08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9篇)06-14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9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