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精選4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精選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
今天上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第二課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不少,值得反思。
雖然這篇課文很短,但是要求背誦,特別是里面的標點符號值得好好推敲。整課的設計我抓住了“愛”這個主題,通過父子間愛的表露來進一步展開,從而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文中標點的運用出現(xiàn)了許多新面孔,特別是引號的用法,這里出現(xiàn)了單引號,單引號是用在雙引號中的,他是不能獨立運用的,但是當把這句單獨列出來的時候,又由原來的單轉(zhuǎn)化成了雙。在教學時,我首先將他獨立出來,用學生所熟悉的面孔和大家見面,然后再聯(lián)系書本,尋找不同處,然后對比掌握單引號的用法,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我也自以為不用細究。下午默寫時,問題來了……37本作業(yè),有30本這個標點符號沒有掌握。我先是生氣,然后靜下心來,仔細的琢磨到底問題出在了哪里。分析下來,原因如下,這樣的對比出示,沒有達到意想的效果,雙引號的這張熟臉把單引號給掩蓋了,學生并沒有掌握,而是聽到一個結(jié)論,沒有和實際聯(lián)系起來,因此反而削弱了單引號的用法。看來這一部分還得仔細深入,反復強調(diào)才成。
在教學課文中,任何環(huán)節(jié)我都上得比較粗淺,也沒有留給學生思考提問的空間,因此,學生沒有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所以一些本該重視的地方被忽視了。例如,文中高爾基給兒子的這封信在引用中的標點,有2段只有前引號,沒有關引號,很多孩子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老師也沒有提及。沒想到孩子都是馬大哈,果然對這個現(xiàn)象視而不見,在默寫中,錯誤率幾乎是95%?磥砝蠋煴仨毜檬莻細心人。∵@樣的返工,效果肯定不會理想。
朗讀時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頭大戲,朗讀的'指導自然是語文老師功力的最好展現(xiàn)。一堂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朗讀指導問題多多。如何用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呢?教師得有一桶水才能給予學生一杯水啊,語言文字功底的薄弱,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要讀好,就必須抓好字詞,反復提悟,或通過連鎖問題進行感受,同時語調(diào)和在標點上的停頓也不能忽視。最重要的還是老師在上課前對教材要進行深入的,反復的思量。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含義深刻的作品。課文通過蘇聯(lián)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小島上休養(yǎng)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
一、以“愛”切入,體會父子深情。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嘗試用一個字概括父子之間的感情,學生大都會選擇“愛”字,接著朗讀課文尋找“愛”的軌跡,圈畫描寫父子情深的有關語句,交流后整體上初步感受“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事體現(xiàn)了父愛子、子愛父雙向的濃濃親情。而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讀好栽花、春景、賞花等片段,并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想說些什么?”的語言訓練和閉目聽朗誦的春天花開情景在頭腦中熟記精彩片段的訓練。師生及時點評學生的朗讀,贊揚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了人間最美的親情。最后教師深情引讀“栽花賞花”的整體故事情節(jié),感受那千山萬水隔不斷的父子情深,體會鮮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東西和高爾基見花如見子的深情。
二、以“給”突破,體悟奉獻快樂。
作為大作家的高爾基賞花想著種花人——兒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工具——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不僅言謝、言思子之情,更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啟發(fā)學生理解兩個“留下了最美好的東西”,深入理解高爾基信的內(nèi)容和含義。然后讓學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去證明“給永遠比拿愉快”,這的確是諄諄教導,以求“各有所得”。
學生圍繞板書上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談“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情境藝術的引語,指導朗讀這意味深長的信,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教前的預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不夠完美,教學機智有待進一步完善。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那種濃濃的親情和高爾基從小教育兒子做人的道理。兩件小事把兩個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鏈接了起來。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的濃濃的父子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中,我采用的以問促讀,讀悟結(jié)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對父親的愛。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然后,讓學生欣賞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觀察高爾基賞花的神情,閉上眼睛想象春風中姹紫嫣紅、蜜蜂飛舞的畫面,感受陣陣花香中賞花的愉悅。此時在高爾基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對自己濃濃的愛,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xiàn)。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多么高興啊!高爾基對兒子的愛,千言萬語都在這封信里,這封信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我啟發(fā)三次學讀信的內(nèi)容,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事例!接著讓學生理解兩個美好的東西的不同含義,指明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最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拓展練習,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
我相信我班的.孩子們能從生活的小事中體會到要“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而成為一個樂于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在于“寫信教子”這一部分講齊讀的多,應讓學生進一步的逐個體會父親那種教子的苦心。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表達了高爾基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他與兒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這是一篇寫事情的文章,但其中竟有兩段是描寫景色的。而正是這兩段景物描寫,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們的確是美好的東西,深深地體會到高爾基為什么會因此而感到特別的快樂,為什么會從遠方給兒子寫去那飽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兒子,于是促使他寫了這封信。
高爾基將這種親子之愛擴大了,變得更廣博、寬泛。指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nèi)容,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疑難處,大家一起來解決。教師則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從而使學生鍛煉了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給”,永遠比拿更愉快。一些學生舉了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說了自己的體會。還有幾個學生并沒有真正留心體會自己給予他人美好東西時的快樂。當今社會,每家都是獨生子,致使學生自私、貪婪。讓他們學會無私,僅憑一兩句說教的大道理,想必作用不會太大。那這句話給我的啟發(fā)是:只要你真誠地付出,人家受益自會予以回報,那你也將是多么愉快呀!老師認真負責地教育學生,定會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醫(yī)生妙手回春,救死扶傷,人們稱他們?yōu)椤鞍滓绿焓埂;父母給孩子無私的愛護,也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我體會到: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盡我所能,給身邊、周圍的人,奉獻一片愛心,留下美好的東西,才會更加快樂。我根據(jù)我的理解,指導學生在課文的背景音樂營造的讀信氛圍中,深情導讀信的三個片段,創(chuàng)設父親寫信,兒子讀信的情景。最終讓學生體悟“奉獻、給予是快樂的”,“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我力爭讓每個孩子從心底升騰起一股自發(fā)為班級服務的思想,不是有位哲人這樣說:播種思想,就會收獲行動。讓每個學生在老師、同學的關愛中自發(fā)自覺做好事,不求索取。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感受,使境界得到升華,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含義。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06-19
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10-0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07-1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后反思10-0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后反思10-0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最新12-19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08-2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15篇02-28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15篇)03-0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范文(通用9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