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1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本文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分析能力、敢于挑戰(zhàn)權威、勇于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的好教材。但是,要讓生活在今日的中國兒童理解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jù)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充分發(fā)揮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了。下面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質疑導入,曾興趣
課文開始,我讓學生回答課文提到的兩個主要人物是誰。再讓學生自己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接著我問:“小朋友,是什么讓生活在17世紀的伽利略與兩千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到課文里面找出相干的句子。根據(jù)學生回答我進行了板書(兩個鐵球著地)。我讓學生看,問:“中間放上哪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放上哪三個字又成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學生馬上回答加上“同時”二字便是伽利略的觀點?稍摷由夏娜齻字才會成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孩子楞住住了,我知道孩子在初讀課文后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的,于是我限時三分鐘讓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孩子馬上默讀課文,有的孩子互相討論了開來,看到孩子們興致那么濃,我真的很開心。果然,不到三分鐘,孩子們回答出來了。原來小小的一個巧妙設計,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磥,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多樣的形式,促情趣。
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變化,我時而發(fā)問,時而實物演示,時而板演圖示,時而自讀課文,時而分角色表演,時而鞏固練習,教學方法新穎、多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愛學、樂學,情緒高昂,學習效率很高造具體生動場景的方法,使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理解伽利略的想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學生還采用列算式來理解:[(10+1)>1快][10—1<10慢],這樣的理解既簡單又明了。
三、適時拓展,展能力。
伽利略試驗成功后,人們會怎么說呢?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打開思路,如,伽利略的學生會說什么?那些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會說些什么?那些嘲笑過伽利略的人又會說什么?學生們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展開想象,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學生的寫話還是很不錯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課文,要在舊教材中滲透新的理念,是我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意圖。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落實這一點,我以課文進行“重組”,即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當我讓學生談談“你喜歡誰?為什么?”時,我看到學生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jù)理力爭、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談的自信姿態(tài),那不說服對方辯友誓不罷休的決心,讓我為之感動。當學生從書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從試驗中證明亞里多德的話有錯時,人們的態(tài)度也由責備到懷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人們對伽利略的態(tài)度改變了,那喜歡亞里多德的同學你們的態(tài)度改變了嗎?有的同學這樣說道:“我還喜歡亞里多德,他說這句話雖然有錯,但他給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人們還稱他為‘學問之神’,但我也喜歡伽利略。”這不證明了課標指出的“課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蓖瑫r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獨特體會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此時老師再多的語言都是多余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我已經上了6次了,第七次是到我鎮(zhèn)的下南小學去進行教學交流活動。雖然對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都已經非常熟悉,但是我的心里還是有些擔心,因為原來的教學設計結合本校的學生特點來設計的`,現(xiàn)在要用同樣的教案去其他的學校上課,不知道效果多怎么樣啊?
為此我特意向吳校長請教,最后決定降低教學的難度,在課后習題練習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體會?在本校就通過直接提問的方式進行,在下南小學,我通過提示的形式,例如“我們常常會看到蜻蜓在點水,我們一直都以為它們在玩耍,其實不然,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嗎?”
在上課之前,我特意早點到四(1)班教室了解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都非常的活躍,讀書的節(jié)奏也非常好,我滿心地以為教學任務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結果發(fā)現(xiàn)不然,當上課的鈴聲響起,學生們看到了20多個老師走進課室聽課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本來是讀書這樣的小事,學生們也不敢舉手,生怕讀錯了,教室的氣氛變得緊張了起來。到了后面的思考題目,例如“伽利略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你能猜想一下他是怎樣反復做嗎?”教室里變得鴉雀無聲了,后來我為了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把多數(shù)的段落、語句都由原來的指名讀變成了齊讀,希望這樣能放松學生的緊張的心情。因此在朗讀指導上力度是明顯不足的。
以上就是我對《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反思,我自己在不斷地研磨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01-1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11-0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09-2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4-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10-09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4-2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6-2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后反思10-06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09-1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