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白楊》教后反思范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yīng)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zhí)教完《白楊》一課后,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了解到文章的內(nèi)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lǐng)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愿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于是課堂上我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fā)現(xiàn)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lǐng)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dǎo)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愿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后,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扎根戈壁一樣地扎根邊疆,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lǐng),長大參加邊疆建設(shè)。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chǔ)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zhì)疑,學生在讀的基礎(chǔ)上很快能提出:
。、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fù)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領(lǐng)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lǐng)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dǎo)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白楊》教后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蘇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
《積的乘方》教后反思范文(精選10篇)11-28
拼音dtnl的教后反思(通用11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