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孔子經(jīng)典語錄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語錄吧,語錄是用平實、生動對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語錄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孔子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孔子經(jīng)典語錄1
1、朱熹江西湖南孔子孟子
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5、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
7、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9、言必信,行必果?鬃
10、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犊鬃蛹艺Z》
1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鬃
13、同學們,孔子言吾日三省吾身,而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接班人,我們是否也應該在緊張的學習中反思今天,我努力了嗎?今天,我充實嗎?今天,我快樂嗎?
14、孔子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論語》
15、故擇其所嗜,必先受業(yè),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鬃釉弧吧俪扇籼煨,習貫如自然”。
16、孔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摘孔子《論語》
1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8、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20、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子《論語述而》
21、孔子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鬃印墩撜Z》
22、孔子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弊⑨層腥苏f“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回報恩德!
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2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鬃
2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鬃印抖Y記學記》
27、不遷怒,不貳過——孔子名言
28、過年穿新衣的期盼也就成為那個時期的同齡人都有過的愿望,能吃到一點肉,也絕對是做夢都想的事情,正如孔子所云三月不知肉味
2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愛默?/p>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3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32、一個人如同時具有孔子提倡的愛心孟子的正義墨子的.實踐韓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莊子的慧荀子的自強,就一定能成為領袖。"
3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4、書是航向夫際廣闊生活的船只。凱勒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3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孔子
36、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鬃
37、孔子曰智者樂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禪語曰善心如水。我曰人當學水。人在世上不順多,當學水之能潛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靈活善變,適鏡而生,適鏡而居,善待一切,不妄求環(huán)境適應自己,而善使自己適應環(huán)境。祝君人生處世當如水。
38、美功不伐,貴位不喜。《孔子家語弟子行》
39、敏而勤學不恥下問。(孔子)
40、孔子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41、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妾,損矣!鬃
4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43、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鬃
44、無伐善,無施勞?鬃印墩撜Z.公冶長》
4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鬃
有關孔子經(jīng)典語錄2
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2.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17.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2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故為政在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6.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31.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經(jīng)典語錄】相關文章:
孔子的語錄12-27
孔子的名言02-22
孔子的作文03-20
論語孔子語錄12-23
《孔子游春》教案01-04
孔子勵志語錄11-17
孔子拜師教案06-30
《孔子拜師》教案09-07
孔子游春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