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1
這個暑期,我在哈爾濱一邊陪我兒子打球,一邊翻閱了學校發(fā)的韓興娥老師《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當我一頁一頁、一個章節(jié)一個章節(jié)往下讀時,我發(fā)現(xiàn)《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的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韓興娥老師用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xiàn)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zhì)規(guī)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在書中,韓興娥老師的"氣定神閑笑對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 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幾個章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韓老師的 "高深之處",就是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那就是——"讀".通過大量的閱讀,連我們學生覺得最累的作文對于韓老師的學生來說都好像是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看到學生寫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真讓我覺得自嘆不如。韓興娥老師樸實的語言,樸實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老師的"精講",讓學生一遍遍的重復(fù)性的作業(yè),以及老師疲憊不堪的批作業(yè),使語文教學變得苦、累。而真正的'語文教學"讀"才是硬道理。
現(xiàn)在想來,其實學生不愛讀書是不是和老師的引導(dǎo)有關(guān)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現(xiàn)在班級學生來說,一學期結(jié)束了,可在朗讀上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過不了口語這一關(guān),很多上課的時間都在"講"而不是"讀",因為不能耽誤了進度,所以往往因趕進度而忽視了朗讀,只顧講課了,而在學生讀不好的基礎(chǔ)上講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讀當作業(yè)讓學生在家讀書的話,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讀。我也覺得應(yīng)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朗讀,然后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在"精"而不在"多".
韓老師的海量閱讀實驗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積累。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基礎(chǔ),老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無須老師有多大的才學,只要引領(lǐng)得法,多動腦筋,教學相長,普通教師也能干出令名師們瞠目的成果。說和做相比,定是說說更容易;自己做和別人評相比,定是評評更省事。文字表達可以如此簡約、如此簡短,但其中的心血、包含的付出,不容猶疑,必是一路辛勤、一路堅韌、一路跋涉!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2
課題組給每位語文老師發(fā)了一本韓興娥老師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這本書。一看書名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讀起來。
當閱讀完整本書,我為韓老師深深折服。她的語言平淡,沒有很多修飾的成分,但她的精神卻感染著我。她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她不囿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數(shù)年來一直銳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進行“課內(nèi)海量閱讀”的實驗。在她的課堂中,學生的朗讀個個繪聲繪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語非?蓯邸K膶W生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
還記得到韓老師的學校去參觀,她的課堂就像書中韓老師的一個學生寫得一篇作文《我們班里亂哄哄》那樣,“亂哄哄”的。說得“亂哄哄”不是指班級里同學不遵守紀律,而是上課時大家各做各的事,有的讀書,有的寫字,有的背誦……在她的課堂里,語文教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各種課外書籍才是孩子們的書籍的大海。孩子不必要啃食那早已被啃食得無味的教科書,而是可以根據(jù)自己閱讀的進度與程度自主閱讀。
記得參觀時發(fā)現(xiàn)韓老師的教室門后,張貼著許多各式各樣的表格,上面貼著形體各異的星星、笑臉,通過讀書,我才詳細地了解到那是韓老師為孩子們制定的一系列的獎勵制度。韓老師班中學生的家長也積極配合著老師的“海量閱讀”,在家中他們常進行親子閱讀,父母就算再忙也會抽出空隙或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或給認字不多的孩子大聲朗讀故事,或進行相互講故事。久而久之,學生之間也從玩伴變成了書友,他們都以讀書為樂。
一次次地翻閱《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很不平靜。自己也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語文教師,而我們的課堂始終都是圍繞著一本教材,學生每天都在啃食那被咀嚼過無數(shù)次的“骨頭”,對他們而言,文字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吸引力。他們覺得沒意思,所以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開小差、說話的現(xiàn)象。有時為了確保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拼命地擠占學生有限的休息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經(jīng)常責怪學生不愿意看書,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陪著孩子一起閱讀呢?自己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有多少?如果我們也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像韓老師那樣一個閱讀的環(huán)境、氛圍,提供閱讀的素材,老師與學生一起研讀,家長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那我們的學生肯定也會愛上快樂閱讀。
現(xiàn)在,我們也組建了“書香課程建設(shè)實施策略的研究”課題,我們要像韓興娥老師學習,帶領(lǐng)著學生遠離苦不堪言的作業(yè),自由自在地暢游書海,為孩子們的書香人生奠定基礎(chǔ)。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也踏上了閱讀快車道。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3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語文教學怎么才能高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怎么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怎么能夠不采用題海戰(zhàn)術(shù)而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呢?傳統(tǒng)的單文本閱讀能不能做一下變通呢?……總之,一句話:怎么能克服目前語文教學的慢、累、繁弱點呢?
當我又一次細讀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新版)后,我的眼前豁然開朗了,心中頓時有種即將步入柳暗花明之感了。
韓興娥老師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有效地拋開了單文本閱讀教學的路徑,采用海量閱讀的途徑引導(dǎo)學生在遠高于一般課堂語文教學的信息量中高密度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細講、精講、打磨講的模式。教材在兩分鐘內(nèi)講完,其余的時間跟隨老師的腳步進行深耕化、寬泛化、序列化、專題化的海量閱讀。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接收到單文本閱讀3-10倍的信息量,有的課中甚至是單文本閱讀教學的幾十倍的信息量。這種長期的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閱讀教學,讓她的學生厚積薄發(fā)、滴水穿石。韓老師常常自謙地說:“我是個笨老師,但我的學生各個優(yōu)秀。我的班級里,沒有差生!表n老師這種“取法乎上”的教學,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保護了學生對書籍原始的閱讀興趣。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史。韓老師正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關(guān)鍵期和閱讀關(guān)鍵期將二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小學是識字、寫作的啟蒙期,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發(fā)展期。很顯然,海量閱讀的介入,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媒介!
韓老師質(zhì)樸、低調(diào)、執(zhí)著的精神品質(zhì)深深打動了我。書中多次寫到,韓老師不會說話,不會討好領(lǐng)導(dǎo)、不會巴結(jié)別人。她是實實在在地做研究,踏踏實實地搞工作。韓老師不善言談,沒有煽動力強的演講風格,不會走心的表達氣場,甚至有時候帶著羞澀氣、孩子氣。從開始海量閱讀的研究至今,已有18個春秋。期間,韓老師想方設(shè)法先是探尋出一套兩周之內(nèi)完成一本教材的“不求甚解”法,進而選出適合學生的校本課程,從詩詞曲賦,天文地理,從《楚辭》《詩經(jīng)》,到《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我們不能不說:海量閱讀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的確出類拔萃,韓老師的教法高瞻遠矚。難怪陶繼新這樣評價:海量閱讀才是提升學生語文水平之道,也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不二法門。
書中既有對海量閱讀理論思想、各年級段實施細則,也有韓老師的心路歷程、學生們的作文作品,讓我們看到海量閱讀的大場景花卷。當我們理解了韓老師的思想后,學習她的做法便迎刃而解。因為,海量閱讀的“海量”是根本,是精髓。有了這個指導(dǎo)思想,再加上書中的一些可操作性的做法。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可以學著她的做法做海量閱讀的教學研究。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4
很有幸讀了這本書,讓人受益匪淺。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今天我簡單介紹上冊。一位山東小學語文教師獨辟蹊徑開創(chuàng)了大量閱讀課在課堂上專注上的先河。結(jié)合小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學習目標及要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撰寫了好幾本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趣味十足地所謂的工具書。通過在課堂上大量閱讀或精心設(shè)置、準備從而獲取不菲的知識技能,贏得了家長、同事、社會、學生的一致好評,并把她這種教學思想的方法推廣了出去。這位受人尊重、崇敬、非凡的老師名叫韓興娥,讓我們記住榜樣的力量——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的新型人才韓興娥。
讀完這本書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著愛學生就該讓他收獲更多這一熱切期望,所付出了巨大努力、心血。她打破傳統(tǒng)思想、教學走上快捷便利的康莊大道——踏上閱讀快車道。由于韓老師多年的文化積淀,對工作的嚴要求和一切為了孩子等因素,出謀劃策、精心設(shè)計地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人記憶猶新、拍手叫絕。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她編寫好幾本工具書不僅體現(xiàn)了她飽讀詩書后的'文字功底,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用心敬業(yè)的工作精神,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不容小覷地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和一絲不茍地學習態(tài)度,師生合作,讓“教材”更接近生活,接近載體——學生。讓人驚羨不已的是孩子們的樂學,大量地閱讀并沒有打消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老師獎勵制度的刺激下,有序高效地學習,反而助長它日益滋生——閱讀的樂趣,想必這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最難能可貴的是韓老師道出了教學的真諦——重視閱讀,培養(yǎng)能力。忽視課本,重點在于課外閱讀,全面系統(tǒng)地對知識做到學以致用。不揠苗助長,不以學習成績?yōu)榧喝,鼓勵支持,遵循隨著年齡增長、學歷增長、閱歷增長,難題終會迎刃而解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朝前奔跑,不斷進步!氨娙耸安窕鹧娓摺保w力量是無窮的,整個班所散發(fā)出來的能量巨大。韓老師身上的亮點、可取的地方不勝枚舉。
相比韓老師所作所為,我差距不小。沒有創(chuàng)新變革意識,沒有一心本著為了孩子這個最初、最根本的出發(fā)點,沒有課前的精心設(shè)計和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令人汗顏,羞愧難當。這次閱讀、學習是對我思想、行為上的洗禮。我將痛定思痛,認真對待,邁向堅實穩(wěn)健的步伐行進在荊棘又開滿鮮花的路上。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5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共2冊,韓興娥著。韓興娥老師是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qū)北海學校語文教師,齊魯名師。一般語文老師一個學期才能教完的一本教材,她只需兩周便結(jié)束教學,其他更多的時間,則和學生在課堂上共讀課外書,她的學生能把各類經(jīng)典融會貫通,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孩子們成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小博士”。她的“課內(nèi)海量閱讀”教學,做得細、做得準、做得實,被《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報刊報道,被評為“20xx年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讀此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讀
韓老師的課堂上,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講解,也聽不到詩一般的語言。但,她的學生卻能引經(jīng)據(jù)典,出口成章,洋洋灑灑輕松寫作。究其原因,是因為韓老師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那就是--“讀”。
以往我們的語文課上也強調(diào)“讀”,不過我們是本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真理,采用各種方法來讀。
韓老師課堂上的`讀則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課內(nèi)海量閱讀”,就是全班師生共同在“課堂內(nèi)”閱讀某一本“課本外”讀物,讀完一本再換一本,像學習課本一樣大量閱讀課外書。讀的書多了,不同的觀點就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的基礎(chǔ)上去實踐,就成了創(chuàng)造。如果缺少閱讀,對一個少年兒童的成長是釜底抽薪;如果缺少閱讀,對學生的個性養(yǎng)成是致命的一擊。書讀得多了,自然就學會了比較,學會了挑刺,學會了暗地里和別人“抬杠”。海量閱讀是創(chuàng)造精神的源泉。二是反反復(fù)復(fù)的朗讀,有些內(nèi)容有些孩子在課堂上就能記會。三是讀的形式多樣化,范讀(聽錄音較多)、領(lǐng)讀、開火車讀、點名讀、齊讀等等。四是“引讀”,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時,并不知道什么是引讀,后來才曉得引讀多用于詩詞教學,老師問問題學生根據(jù)問題讀詩句。引讀教學的好處,一是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讀的次數(shù)多,全部學生能夠當堂熟讀,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目標的達成度高;二是老師“引讀”的語言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詩詞。
第二、激勵方法
感覺韓老師課堂上的各種激勵方法就像在玩游戲一樣,讓人舍不得離開,過了這一關(guān)還想過下一關(guān),讓孩子永遠充滿著動力,每過一關(guān)都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感覺、當好孩子的感覺總是快活的,每個人都樂于再次體驗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是懶孩子變勤孩子的法寶。我曾用韓老師“蓋印章”的方法帶領(lǐng)我們一(1)班的孩子們誦讀了《學拼音讀兒歌77首》,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下課也拽著我要給我讀,然后我就根據(jù)要求給他們蓋小印章,得了印章的孩子高興得屁顛屁顛的!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6
韓老師真不愧是海量閱讀的大家,在她的課堂上,你會看到《成語故事》《中華成語千句文》《成語笑話》《多音字兒歌200首》,這些書中有的暗含經(jīng)典故事,有的蘊藏歷史文化,有的能博同學一笑,這樣有趣的書籍應(yīng)該給孩子們,讓他們在讀中一點點明了,在反復(fù)誦讀中學會更多。在課堂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韓老師用到了競賽法,這個我也曾用到過,效果甚佳,很多孩子為了博得頭彩都費盡心思的去學習去背誦,這能夠吸引大部分孩子,當然也有少數(shù)除外。其實課堂上老師運用的每一個辦法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qū)W到更多,所以以后可以多一些獎勵獎品來刺激孩子的競爭。韓老師用了很短的`時間將課本講授完畢,一學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海量閱讀上,本身海量閱讀就是一個見效較慢的過程,如果家長不理解,老師又敢作何?另一方面就是家長們?yōu)榱撕⒆哟蛴∠聛砝蠋煹囊蟮脑娋洌闀r間陪孩子朗誦。老師的所為離不開家長的這些努力。
在這本書上看到了很多課堂實錄的一些情況,韓老師對學生的引讀可謂精彩,成語、古詩乃至宋詞,韓老師用極其經(jīng)典的文字帶著孩子們一次次朗讀。她非常注重朗讀,而且是每日長時間的朗讀。朗讀并不是不去理解,一首詩一首詞只要孩子能明白大概意思即可,讀的多了其中之意便可領(lǐng)會。只要朗讀深入學生的血液成為每日必備之事,還愁不什么不解其中意嗎?課上對唐詩宋詞的學習很多,學生接觸的詩人也相對多,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采用比較的辦法。比如李清照詞前期后期的變化?李清照和辛棄疾詞的比較。在比較中理解區(qū)分。韓老師的教學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填空,也就是在孩子充分朗讀以后,以填空的形式來引導(dǎo)孩子理解文意,從而加深印象。
作文方面韓老師也有自己獨特之處。低年級的作文以看圖寫話為主,學生首先要學會的是區(qū)分段落的標志。在這里韓老師用到了故事法,她用故事來提醒孩子每個自然段的開頭要空兩格。她提到低年級寫作文首先要養(yǎng)成及時改錯的好習慣。這里提到了擦、描、抄。擦掉在原地房改,描老師修改的地方,抄寫老師修改的句子。標點和句子的教法上韓老師采用的是抄課文的辦法,第一步是照葫蘆畫葫蘆抄寫課文,將課文在格子里打印出來學生照抄;第二步是照葫蘆畫瓢,修改抄寫格式;第三步是提高難度直接照著書抄寫。韓老師特別注重老師要寫下水文,老師的下水文是給學生看的,所以必須是真實的,寫學生熟悉的人和事,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孩子去寫作文。老師們在講作文時,以為把作文講明白了,殊不知明白和下筆寫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只有寫下水文去嘗試才知道其中的難點。
讀了這本書感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尤其是個人的文化底蘊方面還有待提高,希望通過努力能夠有所改善。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7
暑假里,我精心閱讀了《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當閱讀完整本書,我已為韓老師深深折服。雖然她的課堂看似“風平浪靜”,但在她的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卻是“波瀾壯闊”。
一年級學生識字二千多,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達到六年級水平。四、五、六年級開始真正海量閱讀,教科書在韓老師眼里是無足輕重的,二、三個星期就搞定。傳統(tǒng)的老師在課堂上的喋喋不休模式是找不到蹤影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韓老師的課堂上是充分得到體現(xiàn)的。無須老師有多大的才學,只要引領(lǐng)得法,多動腦筋,教學相長,普通教師也能干出令名師們瞠目的成果。
以下我看了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后的體會:
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積累。沒有堅實的塔基,就沒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在今后的讀書方面我覺得有幾點可以借鑒的地方:
一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讓學生把閱讀當做消遣,當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經(jīng)常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想方設(shè)法哄著孩子愛讀書。
二是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像韓老師那樣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個人閱讀某一本書,學生認為達到要求時再由老師抽查。閱讀之前,提出嚴格要求:一是要有恰當?shù)娜澟。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在書上勾畫,可以選擇精彩片斷寫到讀書筆記本上,并大體背誦,具體字數(shù)不限。每天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和積累、背誦的情況,并根據(jù)積累的質(zhì)量、數(shù)量給予學生適當?shù)莫剟,檢查的過程同時是指導(dǎo)的.過程。
三是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韓老師在逐句逐篇地聽過學生朗讀之后,從中選出讀得多、讀得熟的學生當“小老師”,并為之佩戴“小老師”證卡。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為師者的風采。所以,都在不遺余力地進行誦讀訓練,甚至在家里讓父母聽著誦讀。于是,誦讀的新秀層出不窮,“小老師”的隊伍不斷擴大,從而形成一個群體,使更多讀不好的學生隨時得到指導(dǎo)。
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基礎(chǔ),老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因為沒有閱讀,就不會有通過閱讀而激發(fā)的思維,就好比一塊整理好的土地,卻沒有種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會有收成。所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是我們所有教師不懈地追求。
【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后感10-06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讀后感10-06
讀《走上海量閱讀的快車道》有感09-01
踏上征途作文10-06
踏上青春作文11-21
培養(yǎng)孩子閱讀心得05-15
踏上夢的征途作文10-06
踏上新的旅程作文11-30
踏上歸途的唯美句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