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心得體會通用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本論心得體會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本論心得體會通用1
第一次接觸《資本論》的有關知識是在大學,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課堂上,當時記得最深的就是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但是對社會主義制度和美英的資本主義制度真正區(qū)別并不是那么清楚。時隔30余年,在世界觀、價值觀得逐漸形成,思維方法、理解能力不斷成熟的今天,再次來到省委黨校學習陳家伍老師講解的《馬克思資本論及其時代意義》后,精神得到了全新的洗禮,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充滿了崇敬,也真正地理解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真正內涵。
一、《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有三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在批判繼承中,馬克思主義形成了自己的三個重要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中哲學是基礎,是人類的智慧之學,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體系的重要前提!顿Y本論》三大嶄新的因素是:剩余價值、勞動二重說、工資的本質。在《資本論》這部巨著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得到了集中的表現。馬克思從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出發(f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作了深刻分析,使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根本的革命,并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展示了馬克思堅定的唯物主義戰(zhàn)士的信念和信仰。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顿Y本論》之所以能夠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規(guī)律,就在于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的運用!顿Y本論》研究方法體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的統一,馬克思將辯證法作為其邏輯和認識論的靈魂,將這一方法應用于對一種具體的社會形態(tài)(資本主義社會)和一門具體科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不僅使辯證法哲學得到充分而嚴格的驗證,而且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辯證法的內容。
二、《資本論》是商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先進教科書
《資本論》中沒有商品經濟概念,但有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的概念;《資本論》中沒有市場經濟的概念,但有交換經濟、貨幣經濟和信用經濟的概念。我感嘆馬克思的前瞻性,在140多年前,他已經看到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規(guī)律,他用最簡單的敘述方法“使最枯燥無味的經濟問題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至今他提出的十大基本理論仍然對當今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科學先進的指導作用。
《資本論》一個提出了十大基本理論: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循環(huán)和周轉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理論、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理論、借貸資本和信用理論、地租理論和收入理論。時隔140年后的今天,《資本論》在理論上閃爍著真理的光芒,仍然熠熠生輝!顿Y本論》雖然是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特殊規(guī)律,但同時又闡明了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諸如價值規(guī)律、供求規(guī)律、貨幣流通規(guī)律、價格運動規(guī)律和市場競爭規(guī)律等,同樣適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論》蘊涵的關于金融、管理、財政、貿易、產權等方面的思想觀點是當今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應用經濟學的基礎和出發(fā)點!顿Y本論》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交換過程中的利益關系及其階級利益關系的分析當中蘊含的利益關系學說,對于我們今天分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關系狀況、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性發(fā)展和完善都具有重大借鑒價值。這部傾注著馬克思40年心血的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不僅在思想理論上,而且在社會實踐上,對全世界都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三、《資本論》指示中國經濟前進的方向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是其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部分經濟學者把西方經濟學奉為圭臬,頂禮膜拜,用這些理論治理國家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卻被束之高閣。不可否認,我們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由經濟亂象引發(fā)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蒜你狠、姜你軍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毒奶粉、注水肉等層出不窮,觸目驚心,而油價亂漲、房價高企幾乎就沒有個盡頭,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里,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該怎么去解決?難道真的要靠資本家的身體里也流上“道德的血液”?還是寄希望于他們的良心發(fā)現?這些難道都只是道德因素?一切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背后都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對這些問題,國內的各路經濟學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和應對方案。但是,由于流派之別,左右之爭,眾多專家對同一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往往南轅北轍。而且假設太多,只是就現象說現象,幾乎就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甚至有些就是在忽悠,沒有一點實質意義。這次重讀《資本論》對我認識某些問題的本質,反倒能夠起到一種撥云見日、正本清源的作用。在我看來,資本天生是逐利的,它沒有底線,只為實現利益,即便資本家的慈善也必然是從另一處的剝削而來。由于國家法律和制度對資本缺乏制約,特別是對資本與權力的勾結無法阻斷,再加上人性中的自私與貪婪,我認為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顿Y本論》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理論武器,它是馬克思用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最豐富、最深刻、最成熟、最徹底的唯物主義理論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集大成者。它長達三卷,有205萬字,厚3000頁,是一部將邏輯學、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的嚴肅的學術著作。雖然,它寫于一個半世紀以前,之后資本主義也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完善和發(fā)展,期望以它來回答和解決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一切問題,也是不現實的。但是,以我的淺陋,我也知道,馬克思主義是為社會中大多數的人說話的,它至少可以帶給我們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那就是從工人、農民這些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制定政策,而不是資本家的、權貴的角度,而不用老是被那些所謂的專家的所忽悠。也許此時,已經到了我們重新撿起《資本論》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它從各式的報告中,從大學生的課本里請出來,在某些層面上進行應用,進行反思。至少在反思我們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可以用它放松一下已經被資本主義經濟學禁錮的大腦,開闊一下視野,豐富一下思維,也許在不經意間,我們能夠發(fā)現很多。最后,我想說的是,《資本論》最重要的是,交給我們一個分析問題的方法,那就是唯物主義辯證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背后所隱藏的真相,從而成為指導我們經濟發(fā)展的的思想,為我們中國經濟的未來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指出一條道路。
資本論心得體會通用2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利潤、利息、地租以及許多非產業(yè)部門的收入也是由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轉化來的,并且認為只有產業(yè)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yè)、服務業(yè)等非生產性行業(yè)的職工都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但是在現代看來,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勞動概念內涵的擴大,原來一些被認為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眾多行業(yè)和職業(yè)的勞動者都開始發(fā)生變化,例如,第三產業(yè)經研究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范圍由原來的體力勞動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逐步向體力、腦力勞動者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方向發(fā)展,并且腦力勞動者由于從事的是一種高級的復雜勞動所以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在現代,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開始趨于多樣化。資本主義社會,在承認剩余價值率就是剝削率的前提下,也必須看到有些職工在取得勞動收入即工資的同時,通過剩余價值的再分配,取得一部分存款利息,或購買股票的股息收入。這些收入雖然是他們的非勞動收入,但不能說是剝削收入。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分配方式是社會總產品的分配,社會主義對社會總產品進行的各項扣除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目的是通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達到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剩余價值被分割為產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二者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分配形式上的某些共同點來掩蓋分配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盡管剩余價值理論在當代在科學技術方面,第三產業(yè)方面的理論存在了一些滯后性,但是剩余價值理論仍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理論指導我國社會建設,因為剩余價值理論是應社會歷史條件產生的,也必須隨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仔細研讀《資本論》使人獲益匪,感觸良多!顿Y本論》深入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理論及流通理論,為我們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流通方式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也為提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及資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鑒!顿Y本論》雖然論斷了資本主義必將衰落而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終極結論,但在當今世界中,資本主義資源配置方式仍然被認為是最科學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但毋庸置疑,資本主義制度“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來到這個世界,必將為更科學、更人本的制度所取代,為共產主義制度所取代。第四篇:資本論心得體會1500字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利潤、利息、地租以及許多非產業(yè)部門的收入也是由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轉化來的,并且認為只有產業(yè)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yè)、服務業(yè)等非生產性行業(yè)的職工都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但是在現代看來,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勞動概念內涵的擴大,原來一些被認為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眾多行業(yè)和職業(yè)的勞動者都開始發(fā)生變化,例如,第三產業(yè)經研究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范圍由原來的體力勞動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逐步向體力、腦力勞動者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方向發(fā)展,并且腦力勞動者由于從事的是一種高級的復雜勞動所以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在現代,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開始趨于多樣化。資本主義社會,在承認剩余價值率就是剝削率的前提下,也必須看到有些職工在取得勞動收入即工資的同時,通過剩余價值的再分配,取得一部分存款利息,或購買股票的股息收入。這些收入雖然是他們的非勞動收入,但不能說是剝削收入。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分配方式是社會總產品的分配,社會主義對社會總產品進行的各項扣除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目的是通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達到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剩余價值被分割為產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二者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分配形式上的某些共同點來掩蓋分配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盡管剩余價值理論在當代在科學技術方面,第三產業(yè)方面的理論存在了一些滯后性,但是剩余價值理論仍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理論指導我國社會建設,因為剩余價值理論是應社會歷史條件產生的,也必須隨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
仔細研讀《資本論》使人獲益匪,感觸良多。《資本論》深入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理論及流通理論,為我們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流通方式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也為提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及資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鑒!顿Y本論》雖然論斷了資本主義必將衰落而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終極結論,但在當今世界中,資本主義資源配置方式仍然被認為是最科學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但毋庸置疑,資本主義制度"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來到這個世界,必將為更科學、更人本的制度所取代,為共產主義制度所取代。
【資本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資本論心得體會08-24
資本論研讀心得體會04-23
資本論讀書筆記03-31
資本論讀書心得04-21
《資本論》讀后感04-29
資本論讀后感02-27
資本論讀書心得15篇04-25
關于資本論的讀書心得范文08-22
資本論的讀書心得范文(精選14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