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觀后感(通用1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綠皮書》觀后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1
《綠皮書》背景是講美國民權運動,黑人剛剛獲得勝利后,在南方地區(qū)種族歧視嚴重地區(qū),黑人鋼琴家巡回演出踐行法律實施的艱難。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鋼琴家唐為巡回演出臨時應聘的司機及保鏢。唐是黑人鋼琴演奏家。托尼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家里來了兩個黑人服務人員,用過的杯子都被他丟盡垃圾桶,而為了生計賺錢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機。
影片有非常多的對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種族、行為習慣、待遇等都有鮮明的對比。托尼雖然是白人但就是個小混混,社會的底層,啥不講究,能吃能喝能睡,一點禮節(jié)沒有,在黑人面前感覺有高貴的血統(tǒng)。唐是個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貴族的禮節(jié),在白人面前忍讓,在藝術上受到白人貴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樣還是受到歧視,住黑人專用賓館,不能和白人貴族一起用餐,白人貴族也是把唐作為一個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這樣想,黑人剛剛獲得平等的.權力,在北方城市尚且還有種族歧視,在南方地區(qū)就更不用說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執(zhí)行,毅然決定去南方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謂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制度規(guī)定了但沒有去執(zhí)行的等于零,執(zhí)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習以為常了。
唐在巡演過程中處處小心,處處隱忍,在隨著和托尼的接觸中,慢慢釋放了自己的壓抑,結果都出事,托尼來救助。兩人在接觸過程中慢慢消除種族其實,變成朋友。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2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著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fā)生什么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xiàn)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于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shù)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并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愿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群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著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xiàn)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jié),不像曾經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笔前,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并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沖破了階級、沖破了種族、沖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么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于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3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托尼開著載著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托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著吃,并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并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為非常抗拒,而后來還是吃了,并和托尼開懷大笑,學著托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里。
正如電影里說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為著名鋼琴家,但因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筑起了一面高墻,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托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獲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著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shù)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xiàn)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幫著雪利博士從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著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yǎng)。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為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舍的價值!毒G皮書》中的那輛車為著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4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是自己的女王”,可即使如此,也總會有那么多女孩在對比中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孤獨。沒有一個人是天生高貴,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卑賤;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合群,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孤獨。孤獨,其實只是自卑的一個最高的境界罷了。綠皮書里有一個人,似乎是認定了自己是孤獨的人,一個天生應該孤獨的人“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將自己劃為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明明是男人,卻又不配是男人。一個人,是要自卑到了一個什么程度,才能將自己困在如此窄小的一個孤獨圈子里生存,更何況是一個天才。
唐·雪利,一個近乎音樂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書》,本已感嘆于傅聰?shù)牧钊梭@嘆的音樂天賦,接近夸張的領悟力,對音樂的極度敏感使傅聰可以在短于常人的時間里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據(jù)電影里對他的介紹,從3歲便開始演出,14個月內到白宮表演2次,雙博士……同樣是學藝術,雖然不是一個領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個人是一個在音樂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至少在1962年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的致命問題——他是黑人。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一個必要的功課便是了解背景。在南北戰(zhàn)爭結束的近100年內,黑白兩色人種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仍然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是現(xiàn)代的黃種人,在沒有種族歧視的中國,不明白當時由膚色而引起的沖突,但大概和中國古時候的元朝時的分化無異。似乎是在這些社會,總是要有一種人天生被別人踩在腳底,而還有一些人這天生高高在上。電影里頭有一個片段,男主人公托尼,一個白人,再向南行的路上因為車子壞了,而只好將車子停在路邊修理。而他的老板雪利也下了車,一望無垠的田野里盡是他的`黑人同胞。他望著他們,他們也望著他。一個帶著探究,為何一名黑人可以讓白人為其服務;一個帶著心酸,明明是同類,為何命運殊途。其實那些黑人只不過代表了當時美國的絕大部分的黑人罷了,也許若不是獨特的天賦,他也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員。我莫名想起一句和這部電影無關的話: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稍稍改了一下,當你凝視別人的心時,別人也在凝視你的心。
一開始看到《綠皮書》很迷茫,不知道故事,只知道這部電影似乎很好看。男主人公托尼是一名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白人,他原本是一家夜總會的保鏢。但是因為夜總會暫停營業(yè)而暫時試去了工作,只好去拜托朋友去找工作。經朋友的介紹,遇見了黑人音樂博士雪利,作為雪利的司機與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備受白人歧視的美國南部,托尼和雪利更是經歷了一系列他們在北方不可能經歷的屈辱事件……
想起《唐探1》當中的經典的一場對話,“一張紙怎么立起來?”,折了一折,再立“這樣”。一面為陰,一面為陽,暗示著萬物皆有兩面。而人,更是如此。在托尼和雪利的《綠皮書》之旅中,他們生為白人和黑人,存于底層和富裕階層,長于大家庭和孑然一身奮斗于世,恰如陰陽、黑白,互為對立,卻最終融合。俯仰人世,皆是如此,立于人間,晦暗難明,卻在溝通、交流中最終互相理解,成為摯友。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5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zhí)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yōu)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回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這個電影很獨特,很動人心弦。
首先,感受到自己身為中國人的幸運!
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但是,沒有種族歧視,大家和睦相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自己的國土上,哪里都如自己的家園。這是多么幸運。√齐m然是世界上優(yōu)秀的鋼琴家,雖然是嘉賓,但是,不能與主人一起進餐,不能與主人共用廁所,即使是在賓館這樣的公共場所。這在泱泱華夏,真是顯得不可思議!
一個硬幣有兩面。幸運的'另一面是什么?是責任。所以,我們要自律精進,立身行道,讓全世界共享的寶貴財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支持更多的人和諧相處,支持更多的生命活出尊嚴與色彩!
其次,感受到人生的風雨兼程。為了實現(xiàn)更加高遠的目標,更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難免遇到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時候。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唐選擇巡回演出,雖然收入更低,更加辛苦,更多風險,但是,如果不與白人打交道,就失去生命感召生命的機會。
人生立正行遠,但是,正路不等于是筆直的,一帆風順的。
再次,感受到修行的重要性。有句話我印象深刻,是這么說的:“一個人,不管心地多好,如果脾氣不好,都不能算是個好人!蓖心嵩诼猛局,有幾次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動手打人,結果其中一次惹來麻煩,被關進監(jiān)獄,差點錯過演出。
還有,感受到不管世界如何,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創(chuàng)造頗多的可能性。托尼與唐,差點沒有談攏;經過磨合,竟然同住一個房間,甚至在圣誕夜,唐竟然走近托尼的家。
同時,感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唐在一些事情上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比如,解手要去洗手間,還有,不能偷別人的東西,以及每次彈琴都全身心投入等。“流俗眾,仁者稀。”別人如何,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是,自己如何,我們可以作主!懊晕易,福自我求。”
還有,感受到一個事情的結果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唐的天賦與才華,因為他身處種族歧視的國度,所以,他的地位與影響力,他的生命價值與幸福指數(shù)受到嚴重影響。有一次,他一個人出去,想喝兩杯,沒想到被人欺凌,僅僅是因為是黑人。幸虧托尼智慧解圍,否則,后果更糟。
最后,感受到人生意外無處不在,驚喜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珍惜緣分,活在當下,需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需要“因上全力以赴,果上自在隨緣”。托尼與唐,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哪里容易想到,從應聘司機開始,竟然會發(fā)生這么多彼此成全的故事,竟然成了好朋友?
在此,謝謝為了這次活動精心準備與無私奉獻的所有家人們!
衷心祝愿大家從中學習多多,因此過得更加美好!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6
這也是一部關于萍水相逢,一起合作而產生了深厚友誼的電影,也是由真人故事改編。
一個白人被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雇傭開車,他們去美國南方各地演出,在19世紀六十年代,黑人在南方還受到特別大的歧視,找一個白人一起同行是為了得到保護。但是白人是粗人一個,酒吧里的工作人員,黑人是鋼琴家,優(yōu)雅講究。開始,相處起來磕磕絆絆,為了把綠皮書合同完成,只能互相忍氣吞聲。后來,白人與黑人都開始惹是生非,互相幫忙,他們漸漸理解了對方,開始友好起來。
白人與黑人分屬不同的階層,白人貧窮,黑人富有,白人沒有文化,黑人是個鋼琴家,自然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截然不同的`。
白人開著車吃炸雞,黑人很不喜歡,但白人非要黑人嘗一塊,沒想到,黑人愛上了吃炸雞,在演出地,黑人在餐單上特意讓人準備了炸雞和玉米,黑人為此很開心,從與白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未曾有的小享受。白人對黑人沒有歧視,當黑人在南方受到歧視挨打時,白人竭力保護,不是出于工作而是出于對黑人的尊重。黑人是同性戀,對此,白人因以前在酒吧工作很是能理解。最后白人很熱情的歡迎黑人在自己家里過熱鬧的圣誕節(jié)。黑人在白人這里得到了理解、快樂、與溫暖。
黑人教育白人要誠實,但白人很倔強,堅持地上的玉石自己可以隨便帶走。黑人幫白人給其妻子寫情書,黑人口述,白人書寫,白人與妻子之間的感情更深厚了。黑人與白人被警察抓起來,為了不耽誤演出,黑人給一個高官打了電話,他們被釋放,白人把這看作是可喜的事,而黑人則覺得,為此去求人是一種恥辱。黑人在最后一場演出前去一個餐廳吃飯被拒絕,于是黑人罷演,白人堅決拒絕了餐廳老板的賄賂,與黑人一起離開,去了一家黑人餐廳,在那里黑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讓下層的黑人都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為了能讓白人在圣誕節(jié)趕回家,黑人冒雪代替白人開車。把白人送到家之后,黑人回到自己的豪宅,一片孤獨在等待著自己,于是,黑人帶了酒去參加白人的家庭聚會去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在電影中蜿蜒起伏著,給人帶來了溫暖。人一向愿意各自為政,這一件一件的事就像穿針引線,讓人從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中又燃起了希望。這一路上雖然只是一段時間的相處,但他們的友誼一有了開始,卻一直綿長了下去,友誼發(fā)生的條件是兩個人都從彼此之處得到了溫暖與快樂,理解與尊重。
一部情意綿綿的電影,陌生男人之間不止較量,也有更綿長深厚的友誼存在。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7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托尼因為科帕酒吧的封停失去了職業(yè),無奈之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司機的工作:為一個名為唐謝利的黑人做司機。唐給他提了很高的報酬但要求托尼當他的男仆,為他擦鞋等等。經過一番波折后托尼答應只當他的司機把他安全地送到南方并不使他缺席每一場演出。
唐·謝利,是一位有文化,有素養(yǎng),有錢,過著托尼羨慕的高層生活,可是只有博士自己知道,他已經活成了木偶,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白人把他當做舞臺上的木偶,捧的很高,下了舞臺同樣不把他當做同類,在黑人眼里他也成了怪物,那種孤獨只有他自己能體會,所以他在晚上的時候只能借酒澆愁;托尼沒錢,沒文化,過的灑脫奔放,可他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妻子,溫暖的家庭,這是博士沒有的。兩個月的旅途令他們各自找到了他們的`歸屬,成為了朋友,也都放下了各自的偏見。
“世界上孤獨的人就是因為害怕踏出第一步”,托尼所說的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有時就是缺少了這份勇氣,才使得事情變得不那么美好。與每一個人的交往都要認真去對待,放下偏見與歧視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可。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8
路始于兩個人。
一個住在布朗克斯的一個街區(qū),為了家人的生計奔波,煙不離手,油嘴滑舌,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
一個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為上流社會的人士演奏,知書達理,舉止優(yōu)雅,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
這一路, 像一場修行。
對于唐,在種族歧視并不嚴重的紐約,他擁有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見。
每場演奏結束后,臺下欣賞的白人便會熱情地為他鼓掌,他滿面笑容,優(yōu)雅地起身致謝。但同時他也面對了:侍者彎腰恭敬地為他服務,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廁所”;在旅社他西裝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發(fā)出邀請,遭到拒絕后便嘲諷他“還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臟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試穿;在酒吧他被歧視毆打……在臺上,他光鮮亮麗,下了臺,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歸宿,白人從心底還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譏諷他。“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么?”歷盡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臺,敲響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鋼琴。沒有高雅的.環(huán)境,沒有安靜的氛圍,但唐卻笑得很開心。
托尼,盡管生活窘迫,卻仍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里干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但迫于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八吒咴谏系刈,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阿拉伯酋長!彼蚱拮舆@樣形容唐。一路相處,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變自己。保持語言文明,學會合理處事!澳阌肋h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zhàn)勝一切!痹诳刂破獾耐瑫r,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見。他在信中向妻子表達了他對唐高超音樂技巧的贊美,在唐遇難時總出手相助。在圣誕餐桌上,面對親戚對唐“黑鬼”的稱呼,托尼卻阻止了他“別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誕快樂。”
路終于一個擁抱。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9
很高興能與爸媽一起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毒G皮書》這部片子挺有趣的,又因為其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探討獲得了2018年的奧斯卡頭獎。
就讓我直入正題。唐雪利博士作為一位成功的黑人音樂家,致力于改善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現(xiàn)象。因此,他主動要求前往南部,這個種族歧視較為嚴重的地區(qū),進行巡回演出。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在《綠皮書》這個故事的開頭以及先前,他并不能真正代表他所處的群體:博士成年后與弟弟斷絕聯(lián)系;在旅館以及農田邊與其他黑人的隔膜。這并不是冷漠,也并不是他在成名以后對自己族人的背離,否則博士后來就不會發(fā)生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轉變。這是一種困惑,是對自我身份認定感到的迷惘——可能他認為黑人被歧視,是因為大多數(shù)黑人都沒有良好的修養(yǎng),是因為不夠優(yōu)雅、不夠沉穩(wěn)、成就沒有超過白人。他渴望掙脫歧視的枷鎖,但起初他認為自己所屬的種族是一種拖累。他厭惡他人用對待一般黑人的眼光對待他,于是這更使他疏遠自己的族人。雪利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中,夜夜以酒澆愁。
他巡回演出期間雇傭的司機托尼是拯救他的人。博士與司機間的拯救是互相的:托尼使雪利走出自我不認同的怪圈;雪利給托尼的生活增添了高雅情趣,更讓他認識到了修養(yǎng)和自尊的價值。托尼在整個旅程中,讓博士認清了他種族的現(xiàn)狀,并啟發(fā)博士對自己種族文化的全新思考。唐博士之前的行動雖然有用,但在堅硬的歧視墻壁前顯得蒼白無力。他需要理解他的種族文化并逐漸融入它——正如樹木扎根于自身所屬的土壤那樣——才能獲得認同感,而不是孤舟般飄蕩于黑人、白人間的界河上,才能改變社會對黑人種族的看法而不單單是對他個人的偏見。獨善其身可以改變單個白人的看法,如司機托尼,但想要改善黑人的處境是不能一開始就將自己排除于群體之外的。正如托尼所說,別人說他應該也喜歡“意大利面餅”,他并不會感到被冒犯。顯然博士起初對黑人文化的一味排斥是不正確的,幸運的是他在有托尼相伴的兩個月后走上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因此我們看到,在本片的結尾,博士在黑人的酒吧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你為自己的民族作出的奮斗,族人會回饋于你。只有本族人才能給你無與倫比的歸屬感。按理說此時電影應當安排這樣的情節(jié)——博士興高采烈地登上舞臺,立即演奏起黑人的爵士音樂,以表明他獲得了自我認同感與種族認同感?稍诒酒,雪利博士鄭重地坐在那臺很像兒時母親教他音樂所用的'舊鋼琴前,先以最精湛的技藝演奏了肖邦《冬風練習曲》。
酒吧里寂靜無聲。黑人顧客們認真地聆聽著。或許高雅藝術真的能夠到達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博士自小受到古典音樂的熏陶,平生最愛李斯特、肖邦等古典作曲家,敬仰白人鋼琴家魯賓斯坦。我們會說,文化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但現(xiàn)實是博士演奏古典作品阻力重重。這使我聯(lián)想到白人說唱歌手Eminem,他在進入黑人占據(jù)著的說唱音樂圈時同樣阻力重重。貝多芬的歡樂頌中唱到“四海皆兄弟”,我們在對待自己的文化時也不要排斥他人的參與,不要成為阻礙他人形成自我認同的高墻。
每個人的自我認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使你獨一無二的“異”,另一部分是與你所處群體能產生共鳴的“同”。共同的部分會隨你所處的群體發(fā)生改變,因為我們是社會動物,需要與集體有共同之處。雪利博士起初的處境,是“共同”部分的缺乏——白人因膚色將他隔離;他因嫌棄、無力等復雜的情感將自己與族人隔離。在他“共同”部分的認同改變之時,那部分獨特的“異”,就是他自小培養(yǎng)起的古典音樂修養(yǎng),自使至終作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至此我們可以弄清結尾博士在酒吧彈奏兩部分音樂的寓意了:肖邦代表了博士自我的堅守,而后的爵士象征他在溫情之旅中獲得的巨大力量。
《綠皮書》使用了詼諧的敘事手法,以溫情喜劇包裹苦澀的種族歧視內核,具有積極的社會推動作用。聯(lián)系16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我們可以看到奧斯卡正具有越來越強的政治傾向。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10
美國電影《綠皮書》講述的是黑人鋼琴家唐·雪利與白人司機托尼·利普之間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發(fā)生在1962年的美國,男主角托尼·利普,意大利裔白人,生活在社會底層,整日為了生計而奔波。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討厭黑人。影片開頭,展現(xiàn)出利普為了生存而玩的小伎倆:為了搭上吉奧,他將吉奧的帽子藏起來,之后又免費交還。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天人之際》里作者薛仁明用的一個詞:狎侮。他寫到:“狎侮不等于霸凌,劉邦會鬧別人,但不會霸凌。霸凌跟鬧很不一樣,霸凌是會傷到對方的,可是鬧最多只是把對方搞到哭笑不得而已!薄皶蛭甑娜,外表看來,常常沒半點正經,可當他嚴肅起來,卻比誰都更正經!被蛘呖梢哉f,托尼就是一個混混,痞子!跋襁@種人,在不正經的背后,某些關鍵時候,反而會有一種異常的能量。”
托尼是一個有底線的人,為了維護這份底線,他不惜出手!由之后的三個情節(jié)可以看出:
、偬频钠腿讼胱屚心崽嵝欣,被托尼直接拒絕;
、诮哟焦室獾箅y,隨意準備了破舊的一架鋼琴,而為了唐要求的斯坦威鋼琴,托尼在溝通不通的情況下直接出手;
、郛斁焯翎叄骸耙獯罄司褪且话氲暮谌恕睍r,直接動手。由此可見,托尼是勇敢(雷厲風行)型稟性——優(yōu)勢:敢想敢干;弱點:盲目沖動。
男配角唐·雪利,黑人鋼琴家,做人做事一板一眼:擁有心理學、聲音學、禮儀藝術學三個博士學位。故事發(fā)生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期間,“綠皮書”的全名叫《黑人汽車旅行綠皮書》;如果沒有它,黑人在美國南方將寸步難行!因此,當唐決定去南方巡回演出時,白人托尼以其“與生俱來的解決能力”被唐選中。而唐之所以要去巡演,是試圖改變南方白人對黑人的偏見。
托尼這樣向妻子描述對唐的`第一印象:“高高在上的坐著,穿得像個酋長!碧凭哂袠O高的音樂天賦,由此獲得了名與利,也造就了他的高位心態(tài)。他雖然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卻與哥哥斷了往來,他自找臺階的認為這是“音樂家的詛咒”;婚姻失敗,他對前妻的評價是“語法糟糕,很善良!碧茖τ诼愤呣r場里勞作的黑人漠不關心,他所在意的只是巡演怎樣持續(xù)下去;他遇到不公選擇的是“忍”,最終,在托尼拳打警察,兩人被關警察局后;不得不亮出底牌——司法部長肯尼迪!叭獭笔怯袠O限的;在最后一場演出之前,唐決定不忍了,“要么我在餐廳吃飯,要么取消演出!痹趯Ψ降膹妱輬猿种拢迫∠搜莩。使得巡演以失敗告終。
唐看不慣趴在地上與黑人司機玩兒牌的托尼,他說:“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你不一樣!”其實,這也是在說他自己!唐一直覺得自己與其他黑人不一樣,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教育了他,與其去企盼南方的白人改變觀念,不如勇敢的走進黑人酒吧,為他們演奏獲得認同來得實在。
最后,唐在托尼的鼓勵下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走出了孤獨;托尼也在唐的幫助下不再沖動。二人成了一生的朋友。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相關文章: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08-30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07-21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07-22
電影綠皮書的觀后感11-05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09-02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03-24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11-26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12-21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熱]09-12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6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