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透過觀影,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深刻的感悟。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皮書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綠皮書觀后感1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后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伤趽碛辛艘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后,卻請了一位叫托尼的失業(yè)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臺上。一下臺,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臺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tài)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wěn)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終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回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觀后感2
《綠皮書》確實是部很不錯的治愈系電影,去的時候幾乎包場,今天正好剛上映,我正好有時間。
雖然三座奧斯卡獎項里有一個最佳男配,但在我心中托尼和唐都是主演。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一個白人,世俗粗魯朋友多;一個黑人,優(yōu)雅理性卻孤獨。最終兩個人的轉變也是如此相似,托尼,一個大忽悠托尼,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最終消除了偏見。唐,舉止優(yōu)雅,談吐不凡,一開始高高在上,后來手抓雞排,敞開心扉,直到劇末拿酒去托尼家慶祝,這一切都是如此鮮明的`對比,也不禁讓我想到那部經典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說到有色人種,確實是種族大問題,黑人求生指南綠皮書的元素貫穿始終,托尼和唐的對比,唐和底層黑人的對比,有色人種在白人世界里竟是如此低下,高貴的唐也只是在臺上被人尊重而已。我也表表圣母心,愿世界和平!拜托全球同胞!不過最后一場演奏放鴿子確實解氣。
托尼和唐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鮮明的對比,一個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個看重尊嚴,不惜舍棄榮華,為消除國家種族歧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唐就像托尼說的高高在上,但又無比孤獨,擁有著一切又如同一無所有一般。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的一句話:人生是分層次的,層次越高的人越孤獨。
曲不終人散,天不遂人愿,圣誕節(jié)卻下起大雪,還好結局團聚圓滿。受到啟發(fā)的點太多,不一一說了,腦殼疼,可以去看看,絕對不會失望,五星強推。認認真真欣賞了一部電影,很滿足,小小拙見。
綠皮書觀后感3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托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托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后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托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y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著他的'黑人雇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雇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y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yǎng)、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托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yōu)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里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并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觀后感4
今天,陽光明媚,太陽把我曬得十分快樂,一路興高采烈,去干嘛呢?我和媽媽逛到了電影院,看到醒目的廣告牌《綠皮書》介紹,據說點評分數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稱贊道,媽媽:“它曾獲奧斯卡小金人獎耶!”于是我懷揣著好奇心進入影院。
故事主要講了托尼是個吊兒郎當游手好閑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yè)幾個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當務之急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鋼琴家提出雇傭托尼。唐·雪莉即將為期八個月的南下巡回演出?墒牵莻時候南方人對黑人的歧視十分嚴重,于是托尼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與此同時,給托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他了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限白人,從這以后,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托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什么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來,黑人更有素質,更有公共道德意識,應該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視對方。但黑人就受著不去還手,這不是白人要學的嗎?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班里,不能因為某個同學學習差,而去歧視它,我們是一個小集體,應該互幫互助,不是一個人好,就算好,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一些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份,要人人參與,所以我深有體會。
“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平等對待每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綠皮書觀后感5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托尼,為世界上優(yōu)秀的黑人鋼琴家唐開車,向南方做巡回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講述的是因為店里的老板、服務生看唐是一個黑人,所以不讓他上洗手間、去餐館吃東西。這就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種族歧視。但他身為一個黑人,也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況且他還是被邀請來的嘉賓,理應接受較好的服務。所以他總是不贊同他們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
在影片的開始,作者拋下了一個疑問:托尼十分不理解為什么唐放棄在紐約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卻選擇艱難地在美國陸地上行走、闖蕩。而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唐三重奏的音樂伙伴給出了答案。
他說:“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為懷揣這樣的勇氣,才會拿著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識。
從整部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唐是一個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獨在一個片段中,我們才看到了真實的'他。
這個片段講述的是托尼邀請他一起用手吃炸雞,但是唐覺得這是一個不衛(wèi)生的行為,經過托尼的一次次強烈推薦,唐也無法推脫,于是大膽地放下姿態(tài),啃著炸雞。然后也學著托尼將雞骨頭扔在窗戶外。
作為一個黑人,他學會與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而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當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內吃飯時,取消演出。這都是敢于面對自己,接受事實的表現。
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從來不與自己的兄弟聯系。他認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系方式都沒有來找自己,便也不愿做那個主動的人。
但托尼卻看得透徹:“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奔热挥杏職馊ジ淖兪澜,改變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只有勇敢地面對生活,尊重與溫暖便會向你走來。
綠皮書觀后感6
《綠皮書》大概講的一個黑人鋼琴家為了去美國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個白人、能解決問題的司機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這途中兩個人遇到了很多人簡單定義有好人有壞人,遇到了很多事,有開心有難過,最后鋼琴家走出自己的籠子和白人司機一起過圣誕的故事。
那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白人司機呢?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駕駛員綠皮書》去住嘈嘈雜雜的黑人專屬小旅館;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為他皮膚是黑色,邀請他來表演的主人讓他去室外解決上廁所問題;因為他是皮膚是黑色,飯店老板堅決不讓他進飯店正常吃飯;因為他皮膚是黑色,小酒館的白色膚色的人可以肆意調笑羞辱他;因為他皮膚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進了監(jiān)獄;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服裝店老板不給他試衣服的機會;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同樣的黑人認為他一身正裝也只是管家制服……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必須找一個白色的司機保護自己。在當時的美國特別是南部,膚色就是原罪。
正如鋼琴師的同伴所說,你以為他為什么放棄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資的光鮮工作而來南方巡演?我開始也不太懂他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為車出問題不得已停下來卻看見自己的同胞在種植園里穿著破爛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別得都在拿著鋤頭麻木得揮起來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讓司機停下車,打開車門快步走進雨中而不停止時,我好像知道了,“我獨自忍受輕視,因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你說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訴我,托尼,我是誰?”我想,他是來尋找自己。
綠皮書觀后感7
電影《綠皮書》里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時代。
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于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而《綠皮書》就是為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它詳細標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guī)避風險。
電影名《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格林編寫了這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電影的兩位男主角拿著這本綠皮書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樂家唐,一位是在夜總會打工的白人托尼,被召來當唐的司機。除此之外,電影還展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家庭關系等等。
這部電影通過隱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唐的態(tài)度來講述了當時社會的嚴重種族歧視。在北部離紐約還不遠時,并沒有出現對黑人的歧視態(tài)度。但當他們逐漸南下去進行音樂會時,田地里耕作的農民默默地看著他,生活中就漸漸出現了愈發(fā)嚴重的種族歧視。
服裝店的店主不愿給唐試衣服,俱樂部里的人隨意地毆打這位鋼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車隨意盤問,在他的音樂會前,他甚至不能進餐廳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們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熱淚地喊出,我不夠黑人,我不夠白人,甚至不夠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視瞬間爆發(fā)出來。這就像是一句靈魂拷問,直擊我們的心靈。
“想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碧仆耆梢源诔潜ひ粯拥姆孔永铮趪跻紊蟽(yōu)雅地彈琴,而不是狼狽不堪地,被人歧視著開南部巡回演奏會。這一程,唐不是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綠皮書觀后感8
《綠皮書》講的是一個白人司機,載著黑人音樂家去美國西部出演,在出演途中旅行的故事。
在途中他們路過一片農田,農田里全是干活的黑人,當黑人音樂家和白人司機路過時,那些干活的黑人眼睛齊刷刷地看向坐在車上的后面享受的黑人音樂家,然后再看向白人司機,直瞪著他們坐的這輛綠色的車子飛馳而過。
這一段我感受很深,當時我看出了坐在后排的黑人音樂家心中浮起的對種族歧視的憤怒,隱隱發(fā)出的不快,應該那群當時在地里干活的黑人在想,憑什么剛才那位坐在車上的黑人可以享受白人的服務?這就是原因,因為這位黑人音樂家,是自己通過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成就,換來的.地位,贏得的掌聲,但臺上和臺下又是兩回事了。
當黑人音樂家最后一個演出結束的時候,當時黑人音樂家一直在給白人演出,因為白人的身份地位比黑人高,所以餐廳規(guī)定黑人音樂家必須得到餐廳外面進餐,白人司機在這演出的過程中一直幫黑人音樂家解圍,所以很快白人司機與餐廳老板引發(fā)了矛盾,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提出不讓黑人音樂家在餐廳進食,黑人音樂家就不表演。說這句話時,老板自然很著急,他花重金請黑人音樂家,并且當時在場有許多的貴賓,老板懇求黑人音樂家留下來,勉強在餐廳外進餐,可見對黑人的歧視,已經深深的印在某些白人的心里。
這種歧視難道是對的嗎?這不過和中國的封建迷信是一類的,打消這種思想需要幾代人的過程。
老板寧愿讓黑人音樂家出去進餐,也不愿破壞這條“規(guī)定”。自然而然,黑人音樂家忍受不住帶著白人司機離開了。說到這,難道不感覺到有些別扭嗎?為什么白人就“那么”對待黑人,就因為幾百年來的規(guī)定嗎?還是因為地位、權利?其實,有時候,我們有一顆人人平等、善良的心,對待誰就一樣。這有可能是個過程,歷史是慢慢演進的,那就一步一步的改變吧!
綠皮書觀后感9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里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著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只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里。聲淚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里流淌著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里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tài)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于奢麗的大廳。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托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著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里被溫情填滿。
愿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綠皮書觀后感10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1962年,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是黎明開始前最黑暗的時刻,196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美國的30個州也相應的公布了反對歧視黑人的法律,但這30個州中卻沒有一個南方地區(qū)……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鋼琴演奏家,為了前往南方地區(qū)雇傭了一個剛剛失業(yè)的白人司機托尼,雪莉雖然是一個黑人,卻過著紳士一般的生活,而托尼雖然是白人卻過著有色人種的生活,沒什么文化,通過一些簡單的苦力活維持著生計。在一起開車南下的過程中,兩個人矛盾不斷,白人開車,黑人坐車,在那個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們像看動物一樣注視著這對搭檔,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無法理解為什么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從人們臉上我們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從雪莉臉上我們看到的是憐憫和無奈。他們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誤解。雪莉可以被邀請上臺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卻拒絕讓他進餐和入住,人們欣賞著雪莉的美妙音樂的同時,卻打心里認為雪莉是個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遠非如此。許多餐廳和旅館都禁止黑人入內,警察會無事生非,甚至連服裝店都拒絕賣給雪莉博士衣服。托尼為雪莉的擺平了大多的困難,卻不能改變人們心里的想法,為雪莉的遭遇憤憤不平,而雪莉卻早已習以為常,雪莉為什么選擇來南方開音樂會,他只是想證明,有色人種并不是低賤的人種,一個靈魂的高低貴賤與膚色無關。在相處過程中,兩人開始慢慢放下偏見,找到了彼此的`歸屬感,并收獲了一段長久的友誼……
“世界上孤獨的人總害怕邁出第一步”膚色、階級、性格天差地遠的兩個男人,因為音樂而結緣,因為公路旅行而成為一生朋友。改變人心有時候才華并不夠,還需要勇敢,歷史上的綠皮書(黑人行動指南)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國社會,激起輕小而美麗的漣漪。
綠皮書觀后感11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托尼開著載著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托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著吃,并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并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為非常抗拒,而后來還是吃了,并和托尼開懷大笑,學著托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里。
正如電影里說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為著名鋼琴家,但因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筑起了一面高墻,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托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獲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著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幫著雪利博士從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著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yǎng)。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為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舍的價值。《綠皮書》中的那輛車為著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綠皮書觀后感12
看完后,感觸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敘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著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托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到后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后來見證了雪利的優(yōu)秀,接受了雪利的優(yōu)秀,同時被這種優(yōu)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yōu)秀的人,一般來說跟托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么,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著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yǎng)的鋼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yōu)雅而憂郁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于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托尼出現了,他拿著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說過,無論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后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托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獲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托尼家的門,當托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后,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托尼的夫人擁抱著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溫馨。
綠皮書觀后感13
因為大家都說好,因為這部電影可能會作為一個支點產生杠桿的力量,于是我走進電影院觀看了《綠皮書》。
一線語文老師的朋友,期待我看完即評。哈哈,我回答,要看我評得出評不出了。
一位編輯朋友鼓勵我看,說這部片拿了奧斯卡大獎。
看完后,吃了點東西,然后在手機上指指點點,弄出以下內容。
這部電影,兩條線并行,一條是鋼琴家演出,一條是司機的工作和生活。
白人和黑人,在我看來,是個象征。雖然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
不同膚色的.人,兩個不同世界觀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產生的碰撞、影響,起碼給到我這樣幾個啟發(fā):1、影響無處不在,你不是被人影響就是影響他人;2、真實的東西一定會產生力量,要么感動,要么傷害;3、一切美好都在關系里,快樂是第一生產力,關系是第二生產力;4、家庭溫暖是幸福的港灣;5、愛需要及時表達,手寫信是個好辦法;6、只要是應該被改變的,最后都會被改變,視線看到現實,眼光看到趨勢;7、正流行的,都曾被嘲諷,正被嘲的以后可能會成潮;8、多樣性是上帝造世界的本意,尊重、包容、欣賞一切是一切文明人應有的風范;9、用心懂心才能動心。
意外收獲:里面有音樂和舞臺的元素,因為熟悉,所以感動。人前顯貴的人,人后誰不遭罪?
由本片說開去:我主張多看電影,少看電視劇。特別主張觀看大家熱議的電影?措娪,應該成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如同跑步、喝茶、讀書、旅游一樣。
重要補充:兩個人,一個是白人,來自溫暖的家庭,感情充沛,愿意表達但不善于表達,江湖高人;一個是黑人,孤傲冷漠,長于表達,一域高手;因為重疊,滲透,片尾時,他們彼此擁有了對方也成為了對方。
綠皮書觀后感14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著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fā)生什么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于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并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愿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群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著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jié),不像曾經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笔前,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并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沖破了階級、沖破了種族、沖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么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于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綠皮書觀后感15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黑人音樂家謝利,為了去南方巡演,而雇傭了一個白人托尼做司機,本是一個種族歧視者的托尼,原來在一個夜店做安保。在夜店倒閉之后,為了生活的他,不得不去給一個黑人音樂家做保鏢,因為他愛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必須給保障他們的生活。而謝利是一個表面上在上層白人圈子里頗受歡迎的黑人鋼琴家,實際上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種種族歧視嚴重的時期,他仍是一個被很多白人歧視的黑人。但是面對自己的安全問題,他又不得不雇傭托尼成為自己的司機兼保鏢。在巡演的過程中,在臺上表演時,他是白人心目中崇敬的音樂博士家,贏得觀眾們的掌聲。而,在下一刻,當他走下臺時,卻又成了不能與白人平等的黑人:卻又成了不能近白人餐廳的黑人。連換個衣服,都要在骯臟的儲物間里完成,他知道自己要受到歧視,所以努力地用自己的修養(yǎng),自己的內涵去獲得屬于自己的尊嚴,去獲得屬于自己真正的掌聲。兩個人相遇之后,發(fā)生了一連串的.搞笑故事。而拿著黑人經紀公司給他的“綠皮書”,托尼漸漸明白了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看完這個電影,我感到十分的震撼,謝利博士——一個受到種族影響的人,卻能通過自己的修養(yǎng)了,來贏得對黑人有偏見的白人托尼的信任,來贏得屬于自己的尊嚴,而不是用暴力來結局問題,不是,你說我我就打你的那種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用暴力的手段,用對罵的手段,來贏得自己的尊嚴,反而,還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你,我們應該學習謝利博士那樣,用自己的修養(yǎng),用自己受到的教育,用道理去挽回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我們不也要像謝利博士那樣嗎?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當我們受到不公的待遇時,我們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要用智慧。
【綠皮書觀后感】相關文章:
綠皮書觀后感10-06
《綠皮書》觀后感06-04
綠皮書觀后感11-03
《綠皮書》觀后感06-12
《綠皮書》觀后感【熱】11-28
【薦】《綠皮書》觀后感12-03
《綠皮書》觀后感【推薦】01-14
【推薦】《綠皮書》觀后感12-01
《綠皮書》觀后感【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