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4-28 11:01:18 教案 投訴 投稿

      【集合】大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大班教案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好奇的心理特點,為了激發(fā)幼兒對生活的興趣,根據(jù)培養(yǎng)兒童生活能力需要引出了該活動的設計。

        活動目標

        1、辨識各種常用的小工具,知道各種工具的用途。

        2、學習使用簡單的修理工具。

        3、鍛煉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辨識各種常用的小工具,學習使用簡單的修理工具。

        活動準備

        常用小工具;能用這些工具進行修理的用品和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 討論導入

        向幼兒出示壞的椅子等物品。討論:這些東西都壞了,不能使用了,怎么辦呢?用什么工具修一修呢?

        二、教師示范與展示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修理椅子的工具,介紹它們的名稱與使用方法。

        2、教師修理椅子,請幼兒觀察教師修理椅子時使用工具的方法。

        3、向幼兒一一介紹常見的工具名稱及基本用途、用法:剪子——用來剪繩子、線;鉗子——用來拔釘子、擰鐵絲;扳子——用來擰螺絲;錘子——用來釘釘子;螺絲刀——用來擰螺絲;鋸條——用來鋸木頭等等。同時向幼兒介紹實用工具有哪些危險;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實踐

        讓幼兒獨立或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實踐活動,教師提醒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注意安全,對于有一定操作難度的物品,教師給予指導幫助。

        四、活動小結

        五、作業(yè)延伸

        統(tǒng)計一下家里的工具都有哪些,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使用。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練習新玩法,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敏性。

        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球類、毽子、跳繩、球拍玩法:

       。、讓幼兒在班級規(guī)定的場地內(nèi)活動,進行各種器械活動。

        2、天氣轉(zhuǎn)涼,提醒幼兒增減衣服,小心受涼。分小組活動,若要輪換器械,有秩序地進行。

        【活動反思】

        通過跳繩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體質(zhì),還有利于幼兒心智發(fā)展,有助于幼兒體力、智力和應變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能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平衡感和動作的節(jié)奏感。盡管在活動中有些幼兒動作不是很靈活,但是重在參與。在游戲的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大班教案 篇3

        《我的好媽媽》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教學感想:通過這次藝術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對媽媽的愛不僅僅通過天真、自然、感人的動作來表達的。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去表達,如:在家里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媽媽送禮物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表達對媽媽的感恩。

        本節(jié)活動課上,我主要是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幼兒自己喜歡的動作,在理解歌詞內(nèi)容的基礎上去感受媽媽的辛勞,從而用自己最優(yōu)美的舞姿去感恩媽媽。

        (一)活動準備

        我運用律動去安定幼兒的'情緒,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電視機、音碟機、U盤)輔助并提問的形式,導入主題

        運用多媒體動畫,讓幼兒觀察畫面并能表達、感受媽媽的辛勞。

        (三)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通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用自己最漂亮的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愛,讓幼兒在音樂聲中盡情展示,把美好的情感釋放出來。

        (四)利用談話,使幼兒進一步產(chǎn)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為媽媽唱一首歌或說幾句祝福的話,親親媽媽、抱抱媽媽等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中班慶“三八”親子同樂活動:紅花獻給好媽媽

        一、活動內(nèi)容:

        “三八婦女節(jié)”邀請媽媽來園和孩子一起共慶節(jié)日。

        二、活動目標:

        1、了解“三八節(jié)”,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知道媽媽養(yǎng)育了我們,媽媽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辛苦的勞動。

        2、小朋友在唱唱、跳跳、玩玩、送紅花等環(huán)節(jié)中,體驗給媽媽,奶奶過節(ji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3、增進孩子與媽媽,奶奶之間的親情,共享天倫之樂。

        三、活動準備:

        1、發(fā)放“告家長書”,讓家長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活動流程 。

        3、布置好活動場地、家長座位。

        4、準備皺紋紙、彩色紙等各種材料制作紅花,在活動中送給媽媽,奶奶。

        5、準備游戲的材料(布料、口袋),小旗。

        四、活動過程:

        一、媽媽,奶奶、幼兒入座。

        二、活動開始:

        1、老師簡介節(jié)日:“今天是誰的節(jié)日呢?媽媽平時很辛苦,又要照顧我們,又要上班。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是小朋友的奶奶、媽媽、阿姨們的節(jié)日。小朋友們要祝賀她們節(jié)日快樂。

        2、節(jié)目表演

        (1)請幼兒為媽媽、奶奶們表演節(jié)目。 歌曲:《畫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魯冰花》《幸福拍手歌》

        (2)親子才藝表演 。幼兒和媽媽一起表演節(jié)目。

        3、請幼兒說說事先準備好的調(diào)查表。

        (1)簡單介紹媽媽的職業(yè)和工作情況。

        (2)媽媽真辛苦呀!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事呢?小朋友為媽媽做了這么多事情,請媽媽說說您對孩子的希望。

        4、幼兒和媽媽,奶奶一起游戲。

        (1)游戲“找找好媽媽”

        游戲規(guī)則:媽媽或奶奶躲在簾子后面,說一句“寶寶,媽媽在這里。”幼兒根據(jù)聲音找出自己的媽媽。人數(shù)8人

        (2)游戲“小袋鼠找媽媽”

        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從終點把袋子送給媽媽,媽媽套上口袋再跳到終點。

        (3)游戲“我穿媽媽的鞋”

        游戲規(guī)則:媽媽坐在椅子上,孩子穿上媽媽的鞋從起點走到終點。

        5、紅花獻給好媽媽

        師:親愛的媽媽、奶奶們你們辛苦了!今天我們的孩子想和您們一起制作小紅花。來我們一起動手吧!制作完畢以后,孩子為媽媽戴上紅花 并對媽媽,奶奶說句悄悄話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聲音的產(chǎn)生,能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

        2、通過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具有一定的做實驗記錄的能力。

        2、實物準備:錄像機、大音響、ppt課件、大鼓、砂紙(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組三個)、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筆(四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ppt,用闖關的方法讓幼兒猜測三種聲音:打雷聲、心跳聲、木門的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

        2、討論: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聲音,那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猜想)

        二、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聲音的產(chǎn)生——物體震動產(chǎn)生聲音。

        1、敲打撒滿豆子的鼓面,請幼兒觀察,討論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小結:物體相碰撞產(chǎn)生震動,就發(fā)出聲音了。

        2、請幼兒嘗試用砂紙發(fā)出聲音,感受其震動,討論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小結:物體相互摩擦產(chǎn)生震動,就發(fā)出聲音了。

        3、討論:這兩次實驗發(fā)現(xiàn)聲音產(chǎn)生的.共同點。

        總結:物體震動會發(fā)出聲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讓物體發(fā)出聲音,那么就是物體停止震動。

        三、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從而探索聲音的不同。

        1、出示三個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別敲擊三個水杯,如何讓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2、幼兒動手實驗驗證,找出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內(nèi)。

        3、每組幼兒派一名代表說出小組實驗的結果。(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

        4、延伸:說出聽音樂時和聽噪音時的感受,讓幼兒了解噪音對身體有害,引導幼兒平時要輕聲說話、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1、討論:生活中聲音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觀看ppt,初步了解聲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聽診器看病。

        3、請幼兒回家搜集相關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fā)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為幼兒今后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紙筒的粗細與承受積木數(shù)量間的關系。

        2、鼓勵幼兒積極猜測、討論,表達自己在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

        3、在科學操作活動中,能耐心、細致地與同伴合作。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操作1:人手一張長條形的白紙;

        操作2:兩人合作,各長短不一的白紙一張。

        2、膠水,記錄表,鉛筆,積木。

        活動過程:

        一、怎樣讓紙站立。

        1、提出問題:

        師:我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的紙,你有辦法讓這張紙站穩(wěn)在桌上嗎?

        2、幼兒自己探索。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4、肯定和表揚小朋友好的方法。

        5、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自己的方法:將紙制作成紙筒。

        二、制作紙筒,發(fā)現(xiàn)紙筒的粗細與紙的長度的關系。

        1、師:我們也來制作一個可以站立的紙筒吧,請小朋友看看虛線部分的邊表示什么意思?

        2、幼兒:是卷起來后涂膠水的'地方。

        3、師: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張,制作紙筒,做好后讓它站立在桌上。

        4、幼兒制作。

        5、提問: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紙筒粗,有的小朋友的紙筒細?

        6、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筒的粗細與長度有關。

        三、蓋高樓。

        1、師:我們一起來玩蓋高樓的游戲吧,把積木一塊一塊放在紙筒上,怎樣放才能放得又多又穩(wěn)?

        2、輕拿輕放積木,注意不碰撞自己和別人的積木。

        3、出示記錄表:不同粗細的紙筒到能能放幾塊積木呢?我們兩個孩子合作實驗,把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里。

        4、記錄方法:放一塊數(shù)一塊,邊放邊數(shù),當積木倒掉的時候,數(shù)到幾就把它記錄下來。

        5、幼兒兩人合作,教師巡回指導。

        6、介紹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結果。

        7、分析記錄表。

        聽著這么多小朋友的記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記錄表上的秘密了嗎?

        8、紙筒越粗,積木放的越多。

        延伸活動:

        出示兩個粗細一樣,高低不同的紙筒。

        師:如果是同樣粗的紙筒,高低不同,哪個放的積木會更多呢,我們到活動區(qū)再去試一試,好嗎?

        活動反思:

        一、有效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成敗,而教學設計是基于對本班孩子的了解以及對于教材知識熟練把握上做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課堂管理。結合小班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選擇了故事《鱷魚和長頸鹿》作為活動的導入,以此來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展開環(huán)節(jié)分為了兩部分:首先設計選擇同樣形狀、大小的積木玩具引導幼兒合作蓋高樓環(huán)節(jié),借此給幼兒提供一個蓋高樓的初步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第二部分給幼兒提供充足的各種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操作,從而學會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wěn)的方法。第三部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幼兒成功搭建高樓的照片,引導幼兒在欣賞過程中總結出搭建高樓地方法。結束部分沒有特意設計,在幼兒自由操作中自然結束活動。本教學設計的不足:首先知識目標的制定偏于簡單,幼兒很容易完成。其次,活動流程設計不是很合理孩子坐下站起來頻率太多,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第三,照片的放映設計雖很有新意,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過多的關注的是人而不是高樓。

        二、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可以對教材內(nèi)容做出更準確的闡釋、敘述從而引導孩子參與各項活動,最終完成活動目標。本次《蓋高樓》活動的不足在于沒有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使得各環(huán)節(jié)活動開展有蜻蜓點水的感覺,顯得都不夠扎實,尤其是自由操作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提供的時間不夠充分。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會用猜測、驗證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嘗試尋找紙板的重心位置.

        2、對探索如何頂起紙板感興趣,感受反復實驗探索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的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

        2、鼓勵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支撐面與物體平衡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硬紙板若干;

        2、記錄紙、吸管、水彩筆人手各一支。

        3、盤子、橡皮、紙杯、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榻B材料直接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這里有一些圓形的紙片和小吸管,老師請你們來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圓形的紙片穩(wěn)當?shù)仨斊饋?(幼兒自由猜測)

        師生進行猜測、討論

        2、探索,驗證圓形紙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問題,引起爭議。

        教師:這個小吸管能把這圓形的紙板頂起來嗎?(幼兒討論、猜測)

        2)、動手操作

        3)、表達交流: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師總結:老師這邊還有一些紙片,它們有什么不同呢?這個小吸管能把它頂起來嗎?想不想試一試

        3、嘗試頂各種形狀紙片,進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師:小的吸管可以把圓形的紙片穩(wěn)當?shù)仨斊饋,老師這里還準備一些圖形,還有記錄表,把你們自己操作結果記錄下來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圖形頂起來呢?我們就一起來做做這個小實驗。

       。1)提出要求:做實驗的時候小朋友要細心、耐心,不要放棄,多試幾次,(2)把你嘗試的結果記錄下來,可以頂起來的,就在實驗結果這一欄打勾,不可以頂起來的'就打叉。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師生驗證 在剛才的小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教師小結:原來,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豎直,另一只手把紙板穩(wěn)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斷地調(diào)整紙板的位置,直到找準位置才能穩(wěn)當?shù)赝W。那么這個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ㄈ├^續(xù)探索,尋找、記錄頂點位置

        1、教師:現(xiàn)在,我們要再試一試,直到紙板能夠穩(wěn)當?shù)赝T谖苌蠒r,(1、)你用吸管頂好不動,然后用吸管把鉛筆頂住紙板的位置畫個圓圈,畫好后馬上用吸管驗證一下。

       。2)、如果自己一個人不行可以請好朋友幫忙。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要點:提醒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減少誤差。

        3、提問個別幼兒: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為每張紙板都找到了一個能穩(wěn)穩(wěn)當當頂起來的點,其實這個點可不是普通的點,它有一個非常專業(yè)的名字,叫做物體的“重心”,每一樣東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體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仨斊饋怼?/p>

       。ㄋ模┥罱(jīng)驗遷移

        1、教師:老師現(xiàn)在收集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吹降臇|西,這些東西有“重心”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2、只要我們找到了它們的重心,就能在那一點上穩(wěn)當?shù)匕阉斊饋怼,F(xiàn)在,我們就來試試吧!

        3、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感受成功的快樂。

        (五)活動延伸:

        教師:請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東西,也來做這個有趣的小實驗,還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重心”的資料,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運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動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給孩子帶來了一節(jié)科學活動《頂紙板》,反思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我先通過各種圖形導入,讓幼兒觀察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通過猜測那些圖形紙板能頂起來,再實踐到用勾線筆頂起紙板,探索由易到驗,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F(xiàn)將總結如下:

        成功點:

        1、探索由易到難,體現(xiàn)學習的漸進性,通過嘗試找到支撐點,幼兒很快用吸管頂起紙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為孩子們積極參與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鋪墊。

        2、科學來源于生活,科學服務于生活。通過動手操作,幼兒再次借助各種圖形的材料嘗試探索,感受成功的快樂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知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3、用勾線筆頂起各種形狀的紙板時,孩子們有的將勾線筆立在桌面上,再將紙板平放在筆頭上,這樣更有利于找到紙板的重心,使得紙板平穩(wěn)地頂在吸管上穩(wěn)當頂著紙板,雖然剛開始找不到平衡點,但通過多次的試放,孩子們終于成功地頂起紙板了。

        不足之處:

        1、科學活動語言要簡練,輕聲指導這點老師話過多。

        2、第二次探索用筆頭頂起紙板時,要求提得不夠清晰,導致有的幼兒將手頂在紙板、有的吸管沒握好,導致吸管歪歪頂不起來。

        雖然活動中,還存在著不完美,但正因為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總之,我們應借助幼兒園這個平臺,讓孩子們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奇妙,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拓寬他們感知、他們所能實踐的空間,促使每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富有個性地發(fā)展,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知道8分成兩份有7種不同的答案。

        2.感受和體驗8的組成中所分的兩個部分分數(shù)之間的互換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觀圖1種的貼絨數(shù)字1-8級分合號若干套,放大的記錄單子。

        2.學具:按小組準備,幼兒用書第1頁小鉛筆卡每人8張,放大的記錄單,筆。1份雙色畫片8個,記錄單,筆、剪刀等。幼兒用倏地9頁的格子紙頭。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活動。

        1.分鉛筆:請幼兒每次講8塊鉛筆分成兩分。并用熟悉作記錄,要求每一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樣。分一次記一次,最后找出想象的兩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標記,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對。

        2.剪貼格子:

        請一名幼兒介紹活動規(guī)則,啟發(fā)幼兒按序進行分合,最后找出想象的兩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標記。

        3.翻片片:

        請幼兒將8個片片拍成一派,然后翻動前面一部分片片的'變化顏色,說說兩種顏色的片片各有幾個,用數(shù)字記錄下來。要求每次翻出的另一種顏色的片片數(shù)目都不能相同,最后找出想象的兩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標記。

       。ǘw納總結8的分合紀錄。

        1.展示個別幼兒的分合紀錄,引導幼兒檢查每一組的分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分得合計得是否一樣,知道8分成有7種不同的答案。

        2.請幼兒根據(jù)記錄單上給想象的兩組作出的標記,說說分成兩分的7個答案中分別有那兩組分合式是想象的。

       。ㄈ⿲W習運用互換的方式省略幾組相關的分合式。

        1.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記錄單上的那幾組分合式可以省略?為什么?

        2.啟發(fā)幼兒思考并說出理由。

       。ㄋ模┫嗷ソ涣髋c分享。

        1.請幼兒選擇張自己做的記錄單,嘗試省略蓋章記錄單上幾組相關的分合式。

        2.展示個別幼兒重新調(diào)整后的記錄單,請幼兒猜測,說說該張記錄單上那幾組分合式省略了。

        活動延伸:提供紐扣、換班、記錄單等材料,繼續(xù)讓幼兒進行分合活動,并用標記表示想象的兩組分合式。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9-17

      【精選】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4

      [精選]大班教案08-26

      大班教案01-2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1-16

      (經(jīng)典)大班教案10-03

      (精選)大班教案10-13

      大班教案(精選)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