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選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生各自嘗試讀懂題目要求
(2)師生共同討論題目要求
。3)師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在生明白題目內容的基礎上,各自仔細看圖,想想同學們在干什么
(2)同桌相互討論,說說圖中內容
(3)全班討論交流師指點評議
。4)生可充當圖中一位小朋友,向別人講述進球時的精彩場面
3、練習
。1)指名講述
。2)大家評議
。3)讓生動筆試寫
4、反饋
。1)師巡視,對生給予指導
(2)適時表揚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出反動派卡片,讓生認讀“回、園、圓”3個字
。2)引導生回憶前面提出的描紅要求和寫字要求
(3)指導書寫回
出示回,引導生觀察它的結構
師范寫,提醒生注意里外的'大小
生練習描紅一個回字
按上述步驟教學其他字
3、練習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熟記成語
(1)審題
指讀師,師幫生弄清學習要求
。2)指導
生自由讀四條成語,師范讀,生自由讀
理解四條成語的意思
火樹銀花:形容燈光和焰火絢麗燦爛
觀者如堵:觀看的人四周都站滿了,像圍了一堵墻,形容有很多人圍觀
(3)練習
生自由練讀,同桌練習背誦
(4)反饋
齊背,指背
2、背誦春聯
。1)審題
指名讀題
讓生說說該項練習的要求是什么
。2)指導
出示春聯,讓生認讀
師結合插圖講解,春聯是春節(jié)時門上帖的對聯
讓生自讀,指名試讀
師講解春聯的意思
生自讀第二幅春聯
指名試讀,師講解意思
3、練習
。1)生自由練讀,指讀
。2)練習背誦
4、反饋
檢查朗讀,指背
二、教學第二題(口語交際——我打算這樣過寒假)
1、審題
各自讀要求,師生共同討論
2、指導
(1)分組討論我打算怎樣過好寒假
。2)在小組里談自己打算,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
3、練習
指名上臺講
全班評議
4、反饋
讓生自己畫個表格,把打算填在里面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一、啟發(fā)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薄⑻崾緦W習方法和要求:
、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 看注解理解詞義。
⑶ 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 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病W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fā),然后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語文教案 篇3
1.《師恩難忘》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理清課文脈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貞浺幌拢ㄋ槭裁磿屇汶y忘?
2、指名作答。
3、揭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板書課文標題。
二、初讀全文
1、自學生字詞。
、僮杂勺x。
、谥缸x,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1、學生通讀課文。
2、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位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意思?
四、理清課文脈絡。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層。
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田老師怎樣上課的?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鄰近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讀書。
二(2-7)教語文的田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
五、分段讀課文。
六、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1、2、3。
2、認真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讀課文第一部分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1、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筆畫下來。?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2、你不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偻阑ハ嘧x給對方聽。
、谥该首x。
3、小組研究:開學第一天,田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反復閱讀第5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說說你很快能復述出來的秘訣。
四、美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偻烙懻;
、谧杂删氉x;
③指讀,相機引導。
3、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系?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師恩難忘
師:口才好文筆好生:難忘師恩
編故事娓娓動聽如春雨滋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辨字組詞:
尾()炊()歇()誨()
娓()吹()息()海()
二、總結全文。
1、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回憶,記敘了自己在小學時的一位愛講故事的田老師,抒發(fā)了對這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用平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誨”。
2、指讀。
3、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么?
4、描紅臨寫。
5、評價:
①學生互評
看看臨寫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趲熆偨Y,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四、布置作業(yè)
1、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2、實踐活動:自制賀卡,在教師節(jié)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3、課后練習4提示:
娓娓動聽--每天中午一打開電視機,總能看到說書人娓娓動聽地講著《水滸傳》。
身臨其境--在立體聲電影院看電影,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就在電影中一般。
2.陶校長的演講
一、了解演講的特點,在有層次的閱讀中達到正確流利地演講課文。
二、學會生字,結合課文語境及生活體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三、通過探究性學習,感悟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理解“演講”。
。1)板書“演”,說說寫“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組詞,適時寫上“講”。
。2)說說演講是怎么一會事,“演”什么意思。
。ㄔ谌罕娂瘯蛑卮蟮臅h上就某個問題說明事理,發(fā)表見解。出示卡片“說明事理發(fā)表見解”)
。3)老師演講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說說老師發(fā)表了什么見解,明白何為演講。
2、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演講,爭當小小演講家。(板貼小小演講家標志)
請一學生說說現在能作個演講嗎?從而明白作演講首先要有話要講,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講稿,打開課本。
二、感知演講稿
1、自讀課文,想想作者跟同學們談了些什么。(板書:讀)
2、交流討論,從中明確文章的層次。
。1)演講稿共幾個自然段。
。2)齊讀第一自然段,明確演講的中心話題。(板書:四問)
。3)分別指名讀2——6自然段,明確各段演講中心。
(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講內容,學習演講
。ㄒ唬⿲W習演講“問健康”部分
1、理清層次
(1)假如讓你來講健康問題,你會從哪幾方面來講?
。2)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講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讀”字上加圈)
。3)交流討論,投影文字燈片。(問健康: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觀點
(1)現在你覺得能演講好“問健康”這部分內容了嗎?如果不行,就再讀讀(“讀”字上加圈),抓重點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讀讀想想,體會一下作者的見解是什么,想說明什么。
。2)交流討論
A、“有,進步了多少?”(應該有進步,還應該爭取大進步。)
B、“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
。ū,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讓學生談談對“尋求幸!钡睦斫,然后抓“有了……才有……”體會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則”是進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則”:不這樣的話。)
D、“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體要從兩方面去做。讓學生說說是怎么鍛煉的,猜猜“鍛煉”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畫面明白鍛煉本意,明白鍛煉要吃得了苦,經受得住考驗。舉例說說對“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說說對“健康堡壘”的理解。(“堡壘”,從字形上猜是什么東西,然后看圖片)
3、練習演講
(1)各自練習演講這部分。
(2)指名演講,學生評議。
(3)指導感染性演講
A、了解作者
。1)看畫像,說說是誰。板書“陶”說說去“阝”加“艸”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學生描紅“陶”,課題板書完整。
。2)介紹演講稿寫作背景。(畫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國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于1927年創(chuàng)辦曉莊學校。1936年在重慶北碚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皖南事變后,重慶政治黑暗,物價飛漲,育才學校受到特務威脅和經濟斷絕的嚴重困難。全體師生在陶行知帶領下,團結一致,開荒生產,一日兩餐稀飯,度過艱難時期。陶行知關心學生德智體以及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作了著名的“每天四問”的演講,啟發(fā)學生鼓勵、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學做“真人”。
B、進一步了解演講特點
讀了作者介紹是不是對演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靼籽葜v不僅僅說明事理,發(fā)表見解,還在于說動聽眾,讓人受啟發(fā),所以演講還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聽眾受到啟發(fā))
C、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染力地演講,可利用重音、停頓、語氣、手勢等幫助表明自己的見解。
D、指名演講第二段,評出小演講家,然后齊聲演講性讀課文。
4、小結過渡: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演講要有個中心話題,圍繞中心準備好從幾個方面展開講述,并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語氣、語調、重音等,還可加上適當的手勢,盡可能地感染聽眾,讓聽眾受到啟發(fā),F在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著演講第三自然段。(明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一讀再讀。)
。ǘ⿲W習演講“問學問”部分
1、四人小組學習,邊學邊討論這部分的中心話題是什么?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講的?陶校長想要告訴聽眾什么?然后練習演講,可動動筆動動手,有問題可舉手。
2、交流討論
(1)中心話題是“學問”,層次: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
(2)指名說說這部分演講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結合同學發(fā)言,師出示文字燈片,添加符號。
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才能……。
(強調有學問的重要性,結合生活體驗講;在學生演講時指導停頓及重音。)要……就要專心致志,就要……堅韌不拔
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
(舉例說說怎么做就是“專心致志”,“堅韌不拔”,“鉆進去”,“展開來”。怎么做要讀得有力,讓人覺得必須這么做。)
3、齊聲演講性讀課文
4、指名演講
(二)小結
。薄⒆寣W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
2、這堂課我們從這篇演講稿中進一步明白了健康、學問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啟發(fā);知道了什么是“演講”,也初步學會了演講,這都得感謝——“陶校長的演講”。
四、作業(yè)
1、從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抄下來,然后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可舉例談自己的認識。
2、用一讀再讀的方法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練習演講。
板書:
陶校長的演講
健康生命之本
四問學問前進活力源泉
工作也是學習
道德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則、堡壘、鍛煉堅韌不拔彼岸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子路背米》記敘了子路小時候為了父母而到遠方借米,克服困難把米背回家的故事,表現了他孝敬父母,不怕吃苦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接受一次深刻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
設計理念:
“快樂讀書屋”所謂“快樂”,就是讓學生讀得有興趣,讀得有收獲。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活寶獨立閱讀的能力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課文內容,并拓展閱讀范圍。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子路背米》這個感人的故事,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美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的美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代、沉、疼”等9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背、似”。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體現子路有孝心的語句。
2、學習子路從小孝敬父母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準備:
子路背米的課件、生字卡、米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現場調查,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啊,老師要做個小調查,你們愿意成為我調查的對象嗎?
我們用舉手的方式來統(tǒng)計一下平時有多少人幫父母做過家務?誰愿說說幫父母做家務的原因?
2、古時候啊,有個叫子路的孩子非常孝敬父母,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快樂讀書屋》。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板書:子路背米)
(以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同時讓學生潛意識地感知語文來源于生活,適用于生活,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二、自由讀文,自主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確讀音。
2、同桌互讀課文,讀后進行自評和互評,看讀的是否正確、流利。
3、看文前提示,輕聲讀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在全班交流讀書收獲,先在組內說說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再指生來說說。
(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使學生粗短課文大意,了解主要內容,并通過讀感知文中不認識的字,且能把句子讀通順。)
三、結合插圖,深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通過觀察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艱辛)
2、既然背米這么累,這么苦,子路為什么還要堅持去那么遠的地方去借米呢?引導學生讀第2自然段,讀出子路背米的決心和勇氣。
3、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感受子路背米的艱辛。
(1)由學生找出描寫子路背米艱辛的語句,用“——”畫出來。
(2)指名讀畫出來的句子,并說說是怎樣理解的。
(3)背上自己的書包當米袋,想象讀。讀出子路不辭艱辛,不畏傷痛的孝心。
(4)抓住重點詞語相機指導讀,如:磨破、扎出了血、小山似的、沉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用朗讀更好地表現出來。
4、自主合作,讀演結合。
分小組練讀,表演子路背米的經過,注意加入對話、表情、動作等。
(通過學生看圖、各種形式的讀和相互交流,不斷加深對文本的感悟,使學生體會子路從小孝敬父母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受到美德教育。)
5、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你覺得子路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孝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回歸整體,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四、合作識字,快樂檢查。
1、同桌合作,互讀互聽,鞏固識字。
2、對于自己記得不牢的字,從文中找出來,再多讀幾遍。
3、出示字卡,學生搶讀。
(在學生反復讀書后,檢查落實識字任務,體現了自主識字。)
五、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孝敬父母的,今后打算怎么做?
2、續(xù)編故事:引導學生想象子路回家后和父母的對話,看誰編的最精彩。
(1)自由練說。
(2)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對話。
(3)指名表演子路回家后與父母對話的情形。
3、打開《小學語文閱讀資源(注意版)》,閱讀《君子一言》一文,略讀后回答文后的問題。
(此環(huán)節(jié)深化美德教育主題,超越文本,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板書設計:
子路背米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論辯藝術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2.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掌握“數、發(fā)、直、兵、勝”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兩個虛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等幾個句式的特點,辨析它們和現代漢語的不同特點。
德育目標
結合本文學習,聯系歷史資料,了解孟子思想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
教學重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這一比喻的內涵。
2.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包括朗讀和背誦。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語感訓練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顒臃绞搅η笊鷦踊顫姡騻別朗讀、集體朗讀,或輪流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后有評,以評促讀、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
2.點撥教學法。本文選自儒家經典名著,語句看似淺顯,內涵卻較艱深。為此,在背景資料介紹、文化知識簡介及比喻說理的分析方面教師須相機點撥指導,避免學生囫圇吞棗。
3.討論法。應與誦讀同步進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相關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師生共同分析1~4段,背誦1~4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暗玫蓝嘀薄笆У拦阎边分別成為成語沿用至今。這充分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文題)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
學生結合注釋①及課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了解孟子。
教師適當補充: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主張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揚性善,反對功利,反對戰(zhàn)爭,這些在當時列國紛爭的形勢下,被認為是脫離實際的空論。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識、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進步意義。
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
《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韓非子·五蠹》)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劉向《戰(zhàn)國策序》)。各國諸侯爭城奪池,角逐武力,蠶食鯨吞,征戰(zhàn)不斷;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社會的混亂,禮制崩壞,世風傾頹,劇烈動蕩。權勢與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視為天道,攻伐凌侵被視作合理,由大國以“力”統(tǒng)一天下的態(tài)勢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后,魏又稱梁,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國在幾次重大戰(zhàn)役中慘遭失敗,失去了昔日的強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詞厚幣以招賢者”,為振興魏國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賢”應邀來到魏國。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對答,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游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對答,并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有截然不同的結束: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國也》這么一次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學生瀏覽、把握背景。
四、熟讀課文
1.放錄音兩遍。
第一遍學生聽,要求認真聽,同時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
第二遍,學生跟著錄音輕讀。
2.學生各自朗讀課文,注意斷句,體會孟子的語言特色。
3.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
。1)選出加點字音、形正確的一項( )
A.養(yǎng)生喪(s。瞑溃┧ 不可勝(shènɡ)食 庠(xiánɡ)序之教
B.餓莩(piāo) 龜玉毀于犢(dú)中 孝悌(dì)之義
C.數(shù)罟不入污(wū)池 然而不王(wánɡ)者
D.雞豚(tónɡ)狗彘之畜(xù) 數罟(ɡǔ)
。2)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錯的一項是( )
A.河內兇(荒年) 曳(拖著)兵 谷(稻谷) 不可勝(盡)食
B.庠序(學校) 孝悌(孝順父母) 斧斤(砍伐樹木) 洿(濁水不流)池
C.餓莩(死人) 王無罪歲(年歲) 狗彘(母狗) 雞豚(養(yǎng)豬)
D.勿奪(搶奪)其時 移粟(泛指谷物) 涂(通“途”,道路)有餓莩
。ㄟx兩名學生回答,明確)
。1)A(B.莩piǎo;犢—櫝;悌tì。C.數cù;污—洿;王wànɡ。D.豚tún。)
。2)C(A.谷:糧食。B.孝:孝順父母;悌:敬愛兄長;斧斤:斧子。D.全對。C.餓莩:餓死的人;罪歲:歸罪于歲;彘:豬;豚:小豬。)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請學生留意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
5.結合注解朗讀,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組成學習小組,學生遇到問題,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出,組內自行解決,如有疑難,小組長可向全班同學征求意見,確定答案。
6.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提問:這篇課文記錄了孟子與梁惠王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討論的?
明確:民不加多。
提問: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哪些?
學生明確。
教師出示投影,全文結構自然呈現。
投影: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不要求精確,允許有不同表達)
明確:梁惠王自謂“盡心于國”問孟子“民不加多”的緣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與鄰國之君一樣,接著談自己的主張來回答梁惠王的疑問。
2.研習第1段
。1)選一學生朗讀第1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绷夯萃跤X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學生明確: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
提問:通過與鄰國相比,梁惠王感覺如何?
學生明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問:梁惠王面臨怎樣的困惑?
明確:于國盡心,但民不加多。
板書:
梁惠王------于國用心 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鄰國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3)朗讀指導
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已經盡心盡力,所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弊x時,重音應落在“盡心”二字上,“焉耳矣”三個語氣詞連用,表委婉、傷感的語氣!昂觾取彼木渲背猩暇,“移民”“移粟”兩句并列而又相互補充,應一氣讀完,“河東兇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應重讀,起強調作用!安爨弴眱删,前句輕讀,后句重讀,有自詡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為下文提問作鋪墊。最后“何也”要讀出疑問語氣,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
教師范讀本段,學生試讀。
提問: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倍感憂慮?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國策?
學生討論并交流。
明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戰(zhàn)爭和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以及生產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減少、地廣人稀、兵員和勞動力匱乏。為達到富國強兵、拓擴疆土、問鼎天下的目的,各國諸侯的當務之急是千方百計地爭奪、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勞動力和兵員,發(fā)展生產力。增殖人口,是時代前進的需要和新的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谌丝诘臎Q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當然會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憂心忡忡。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決定綜合國力的要素之一。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從國情出發(fā)作出的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擇。
3.研習第2、3、4段
。1)學生齊讀2、3、4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是如何思考的?
明確: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爭奪人力的心理來宣傳“仁政”思想。
提問:孟子是怎樣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qū)別的?
明確: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這樣便于啟發(fā)對方。
提問:對“五十步笑百步”喻義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孟子通過設喻——設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边@正好走進“圈套”,所以孟子說:“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tǒng)治者治國不盡心實質上沒什么區(qū)別,只是形式上或數量上不同而已,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
板書:
梁惠王 孟子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移民移粟) (設圈套)
不可---------------------------------無望民之多于鄰國
。ㄗ哌M圈套)
(3)朗讀指導
面對梁惠王的提問,孟子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但他隱而不說,先設喻。設喻一段應讀得慢一些,語氣應平緩。“則何如”用征詢對方意見的口氣,輕讀;萃醪恢怯,回答“不可”語氣平常。當梁惠王進了圈套之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边@句話有潛臺詞,讀時語氣要從容。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低和。
學生嘗試背誦2、3、4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填然鼓之 ②棄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1~4段。
2.理解掌握重點詞語。
3.熟讀5、6、7段。
語文教案 篇6
【公開課教案思路】
落實自主學習,F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的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同學的發(fā)展為本必需供認同學認知基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獲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同學。葉老曾經說:“一篇文章同學也能粗略地看懂!苯處熅蛻撘龑瑢W“試著理解、試著揣測”,從而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加強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利于同學間、師生間語言交流、情感溝通、思維碰撞。本課“說說自身的家鄉(xiāng)在哪、什么樣”的口語交際過程,應是在同學間、師生間進行的,教師要給同學交際的空間。可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因區(qū)域不同而定) 、(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間教師要深入小組中,注意同學思維空間的打開,在合作中培養(yǎng)同學語言運用能力、交際能力。但此過程還要注意尊重同學的個性體驗。
力求學科整合。本課內容與美術學科聯系甚密,且同學因年齡小對畫畫又特別感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同學的這一需求,讓同學在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梁,培養(yǎng)同學的.動手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目標】
。、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貝、原”等6個字。
。病⒗首x全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在老師的指導下,描畫自身的家鄉(xiāng)。盡可能多的引導同學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說明: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要根據自身班同學的實際和家鄉(xiāng)的具體情況。
。、教學重點:
課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畫的內容,體會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病⒔虒W難點(依據第一、二冊教材實際和同學的基礎確定難點):
感知課文描寫家鄉(xiāng)景色的美麗;說自身家鄉(xiāng)的樣子;( 確定這個難點主要是想同學年齡小不會留心家鄉(xiāng)什么樣,或根本不清楚家鄉(xiāng)在哪。所以家鄉(xiāng)一詞要從廣義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鄉(xiāng)老家等。但不要出現說自身家所在的樓。)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 重點突破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觀察、訪問或與家長聊天,了解自身家鄉(xiāng)在哪里和它的樣子。
。、用小彩筆畫自身的家鄉(xiāng)或想象中的家鄉(xiāng)的圖片。
。、課文中圖的課件或投影片。
【公開課教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說說自身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身美麗的家鄉(xiāng)畫下來嗎?我們先學一學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用畫筆,向我們介紹家鄉(xiāng)的?(由同學的生活實際動身,拉近生活與學習的距離,體現學為所用,即學習有明確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薄⒆宰x課文,要求:
借助音節(jié)讀準字音。
自主習得能力培養(yǎng)之一:鞏固拼音的拼讀技能;加強已識字的運用;學習認讀新字。
2、同桌或小組內互相讀課文(合作學習體現之一),要求:
、 互讀互助:
讀要努力讀正確,聽要認真,發(fā)現錯誤幫他改正。
、 讀后標出自然段。
思路:這一過程除訓練同學把課文讀正確外,還培養(yǎng)同學的合作、互助意識--同學借助他人的協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同學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協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教材、資料、媒體、實物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檢查反饋同學初讀課文后的識字情況:
⑴ 內容:
讀帶有生字的詞語或短句,強化識字
寬 蝦 腳 撿 貝 殼 原 奔 密 匹 市 樓
、 形式:
可指名讀、可開火車讀
導語:
過渡到細讀課文,了解內容。
三、細讀課文,了解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第一板塊:
。薄⒃僮x課文,整體感知(把感知發(fā)現的自主學習權力留給同學,從而實現第一個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自身讀課文,想一想讀后知道了什么?
。▍R報后教師要有意識讓同學知道文章的整體: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第二板塊:
。病⒆x課文,感悟語言:
⑴ 觀察彩圖并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讓兒童畫與語言之間建立聯系,又體現學科整合思想)
、 找一找:每一個自然段與五幅彩圖的聯系。
② 說一說:指出聯系。
、 讀一讀:相應的自然段。
、 按自然段學習課文(了解自然段的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認識第二個整體)說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結合語言與圖畫說出家鄉(xiāng)的美、讀出家鄉(xiāng)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順序進行教學--按同學喜愛自然段的興趣所需,這也體現尊重同學的選擇和關注同學的個性體驗。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之二)
、 細讀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導同學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語言的情境,培養(yǎng)同學的語感。)
想一想這次再讀你又知道了什么?
。ńY合插圖、投影片或電腦課件匯報,同時啟發(fā)同學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畫面中的形象)
(匯報重點指導語言表達順序和感悟語言內涵,構成單幅圖畫的美:A、家鄉(xiāng)在哪里;B、家鄉(xiāng)怎么樣;C、畫中的人在做什么 )
結合圖畫、語境了解詞語的意思。
、 隨同學的匯報指導同學的朗讀,激發(fā)同學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如:
“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币x出對家鄉(xiāng)的贊美感。
“那海灘上……”要讀出濤濤置身于海灘享受海灘給他帶來的快樂的情感。
、 啟發(fā)想象再朗讀本自然段,回歸自然段整體。 (合作學習體現之二)
課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讓同學合作學習,也可讓同學對畫面的喜愛不同,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學習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學習方法)
⑶ 說說自身的家鄉(xiāng):(學習運用書上的語言表達方法)
表述內容:
、 家鄉(xiāng)實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 想象中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
第三板塊:
3、有語氣地朗讀全文,體會感情。(回歸文章的整體)
、 自讀后指名讀。
、 選擇自身喜歡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誦下來。
四、作業(yè):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自身喜愛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誦全文。
。病⒂眯‘嫻P畫出自身的家鄉(xiāng)或想象中的家鄉(xiāng)。(讓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梁——體現語文學科與美術的整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內容見一課時)
。病娀x生字字音。
二、記憶字形,學習運用,指導并練習書寫:
。、記憶字形(體現自主性--有同學自主選擇要記憶的漢字、用自身喜歡的方法)
。、學習運用:重在思路指導。
三、指導書寫(寫字是同學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教師要下大力量為同學打好基礎)
以“原”為例:
。薄⒂^察分析:觀察結構。
。、找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自身照范字寫一寫,加強體驗。
。怠⑼瑢W互評或教師參與評價,提高認識。
。丁⒆陨愍毩鴮。
四、展示自身的繪畫作品(若有的同學沒畫完,可給一些時間繼續(xù)畫,作為課間休息)
同學分小組互說自身筆下的家鄉(xiāng),然后請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要注意引導同學有序表達交流,學用課文語言,同時表達對家鄉(xiāng)的喜愛或期盼之情。
五、背誦課文展示
六、作業(yè)
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10-15
語文寫作教案07-12
語文下冊教案07-15
語文《趙州橋》的教案10-10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備課教案08-07
語文橋的教案01-13
語文《詠柳》教案11-09
《語文園地五》語文教案10-06
《語文園地二》語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