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6 10:16:48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毒V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qū)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qū)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qū)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正方體與長方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垼埬阕屑氂^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田鼠太太的項鏈》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習過7以內數的分合。

        活動目標

        能根據故事的情節(jié)運用減法算式題表示糧食遞減的過程。

        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換購物品,從而體驗到換購物品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列算式

        1、故事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項鏈》。

        2、分段講述故事,解決問題:

       。1)講述故事的開頭部分:

        師:秋天快要過去的時候,田鼠太太就開始為過冬準備糧食了,F在,先來數數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點提問:

       、倌闶窃趺磾党鰜淼?(兩個兩個數、目測接數等等。)

        ②那誰能用一道加法算式來告訴田鼠太太一共有幾袋稻子?(6+1=7)

        ③誰能根據這道加法題編出另一道加法題?(1+6=7)

        小結:原來一道加法算式,當等號前的兩個數字互相交換位置,兩個數的和不變。

        師: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點提問:

        ①誰能用一道加法算式來告訴田鼠太太一共有幾根玉米嗎?(2+5=7)

        ②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根據玉米的`大小不一樣,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塾眉臃ń粨Q律來列另一道算式。(5+2=7)

        師:花生仁有幾瓶?

        重點提問:

       、倌銈儊砹幸坏朗筋}告訴田鼠太太它的倉庫里現在有幾瓶花生仁了?(4+3=7)

       、谟眉臃ń粨Q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題。(3+4=7)

       。2)講述故事中間部分,嘗試用減法來解決問題:

        第一次交換:

        重點提問:

       、僬l能幫田鼠寶寶算一算還剩多少糧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還剩幾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還剩幾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還剩幾瓶?(7-3=4)

        小結:原來,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還剩多少,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第二次交換:

        重點提問:

       、倌銈兡軒吞锸髬寢屗阋凰銌幔

        第三次交換:

        重點提問:

        ①你們說田鼠太太會不會再用糧食去換新鞋子呢?

       、谠鯓恿兴闶? (4-4=0、2-2=0)

       。3)講述故事結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著北風,天氣冷極了,田鼠寶寶餓得直哭,田鼠太太沒辦法,只好戴著高貴的項鏈,穿著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尋找吃的東西,她又累又餓,什么東西都找不到,暈倒在雪地里。

        3、想想說說:

        重點提問:我們怎樣改編一下故事,既能讓田鼠太太變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餓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討論改編故事:

        重點提問:根據我改編的故事,你們怎樣列算式來表示呢?

        2、幼兒嘗試操作練習列減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語言表達列式的過程。

        三、延伸活動

        其實這樣一些物品連續(xù)減兩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還能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列式。(列連減的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內容:數學公用邊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共用一條邊。

        2、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活動準備: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律動《湊十兒歌》

        二、新授課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老師手中都有些什么東西。

        幼:三角尺、鐘表、骰子、錢包

        師:你們回答的非常好,現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老師,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圖形來表示呢?

        (出示PPT)

        幼: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柜拼搭圖形,引出公用邊。

        師:小朋友們非常棒,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幼:三角形,2個,它們分別是由三條邊組成的`。

        師:好,那么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條邊,二條邊,三條邊,F在請小朋友們從學具中拿出六根小棒來自己拼出兩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拼的又快又好。(巡場指導)

        我們一看大家都拼出來了沒有?現在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學具盒里,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還能不能拼出兩個三角形了?

        幼:(用實物投影儀)小朋友自己來擺一擺。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有幾條邊,是不是由一條我們數了兩次,這條共用的邊,我們就叫它“公用邊”

        3、繼續(xù)讓幼兒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征。

        師:現在老師再來考考大家,請小朋友自己擺出1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并數數有幾條邊,共用了幾個小棍?

        幼:正方形4條邊,三角形3條邊,一共用了7根小棍。

        師: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么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自己拼,巡場指導。

        師:好,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公用邊的含義,他們都是共用一條邊,就叫做公用邊。

        4、出示復雜圖形,尋找公用邊,加深印象。

        師:我們一看下列圖中的圖形,有沒有公用邊,有的話有幾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公用邊有可能不只是一條,大家要善于發(fā)現公用邊。

        三、鞏固練習

        請小朋友們拼出5個正方形,看看誰用的火柴棒最少?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相鄰序數的概念,探討發(fā)現的樂趣。

        2、能夠利用相鄰數的知識,來找到相應的位置。

        活動準備:

        1、磁性數卡、動物卡、椅子6把(貼有數字1—6)。

        2、火車圖片一幅(畫有6節(jié)車廂,分別有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紫色、粉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小朋友坐火車旅行。(幫助幼兒復習1—6的序數)

        1、教師出示火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導語:“今天天氣真好,小朋友們準備坐火車去旅行,現在請小朋友們坐好,我們來報數!”

        提問:(1)這輛火車一共有幾節(jié)車廂?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2)第一到第六節(jié)車廂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3)綠顏色的車廂是第幾節(jié)?用數字幾來表示?

        教師:“好棒、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去旅行,誰想去請舉手!”(發(fā)給幼兒1—6的數卡)請小朋友們把手上的數卡貼在對應的車廂上。(把數卡換成動物卡再進行一次)“小動物們也來了,原來小動物們聽小朋友說外面很好玩,它們也想去旅行了,讓我們把小動物們送上火車吧!”

        二、游戲:找相鄰朋友。

        教師:小朋友,小貓凱蒂坐在幾節(jié)車廂?在他左邊坐的相鄰朋友是誰?在他右邊坐的相鄰朋友是誰?引出靠近的號數也是朋友。

        引申問題:小狗米迪下車了,小兔要上車了,它的左邊坐的`是可迪,右邊坐的是哈利,請問它該坐在幾號車廂呢?

        教師:“小動物們玩的好開心啊,它們都累壞了,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三、游戲:看電影。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提供2排貼有1—6數字的椅子)教師給每位幼兒發(fā)一張有數字的電影票,請幼兒根據票上的座位號,找座位。

        教師引導:請幼兒仔細觀察電影票的座位號,再根據電影票上的座位號找座位。

        (2)有的椅子上沒有號數,讓幼兒利用相鄰朋友的概念來找到自己的座位。

        (3)幼兒自由取票找座。

        四、教師指導幼兒完成練習,或觀看動畫片〈小鯉魚〉。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們合起來是6。

        2、培養(yǎng)幼兒歸雷達能力。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6個小熊

        2、幼兒用具:(雪花片,吹塑圓片),作業(yè)單,鉛筆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1、復習5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

        2、教學6的組成

        ⑴請幼兒觀察小熊特征。

        ⑵請幼兒根據小熊特征分類。

        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分合,知道兩隊調換合起來是6。

        教師小結6的分解

        3、分圓形圖片,練習6的組成。

       、沤處熖崾居變合髣偛欧中⌒苷娟犇菢臃。

        ⑵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玩“捉迷藏”的游戲

       、、請6名幼兒藏好,請幾個站起來。

        ⑵、幼兒說出藏了幾個,并引導說出6的分發(fā)。

        5、作業(yè)單

        6、小結

        教學反思

        此次課程設計的主要目標是讓小朋友們學習對“6”的組成和理解。我認為自己設計這節(jié)課的亮點有二:第一,我“邀請”來了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動畫片主人公“喜羊羊”,讓它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耍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字6的組成。這些設計是根據小朋友們生理成長的特點來決定的——智力正在發(fā)育中,以及年齡太小,不足以對數字形成敏感的認知,而天性還是喜歡玩耍,游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抓住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畫主人公——喜羊羊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游戲調動起小朋友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使課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二,我采取了“摸糖果”游戲法和獎勵法,將糖果獎勵給小朋友們,并及時地對每位小朋友進行鼓勵和夸獎,帶動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非常聰明,可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那一點動力。而那點動力則來自于周邊人的愛的鼓勵。因此,作為一名老師給與孩子們適當、恰當的鼓勵、贊揚,乃至適當的獎勵,則能促進孩子更健康、快樂、智慧地成長。而且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動力,積極地參與進來。我常以此句話自律——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請不要吝嗇您的.愛心,請不要懈怠您的責任,請不要忽視你那最心底的良知,可能由于您的一點不慎,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不要等自己老時,遺憾終生!

        不足:第一,由于自己剛剛來到工作崗位,教學的經驗和閱歷不是很豐富,組織課堂也不是很有序,有些環(huán)節(jié)一緊張,就容易遺漏;第二,由于自己是非學前專業(yè)的老師,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兒的理論知識和指導思想,這些都需要以后努力學習進步。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幼兒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通過折、剪、拼的活動,讓學生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以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活動中以促進幼兒自我發(fā)展為主,創(chuàng)設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習氛圍,讓幼兒初步形成自覺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幼兒觀察、想像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給幼兒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說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為學生提供充分發(fā)揮自我想像力的空間。

        活動中從幼兒的感知入手,設計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同時注重把操作與思考探究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以操作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際“拼一拼、剪一剪、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探究拼角和數角的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 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活動準備:

        教 具:三角板10對、三角形(任意)5個、長方形10個剪刀、直尺 學具: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長方形每人一個、剪刀每人一把

        活動過程:

        一、 復習

        認識各種圖形。

        下面各個都是什么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二、 拼角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平圖的.游戲,把兩個圖拼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么圖形,有那些變化?從幾個角變成幾個角?下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小朋友自己取圖形,想一想,拼一拼!庇變翰僮鳌

        總結操作結果:教師:“剛才你們都用這些圖形平成了那些圖形?”幼兒回答:(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拼成長方形、四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等)三、剪角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拼出了這么多的圖形,真是聰明極了。

        三、 剪角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一個長方形有四個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個,會是什么情況呢?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個故事:有一天,兔爸爸帶他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了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看誰會動腦,如果剪一刀,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下,搶著說:“4-1=3,還有三個!卑淄媒憬隳闷鹨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說:“我覺得應該是5個!焙谕酶绺缫材闷鹨粡堥L方形先折了折,說:“媽媽,我認為還是4個角!保ㄟ呏v故事邊出示三張長方形和灰兔弟弟白兔姐姐 黑兔哥哥4-1=3個 5個 4個)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師: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它們的答案誰是正確的。幼兒先動手折、剪、討論,師巡視指導。師生共同討論,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剪紙法?戳送瑢W們的結論,我想兔媽媽肯定會笑著對它的三個孩子說:“孩子們,你們不必爭了,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但是你們以后考慮問題要全面!苯處煟含F在我們知道,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可能有3個、4個、5個,那三角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也先請同學們先折一折,再剪一剪。師生討論、貼圖、板演。

        拓展活動:剛才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有三種情況,那如果把長方形的角剪去兩個,剩下的圖形中還有幾個角呢?由于時間關系,留給同學們課后去討論。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初步理解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3.增強幼兒操作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的判斷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點:

        理解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

        2.種子排隊排列卡兩張(一張畫有三條一樣長的線段,一張沒有線)、記錄單、筆。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種子。(2分鐘)

        (一)出示狀元豆、黃豆、紅豆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今天,熊博士帶來了一些豆子,請大家看一看、說一說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們的大小,顏色有什么不一樣?

        (二)鼓勵幼兒自由觀察,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結:狀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黃豆是黃色的,比較大;紅豆是紅色的,最小。

        二、種子排隊。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不同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8分鐘)

        1.出示操作圖一,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10顆不同的豆子。請小朋友在每條線上擺上10顆相應的豆子(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排隊的時候要從紅星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在操作時要保持安靜,排完后放在桌上。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為什么都是10顆種子,排出的長度不一樣呢?

        4.小結:三種豆子中,紅豆最小,排的隊伍最短;狀元豆最大,排的隊伍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不同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15分鐘)

        1.出示操作圖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紹操作圖。

        師:看看紙板上有什么?這三條線怎么樣?

        (2)設疑:不同的種子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小朋友們在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的每條線上擺出相應的豆子,從紅線的地方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擺,使三種豆子排成的隊伍一樣長。數一數:哪種豆子用的數量最多?哪種豆子用的數量最少?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時要動腦筋、保持安靜,把雙面膠紙撕下時放在籃子里。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紅豆、黃豆、蠶豆排成的隊伍一樣長嗎?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4.小結:排成一樣長的隊伍,豆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數量越多。豆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要的數量越少。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3分鐘)

        (一)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設疑:

        (1)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2)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

        (二)師幼共同驗證。

        四、游戲《走鋼絲》。(2分鐘)

        (一)介紹游戲名稱及玩法。

        師:熊博士要跟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名稱叫走鋼絲。鋼絲很細,大家要從線起點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

        (二)師幼示范游戲一遍。

        (三)幼兒兩兩進行走鋼絲的游戲,來判斷腳的大小。

        活動延伸:

        在美術區(qū)提供各種種子、膠水、畫紙等,引導幼兒進行種子裝飾畫。

        活動反思:

        《種子排隊》是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節(jié)科學課,這也是我們大班組內的一節(jié)公共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fā)揮。

        活動一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同認識了“紅豆、黃豆、蠶豆”這三種豆。然后引出下文進行第一次操作,給三種種子進行排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以“一個挨著一個”的方式要求孩子進行排隊,排除了幼兒不規(guī)則排列給比較歸納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在操作中我把線條分別用紅色點、黃色點和綠色點不同的記號來表示。我還選擇了兩人合作的方式進行,一人“排隊”,一人記錄這樣的方式增進了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在操作活動中,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并且孩子們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fā)現,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比缓笳埡⒆觽円黄饠狄粩捣謩e都有幾顆,孩子們都說是10顆,我又問:“為什么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思媛說:“因為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睎|東說:“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奔岩又f:“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們通過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fā)現了三種種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時沒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記錄數字的孩子有的記錄在種子排列的右邊,有的記錄在最下面,看上去有點凌亂。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記錄時我特別強調了這一點,要求幼兒統(tǒng)一記錄在右邊,可是新的問題在第二次操作時又出現了,對于材料的準備和設計表上線條的長短我欠缺考慮,使操作時出現了失誤,無法進行正確操作,這是一個我不應該犯的錯誤,另外對于科學活動來講,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兩次的操作到最后再進行總結性小結的話,我想幼兒對于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會更好。

        整個活動中在操作材料準備上也有待更加具體,由于種子非常的容易滾動,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舍”地排著,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紙上黏貼雙面膠或是利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幼兒的操作及老師的點評都會更方便。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圓錐體的特征,正確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特征并能準確說出幾何形體的名稱。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對幾何形體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認識圓錐體并了解其特點。

        活動難點

        能準確的.區(qū)分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活動準備

        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各一個、幾何形體課件、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并說說摸到的是什么樣的東西。)介紹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滾動,這樣的幾何形體叫球體)、圓柱體(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正方體(幾何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幾個正方形一樣大)、長方體(由6個面組成兩兩相對的兩個面大小、形狀一樣,這樣的幾何體叫長方體)。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幾何形體朋友——圓錐體。

        二、認識圓錐體,感知圓錐體的特征

        1、老師: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一摸圓錐體,看看它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幾何形體不一樣的地方。重點講解圓錐體的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圓錐體(播放圓錐體課件,讓小朋友們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請小朋友比較圓錐體與圓柱體的不同,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圓錐體是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樣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很像如:冰淇淋、圣誕帽、路錐等等。請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課件為小朋友介紹生活中的圓錐體。

        三、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不同

        老師進行三段式教學提問如:請你把圓柱體舉起來,哪一個幾何形體不見了,它叫什么名字,請你抱一抱圓錐體等等,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都很棒,為了獎勵小朋友們下面我們進行游戲——幾何形體蹲與蘿卜蹲游戲的規(guī)則相同,請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幾何形體的名字,開始游戲。

        四、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完成記錄表

        每位小朋友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觀察課件并準確的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圓錐體,請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一樣的。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動物叫聲_大班數學教案07-06

      大班數學教案:管子變形的秘密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10-26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8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25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07-24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08

      大班《認識球體》數學教案05-04

      《圖形》大班數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