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5 11:31:57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53~54頁練習十第4~13題,練習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正確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并溝通不同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和正、反比例應用題,根據(jù)成正、反比例量的關系,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解答相應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正、反比例應用題。(板書課題)

        2.基本訓練。

        小黑板出示練習十第4題,讓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結合第(1)題判斷說明:在一個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書:ab=c),如果積一定,另兩個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一個因數(shù)一定,根據(jù)乘、除法的關系,另兩個量就成正比例。

        二、基本題練習

        1.做練習十第5題。

       。1)學生讀題。

        提問:按過去的算術解法,第(1)題要先求什么數(shù)量,第(2)題要先求什么數(shù)量?用比例的知識怎樣解答呢,請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提問:第(1)題是怎樣想的?第(2)題是怎樣想的,提問:正、反比例應用題解題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練習小結。

        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都要先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量的對應數(shù)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題時,正比例應用題要根據(jù)比值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應用題要根據(jù)乘積一定列等式解答。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十第11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 還可以怎樣說?(第一個圓柱的高和第二個圓柱高的比是4 :5,或者第一個圓柱的高看做4份,第二個圓柱的高就是這樣的5份)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當兩個圓柱底面積相等時,(1)圓柱體積與高成什么比例?(2)兩個圓柱體積的比與對應高的比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學生口答式子,老師板書(包括用分數(shù)應用題的方法解答)。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式子,說說各是怎樣想的。說明:按照分數(shù)與比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應用題可以 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用分數(shù)和比例知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練習十第13題。

       。1)提問:這是一道什么應用題?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老師板書)這樣解答是怎樣想的?(把樹苗總棵數(shù)看做單位1,單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樹苗總數(shù)看做單位l,成活棵數(shù)是94%,你還能用比例知識解答嗎?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明列式理由。

        四、講解思考題

        學生默讀題目。提問:增加鉛以后,鉛與錫的比是5 :3,有怎樣的關系式?根據(jù)這樣的關系式可以怎樣解答呢?請大家課后想一想、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內容? 指出:過去我們學過的先求單一量和先求總數(shù)量的應用題,可以用比例知識來解答。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要先判斷成什么比例,找出數(shù)量之間對應數(shù)值,然后根據(jù)比值相等或乘積相等的等量關系,列等式解答。解答應用題,還可以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第8、9、10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十第6、7、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2和5倍數(shù)的特征》,下面我就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ㄒ唬、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shù)和倍數(shù)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好求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重要基礎,還有利于學習約分、通分知識。因此,掌握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對于本單元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ǘW生分析

        學生在學習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上,對因數(shù)和倍數(shù)并不陌生,而且本節(jié)課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2、5的倍數(shù)的特征。能正確的判斷一個數(shù)是否是2和5的.倍數(shù),認識奇數(shù)、偶數(shù)。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想、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的奇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及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2、5倍數(shù)的特征及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進行綜合判斷。

        四、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學起來易懂,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主要采用談話法,興趣法和自學輔導法。

        先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讓孩子們先對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帶著問題聽這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加以引導,探究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學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的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們在百數(shù)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數(shù)讓他們自己歸納

        總結

        找到規(guī)律。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之上,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課程改革精神。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戲導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鞏固提高”,第四部分“總結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求稍微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課本第90頁的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問題的發(fā)展,是在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種問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只是有一個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需要根據(jù)條件先算出來。解答求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提高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已有的基礎知識,來探索解決新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導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 1.08 7 0.044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1)某種菜籽的出油率是36%。

        (2)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產(chǎn)量是去年的120%。

        二、授新課

        1、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1)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4)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提。

        解決這類問題要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

        3、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2)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3)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提問:14-12表示什么?再除以12表示什么?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提問:14÷12表示什么?再減去100%表示什么?

        (4)小結解題方法:

        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直接求一個數(shù)是另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求出。)

        (5)改變問題:問題如果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么解決呢?

        學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課本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二十二第1、2題。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3、4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稍微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課本第93頁例3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是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類問題實際上與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shù)乘法問題類似,只是給出的條件以百分之幾來表示。由于有相關的分數(shù)乘法問題的基礎,所以這里只通過例3教學求比一個數(shù)多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其他的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比一個數(shù)少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等問題則安排在習題中讓學生嘗試解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比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2、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比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解答這類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出示復習題: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shù)增加了,F(xiàn)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2、學生找出這道題目的分率句,確定單位“1”,并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式:1400×(1+)

        二、授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例題: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shù)增加了12%。現(xiàn)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2)學生讀題,找條件和問題,明確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3)引導思考:從“今年圖書冊數(shù)增加了12%”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 今年圖書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 今年圖書的冊數(shù)是原有的120%。

        (4)學生討論后分小組交流,并獨立列式計算:

        方法一:1400×12%=168(冊)

        1400+168=1568(冊)

        提問:1400×12%表示什么?再加1400表示什么?

        方法二:1400×(1+12%)

        =1400×112%

        =168(冊)

        提問:1+12%表示什么?再乘1400表示什么?

        2、通過這道題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都要用乘法計算)

        3、鞏固練習:完成P93“做一做”第1題。

        三、鞏固練習

        1、補充練習。

        (1)出示練習:

       、儆筒俗训某鲇吐适42%。2100千克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谟筒俗训某鲇吐适42%。一個榨油廠榨出油2100千克,用油菜籽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題是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應用什么方法計算?第(2)題是已知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求這個數(shù),可以怎樣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2、學生做教科書練習二十二的第1、3、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結合實際問題,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借助面積模型,經(jīng)歷探索簡單小數(shù)乘整數(shù)算法的過程。

        2。能正確進行簡單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口算,并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了小數(shù)意義和整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探索簡單的一位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與算理。

        2。過多樣化算法,進一步鞏固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法,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流程:

        一、學情調查

        1。讀出下面小數(shù),結合情境說說它們的含義。

        0。2元 0。3元 0。6元 0。4元 0。05元

        2。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58元=( )元( )角( )分

        4。06元=( )元( )分

        2。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質疑探究

        1。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課本33頁情境圖,誰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

        (1)課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師引領提問題。

        生1提出問題: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師:同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為:( )

        生3:乘法算式為:( )

        師:在這里,0。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師:你能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嗎?動腦試一試。

        [嘗試計算,四人小組交流算法,算法匯報。]

        生4: 一個橡皮擦0。2元,四個橡皮擦就是0。2+0。2+0。2+0。2=( )元。

        生5: 0。2元就是2角,4個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 )元。

        生6: 我們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個橡皮擦的價錢,買4個就涂色4個0。2元,合起來是0。8元。

        生7: 4個0。2就是( )個0。1;8個0。1就是0。8。

        師:仔細看笑笑與你的做法一樣嗎?

        生8:一樣。我認為( )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4個0。3=( )

        生9:淘氣總結得也很容易懂。

        2。 師:買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勵學生將前面學習的方法加以運用,獨立、主動探索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并經(jīng)歷交流各自計算方法的過程。)再嘗試提出不同問題,并列式計算。

        生10:化成角簡單。0。4元=( )角 3個0。4元=( )角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3個0。4=( )

        生:同組交流。

        0。4是( )個0。1,3個0。4是( )個0。1

        三、達標檢測。(多媒體依次出現(xiàn),便于匯報反饋)

        1。教材第34頁練一練13題。

        2。教材第34頁練一練第4題。

        探討:0。011000=( )

        3。

        0。6+0。6+0。6+0。6+0。6=( ) ( )

        0。3 4可以看成是( )個0。3連續(xù)相加。

        0。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9元,買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

        ☆ 我們周村小學大門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樹,每1。2米栽一棵,那么從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算理,學會求兩個數(shù)的餓最大公約數(shù)的餓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和互質數(shù),舉出一組互質數(shù)

        2、寫出36的約數(shù),60的約數(shù),36和60的公約數(shù),36和60的最大公約數(shù)

        二、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用上面的方法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很不方便,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2、教學例3

        我們可以這樣想:把36和60分別分解質因數(shù),把他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12也分解質因數(shù),觀察以下,他們有什么聯(lián)系?

        觀察、比較、議論:

       。1)36和60的公有約數(shù)是幾,全部公有質因數(shù)的連乘的積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質因數(shù)與他們最大公約數(shù)12的質因數(shù)相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shù)。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議論。

        3、鞏固練習

        4、試一試求下面兩題的最大公約數(shù)。

        5、教學例4

       。1)求出下面各組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引導學生探求觀察思考

        觀察上面三組數(shù)和他們各自的最大公約數(shù),發(fā)現(xiàn)什?

        6、教學例5

       。1)求出下面各組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3)教師學生共同

       。4)練一練

       。5)求下面各組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三、布置作業(yè)

        反思:我認為這幾點我做的不好:

        1、沒有讓學生真正懂得為什么兩個數(shù)全部共有質因數(shù)連乘的積就是這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所以在下面的練習中學生知識照搬照抄。缺乏靈活性。

        2、對于有特點的兩組數(shù):互質數(shù)和約數(shù)關系時的教學缺乏舉例,與學生的自我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頁—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角的表示方法,會讀角。

        2.認識量角器的構造,知道讀量角器的度數(shù)的方法。

        3.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問題1:角由什么組成?

        問題2:兩條邊是線段?直線?射線?

        師:知道了這些,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這幾張圖中共有幾個角吧!

        出示數(shù)角的一系列圖片。

        二、新授

       。ㄒ唬┙堑谋硎

        師:每張圖中都有這么多的角,我們該怎樣區(qū)分它們呢?

        師:給它們各自取個名字,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表示一個角,怎樣去讀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標出三個大寫字母,∠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2)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特點(字母B在中間)

        (3)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可以:∠B讀作:角B

       。4)為了方便,有時我們可以標上數(shù)字,:∠1,讀作:角1。

       。ǎ担┳ⅲ簠^(qū)別“∠”和“﹤”的不同,請同學們隨意畫幾個角,訓練一下這三種讀法。

       。ǘ┙堑亩攘

        1.引入

        展示圖片《比較角的大小》

        個別回答,集體核對。

        師:我們以前學過用米、分米、厘米等計量線段的長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種合適的計量角的大小的單位呢?

        分小組討論、匯報。

        2.介紹量角器

        師生同時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這個量角器像一個大迷宮,一點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師告訴大家在這個迷宮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板書)

        現(xiàn)在請同學們走一走這迷宮,看看你能找到幾座城堡。

        反饋:請找到中心點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著它(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內半圓的數(shù)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內刻度線,外半圓的數(shù)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外刻度線。

        以右邊的`0°為起點,起點處的0°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的刻度線。

        3.認識1°角

        課件演示。

        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表示1度。

        4.學習量角

        (1)出示一個直角讓學生量

        師: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分組討論,匯報。

        師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點對點(板書)

        零度刻度線與角的邊BC重合---線對邊(板書)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條直角邊對著90,所以是90°。

        復述量法。

       。2)試一試

        出示40°和140°角

        師:當看另一邊時有二個數(shù),應該讀哪一個數(shù)呢?

        :角的一邊對著里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shù)內刻度線了

        當角的一邊對著外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shù)外刻度線了---0在內數(shù)內,0在外數(shù)外(板書)學生齊讀。

        三、鞏固練習

        教材41頁“試一試”

        四、

        師生共同回顧本小節(jié)所學內容。

        五、作業(yè)

        教材46頁練習二第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學習內容:

        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shù)

        2、會根據(jù)平均數(shù)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shù)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

        根據(jù)平均數(shù)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

        比較平均數(shù),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

        統(tǒng)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shù),怎樣求平均數(shù)?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shù)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tǒng)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shù),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tǒng)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xiàn)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

        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shù),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07-12

      小學趣味數(shù)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1

      優(yōu)秀小學數(shù)學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