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6 12:29:30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 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tǒng)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fā)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4、單元訓練 2課時 計 11課時

        單元教案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的各數,并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的各數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初步建立數感,并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準備:

        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生: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畫的是什么?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1表示的.? (3)請你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教學方法同上)

        3、認識3

       。1)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字3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3表示的?

       。3)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

       。ń虒W方法同上)

       。ǘ、出示計數器

        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2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4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5 板書:1、2、3、4、5 (全班齊讀:正、反讀)

        問:3的前面是幾?后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

       。ㄈ、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范,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后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 (2)集體評 (3)教師評價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比大。ǖ17頁的內容)

        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W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從這些數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5<3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學生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整理與復習的過程, 進一步加深對時間單位:時、分、秒和長度單位千米、毫米的認識和理解,會運用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與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來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利用所學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能根據題意,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

        2.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對本學期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整理與復習(板書:計量單位)想一想,本學期的計量單位包括了哪些內容?(出示全冊知識結構圖),在這些知識中你還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二、整理與復習時、分、秒

       。1)出示鐘面,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看能聯(lián)想起哪些數學知識。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交流想法,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內容包括:

       、贂r針、分針、秒針的認識;

       、1時、1分、1秒在鐘表上怎樣規(guī)定的;

       、壑1時=60分,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做練習,出示課本132頁第3題。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再全班匯報交流。匯報時,重點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與復習長度單位

       。1)提問: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匯報交流,老師并板書: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練習,出示第132頁第4題。讓學生獨立觀察圖形,說說每個圖形各呈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根據課本給出的信息,找出合適的`長度單位。窗戶寬120(),三峽大壩高185(),飛機每分飛行13(),小朋友每時步行3()。學生獨立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后,在班內匯報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3)做練習第104頁的第13題。讓學生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決問題

        我們前面整理復習了時間單位、長度單位的有關知識,下面就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呈現(xiàn)課本第105頁第15題。

        A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說說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B讓學生思考,梅花鹿、長頸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內反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D學生解決第15題的第(2)小題,并全班交流。

        五、全課小結

        回憶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探索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

        3在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有括號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課件:小紅與媽媽一起到服裝商場去買衣服。媽媽告訴售貨員買一件成人衣服,售貨員報價:78元。媽媽:再買3件同樣的兒童服裝。售貨員:一共要213元。小紅:兒童服裝多少錢—件呢

        教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怎樣才能求出兒童服裝的價錢呢

        2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匯報,總結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13—78÷3213÷3-78(213-78)÷34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算法。

        教師: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應該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價錢平均分成3份。

        學生2:“214÷3”表示把買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兒童衣服的總價平均分成3份。

        教師:這樣求出來的,是一件兒童服裝的價錢嗎

        學生:不是。

        教師:第三種方法應該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學生1:先算“213—78”,表示 3件兒童服裝一共要多少錢。

        學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兒童服裝要多少錢。

        教師:第三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比較,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1:第三種方法有括號,第一種方法沒有。

        學生2:第一種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種方法先算減法。

        學生3:第三種方法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第一種方法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號,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4嘗試練習。

        教師:請看,你知道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同桌互相說說。(125—87)×25455÷(102-97)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這兩道題后,集體訂正。

        [點評:本段教學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為素材,從生活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對解 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三、鞏固運用

        1算一算,并說說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種混合運算的方法及小括號的作用。

        2第7頁,練習一,第4題。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讀這兩個算式,通過讀讓學生體會它們運算順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積,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積是多少可以讓學生反復讀兩遍,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然后再計算。

        3第8頁,練習一,第5題。這是兩種混合運算的綜合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能分清它們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計算,以利更熟練地掌握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ū景咐赏跏翊ㄌ峁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5~6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練習一第11題。

        【教學目的】

        1經歷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

        2會解決涉及倍數關系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運算順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師:你知道哪些動物可以稱得上是森林醫(yī)生嗎

        學學生:啄木鳥、山雀。課件出示例4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觀察后提出問題(或讓學生直接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

        學生: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教師: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點評: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解決問題所需知識的復習,為學生解決問題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4。

        教師:從這個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1:山雀每天吃害蟲165只。學生2:啄木鳥每天吃的害蟲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師:啄木鳥每天吃害蟲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嗎

        學生:沒有,比3倍少。

        教師:你能用圖(最好是線段圖)表示出他們每天吃害蟲的關65×3得到山雀吃害蟲只數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沒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還要在此基礎上減去45只才得到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

        指導學生寫出答語。

        教師將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學生畫線段圖并獨立解決,然后交流。

        學生1:我的線段圖這樣畫:學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165×3+45。

        教師: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相同點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與山雀吃害蟲的只數都有倍數關系。但一個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計算出3倍后要減去45只;一個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計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點評:本環(huán)節(jié)一是注重學生對問題情境的理解,掃除解決問題的障礙;二是注重讓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教師注意對學生探索的指導,特別是對畫線段圖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教學例5。

        教師:剛才我們解決了森林醫(yī)生吃害蟲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解決小朋友在集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課件出示例5(或讓學生直接觀察例題插圖),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決方法。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1:我這樣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因為題中告訴了小青的郵票張數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可以直接用80減去15,因為題中告訴了小明比小華少15張。由此可以這樣列式:(80—15) ×3。

        學生2:我這樣思考,根據小明比小華少15張郵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郵票張數為:80—15=65張。根據小青的郵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郵票張數,即:65×3=195張。列成綜合算式是:(80—15)×3。指導學生寫答語。

        [點評:學生有例4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這里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注意強化分析法和綜合法這兩種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活動思考

       。ㄍ瓿傻6頁課堂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組內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全班交流。

        學生:相乘或與9相乘的積在80與100之間,由此我想到了90與99,由題中告知:按3顆或9顆的拿都要剩1顆,由此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顆,但是題中又說到這些糖要比100顆少,所以應是91顆。

        四、獨立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一第10題,做后交流。

        五、小結教師

        通過今天的問題解決,你有什么收獲

       。ū景咐筛肚锲继峁┝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案選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xiàn)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xiàn)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tǒng)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4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9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圓的數學教案04-23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12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2-21

      【熱】小學數學教案01-23

      小學數學教案【薦】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