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5 10:28:03 教案 投訴 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案示例一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系,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協(xié)調性.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繼續(xù)演示課件“”】,出示例1圖.

        (2)啟發(fā)學生說明圖意.

        使學生明確:從12個圓片中,去掉7個,還剩幾個?

       。3)啟發(fā)學生回憶:十幾減9、十幾減8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十幾減9、十幾減8都是想加算減的.

       。4)例1應該怎樣想?

        分組交流,并填書;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明確:像十幾減9、十幾減8那樣,,可先想7加幾得十幾.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讀算式: 12-7=5.

        2.【繼續(xù)演示課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組交流.

       。2)指導學生獨立填寫.

        (3)訂正時,讀算式11-7=4, 15-7=8.

        3.【繼續(xù)演示課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獨立填寫.

       。2)訂正時,讀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課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的口算.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組一組地出示,做減法時說一說都是怎樣想的.

        2.“做一做”第2題.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學生無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布置作業(yè)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書設計

        教案示例二

        課題: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

        2.使學生知道簡單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步驟.理解“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3.通過比較例4和例5兩種應用題的異同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求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靈活地選擇解答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學例4.

        由復習題3(1)引出例4.可以設計情境:草地上跑來7只白兔,又跑來5只黑兔.

       。1)引導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繼續(xù)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出示例4.

       。2)正確讀題.

       。3)指名找出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教師在原題上畫批.

       。4)根據(jù)條件和問題出示兔圖.結合圖教師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出結果.請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5)列式計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體訂正后師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養(yǎng)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學例5.【繼續(xù)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減法應用題”】

        由復習題3(2)引出例5.

       。1)學生讀題.

        (2)指名敘述題意,說出已知條件的問題.

        同時教師出示:

        (3)比較例4和例5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幅圖聯(lián)系起來說明:白兔的只數(shù)加上黑兔的只數(shù)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問:求黑兔有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聯(lián)系減法的含義:從一個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算式為12-7=5(只).

        3.比較.

        師:這兩道應用題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結果:

        相同的地方是:學校養(yǎng)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兩個已知條件中的一個不同,問題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師:什么時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時候用減法解答?(求兩數(shù)和,用加法.已知和與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三、全課小結.

        請同學們匯報這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什么知識?

        隨堂練習

        1.小明家有7條白金魚,8條紅金魚,一共有多少條金魚?

        2.小明家有白金魚和紅金魚一共15條.白金魚有7條,紅金魚有幾條?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請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布置作業(yè)

        練習三10、11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復習20以內的減法.

        游戲準備

        教師制作如下的數(shù)字卡和算式卡:

        游戲過程

        1.教師發(fā)下數(shù)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戲過程舉例:拿著 的同學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 卡片的同學就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學身邊.其它的同學一起讀:10減3等于7,對對對,請上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guī)畫圓。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guī),所以用圓規(guī)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征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xiàn)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么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chǎn)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么畫?(指名回答)

       。ɡ蠋熢诤诎迳涎菔居美K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后拉緊繩子,繞著這個固定的點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么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畫?

       。ǔ鍪緢A規(guī))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guī)。圓規(guī)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guī)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后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gu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guī)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guī)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ㄏ茸寣W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shù)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么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么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么叫半徑?(指名回答)

       。ɡ蠋熢僭趫A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么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W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xù)研究圓還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圓的特征。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fā)現(xiàn)半徑有什么特征?轉動B面,你發(fā)現(xiàn)直徑有什么特征?

       。▽W生分小組討論。)

       。ɡ蠋熢僭诨脽羯涎菔疽槐,提問討論結果。)

       。ò鍟o數(shù)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fā)現(xiàn)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征。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么圓在什么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征?(板書:同一圓里)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里,半徑是4厘米,直徑一定是2厘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shù)關系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shù)據(jù),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厘米的圓怎么畫?直徑6厘米的圓怎么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厘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么決定圓的位置?什么決定圓的大?直徑6厘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厘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么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ò鍟┪恢么笮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ɡ蠋熍e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后,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么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后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shù)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并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征。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著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著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shù)條半徑;轉動B面發(fā)現(xiàn)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反比例的意義和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口答正比例的意義。

       。、 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

        3、 寫出下面各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判斷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ǎ保 已知每小時加工零件數(shù)和加工時間,求加工零件總數(shù)。

       。ǎ玻 已知每本書的價錢和購買的本數(shù),求應付的錢。

       。ǎ常 已知每公畝產(chǎn)量和公畝數(shù),求總產(chǎn)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數(shù)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總數(shù)一定,每小時加工零件和加工時間是什么關系?如果應付的總錢數(shù)一定,每本書的價錢和本數(shù)是什么關系?如果總產(chǎn)量一定,每公畝產(chǎn)量和公畝數(shù)是什么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反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 新授

        1、 教學例4。

       。ǎ保┏鍪纠。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痢⒈碇杏心膬煞N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隆⒓庸さ臅r間是否隨著每小時加工的個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

       。谩⒈碇袃蓚相的數(shù)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

        學生口答,師板書

        小結:

       。、教學例5

        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有什么關系?請你先填寫下表。

        每本的頁數(shù) 15 20 25 30 40 60

        裝訂的本數(shù) 40

       。ǎ保 先填表,然后觀察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

        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

        表中相對應的每兩個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寫出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每本頁數(shù)裝訂的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2) 小結:

        從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裝訂的本數(shù)是隨著本頁數(shù)的變化的。每本的頁數(shù)擴大,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縮。幻勘镜捻摂(shù)縮小,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

       。ǎ常 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及關系式。

       。ǎ保┱埬惚容^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

       。ǎ玻┡袛喑煞幢壤康姆椒ǎ焊鶕(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備的條件:

        a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b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著變化。

        C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ǎ常├粗校庸さ臅r間隨著每小時加工數(shù)量的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我們就說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指名幾個學生口述,教師幫助糾正)

       。ǎ矗 概括關系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R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學例6。

        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

        指名口述,師講評。

        (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兩6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天數(shù)=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

        四、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否一定,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討論:想一想:播種總公頃數(shù)一定,已經(jīng)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剩下的公頃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么?

        五、鞏固練習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練后講評。

        六、課內外作業(yè)

        完成練習三的第4――7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xiàn)路牌標志)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shù)啬硞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里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shù)據(jù)),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有坐公交車的,還有父母開車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時可以走5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坐公交車每小時可以行40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沒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千米的認識上,長度單位間的變換由于學生基本上屬于“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花費的教學時間相對就少一些。]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梢韵茸寣W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設計意圖: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借助千數(shù)圖認識千。正確讀、寫千以內的數(shù),并在數(shù)位表中表示出來。

        2、能力目標: 將數(shù)進行分拆,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的多種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喜歡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并能將數(shù)學運用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用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shù)。

        2、千以內數(shù)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練習。

        2. 復習前一教時。

        師:上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生:匯報。

        二、鞏固練習

        1. 讀讀寫寫 看簡圖再寫數(shù)、讀數(shù)(PPT)

        2. 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

        3. 看計數(shù)器在數(shù)位表上寫數(shù)。

        4. 比較有零的三位數(shù)的讀法。

        560和307

        5. 填空。

        ⑴我國野生大熊貓的'數(shù)量不超過一千只 A 一千只 寫作:( )只 B 它是由( )個千組成的 我國野生金絲猴的數(shù)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 )只 B 它是由( )個百、( )個十組成的

       、茢(shù)的組成(PPT) 404的里面有4個( )和 4個( ); 7個一和8個百是( ); 2個百和5個十是( ); 10個( )是1000;( )是由3個百組成的。 一個數(shù)個位是6,百位上是8,這個數(shù)是( )。 一個數(shù)從右邊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這個數(shù)是( )。 一個三位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是百位上數(shù)的3倍,個位上數(shù)是百位上數(shù)的2倍,這個數(shù)可能是( )。

        6. 判斷(PPT)

       、505百位上的5表示5個百。( )

       、3個百和4個一組成341。( )

       、莻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樣的。( )

       、纫粋數(shù)末尾的零是不讀出來的。( )

       、603讀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練習

        卡片游戲(PPT) 用3、7、0、1可以組成哪些三位數(shù)?你能試一試嗎?至少5種。 學生匯報。

        四、小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連續(xù)比較多、少或幾倍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掌握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推理過程,并能正確解答,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學會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對比練習

        1、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對比

        ⑴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下面兩題。

        ①小林語文得88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得6分,數(shù)學得了多少分?

       、谛×终Z文得88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得6分,英語比數(shù)學少得3分,英語得了多少分?

        ⑵提問:第①題怎么做的?第②題怎樣做的`?

       、翘釂枺簽槭裁吹冖兕}只要一步,第②題要用兩步算?

        2、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僦该逖荩溆嗒毩⑼瓿。

       、谔釂;這兩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題是怎樣想的?第②題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車有多少輛,為什么第①題先用加法算,第②題要先用乘法算?

        三、綜合練習

        1、練習十九第7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第一步用減法,第二步用加法?

        2、練習十九第9題

        讓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十九第12題

        讓學生先討論,再口答結果。

        四、全課總結

        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首先要先看條件去想能求的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確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8、10、11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趣味數(shù)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1-1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1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2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