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25 04:02:54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系,發(fā)現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 嘗試用多種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體驗與同伴合作探索的樂趣。

        3、 引導幼兒對探索影子產生興趣,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 空間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動場地;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2、 錄音機、音樂磁帶;布娃娃、粉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系,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戲

        (1) 引導幼兒說一說在哪里見過影子?為什么會有影子?

       。2) 引導幼兒在暗房找影子:先不開燈--沒有影子

        開燈 ---有影子

        教師開燈、關燈,幼兒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戲,知道有燈光的地方會有影子。

       。3)聽《我愛我的小動物》音樂做手影游戲。

        2、 在陽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戲,引導幼兒尋找陽光下什么東西有影子,幼兒結伴探索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1、 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引出探究問題。

       。1) 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樣的?

        ①幼兒在陽光下站立不動,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谟變涸陉柟庀虏粩嘧儞Q動作,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狀會變;影子是跟著我們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頭發(fā)、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沒有花裙子。。。。。

        3、觀察比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邊觀察邊講,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沒有;我頭上有汗,影子上沒有。。。。。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過幼兒之間合作畫影子,進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1、 幼兒互相合作,擺自己喜歡的造型畫影子。

        2、 找一找,陽光下還有哪些東西有影子,幫他們畫影子,如:書、玩具、樓房等。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個物體的輪廓,但影子很有趣,會變、會動。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游戲"踩影子"

        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戲,進一步豐富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活動在有趣的游戲、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活動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什么東西有影子。

        2、 教師或家長給幼兒提供繩子、布、透明膠、椅子、紙等物品,引導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開?

        3、 畫影子:請幼兒分別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畫下來,比一比,影子的形狀、位置有什么變化?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fā)展觀察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fā)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3、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4、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5、小結

        活動反思:

        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了解分類垃圾箱的種類和功能。

        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養(yǎng)珍惜資源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幼兒搜集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及廢舊電池,帶到幼兒園。

        點心時間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美麗村》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2 - 13 頁。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小組

        1、與幼兒一起觀看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向幼兒提問: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嗎?(廢紙、塑料、金屬。)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類嗎?(自由回答。)

        老師可從以下網址下載香港環(huán)境保護署有關家庭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向幼兒說明: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們在進行垃圾分類,那么,我們是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呢?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2 - 13 頁,與幼兒討論:

        圖上有四個大的垃圾箱,它們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兩個“可回收物”垃圾箱里邊分別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嗎?

        寫著“廚余垃圾”的垃圾箱里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

        應該把什么樣的垃圾放在寫著“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請幼兒把帶來的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廢舊電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類放好,擺在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這些垃圾分別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中。

        4、老師告訴幼兒:塑料、金屬和廢紙,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東西,如廢紙可制成再生紙等。把垃圾分類便于回收利用,這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專門的廢品回收站來收購這些有用的垃圾。

        5、請幼兒調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沒有分類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過,然后回幼兒園向大家介紹。

        活動評價

        能說出分類垃圾箱的用途。

        能說出哪些是可循環(huán)再生的垃圾。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最喜歡用五顏六色的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在畫水彩畫的時侯,孩子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找不到喜歡或需要的顏色。于是,根據幼兒好奇、好探索的特點,我設計了這堂關于顏色混合的活動。

        活動目標:

       。薄⑼ㄟ^玩顏色混合游戲,激起幼兒對顏色的探究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和操作能力。

       。、鼓勵幼兒記錄活動中發(fā)現的問題。

       。、培養(yǎng)幼兒樂于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薄⒀b著清水的瓶子若干個(上面有可變化表情的娃娃臉帖紙)

       。、可供幼兒記錄的水彩筆、記錄板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幼兒初次操作混合游戲的興趣。

       。、通過“水娃娃”想變成“海媽媽”那樣顏色的愿望,激起幼兒第一次操作興趣。

       。、操作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同自己的做法。并從其中找出“深淺”兩種藍色進行對比。啟發(fā)幼兒總結出深淺變化是由于顏料投放的多少而決定的。

        3、師生共同操作改變娃娃臉使幼兒體驗到“幫助”的快樂。

        二、教師設疑:“小朋友,除了藍色,我們還能不能讓水娃娃再變成別的顏色呢?”激起幼兒繼續(xù)操作的興趣。教師提供幼兒所需的材料。操作時,注意指導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三、從操作中感受顏色混合的樂趣,并學會把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提出問題:“如果水娃娃們穿著這件衣服時間長了,想換一種顏色,那該怎么辦呀?”啟發(fā)幼兒大膽想像并肯定幼兒的.討論辦法。

       。、教師先以藍色和黃色混合為例,帶起幼兒探究及操作的興趣。

        3、鼓勵幼兒將自己發(fā)現的“顏色的密秘”記錄下來。(可以教師先演示記錄方法再幫助幼兒共同記錄)

       。、參觀記錄板上記錄結果,表揚幼兒并獎給每人一顆智慧星。

        四、游戲結束后,師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給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懷著好奇的心態(tài),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種興趣還可以自發(fā)的延伸到其它活動中,如:在美工區(qū),孩子們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名稱:《采蜜》

        二、活動目標:

        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細致地觀察能力與初步的'統(tǒng)計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0個物體,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動準備:

        花園背景圖,畫有9朵紅花、9朵黃花。

        小蜜蜂移動卡片10張,紅花與黃花移動卡片各一張。

        幼兒統(tǒng)計表。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花園背景圖,請幼兒數一數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基本部分:

        教師操作花朵卡片,幫助幼兒理解9添上1是10,并認讀數字10。

        教師利用小蜜蜂到花園采蜜的情節(jié),鞏固幼兒對9添上1是10的理解。

        請幼兒自己數一數幼兒用書上的物品,數一數哪些物品是9個?哪些物品是10個?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結果

        組織幼兒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并集體想辦法讓物品一樣多。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講評幼兒表現。

        五、活動延伸: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觀察擺放的物品哪些是10種或10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知道螢火蟲的特征,并用發(fā)光物模仿螢火蟲。

        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故事":調皮的光光。

        手電筒。

        1~10的數字卡數套。

        螢火蟲發(fā)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讓幼兒邊看書邊欣賞故事。

        與幼兒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里有誰?說了什么事情?

        --你喜歡光光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fā)光的本領用在哪里?

        見到說明螢火蟲發(fā)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fā)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游戲:

        --將幼兒分為數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將數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字卡的張數、數目相同;同時每組發(fā)一只手電筒。

        --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下。

        --各組幼兒根據教師所打出的次數,找到對應的數字牌后,以自己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老師身旁。

        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chuàng)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己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書。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了解幾種區(qū)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雞蛋的過程中,激發(f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煎蛋器,奶鍋,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盤子若干,小刷子,油壺,鹽

        經驗準備:會打雞蛋

        活動重點:了解雞蛋生熟的變化

        活動難點: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區(qū)分生熟雞蛋,并能夠進行猜想和驗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玩一玩電子互動墻,熟悉雞蛋制作的美食。

        任務:用生雞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過程師: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雞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請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況下把生的挑出來,將自己的方法畫在表格上,一會驗證自己挑出來的`雞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帶走生雞蛋標志的盒中,熟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方法師:①剛才誰的方法成功區(qū)分生熟雞蛋了?(幼兒舉手)②請你說一說你的方法(a.手電筒照 熟→深顏色,生→透光 b.稱重 生→輕 c.搖晃,生→晃 d.轉 生→慢)③請你把你的方法畫在黑板上的紙上④請小朋友用紙上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挑出一個生雞蛋,打進自己的小碗

        師:為什么不能看顏色區(qū)分?

        師:因為生雞蛋的顏色有深有淺老師挑一個雞蛋(多種方法)師:我們用雞蛋可以做什么常見的美食(雞蛋羹,荷包蛋)教師指導做荷包蛋和雞蛋羹師:做荷包蛋有什么現象 幼:

        師:雞蛋有什么變化(液體到固體)

        師: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活動分析:活動讓小朋友探究區(qū)別雞蛋生熟的方法,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教案:)小朋友每天都會吃到,從幼兒自身來說,對雞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究過程中,幼兒有聽覺,視覺的體驗,使幼兒有更深的印象,這次的活動,教師很好的將教育活動和生活聯系,對雞蛋的基本認識從生活中來,最后用雞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對幼兒是一種滿足,生雞蛋打出來,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兒對此次活動的印象和體驗,教師讓兩組小朋友進行分享,這也是一種社會性教育。

        我的收獲:我覺得科學教育活動要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系,可以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幼兒印象,這次的活動中,天平稱重的結果不是很明顯,幼兒也提了出來,老師也讓幼兒畫在紙上,老師給予了支持,科學活動并不是讓幼兒局限一個理論,讓幼兒多探究,應該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發(fā)散幼兒的思維,也應該烏云幼兒有失誤或是誤差。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了解動物不同的睡覺方式,初步懂得動物睡覺方式的原因。

        2.能大膽講述觀察的結果,體驗游戲的快樂。

        3.熱愛大自然,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繪本:《一本講述睡覺的書》、ppt課件。

        2.動物睡覺知識課前調查。

        3.動物圖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參觀交流,引起興趣。

        教師:上次請大家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收集小動物睡覺的秘密,你收集了嗎?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

        二、交流調查情況,了解不同的睡覺姿勢。

        教師: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動物?它睡覺的姿勢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小動物睡覺的姿勢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著睡,有的蜷著睡,還有的倒掛著睡。

        三、繪本閱讀,了解多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教師:老師也帶來了《一本講述睡覺的書》,里面有許多動物睡覺的秘密,請大家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你看到了誰?它是怎么睡覺的?

        教師小結:動物睡覺的姿勢、睡覺的時間和睡覺的地點都不同,那是因為它們長得不一樣,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四、鞏固游戲,體驗快樂。

        1.問答游戲。

        2.模仿體驗。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睡覺的秘密?

        活動延伸:

        日;顒樱豪^續(xù)了解動物的睡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進一步了解睡眠與人類的關系。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fā)現蒜頭的特征,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fā)芽,激發(fā)對種子發(fā)芽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fā)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活動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發(fā)現了什么?

        聞一聞,發(fā)現了什么?

        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么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剝一剝、掰一掰,發(fā)現了什么?

        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發(fā)現了蒜頭的什么秘密?請你來說說

        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為什么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fā)芽的蒜瓣,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看這個是什么?(出示發(fā)芽的.蒜瓣)

        為什么和我們剛才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fā)芽現象

        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fā)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xù)觀察,并給蒜瓣澆水。

        活動結束: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fā)芽了!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9-18

      (精品)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3-2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4-0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0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06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指紋》教案12-1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2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的聲音》11-27